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国际商报/2024 年/3 月/8 日/第 005 版2024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紧盯“ 新三样” 打造安徽“ 一二三” 城
——访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滁州市市长吴劲
本报记者 许霞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并提出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滁州市市长吴劲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国际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滁州市顺应‘ 双碳’ 战略,紧盯‘ 新三样’ ,抢占新赛道,加快打造安徽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第一城、动力电池产业第二城、新能源汽车产业第三城。去年,全市‘ 新三样’ 产业产值突破 2000 亿元、居全省前列。”
数据显示,2023 年,滁州市“ 新三样” 出口 50.5 亿元、居安徽省第二,同比增长 49.4%,高于全国 19.5 个、安徽省 37.8 个百分点,对全市出口增长贡献率达 60.6%。谈到滁州市“ 新三样”发展现状,吴劲认为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形成样本。近年来,滁州市坚持把先进光伏作为“ 首位产业”,锚定打造“ 世界光伏之都” 目标,坚持研发、制造、应用全链条发力,大力实施“ 链长制”,连续三年举办全国光伏行业大会(论坛) ,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规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值连续两年实现翻番,去年光伏产业产值达 1362 亿元、增长 56%。全球光伏 20 强企业已有 9 家落户滁州,构建起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玻璃、边框、封装胶膜、焊带、储能等较为完整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条。
二是动力电池产业提质增效。2021 年以来,滁州市共引进产业链项目 79 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 64 个、总投资 1537 亿元。目前,全市动力电池产业链共有投产企业 47 家,涵盖上游电极材料及辅材配套,中游电芯、电池包及 PACK,下游充电桩、电池回收利用等,去年产值同比增长38%。吴劲透露,滁州市今年还将新建续建相关项目 59 个、总投资超千亿元。
三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茁壮成长。截至去年年底,滁州市集聚新能源汽车产业规上(限上)企业 483 家、居安徽省第三,全年实现营业收入超 600 亿元、居安徽省前列。现有亿元以上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项目 185 个,总投资近 1800 亿元。“ 全柴集团柴油机产量位居国内前三,正在加快研制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及其关键零部件;天长缸盖生产的柴油机缸盖产销量位居全国首位;胜华波为中国最大的汽车雨刮器民营生产厂家。” 吴劲举例道。
对于如何打造安徽省“ 一二三” 城,吴劲介绍了四条路径:
更大力度抓好招大引强——2024 年力争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 新开工、 新竣工分别超 400 个、
500 个、 300 个。“ 各县市区和市直两个园区新引进百亿工业项目实现新一轮全覆盖, 力争投资 ‘ 赛
马’ 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吴劲说。
更高质量做好产业培育——围绕打造区域性制造强市目标,推深做实光伏、新能源电池产业链“ 链长制”,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 新三样” 产业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做大做强。
更快步伐推进科技创新——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旗帜性抓手,一体推进科技强市、教育强市、人才强市建设,赋能“ 新三样” 发展,努力让科技创新“ 关键变量” 转化为高质量发展“ 最大增量”。
更实举措优化产业生态——坚持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永不竣工的工程,树牢大抓营商环境的
鲜明工作导向,持续深化“ 双对标” 行动,对标沪苏浙提出新一轮提升举措,落实惠企政策“ 免
第 1 页 共 2 页
申即享”“ 即申即享”,深化府院、府检联动,全力打造更为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践诺守信的社会环境;做细做实重商、安商、亲商、暖商、护商各项工作,着力营造人人重视营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时时处处都讲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推动营商环境从“ 便捷服务” 向“ 增值服务” 全面提升。
“ 让企业家暖心、 放心、 舒心, 让好的营商环境成为滁州的金字招牌, 确保优化营商环境 ‘ 赛
马’ 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吴劲说。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