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山西经济日报/2024 年/3 月/11 日/第 004 版特别报道
建设两大示范区 勇争百强高新区
长治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春风送暖,万物复苏。眼下的长治高新区处处涌动着生机和活力。
近日,在长治高新区锂电产业园制造基地项目工地,各类挖掘机进场作业,工人们全副武装、
各司其职,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今年开工以来,该项目开足马力,坚持春节假期不停工、不“打烊” ,抢工期、保进度,全
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
长治高新区锂电产业园制造基地项目是该区 2023 年新签约项目之一,项目一期规划总占地面积约 306 亩,新建厂房等建筑 11 万余平方米,建设 16 条全自动生产线,实现年产高性能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 10 万吨。
这仅仅是长治高新区在加快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
厚积薄发 行稳致远
两大示范区建设全面起势
长治市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地带,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优越区位。长治高新区位于长治主城区北部核心区域,是长治市融入京津冀的重要窗口,也是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重要节点。
2023 年,长治高新区聚焦全省开发区建设中心工作,围绕建设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北京对口合作示范区,认真落实长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担当国家高新区新时代发展使命,主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推动园区经济在攻坚克难、增量提质中取得了新业绩、创造了新成就。
2023 年,长治高新区只争朝夕、深耕不辍,两大示范区建设全面起势。
围绕建设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示范区,坚持以集群式理念狠抓招商引资,新引进投资 20亿元的东莞晶博光电产业园、投资 20 亿元的青岛乾运 10 万吨正极材料等一批重点项目。两年共引进 20 多个东部产业转移项目,投产达效后产值超 400 亿元、利税 20 多亿元,解决就业上万人,初步形成了聚企成链、聚链成群的发展格局。
围绕建设北京对口合作示范区,坚持高频次对口交流,主要领导带队 10 余次赴北京市相关单位、重点企业进行对接,明确了合作机制;推动长治市政府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签订了“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战略框架协议” 。坚持多渠道引进合作项目,全年谋划推进了 10 个京长合作项目,特别是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投资的中兵长智信创产业项目,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2023 年营业收入超亿元;引进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顾瑛团队研发的半导体无创光疗技术应用研究及产业化项目,未来将带动万亿级光疗市场。
2023 年,长治高新区厚积薄发、行稳致远,四大产业加快集群集聚发展。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上,形成了以凯松电子、立讯精密、卓怡恒通为龙头,20 多家电子企业集聚发展的产业格局,每年将保持 30%以上的产值增长。在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上,智能装备制造园区和中小企业装备制造园区加快建设,已有 10 多家企业入园,形成了集聚发展态势。在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集群上,百泰生物制药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形成了康宝、百泰、澳瑞特等 10 多家企业集聚发展的产业集群。在新能源产业集群上,引进了青岛乾运正极材料,与山西晨烯负极材料形成了正负极一体化锂电材料产业格局。
长治高新区在连续三年被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评为“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产业转型升级示范
园区”的基础上,2023 年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受到省政府通报表彰。
第 1 页 共 3 页
向“新”发展 向“高”攀登科技创新赋能数字产业
近年来,长治高新区向“新”发展、向“高”攀登,科技创新加快赋能产业转型。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了一批科技研发平台,引进了一批高端科技项目,转化了一批科研成果。2023 年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151 家,同比增长 13.5%;共培育 9 批
147 家企业纳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全区省级以上科技双创载体达到 16 家,入驻市场主体 549 家,带动就业 3556 人。新培育认定市级以上创新平台 7 家,山西省光伏制造中试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