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赤峰日报/2024 年/3 月/1 日/第 001 版
踵事增华赴新程 奋楫笃行创新篇
——访红山区委副书记、区长赵兰广
记者 王颖
初心如磐,实干笃行。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 ,红山区准确把握发展之机,牢牢掌握发展主动,为塑造新的发展格局不断谋势、蓄势、聚势。日前,记者采访了红山区委副书记、区长赵兰广。
记者: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 ,红山区有哪些显著的优势和亟待突破的短板?
赵兰广:红山区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基础好。作为中心城区,红山区的经济体量一直位居全市第一位,在自治区也处在相对靠前的位置,虽然近年来经济指标的增速有所放缓,但稳中向好的态势没有变,高质量发展的势头、韧性也更足,为调结构、促转型预留了更为广阔的施展空间。二是人力资源支撑有力。红山区建成运营了蒙东地区首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现已引进国内外 46 家知名企业入驻,培养输送了高级技术人才近百人、成熟产业工人数千人,提供就业岗位 6 万余个,义务教育也为全市输送了大量优质学子。三是产业基础和平台建设完备。我们有两个产业平台,赤峰高新区红山产业园和赤峰商贸服务物流园区。红山产业园是工业经济集聚区,现已获批自治区级化工集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 500 亿元大关,冶金、医药、绒毛、电子装备制造和农畜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物流园区连续 4 年荣获全国优秀物流园区,建成运营自治区首家 B 型保税物流中心,中欧班列也在 2023 年实现了常态化双向开行,既是全市的物流集散中心,也是我市开展边腹互动、外贸合作的战略支点。总的来讲,红山区产业发展的基础更为扎实,也更具层次,将来一定大有可为。
但同时,红山区正处在积累性、结构性矛盾集中显现的转型阵痛期,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城乡发展不够均衡,财政收支矛盾压力很大,民生领域也存在很多短板,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尤其是要乘好政策东风,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努力把差距短板转化为后发红利的前进动力。
记者: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时代,红山区计划从哪些具体方面着手,变短板为跳板、化优
势为胜势?
赵兰广: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在统筹做好安全生产、生态环保和社会稳定等既定动作的基础上,更为关键的是围绕“ 十百千亿” 产业倍增行动,擦亮教育、医疗卫生两张名片,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主抓手,向存量要效益、为增量谋动力,不断打造优质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链式思维抓招商。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它的载体就是招商。我们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推动传统产业“ 老树发新芽”,聚焦冶金、物流、医药等主导产业,全力以赴引进上下游配套产业项目,通过做优存量来激活变量,实现育链补链强链,以此提高产业链的整体韧性;另一方面,要推动新兴产业“ 新树育强枝”,这里面的新,是招商方式的创新和发展动能的焕然一新,我们要转变思路、借智引智,尽快由全员招商过渡到专业招商,以量变带动质变,特别是针对数字经济等发展空间广阔的战略产业,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能力,全力打造中心城区经济新的增长极。
全员上阵盯项目。项目建设是招商引资落地转化的根本保障,我们将始终树牢“ 项目为王”
第 1 页 共 2 页
的理念,坚决扛牢项目管家责任,做实项目前期,紧盯关键节点,强化重点保障,系统谋划解决项目建设全周期、全流程、全要素的困难和问题,目前,红山区 2024 年项目盘子已经基本敲定,开始了前期手续办理集中攻坚行动,力争实现首季开门红,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切实以项目建设加速度保障撑起经济增长坚实脊梁。
不遗余力惠民生。教育和医疗卫生是群众关注的头等大事,必须心无旁骛地往下推。教育方面,要打造名校长工作室,充分发挥其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示范作用,同步跟进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以此带动办学质量提升,逐步夯实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紧密对接国内优质高校资源,着力培育特色教育、职业教育,为学子敞开更多适教的门。医疗卫生方面,要积极对接外埠优质医疗资源,注重特色科室创建,加快建设紧密型医疗集团。全力实施基层医疗机构提质扩容,通过几年的接续推进,逐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记者:您对红山区的未来有着怎样的展望?
赵兰广:对红山区而言,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关键要坚持“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的新发展理念,十指弹琴、跃起摘桃,紧跟时代步伐,抢占发展先机,努力建成ZZ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红山。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红山区将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
部群众,同心同向、苦干实干,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懈奋斗、贡献红山力量!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