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安徽日报/2024 年/1 月/24 日/第 012 版区域风采
淮南 奋力重振老工业城市雄风
中共淮南市委宣传部
淮南是全国能源重镇,近年来,该市从“ 煤电独大” 的固化思维中解放出来、从“ 工业大市”的优越思维中解放出来、从“ 坐等发展” 的惰性思维中解放出来,以攻坚的斗志、实干的作风、崭新的视野,谋划新路径,全面推进产业转型,掀起高质量发展的新热潮,让这座老工业城市重振雄风。
能源保供 夯实产业“ 基本盘”
2023 年 12 月 22 日, 冬至。 在国家首批智能化建设示范煤矿——淮河能源控股集团顾桥矿数百米井下,六十多米长的“ 煤海蛟龙” 横卧在北二回风补套巷内,热气未消。
“ 就是这个‘ 大家伙’ ,让我们更快完成这条 2800 米长的瓦斯治理巷。” 负责巷道施工、刚刚完成贯通任务的掘进一区 101 队副队长王中球拍着机身,满是感慨。这个“ 大家伙” 是煤业公司去年底引进的直径 5.5 米主梁敞开式盾构机。同年 3 月,该型盾构机创造了 406 米的月进尺纪录。
淮南是全国 14 个亿吨级煤炭基地和 6 个大型煤电基地之一,煤炭储量 444 亿吨。近年来,该市围绕打造煤电化气千亿级全产业链目标,坚决扛起能源保供责任,深入实施《淮南市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发展规划》,大力推动“ 风光火储氢” 一体化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格局。
2023 年,潘集电厂二期 2× 660MW 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平圩电厂四期 2× 1000MW 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相继开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巩固扩大淮南坑口煤电一体化示范效应,预计每年可供电 166 亿千瓦时,实现产值约 60 亿元。
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在行业首创 “ 大比例交叉持股” 煤电联营模式, 被誉为煤矿办电 “ 淮南模式”,获得国家发改委认可并推向全国。参股、均股机组规模占“ 皖电东送” 机组规模的 81.5%。据了解,该集团现有电力装机规模 4565 万千瓦、权益规模 2249 万千瓦。
隆冬时节,气温骤降,但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里却是一片火热的建设场景。该园区正以
产业化思维、产业化路径积极打造“ 零碳” 循环产业体系。
近年来,煤化工产业园积极发展煤化工为主的新材料产业,新签约聚乙烯等 13 个产业链关键项目、总投资 48.81 亿元,赛纬锂电池电解液项目建成中交,普碳、金宏、宇贝等 19 个亿元以上项目加快建设,实现工业产值 83.1 亿元,增长 5.9%,煤化工园区获评安徽省新材料产业十强园区。
“ 煤电联营、煤气联动、煤化联产,淮南市推动传统产业提‘ 高度’ 、增‘ 厚度’ 、拉‘ 长度’ ,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全力打造煤电化气千亿产业链,为转型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淮南市发改委主任陈涛介绍。
新兴产业 点燃转型“ 加速器”
2021 年 5 月 8 日,安徽省首台本土制造的盾构机“ 凯盛一号” 在凯盛重工有限公司下线,填补了我省重大装备制造业在该领域的空白。2023 年 2 月,唐兴装备打造的小直径硬岩泥水平衡盾构机“ 沂蒙一号”,在唐兴非开挖装备产业园下线,这是我省民营企业研制的首台盾构机。
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近年来,淮南不断探索转型新路,重点发展煤电化气、新能源汽车、先
进光伏和新型储能、新材料、绿色食品等产业(市政府重点发展上述 4 个千亿产业)。
投资 260 亿元的航天锂电池、总投资 106 亿元的国晟异质结双碳产业园项目先后开工,实现了多年来百亿级重大工业项目“ 零” 的突破。中环低碳新能源二期、拓普汽车零部件、淮南经开区绿色智造产业基地、淮南高新区产业园三期等项目先后竣工。
第 1 页 共 2 页
近些年,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转调、新旧动能转换的相互碰撞、并存交织中,淮南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