正文复制
安徽日报/2024 年/1 月/11 日/第 012 版区域风采
涡阳: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阔步前行
中共涡阳县委宣传部
2023 年是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涡阳全县上下围绕县委“ 145” 总体思路,聚力“ 进十冲百” 总目标,以奋战奋进的拼搏精神、决战决胜的冲锋姿态,全力以赴防风险,千方百计破难题,抢抓机遇谋发展,凝心聚力惠民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进向好。
产业质效协同齐升 经济活力全面释放
2023 年,涡阳县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476 亿元,增长 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0%;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6%、8%。
工业经济稳中跃升。涡阳县坚定不移实施“ 工业强县” 战略,聚力育龙头、延链条、建集群,推动工业经济“ 存量更优、增量更多、总量更大、质量更好”。2023 年预计新增规模工业企业 15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 7%;新开工制造业项目投资增长 74.8%,连续 11 个月全市第一。主导产业集群成势,以鸿路钢构、泰山石膏为龙头的绿色装配式建筑建材产业产值突破 140 亿元、增长 16.5%,绿色装配式建筑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成效评估全省前列;以金沙河面业、正宇面粉为引领的绿色生态有机农产品加工产业完成产值 73 亿元; 喜太食品、 加南实业等 38 个项目落地开工,鸿阳建筑、徽酱酒业等 14 个项目建成投产,主导产业产值增长 6%。新兴产业集链成群,阳光电源一期、泽信风电等新能源产业项目投产见效。开发区等面积调区获省政府批准,化工园区顺利通过省级安全风险等级评估复核和省发改委认定复核。现代农业进中向好。坚决扛稳粮食安全ZZ责任,坚决制止耕地“ 非农化”、防止耕地“ 非粮化”,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新增耕地 1500 亩,建设高标准农田 6.5 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370 万亩以上,小麦总产量突破 91 万吨,连续 6年全省第一,小麦最高单产 891.7 公斤,连续 4 年全省第一。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打造良种繁育推广基地,新培育国家级省级审定品种 7 个,小麦繁种面积 20 万亩,种子产量 8500 万公斤。成功举办全国优质专用小麦品质鉴评暨产业发展大会,“ 谷神麦 19” 获评全国优质专用小麦专家鉴评第一名。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新增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14 家,培育产值 50 亿元以上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 1 个,金沙河面业、爱家食品被认定为省级长三角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涡阳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 财政部中期评估验收。第三产业加速起势。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持续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促进消费升级,释放消费潜力。成功举办中国· 涡阳首届优质农产品博览会。积极发展“ 夜间经济”“ 周末经济”“ 会展经济”,推出“ 涡潮奇趣夜· 皖美好味道”“ 欢乐水世界· 消夏嘉年华” 等系列活动,发放消费券 8 轮,撬动销售额 3300 万元。加快构建电商发展生态圈,县镇两级物流配送中心、村级快递服务站实现全覆盖。新培育电商经营主体 156 家,完成网销额 23.2 亿元。推动文旅项目、文旅产品、文旅营销统筹发展,接续开展文化旅游年系列活动 22 场,接待游客 6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49.04 亿元。
项目建设提速冲刺。树牢“ 项目为王” 理念,立足全局谋项目、全力以赴争项目、凝聚合力建项目。在库谋划、滚动储备项目达 356 个、1526 亿元。获省投资“ 赛马” 通报激励,荣获全省县域投资竞争力十强县。交通项目提速并进,S238、S245、徐淮阜高速序时推进,亳蒙高速一期、亳州机场航站楼、飞机跑道等重大项目基本完工,涡河船闸、涡河航道升级项目进展顺利。民生项目提档升级,县医院急救中心综合楼、县中医院老年病康复中心、涡南地表水厂等重点民生项目稳步推进,紫气东来一期、星园一期等 4 个安置小区交付使用。产业基础提标扩容,城东物流
第 1 页 共 3 页
园、粮食物流产业园(B 区)项目加快建设,西阳、高炉 16 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成启用。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坚持招大引强、招群引链、招新引优,瞄准靶、拉满弓,全面出击拼招商、抢项目、促投资,全年外出招商 420 次,举办招商推介会 10 场,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 84 个,总投资475.79 亿元,落地亿元以上工业项目 56 个,总投资 322.79 亿元。携手南京大学商学院、上海化工协会开展招商推介,与上海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市长白新村街道达成产业发展合作共建,新招引上海良延环保、舟山汉耀石化等沪苏浙项目 18 个,总投资 78.7 亿元。坚持全要素保障、全周期服务、全方位发力。获评安徽县域营商环境竞争力十强县。
和美乡村塑形赋能 城市品质蝶变升级
乡村面貌绽放新颜。坚持差异化打造,特质化发展,整体性提升,软件硬件齐发力,铺开和美乡村新画卷。“ 千村引领、万村升级” 工程扎实开展,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 8 个、市县级美丽宜居自然村 80 个,曹市镇辉山村、天静宫街道牛庙村、义门镇刘老村入选省级精品和美乡村示范村创建名单。坚定践行“ 两山” 理念,带动乡村向田园美、生态美转变,持续推进“ 两减量”“ 两利用”“ 两回收” 行动,完成 65 个村、600 个自然村整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产业竞相迸发。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紧紧抓住产业“ 牛鼻子”,拓宽致富“ 好路子”,鼓起农民“ 钱袋子”。实施“ 秸秆变肉” 工程,百家规模养殖场、千头母牛繁育项目、10 万头肉牛养殖项目稳步推进。因地制宜做好特色产业文章,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发展富民产业集群,建设特色种养业帮扶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