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运城日报/2024 年/1 月/22 日/第 005 版经济周刊
阔步前行 “ 农” 墨重彩
——2023 年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余果
一座座温室大棚里,瓜果菜蔬长势喜人;一间间热闹的厂房内,产业工人忙碌不休;一条条村组道路旁,农家民宿星罗棋布⋯⋯田畴沃野正以最朴实的方式,生动展示着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亮丽答卷。
2023 年,我市市县两级帮扶单位主要领导到村调研督导驻村帮扶工作累计 1391 次,解决问题 1480 个,驻村工作队解决群众“ 急难愁盼” 问题 5006 余条,入户走访在村农户 13.6 万户,政策宣传覆盖农户 22.3 万人;
2023 年,全市脱贫人口收入完成 15362 元,同比增长 16.42%。年度实施 1237 个项目,完工1230 个,完工率 99.4%。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 11.2 万人,一次性交通补贴发放率 99.42%,“ 雨露计划” 毕业生 100%就业。
……
过去一年,我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委与市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以打赢巩固衔接翻身仗为目标,以开展大比拼活动为牵引,以问题排查整改为主线,全力推动巩固衔接工作提质增效。
守底线 握紧巩固衔接“ 接力棒”
每天凌晨五点起床洗漱完,又急急忙忙往馒头加工坊内赶,一天蒸 500 到 1000 个馒头。每天起早贪黑,上班比别人早,下班比别人晚,经常天没亮就出门干活,天黑方归。
这就是河津市下化乡陈家岭村采煤沉陷区搬迁户薛炳科、黄汇评夫妇的日常生活。说起这对夫妇,陈家岭村采煤沉陷区搬迁地翰林梅苑小区的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直夸他们是群众口中的“ 致富星”,能吃苦又勤劳,是采煤沉陷区搬迁劳动力就业创业能手。
走进夫妇俩的馒头加工坊,麦香味扑鼻而来,夫妇俩正忙着揉搓、捏制着馒头,小小的面团
在他们的双手下不断变幻着,圆馍、花卷、枣花馍一一展现出来。
“ 感谢X和政府的好政策,使我们告别大山,在城里安家,生活很方便,孩子读书也有保障,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特别是在村‘ 两委’ 的关心支持下,现在馍铺的效益很好,订单不断。” 黄汇评说着搬迁后的变化,眼里满是欣慰。
2020 年 7 月,黄汇评一家搬到了翰林梅苑小区,住进了新房。为了在市区扎下根,夫妇俩在陈家岭村村“ 两委” 帮助下,寻求合适的场地,经营起馍铺,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靠自己的双手打拼,短短三年多时间,收入 20 多万元,一家人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现如今,黄汇评一家的生活既忙碌又充实,虽然有些辛苦,但实现了在家门口创业增收的梦
想。下一步,她还想继续扩大经营规模,帮助带动易地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
为了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下化乡陈家岭村始终坚持因势利导、志智双扶,引导群众树立信心、鼓起斗志,创造条件自主创业,让不少易地搬迁群众从“ 打工人” 华丽变身为“ 小老板”,以奋斗者的姿态创造新生活。目前,陈家岭村搬迁人员创业的有 20 余人,创业带动就业的有 100 余人,“ 幸福” 成为搬迁户们最大的感受。
2023 年,我市围绕强化主体责任,市级层面先后 38 次研究巩固衔接工作,出台专项行动方案 16 个,研究重大事项 13 项,调研督导 153 次,形成四级书记、四大班子、行业部门、基层干
第 1 页 共 4 页

部共同发力的工作格局。
用好一个抓手。就是用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这个抓手。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该巩固衔接小组下设的巩固衔接办和 16 个专项工作组分工负责,迅速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开展一个活动。就是开展 2023 年巩固衔接工作大比拼活动。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全省巩固衔接工作大比拼活动后,我市认真对照省上要求,聚焦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成效巩固,在全省率先拿出《运城市 2023 年巩固衔接工作大比拼活动方案》统筹推进。去年,9 月 8日—9 日组织 3 个重点帮扶县参加省级大比拼, 整体夺优; 9 月 23 日—24 日组织市级和各县 (市、区)乡村振兴干部、驻村干部集中闭卷考试,激活队伍;10 月 20 日,组织 10 个县(市、区)委书记(县长)和 14 个部门单位一把手参加市级大比拼,全力推动我市进入大比拼活动快车道。
围绕强化易地搬迁后帮扶,全市 101 个集中安置点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创建 6 个省级易地搬迁“ 五好社区”。配套建设 19 个特色产业园区和 35 个帮扶车间,吸纳 2659 名搬迁群众务工,实现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至少有 1 人稳定就业。
围绕“ 三保障” 与饮水安全,在义务教育方面,累计排查学校 810 所、学生 47.22 万人,全覆盖、无死角清零辍学、失学情况。基本医疗方面,2171 个行政村 100%建设了集体产权村卫生室,建设率达到 100%。住房安全方面,年度 131 户危改、63 户抗震改造任务全部竣工。饮水安全方面,实施农村饮水建设及维修养护工程 343 处,全部完工。
抓发展 按下乡村振兴“ 快进键”
近年来,新绛县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起来,围绕主导产业升级精准
施策、接续发力、排难而进,推动农民持续增收。
隆冬时节,新绛县横桥镇曲村里收药材、种药材、贩药材热度不减。该村药材经纪人郭卫民刚从临汾市蒲县购置回来的柴胡,堆满了整个小院。“ 今年计划销售 200 吨药材,年销售额能达到 500 万元。” 郭卫民说。
曲村曾经是省定贫困村,村“ 两委” 借助多年种植药材的传统及经验,把药材规模化种植作为增收致富的突破口,组织村民种植柴胡、黄芩、地黄、连翘等药材,目前村里的药材种植面积达到 2100 余亩。
从在家种药材,到外出“ 运作” 药材的购销,曲村人不断延长着产业链条,脱贫户、监测户
受其鼓励,农忙种药材、农闲“ 运作” 药材,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为了让药材产业更好地惠及群众,村“ 两委” 积极与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对接,谋划建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