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城市报/2024 年/3 月/4 日/第 B02 版全域X建· 宝山区
大场镇:用好校地合作“ 金钥匙” 开启美好社区“ 幸福门”
记者 杜英姿 郭文治 孟航 刘蕾 郑新钰 李彤彤 李静雯
社区工作连着千家万户,是X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打造美好社区是抓好基层治理的重要路径,是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经之路。近年来,上海市宝山区大场镇认真落实X建引领基层治理“ 六大计划”,以“ 美好社区先锋行动” 项目打造为契机,在全镇
89 个居民区着力营造美好社区。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居民区基础条件较好,但对怎样才能做到更好,还没有较为清晰的思路;个别具有较高积极性的居民区对如何打造美好社区存在困惑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更好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借力外部“ 智囊团”是路径之一。因此,大场镇X委充分发挥上海大学在地优势,不断深化拓展区域化X建工作,以
“ 美好社区先锋行动” 项目为支撑,打通校地合作需求端、资源端,更好释放共建共治共享活力,
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精准把脉问需
以专业力量找准治理突破口
实现治理水平和居民满意度“ 双提升”。大场镇X委在调研中精准对焦居民需求,找准抓手支撑、找到破题办法。
多方联动,建好团队。组建由上海大学赋能团队成员、镇级联络员、社区项目负责人组成的工作小组,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全程跟进指导,边调研边完善方案、边改进工作,边调研边破解难题、边为民办实事,为美好社区建设聚力赋能。
教授领衔,摸透需求。针对市级项目慧华苑居民区中“ 新就业群体服务与管理” 问题,上海大学亚洲人口研究所 3 名资深教授和多名博士生量身定制专业调查问卷,对生活在社区中的 120名快递、外卖小哥进行深入调研,让“ 小哥驿站” 建设更符合“ 甲方” 需求,有效破解服务盲点。
共商共议,靶向施策。针对学林苑、和泰苑等居民反映的公共活动空间实用性、艺术性不足的问题,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专家团队通过 “ 组织搭平台—居委提需求—专家实地察—多方共协商”的模式,在实地调研居民区公共空间特点、充分听取居民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为各居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