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 智囊团” 系列№ 66 7
2024年4月
目 录
一、学习体会
黄卫挺:
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 1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辛向阳: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亮点 5
中共中央X校研究员洪向华: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 20
中央X校教授丁元竹: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35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鹏: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增强宏观调控有效性针对性 43
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
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54
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谭琳:
结合全国两会精神思考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妇女研究工作 61
固原市政协副主席马正学: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推动政协工作提质增效 67
二、评论员文章
安徽日报评论员:
用“关键一招”激活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 70
安徽日报评论员:
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抓好落实 72
安徽日报评论员:
不负河流不负青山 74
安徽日报评论员:
汇聚起推进安徽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75
宁夏日报评论员:
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77
宁夏日报评论员:
以高质效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79
宁夏日报评论员:
以为民造福的情怀解难题办实事 81
宁夏日报评论员:
坚决扛起先行区建设这个使命任务 83
宁夏日报评论员: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85
宁夏日报评论员:
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 87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曹茜茜:
敢作善为抓落实 89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曹茜茜:
求真务实抓落实 91
内蒙古日报评论员:
打好打赢三大标志性战役 93
内蒙古日报评论员:
全力保民生保安全保稳定 94
内蒙古日报评论员:
真抓实干抓落实 96
贵州日报评论员: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98
贵州法治报评论员: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贵州 99
人民法院报评论员:
狠抓提质增效积极回应人民关切 101
人民法院报评论员:
做实强基固本,着力锻造法院铁军 103
人民法院报评论员:
牢记“国之大者”,履职尽责服务大局 105
吴忠日报评论员:
把全国两会精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效 107
吴忠日报评论员:
敢想敢为善作善成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109
吴忠日报评论员:
坚决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行动 111
襄阳日报评论员:
凝聚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 113
襄阳日报评论员:
努力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样板 115
襄阳日报评论员:
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116
襄阳日报评论员:
增强改革到底的信心和决心 118
长治日报评论员:
真抓实干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119
长治日报评论员:
解放思想激发新担当新作为 121
延安日报评论员:
在为民服务上用心用情用力 123
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
黄卫挺
“两个毫不动摇”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两会等多个重要场合强调,要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这一重要论述推动了基本方略进一步具象化,有利于统一认识、推进落实,为更好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国资国企切实扛起历史责

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
开关,国资国企改革是关键。要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在新时代国企改革的“四梁八柱”框架下,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围绕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抓好重点改革任务,不断完善国资国企发展的体制机制基础。
加快建立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制度,完善国有企业主责主业动态管理制度,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宏观上,建立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制度,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发挥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和推动自主创新、支撑产业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等为标准,调整存量结构, 优化增量投向。微观上,完善国有企业主业动态管理制度,切实发挥好企业发展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保持主责主业相对稳定,年度计划和下属企业对标发展规划。企业主业调整要与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充分衔接,保持宏观布局和微观主业的动态一致性。
健全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完善X对国有企业领导的体制机制和具体方式,切实发挥好X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强化公司章程在公司治理中的统领地位,科学配置各治理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加快完善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全面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切实提升管理水平和价值创造能力。健全综合监督体系,强化合规管理,加强内部反腐败机制建设,完善多层次的风险预警和防范处置机制。
强化典型经验总结推广应用,推动国企改革成果制度化长效化。新时代以
来,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根本遵循,围绕国资国企的功能定位、发展布局、重大任务、运营机制、治理模式等进行了系统性重构,要将重要改革成果和经验制度化长效化。比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期间,国资国企在公司治理、经营机制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革,为推进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提供了实践基础,要将有关重大成果以法律规章等形式固化下来,进一步巩固完善国有企业市场化机制。
二、以落实公平原则和保障合法权益为重点,加快构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体制机制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是坚持好、落实好“两个毫不动摇”的重点任务, 也是推动经济持续向好、提振中长期发展信心的关键所在。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着力构建以落实公平原则和保障合法权益为重点的法治化体制机制,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以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为契机,加快构建形成相对完整的体制机制框架。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立法工作。从立法初衷和目标看,要从国家法律层面明确民营经济的使命地位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基本原则,就权益保护、公平竞争、投资促进、融资支持、政府服务、规范运营等作出规定,形成相对完整的法律框架。在立法过程中,要注重听取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意见,注意区分中央指导意见、国家法律条文和政府具体政策之间的功能差别,重点明确行政、司法等部门的法定职责,提高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可诉性、可裁性和可执行性。
