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邵阳日报/2024 年/1 月/29 日/第 001 版
“ 农” 墨重彩谱华章
——我市 2023 年农业农村工作综述
邵阳日报记者 黄云 通讯员 刘晟
从“ 提篮小卖” 到品牌整合,从“ 单打独斗” 到企业引领,从千家万户分散生产到基地化建设⋯⋯喜看今日邵阳,粮食生产连年丰收、设施农业建设繁荣美丽、农村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现代农业驶入蓬勃发展的快车道。一条条平坦村道通村达户,一项项农业产业项目落地生根,一批批拥有梦想和技术的人才涌入农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邵阳是全省粮食生产大市、生猪生产大市、奶业大市,是全省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基地、集散地和中药饮片主产地,同时也是湖南茶油的主产区,无籽西瓜、礼品小西瓜、珍品南瓜、苦瓜育种全国领先。近年来,邵阳挑稳农业“ 金扁担”,在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的基础上,构建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更强、势头更好。2023 年,全市十余项农业农村工作在全省排名靠前,市本级、新宁县被公示推荐为省政府 2023 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对象,双清区被公示推荐为省政府 2023 年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对象⋯⋯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742.94 亿元,同比增长 3.5%,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18128 元,增速全省第一。
田畴沃野硕果累
寒冬时节,农事暂休,万物养精蓄力。我市多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机器轰鸣,挖掘机、农用车在田间地头穿梭,各种机械正开足马力,有序推进项目建设。1 月 27 日,在洞口县黄桥镇双竹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现场,放眼望去,集中连片的台地平整,机耕路贯穿其中,水沟主渠和分渠纵横相连,一幅“ 地平整、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 的农业新画卷已然铺展。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贯彻落实“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水” 战略的重要举措。2022 年,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如期保质完成,2023 年项目快速顺利推进。2023 年 10 月 12 日,全市
12 个县市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施工招标全部完成,位居全省第一。10 月 23 日,全部项目
所有工程施工标段实现全面开工。
“ 面朝黄土背朝天,人手一把镰刀,一个人每天只能收割一亩左右水稻,汗水与稻穗相碰撞,身上奇痒难耐,红肿一片⋯⋯” 想起以前的水稻收割场景,大祥区檀江街道多田村的种粮大户黄首成感慨万千。 “ 如今的水稻育秧、管理、收割各环节都可以实现机械化,一台收割机每天能作业几十上百亩,早上还是田里的稻,中午就成了袋里的粮。智能植保无人机、大型收割机等机械设备成了主角,人只起到辅助作用,农民轻松了,农业也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
我市把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为农业机械化的首要任务,多举并措推进农机购置与应用工作。2023 年, 全市共使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 7080.4522 万元, 有 8 个县市区实施了机插机抛作业补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总产 336.1 万吨,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二,为“ 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