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科学导报/2024 年/1 月/19 日/第 B04 版理论学术
新时代 “ 大思政” 格局下的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政课实践教学融
合机制探究
安徽工业大学 黄乐远 束凯 梅陈龙 汪思博
摘要:本文紧随新时代“ 大思政” 工作格局,深入分析志愿服务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耦合关系以及融合的难点,为现今高校提供志愿服务与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合开展的现实路径,创新推进高校思政工作开展。
关键词:高校;志愿服务;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合机制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着传统思政课堂不能比拟的灵活性和实践性,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环节,《新时代高校思想ZZ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明确提出,“ 要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教学效果”。如何在当今“ 大思政” 格局下如何建立志愿服务与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合推行的制度机制,是当今思政工作研究的重要现实课题。
一、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合开展的可能性分析
(一)二者兼具以思想引领为主的培养目标
高校志愿服务是一种将社会需求和学生实践相结合的以服务为宗旨的教学活动,思政课实践教学本质上是一种以思想引领为核心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二者在开展形式上不一样,但二者均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在思想引领这一核心教学目标上不谋而合。
(二)兼具以实践育人为主的培养特点
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政课实践教学都以让学生走出传统课堂,走进社会实践为主要教学方法,二者都旨在引导和鼓励青年学子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课堂学习和社会锻炼紧密结合起来的实践活动,运用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三)二者在教学形式上的高度统一
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二者在实际开展教学时都会使用的教学方法,因此类似参观红色基地、名人故居、历史纪念馆等形式均可成为二者开展教学的平台,开展文化服务、献爱心等实践活动。
二、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合开展的困境分析
(一)整体受重视程度偏低
青年大学生对于实践类教学活动的认识程度和主观能动性,直接决定高校志愿服务课程和思政课视角教学的教学实效,但是这也取决于高校整体、教师及思政工作者对于实践育人本身的思想认识程度的深度。部分高校教师团队及机关部门不会认识到将二者结合开展的优势所在,导致志愿服务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 两张皮” 的问题。
(二)缺乏系统的组织实施机制
现今高校一般现状是志愿服务由学校团委牵头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隶属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落实,鲜有高校将二者资源整合以期联动开展,尚未形成部门互动、人员联动、环节互补、资源互通的联动育人格局,在实际开展过程中的教学覆盖面、教学效果都难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