以落实公平原则为重点,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行“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完善竞争政策框架,建立健全竞争政策实施机制,强化公平竞争审查的刚性约束。以破除招投标领域各类顽瘴痼疾为突破口开展专项治理,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数字化监管,推动招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重点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健全多层次的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拓宽民营企业参与政府决策的机制和渠道。完善信用修复制度,更好发挥社会信用体系的激励约束作用。做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一致性评估,切实提高政策支持和政府服务水平。
以保障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为重点,规范和优化涉民营经济的执法和司法行为。探索建立规范涉民营经济执法和司法的部际工作机制,专项处理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执法和司法领域问题线索,依法惩治侵犯民营企业投资者、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持续甄别纠正侵犯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人身财产权的冤错案件。进一步规范办理涉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案件的执法司法标准,将保障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合法权益具体化,保障民营企业家在协助纪检监察机关审查调查时的人身和财产合法权益。坚持依法少捕慎诉慎押,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审慎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深化涉企刑事案件诉讼监督,着力解决涉企案件长期“挂案”问题,坚决落实疑罪从无。
三、探索建立国有和民营企业协同发展机制,加快形成“国民共进”良好生态
推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协同发展有助于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也是进一步密切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联系的必然要求。要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导向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总结推广中央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内地和港澳企业携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经验基础上,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协同发展机制设计。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导向继续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拓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合资合作渠道。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在充分总结改革试点经验基础上,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要求,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续发挥好资本市场作用,以企业为主体、以发展公众公司为主要实现形式,以资产证券化推动国有企业市场化,拓宽各方面参与国有企业发展的渠道。用好产权市场,通过增资扩股、改制上市、并购投资、产权流转等方式,加强国有资本与各类资本合资合作。以“改机制”为核心,完善混改企业公司治理,构建对混改企业的差别化监管模式,使混改企业更好适应并参与市场竞争。
聚焦重点领域建立协同发展机制和平台,推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常态化合作。充分总结已有合作经验,建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协同参与国家重大攻关项目的合作机制,携手解决“卡脖子”问题。搭建创新联盟,推动国有企业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共性技术支持,发挥好专精特新企业作用。优化现代产业链链长机制,主动吸引民营企业参与强链补链延链建链,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和韧性。建立携手“走出去”项目库和信息共享机制,支持国有企
业和民营企业共同开拓海外市场。
建立协同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发挥好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纽带桥梁作用。推动各级监管部门建立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协同发展的专项考核办法,并纳入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体系,推动国有企业集团对下属企业进行相应考核。在广泛听取意见基础上,尽快制定合作过程中的“尽职免责”认定标准和实施细则,推动国有企业卸下包袱、坦荡合作。发挥好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作用,组织举办推介会、交流会等,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协同发展搭建更多交流平台。
学习贯彻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亮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X委书记、院长辛向阳
(2024年3月26日)
2024年3月5日至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胜利召开。此次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真抓实干、团结奋进的大会。大会期间,代表们肩负X和人民重托,以饱满的ZZ热情和昂扬的精神状态依法履职尽责,认真审议各项报告和议案,会议成果充分体现了X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和国家根本ZZ制度的显著优势。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决议指出, 会议充分肯定国务院过去一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 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工作任务,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他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1月31日,中共中央ZZ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深刻地阐释了新质生产力:“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这段话指明了新质生产力产生的
重要因素、基本内涵、核心标志、特点、关键、本质。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 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 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抓住以下八个“新”。
新链条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新优势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958.7万辆和949.5万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2%,均创历史新高。在出口的120.3万辆中,欧洲占比达38%,远超其他地区。
新引擎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的《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 “低空”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在1000米以下,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 需要可延伸至4000米的空域。“低空经济”则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通用航
空产业为主导,涉及低空飞行、航空旅游、支线客运、通航服务、科研教育等众多行业的经济概念,是辐射带动效应强、产业链较长的综合经济形态。2021 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发展低空经济。2023年,低空经济迎来发展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6个省份将低空经济、通用航空等相关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IDEA)发布的低空经济白皮书显示,到2025年,低空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3万亿至5万亿元。
