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龚正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
2023年6月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现任上海市市长龚正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
推荐理由:
文字素养深厚。他在“文革”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考入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现对外经贸大学)对外贸易管理系海关管理专业,1982年毕业后分配到海关总署工作。1986年,时任海关总署署长戴杰力排众议,大胆提拔了一批年轻大学生,龚正因此成为当年海关系统最年轻的副处级干部。同年,任海关总署办公室秘书处副处级秘书,后任正处级秘书,先后从事一线文字综合工作7年, 高层次、高频率、高强度的文字工作,加上做事精益求精的性格特点和喜欢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其有效提升了文字水平。他还非常欣赏有思想,文字水平高的人才。2018年,以“当年明月”为笔名创作网络热书——《明朝那些事》的石悦被任命为山东省政府综合处处长,一时轰动网络,传为佳话,龚正正是山东省省长。
思维眼界开阔。1993年,他在33岁时成为天津海关副关长,两年后官至副厅级,1998年升为正厅级,2003年升为副部级,2012年升为省委常委。之后,5年中,先后担任省常务副省长、省会市委书记、省委副书记、省长,并异地调动任职,将工作履历全部补齐后,升任经济大省的省长。14年的副部级工作经历和多岗位的历练打磨,他提高了站位,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人民日报曾这样评价60后省部级官员,年轻务实、高知化、懂经济、富有个人魅力、社会关注度高,60年的龚正无疑是其中的典型。他有出国学习经历,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开会也爱讲英语,在2018年、2019年的新年贺词中,竟然使用了汉英两种语言,这在地方X政机关的贺词中非常罕见; 他还是搞经济的好手, 在杭州任书记时,展现出了超前的施政理念和服务理念,推出的“一号工程”大获成功, 在任期间,杭州获得了2016年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举办权; 他还要求杭州要当好阿里巴巴的“店小二”,甘做“马省长”的“店小二”由此而来。
作风文风硬朗。他工作非常务实,注重工作调研,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在杭州担任市委书记22个月内,他走了128个、全市近三分之二的街道和乡镇。他有强烈的问题导向,讲话文章紧紧围绕问题进行“立”和“破”,主旨明确,立意鲜明,有的放矢。他的文风硬朗,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不刻意追求文章 “三三”制的结构美,文章常常分为两个部分;也不在意小标题排比对仗的形式美,不押韵、没修辞。他的讲话文章善于专攻一点,不喜于全面开花,常常围绕几个问题进行深挖细照,坚持用最少的语言解决最多的问题。他不喜欢使用高大上的词语,喜欢运用“接地气”的语言,很少提出深奥、难懂、拗口的理论,文章通俗易懂,措施便于操作。他精通辩证法,并能在文章中运用自如,喜欢使用处理好几大关系,做好几个结合,既要… … 又要,“两手抓”等辨证句式,思维的前瞻性和文章的系统性都非常强。
目 录
2001年
创新是前提 法治是关键 辩证地处理好关系 1
从富士康保税工厂的“联网监管”模式看海关加工贸易监管改革的方向…9
2002年
在深圳海关皇岗通道自动核放系统正式启动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海关的出路在改革 改革的依托是科技 锐意创新努力实现有效监管和高效运作的高度统一… 18
创新通关管理模式… 22
更上层楼再创新高… 25
2003年
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26
促进加工贸易及保税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 28
2004年
保持特色 发挥优势 促进保税区健康发展… 30
2005年
全面提高把关服务能力 积极促进现代物流发展… 38
在促进现代化物流发展方面的思路、目标和主要措施 46
2006年
在口岸物流与海关通关改革论坛上的演讲:
创新海关制度 促进国际物流发展… 49
2009年
浙江省副省长龚正访谈:在新起点上实现开发区发展新跨越… 61
2010年
加强互动合作 推进转型发展… 66
坚持开放创新 推进整合提升… 68
2013年
在浙江省暨杭州市2013年“全国低碳日”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的致辞: 扎实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低碳发展工作 75
在全省分管发展改革工作市长座谈会上讲话的第二、第三部分:
关于当前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工作 76
在浙江经济信息中心调研时的讲话:突出重点 努力建设全国一流的
省级政务决策咨询和信息技术服务机构… 80
在市城管委指导X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暨城市管理工作汇报会上的 讲话:“三个创新”推动城市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84
在参加市环保局X组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
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87
在杭州市人民政府—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的讲话:
名城名企紧密携手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93
21. 贺信… 98
倡导绿色创新低碳发展 加快浙江经济转型升级… 99
2014年
在全市X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讲话: 巩固扩大第一批活动成果 认真从严抓好第二批活动… 101
在第二批X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省委督导组进点会上的讲话要点106
在参加全省新型城市化工作会议分组讨论时的讲话:
以人为核心全面提高城市化质量和水平… 109
在市委常委会传达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时的讲话:
深入推进美丽杭州建设实践 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114
在调研智慧经济发展工作时的讲话:
以智慧经济为突破口 加快建设美丽杭州… 119
在杭州市和浙江大学战略合作促进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
名城名校携手 聚焦智慧经济深化双方战略合作… 123
在市委常委会研究半年度经济工作时的讲话:
决战三季度 冲刺四季度 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128
在杭州市召开的市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暨区县(市)委书记专题研修班开班动员会上的讲话:举全市之
力坚定不移抓好“一号工程” 132
在市委常委会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 全力推动提质增效健康发展… 138
在推进“一号工程”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有效推进“一号工程” 142
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发扬既敢为人先又埋头苦干精神 确保继续走在全国重要城市前列… 147
在杭州市与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合作第二次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续写市企合作新篇章 打造战略发展新模式… 150
在杭州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以发展信息经济
和智慧经济为突破口 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推进高起点上新发展… 154
访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龚正:落实“五个两”强化主体责任不松手… 161
自觉履行主体责任… 163
推进五水共治 建设美丽杭州… 165
杭州市委认真落实主体责任 不躲不闪 不遮不掩… 169
强化争先意识… 172
坚决打赢“五水共治”攻坚战… 174
领导干部要恪尽保密之责… 180
2015年
在杭州市“一号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坚定不移强势推进“一号工程” 182
在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富阳工作时的讲话:
建设新城区 实现新发展 描绘新画卷… 189
在2015年全市深化作风建设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把脉思想根子 整治为官不为… 194
在杭州师范大学形势报告会上的宣讲:
适应新常态 推进新发展 实现新梦想… 196
在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余杭区工作时的讲话:
突出四个更 力求四个新 为杭州发展作出更新更大贡献… 202
在打造“美丽杭州”建设“两美”浙江示范区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推进美丽杭州建设 打造“两美”浙江示范区… 207
坚持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 扎实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212
实干打造“网上丝绸之路” 217
坚持和深化“八八战略” 建设美丽中国的“杭州样本”… 219
发展信息经济 推动智慧应用 加快杭州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222
瞄准新坐标持续发力… 231
努力在严以用权上下功夫… 234
适应新常态 推动新发展 继续走在全国重要城市前列 245
龚正浙江空降山东给人们这样的思考… 251
2016年
在省委高校工委调研时的讲话… 255
在第十五次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58
担当要把握好“四力” 265
落实新发展理念要有战略定力… 267
2017年
两位英语流利的60后 肩负山东从大变强的使命… 269
2018年
62. 新年贺词… 275
政府工作报告… 277
在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98
在外交部山东全球推介活动上的致辞… 305
在2018儒商大会上的讲话… 309
在第十一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上的讲话: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携手共创发展新蓝海… 312
访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
牢记嘱托 创新实干 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315
增创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势… 318
2019年
70. 新年贺词… 322
政府工作报告… 324
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 345
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富民兴鲁劳动奖获得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崇尚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让创新创业创造的活水在齐鲁大地充分涌流…349
在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孔子博物馆开馆仪式上的致辞… 353
