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新华每日电讯/2024 年/3 月/8 日/第 007 版2024 两会特刊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
前列
广东省省长 王伟中 新华社记者 陈凯星 叶前 周颖 整理
2023 年是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广东改革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考察,殷切寄望广东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强调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登高望远、思想深邃,指引当下、引领未来,赋予广东新的使命任务,为我们奋进新征程、推进广东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 1310” 具体部署,以“ 再造一个新广东” 的意志和干劲,迎难而上、守正创新、苦干实干,努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迈出坚实步伐。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 13.57 万亿元,是全国首个突破 13 万亿元的省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 1.39 万亿元。各类经营主体净增 172.8 万户、总量突破 1800 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突破 1000 万户,企业达 780 万户、占全国 1/7。大湾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务院出台河套规划,国家批复横琴和前海总体发展规划,“ 港车北上”、“ 澳车北上”、人才签注、利率“ 互换通”等政策落地实施,港珠澳大桥实现人车货三流齐增、均创历史新高。产业发展量质齐升。全省工业投资连续 36 个月、技改投资连续 12 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 7.1 万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 4 万亿元,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汽车等 8 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科技创新成果丰硕。麒麟高端芯片、ECMO、高端手术机器人等实现重大突破,全省研发经费投入 4600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 3.39%,高新技术企业超 7.5 万家,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 7 年领跑全国。发展平衡性协调性不断增强。以头号工程力度实施“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
展工程”,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5.2%,112 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美丽圩镇、和美乡村展现新风貌。城镇新增就业 139 万人、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 110 万人任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4.9 万元、增长 4.4%,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今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省委、省政府连续第二年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旗帜鲜明提出推进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广东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动员全省上下以“ 开年即冲刺” 的姿态,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决扛起经济大省真正挑起大梁的ZZ责任,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广东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是 5%。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出台更多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措施,着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积极促进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品出口,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努力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广东贡献。
二是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 25 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 5 周年。我们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大湾区“ 一点两地” 的全新定位,牢记服务港澳初心,深入推进基础设施“ 硬联通” 和规则机制“ 软联通”,统筹推进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建设,持
第 1 页 共 2 页
续增强大湾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携手港澳加快建设世界级的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决清理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一视同仁强化对各类企业服务,大力实施“ 降成本” 行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三是深入实施“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学习运用“ 千万工程” 经验,抓住县域这个重要发力点,强县促镇带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优势塑造、结构调整、动力增强、价值实现上下功夫,引导各方面资源力量向“ 百千万工程” 聚焦用力,加快把短板变成“ 潜力板”。健全省内帮扶协作体系,推动区域产业共兴、要素共用、服务共融,高标准建设 15 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吸引更多优质产业项目落地。
四是大力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举,加快把集成电路、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打造成新的五千亿元级、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抢占量子科技、生命科学、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制高点。特别是围绕人工智能这个战略必争领域,充分发挥我省在算力、数据、芯片、企业、场景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持续将 1/3 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强化“ 有组织科研+有组织成果转化”,更大力度破解“ 卡脖子” 问题,以颠覆性、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积极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今年再推动 9000 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9200 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五是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深入实施“ 民生十大工程”,一体推进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基本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教育体系、高水平医疗卫生体系等建设,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用实打实的举措帮助群众解决好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