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伊春日报/2024 年/3 月/25 日/第 001 版
筑牢卫生健康防护墙
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崔蕊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2023 年,我市把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最根本的民生福祉,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守护全市人民生命健康安全,让群众在“ 家门口” 就能更好、更快地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卫生健康服务。
我市开展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促进医疗服务和管理能力再上新台阶。全市 4家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完成互联网医院建设。协同医保、医药联动,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持续推进医保 DIP 支付方式改革工作, 制定出台 《伊春市 DIP 基层病种目录》 , 自 2023 年 1 月 1 日起,按照“ 基层病种同质同病、同治同价” 的原则进行支付。同时,深化医联体、医共体建设。依托市中心医院和市第一医院牵头的医联体,积极推进“ 对口帮扶”“ 组团式援边” 工作,进一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条件。建成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45 家,中医药服务能力取得较大提升,较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去年,全市全面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按照伊春市《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工作方案》安排,累计为 102 人发放育儿补贴 76500 元。同时,提高生育二孩、三孩家庭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生育二孩家庭最高贷款额度由 60 万元放宽至 70 万元,生育三孩家庭最高贷款额度由 60 万元放宽至 80 万元。落实落靠 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优惠政策,全市 2290 人享受政策“ 红利”。我市还加快提高托育服务供给能力,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打造专业化、规范化、示范性的托育综合服务机构。
全面落实特别扶助家庭“ 三个全覆盖” 制度,覆盖率达到 100%。同时,为特别扶助人员缴纳住院护理补助保险。加强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全市 17 家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公立医院(含中医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在市中心医院建成市级老年医学专业质控中心。组织全市综合性医院、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全市 82 个创建机构中已有 76 家完成创建任务。二级及以上医院全部设立了老年人优先窗口,配备导医、志愿者和花镜、轮椅、平车、常用药品等助老工具,使老年人享受更加便利的就医服务。
我市稳妥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各项措施。成立了市、县两级监测预警专班,制定新冠病毒监测预警方案、预案,动态监测我市本土流行的新冠病毒毒株组成和分布。以冬季旅游市场、疫情防控、医疗美容、打击无证经营等为重点,组织开展 12 项蓝盾护航行动。持续做好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等方面监测,几项主要监测指标均完成年初计划。印发《伊春市城乡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方案(2023 年版) 》 ,组织推进 97 项检测标准新要求下的全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在全市各县(市)区设置 86 个城区监测点、60 个乡镇监测点,前三季度共监测市政末梢水 295 份,监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水质合格率 100%。
全面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广泛开展健康科普,在媒体开设“ 养生保健” 专栏,发布健康科普知识,线上展播“ 健康素养大讲堂”,开展健康素养大讲堂走进基层活动,19 场 42 节健康宣讲让 2000 余名基层群众获得健康知识,在全省健康科普能力大赛中,我市报送的《生命的拥抱》 《抑郁症科普视频》等 7 件科普作品获奖。
第 1 页 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