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经济日报/2024 年/3 月/9 日/第 012 版两会特刊
书写竞进有为的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访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省长王忠林
本报记者 董庆森 柳洁
过去的一年,湖北发展极不平凡。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省长王忠林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湖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使命任务,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交出了难中求成、竞进有为的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面对交织叠加的风险挑战,我们坚定把牢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力以赴强信心、扩内需、稳增长,湖北经济保持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王忠林代表说,去年湖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5.58 万亿元,增长 6%,在经济大省和中部地区增速都是第一位,走出了一条“ 疫后复苏—复元打平—重回赛道—修复向好” 的发展曲线。今年,湖北把“ 聚势提升” 作为发展的关键词,确定 6%的经济增长目标,努力聚全球全国发展之势,聚科技产业变革之势,聚湖北昂扬奋进之势,奋力推动发展实现新跨越。
科技赋能、产业焕新,湖北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 湖北是科教大省、工业大省。我们锚定新型工业化这个主攻方向,统筹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 三线并进’ ,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成长壮大。 ” 王忠林代表说,湖北着力做强科技创新这个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加快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1 家国家实验室+10 家湖北实验室+8 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63 个国家级创新中心+477 家新型研发机构” 的战略科技力量矩阵基本形成,29 项“ 卡脖子”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明显进展。当前,湖北正着力构建以 5 个万亿元级支柱产业、10 个五千亿元级优势产业、20 个千亿元级特色产业为骨架的“ 51020” 现代产业集群,“ 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三大产业今年有望达到万亿元级。
湖北地处中国中部、长江中游,是全国唯一一个同时布局航空专业货运枢纽、长江航运枢纽、国际铁路货运枢纽的省份。王忠林代表说,湖北着力加强枢纽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陆海空三个“ 丝绸之路” 交汇点的枢纽地位更加凸显。黄金水道通江达海,万吨巨轮可通过长江直达武汉,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位居长江中上游第一位,日本、韩国的货物在武汉阳逻港换乘中欧班列直达欧洲。空中丝路链接全球,亚洲最大的国际专业货运机场花湖机场建成,开通国际国内航线 62条,货运量今年有望突破 120 万吨。高铁路网加快织密,构建超“ 米” 字形高速铁路网,拟建、在建高铁里程数和投资额均居全国第一位,建成后总里程有望提升至全国第三位。
全域协同、多极支撑,湖北已形成竞进提质、竞相发展的生动格局。 “ 我们坚持优势互补、协同融通,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区域协调发展。” 王忠林代表说,湖北着眼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纵深推进武汉都市圈、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促进城市和产业“ 双集中”,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8 个县进入全国百强,GDP 超 500 亿元的县(市、区)达到 37 个。乡村振兴扎实推进,粮食产量连续 12 年稳定在 500 亿斤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 2 万元。
湖北是长江干线流经超千公里的唯一省份,也是三峡坝区和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所在地,肩负着确保“ 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 的特殊使命。王忠林代表说,湖北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做好“ 两山” 转化大文章,全面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推动高水
第 1 页 共 2 页
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 90%以上,长江干流湖北段、丹江口库区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绿色转型提质增效,形成以新兴产业为支撑的绿色产业体系、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现代能源体系、以湖北为数据中枢的全国碳交易市场体系。
民之所盼,就是施政所向。王忠林代表说,湖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功夫,去年深入实施十大类民生项目,办成一批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基本民生进一步兜牢,去年新增城镇就业 92.8 万人、吸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44.1 万人。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去年增长 6.8%。公共服务进一步优化,全省 72%的县有了三级医院,66%的中小学纳入教联体,寄递物流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王忠林代表说,展望未来,湖北将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中心任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加快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