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海南报/2024 年/3 月/21 日/第 A05 版综合新闻
满眼生机日争新
——贵德县 2023 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春华秋实,又是一年。回望过去的 2023 年,前行的道路清晰、脚下的步履扎实,发展的鼓点催人奋进。
从年初到岁末,贵德县号角嘹亮、步履不停。承压前行,扬中经济走出了一条回升向好的发展曲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30.03 亿元、同比增长 1%,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2.89 亿元、同比增长 5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4882 元、同比增长 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8 亿元、同比增长 16.8%。
过去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州委、州政府及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贵德县上下扎实落实X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脚踏实地大抓落实,锐意进取提质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增绿色 筑屏障 绿水青山成色更足
一年来,始终胸怀“ 国之大者”,协调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深入开展“ 保护母亲河、推进大治理” 十大绿色行动,统筹资金 1.33 亿元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河湖长制、林草长制工作获得省政府激励支持。高标准实施黄河上游千亩经济生态公益林项目,加快落实共和盆地沙漠化防治及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栽植各类苗木
54 万余株,治理退化草地 40 万亩,全县林草覆盖率稳步提升,秋子梨入选中国最美古树群。严格落实“ 抑尘、减煤、控车、治企” 综合治理措施,县域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 96.9%。全面强化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推进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处理利用,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持续强化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创新推行“ 河湖长+警长”“ 河湖长+检察长” 巡河模式,松巴、下兰角等 5 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全面完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为 100%,黄河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标本兼治整改各级各类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积极办理中央环保督察信访交办件 22 件,有序退出小水电站 12 座,小水电整改工作得到省州高度肯定。
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小河流防洪等 31 项工程顺利实施,农村人饮工程取水口监测计量体系投入运行,用水总量和强度实现双控双降。高规格开展黄河保护法、六五环境日主题宣传,与尖扎、共和、贵南三县建立联防联控联治机制,携手共护母亲河成为生态共识。加强国家湿地公园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利用,天鹅、绿头鸭等越冬水鸟数量、种群持续扩大,美丽的黄河两岸处处可见鸟类活泼灵动的身影。
抓发展 提质效 经济大盘企稳回升
一年来,全力以赴深入对接国家及省州政策,全面强化统筹调度能力,主动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在全省率先启动“ 田长制” 试点,整治耕地“ 非粮化” 2670 余亩,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 1.8 万亩,粮食产量达到 3.5 万吨、同比增长 9.7%,粮食单产创近 10年新高。建成万头牦牛、千只藏羊标准化生产基地 2 个,组建草畜配套生态牧场 4 个,改造设施农业旧棚 200 余栋,牛羊屠宰场经多方争取终获批复,牲畜出栏量达 24.18 万头只,蔬菜及食用菌产量达到 7.85 万吨,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4.8%,增速位列全州首位,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加快构建绿色能源体系,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工建设,常牧镇 50 万千瓦风电项目签订框架协议,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 436.8 万千瓦。全年落实重点项目 193 项。成功创建清清黄河 4A 级景区、藏蜜工业旅游 3A 级景区,培育红柳滩亲子乐园、二连精品民宿等
第 1 页 共 3 页
旅游新业态,引爆“ 拉脊山看日出” 冬季旅游热潮并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关心关注,旅游人数达575.21 万人次、旅游收入达 24 亿元,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补短板 提品质 城乡面貌加速蝶变
一年来,统筹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及“ 千万工程” 贵德实践,全面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建设良性互动,城乡环境更显颜值、更具品位。健全完善防返贫监测、筛查预警、风险消除机制,精准落实“ 一户一策” 帮扶措施,19 户 78 人消除返贫风险,60 个产业项目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实现分红 1468 万元,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达 15869 元、增速达到 16.3%,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5715 元、增速达 8.5%,稳定实现“ 两个高于” 目标。高标准编制“ 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 29 个,全面建成美丽乡村 8 个,统筹推进“ 三清三改” 行动,乡村风貌逐年逐片向美而行。常牧镇美丽城镇基本建成,河西、河东美丽城镇项目快速推进,7 个老旧小区改造如期完成,西家嘴棚户区改造安置项目交付使用,38 个“ 三无” 小区得到有效规范,群众获得感明显提升。
