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有色金属报/2024 年/3 月/28 日/第 001 版
攻坚克难 久久为功 变碱水红山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在赤泥绿色利用现场交流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X委书记、会长 葛红林
今天我讲两点,第一点是回顾,第二点是建议。
2023 年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2023 年,全球氧化铝产量 1.44 亿吨,其中,我国 8244 万吨、国外 6114 万吨。2023 年,我国赤泥产生量约 1.07 亿吨,利用量 1050 万吨,虽然只占新增量的 10%,但已走在国际赤泥利用的前列。
一是企业和社会各界重视程度与关注度越来越高。氧化铝企业对赤泥综合利用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主体感、使命感、责任感越来越强,随着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 ESG 生态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企业更加重视社会责任以及环境治理,对赤泥综合利用起到了更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对赤泥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二是国家政策支持让赤泥综合利用的信心越来越强。近年来,在“ 双碳” 目标引领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指导赤泥综合利用规模化、产业化协同发展。2023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赤泥综合利用三年行动方案》编制工作,目前已形成初稿,预计今年发布。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计投入近 7000 万元专项资金,支持赤泥综合利用重点技术研发和示范项目建设。
三是协同攻关让赤泥综合利用的成果越来越多。 经过多年的艰辛探索, 已基本形成元素提取、粉体材料、胶凝材料、路用材料、建陶材料等大规模低成本的五大重点应用领域。2023 年,赤泥选铁产能 850 万吨,回收氧化铁粉 580 万吨,占总利用量的 55%;高钙铝、氧化铝、碱等元素提取 150 万吨;粉体材料 100 万吨;胶凝材料 210 万吨。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铁矿石价格上涨,山东某铝企业出现赤泥硅铁粉“ 产销两旺” 的景象;河南某铝企业氧化铁粉价格上涨数倍,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2023 年,为加快攻克共性难点问题,有色协会以“ 揭榜挂帅” 形式,组织开展联合攻关,在本次会议上,首批 7 个项目将正式签约,标志着行业在推动赤泥综合利用工作中迈出坚实的一大步。
四是我国赤泥综合利用的国际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2023 年,在中铝集团和力拓集团的积极支持下,有色协会与国际铝协联合举办全球首次赤泥综合利用国际论坛,打通了国际交流渠道,搭建了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我国氧化铝企业因企施策, “ 加大源头减量和分类处置,因地制宜,协同联动推动赤泥综合利用” 的模式得到国际社会赞赏,并启发了不少国外同行。
五是赤泥综合利用先行示范效应越来越好。国内企业积极开展合作互动,着力推动赤泥综合利用规模化、产业化。百色市促进绿色铝转型,探索赤泥综合利用路径,对赤泥进行氧化铁粉、高钙铝、水泥校正剂的提取生产。中铝集团与山东高速、山东海逸、焦作百奥恒、广东同创、河南地质院等单位合作多个项目;云南九州分别与广西华银、中铝集团合作建成运行的 3 个赤泥回收氧化铁粉和高钙铝共计 250 万吨/年的工厂,与国家电投合作建设的回收 50 万吨/年氧化铁粉、水泥校正剂项目即将投产;南山集团开展赤泥基回填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发与回填工程示范等合作项目,取得了积极进展。
同志们,事非经过不知难,上述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X和国家以及有关政府高度重视支持的结果,是氧化铝企业和利用单位以及相关科研机构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有色协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 1 页 共 3 页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建议
赤泥综合利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只是取得阶段性小成效。扩大成效,则是任重道远,
唯有久久为功。
一是存量未减,增量较大。2023 年,我国赤泥的存量已经超过 13 亿吨,因为只消纳了 10%
的增量,导致又新增了近 1 亿吨赤泥。我们必须加快扭转“ 老账未还,新账又添” 的状况,要充满扭转的紧迫感。
二是既是热点问题,又是世界难题。从氧化铝大规模生产以来,赤泥综合利用始终是国际社会和生产企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的问题,不可谓不重视,也不可谓不下力气。正是因为赤泥的成分复杂、综合利用经济性差等内外技术和经济因素,至今未能找到有效的技术路径,未能突破大规模的综合利用。由此,不少企业畏难而退。
三是产业化研发刚刚起步。许多基础性、机理性的研究还很薄弱,如赤泥的碱度控制、黏度调整、水分降低的难度还很大;产品应用的耐久性试验、污染控制的方法和标准仍参照其他类似产品;产品监测周期长、应用限制多。
四是急需畅通跨行业利用。赤泥产生在氧化铝企业,综合利用产品涉及钢铁、建材、交通、
化工、建筑等多个行业,但跨行业协同消化利用障碍仍然很多,赤泥利用产品推广难度依然较大。
五是急需专项性政策支持。赤泥作为复杂难用而且是产生量最大的固废之一,虽然近年来一
些地方政府制定了一定的扶持政策,但力度参差不齐。此外,缺乏全国性的专项支持政策。
赤泥综合利用,是行业上下,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在思想认识上再提升,在方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