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法治日报/2024 年/3 月/3 日/第 007 版法律服务·解读
《河南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施行
法治引领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赵红旗
河南省现有 184 个开发区,相关就业人数超过 500 万,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工业利润等分别占全省总量的 60%以上,开发区已经成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市县经济重要增长极。河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河南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共九章 69 条,已于 3 月 1 日起施行。
“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是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省人大常委会以法治引领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推进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公乐介绍说。
名称变化体现“换道超车”
李公乐表示,《河南省开发区条例》自 1994 年颁布施行以来,对推动全省开发区建设初期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适应发展需要,目前亟须制定一部新的条例。
“做好开发区立法工作,是推动现代化河南建设、实现‘换道超车’的迫切需要。 ”河南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王新民介绍说,2023 年初,河南省委将开发区条例的修订列入了常委会年度工作重点,经过深入开展立法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以及扎实开展研究论证,高质高效地推进立法各项工作。
“制定《条例》是巩固河南省开发区改革经验成果,保障开发区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 ”李公乐坦言,制定《条例》是破解开发区改革发展瓶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有助于发挥立法引领作用,切实解决开发区发展中的体制机制、要素保障、政策支持等问题,为开发区发展保驾护航,全面提升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水平。
“ 《条例》的立法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推动开发区深化改革、提升发展、提升能级,为全省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打造强引擎。 ”李公乐表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开发区建设发展的首要任务。
为此, 《条例》在内容上充分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立足提升开发区发展的质量、效益和速度,针对当前开发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支持开发区优化创新生态,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合理布局主导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运营模式凸显科学合理赋能
在管理运营模式上, 《条例》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开发区管理机构加公司的管理运营模式:开发区管理机构承担政策制定、发展规划、行政审批、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行政管理职能;公司作为开发区建设发展的市场主体,承担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园区运营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职责,形成市场主导、政府支持、高效运转的管理运营体制。
在管理权限上, 《条例》规定,对设区的市管理的开发区管理机构,依法赋予设区的市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省经济管理权限;对县(市、区)管理的开发区管理机构,依法赋予设区的市经济管理权限。
同时规定,科学合理赋予开发区经济管理权限,涉及开发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需要的规划、土地、住建、市场监管、能源消费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等管理权限应放尽放。对不适宜下放的权限,应当通过延伸服务窗口、开通网络直报端口、建立领办代办服务制度等方式,为开发区企业
第 1 页 共 3 页
提供便利。
《条例》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为本行政区域内开发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管理好社会事务,建立健全服务保障机制,制定并实施服务保障开发区发展事项清单,推动开发区聚焦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服务等经济发展主责主业。根据开发区不同发展阶段,具备条件的有序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