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宁波日报/2024 年/2 月/2 日/第 009 版贯彻落实市两会精神
奋力打造农业强市全国样板
——访市农业农村局X组书记、局长李斌
孙吉晶 严舒玮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新时代“ 千万工程” ⋯⋯当前,宁波“ 三
农” 工作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面对新任务、新挑战,“ 三农” 人在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站在“ 千万工程” 新的历史起点上,农业农村部门如何奋力打造农业强市全国样板,为争创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市域样板贡献更多“ 三农” 力量?记者专访了市农业农村局X组书记、局长李斌。
记者:粮食安全是“ 国之大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大力
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单产提升工程。农业农村部门有何打算?
李斌: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就是要向田园山林、江河湖海、设施农业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质,这是提高食物供应链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根本出路,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消费需求的必然选择。将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坚持稳粮保供,守牢农业基本盘。大力实施粮油作物“ 稳面积、提单产” 行动,加快发展品种出彩、品质出彩、品牌出彩、数智出彩、全量出彩的“ 五彩” 农业,持续稳步提升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实物量,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稳定在 172 万亩和 7.15 亿公斤以上。
二是建设“ 蓝色粮仓”,向蔚蓝大海要食物。宁波因海得名,因海而兴,有着“ 靠海吃海”的天然优势。为了进一步做强蓝色经济,前不久,我们出台了《关于推进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措施》 ,计划每年投入 2000 万元以上,用于发展远洋渔业,今年就会有一艘万吨级南极磷虾捕捞船建成投产。
三是发展设施农业,依靠科技创新拓空间。这既是破解耕地资源制约瓶颈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的有力举措。我们将持续发力现代设施农业,加快培育一批好项目,让广大市民朋友的“ 菜篮子” 更丰,也让广大农民朋友的“ 钱袋子” 更鼓。
记者:强村富民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任务,也是工作难点,今年有何新的举措?
李斌:聚焦共同富裕,全链条助农增收致富,不断健全乡村共同富裕长效机制。具体从四个
方面入手:
一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巩固提升村集体经济“ 消薄” 攻坚成果,坚持稳健经营,发挥“ 消薄” 项目牵引带动作用,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加强村庄经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休闲观光、农创文旅、农耕体验、康养基地等新产业、新业态,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途径。
二是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家庭农场联盟、合作社联合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联合会等各类主体创建服务中心,新培育一批示范性家庭农场,规范提升一批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是支持返乡入乡创业就业。加强创业服务能力建设,组织协调企业家、科技人员、创业成功人士等成立创业服务专家团队和农村创新创业导师队伍,为返乡入乡创业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开业指导等专业服务,建立农民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实施万名农创客培育行动,培育农创客 2000 人以上。
四是实施低收入农户精准帮扶行动。深化分层分类精准帮扶,强化返贫预警监测,深入实施
第 1 页 共 3 页

产业共富项目、乡村公益性岗位、综合性保险和住房微改造等帮扶举措,精准助推农户增收,着力提升健康帮扶水平和改善农户居住条件。开展成立帮扶共富基金可行性研究,探索建立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长效机制。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和美乡村提标行动,加快推进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工程。下一步有何动作?
李斌:以全市域提升乡村品质为目标,打造环境美、形态美、人文美、共富美的景区化“ 四美乡村”,建设机制更全、活力更强、“ 成色” 更足的乡村振兴市域样板。
一是提升乡村环境美。研究制订《宁波市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探索推进农房改造、杆线序化、村道提升“ 三大行动” 试点,持续深化提升农村垃圾、污水、厕所“ 三大革命”。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手段。
二是提升乡村形态美。以“ 一环十线” 美丽乡村风景线为轴,点线面结合推进和美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带状型发展,加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