在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2019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新动能新机遇新机制新活力 奋力趟出一条高质量发展路子… 357
在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工作现场会议上的讲话… 363
保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战略定力 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 372
山东:奋力趟出一条高质量发展路子 378
2020年
79. 新年贺词… 381
在担任上海市市长时的发言… 381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音乐会上的致辞… 385
2021年
82. 元旦献词… 387
政府工作报告… 389
传承红色基因心怀“国之大者”在新征程上奋力创造新奇迹… 408
在2022年经济领域工作思路座谈会上的讲话(新闻整理稿) 412
2022年
元旦献词 413
在市政府X组民主生活会上的总结讲话(新闻整理稿) 415
在上海市征兵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新闻整理稿) 416
政府工作报告 417
在参加指导市财政局X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新闻整理稿)…436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招待会上的致辞 437
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 439
2023年
元旦献词 445
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447
抓牢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 推动上海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449
上海要勇当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454
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民城市 奋力绘就美丽中国的上海
画卷 456
创新是前提 法治是关键 辩证地处理好关系
试论在新形势下如何公正高效地依法行政
(2001年)
1999年,海关总署提出了“依法行政,为国把关”的工作方针,对海关系统纠正执法偏差,清除执法腐败,提高执法水平,加强海关法制建设,从而全面推进海关各项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实施“十五”规划,经济全球化加速,知识经济迅猛发展, 我国即将加入WTO,国家成立缉私警察队伍、修改《海关法》等等。所有这些使海关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海关系统要在新形势下继续保待前进的步伐, 关键问题在于深入、全面地理解方针创新和拓展,迅速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效益,实现公正、高效的“依法行政”,使自己适应时代的要求,保持勃发的生机和活力,在新世纪立于不败之地。
一、在管理观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等方面大力创新,是确保公正、高效地依法行政的前提
新时期的显著特征是世界范围内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代表的知识经济迅速崛起,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快,这一现象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经济模式和经济结构,这样,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部门之一的海关必然面对着很多新的课题;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材料工程技术为龙头的现代科技一日干里,促使各种新产品、新工具、新工种迅速产生并快速更新换代,这些“新”事物使海关传统的监管模式和监管方法经受着巨大的冲击;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包括估价依据原则在内的海关一些原有制度面临着改革,以与国际惯例接轨。这些都要求海关必须进行大胆的创新,惟有创新,才能跟上日新月异的时代潮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工作层次;也惟有创新, 才能真正实现海关的依法行政。因为“依法行政”无论作为导向性的方针、原则,还是作为目标性的衡贵标准,它本身不能完成工作,也不能改进工作,而是要依靠各种体现其精神的现实、具体的观念、制度和手段来实现。
新。
一是要解决一个观念问题,到底是海关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是经济
发展来适应海关的要求。《海关法》的开篇,即“总则”第一条指出:“为了
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加强海关监督管理,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和科技文化交往,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制定本法”。开宗明义,“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和科技文化交往”,是海关工作的根本目的之一,所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服务经济,促进发展”,是海关法定的主要职责。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摆正海关的位置。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海关以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和科技文化交往、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目的,执法只是海关保障目的实现的手段,作为海关公务员应该准确把握自己既是国家把关人, 又是国家建设者的角色定位,自觉做到在“依法行政”中实现“优质服务”, 在“优质服务”中体现“依法行政”。二是在海关执法的目标问题上要有正确的认识,海关执法不应以法律或行政惩罚为主,更不是仅以法律或行政惩罚为目的。海关执法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个良好的进出口环境,以促进合法、正常的进出口贸易活动。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准确把握海关的执法程序和执法重点。三是必须在法制思想和法律规章制度上进行创新,这是法律法规本身固有的“滞后性”决定的,也是韦物发展的客观要求。辩证唯物主义指出,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改造世界的方法和手段必须随着韦物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才能保持其科学性和先进性。2000年,国家对实施了13年的《海关法》进行修改,新《海关法》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改《海关法》就是国家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按照海关工作的发展规律,为加强海关工作而作出的一个重要举措。既然海关工作的“母法”已经作了修改,其它相关的海关条例、规章、制度,乃至法制思想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创新,才能确保海关工作的健全、统一、规范,为海关有效执法和优质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任何先进的思想和观念,必须通过制度来落实。例如,海关执法的目的是创造良好执法环境,维持正常的贸易秩序,促进合法的进出境贸易活动,所以, 有力打击极少数违法犯罪者,保护大多数守法经营者的利益是海关的执法任务。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实行企业风险管理制度和企业分类管理制度就是有效的途径。通过建立以企业资信、进出口额度、原料和产品敏感程度等为要素的风险管理制度。通过科学合理、实书求是地分析确定各类企业的风险值,根据每个企业风险值的大小,施以不同的监管模式和监管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将混迹于
广大守法企业之中的“害群之马”有效地剥离出来,让违法者受到惩处,让守法者获得最大的通关便利。同时,也能达到充分运用海关监管资源和执法手段, 提高海关执法效率的目的。随着大型高新科技企业的迅猛发展,实现以海关与企业联网,以“电脑自动扣减”,“零库存”为管理思路的保税工厂EDI联网监管模式,如深圳海关对鸿富锦(富士康)工厂的监管改革,就是根据知识经济的发展规律,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和经营特点,在新的经济和科技条件下, 在实现严密执法的基础上提高执法效率的一个创造性的尝试。再者,在业务繁忙的口岸海关如何实现严密监管下的快速通关,除了完善总署提出的“两水两陆”快速通关工程模式,简化转关手续,实行货物分流,抓好货物进出口前的预归类、预报关,进出口后的后续稽查,将以往在口岸完成的业务环节分别向前后延伸,以空间换时间,也是确保口岸畅通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只有在管理制度上创新,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海关执法真正意义的严密和高效。
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作为重要的执法机关,海关的出路在改革, 改革的依托是科技。从最开始的电子报关系统的开发试运行,到目前全面建设“电子口岸执法系统”,海关的每一项改革和建设都离不开科技。集装箱检查系统、电子地磅、电子闸门等设备更是直接参与到现场物流监管当中。纵观科技设备在海关工作中的作用不难发现,科技设备在运作上有三个特性,与“依法行政”的精神实质有惊人的相似。一是其程序性和严密性,科技设备运行依托的是程式和规则,其程序性和严密性是人力无法比拟的;二是其客观性和公正性,科技设备的判别标准同样是程式化的规则,不可能有主观性的喜恶和私心,更不可能带有感情色彩;三是其高效性和超常性、耐力性,科技设备有人力无法企及的“能力”,特别是在海关工作最常见的复杂数据处理、分析以及对运输工具和行李的“透视”等方面,同时,科技设备也不会被“精力”所限。所以,全面依靠科技,推进各项配套建设,实现海关工作手段上的创新,以确保依法行政,这是由科技设备和法律法规的共同特点决定的。
二、弘扬法治精神,做到权限合法、程序合法、行政公开、执法合理、行政高效,是确保依法行政的关键
讨论依法行政,始终得回到“执法”本身的特性这个根本问题上来。在海关的执法工作中,常听到这样的疑问:法律没有规定的事项,海关能否去做; 企业犯了错误,是否一定要罚;海关对违法者的处理结果正确,但程序有瑕疵,
法院为什么作出撤销处罚的判决……这些看起来很细小的问题,反映出目前海关执法实践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模糊认识。如果在这些问题上不能澄清认识, 统一思想,将会严重影响“依法行政”的实效,甚至会阻碍海关目标任务的实现。因此,弘扬法治精神,全面、正确地理解好“依法行政”,是当前海关执法工作的关键。
依法行政的核心精神是行政的权限合法,即行政权的行使必须要有法律上的根据,这是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具体的诠释是:行政是对法律的执行,行政权来源于法律并忠于法律,任何行政机关、任何行政官员都没有逾越法律的权力,这就是所谓的“法无授权不行政”。这个合法性原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行政不得超越职权。例如,前几年曾出现过的某些海关 给“特殊政策”、“法外施恩”等现象,这里面有极少数是权钱交易的结果, 属于执法腐败的问题,但更多的是一般性法律授权外的行政,就是对“法无授权不行政”即“合法性原则”认识不深、执行不严的结果。二是行政违法必须 承担法律责任。对于行政机关作出的不合法的行政处理结果,司法部门不仅可确认其无效,还可根据其情节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我国的《行政诉讼法》、
