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文化报/2024 年/3 月/19 日/第 002 版综合· 专题
山东潍坊镇街文化站“ 工作法”
本报驻山东记者 苏锐
乡镇街道的综合文化站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承担着上级政策落地、搜集群众需求等多重任务。近年来,随着镇街X委政府工作压力增加,一些地方出现文化站功能弱化的情况。 山东省潍坊市文化和旅游部门通过树立典型、 举办比赛、 巧用新媒体等手段, 营造 “ 赶学比帮超” 的氛围,推动镇街和县区X委、政府重视文化站工作,极大提升了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成为值得讨论和学习的样板。
“ 不搞虚的,从群众实际需求入手”
陈星孜现为潍坊市青州市王府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此前是街道综合文化站站长。在潍坊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圈子里,她的名字是个“ 传奇”。陈星孜和同事在短短几年间用忘我的精神,下到村庄,走近群众,将王府街道打造成为全市的首批公共文化建设示范镇。考核环节,陈星孜从全市脱颖而出,获得公共文化建设示范镇业务人员理论考试第一名。
当时,上级部门下来检查,问她“ 如何保障街道综合文化站的锣鼓、电脑、图书等用品确实供居民使用?” 陈星孜回答:“ 这些东西在文化站有备案,平时都是王府街道居民在用,谁在用就是属于谁的。”
陈星孜的回答,彰显了过去几年潍坊市开展基层文化工作的核心理念, “ 不搞虚的,从群众实际需求入手”。
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科负责人介绍,潍坊市在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