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乌海日报/2024 年/2 月/27 日/第 001 版
挥奋进之笔 书育人新篇
——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杨勇 杨正芳
教育,寄托着学子的梦想;教育,承载着家庭的希望;教育,背负着一个地方的未来。办好
人民满意的教育,事关发展之本、和谐之要、民生之基。
乌达区通过自治区义务教育均衡验收,海南区通过教育部的双普认定;
市第一中学新校区已具备搬迁条件,优越的办学条件为学子求学提供良好保障;
培养卓越教师 78 名,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助力教学质量实现新跨越;
……
2023 年,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新时代X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各领域,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纵深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全市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打好“ 融合牌” 构建立德树人新体系
诵读、宣讲、歌舞、心愿卡⋯⋯ 2 月 25 日,乌达区巴音赛街小学全体师生迎来新学期,学校德育处为学生们准备了仪式感满满的“ 开学第一课”。纵观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的“ 开学第一课”,主题缤纷、花样繁多,各有意义。其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不仅体现在“ 开学第一课”上,更是有机融入日常教学中,让我市各族中小学生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X、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
2023 年,我市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并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将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引导学生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传承、融入课堂教育教学、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主题活动,以“ 一课一活动” 为德育引领,厚植少年儿童爱X爱国情怀,培养品行高尚的新时代好少年;始终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亮点,常抓不懈,通过校园文化氛围创建、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等路径,积极开展各类民族特色活动,润物细无声地将“ 三个离不开”、“ 五个认同” 等内容牢牢地扎根于各民族学生心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着力促进“ 五育” 教育融合发展,实施“ 体育+”“ 美育+”“ 劳动校本课+校外实践教育” 新模式,积极推进育人方式改革,重构教育新生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2023 年,我市学生代表自治区赢得全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竞走项目首枚奖牌;自治区十五届运动会上,我市 191 名学生运动员斩获 15 金 13 银 14 铜,并打破多项自治区纪录。
走好“ 均衡路” 促进各类教育协同发展
为了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我市以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1+N” 政策体系落地落实为工作主线,将各级各类教育融合发展“ 一盘棋” 考虑、“ 一体化” 运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补齐教育发展短板,走出了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 乌海路径”。
聚焦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有效缓解“ 入园难”“ 入园贵”。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 97.1%,高于国家标准 12.7 个百分点。海南区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通过教育部验收。
第 1 页 共 2 页

聚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充义务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发展“ 均衡化”。乌达区通过自治区首批优质均衡创建督导评估,海勃湾区、海南区义务教育短板不足加速补齐,一体化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