《国家赔偿法》都规定了违法行政的侵权责任,这都体现了“违法必究”的法治精神。可以说,切实做到权限合法,是海关依法行政的核心。海关执法所依据的母法是《海关法》,海关的一切工作,无论是赋予行政相对人权利还是为其设定义务,都必须符合《海关法》以及根据《海关法》制订出来的其它法规。
法律授权是依法行政的基础,但是,法律条文是死的,作为执法主体的人却是“活”的。辩证唯物主义指出,人之所以区别于其它动物,是因为人有思维能力,有主观能动性。执法是文明社会里人们最重要的社会活动之一,所以, 执法人的表现不应是机械的,而这种能动的执法活动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遵循“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即所谓的“理性是法律的生命”。这里的“合理”是指符合法理、公理和常理。合理性原则包含几方面的内容:一是正确行使行政裁量权。法律为了其自身的包容性以及执法的方便,往往就执法实践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规定一定的处理幅度,执法中行政机关可就个案的具体情况,在法律授权的幅度内进行裁量、作出决定,这就是行政裁量权。行政裁量权的存在使行政的合理性考虑成为必要。例如,《海关法》规定对违规行为“处
等值以下罚款”,就存在着执法人针对具体案件进行处罚额度裁定的合理性问题。此外,《海关法》虽然规定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但同时还规定了对情节显著轻微的应“减轻或免予处罚”;《行政处罚法》也规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这些都直接通过法律规定体现了执法“合理性”的精神。二是对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执法实践要求海关必须有所作为的,也应在合理性原则指导下积极行政。例如加工贸易、电子报关、集中报关等,在《海关法》修改前,都是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那么, 是否这些行政活动必须等到有了法律依据才能进行呢?如果这样理解“依法行政”就走入了“本本主义”的误区。在依法行政中也存在着行政适应社会发展、打破框框积极行政的问题,这样说不是不要法治,相反,是指本着维护国家利益,在以合理性原则为指导的前提下,作为国家机关,有权利也有义务进行必要的积极行政,努力完善和实现自身的职能。
题。
行政程序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所必须遵循的时限、步骤和方式,是行政的过程和形式。依法行政涵盖着对行政“正当程序”的要求。正当程序的涵义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都必须遵循法定的行政程序,即“程序合法”。正当程序是结果公正的实现途径,也是防止行政侵权、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的“防火墙”。除了保障行政公正,正当程序的意义还在于,符合行政客观规律、设计科学合理的正当程序,是行政管理科学化的体现。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海关的一些执法工作中,还存在着程序空白等问题。例如,常见的俗称“踢皮球” 的现象就源于程序不明、职责不清,海关总署最近提出要推行“首问负责制", 就对这个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此外,在海关的一些执法实践中,有明确法定程序却不严格遵循的现象也还比较普遍,例如:扣货不开扣单,稽查结论不送达相对人,应送法定检验机构鉴定的不作鉴定或作出处罚决定后才将货样送检, 不听取当事人申辩即作出处罚决定等。这些作法,明显违背了行政“告知”、“先取证,后裁决”、“听证”等程序原则。程序违法,将直接导致司法审查的“撤销”判决。因此,一定要牢固树立行政执法的程序意识,摒弃重实体、轻程序的错误执法观念。
我国的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所以,我国现行的行政法律法规既注重推
动和促进行政机关积极行政,也注重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力求在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建立起一种执法与守法、服务与合作、信任与沟通的关系。这是一种有别于怀疑与对抗、“猫和老鼠”关系的新型的伙伴式合作关系。这一社会和谐发展的行政关系目标的实现,也是建设法治社会和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而做到这一点有一个重要因素不可忽视,那就是“行政公开”。有道是“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行政公开的重要价值在于,它使行政机关的工作时时处在“光天化日”之下、处于监督之中,从而最大限度地杜绝暗箱操作、杜绝“寻租”(以权谋私)的可能。其次,行政公开使相对人对个案的行政处理过程能够有明确的了解和预期,从而可降低执法成本,也可提高行政处理的被接受性。再者,行政公开还是企业学习法律、自觉守法的基本前提。行政处罚的目的在强制守法,但它是事后的。行政依据公开、资讯公开则可起到亨前的、预先的教育作用,因此,倡导行政公开是海关提高企业守法自律的工作重点。“行政公开”包括行政依据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但是目前某些海关还存在着依据“内部文件”行政的现象,这是一个执法隐患,应逐步清除。实际上,已有一些法律对行政公开作出了规定,例如,《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行政处罚所依据的规定“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高效行政”已成为现今多数国家行政法治的首要目标。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都要“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反对官僚主义”。海关系统也提出了“公正、廉洁、文明、高效” 的执法目标。执法实践中,对个案的处理,如果执法人员办事拖沓、效率低下, 即使处理结果合法,但也可能造成相对人负担加重、成本增大,甚至丧失商机, 因此,这“迟来的公正”就不能说是真正的公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效率的高低对企业运作、发展的影响程度将不断加大,如何科学地处理好严密监管和方便进出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提高行政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是当前海关应努力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海关依法行政不可或缺的内容。
三、辩证地把握好几个关系问题,是实现依法行政的有力保障
依法行政作为工作方针,它的影响无处不在,对海关工作起到了决定性的导向作用。因此,在考虑依法行政问题的时候,除了具体的前提条件和内在的法治精神之外,还必须把依法行政的问题,放到海关工作的全局,放到整个社
会大环境中去考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限性。当我们把依法行政放到海关工作的全局,放到整个社会大环境中去考察的时候, 会注意到几个“关系”,辩证地把握好这几个关系意义重大。
从《海关法》总则第一条看,“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加强海关监督管理……”侧重于“把关”,而“……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和科技文化交往, 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制定本法”则偏重“服务”。《海关法》开篇就把“把关”和“服务”统一在一起,既有深刻的含义,也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其实,1999年海关总署提出“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新方针的时候就反复强调,“依法行政,为国把关”不是不要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海关严格依法行政,严厉打击走私,保护公平竞争,维护贸易秩序,就是最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就是对经济发展最大的促进和贡献,严格执法和热情服务是依法行政同等重要的两个方面,不可偏废任何一方。也就是说“依法行政、为国把关”与促进、服务的目标是一致的。但事实上,两年来的实践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一些人一讲“依法行政,为国把关”,强化海关职能,就认为不再需要强调促进与服务,就象以前一讲促进与服务,就放宽政策规定,放松海关监管,就削弱海关把关与执法职能的一样。最近,海关总署领导曾对几年来的通关速度作了统计、分析,发现这两年通关速度从总体上是下降了,这就说明辩证地把握“把关”与“服务”的关系,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还得继续谈。“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是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国家建设与发展的有效手段与保障,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和科技文化交流的健康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海关工作的宗旨,这是X和人民赋予海关的光荣职责和历史使命。如果将把关与服务、严格与方便、维护贸易秩序与促进贸易效率对立起来,就是对方针的曲解,严重的,可能有故意歪曲方针,借口进行“卡压”或“关照”的嫌疑。其实,只要在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办事的前提下, 积极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在具体工作中找到“把关”和“服务”两者最佳的结合点并不难。
认识这个关系首先得明确一点,在正常的情况下,国家整体利益和地方局部利益的冲突是不存在的。因为从海关工作的最高宗旨看,讲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好,讲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和科技文化交往
也好,国家和地方的利益不可能不一致。因为我国任何地方政府都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任何地区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部分,经济发展得好一些,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这是国家的期望,也是地方政府的行政目的和义务。所以, 如果出现地方利益挑战、甚至对抗国家整体利益的行为,其实是违反《宪法》的行为,已经远远超出海关执法的范畴。之所将“国家整体利益”与“地方局部利益”区分开来,并论述其“关系”实际上还是一个海关执法的权力范围问题。例如,有时地方会提出一些对地方经济发展有利,但法律、政策不明朗的做法,或者是这些做法国家法律法规不允许。这时候摆在海关面前,就有了“国家整体利益”与“地方局部利益”的冲突。因为海关执行的法律是国家的法律, 法律维护的是国家的整体利益,而地方提出的超出法律法规的做法,维护的是地方的局部利益。这时,作为国家垂直领导机关的海关,必须把国家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具体的做法是对不明朗的做法应迅速向上级请示、报告,对法律法规不允许的坚决不办理,并向地方、企业做好解释宣传工作。其实,这种情况大部分是由于地方、企业不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造成的。所以,这个关系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依法行政的技巧问题。认识了这个问题的根溃,会使海关员工更加坚定地依法行政。所以,深圳海关最近提出工作上做到“四个满意”,即:X中央、国务院、海关总署满意;地方政府满意;企业满意;海关自身满意。只要在依法行政的大前提下,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效率,实现这“四个满意”是完全可行的。
