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日报/2024 年/1 月/17 日/第 014 版生态
2023 年我国自然资源工作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美丽中国的生态根基不断厚植
本报记者 常钦
核心阅读
2023 年,我国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国土空间支撑能力逐步增强,生态系统质量持续好转。
1 月 15 日至 16 日,2024 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总结 2023 年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各项工作取得的新突破新成效,谋划部署 2024 年重点工作任务。
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政策供给提质增效。2023 年, 《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通知》发布,涉及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审查报批、节约集约用地与资产供应、优化项目用海用岛审批程序等内容。土地、矿产、海洋、林草等各类自然资源要素有序调整,为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聚力赋能。
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紧盯严控新增占用、盘活存量土地两个环节,推动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落地,自然资源部门继续实施“ 增存挂钩” 机制,全年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 872 万亩,成效明显。公布首批 258 个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名单。
自然资源部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和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引导政策性金融投入资金 3500 亿元。截至目前,我国已部署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 50 多个,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达 8000 万亩。
与此同时,矿山、海洋生态修复这两张“ 特色名片” 也在不断擦亮。持续指导各地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 十三五” 以来,全国累计修复治理面积超 30 万公顷。扎实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目前,已整治修复海岸线 2000公里、修复滨海湿地 60 万亩;红树林面积已达 43.8 万亩,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
我国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国土空间支撑能力逐步增强,生态系统质量持续好转。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显示,10 年间,我国生态功能较强的林地、草地、湿地、河流湖泊水面等地类合计净增加 2.6 亿亩,这为持续提升陆海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维护资源资产权益,履行所有者职责基础更加坚实。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深入推进。上海崇明东滩国际重要湿地等 49 个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完成公告登簿,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试点任务全面完成。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3 年,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绘就的崭新蓝图,渐次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舒展开来,为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逐步完善。国务院已批复 18 个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全国 100%的市级规划和 97%的县级规划已报审批机关审查。部署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工作。推进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推动建设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