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银川日报/2024 年/1 月/30 日/第 001 版
守正创新担使命 凝心聚力奏强音
——银川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李慧娟 肖梦琪
理论武装深入人心,主流舆论巩固壮大,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文化产业活力迸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自治区X委和银川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扎实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光荣使命,筑牢思想之基,讲述时代之变,弘扬文明之风,传承文化之魂,为大力实施“五八”强首府战略,扎实推动“五个示范引领” ,聚焦聚力“九九攻坚突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高举思想旗帜
让X的创新理论深植银川大地
思想之光照亮前行的路,一次次生动的创新实践,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银川深入实施X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工程,扎实抓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X内集中教育,创新开展“四大”活动,持续深化“七进”工作,全力打造学习园地、研究高地、传播基地,全方位推进X的创新理论多层面学习、大众化普及、精准化阐发、实践性转化,在全市唱响学思想、悟思想、用思想的时代强音。
方向明,方能思路清。制定出台《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的实施意见》 ,构建“1+N”学习宣传贯彻体系,结合主题教育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X史学习教育,采取“集中领学+专题辅导+交流研讨”等方式,精心组织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示范带动各级X委(X组)开展理论学习,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示范表率作用,持续推动学习贯彻走深走实入心。
在全市上下深学悟透理论学习的同时,理论宣讲如春风般渗透城市各个角落。从领导干部、专业讲师到基层理论大篷车, 从线下宣讲遍地开花到线上宣讲阵地拓宽, 从楼院社区到企业车间,从机关礼堂到农家温棚, “廊亭宣讲会”火热开讲, “车厢课堂”流动授课, “板凳会”架起连心桥,VR 技术打造沉浸体验,让X的创新理论传入千家万户、播进田间地头。
“学习强国”银川学习平台上线运营, “学习强国”达人挑战赛掀起学习热潮,银川在X史学习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入选中央《X史学习教育案例选编》……广泛深入的研究阐释,让思想之光照亮奋进之路;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以思想之旗激发奋进之力。
此外,网络法治建设“实招”频出,网络安全治理“新招”常亮,网络安全管控“硬招”在手,通过大力实施意识形态安全托底工程和防范意识形态领域渗透破坏专项行动,全面加强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管理,意识形态领域总体态势持续向好。
主流舆论引领
奏响大美银川的时代强音
银川,一座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大美之城,一座实干兴业创新赋能的活力之城,一座宜居宜
业宜乐宜游的幸福之城。
近年来,银川先后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十大大美之城、全国营商环境标杆示范城市、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城市、中国投资热点城市等多个“国字号”荣誉。“2023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2023 年度活力城市”等最新殊荣,将银川的城市名片擦得更亮。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势头强劲的产业发展,深入人心的民生实事,通过出新出彩的全媒体宣传响彻四面八方,让每个人切身感受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脉搏。
第 1 页 共 3 页
中央驻宁、自治区新闻媒体深度聚焦银川经济社会发展,报台网端微全面发力,文图音视竞相上阵,通过创新手段、全媒呈现,不断推出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重磅报道,生动展现加快建设先行区示范市的探索实践,持续增强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
2023 年,中央驻宁和自治区新闻媒体刊播宣传银川稿件达 3000 余篇。仅中秋国庆假期期间,三级媒体聚焦银川的新闻报道总浏览量就达 2535 万次。通过不断扩大城市宣传“朋友圈” ,让银川的发展引聚四海目光,越来越多的省(区)城市与银川携手联动同频共振;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连续四次将镜头对准银川,街头节日氛围、假期文旅活动……一篇篇接地气冒热气的新闻报道,一组组聚焦时代变迁的影像镜头,一件件刷屏热传的融媒产品,讲美银川好故事、传播银川好声音、展示银川好形象。
“三都五基地” “两地五中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大主题报道记录着银川改革发展的火热场景,银川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银川建设新材料产业新高地、“十心”实事、十万大学生留银川、打造“教育在银川”品牌……百姓关注的民生热点新闻用“正能量”引来“大流量” 。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是银川的时代答卷。获批全国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