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江苏科技报/2024 年/1 月/10 日/第 A16 版专题宣传
凝心聚力促发展 守正创新向未来
南京江北新区科协 2023 年工作亮点纷呈
通讯员 王东林 本报记者 何佳芮 施雪璐
近年来,南京江北新区科协在新区X工委的坚强领导和南京市科协的指导下,坚持“ 四服务”职责定位,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国家级新区建设务实拼搏、创新争先。
筑牢核心职责根基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江北新区科协按照“ 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就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密集、科协组织就建到哪里” 的要求,全心全意为科技工作者提供贴近服务,把科技共同体的社会功能与X的群团组织的ZZ功能、组织功能高度统一起来,厚植X执政的群众基础,当好X和政府与科技人才的“ 连心桥”、科技为民的“ 普惠桥”。
加强科协组织建设。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科普的重要力量。为着力提升江北新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科技人才成长,江北新区科协不断加强企业科协建设,充分发挥企业科协在促进科技进步、凝聚科技人才、激发创造活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导南京江北新区北大“ 双创”企业联合科协成立,搭建服务北大“ 双创” 企业、凝聚北大创新资源的平台;在南京市科协“ 科创中国· 南京行动” 项目的支持下,指导新区光电企业联合科协成立,同时新区科协与省光学学会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举办创新活动、服务创新主体、引进创新资源等方面展开多维度务实合作,推动新区光电产业再上台阶。
建立工作联动机制。为拓宽眼界和工作思路,不断创新科普活动开展的形式,江北新区科协主动走访省市科协,畅通资源对接渠道。加强与各区科协之间联络沟通,组织平台街道科协工作人员实地参观见学,学习各区科协先进经验,加强街道社区、科普基地等科普专兼职人才队伍的培养,通过开展活动、组织培训,提高科普工作者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夯实科普服务基础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江北新区科协围绕五大重点人群,持续推动科普机制建设、能力建设、阵地建设、品牌建设,
不断拓展科普工作的深度、广度和频度,着力提升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提升科普效能,增强服务能力。作为创新发展的“ 两翼”,科学普及有着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为推动科普与科创“ 比翼齐飞”,江北新区科协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为主线,开展线上线下活动 90 余场,其中“ 奏响时代强音弘扬科学精神” 南京江北新区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3 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被评为年度江苏省“ 全国科普日” 优秀活动。组织开展科普报告进校园、社区科普大学及科技志愿活动 130 余场,内容涉及青少年科普、健康养老、智能手机培训、应急管理科普等科普知识,线上线下受众超万人。
聚焦重点人群,打造特色品牌。为进一步做大做活科普工作,借力使力扩大影响,江北新区科协面向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分类采取更鲜活、更有趣的方式打通科技传播“ 最后一公里”。积极组织新区民众参加 2023 年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大赛线上个人赛,参赛人数 3000 余人,参与答题近 15000 人次。针对机关干部和公务员举办《医药行业 IPO 上市政策培训》等科协大讲堂,进一步提升各级干部运用科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组织开展省金钥匙科技竞赛江北新区赛区个人决赛、小学生科学营活动、中小学生智力魔方竞赛、中小学生纸飞机竞赛及小学生科技夏令营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实践活动,开阔孩子们的视野,激发他们走近科学、参与科学、探索科学的热情。新区科协全年共向教育局报
第 1 页 共 3 页
送 40 节课外服务课程,包含参观基因与细胞科学实验、应急安全主题体验等,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汇聚科普资源,拓宽传播渠道。为了让科普的受众更广泛,江北新区科协积极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技与科普服务阵地,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分享科普类活动百余篇,累计注册科技志愿者 3131 名,科普中国信息员 3266 人,为开展科普活动打下坚实基础;深度挖掘新区各类科普资源,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及省市区各级科普基地。2022 年初制定出台《南京江北新区科普教育基地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