(三)正确处理业务改革和队伍建设的关系。正如前面所述,依法行政作为工作方针,一定要靠具体的制度和手段,最终靠人的行动来落实。所以,加强业务改革和队伍建设,其实是实现依法行政的“两条腿”。在处理这两个方面的关系时,一定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能偏废任何一方。做好业务改革这个物质基础可能容易理解些,这里要强调的是必须重视队伍建设。“以人为本”是行政管理的重要原则,任何法律法规最终都要人去执行, 所以,提高队伍的ZZ素质、法律意识、业务水平,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调动队伍的积极性,激发队伍的创造性,同样是落实依法行政方针的重要工作。没有好的制度和手段,高效行政无从说起,如果关员素质低下,纪律涣散,甚至腐败坠落,公正执法更是空谈。
从富士康保税工厂的“联网监管”模式看中国海关加工贸易监管改革的方向
(2001年)
2001年1月,深圳海关在深圳富士康(Faxconn)集团的龙华资讯科技工业园内,对刚刚成立的鸿富锦保税工厂试行“联网监管”模式,这是深圳海关在加工贸易监管改革方面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全国首例对保税工厂试行全新的“联网监管”模式。只要对海关业务有基本的知识,就知道加工贸易监管改革,既是当前海关改革的重点、热点,更是“难点”。而这种“联网监管”模式毕竟是前无未有的新模式,此后情况的发展,使深圳海关的改革者们深受鼓舞。事实初步表明,这种新模式既保证了海关监管到位,又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海关系统、社会各界对这一改革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很高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它为当前海关加工贸易监管改革贡献了有意义的探索成果。在2001年5月底出台的
《外经贸部、海关总署对大型加工贸易企业管理模式的改革思路和设想》,在6 月初出台的《海关与加工贸易企业联网管理办法》,都借鉴了富士康保税工厂“联网监管”模式的做法和经验。正如牟新生署长在富士康保税工厂实地考察时,高屋建领地指出:“这种监管方式代表着中国海关加工贸易监管改革的方向”。
一、富士康保税工厂“联网监管”模式产生的背景
1978年8月,第一份来料加工合同在广东珠海签订,从此拉开了我国开展加工贸易的序幕。20多年来,加工贸易从小到大,从简单的劳动密集型逐步向复杂的技术、资金密集型发展;从单纯的来料加工、来件装配逐渐向加工程度复杂和高科技方向发展;从单一的加工项目逐渐向产业化链条式深加工方向发展; 从只赚取劳务费逐渐向高增值率方向发展。
在加工贸易发展的同时,海关对加工贸易的监管也在不断改革,这些改革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从手工作业逐步向业务科技一体化转变;二是从“双人 作业”向“三级审批”作业制度转变。海关的一系列改革,对规范加工贸易管 理、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总体来看,与加工贸易飞速发展的情况相比,海关对加工贸易的监管改革应该说是相对滞后的。并逐渐显示出一些弊端,例如:
(一)审批管理模式落后唯以适应形势。长期以来加工贸易由外经贸主管 部门按合同审批,海关根据其审批意见核发《登记手册》进行监管,这种做法
延续了20多年。该管理模式源于计划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地带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特征。这种手续繁琐,办事效率不高的模式,对进出口有固定渠道、固定客户,有库存生产,以及对时效要求不高,更新换代不快的传统经济和经营方式来说,不算致命。但是,历史的车轮行进到了二十一世纪,在管理信息化、销售国际化、产品个性化、交货快速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这种模式已远不能适应市场和企业运营的要求,这一点在海关对以IT等行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的监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目前,全国加工贸易年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高科技企业约有3400家,企业数约占加工贸易企业的4%,但其加工贸易出口值约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值的40%,这些企业大多经营规范、内部实行计算机管理、加工产品以出口为主、进出频繁、生产周期短、交货快,企业要求海关简化审批手续、改变管理模式、提高通关效率的呼声非常高。
(二)海关监管人力不足管理手段有待改进。当前,加工贸易的产品越来 越多、工序越来越复杂、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而海关的监管手段仍以室内单证作业为主,作业单证数成倍增长,大大占用了有限的人力资源。2000年,全国从事加工贸易监管人员约3000多人,而全国海关办理加工贸易合同备案和核销约80万份,人均管理合同超200份,人手严重不足。由于海关对企业实际进出口保税货物的核查核销主要以单证数据核对和清点库存为主,手段单一落后,效果当然就不明显。同时,现有管理信息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共享,海关各监管部门之间也不能形成监管合力,无法对加工贸易企业进行风险监控、分析管理。这些,显然与海关建立现代海关制度的理论相悖,平实上,也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三)税收保全机制不完善海关管理风险仍然大。1999年海关系统按国家 规定实行银行保证金台帐“实转”制度后,对海关在加工贸易管理中的税收风险防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至2001年初已收取“实转”保证金103亿元人民币。但由于加工贸易保税货物进口额较大,2000年加工贸易进口保税货物926亿美元,按30%的综合税率计算,保税税款累计2300亿元人民币,“实转”保证金仅占保税税款的4%,海关对加工贸易的监管风险依然较大。有人很贴切地把加工贸易比做“孩子”,把传统监管模式比做“衣服”。得出的结论是“孩子长大了,衣服变小了,衣服捆住了孩子的手脚。”这种情况,对“衣服”也好,对“孩子”也罢,都是痛苦的。富士康集团公司,作为一家执全球电脑机壳和准系统牛耳的大型高新科技企业,在这“痛苦”的“孩子”群里,它具有开展监
管改革的最强烈要求,也有代表性。这就是为什么深圳海关选择富士康保税工厂,合作试行“联网监管”模式的原因。
二、富士康保税工厂“联网监管”模式的简况和效果
采用“联网监管”模式,主要思路是抓住“保税货物必须100%返销出口, 否则必须在办理完有关海关补税手续后再行内销”的海关对加工贸易进行监管的“实质”,对加工贸易企业全面取消合同备案、手工操作的模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行以核定实际生产能力为基础的“周转量电子底帐”管理, 实现海关对加工贸易进口保税货物的全程有效监管。从而实现海关监管的根本目标:“有效监管下的高效运作”。
(一)依托“电子联网”,以电脑操作取代手工操作,实现加工贸易管理全程的快速高效。传统监管模式中,从外经部门审批、银行建立台帐到海关备案、核销等环节相对独立,企业经办人需往返于外经主管部门、银行和海关之间递交单证、等待审批,各方均需投入大量人力完成各项手工操作手续,耗时耗力。“联网监管”模式以计算机“电子联网”为平台,在审批、备案、报关、进出口、核销的全过程实现了企业与海关、外经贸主管部门之间的计算机联网管理。有关数据均实现了共享并由计算机自动采集、EDI申报和反馈等,企业、外经贸主管部门和海关等部门的各作业环节实现了自动化,而且实现了快速衔接,使整体效率大大提高。
(二)设立“电子帐册”,对企业整个进出口活动进行一体化监管,海关监管既严密又尚捷。传统监管模式中,海关以生产合同为单元核发《登记手册》进行监管,备案、报关、核销等作业环节衔接不紧。“联网监管”摸式以加工贸易企业为单元,设立“电子帐册”取代《登记手册》,对企业的料件和成品取消总量控制,实行料件和成品分段备案、EDI)J申报、快速转关验放、定期报核,从主管海关的备案、报关、转关、验放、核销到口岸海关的转关、验放各个环节有机衔接、密切配合。“电子帐册”的建立,使海关监管相对集中而又简单快捷,提高了海关的监管质量和效率。
(三)推行“风险管理”,以对企业进出口信息流实行动态分析、监控为基础,提高海关监管效优。传统监管模式中,对进口料件和出口成品的监管以单证作业为主,海关须投入大量的人力。“联网监管”模式中海关可通过电子底帐实时核算系统,随时监控企业任何一个保税料件和产品的进、出、存情况, 并通过建立以企业资信、进出口额度、原料和产品敏感程度等信息为要素的风
险管理制度,设置不同的风险管理参数,结合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和海关执法评估系统,对企业、货物、运输工具等实行全程风险监控,同时,根据风险值的大小,施以不同的管理力度,真正地实现了有效监管。
(四)结合“企业自管”,将海关监管与企业内部经营管瑾有机结合起来, 全面提高综合监管水平。传统模式中,海关监管与企业的内部管理各自独立, 互无联系。“联网监管”模式通过计算机联网管理,将海关监管与企业内部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双方有关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互相对应。如企业的订单管理系统、料件采购系统、成本核算系统分别与海关的备案系统、报关系统和定期报核系统相对应,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同时同步完成海关手续。海关通过“联网查询系统”进入企业计算机管理系统,直接调阅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数据,使海关监管渗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对企业的全面管理。把企业管理信息自动转变为海关管理信息有三大好处:一是企业无需再向海关专门提供有关信息,省略了企业为提供信息必备的人力、物力,使企业降低了成本,同时提高了行政效率;二是直接杜绝企业和海关在人工交换通关信息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疏忽与差错,提高了海关与企业衔接的质量和效率;三是海关可通过对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之间的互相比较、核对,随时掌握企业的进出口活动全程动态,大大增加了企业主观故意伪报数据等违法活动的成本,使得此类违法活动变得几乎不可能。
(五)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促使企业逐步形成自身管理的良性循环, 提高企业信誉,增强企业竟争力。“联网监管”模式使企业向海关办理手续的 各个环节时间大幅度缩短。传统模式下每个合同手册备案至少要11道环节,需时7天以上,如果合同发生变更,又要重复上述11道备案环节,才能完成备案手续。据深圳海关测算,合同手册的变更率一般在150%左右,这无疑使原本繁杂的备案手续雪上加霜。启用新模式后,只需通过联网计算机分别向政府审批部门和主管海关发送电子报文,书后补交书面批件,即可完成备案,备案时间缩短到1天以内,企业从向市经发局发送电子报文申请到收到海关电子回执最快仅需2小时。由于手续简化,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联网模式实施前,富士康企业集团下属企业共有报关员16人,辅助人员150人左右,改革后报关员只需4人,辅助人员也大贵减少,其它相关的工作贵也大大减少了。此外,实施联网监管, 料件和成品可以分段备案,成品在出口前才需向海关办理备案手续,企业办理备案变更手续减少,并避免了重复备案的情况,为企业适应客户的需求,随时
变换品种和研发新产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一票订单从企业接单、向海关备案到成品出口仅需2天时间。海关使用“电子帐册”按企业实际生产和进出口数据进行核销核算,也解决了企业因无法在合同备案时准确提供成品单损耗而造成的核销困难。比如富士康保税工厂目前出口产品已达2700多种,是原来备案贵的一倍多,如用原来模式,需要变更增加备案的产品1500多种/次,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完成变更备案手续几乎是不可能的。
海关“联网监管”模式产生的“通关快捷”优势,增强了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富士康保税工厂于2001年1月12日正式试点运作,利用“通关快捷” 的优势在海外广为宣传,国外一些大客户如美国思科、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美国苹果公司、日本索尼公司等纷纷派员前往考察,对其运作模式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目前,该公司已接到上述公司订单20多亿美元。美国英特尔公司获知深圳海关在该公司实行“联网监管”模式后,派该公司要员前来考察,很快决定将原给其他国家生产的订单转向中国大陆。由于“联网监管”模式要求企业所有通关手续都在网上进行,计算机只认程序不认人,促使企业必须规范自身管理,才能适应网上操作的需要,企业为了适应此模式,建立了多个辅助管理系统,逐步完善了内部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了企业报关系统与物流管理、帐务管理以及料件成品交付系统的一体化良性循环管理,使内部管理日益完善。
