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自然资源报/2024 年/1 月/16 日/第 004 版要闻
立足岗位 敬业奉献 追求卓越 奋发有为
——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发言摘编
事不避难勇担当 砥砺奋进再出发浙江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
近年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始终坚持从“ 国之大者” 的战略高度出发,以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责任担当,采取“ 长牙齿” 的硬措施,不断创新“ 人防+技防” 常态化监管机制,积极打造最严格的耕地保护体制机制创新省,加快构建全覆盖、全天候、无死角的耕地保护网,初步实现违法占用耕地“ 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
学思践悟,系统把握悟思想,把耕地保护牢牢记在心头。浙江人均耕地仅 0.3 亩,保护好每一寸耕地对浙江尤为重要。浙江厅耕保处坚持把坚守耕地红线作为坚定拥护“ 两个确立”、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 的检验标准和ZZ责任,统一思想认识,深刻领悟中央关于耕地保护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耕地保护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浙江厅耕保处从讲ZZ的高度着眼国家战略需要,将耕地保护放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统筹谋划,全力推进耕地保护领域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坚决守住浙江“ 责任田”、端牢“ 粮食碗” ,为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夯实根基。
事不避难,敢于担当强本领,把耕地保护稳稳扛在肩上。浙江厅耕保处坚持在大事难事中锻造担当精神,始终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通过“ 百千万”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近 3 年累计形成集中连片优质耕地 140 万亩,其中建成“ 千亩方” 587 个、“ 万亩方” 48 个,有效改善耕地碎片化、抛荒等情况,助推农业现代化。坚持量质并重,加大耕地垦造力度,2023 年垦造耕地
13.47 万亩,创近年新高。稳妥有序推进耕地功能恢复,连续 3 年实现耕地净增加,找回耕地约 40 万亩。连续 3 年开展农村回迁安置问题专项治理,关切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省累计为 8.13 万户群众解决安置问题。
实干争先,求真务实抓落实,把耕地保护紧紧抓在手里。浙江厅耕保处针对违法违规占用耕地
时有发生的情况,以敢抓的狠劲、 常抓的韧劲,出台 20 条 “ 长牙齿” 的硬措施,提出违法占用耕地 “ 动
态清零” 目标,强势开展“ 零新增” 攻坚行动,通过健全完善新增违法占用耕地“ 三倒查”“ 增违挂
钩” 等机制,打出遏制违法违规的组合拳,违法占用耕地查处周期从 3~6 个月缩短到平均 3 天,全省
86 个县实现违法占用耕地“ 零新增”。
勇立潮头,走深走实建新功,耕地保护迈出新步伐。 浙江厅耕保处抢抓数字化治理先机,构建 “ 人田对应” 的人防责任体系、“ 塔田对应” 的技防监管体系、“ 图数对应” 的耕地空间账本和“ 空间适配” 的数字化治理平台,以数字之智赋能耕地保护的浙江之治。积极探索开展林耕置换、多田套合等试点工程,通过变“ 山上” 为“ 山下”、变“ 良田” 为“ 粮田” ,优化重整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空间布局,以空间之优呈现浙江耕地保护之美。
星光不问赶路人,历史属于奋进者。新的一年,我们将围绕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继续爬坡过坎、攻坚克难、持续发力,努力让浙江的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沃土。
凝聚青春力量 彰显中国风采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 雪龙 2” 号极地考察船团队
今年是中国极地考察 40 周年,是北极黄河站建站 20 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南极泰山站建成并投入使用、考察中国“ 雪龙” 号科考船并作出“ 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利用南极”
第 1 页 共 4 页
重要指示 10 周年。
2019 年入列以来,“ 雪龙 2” 号连续奔赴南北极,已执行 4 次南极考察和 3 次北冰洋考察任务,航行近 20 万海里。首航南极,在中山站外固定冰区域为“ 雪龙” 号开辟航道,极大提升了我国极地考察卸货效率,成功实现了在南极宇航员海和北冰洋加克洋中脊等海冰状况极为复杂的海域开展系统性调查,顺利完成了在全球海况最为恶劣的西风带海域回收大型浮标,显著提升了我国在极地开展各类基础性观监测和前沿科学研究的支撑保障能力。这些成就凝结着新时代奋斗者的心血和汗水,彰显了不同凡响的中国风采、中国力量。
2023 年 9 月,“ 雪龙 2” 号执行中国第 13 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期间,成功抵达北极点并开展了相关科学调查,为我国在北冰洋近北极点这一核心区域的极地航行、 装备自主研发检测和开展极地科学研究积累了宝贵经验。2023 年 11 月,在执行中国第 40 次南极考察任务途中,“ 雪龙 2” 号成功营救一艘巴布亚新几内亚遇险渔船,救助 4 名人员并转运护送至安全水域,这一举动体现了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彰显了大国担当。2023 年 12 月初,“ 雪龙 2” 号船员凭借丰富的极地冰区船舶操纵经验,在南极罗斯海仅历时 7 天,破冰 1000 余海里,成功为罗斯海枢纽站物资运输船“ 天惠” 轮破冰领航,保障了大批建站物资顺利上岸,为罗斯海枢纽站主体建筑建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 雪龙 2” 号现有船员 40 名,平均年龄 34 岁。他们当中既有经验丰富的 80 后“ 压阵” ,也有锐气十足的 90 后活跃在各个岗位发挥专长。南半球的夏季正值我国深冬,“ 雪龙 2” 号大多数船员因执行考察任务,已连续多年不能与亲人团聚过春节。在长时间执行任务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自然挑战,也会有亲人离世无法见最后一面、小孩出生无法陪伴在身边的遗憾,但他们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胸怀强国有我、舍我其谁的决心和意志。远征南极,他们在惊涛骇浪中劈波斩浪、建功立业;去国怀乡,他们在冰天雪地间坚守初心、逐梦前行。
如今,“ 雪龙 2” 号已成为我国开展极地考察的最主要船基平台,是极地科学工作者围绕极地重点科学前沿问题,开展极地综合环境调查、观测、监测和评价,进行极地冰雪、海洋与气候变化和极地生态保护等研究工作的最重要载体。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获得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表彰,是对“ 雪龙 2”号极地考察船集体的高度肯定,更是对广大极地工作者的鼓励与鞭策。 我们将把这份荣誉转化为真抓实干、奋勇向前的实际行动,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极地考察工作定位,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积极参与全球自然资源治理作出积极努力,为我国迈向海洋强国筑牢坚实基础。
初心照亮征程 奋斗成就梦想
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地质勘查与矿产资源储量处处长 强巴旺堆
西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重要的国家安全、 生态安全屏障和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也是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主战场和地质灾害防治重点省份。作为一名西藏地质勘查、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工作者,我深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是保障国家资源能源安全和西藏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2023 年,国家对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部署和推进,为西藏战略找矿行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十四五” 以来,在自然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有力指导下,西藏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稳步推进,找矿成效显著,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促进西藏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特别是X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019 年~2020 年,西藏先后选定典型地质勘查项目,开展绿色勘查示范试点工作,初步形成了在勘查理念、管理、工艺、环境恢复治理等方面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和机制。2023 年,西藏对 50 家地质环境、开采矿种、开采方式、开采规模不同的矿山开展实地调研及系统分析总结,因地制宜制定了《西藏自治区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试行)》及评价指标,由西藏自治区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