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法治日报/2024 年/3 月/7 日/第 006 版两会特刊
加快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全链条生态体系
访合肥市市长罗云峰代表
本报记者 李光明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 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有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等高端装备研制取得长足进展,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 28.6%。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这让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罗云峰感触颇深,其中很多创新突破与合肥密切相关。
“ 在 2023 年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中,合肥首次跻身‘ 全国十强’ 。这份国家级‘ 认证’ 的背后,是合肥以科技创新抢占发展赛道的厚积薄发。创新是合肥最突出的城市气质,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罗云峰说。
去年,合肥市为 2205 个创新项目共计拨付 7373 万余元,惠及 1000 余家创新主体;全市知识产权转让许可 11783 件,同比增长 47.73%,全年专利授权 58992 件,为全市创新驱动发展注入强劲源动力。合肥落地全省首单知识产权融资租赁业务,助力 5 家企业纾困融资 3450 万元;建立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常态发行机制,四单产品融资 5.3 亿元;持续开展“ 入园惠企”“ 知惠行”等活动,全年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 50 亿元,等等,都是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经典之作。
“ 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是安徽省首家 12 英寸晶圆代工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就面临过申请专利授权周期长、在市场博弈中发挥不了真正竞争优势的窘境。我们对该公司提交的半导体设计、结构、制程、测试等技术方向的 382 件专利预审申请,有 353 件陆续进入快速审查通道,有 259 件发明专利快速获得授权,平均授权周期约为 46.62 个工作日,助力企业快速形成批量高价值专利组合。 ” 罗云峰以这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的安徽省首家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纯晶圆代工企业为例,介绍了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带来的巨大效能。
近年来,合肥市紧紧抓住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城市建设主线,加快完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服务全链条生态体系,全力推进《合肥市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条例》立法工作,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合肥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 ,出台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加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二十条》 《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管理办法》等指引性文件,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落地见效。
“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举措’ ,必将为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注入强大动力。” 罗云峰表示,合肥将加快推进“ 科大硅谷” 知识产权保护样板区、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建设,打造知识产权“ 一站式” 服务平台,全方位服务创新发展。
罗云峰建议,进一步健全机制、政策激励,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推动知识产权数据存证保护区块链平台建设,构建数字化知识产权区块链证据保全机制,为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全链条全周期服务;建立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机制,助推知识产权快速转化和运用;健全保护机制,深化保护执法协作,建立“ 调解先行+简案速裁+难案会审” 机制,及时有效地化解知识产权纠纷,助力创新环境持续净化。
第 1 页 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