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濮阳日报/2024 年/3 月/6 日/第 007 版示范区新闻
砥砺奋进 迈出现代化强区建设铿锵步伐
——二〇二三年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侯科建 通讯员 翟晓飞 刘振帅
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大地上,项目建设热潮涌动,产业发展活力迸发,文旅消费旺盛红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无论是目之所及还是身之所感,示范区大地处处迸发着发展活力。
2023 年是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是三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社会恢复发展的一年,是夯基垒台、蓄势聚力的一年,是上下同心、稳中有进的一年。这一年,面对经济运行深度承压、矛盾风险交织叠加、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的复杂严峻考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X工委、管委会认真落实X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迈出了现代化强区建设的铿锵步伐。
坚定信心 保持定力激发经济换挡提速
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方共同努力,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全力拼经济、一心促发展,坚定不移沿着高质量发展这条“最优曲线” “最佳路径”迈进,全区经济在逆境中加快换挡提速,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绩。
2023 年,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5.46 亿元,同比增长 8.5%;税收收入
完成 4.54 亿元,同比增长 16%,税收占比 83%;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完成 39.7 亿元,同比
增长 6.4%;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 16.7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12%,销售额完成 15.4 亿元,同比增
长 19%;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 10%;市场主体同比增长 40%。70 个重点项目完成投
资 165 亿元,11 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79.5 亿元,24 个“三个一批”项目完成投资 112 亿元,
8 个新增中央预算内和专项债项目争取资金 2.7 亿元,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优化结构 主动出击
产业支撑稳进提质
大数据智慧生态园高层主体全部完工,谱育科创产业园、光远环保科技园等 6 个科创项目加快建设,云芯谷智能制造科创园 13 亿元专项债纳入发行储备库。滨河商业街恢复建设,水上运动基地等文旅项目顺利签约。银保大厦竣工达效,企业总部大厦 A 座基本建成,中国人寿、中税国际、上海赞华等企业签约入驻……
围绕全区产业发展定位,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X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精心谋划强部署,统筹推进抓落实,拉高标杆,开放合作,推介示范区,重点招引科创、文旅、数字经济等产业,创新招商体制,健全服务机制,产业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制订全民招商工作方案,定期专题研究招商工作,组建招商小分队,实行全员招商。出台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举措,及时更新重点招商项目推介清单。一批大数据、文旅文创、科技创新等领域项目顺利落地,优化了产业结构,积蓄了发展动能。
截至目前,全区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 35 个、10 亿元以上项目 3 个,总投资 135 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 350%;到位资金 24.5 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 111%,产业项目签约数量和投资额度实现历史性突破。
第 1 页 共 2 页
完善基础 强化保障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
“幼儿园和小学就在家门口,孩子上学有了保障!” “以前连个休闲活动的地方都没有,现在楼下就是小公园,还有运动器械!”“区里的养老院就像家一样温暖!”从出行休闲到上学养老,去年,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7 件 12 项重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 75%以上。
回望过去一年,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坚持全域一体化发展,西片区七星路、七星渠建成投用,济邯输油管线迁改工程顺利完工,城镇化率达到 85%。龙泽大街东段、造字主题公园等精品绿化项目全部完成,百米绿廊被评为全市十大林业精品工程,全区累计绿化面积 1 万亩以上,生态环境更加宜居亮丽。建成投用高阳大街污水泵站和中西部排水工程,深入开展管道清淤和窨井治理行动,本质安全全面提升。龙山龙湖旅游度假区 IP 成功发布。东、西湖社区二期 1440 套安置房建成交付,东、西湖社区三期、七星城社区一期主体和二次结构全部完成。市绿城小学三期、市开德小学新校区建成投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被确定为全省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
稳就业、兜底线,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筑牢“万家灯火”的幸福根基。2023 年,示范区共发放惠农补贴 600 余万元、创业担保贷款 500 余万元,开展技能培训 3600 余人次,新增技能人才6300 余人、高技能人才 3500 余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600 余人。被征地农民社保补贴发放工作实质性启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全市第一。
放管结合 优化服务
改革创新增活力
2023 年,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大数据基础建设,大力推进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工程建设领域多项手续实现线上办理、一次办结,办理税费减免 3400余户次。
同时,国有平台公司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山湖集团成为全市第三家获得 AA 信用评级的政府平台公司,全年融资额度超 17 亿元。顼龙科技荣获国家数字化转型贯标咨询服务机构;深港跨境电商产业园获批省级示范园区,成为全市最大对俄罗斯跨境出口运营商。科技服务平台使用率全市第一,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6 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 家。
随着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营商环境进一步变好,办事更加
高效、便利,服务更加周到、优质,成为全区人民群众的普遍感受。
压实责任 守牢底线
着力构建新安全格局
2023 年以来,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聚焦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中难度大、 矛盾多工作实际,以部门联动和信息共享为抓手,扎实推进护薪行动,为 5200 名农民工追讨工资 8950 万元,切实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
与此同时,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七查一打”专项行动,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实施“一楼一策一专班一银行”化解方案,抢抓政策机遇争取纾困资金
3.71 亿元,撬动开发商完成产值近 7 亿元,4 个保交楼项目圆满完成交付任务。
当前,示范区常态化开展“六防六促” 、“三零”创建,着力抓好ZZ安全、社会安全、生产安全、经济金融安全、网络安全等各项安全工作,并连续三年荣获全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持续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推动示范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