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安徽日报/2024 年/1 月/24 日/第 010 版区域风采
滁州 交出在全省争先进 在长三角创一流的优异答卷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
2023 年,滁州市全力拼经济、促发展、保安全、护稳定,真抓实干、争先进位,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交出了一份在全省争先进、在长三角创一流的优异答卷,滁州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在省“ 赛马” 评议中,滁州市经济运行连续 7 个季度、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连续 2 个季度全省第一,营商环境连续 6 个季度全省前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评夺魁;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中国科创中心百强、全国外贸百强等。从县域看,南谯经济运行 3 次全省第一,来安、天长、凤阳各 1 次全省第一,明光 1 次全省第二,琅琊 2 次全省第三。5 个县(市)位列全省县域综合实力三十强。
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3800 亿元,增长 7%,分别居全省第三、第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9%、居全省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98 亿元、居全省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700 亿元,增长 9.5%,分别居全省第四、第三。发展考核连续 4 年居全省前两位,X建考核连续 4 年居全省第一。林长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棚户区改造等 3 项工作获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知识产权保护等 22 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打造“ 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第一城、动力电池产业第二城、新能源汽车产业第三城” 蹄疾步稳。
筑牢硬支撑 “ 双招双引” 成果丰硕
招大引强上,压茬开展季度攻势,用重大项目增量做大经济体量、提升发展质量。2023 年,全年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 513 个、新开工 510 个、新竣工 320 个、新投产 350 个,东旭光电、晶隆半导体、正泰二期等 13 个 80 亿元以上项目签约落地,国轩、旭合一期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捷泰、天合、中润、昆宇、美达伦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参加全省集中开工项目 376 个、总投资2870 亿元、年度计划投资 526 亿元,分别居全省第二、第三、第三。投资“ 赛马” 连续 6 个季度获省激励。
招才引智上,实施新时代“ 满天星人才计划”,出台高层次人才 25 条、大学生和高技能人才
18 条,举办“ 星耀滁州· 会客虹桥”“ 才聚满天星· 筑梦新滁州” 系列活动,开展“ 千企百校行”校园招聘,与吉林大学等 32 所高校成为“ 人才合伙人”,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大学生数均较上年翻番。新备案省级院士工作站、新获评国家级领军人才、省重点人才计划、省人才团队数均居全省前列,人才政策兑现“ 四即四享”、产才融合改革做法获肯定。人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案例获评“ 全国百佳案例”,蝉联“ 中国最佳引才城市”、系全省唯一。
要素保障上,盘活低效工业用地 5680 亩,开发区“ 标准地” 出让比例达 100%。获批各类建设用地 6.7 万亩、居全省前列。获批专项债项目 224 个、发行 221 亿元,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全市政府性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到 66 只、总规模达 654 亿元,已投项目 135 个、总金额超 210 亿元;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量 70 亿千瓦时、居全省第一。助企招工近 15 万人、再创新高。
突出“ 新三样” 实体经济加速壮大
农业稳产增收。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超 60 万亩、居全省第一,粮食生产实现“ 二十连丰”;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 128 万亩、水产品产量突破 40 万吨,分别居全省第二、第一。成功举办第二届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业(小岗)大会、长三角预制菜暨中央厨房产业大会。做好“ 粮头食尾”“ 畜头肉尾”“ 农头工尾” 增值大文章,新增绿色食品产业链项目 133 个、总投资 313 亿
第 1 页 共 4 页
元;新增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8 个,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 1200 亿元。全国首个融合功能农业与功能食品完整“ 创新链” 的省级重点实验室落户。
工业提质增效。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开展工业稳增长“ 五大行动”,新增规上工业企业 424 家,总数达 2567 家、稳居全省第二;新增福莱特玻璃、捷泰电池 2 家产值超百亿元企业。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 8 家、省级“ 专精特新” 企业 168 家,均居全省前列;新增省级智能工厂 3 个、数字化车间 18 个,均居全省第二。天长智能仪器仪表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 新三样” 产业加速壮大,连续 3 年举办全国光伏行业大会(论坛),全球光伏 20 强企业有 9 家落户滁州,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产值 1362 亿元、增长 56%;动力电池产业集聚了比亚迪、国轩、力神、天合等一批头部企业,产值增长超 25%;新能源汽车产业规上企业达 483 家、居全省第三。战新产业产值达 2300 亿元、增长 10%。天长、来安、全椒获评省制造业发展综合 10 强县(市),南谯获评省制造业发展增速 10 快区。18 家企业入选全省民营企业百强、上榜数居全省前列。民营经济考核居全省第二,7 个县(市、区)获评先进,占全省近 1/5。
服务业恢复增长。开展“ 乐享亭城” 系列促消费活动 400 余场,打造了天长路、遵阳街等夜市聚集区 27 个,城市烟火气愈加浓烈。发放各类消费券近 1 亿元、带动消费 19 亿元,整市入选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 新增限上单位 533 家、 总数达 2366 家, 新增上市企业 2 家、“ 新三板” 挂牌企业 3 家,境内外上市企业达 16 家。各项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 4500 亿元,其中,贷款余额 4755 亿元、增长 18.1%。新增 4A 级旅游景区 2 家、国家级旅游品牌 7 个,全年接待游客3680 万人次、旅游收入 330 亿元,均增长 70%以上。
激发新活力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
重点改革更加深入。新增国家级改革试点 12 项、省级 28 项。农村改革试验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3 项“ 国字号” 整市试点深入推进;新获批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 2 项“ 国字号” 整市试点,均为全省唯一。天长探索推进科技创新体制“ 四题” 模式经验,获全国推广。全省农业设施抵押贷款“ 首证首单” 在天长发放。天长、来安、全椒、凤阳 4 个县入选全省制造业“ 亩均论英雄” 改革综合效益 30 强、总数居全省第二。获批全省综合医改试点示范地区,滁州“ 医共体+卫生院分类管理”、天长医防融合工作获评全国基层卫生健康创新发展优秀案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国气候投融资试点成效明显。
开放合作更加紧密。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新型功能区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 91 个、总投资 840 亿元,其中 50 亿元项目 2 个、百亿元项目 3 个。推进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3 个皖北省际产业合作园区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 31 个、总投资超 230 亿元;定远合滁合作园启动建设。滁州经开区成功跻身国家级经开区 50 强,苏滁高新区引进沪苏浙地区项目和投资额占比创历年新高。与上海杨浦、徐汇深化全方位战略合作。首届滁州长三角台商经贸合作峰会、 “ 徽动全球” 滁州行动成果丰硕,获批国家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创新动能更加强劲。实施“ 双倍增两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