新赛道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据统计,2022年在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申请的专利前五强分别是中国、日本、欧盟、美国和韩国。其中,我国申请的专利占到了全球的52.3%,超过了日本、欧盟、美国和韩国之和。中国在量子信息技术专利这一领域拥有多达3000项量 子专利,总数约为美国的两倍。
新赋能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建设智慧城市、数字 乡村。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支持平台企业在促进创新、增 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大力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 流通使用。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培育 算力产业生态。我们要以广泛深刻的数字变革,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新能源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近年来,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依托技术、装备创新实现蓬勃发展,我国新能源产业链创新链不断增强,成为领跑全球的新兴产业,形成绿色可持续增长的经济新动能。要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加速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按照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的要求,鼓励煤电企业与新能源企业开展实质性联营。
新设施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2018年12月 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 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我国应大力推进 “数网融合”,构建以数联网为代表的数据流通基础设施;推进“算网融合”, 实现通算、智算、超算等各类算力资源的统筹运用;推进“智网融合”,体系 化布局5G-A和6G网络研发,畅通万物智联“大动脉”。
新关系(新型生产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第二,提高劳动者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参与性,从而加强管理的民主性。第三,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
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优化工作生活保障和 表彰奖励制度。”我们要研究好新型生产关系,通过发挥新型生产关系的作用, 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要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线职责,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里有很多数据可以说明我们是如何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以及今后如何更好地做到以人民为中心。2023年的数据显示: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提高“一老一小”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6600多万纳税人受益;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供给,惠及上千万家庭;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过3300万;国家助学贷款提标降息惠及1100多万学生。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广大干部要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 并切实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善作善成,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业绩。”2024年民生方 面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 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预计2024年高校 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安置工作,积极促进农民工就业,加强对残疾人等就业 困难人员帮扶。同时,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将提高30元,城乡居民基础 养老金月最低标准将提高20元。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一定直面问题和挑战,尽心竭力做好工作,决不辜负人民期待和重托!”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注重从企业和群众期盼中找准工作着眼点、政策发力点;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努力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
三、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X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落实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 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 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 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 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稳是大局和基础,各地区各部门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 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清理和废止有悖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规定。进是 方向和动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特别 是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这段话阐释了稳和进 的辩证关系,没有稳,就没有实质性的进;没有进,稳也不是真正的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的重点要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确保增长、就业、物价不出现大的波动,确保金融不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风险。‘进’的重点要放在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上,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稳’和‘进’要相互促进,经济社会平稳,才能为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创造稳定宏观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才能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创造良好预期。”
稳预期就是要增强信心,稳定社会整体预期。我们经常讲,信心比黄金更珍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未来始终有信心,始终有乐观的预期。
稳增长就是要稳住经济增长速度,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一方面,为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经济增速要从高速增长转换为中高速增长。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2024年,我们提出的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实现这一目标,意义重大。
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和强大优势。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中指出:“中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经济发展具备强劲的内生动力、韧性、潜力。”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我国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完备的供给优势、高素质劳动者众多的人才优势,科技创新能力在持续提升,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在加快壮大,发展内生动力在不断积聚,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必须增强信心和底气。” 稳就业就是要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加大促就业专项政策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