三、富士康保税工厂“联网监管”改革预示着什么
当前,经济全球化,产业信息化,中国即将加入WTO因特网全面应用,网上采购,全球订货,小批盘、多批次、细水长流,即时生产(Just-In-Time)和零库存(Zerolnventory)、概念订单理论,集装箱运输门到门送货,再加上国际产业界均在进行战略性调整,将大贵信息产业的制造业,连同高新技术转输到投资环境好的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以中国为首的国家和地区),使得海关这一特殊的职业一不小心就会成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前面对我国加工贸易背景、简况和效果的分析,可以看清富士康保税工厂“联网监管”模式改革对当今、乃至未来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优越性,应该对它的一些特点,来进行理论分析。笔者认为,富士康保税工厂的“联网监管”模式至少展示了5个海关加工贸易监管未来情状应有的特征,从中自然能总结出加工贸易监管改革的方向:
(一)以市场、产业经济和企业经营发展为导向的监管理念。我国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改革开放正向纵深发展,加工贸
易企业作为进出口贸易中的重要主体,不仅在其贸易世上出现了迅猛增长的趋势,而且在管理上也逐渐形成了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机制,而传统的海关对加工贸易企业的监管虽然也在不断改进,但在管理观念上仍沿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如:合同书先申报、逐个备案,反复审批,大量工作靠人工。这些,如何能适应技术更新快、生产周期短、市场变化快的现代企业,又如何能使海关监管到位。富士康保税工厂“联网监管”模式采取的企业进口料件和生产成品分段备案,海关核定企业进口料件的最高存储贵,由电脑自动扣减等做法,正是适应生产周期短、市场变化快,实行“零库存”经营的IT企业经营方式的改革。所以,富士康保税工厂“联网监管”模式改革所体现的监管理念,是以市场要求、产业经济和企业经营需求为导向的新型监管理念。是一种海关监管工作主动适应市场,在“依法行政,为国把关”的同时,“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表现。而这种理念,必须是未来逐步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海关监管工作的首要特征。
(二)以电子和信息等等现代科技和设各为依托的监管手段。(科技日报〉 曾以(e时代,e监管)为题对富士康保税工厂的“联网监管”改革进行了报道。记者是敏锐的,他们抓住了“e”,即“电子”这个关键字眼。请看关于富士康保税工厂“联网监管”模式流程的这段表述:海关以企业为单元设立“电子帐册”,取代原来纸质的《登记手册》,对进出口报关数据进行自动核注。企业直接从内部计算机管理系统中生成电子数据,以EDI申报方式,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向外经贸主管部门和海关发送报文申请,外经贸主管部门和海关通过计算机网络向企业反馈审核结果,企业凭以正式组织料件进口、生产和成品出口, 并按期由计算机采集数据向海关报核。许多工作都得依靠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来完成,这段短短的文字,“科技含量”很高。其实,何止这个联网监管,从口岸现场的大型集装箱检查设备、电子地磅、旅客行李扫描仪到电子闸门,从办公室里的计算机设备、通讯设备、防伪鉴别设备到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以及装在计算机里的H883/FDI等软件系统,从监管、统计、征税、缉私、人屯、办公室以及财务等各个方面,在海关的业务和办公场所,现在哪里没有看到科技的存在、科技的作用、科技的力贵。如果要致力于建立一种现代化的加工贸易监管制度,离开科技行得通吗?所以说:“海关的出路在改革,改革的依托是科技。”
类管理对海关监管来说其实已经不是新生丰物,但是,实施这两项工作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就是要有信息数据库作支持。而建立全面、完整、科学的信息数据库必须要经过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所以,目前中国海关的风险管理和分类管理工作的总体水平并不高。富士康保税工厂的“联网监管”模式,由于实行了“电子底帐”,设立了实时核算系统,使海关能随时监控企业任何一个保税料件和产品的进、出、存情况,此举便于建立以企业资信、进出口额度、原料和产品敏感程度等信息为要素的风险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风险管理参数,结合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和海关执法评估系统,对企业、货物、运输工具等实行全程风险监控,同时,根据风险值的大小,结合企业分类管理对企业施以不同的管理力度,实现有效监管。所以,从富士康保税工厂“联网监管”模式改革,可以看到未来实行风险管理和分类管理模式的希望。同时, 这项改革也进一步论证了风险管理和分类管理的必要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特别是随着产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市场对企业生产时效的更高要求,风险管理和分类管理,实际上成为海关解决“严密监管”和“高效运作”这一对矛盾时最佳的制度选择。
(四)以对等、配合、双羸为基础的合作伙伴式的监管关系。在研究富士康保税工厂“联网监管”模式的时候,有一个细节必须引起重视,即新模式中海关与企业双方有关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互相对应,如企业的订单管理系统、料件采购系统、成本核算系统分别与海关的备案系统、报关系统和定期报核系统相对应,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同时同步完成海关手续,海关通过“联网查询系统”,进入企业计算机管理系统,直接调阅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数据,使海关监管渗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这一点与传统模式有很大的区别, 传统摸式中海关监管与企业的内部管理各自独立、互无联系。如果将思维推进一层,富士康保税工厂“联网监管”模式这一做法蕴含着一个道理,海关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其实就象上述的计算机系统一样,应该建立一种“对应”关系, 做到对等、合作,最终达到“双赢”(当然,这里海关的“赢”是指有效监管下的高效运作)。海关必须实现管理机制的创新,由过去的“由货及人(主要是法人)”变为现在的“由人(法人)及货”。由过去单纯的强制执法,出了问题进行处罚、降级,变为现在主要是帮助企业知法守法、守法自律,防患于未然。
长期以来,有些人习惯把海关和企业的关系定位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
的“不平等”的关系,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其实,无论从管理者和管理相对人的角度,还是从纳税人和公务员之间的角度,其地位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所以,将海关和合法企业之间的关系,定位为一种对等、合作的伙伴式关系, 才是正确的。这一点涉及到对执法目的的认识问题,在海关执法的目标问题上必须有正确的认识,海关执法不应以法律或行政惩罚为主,更不是仅以法律或行政惩罚为目的。海关执法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个良好的进出口环境,以促进合法、正常的进出口贸易活动。因此,建立一种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执法模式,将强制执法与自觉自律、知法守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海关执法工作的上上之策。
(五)以分工、协作、团结为特征的“综合治理”的监管体系。富士康保税工厂“联网监管”模式,给人的另一个重要启示是,借助联网技术,除了海关内部的部门之间、海关和企业之间外,所有的加工贸易管理相关部门,都可以被无形,但最有成效地联合在一起,来完成既分工又协作的彼此工作。从审批、备案、报关、进出口、核销的全过程实现了企业、海关、外经贸主管部门之间的计算机联网管理,相关数据均实现了共享并由计算机自动采集、EDI申报和反馈等等,企业、外经主管部门和海关等部门的各作业环节大都实现了自动化,这与传统的监管模式中,外经部门审批、银行建立台帐和海关备案、核销等环节相对独立,企业经办人需往返于外经主管部门、银行和海关之间递交单证、等待审批,各方均需投入大贵人力又容易出现衔接上的问题大不相同。面对这一现象,除了感叹“联网监管”模式的高效和科学性之外,也使人领悟到, 进行联合行动,进行“综合治理”不是海关长期以来追求的一种监管局面吗? 现代的电子和信息技术,已经提供了廉价而又高效的“综合治理”和联合行动的条件摆在眼前。因此,加快“电子海关”、“电子口岸”、“电子政府”的建设进程是十分迫切的。
所以,在未来的海关监管新模式上,不可忽略对以分工、协作、团结为基础的综合治理体系的建设。实际上,无论在任何形势、任何体制下,海关没有义务,也没有理由“包打天下飞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借助现代科技,开创新型的联动性的综合治理的监管局面,才是使工作事半功倍的明智之举。
总之,富士康保税工厂“联网监管”模式的“现象”,生动形象,而又极富说服力地论证了江泽民总书记“创新是中华民族的灵魂”论述的正确性。海关系统应该从中得出结论:只有不断地在业务工作上实现观念、机制和手段的
三大“创新”,才能不断地适应和促进未来加工贸易乃至整个进出口外经外贸活动的迅猛发展;才能将“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十六字指导原则落到实处,成为经济发展的促进派,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从而, 用行动来实践X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海关的出路在改革 改革的依托是科技
锐意创新努力实现有效监管和高效运作的高度统一
在深圳海关皇岗通道自动核放系统正式启动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2002年11月10日)
今年初,海关总署确立了“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 新方针,要求全国海关结合各地区实际创造性地进行贯彻,切实在依法行政活动中,认真履行好把关服务职能,真正实现促进发展的根本目标。深圳海关X组深刻领会这一精神,在部署全年工作中真正落实这一精神。在对深圳口岸进行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郑重提出了在皇岗口岸首先建立通道自动核放系统是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集中力量抓好落实,抓出成效。
十个月来,在海关总署的领导下,在广东省和深圳市X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口岸各部门的配合协作下,经过全关上下的共同努力,已经初步建成了这个具有口岸监管革命意义的通道自动核放系统。
一、它是全新的监管系统
通道自动核放系统,不是一个简单的科技应用问题,而是以建设自动核放系统为核心,整个口岸通道监管模式的改革,从接受申报、审核单证、查验货物、放行车辆,乃至整个物流的总体监控,都随之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这种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讲,带有监管革命的性质。因此,深圳海关严格按照“精心设计、稳步推进、大胆试验、不断完善”原则来进行,努力创建公路口岸有效监管与高效运作高度统一的新模式。
