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昆明日报/2024 年/3 月/4 日/第 001 版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奏响昆明奋进强音
——2023 年昆明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记者 李思娴
奋进新时代,迈步新征程。
2023 年,是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奋发有为的一年。这一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翻开 2023 年昆明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长卷,笔笔浓墨重彩,篇篇繁花似锦——
一场场接地气、扬朝气的宣讲活动,把X的创新理论种在干部群众心房;一篇篇沾泥土、带露珠的新闻报道,让春城好声音传五洲、好故事扬四海;一条条有针对、见实效的创新之举,让文明风尚激发城市活力;一个个文旅融合、主客共享的新型文化空间,以文化创新赋能城市空间重塑;一场场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铺就群众精神家园的“ 诗与远方” ⋯⋯回望过去一年,昆明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不折不扣贯彻落实X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昆明实践迈出坚实步伐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高擎思想旗帜
理论武装“ 走心” 又“ 出新”
这一年,昆明市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置于全方位、系统性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格局中,把学思想、悟思想、用思想作为首要ZZ任务,不断推动X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以上率下,凝心铸魂筑牢根基——
从主题教育“ 以学铸魂”“ 以学增智”“ 以学正风”“ 以学促干”,到“ 高水平对外开放”“ 加强X的建设” ⋯⋯一次次集体学习,写下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的生动注脚。
抓好“ 关键少数”,理论学习层层推进。领导干部亲自抓、带头学、作表率,坚持读书班深学、理论学习中心组研学、专题X课领学、理论宣讲促学“ 四学联动”,做到先学一步做表率、深学一层求实效。 各参学单位举办领导干部读书班集中学习 257 期, 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 880次,引导各级基层X组织通过“ 三会一课”、主题X日等形式开展集中学习 25.7 万次。认真组织《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等 8 种指定书目学习使用工作。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组织举办 2023 昆明市全民阅读大会暨第十一届“ 书香昆明” 全民阅读系列活动,评选了第十一届“ 书香昆明” 之“ 全国十大好书”“ 云南十大好书” 等,推选出 10 个昆明市优秀全民阅读活动案例。
创新形式,理论宣讲“ 声” 入人心——
2023 年 9 月,呈贡区同驻呈 10 所高校成立呈贡区大学生宣讲联盟,宣讲员们创作了一批歌舞、小品、相声、情景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作品,策划了一系列短视频宣讲节目。作为云南省“ 云岭百姓宣讲” 示范点、昆明市“ 春城百姓宣讲” 示范点,大学生宣讲联盟用“ 小切口” 讲好“ 大故事”,用“ 家常话” 讲清“ 大道理”,让X的“ 好声音” 成为新时代的“ 最强音”。
第 1 页 共 5 页
这一年,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 春城青年宣讲团”“ 春城百姓宣讲团” 等基层大众宣讲团作用,变“ 固定宣讲” 为“ 流动课堂”,横向到点、纵向到面,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花灯、滇剧、小品、小戏等“ 接地气” 的形式,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基层宣讲 7800 余场,受众超过 70 万人次。一场场接地气、聚人气、冒热气的理论宣讲,让X的创新理论直达人民心间、回响春城大地。
这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充分发挥“ 理响春城” X的创新理论学习宣讲平台作用,打通基层理论宣讲的“ 最后一公里”,自上线以来平台浏览量达 90 万余次,点赞数共计 44 万。在“ 学习强国” 昆明学习平台推出 20 期“ 理响春城· 一起来学习” 云课堂,推出“ 每日金句|习近平著作选读” 系列海报 130 期。成功承办 2023 年云南省“ X的创新理论我来讲” 理论宣讲大赛,昆明市 4 个节目进入省赛分别获得语言类和文艺类二等奖、三等奖。
拓展深度,理论阐释持续深化——
这一年,昆明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X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 六个春城” 建设等各项任务,深入开展“ 大调研、解难题、抓落实” 工作。组织召开昆明市理论工作座谈会,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积极推进市委宣传部与昆明学院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研讨会。思想光芒照亮前路,学习热潮涌动昆明。高举思想旗帜,全市上下坚定拥护“ 两个确立”、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 的思想根基不断筑牢。
