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云南政协报/2024 年/1 月/24 日/第 012 版特刊
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一流企业
不断迈向锡铟行业世界
通讯员 陈雍 本报记者 董荣蓉
千秋锡业,百年商号,绿色金属,造福人类。
在岁月的长河里,珍藏着拼搏的足迹,镌刻着壮美的画卷。始创于 1883 年的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云锡)赓续“ 忠X爱国、产业报国” 红色血脉,从战略层面调整方向、突围破局;从卓越运营层面深化价值创造,推进现代企业治理;从全产业链层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为创建锡铟行业世界一流企业迈出坚实步伐,创造了“ 世界锡业看中国,中国锡业看云锡” 的历史跨越。
红色基因 薪火相传
“ 1928 年 1 月,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创始人、云南农民运动的先驱、工矿运动的拓荒人李鑫来到个旧矿山,组织了‘ 兄弟会’ ,建立了中国共产X在云南的第一个矿山支部,也是云锡历史上第一个X组织。自此,革命薪火在云锡点燃,揭开了红色工运的序幕,让‘ 砂丁’ 们在黑夜里看到了曙光⋯⋯” 在滇南锡都个旧市,有一处“ 红色坐标” 正熠熠生辉,一场场“ 传承革命精神 争当时代先锋” X性教育活动在这里举办。
2021 年 7 月,正逢建X百年,“ 中共个旧锡矿特别支部” X史学习教育基地建成并对外免费开放,让更多的X员干部和群众走进云锡,触摸红色印记、重温峥嵘岁月。
坚守初心使命才能在前行道路上行稳致远,百年云锡历史底蕴很“ 红”,如何用活红色资源,云锡下了一番功夫——在阵地建设上打造“ 活教材”、在教育形式上开创“ 新模式”、在活动组织上注重“ 持续性”,做到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
通过一系列大众喜闻乐见、形式生动、富有意义的“ X史+宣讲” 主题活动,有效推动了X的创新理论“ 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沉浸式的参观和互动中,广大X员干部群众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激发奋进力量。
“ 人工开采、选厂钟楼、云锡三杰、29 号小火车、产业工人、雄鹰⋯⋯” 沿着历史脉络,2021年 10 月,在全X全社会喜迎X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由百名工匠使用精锡 40 吨,纯手工打造的长 80 米、高 5.4 米的“ 云腾万里 锡映千秋” 锡文化浮雕墙揭开神秘“ 面纱”,仰望着似乎镶嵌在锡都绿水青山里的浮雕墙,抚摸着镌刻在墙上的奋斗足迹,百年历史奔来眼底,悠悠记忆涌上心头。
这是继云南锡博物馆之后又一聚焦锡元素的匠心巨作,亦是一部跨越千年的锡业史诗、一张彰显世界锡都独特文化气质的亮丽名片和精神标识。“ 云腾万里 锡映广秋” 锡文化浮雕墙迅速在网络走红,成为新晋文化打卡地。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梦想,百年云锡红色血脉永赓续、红色基因代代传,锡文化浮雕墙代表着云锡独特的精神标识,也让红色基因不断有新传承、新表达和新活力,成为云锡阔步新征程的强大精神源泉。
科技创新 自立自强
犹记得,1986 年,云锡自主研发的电热连续机械结晶机获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和第二届全国发明展览会发明奖,被誉为 20 世纪“ 锡冶金工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2000 年,云锡引进澳斯麦特锡熔炼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 富氧顶吹熔炼” 成为锡行业冶炼技术自主创新典范;2017 年, 全球唯一一座双顶吹铜冶炼项目——12.5 万吨/年铜冶炼项目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
第 1 页 共 3 页

学技术奖一等奖;2018 年,云南省“ 四个一百” 重点项目年产 10 万吨锌 60 吨铟冶炼项目建成投产,填补了中国锌冶炼空白,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一个个硬核科技成果,见证着云锡的奋进足迹,更记录着云锡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实践。
1992 年,云锡“ YT” 商标被伦敦金属交易所正式核准为国际通行商标,产品获出口免检,经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 中国驰名商标”。步入新时代,云锡坚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擦亮“ YT” 品牌。
“ 我们牵头组建云南省首个锡铟产业创新联合体,‘ 锡铟材料基因工程’ 被科技部评价为 ‘ 优’等级。” 云锡项目技术负责人自豪地说,近年来,云锡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