──系统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海关的出路在改革,改革的依托是科技。 充分利用科技设备在业务运作上与“依法行政”精神惊人相似的程序严密性、客观公正性、高效耐力性的特点,全面依靠科技,推进各项改革,创新工作手段,实现海关有效监管与高效运作的高度统一。这是深圳海关在去年来以法为本狠抓“三项创新”确定的基本理念之一。通道自动核放系统就是依照这个先进的理念,根据公路口岸通关的特殊要求,在全面实行提前申报、物流监控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国电子口岸优势,改革通道的核放程序和操作方式,设计出的一种自动化的通道业务处理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用系统的自动化运作代替关员的手工操作,对进出境车辆和货物自动进行监控、确认,并办理放行手续。
这是一套全新的监管系统,更是一种全新的通道监管模式,它是现代科技应用和现代海关先进监管理念高度结合的成果。
──系统的基本构成和主要功能。该系统主要由H883/EDI系统、车辆自动 识别系统、司机卡自动识别系统、电子地磅系统和电子闸门系统五个子系统组成。一是H883/EDI系统,自动读取并判别报关单数据是否已经海关审结,集中 报关申报单数据是否已经在海关预录入。二是车辆自动识别系统,自动识别进 出境车辆的合法性,登记车辆进出境记录。三是司机卡自动识别系统,自动识 别司机身份,判别其进出境的合法性,登记进出境记录。四是电子地磅系统, 自动采集车辆和货物的重量,并与申报数据进行对碰。五是电子闸门系统,根 据上述系统的综合判别结果,通过开启或关闭闸门。对具备合法手续的车辆, 自动放行;对布控和逻辑判别失败或无底账的车辆,自动报警。系统综合运用了当前国际前沿技术,集微波、信息处理、自动识别和计算机管理为一体,形成了一个成套的自动化业务处理系统。
──系统的基本运作过程。企业首先通过中国电子口岸提前向海关申报电 子数据,由中国电子口岸确认并建立承运人、收发货人的委托关系。在货物实际进出口时,通过海关五种电子设施联动,自动完成通关数据异常车辆和布控车辆的捕捉、报警、控制和正常车辆在口岸的放行手续。
它达到五个预期目标
在充分准备基础上,5月20日,对进口转关货物试用该系统,7月1日,对报关货物和出口转关货物试用该系统。几个月试行情况表明,系统运行稳定,车辆通关顺畅,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好评。与系统试用前的旧监管模式相比,取得的明显成效有:
──电子代替手工,实现了高效运作。系统试行以前,进口转关车辆的所有手续全部集中在海关通道办理,通道成为各种手续集中办理的“瓶颈”。系统试行后,车辆通过海关通道的时间大为缩短。目前,海关对进口转关车辆的整体验放能力达360辆次/小时,而系统运行前仅为240辆次/小时,空车和出口转关通道新系统运行前,每条通道每小时放行车辆平均为50辆次,运行后,增加到平均110辆次,验放能力提高了120%。皇岗口岸疏通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 堵车现象明显减少。
──强化实际监管,实现了严格把关。自动核放系统的应用对“单证-车辆
-司机-货物”的进行综合审核,对布控、逻辑判别失败或无底账车辆进行即时控制,实现了全方位的有效监管。新模式优化了通道人力配置,每班次至少节余人力2人,我们把节余出来的人力投入到查验环节,加大了现场调研、风险分析、机动查验等现场监控的工作力度,对企图违法者产生了强大的威慑力。同时系统将车辆重量数据捆绑发送至指运地海关,密切了关际联系,严密了海关监管。试点运行以来,海关共查验车辆12027辆次,查获走私违规案件248宗, 同比增长2倍多,大大提高了海关打私的准确性,确保了口岸走私不回潮。
──减少了人为因素,有利于廉政建设。系统运行后,海关监控岗由电子 系统对各项数据进行自动总复核,整个过程全部由电脑自动完成,没有任何人为参与的因素,验核结果公正客观。审核环节和放行环节相互监督制约,解决了原来一站式闸口验放模式中通道关员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从而有效化解了廉政风险。
──改善了关员工作环境,有利于调动积极性。系统运行后,调整了作业 流程,将原有的8个关员作业岗亭改为1个监控岗亭,安装了空气过滤系统和隔音玻璃,把噪音、废气的危害降到最低,有力保护了关员的身心健康。而且实行通道电子智能验放,也可以把关员从理单、盖章等简单机械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关员可以从事多个岗位的工作,为改进一线关员态度作风,提高关员综合素质创造了条件。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肯定和一致赞扬。系统试行以来受到了多方关 注,海关总署和深圳市的有关领导曾先后对这项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海关总署副署长刘文杰指出:建立电子自动核放通道的改革是海关监管模式上的重大突破,代表了中国公路口岸改革的基本方向。深圳市于幼军市长在详细了解了电子自动核放系统的运行情况后大为称赞,指出:自动核放系统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应尽快加以推广应用。
二、它还要进行调整完善
在皇岗通道实行的自动核放系统试点工作,虽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改革的第一步,以后的完善、推广以及提高工作,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目前的情况看,自动核放系统虽然具备了正式启用的条件,但还没有达到完全的成熟和稳定。我们将继续对自动核放系统的运作模式进行评估和研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及时进行调整完善,使之更加科学
合理,同时制定与之配套的科学严密的通关作业流程和关员操作规范,让系统发挥出最佳监管效益。下一步我关将在文锦渡、沙头角口岸通道全面推广,力争自动核放系统的推广应用与口岸改造同步进行。
推进以通道自动核放为核心的公路口岸监管模式改革,只是我关依托现代科技,创新管理手段,实现海关严密监管和高效运作高度统一的工程之一。我们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运用水平,大力推进加工贸易的“联网监管”, 不断完善加工贸易监管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电子口岸”建设,不断开拓进取,创造性地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海关工作方针,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X和人民的业绩。
创新通关管理模式
(2002年)
加入WTO给新时期的经济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深圳市面临率先成为WTO先行市的要求。深圳海关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实行‘大通关’制度,提高通关效率”指示精神,根据海关总器“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工作新方针,积极配合深圳市的“提速”工程,在海关总署的统一部署下结合本关实际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手段”的“三个创新”为主导,坚持有效监管和高效运作相结合,积极推进落实以“提高大通关效率、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保税加工贸易管理机制和监管制度改革”、“在皇岗口岸通道试行‘电子自动验核系统’”等为重中之重的29项重点工作。
深圳海关为解决口岸通关问题,着力解决加工贸易监管问题,为“大通关” 改革创造更加完善的环境。去年以来,我关对加工贸易监管推行了多项重大改革,基本解决了困扰口岸多年的货物通关矛盾。目前,深圳海关的通关效率创造了历史新高,在全国海关中也名列前茅,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中央ZZ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曾在视察工作时举过一个例子:某一外国大公司在决策投资时,用不为海关所知的方式,对包括深圳海关在内的几个口岸海关的通关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由于深圳海关的通关效率最高,该公司决定将一个特大型的投资项目放在深圳。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我关快速通关的努力成果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最近,我关进行的“大通关”调研结果也显示深圳海关在通关效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海运口岸通关方面,货物从进入监管区到离开监管区所需时间进口平均为4.25天,其中,海关作业时间(含仓单确认、审单、查验等)为0.53天,占12.5%;出口平均为1.55天,海关作业时间为0.06天(1.44小时),占4%。与去年同期相比,进口减少了1.75天,通关效率提高了30%;出口减少了0.7天,通关效率提高了31%。在公路口岸通关方面,车辆轮侯过关所需时间:进口平均为63.7分钟、其中,海关平均作业时间为8.7分钟,占3.7%;出口为53.7分钟,海关平均作业时间为6.5分钟,占4%。与去年同期相比,进口160分钟减到63.7分钟,出口从去年同期的100分钟减到53.7分钟,即通关时间均为1小时左右。
“大通关”工作应进一步树立“大通关”意识,所有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
积极动员起来,形成合力:
——积极配合市政府,建立大通关的协调运作机制。根据提高口岸工作效 率上海现场会议精神,形成地方政府牵头、有关口岸管理部门参与的协调配合机制,是“大通关”建设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深圳海关积极参与和配合深圳市政府,牢固树立口岸“一盘棋”的思想,正派员参加“深圳口岸大通关工作小组”,并着手加强深港两地口岸协作,加大调研力度,完善现有方案,积极采取对策。
——继续完善通关作业制度改革,以时间换空间,全面实现提前报关,前置通关手续。解决口岸通关瓶颈问题,应在总结去年三个陆路口岸前面推行提前报关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完善通关作业改革,进一步优化审单作业流程, 引入咨询归类制度,推行预归类、预审价,将海关归类、审价工作前置,建立健全预审价制度。
——抓住影响深圳口岸货物通关矛盾的主要方面,着力解决加工贸易监管 问题。深圳加工贸易企业有近16000家,占整个深圳市外贸出口的80%,其货物通关量特别是口岸车流货物占整个口岸通关贷物的40%。因此说,抓住加工贸易企业货物的监管,做好通关管理工作,是做好深圳口岸的整个车流赏物的管理工作的关键,按照联网监管推广目标,下半年将推广到2001年出口价值超1000 万美元的近300家加工贸易企业,我关将以便捷的通关、优质的服务促进企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尽快建立健全并切实落实风险管理机制,深化查 验制度改革等,从根本上提高海关监管效能。继续按照“企业分类三项原则” 提高了企业分类管理水平,加强陆路通道设置和查验制度的改革,以风险管理信息平台为依托、建立海关监管措施分类管理制度、改革商品的“必检”、“必查”内容,由原来的指令性改为指导性,提高海关实际监管效能。
——加大科技投入,向科技要效益,改善通关环境。我关将充分应用科技 手段,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加快H2000通关系统的推广应用和“电子口岸”、“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建设,利用计算机进行风险分析,同时继续完善电子地磅、“电子车牌”、车辆自动识别系统、各种音像制品检查设备、防伪检测和单证检查设备以及海关监管现场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等。
——重视大通关环境建设、提高口岸实际管理的效能。今年,加强与国检 部门的联系配合,通过鉴定MOU等,建立健全有效的协调机制。还将加大“大通
关”环境建设、进一步减少口岸上与有关单位的重复管理内容,提高口岸整体监管效率。
更上层楼再创新高
(2002年)
这次视察总署,国务院10位主要领导就来了5位,而且都作了重要指示,足见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我们海关系统的重视和厚爱,正如朱总理指出的,海关总署包括各级海关走过了一条“可歌可泣”的历程。我们海关系统的人都明白, 海关之所以能“一路风雨一路歌”,与X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是分不开的。所以,无论前程还有什么艰难险阻,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自己在新形势下肩负的重任,以自己的行动和成绩来报答X中央、国务院的殷切期望和无限关怀。
