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应急管理报/2024 年/3 月/28 日/第 006 版科教
智慧应急争先手 科技兴安强能力
——全国应急管理科技和信息化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孙宝福
2023 年, 应急管理系统科信工作者勠力同心、 真抓实干, 构建大科技格局、 统筹大系统布局、强化大数据应用、完善大装备体系、推进大资源整合,将科技和信息化工作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破局立新
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3 月 15 日, 北京西郊宾馆全国应急管理科技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现场, 一款足式机器人成了 “ 明
星”。它在场地中自如地前进后退,甚至能翻跟头,引得许多人驻足观看、拍照。
这款机器人由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和清华大学联合研发。该中心博士后杨瑞阳介绍,足式机器人可以应用于多种应急救援场景,深入救援人员难以进入的危险区域进行侦查、探测: “ 它的负重能力为 13 千克,可以携带生命探测仪进行人员搜救,可以携带危险气体探测设备进入危化品泄露的区域进行侦测预警,也可以为被困人员运送物资。”
这款机器人长 0.65 米,宽 0.31 米,高 0.6 米,定位精度小于 0.2 米,能成功穿越草地、土壤、卵石、斜坡、沙坑、楼梯等地形,搭载有智能语音识别系统,未来会成为应急救援人员最“ 听话”的朋友。
足式机器人是本次会议上展示的众多先进应急技术装备之一。在不断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激
励下,应急管理新技术新装备不断涌现。
应急管理部积极争取并获批承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重大自然灾害与公共安全” 重点专项,设立部级重点科技项目,形成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为龙头,部级科技计划项目为支撑的科技创新项目体系;加强科研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应急管理部所属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办法(试行) 》 ,推进国家灾研院使命导向管理改革试点,深化扩大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自主权改革,科研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加快健全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中国地震科学试验场” 开工建设,国家矿山安全技术创新中心通过评审。
过去的一年里,国家消防救援局立项实施 46 个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矿山安监局立项实施 241个矿山安全生产科研攻关项目,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完成“ 五小” 科技创新成果评选并推广应用。
江西省应急管理厅联合省科技厅设立“ 科技+应急” 联合计划项目,湖北省应急管理厅计划每年拿出 1000 万元支持解决实战科技难题,江苏省应急管理厅组织企业研发动火作业监管机器人,向科技要战斗力的共识逐步形成。
数字赋能
指挥保障体系更加可靠
国家应急指挥总部全面启用后, 信息化技术体系再次升级, 国家灾害事故电子地图上线运行,国家应急指挥系统全面扩容,大震巨灾应急指挥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在过去的一年里,由 120 多人组成的国家应急指挥总部信息化保障团队,完成“ 杜苏芮” 洪涝灾害、甘肃积石山地震等 180 多场指挥调度保障任务,高水平保障 2023“ 一带一路” 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部长论坛。
建成贵阳数据中心,应急云平台实现南北互备;国家应急指挥总部构建多重灾备体系,保证
第 1 页 共 3 页
极端条件下核心业务正常运行;建立全国运维点名调度和联调联测机制,确保视频调度、情报传
输分钟级响应。
同时,各地积极探索指挥保障体系建设,并取得系列重要成果。
浙江省打造了保障防汛防台风“ 1833” 联合指挥体系。防汛防台风在线的“ 联合会商、联合保障、联合救援、人员转移” 4 个场景应用支撑联合指挥部开展工作;“ 8 张风险清单” 场景应用支撑防指各部门开展灾害风险分级分类滚动研判;“ 风险管控” 场景应用支撑提示单、预警单、管控单“ 3 张单” 管控机制闭环运行;“ 预警叫应” 场景应用支撑通过一条消息、一个电话、一次视频“ 3 个一” 手段,叫醒关键人,激活全系统。在 2023 年“ 杜苏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