壮大主流舆论
奏响高质量发展时代强音
讲好昆明故事是时代命题,更是使命担当。
这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聚焦中心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深化媒体融合改革,强化正面宣传引导,优化城市宣传营销,把昆明高质量发展的故事讲得生动而精彩,奏响了“ 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奋力推动“ 六个春城” 建设的时代强音。
主题宣传浓墨重彩——
以学习宣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聚焦省委“ 3815” 战略发展目标和昆明“ 六个春城” 建设的生动实践,统筹网上网下、内宣外宣,精心组织丰富多样的主题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和典型宣传,营造正能量充沛的社会氛围。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宣传引导, 《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推出我市主题教育稿件 30 余篇(条) ,有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昆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正面宣传有声有色——
开创性“ 走出去” 在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成渝等经济圈开展招商引资宣传,为昆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助力。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以及老挝、缅甸、泰国等国外媒体持续关注报道中老铁路和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推出人民日报头版消息《全力打造中老铁路黄金线路》 、央视“ 新闻联播”《首趟“ 沪滇· 澜湄线” 国际货运班列开行》、瞭望《昆明托管磨憨共建国际口岸城市》等重磅报道。2023 年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累计刊发刊播重点稿件 3.5 万余篇(条),其中,10 万+稿件 9617 篇(条) ,100 万+稿件 1932 篇(条),1000 万+稿件 58 篇(条) ,以大流量激荡正能量、让主旋律凝聚发展信心。
媒体融合纵深发展——
这一年,昆明作为全国 4 个省会城市之一入选中宣部全国地市级融媒体中心试点建设名单,市融媒体中心人员融合、资源整合、产业聚合不断加快,中心全平台用户数增长到 6500 万,掌上春城客户端下载量位居全国城市X报自办客户端前 10 名,18 个县级融媒体中心综合传播力影响力位居全省前列,西山区建成全市首家媒体融合发展中心。2023 年,市融媒体中心有 1 件作品荣获中国新闻奖,成为全省唯一获奖的州市媒体;2 件作品荣获国家广电总局第三届高新视频创新应用大赛优秀奖;55 件作品获云南新闻奖。在省委网信办发布的 2023 年度全省新闻单位微信、
第 2 页 共 5 页
微博、抖音、快手等四类平台账号网络传播力“ 十佳榜单” 中,昆明市融媒体中心有 11 个账号入选,位居全省第一。媒体融合从“ 相加” 到“ 相融”、从“ 融合” 到“ 融活”,以“ 最强音” 为昆明放歌立言。
城市营销亮点纷呈——
这一年,昆明市创新举办“ 向云端 彩虹跑 乐滇巅” 环滇绿道测线赛,吸引全国 130 余家顶流媒体和网站竞相直播报道,阅读量 3 天突破 1.6 亿次。成功举办云南省第七届聂耳音乐周昆明分会场系列活动,开展机场、铁路、航班等音乐快闪活动,32 支海内外青少年管乐乐团、昆港澳三地交响乐团同城演绎,全媒体平台阅读量突破 10 亿+。举办“ 绿水青山论坛· 滇池大会”,向全国展示昆明推动生态高品质和发展高质量齐头并进的生动实践。举办“ 第五届世界媒体峰会—云南分论坛暨第二届大象国际传播论坛”,借助国家级重大会议活动向世界发出春城之邀。
对外宣传丰富多彩——
这一年, 昆明市积极搭建昆明海外传播矩阵, 打造中英双语网站 “ 萨拜迪”, 昆明信息港 TikTok粉丝量 6.27 万,年度观看数破亿,单个视频最高播放量 810 万次。以南博会、上合昆明马拉松等赛事活动强化南亚东南亚各国主题外宣,第七届聂耳音乐周、第五届澜湄国际电影周等活动全网霸屏,昆明的国际知名度、影响力持续攀升。
弘扬文明风尚
文明新风润泽春城大地
深耕精神沃土,浇灌文明之花——
走进西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非遗体验馆、舞蹈排练室、文化活动室、文艺剧院等设施
一应俱全。读书、健身、休闲⋯⋯不少居民每天都要到这里“ 报到”。
中心成立以来,从“ 邻里、邻聚、邻家” 的为民理念出发,盘活城市“ C” 位空间,与西山区文化馆“ 双融合” 建设,建成集文明实践展示、群文剧场、非遗中心、诗词书画协会、科普活动室等于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实践阵地,打造了“ 15 分钟便民文明实践活动空间”。
这只是昆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一个缩影。2023 年以来,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