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社会报/2024 年/1 月/2 日/第 004 版社会组织
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 刀刃” 上
——四川省扎实推动中央财政项目落实落地落细
本报记者 郑超
自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以下简称中央财政项目)开展以来,四川省累计有 139 家社会组织承接实施项目 215 个,获得资金支持 7042 万元,约 6 万余人次受益,分别在扶老助老、关爱儿童、扶残助残、社会工作、能力建设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日,四川省民政厅盘点了中央财政项目在省内的执行情况,并组织民政部门和立项单位代
表围坐一堂,谈经验、讲体会、提建议,进一步凝心聚力,扎实推动项目落实落地落细。
“ 要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 刀刃’ 上,集中资源、发挥优势,引导社会组织办实事、解民
忧、暖民心。” 四川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二级巡视员杨伟表示。
多角度体现项目服务成效
谈及中央财政项目的成效,与会人员普遍认为,从社会组织管理的角度看,中央财政项目的导向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为政府转移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了条件。近年来,项目实施推动了四川省有关政策的出台,例如《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的意见》 《成都市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等,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提供了政策支持。另一方面,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通过指导项目实施,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培育监管机制,更好地引导和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从立项单位的角度看,通过承接实施中央财政项目获得财政资源和社会资源,进一步提升了参与基层治理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尤其是在社会救助、社会治理等领域支持开展的社工示范项目,逐渐探索出了新的救助和治理模式。
成都市天府新区海洋社会服务中心主任廖安敏分享了中心近年来承接实施中央财政项目的喜人成果。“ 以儿童早期教育发展与家庭互助发展示范项目为例,在 2018 年和 2019 年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后,撬动近 300 万元社会资金参与长效共建,累计开展各类活动 3000 余场,服务儿童、家长及社区居民等超过 30 余万人次,逐步形成全民参与、全民互助、共建共享的儿童早期教育发展与家庭互助全新格局。”
“ 我们在 2019 年申报实施了为精神残疾人提供以精神康复指导为主的扶残助残服务的发展示范项目,形成‘ 医院、社区一体化精神康复’ 框架,构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综合体平台,康复技术不仅可复制推广,也对服务本土化的有效性研究提供了翔实的数据资料。 ” 成都市青羊区希望之光康复中心主任沈涛说。
据了解,通过承接实施中央财政项目,还让一些社会组织购置了设施设备、改善了办公条件;
通过人员培训示范项目,提升了社会工作者专业化水平,促进社会组织整体能力提升。
多层次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 为做好项目实施工作,我们一是把好‘ 立项关’ ,建立健全以厅社会组织管理局、各地市民政局和项目立项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为主体的综合申报初选机制。二是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