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财政系统廉政教育专题X课讲稿
同志们:
按照统一安排,今天,由我来讲廉政X课,跟大家交流探讨对X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一些认识和看法,与大家共勉。
提到反腐倡廉,这是一个现实而又严肃、重要而又紧迫的问题。可以说,反腐倡廉,是对领导干部一种不容回避的严峻考验,是一场特殊而又严肃的考试。著名作家柳青曾写道:“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之处只有几步,特别当人年轻时候”。对每一名领导干部来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危险处往往只在一闪念之间,特别是在掌握权力的时侯。作为X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充分认清这种考验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严肃性,不能有丝毫松懈。
一、廉政的内涵和重要性
什么是廉政?用传统的话说,就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所谓正气,是指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所谓清风,是指不贪财肥私,不贪赃枉法,不以权谋利,不沾公家一分便宜。用现在的话说,廉政就是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事。
廉政是中国数千年一贯推崇的为政之道、为官之道。
“廉政”一词最早出现在《晏子春秋》: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其行水也。廉洁正直的人能长久,他们的品性是什么样的呢?他们的品性就像水一样。
春秋时期的管子把“廉”视为国之“四维”之一。他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在这里,管子特别突显了“廉”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
管子之后,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面对春秋乱局,怀抱忧国忧民之心,对廉政十分重视,在《论语》中多次论及。孔子不仅将廉视为君子展行的重要品德,而且将廉作为为政者的基本道德要求,从而确立了中国廉德思想的基本内涵。
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就是说,做官首先要端正自己,你自己端正了,谁还敢不端正?
孟子说:“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就是说,人格扭曲、行为乖张的人,不可能引导别人做到行为正派。
从历史上看,任何朝代不廉洁严重的时候,都是统治基础变得最为脆弱的时候。一旦百姓对ZZ上的不廉洁感到绝望,便会民怨沸腾。反过来,政风清廉、ZZ清明的时代,一定会得到人民的拥护。
国民X政府的失败,就是因为不廉洁。据说,蒋介石在1949年“下野”后,曾对宋希濂说过这样的一段话:“许多中上级军官利用抗战胜利后到各大城市接受的机会,大发横财,做生意,买房产,贪女色,骄奢淫逸,不廉洁堕落,弄得上下离心,军无斗志。这就是我们军事上失败的根本所在。”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指出:“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X是这样,共产X也会是这样。”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心向背关系X的存亡。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而干部清正、政府清廉、ZZ清明,就是民心所向。一个政X、一个政权,奔着这样的目标前进,就会赢得民心,立于不败之地。
二、保持一颗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X95周年的讲话中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共产X人的初心是什么?总书记在讲话中说得很清楚,“初心”就是中国共产X人自建X之初就树立的奋斗精神和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而寡欲为养廉之本。廉政是我们不忘初心、保持初心的重要保障。
古往今来,中国涌现出许许多多清廉之士,方志敏就是“寡欲养廉”的现代代表。他从事革命斗争十余年,经受的钱财数以百万计,仅在1933年,经他批准,给中央苏区一次就送去每箱500两的赤金2箱,每箱400元的白银48箱。而他个人日常生活却异常节俭。一次,他穿着一件破棉袄去参加苏维埃代表大会,战友们想给他一件新棉袄,可他执意不肯,为的就是要为革命做到尽可能的节俭。后来,因叛徒出卖被俘。国民X士兵以为抓到这样的“大官”就可以捞一大笔,没想到方志敏身上分文皆无,只有一块怀表、一支钢笔,让他们大失所望。
方志敏在狱中写下《清贫》一文,文末说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共产X人,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如果说共产X人有欲望,那欲望从来不是个人的私欲,而是为了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中国共产X之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就在于她具备勤练自守、大公无私的优良传统,可以说,这也是共产X人的初心。
为了保持这份初心,让我们在继续前进的路上走得更远更宽更快,从建X之初,我们X就不忘抓好X风廉政建设。
中国共产X成立以来,始终把拒腐防变、反腐倡廉作为实现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的一项主要任务抓住不放。1924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共产X员可以在国民XX、政、军担任职务,为防止共产X员腐化蜕变,X中央于1926年发出了《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这也是我X历史上的第一个惩治贪污腐化分子的文件。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随后,中央苏区就开展了历时两年的惩腐肃贪运动,在这次运动中,时任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的谢步升因利用职权贪污财物、牟取私利被处决,成为我X反不廉洁历史上被判处死刑的第一个贪官。在处理谢步升的问题时,毛泽东同志严肃指出:“不廉洁不清除,苏维埃旗帜就打不下去,共产X就会失去威望和民心!与贪污腐化作斗争,是我们共产X人的天职,谁也阻挡不了!”
延安时期,边区贸易局副局长肖玉壁,是个劳苦功高、体无完肤、身上有80多处伤疤的老红军。为给其治病,毛泽东在供给上给他特别关照。但他出院之后,功高自傲,无视法纪,公然贪污大洋3000多元。案发后,毛泽东执法如山,严令枪决。
1945年7月,黄炎培到延安考察,谈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称历朝历代都没能跳出兴亡周期率。毛泽东表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黄、毛二人的对话后来被人们传为“窑洞对”。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谆谆告诫全X:“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X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同时向全X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
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时,对周恩来说这是“进京赶考”,并表示希望考个好成绩。“进京赶考”时的毛泽东,主要考虑的是三件大事:一是继续“铲地基”,即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二是“起房子”,即建立新的国家政权,建设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三是“绝不当李自成”,在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后,务必使各级领导人继续保持革命战争年代那样一种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朴素的革命作风。半个世纪过去了,当我们今天回首这段往事,无不为世纪伟人毛泽东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所折服。尤其是他那“进京赶考”的形象比喻和“绝不当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