我关于7月8日召开关区工作会议,专题贯彻国务院领导指示和总署会议精神,并对全关做好下半年工作作了部署。抓好“把关”与“服务”相结合,重点工作与改革创新相结合,与业务建设,队伍建设、人文环境建设相结合的“三个结合”;同时以集中力量千方百计抓税收,严防猛打反走私,依托科技提效率,从严治关管队伍,以人为本建环境为突破口,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全面搞好业务队伍和环境“三项建设”,争取以优异的成绩向X的十六大献礼。
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2003年12月29日)
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内地海关与香港海关共同制定了统一的《内地海关及香港海关陆路进/出境载货清单》,自2004年1月1日起在内地、香港同时启用;两地海关并就互认关锁和查验信息共享等达成了共识。
现在我向各位介绍一下两地海关开展行政执法互助,共同推动贸易便利的情况。
统一的《内地海关及香港海关陆路进/出境载货清单》是根据内地海关旧版的“进/出境载货清单”和香港“进/出境载货清单”整合而成,共39项,其中共用部分26项,内地专用部分9项,香港专用部分4项。
两地海关就互认关锁和查验信息共享等达成的共识是:对于经一方海关查验后确认载货清单申报货物与实际货物相符的,施加绿色关锁,对方海关一般不再进行查验。2004年1月1日起,对经香港海关查验并施加绿色关锁的烟、酒两项货物,由承运人向内地海关提供香港海关查验报告,内地海关一般不再进行查验。内地海关明年,启用绿色关锁,届时香港海关予以同等通关便利。
一、统一载货清单、互认关锁和查验信息共享是两地海关行政互助、促进贸易便利的重要举措,也适应了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需要
(一)便利两地进出境运输。由于内地与香港海关各自使用不同格式的载 货清单对陆路运输工具和货物进行监管,运输车辆每通关一次需要向两地海关分别填报和递交不同的载货清单申报。随着贸易量的增加,进出内地与香港的运输车辆迅猛增加,对通关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一作业单证、实现互认关锁和查验信息共享有利于进一步简化通关手续、提高通关速度。
(二)增强了有关信息数据的准确性。统一的载货清单实行“一单两报” 和互认关锁、查验信息共享后,突破了内地与香港间海关监管的地域限制,提高两地载货清单数据的准确性和贸易统计的一致性。
(三)落实CEPA安排的举措之一。内地与香港两地海关逐步统一部分监管 单证,实施通关便利化,是落实CEPA安排的实际行动,对于促进两地间贸易投资便利化,巩固香港区域性物流服务中心地位,增强珠三角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区域辐射能力,增进泛珠三角地区经济协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内地海关及香港海关进/出境载货清单》是目前内地海关首次与毗 邻关境地区统一的作业单证。它为内地海关及澳门海关、中国海关与相关陆路 毗邻国家海关统一载货清单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模式。
总之,互认关锁和查验信息共享后,企业可以免于重复查验,提高企业通关效率;节约海关资源,一方海关查验的货物,另一方海关不需要重复查验, 避免了资源的重复使用。同时,互认关锁和查验信息共享是目前国际上先进的通关管理方式,内地海关首次在不同地区的关境间实施,是在监管方式上的重要一步,为将来与澳门和其他周边国家、地区海关的行政互助提供了重要的示范和探索。
二、长期以来,内地海关与香港海关对加强双方行政互助、促进贸易便利, 服务经济发展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付出了积极的努力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双方海关就开始了行政互助。当时主要是通过广东分署与香港海关开展粤港两地海关的业务联系。香港回归祖国以后,内地海关与香港海关的全面合作问题在双方的交往中逐步提到了议事日程,双方提出了“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在‘一国两制'的框架内开展合作”的原则,并经国务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分别批准,成为今后两地海关开展合作和进行交往的框架和基础。
2000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海关总署牟新生署长率团访问香港,并于3月1 日与香港海关正式签署了《海关总署与香港海关合作互助安排》。2000年11月, 双方决定成立“海关总署与香港海关数据交换和陆路口岸通关便利专家小组”。
2002年5月,由内地商务部牵头,将海关总署和香港海关数据交换、建立口岸信息化共享平台以及促进口岸通关效率、加强沟通及扩大合作领域等工作正式列入《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贸易投资便利化中“通关便利化” 的主要工作内容。
我相信,在两地海关的共同努力下,双方的执法互助将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并将最终为方便两地贸易往来,促进两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我今天介绍的情况就是这些。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促进加工贸易及保税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
(2003年)
进入新世纪,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国际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我国经济表现出勃勃生机,生产力发展出现了许多新趋势、新特点加工贸易的发展尤其令世人瞩目。自1996年起,加工贸易已经连续7年占据了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半壁江山,成为海关监管的一种主要贸易方式。社会上有人预言,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加工制造基地,世界大工厂。加工贸易发展到今天,其内涵和特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实际上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组织生产、运输、销售的—个重要的环节。其经营的主体已经由过去的外贸公司,工贸公司向跨国公司、世界500强转换。其产品结构由以前的服装、箱包、鞋帽、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机电产品、高新技木产品等技术密集型的转变。另外,随着国内加工程度的不断深化,加工增值链条的延长,国内上下游配套能力的增强以及国产料件的采用,我国加工贸易增值率连年不断提高,对国内产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强化。加工贸易已经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增长,扩大出口、吸收外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生力军。因此对于加工贸易的认识在两个方面需要进—步统—:一是加工贸易尤其是新型加工贸易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产物,正如经济全球化本身一样,无论喜欢与否,它都不可避免,而且迅猛发展;二是本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否适应并主动加入经济全球化和加工贸易主流,对于发展生产力至关重要。
加工贸易的发展与海关工作密切相关。可以说就加工贸易监管而言,海关是代表国家最直接,最重要的监管部门。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海关必须本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立足于新的实践,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富千创造性的原则,遵循“一个目标”、“两个转变”、“规范化,网络化、区域化”的总体工作思路,以加工贸易联网监管改革为主,“两区”“两仓”发展为辅,大力推动,“海关监管、企业自管、政府协管、社会共管”的“四管”,机制的建立和健全,最终实现全方位、多角
度、全过程的管理,促进加工贸易及保税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
要实现这一总体要求,必须着重做好“三个创新,—个加强”:一是观念创新,管理理念从“由物及人”到“由人及物”的转变,关注的重点从货物转到企业;二是制度创新,实行企业分类管理,加强风险分析监控。在管理措施上体现“此消彼长”的平衡,在行政处罚上要分清是否主观故意,是法人行为还是自然人行为、是初犯还是屡犯;三是手段创新,充分发挥科技的先导和基础作用,以加工贸易联网监管为主,抓好加工贸易及保税监管方面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四是加强实际监管,将有限的海关监管资源从室内单证作业中解 放出来,加大下厂核查、核销力度。这样—来,我们才能保证任何形式的加工贸易及保税业务,海关都为其留有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都有相应的海关制度和作法将其纳入监管视野,管得住,不失控,又促进发展。
保持特色 发挥优势 促进保税区健康发展
(2004年)
一、保税区是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产物
保税区既结合国际惯例又具有中国特色,对促进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这一点首先要予以肯定。1990年,借鉴国外自由贸易区的成功经验,国务院批准设立了我国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随后在沿海地区相继设立了15个保税区,目的就是想利用保税区的港口和陆路口岸的优势,发展转口贸易、保税仓储和出口加工,后来又加上了保税展示,成为四大功能,有效地吸引了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了腹地经济发展, 创造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保税区发展道路。保税区13年来所取得的突出成绩, 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表明保税区正在成为我国与国际经济运行惯例接轨的重要平台、拉动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的重要基地、沟通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的重要桥梁。这些成就是从无到有、白手起家所取得的, 可以进一步增强我们做好保税区工作的信心,鼓舞我们的斗志。在加入WTO后的今天,作为中国经济开放最前沿的保税区,正在成为综合贸易与投资便利化的试验区、体制机制创新的先导区、政府转变管理职能的示范区。
回顾保税区的发展历程,可以归纳如下4个特点:
特殊的政策。主要体现在“免证、免税、保税”,也就是说,境外进入保税区的货物处于类似自由的状态。
特殊的功能。第一是保税仓储和展示的功能,第二是国际贸易的功能, 第三是出口保税加工的功能。这是我国保税区的特殊功能,从名称到功能都具有中国的特色。
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一开始就按照市场经济的模式进行运作。
突出了政府的服务职能。保税区的管理体制从建立伊始就是小政府大服
务。
所有这些特点,是全国各保税区共同创造的经验,必将对保税区今后的发展具有借鉴和促进作用。
二、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为扩大开放和发展经济再做贡献
对我国来说,新世纪的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X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都明确提出的。要全面实现
