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普洱日报/2024 年/1 月/22 日/第 001 版
景东县:走绿色路 打生态牌 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景东县委宣传部 景东县融媒体中心
2023 年,景东彝族自治县坚持走绿色路、打生态牌、做绿色发展文章,通过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创新绿色发展体制机制,探索生态成果转化路径,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为统领,系统推进区域性生态文明、产业发展、民生事业、开放合作四个高地建设,奋力推动以高质量X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实践。
聚焦体制建设,健全生态文明保护与创新。在全国率先开展 TEEB 项目,在全省率先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考评机制、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首个生态保护巡回检察室、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诉讼服务中心,以黄草岭村为代表的田园经济蓬勃发展,形成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的转化典型模式。2023 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28.5 亿元,增长 4.1%。
聚焦绿美发展,抓实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有序推进景东亚热带植物园苗木繁育基地建设,繁育苗木达 12 万余株,引种 4892 种号,收集保存景东特有植物 48 种;投资 3094.93 万元,实施城乡绿化美化项目 56 个,新增绿化面积 162.63 万平方米,建设绿美公路 491.5 公里,建成循环经济示范园、设施农业示范园各 13 个;实施李仙江景东县城段和青龙水库等绿美河湖建设,新增绿化面积约 20 万平方米。
申报创建省级美丽河湖 4 个、市级美丽河湖 2 个,川河被全球环境基金会纳入“ 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水利行动” 国际试点项目。
聚焦育山富民,抓紧“ 两山” 成果转化。制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三年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方案,加快推进“ 两山银行” 金融创新试点建设,创新“ 景东县两山生态账户” 融资模式,因地制宜发展茶叶、肉牛等生态产业,有效打通了“ 绿水青山” 与“ 金山银山” 的转化路径。举办“ 无量论见” 生态文明论坛和系列科考活动,“ 无量景东” 生态品牌效应集聚释放。
夯实产业基础
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聚焦“ 强一产”,依托链主企业“ 育” 产业链条。依托茶仓公司、天泽公司等“ 链主”,以景东县“ 两山” 普洱茶产业园为聚核,组建产业联盟,实施“ 一十百千万” 工程,有序推进安定迤仓贡茶园等茶旅融合项目建设。举办“ 无量论茶” 系列活动,发布“ 无量八部” 普洱茶,全年完成茶叶产量 1.64 万吨, 实现综合产值 20.75 亿元; 肉牛出栏达 20.34 万头, 实现综合产值 12 亿元;组建蔬菜产业联盟,完成蔬菜种植 15.5 万亩,实现综合产值 12 亿元。
聚焦“ 提二产”,依托特色资源“ 促” 绿色工业。建成景量肉牛屠宰厂,以及蔬菜加工冷链物流基地、果蔬交易中心和千吨冷库、万吨蔬菜精深加工生产线,实现蔬菜出口 7000 万元;大力实施工业企业梯队培育,无量鲜生农产品供应链公司工业达规入库,茶仓工贸、楚景工贸、水宏包装等工业企业培育有序推进。
聚焦“ 优三产”,依托资源禀赋“ 带” 文旅康养产业。完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 5.87 亿元,打造山冲云景天芝、茶窝子等一批农旅茶旅融合项目,无量剑湖景区等 6 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景东亚热带植物园正式开园,成功举办无量山狂欢节、火把节、音乐狂欢节等系列活动,带动各乡(镇)全面开展农民丰收节、乡村旅游节等活动。2023 年,全县共接待游客 330.23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38.70 亿元,同比 2019 年增长 8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