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经济日报/2024 年/3 月/7 日/第 009 版两会特刊
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访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省长叶建春
本报记者 赖永峰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省长叶建春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江西将聚焦“ 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 的目标要求,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提供坚实支撑。
叶建春代表介绍,江西制造业基础较好、门类齐全,不少领域走在前列。2023 年,江西制定出台了《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 1269” 行动计划(2023—2026 年)》,即到 2026年,全力做强做大 12 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打造 6 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 9%左右。江西将树立“ 一盘棋” 思想,引导全省各地细化“ 1269” 行动计划实施路径,形成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产业发展布局。紧紧围绕重点产业开展目标化、清单化精准招商,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积极创建国家产业备份基地。启动产业集群建设三年行动,积极构建“ 六个一” 产业推进模式,更好发挥江西省现代产业引导基金带动作用,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叶建春代表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江西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启动实施科技兴赣六大行动, 2023 年全省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 3 家,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 60.27%,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 31.7%。江西将深入实施科教强省战略,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争创国家实验室研究基地及稀土、核资源、有色金属等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快省实验室建设,力争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 1.9%以上。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新增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40 家左右、企业技术中心 100 家以上,力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突破 4000 家。深化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和职业教育、技工教育改革,遴选建设 30 个左右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提升人才与产业“ 适配度”。
“ 没有传统产业的涅槃重生和新兴产业的茁壮成长,就没有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叶建春代表说,江西坚持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并举,2023 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9.1%、10%,为促进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江西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作用,“ 一产一策” 推动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强龙头、补链条、壮集群,打造更多“ 江西制造” 新名片。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发展三年行动,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和未来技术产业研究院,培育元宇宙、人工智能、新型显示、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新增长点。培育壮大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服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叶建春代表表示,江西将强化数字赋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做优做强“ 一号发展工程”,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创新提升行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VR、物联网等有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链群,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实施以生产线数智化改造为重点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计划,着力解决企业“ 不愿转、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 的问题。
第 1 页 共 2 页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离不开肥沃的土壤、良好的环境。叶建春代表介绍,江西先后出台巩固提升经济“ 28 条”、加强数字经济赋能营商环境“ 15 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36 条” 等政策措施,2023 年为各类经营主体减负 1630 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052 家。今年,将进一步完善提升产业链链长制运行机制,健全科技、金融、用地等要素支持“ 1269” 行动计划专项政策,持续开展“ 一起益企”、企业特派员大走访等活动,精准提供技术对接、产品配套、要素配置、市场拓展等协调支持。深入实施新一轮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完善落实“ 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持续开展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发挥“ 惠企通” 平台作用,推动涉企“ 高效办成一件事” 落地落实,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服务,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