暖民心 惠民生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一年来,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财政资金优先向民生领域倾斜,占比达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 78%。认真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民生保障政策,在全省率先实现布局统一、 标准统一、 程序统一的城乡低保一体化全覆盖, 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月均提高 173元。健全退役军人“ 三级服务” 保障体系,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获评全省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单位。制定出台稳就业若干措施,创新建立“ 零工市场” 就业服务平台,鼓励引导政府投资项目就近招工,精心组织规模化劳务输出,投入 160 万元补助资金支持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 15512 人次,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 87.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2.4%,“ 零就业” 家庭实现动态清零。投入县级资金 4900 万元支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改革,8 所幼儿园改扩建项目竣工验收,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 103.6%,义务教育巩固率达 98.4%,中高考上线率分别达 80%、100%,133 名贵德学子考入 985、211 院校,“ 名校引领· 城乡联盟” 校联体项目入选省级特色人才项目,推普工作得到国家部委充分肯定。持续深化“ 院府合作” 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投入 1470 万元实施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大力支持 9 所乡镇卫生院中藏医馆建设,主动邀请 46 名省内外专家为6500 余名群众出诊、义诊,公共卫生服务更加贴心。
强改革 勇创新 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一年来,着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效益,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纵深推进“ 放管服” 改革,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精简办事资料,企业开办、登记注册时间分别压缩至 1 个工作日、0.5 个工作日。深入规范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通过公开拍卖处置闲置国有资产资源增加财政收入近 1200 万元。积极推动涉农企业技术创新,扶持 14 家企业、合作社升级改造生产线,成功培育黄河畜兴、青藏华峰、泓源明博 3 家省级“ 专精特新” 企业。加快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五项” 行动,获批州级科技项目 5 项。
防风险 守底线 平安建设坚实有力
一年来,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扎实推动平安贵德建设,积极防范重大风险,切实做到了守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深入开展城乡自建房、道路交通、危化品、燃气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落实落细“ 叫醒”“ 叫应” 机制,争取资金 600 余万元安装普适型监测设备 160 套,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体系逐步完善,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加强食品药品质量监管,推动食品安全“ 两个责任” 落地见效,群众吃得更放心、用药更安全。坚持“ 一债一策、一企一策”,制定“ 1+8” 债务化解一揽子方案,顶住减收压力、盘活各类资产、统筹多项资金,千方百计化解政府债务存量、清偿拖欠企业账款,化解中小企业无分歧账款 168 笔 1.17 亿元,处置有分歧账款 5 笔 1.74 亿元,连续三年圆满完成政府还债任务,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金融风险防
第 2 页 共 3 页
控成效显著,年度金融风险防范任务高标准完成,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扎实开展平安建设“ 十个一” 工作,受理信访事项 98 件,按期办结率达 98%。巩固拓展根治欠薪工作成效,追讨农民工工资 637 万元,结案率达 98%。
转作风 重实干 政府运转更加高效
一年来,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定拥护“ 两个确立”、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政府抓落实、见行动的成效更加明显。自觉将X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有序推进省委巡视、护航生态文明高地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坚决执行县委决策部署,向县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 83 项。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 办理人大代表建议 128 件、 政协委员提案 52 件, 办复率均达 100%,政府公信力、执行力、落实力显著增强。扎实推进“ 八五” 普法中期评估,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机关负责人、工作人员出庭应诉率均达 100%。围绕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常态化做好“ 经济体检”,迎难而上化解财力不足问题,向上争取财力性补助资金 3.01亿元,较上年增加 1.33 亿元、增长 79%,创历年新高。
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