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海东日报/2024 年/3 月/22 日/第 002 版要闻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答卷
——访海东市生态环境局X组书记、局长祝凤甲
本报记者 李永兰
近年来,海东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显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关生态环境以及绿色发展的话题仍是主流。海东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如何在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中做好生态这篇大文章,如何以生态发展理念统领全局,持续守护绿水青山,绘就生态答卷?近日,记者专访了海东市生态环境局X组书记、局长祝凤甲。
记者: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生态环境方面着墨不少,可见从国家层面对生态环境
保护的重视,您对此有何看法?
祝凤甲:自X的十八大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以来,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越来越重要,这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望是密不可分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意味着必须要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最大可能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海东作为黄河上游的重要生态功能区、青海东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对外形象的第一窗口,担负着坚守青海东部门户生态屏障的ZZ责任和一江清水出城出省的历史责任,生态地位极其重要。为了维护国家的生态环境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更应该担负起历史责任。
记者: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质持续好转。作为一个地级市,去年以来,海东在生态环保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祝凤甲:去年,海东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决策部署,聚焦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以更高标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力抓好各类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海东市连续两年在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获得优秀,在全省 8 个市州 2021 年度排名第二、2022 年度排名第一;7 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 30 个“ 千吨万人” 饮用水水源地均达到或优于Ⅲ类占比 100%;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