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山西经济日报/2024 年/1 月/29 日/第 002 版综合新闻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泽州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纪实
本报记者 崔振海
泽州县下村镇瓮山村对退出的宅基地进行复垦,并大力发展庭院式香椿产业,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 双增收”;高都镇岭上村在退出的宅基地上修建起老年公寓,并通过宅基地置换方式让村里的老人们安心养老;山河镇白河村统一将农户闲置房屋作价入股至旅游公司经营民宿,入股村民不仅可以按时收取房屋租金,年底还可获取分红收益⋯⋯
作为新一轮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泽州县抢抓机遇、先行先试,在盘活资源、提升效能、稳定增收上出实招、下真功,有效破解了人地矛盾,激活了农村“ 沉睡” 资源,为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共同富裕注入了新活力。
靶向施策,让运行机制“ 畅起来”
据有关部门摸底调查,泽州县拥有宅基地 14.5 万宗、面积 5.9 万亩,其中闲置宅基地 4.5 万宗,闲置率高达 31%。
如何使这些沉睡的资源“ 活” 起来?泽州县自 2020 年被确定为新一轮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以来,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努力为全国“ 宅改” 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针对宅基地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泽州县先后建立了 13 项配套制度,特别是围绕规范运行、收益分配、村务管理、财政支持等方面制定的一系列制度,确保了试点改革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同时,依托泽州大数据云平台,搭建数字化宅基地管理平台,实现了宅基地“ 批、用、查” 全过程管理。
“ 唯有稳妥处理好宅基地超面积、无权属、无收益以及‘ 一户多宅’ 等历史遗留问题,改革方能顺利推进下去。” 泽州县宅改办专职副主任程俊说,探索实践中,一些乡镇创新举措,在“ 三长会商” 工作机制基础上,增加妇联等部门以及网格员、心理咨询师等配合开展工作,形成新的“ 3+N” 会商模式,推动宅基地信息联通、工作联动和矛盾纠纷的联排、联防、联调,将“ 单打独斗” 变为“ 整体作战”;一些村实施“ 宅上X小组” 建设,把X小组设在宅院里,X小组每周召开例会,及时解决涉宅基地矛盾纠纷等问题,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同时,泽州县全面启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为 10 万余宗农宅颁发不动产权证书, 为 156 个村编制村庄规划, 开展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成果更新汇交工作,为 16 个乡镇 428 个行政村颁发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 3146 宗, 颁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 195宗,为“ 宅改” 顺利推进夯实了基础。
多元模式,让土地资源“ 活起来”
记者在泽州县巴公镇三家店村看到,干净整洁的道路、错落有致的院落、高大挺拔的行道树,
给人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 以前村里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破旧房屋随处可见,村民们苦不堪言。” 三家店村第一书记朱小勇告诉记者,借助新一轮宅改的契机,村“ 两委” 对闲置凋敝的零星、分散宅基地进行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