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安徽日报/2024 年/2 月/22 日/第 002 版要闻
近年来,我省科协事业健康发展,为科技创新注入强劲动能——
营造创新良好生态 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本报记者 鹿嘉惠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数据显示,2022 年我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 12.8%,居全国第十位;全省注册科技志愿者数、组织数、开展活动数、品牌项目数均居全国第一;铜陵、芜湖入选“ 科创中国” 试点城市和创新驱动示范市⋯⋯
五年来,我省科协事业健康发展,公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科学普及工作提质增效,服务科
技工作者成果丰硕,推动我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科技创新注入强劲动能。
强科普,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五年来,我省做优做强“ 科普安徽” 品牌,搭建各类科普工作平台,加强科普队伍建设,抓好现代科技馆体系和基层阵地建设,科普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科普组织力进一步增强。升级“ 科普安徽” 平台,入选科普中国信息员全国典型代表 30 名,培养打造 113 名“ 科普网红”。全省开展“ 科学抗疫 科普在行动” 社会科普活动和前沿科技、“ 皖美碳巡”、量子科技等专题科普活动,2 万多场科普惠民乡村行、智爱妈妈行动、农村少儿爱科学活动直达基层。合肥市科协牵头制定的《合肥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正式实施,2022 年合肥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增幅居全国第二。
资源聚合力进一步增强。联合有关单位实施“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组建产业顾问组支持乡村振兴帮扶县发展,成立乡村振兴协同创新联合体,建设 34 家科技小院,3 个团队、10 名个人获评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先进团队和先进个人。牵头发起成立长三角科技志愿服务联盟,明光市“ 抱团科普”、黄山市屯溪区阳湖镇柏山社区入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承办宋庆龄少年儿童未来科学日活动,联合多家单位开展“ 科技点亮未来”、“ 三下乡”、科技活动周等主题科普活动。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百名专家乡村学堂讲科普、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等品牌活动相继举办。
示范引领力进一步增强。我省 49 家单位被命名为 2021—2025 年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2个县(市、区)被命名为 2021—2025 年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入选“‘ 科创筑梦’ 助力‘ 双减’ 科普行动” 试点城市、试点单位数均居全国第三。全省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省科技馆新馆“ 三基地一平台” 和“ 全省科普教育龙头场馆” 功能更加凸显,阜阳等 5 市科技馆新建开放;10 套流动科技馆在 59 个县(市、区)巡展;38 辆科普大篷车基层巡展 4000 余场次;建设 29 座农村中学科技馆,服务公众 30 万人次;安庆等市联合共建特色专题科普馆。
建桥梁,营造创新生态
五年来,我省打造“ 科创安徽” 服务品牌,进一步发挥科协组织在促进科技经济融合中的协
同枢纽作用,积极搭建平台,激励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营造创新生态。
科技经济融合深入推进。全国学会科技服务“ 入皖行动” 形成协同创新长效机制,40 多家全国学会与我省相关市县开展“ 会地” 合作。铜陵、芜湖“ 科创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