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经济导报/2024 年/3 月/14 日/第 002 版新闻纵深
建好“ 天府粮仓” 要靠三个“ 稳”
——访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达州市市长严卫东
本报记者 田新元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达州市市长严卫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达州能成为“ 山地粮仓”,靠的是一个“ 稳” 字。
严卫东说,“ 天府粮仓” 这个词,是习近平总书记 2022 年来川考察时,给四川提出的要求,希望四川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 天府粮仓”。四川自古就有“ 猪粮安天下” 的美称,也是全国 13 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和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去年全省粮食产量达718.8 亿斤、创下 26 年来新高,实现了“ 天府粮仓” 更充盈。达州把“ 天府粮仓” 建设作为重农抓粮的总抓手。去年,达州粮食产量达 68.9 亿斤,连续 11 年稳居四川各市州首位。按人均每天消费一斤粮食计算,去年达州的粮食产量够近 1900 万人吃一年。
达州地处大巴山腹地,耕地八成以上都是坡地,且人均耕地只有 1.2 亩、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是全国为数不多耕地陡且人均少的产粮大市。严卫东说,达州能成为“ 山地粮仓”,靠的是一个“ 稳” 字。这个“ 稳”,是稳定增加耕地面积和质量管理,是稳定提升政策“ 含金量”,也是稳定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这三个“ 稳”,破解了“ 种在哪”“ 谁来种”“ 怎么种” 三个决定粮食产量的关键问题。
把稳面积当作稳粮食的“ 起手式”。先有山地良田,后有山地粮仓。严卫东说,围绕保护好产粮环境,严格落实“ 长牙齿” 的硬措施,全面建立“ 田长制”,同步建设高标准农田,实现耕地稳数量、 提质量。 目前, 全市耕地保有量 632 万亩, 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 478 万亩。 预计到 2032年,全市永久基本农田将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成为“ 水旱从人” 的高产田、稳产田。
把稳政策当作稳粮食的“ 指挥棒”。农民朋友说,种粮就怕政策会变卦。所以,近三年达州市除了 8.5 亿元粮食直补款一分不少发到粮农手中,市级财政还每年直接投入粮食生产资金 4 亿元以上,大部分用于奖补种粮大户、种粮能手、家庭农场主等,持续调动农户充实“ 米袋子” 的积极性。好政策也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山里来。万源市黄钟镇的一对“ 90 后”“ 新农人” 夫妻,去年带领周边村民,复垦撂荒地 400 多亩用于种粮。
把稳定单产当作稳总产的“ 突破口”。严卫东说,“ 山地粮仓” 要想多装粮、装好粮,离不开好种子、好技术、好机具。在达州,常年有 1800 名农业技术人员带领“ 土专家”“ 田秀才”,在田间地头当好“ 田保姆”“ 粮小二”,集成推广应用良种、良机、良法。去年,全市良种覆盖率达到 98%,全国丘区现代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园加快建设。2021 年至 2023 年,全市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提高 12 个百分点。
第 1 页 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