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商报/2024 年/3 月/8 日/第 008 版区域
合肥高新区: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
项磊 陈辉 查慧 本报记者 刘群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近年来,合肥高新区紧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新领域新赛道,在量子技术、生命科学两大领域都取得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丰硕成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持续动能。
量子赛道部分实现领跑
近日, 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科大国盾) 宣布国产稀释制冷机 ez-Q Fridge在交付客户后完成性能测试。结果显示,该设备实际运行指标达同类产品国际主流水平,成为国内首款可商用可量产的超导量子计算机用稀释制冷机。
稀释制冷机是构建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关键核心设备,可为超导量子计算芯片提供接近绝对零度的超低温环境,其市场一直被芬兰、英国、美国等国际厂商牢牢占据。而科大国盾量子等联合研发的稀释制冷机运转效果良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15 年前, 科大国盾在合肥高新区正式成立, 拉开了合肥高新区乃至安徽发展量子产业的大幕。当时,大众对于量子技术还很陌生,但合肥高新区在研判量子科技发展大势后,前瞻布局这一未来赛道。15 年来,依托中国科大和量子国家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合肥高新区聚力打造“ 量子科技” 与“ 量子产业” 双高地,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呈现出与世界领先水平处于整体并跑、部分领跑态势。
如今,合肥高新区集聚量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60 多家,居全国城市首位。前沿科技咨询机构 ICV 发布的 《全球未来产业指数报告》 显示, 合肥在量子信息领域排名全球第 2 位、 全国首位。
促进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在量子技术新赛道上一路飞驰,成为全国第一,合肥高新区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是构建战略创新平台。目前,包括位于合肥高新区的“ 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量子国家实验室)在内,合肥已经形成“ 一院三平台” 的量子信息基础研究体系( “ 三平台” 即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 ,打造支撑引领量子科技与产业创新发展的科技力量。依托战略创新平台,联合产学研多方力量,成功构建 255 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 九章三号”、66 比特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 祖冲之二号” 等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其次是关键技术持续突破。通过科技重大专项、研发费用补贴、建设创新平台、企业人才引进等方式支持量子企业发展,目前合肥的量子专利累计申请量居全国城市首位。另外,前沿科研“ 沿途下蛋” 机制逐渐建立,组建国家实验室成果转化中心,承接以中国科大为代表的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孵化,也让量子技术得到更快发展。
再次是促进产业融合集群发展。2023 年,首个国家级“ 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 在合肥高新区揭牌运行,量子科技园、量子计算产业园、量子科仪谷加快建设,为产业集群发展打造承载空间。同时,央企中电信量子集团成为量子通信和安全领域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