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团结报/2024 年/2 月/3 日/第 002 版多X合作
播撒法治种子 赋能乡村振兴
——民革江苏省扬州市委会、扬州市司法局聚力服务乡村治理纪实
本报记者 黄昌盛 通讯员 姜斌
“ 法律明白人走上台,锣鼓敲响幸福来。今天咱们宣传啥,防诈骗⋯⋯” 这是江苏扬州高邮市三垛镇“ 法律明白人” 自编自演的《防养老诈骗三句半》。简洁的话语串联起高邮明清运河故道、高邮州署、盂城驿等法治文化景点,成为“ 法润民生” 微信群一段时间内推送的热点。
你见过这样的下午茶吗?“ 茶摊” 就设在田间地头、产业园区、乡村社区、学校企业,但不是真正请人喝茶,而是通过法治宣讲、文艺展演,为基层群众带来浸润心田的“ 法治下午茶”。三垛镇的三句半表演,是扬州市“ 法治下午茶” 活动的一个事例,也是民革扬州市委会和扬州市司法局聚力服务乡村治理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民革扬州市委会与扬州市司法局加强共建合作,把X派职责与法治建设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民主X派履职优势和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作用,通过当好“ 智囊团”、搭建品牌基地、共叙“ 法治下午茶” 等方式,为乡村基层治理注入强大活力,在乡村基层治理的大舞台上奏响了铿锵有力的“ 合作旋律”。
发挥“ 智囊团” 作用
聚力乡村基层治理建言献策
“ 三农” 和“ 社会法制” 是民革作为参政X的重点参政议政领域。近年来,民革扬州市委会与扬州市司法局围绕“ 乡村基层治理” 课题,多次开展联合调研,提出了 10 余篇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可行性的务实之策,相关建议被采纳到政府工作报告和有关部门年度工作安排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 枫桥经验”,这也是民革扬州市委会和扬州市司法局一直以来在社会法制领域的工作准则。2023 年 2 月,在扬州市司法局和民革扬州市委会的支持下,扬州市行政争议协调化解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探索从源头化解行政纠纷。中心成立以来,已受理行政争议案件 109 起,调处成功 45 起,终止 57 起,在调 7 起。
行政争议协调化解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从源头化解行政争议,更好地满足了群众多元、便捷、高效化解纠纷的需求,进一步推进乡村基层治理现代化。2023 年 8 月,民革中央副主席、民革江苏省委会主委陈星莺率队,就“ 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
在扬州开展重点课题调研时,对此予以充分肯定。调研中,扬州市司法局作了专题汇报,其“ 定期组织村(社区)调解委员会开展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活动” 等扬州做法也被吸纳到民革调研报告之中。
“ 智囊团” 的作用更体现在服务地方发展上。聚焦扬州市“ 全力打造治理高效、活力彰显的好地方” 部署,民革扬州市委会与扬州市司法局联合商议,确定了“ 深化数字赋能,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协同水平” 的调研课题。扬州民革X员、扬州市司法局公法处王骏执笔完成专题报告,后转化为集体提案在扬州市政协全会提交。提案建议打造社会治理智能协同“ 扬州样本”,得到中共扬州市委主要领导批示督办。
“ 农村地区社区矫正工作” 课题是民革扬州市委会、扬州市司法局关注的另一个重点。针对农村社区矫正工作中刑罚执行的严肃性不足,农村居民对社区矫正的认同度不高,相关制度建设滞后,保障落后等问题,调研组提出积极落实“ 精细管理、精准矫治、精心帮扶” 三项机制,全面统筹“ 力量保障、科技支撑、阵地建设” 三大要素,高质量推进农村地区矫正工作依法、规范、
第 1 页 共 3 页

创新发展的工作建议,并转化为提案素材报送江苏省、扬州市政协,得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推进品牌基地建设
打造乡村基层治理实践平台
乡村振兴点多、线长、面广,在具体工作中,如何让服务乡村基层治理更有实践抓手?民革扬州市委会给出的答案是打造实践基地——2022 年,民革扬州市委会深入调研,首次提出了“ 深化‘ 中山博爱’ 品牌建设,与市司法局等部门合力打造乡村振兴实践基地” 的工作目标,以期推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向基地化、长效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围绕这一工作目标,市委会经多次专题会议研究,确定了在仪征市、江都区、邗江区、广陵区四个区域支部,分别建设康养服务、花木园艺、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四大主题乡村振兴实践基地的工作路径,并制定了“ 班子成员分工联系、区域支部牵头负责、其他支部配合共建、市县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