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厦门日报/2024 年/3 月/25 日/第 A04 版都市新闻
厦门最强应急管理阵容这样炼成
市应急管理局实现 18 项职责“ 化学融合”,建立起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应
急管理体系
本报记者 刘艳 通讯员 陈月雅
编者按
2019 年 3 月 31 日,和着春天的步伐,厦门市应急管理局挂牌成立。五年初心不改,攻坚克难防风险;五年笃行不怠,竭诚为民保平安。
台风暴雨袭来,勇往直前,冲在最前方;突发事故面前,逆行而上,为生命奔跑。哪里有灾害,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应急队伍。他们用热血、忠诚、奉献,始终奋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五年来,市应急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X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价值遵循,当好X和人民安全的“ 守夜人”,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贡献,为应急管理事业贡献厦门智慧、厦门方案。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为您讲述市应急管理局五年来的改革与实践、探索与创新、担当与作为。
2019 年 3 月 31 日,厦门市应急管理局挂牌成立。厦门应急管理工作由此迈出历史性步伐,掀开全新发展篇章。
这个全新的部门,如何实现从“ 物理叠加” 向“ 化学融合” 的深度演变,建立一个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应急管理体系?
挑战,摆在了应急管理人的面前。答时代之问、应发展之需、行民之所盼,五年 1800 多个日夜,应急管理人以“ 进” 的态度、“ 快” 的作风、“ 干” 的成效扎实推进改革整合工作,一条具有厦门特色的应急管理新路径鲜明清晰。
勇担新使命
应急力量的集中、统一和整合,是时代大势所趋、城市发展所需、民心所向。
X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
件处置保障能力。
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海陆空安全风险交织叠加,群众对安全感的期待日益增长,这座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之城,迫切需要一个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应急管理体系,需要有更为科学、更为现代、更为精细的应急处置手段和方式。
组建市应急管理局,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省深化机构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厦门应
对复杂安全风险挑战、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决策。
这个全新的部门被赋予重要使命——既是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风险的主管部门、构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的牵头部门,也是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的组织部门,承担着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任务。
责任重大、时不我待。职能整合、责任整合、队伍整合、资源整合⋯⋯厦门应急管理历史上
涉及部门最多、难度最大的改革整合拉开大幕。
打开新局面
第 1 页 共 3 页
改革,不是简单的改名字、换牌子,也不是“ 加强版” 或“ 扩大版”,而是一次全新的再造、重建。
8 个部门 18 项职责、6 个议事指挥、协调机构,改革整合涉及部门之多、难度之大,由此可见。
边组建、边应急、边防范。在成立后一年,应急管理机构改革职能整合基本到位,厦门迎来了史上最强应急管理阵容——市应急管理局顺利整合安监、应急、救灾、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地震等相关部门职责,并以安全生产委员会、减灾委员会、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防灭火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五个议事协调机构为主要工作机制和平台,推进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三大板块工作职责落实。
“ 从‘ 九龙治水’ 到攥指成拳。” 市应急管理局X委书记、局长兰贵兴用这个比喻形容应急管理体制的变化。
市应急管理局充分发挥五个议事协调机构统筹协调职能,调度指挥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的“ 防、抗、救” 工作;积极引入企业、非政府组织、志愿者等多元力量,共同参与应急管理工作。通过体制优化,初步解决以往的应急力量“ 条块分隔”、应急管理“ 九龙治水”、资源调配“ 各管一摊” 问题,基本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框架。
在改革整合的同时,海陆空立体化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加快构建。
引入省森林消防总队厦门市驻防分队,填补我市森林消防领域无“ 国家队” 的空白;在央企安能集团厦门分公司挂牌成立厦门市应急救援机动支队,提升洪涝、台风、破坏性地震、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专业救援能力;依托东二飞组建厦门市空中救援中心,迅速响应水上搜寻救助、空中灭火救援等任务⋯⋯目前,厦门共有 5 支国家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10 类 508 支市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16 支社会救援力量,救援人员 1.3 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