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长江报/2024 年/1 月/6 日/第 001 版
堤防上保险 修复有保障
——堤防参保为江西水利工程安全运行蹚新路
本报通讯员 刘明兰 甘小艳 记者 万菁
“ 保险理赔很迅速,从事故发生到损失赔付仅用了 10 个工作日,圩堤修复得到了保障,极大地解决了地方财政紧张的问题。” 谈及堤防保险在汛期发挥的作用,江西省铅山县水利局建管股股长韩卫峰一脸欣喜。
2023 汛期,受暴雨天气影响,上饶市铅山县石塘圩堤护坡冲毁约 80 米。巡查发现险情后,铅山县水利局协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饶市分公司立即启动了勘验、理赔程序。经市县两级水利部门和人保财险上饶市分公司会商查勘,迅速完成了定损。
投保 7.85 万元,理赔 88.74 万元,赔付比高达 11.3 倍!放眼江西省,像铅山县石塘堤这样赔付比例高、时效快的并非个例。金溪县孔防堤投保 6.72 万元,赔付 85 万元;丰城市万家圩投保 3.96 万元,赔付 85 万元;宜丰县投保 5.22 万元,赔付 29.93⋯⋯截止 2023 年底,全省共 6 个县(市、 区)11 次发生报案,赔付款达 293.12 万元。
堤防工程“ 上保险” ,为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增添了“ 新解法” ,这一创新实践,改变了江西省堤防工程以往“ 平安年份用不掉、大灾年份不够用” 的管理模式,创新性地解决了修复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的难题,并在 2023 年汛期中显露成效。
为堤防工程量身定制“ 防身符”
江西为长江流域五大暴雨区之首,境内山地丘陵多、水系发达,雨水多但时空分布不均,洪涝灾害多发频发,对水利设施尤其是堤防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水毁修复资金巨大。
如何为堤防工程量身定制“ 防身符” ,破解资金难题?
江西在借鉴外地堤防保险模式的经验做法上找到了答案。2018 年《外省要闻》刊登了《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开启堤防保险模式》,江西省委省政府领导及时作出重要批示,省水利厅迅速安排部署,省鄱建办堤防处积极筹划开展。
学习经验是前提,因地制宜才是关键。相对在全国率先开展堤防保险工作的福建、浙江而言,江西省千亩圩堤基本未开展系统除险加固,现状防洪能力总体偏低,是全省防洪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和突出短板。省鄱建办堤防处聚焦实情量体裁衣,将全省千亩以上堤防纳入保险范围,按照“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愿参保,逐步完善” 的基本原则,精心编制符合江西实际的堤防工作方案,合理设置保险责任和理赔定额,牵头购买社会化服务,实行统一投保,切实做到一盘棋统筹、一体化推进。
2022 年 8 月开始,江西省正式引入堤防保险机制将千亩以上堤防纳入保险范围。全省共 9 个设区市 48 个县(市、区)1150.28 公里堤防参加投保。
探索“ 双保+四全” 模式
“ 我们为堤防投保,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多少赔偿,而是想通过购买堤防保险机制,让保险公司和政府参共同与监督投保堤防的运行管理工作,实现对隐患的‘ 防’ ” 和‘ 控’ 。” 江西省鄱建办堤防处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从维修完全依靠固定预算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