小康,国民经济要再翻两番,这个战略机遇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关键阶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保税区的发展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情况,如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关税水平将大幅下降,非关税壁垒将明显减少,国民待遇的原则将普遍实施,使得保税区的政策优势相对弱化。保税区可用的土地面积也有限,对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也带来了制约。保税区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规范运作和在规范管理上提出更高的要求。X的十六大提出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要继续发展加工贸易,努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引导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我们在充分认识到保税区面临诸多挑战的时候,也应该看到保税区良好的发展机遇。当前我国的整体经济形势处于良性、快速增长的发展阶段,政局稳定,外资对华投资的热情日益高涨,除了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的集聚效益外, 现在还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等多极经济的发展点,这些对外向型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可低估。保税区独特的地理优势、功能优势和多年来吸引外资积累的丰富经验,都将为保税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因此我们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扬长避短,对保税区的未来发展要充满信心,把保税区建设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亮点和外商投资的一个热点。对保税区的下一步发展,要重点把握好以下3个问题。
一要创新。创新的重点要努力拓展保税区的功能。要选择条件比较好的保税区进行区港联动的试点,从功能上实现保税区的转型,实现自由贸易区的功能。
“区港联动”的直接背景是吴仪副总理在听取海关总署汇报保税区有关工作的时候,明确指示在保税区发展问题上海关要做好正确引导工作,引导保税区向扩大仓储物流方向发展,并且指出“区港联动”的问题对保税区的发展很重要,要求海关总署先拿出方案,提出思路进行试点,稳妥进行。总署的牟新生署长也指出,在保税区的发展方向上,海关要认真研究,积极地向国务院提出政策建议和改革方案。
我们感到吴仪副总理的指示意义重大。X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物流体制的改革及发展现代物流的方向。经过25年的改革开放,一方面我们的投资软硬环境均大为改善,另一方面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在的容量正在逐渐地转化为现实的需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等区域正在成为吸引外
商投资的沃土,世界500强当中400多家已经进入到中国投资设厂,有些还将区域的总部、研发中心转移到中国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即时生产零库存等新的生产方式、营销方式、管理方式、运输方式在中国落地生根。
广阔的市场、快速增长的进出口贸易、外资的大量流入,先进的生产营销方式,意味着对现代物流发展的巨大需求。我国不少保税区在发展现代物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例如优良的地理位置,完备的基础设施,高效快捷的物流操作能力,广阔的腹地,强大的辐射功能和国际物流的处理能力,以及以物流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多功能现代化的仓储设备、设施,完善的电子信息系统, 等等。形势的发展,为保税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保税区的物流发展大有潜力。通过调研和论证,我们考虑试点方案的设计思想首先是进一步整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区的区位优势。通过区域化、网络化、电子化的通关管理,满足企业对货物快速流通和海关有效监管的要求,吸引物流企业投资, 从而推动保税区与港区物流业的发展。做好这项工作有三方面的意义:一是探索引导保税区发展仓储物流的政策;二是规范保税区的运作模式,解决保税区存在多年的退税问题;三是初步实现港区一体化,探索与国际自由贸易区在这些功能方面的衔接。其次是目标模式。我们认为在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方面,“区港联动”的试点方案基本上体现了成思危副委员长提出的“境内关外, 适度放开;物流主导,综合配套;区港结合,协调发展;统一领导,属地管理” 的目标模式,保税区最需要拓展的也就是具有国际上自由贸易区的这种功能。这是我们的设计思想和目标模式,最终要达到要实现的目标。
就“境内关外,适度放开”而言,“境内关外”,我们主要讲的是它的政策,因为现在从法律定位上讲,《海关法》明确规定:保税区是海关监管下的一个特殊区域,实行境内关外的一些政策或者功能。具体而言,我们在设计方案时,考虑到保税物流园区虽然是海关监管下的一个特殊区域,但就对货物征收的进出口税费以及贸易管制方面而言,是按照境内关外来进行管理的。即国内的货物进入物流园区,视同出口,办理报关手续执行退税。园区的货物内销按照进口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货物按实际状态归类征税。这也就是所谓的“二线”,这个要具体地管住。那么在政策优惠和海关管理方面,我们也认为方案体现了成副委员长“适度放开”的思路,也就是保税物流园区除继续执行现有的保税区的政策,还享有入区退税的政策。根据其功能的拓展,方案还适当地放宽了区内企业在税费政策、外汇管理方面的限制。如区内货物自由流通,
不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那么货物在保税物流园区与境外,也就是所谓的“一线”之间流动,区内企业无需办理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等核销手续。货物在保税物流园区与境内之间流动,由区外企业按照规定办理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的核销手续。区内企业办理进出口付汇核销手续后,与区外的企业结算以人民币结算。同时在海关监管的措施方面,确实也体现了“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宽松”这一原则,在一线港区到封闭的保税区之间完全是自由流通,实行电子通道。二线根据货物的流向,该报关的报关,该转关的转关,区内港区到保税区之间,完全是很宽松的自由流通,不需要办理任何手续。
在“物流主导,综合配套”方面,考虑到这个试点方案是为了引导保税区向仓储物流方向发展,为了保证能够按照这个思路发展,我们明确了试点区域的业务功能。规定在区内主要是开展四大国际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四大业务。明确在这个区域当中,在试点区域内不能开展保税的加工贸易。在“综合配套”方面,由于这个区域既是保税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又不同于传统的保税区,它既与港区相连,同时又跟传统的保税区,也就是以保税加工为主的保税区相连,出区的时候,还可以通过电子平台跟现有的出口加工区进行转关的相连,当然也可以进入到境内经济领域,与一般贸易相连。所以这个港区是有几个通道,通过不同的功能来进行综合配套,使得我们保税区的四大功能得到全面的配套发展。“区港结合,协调发展”。在保税区和港区的互动方面,我们认为方案也体现了“区港结合,协调发展”这个目标模式。通过保税区和港区的保税物流园区之间开辟的这个直通道,既可改变现在我们保税区与港区的相互分离、功能脱节、各自发展的不合理的局面,又不是港区和保税区功能上简单的归并,而是体现了更深的内涵, 是功能效果上的放大,充分发挥了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区的区位优势,将物流仓储的服务环节转移到口岸环节,拓展了港区的功能,实现口岸增值,促进了国际港航产业和现代物流产业的联动发展,增强了周边地区的物流集聚效益和辐射效益,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进行有意义的尝试。同时它将使保税区也具有一定的口岸功能,港口货运量的增长产生强大的物流需求,增强保税区招商引资的向心力。所以方案可以真正实现保税区与港口的优势互补、功能结合、共同发展这样一个目的。
“统一领导,属地管理”。保税物流园区在管理体制方面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海关总署虽然是牵头管理部门,但是涉及贸易政策、财税政策、外汇管理
政策,涉及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的管理。“统一领导”主要体现在对于制定有关的规范和管理规定方面,明确各自的职责,按照统一的规范来进行管理。而“属地管理”,按照保税区的法律性质,它是海关监管下的一个特殊区域,但是具体的管理是由管委会代表地方政府和海关进行统一、协调的管理。在管理体制上,仍然维持现在管委会属地管理不变。
总之,“区港联动”方案虽然还不很成熟,但是方案的主要内容已经得到国务院的认可。上海的试点方案已经国务院正式批复。该方案无论从功能定位、政策优惠还是境外以及区内的进出口货物的便利通关措施、区域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我们认为都能够满足企业对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的需要,体现了“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宽松”这样一个自由贸易区的功能要求,并对保税区与自由贸易区惯例的接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二要完善。完善的重点,最主要的就是优化保税区的产业结构,突出发展的重点,进一步发展保税区的出口加工功能。因此必须加强对保税区出口加工业发展的整体规划,结合实际使各保税区要走具有各自特色的出口加工工业的开发建设之路。世界上大部分出口加工区都有自己的一个产品和建区的一个特色,一般都经过三代递进的发展进程,也就是第一代是劳动密集型的来料加工组装,第二代为简单的独立的制造,第三代为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加工制造。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展加工贸易并使之转型升级,主要是指高新技术产业。目前从我们保税区保税加工发展状况看,比较现实的选择应该是从第二代向第三代过渡,有条件的保税区应该充分地利用世界发达国家为提高产品竞争能力、降低成本而正在进行的加工制造业大调整的历史机遇,引进一些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能耗的资金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项目,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鼓励产品出口,营造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要突出发展重点,我们不鼓励低附加值、简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继续在保税区发展,更要反对和限制那种有污染的、容易产生不良影响的,比如拆检、翻新等低层次的加工项目进入保税区。
三要协调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就是要继续发展好保税区现有的功能,积极地推进功能的配套,推进与现有的出口加工区功能的互补,运用综合协调的机制,发挥外向型经济的整体效益。保税区的三大功能互为关联,并且有内在的联系。加工生产企业需要物流配套,物流运作离不开国际贸易的功能。在保税区的三大功能之外,金融服务、港口运输、信息中介、法律与会计等服务功
能配套完善,对推进保税区整体的发展和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某些地方保税区可能会与出口加工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竞争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的保税区四大功能也好、三大功能也好,有的时候功能雷同, 也会形成一种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这就需要我们有关部门统一协调。在这方面,上海市政府和上海海关经过调断,对上海已经运作的5个出口加工区和1个保税区建立了一个“5+1”特殊区域的联系会议制度,起到了整合协调管理、保证合理竞争、协调这种竞争的作用,达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当前的大好机遇,统筹规划,扎实工作,为保税区的建设,为扩大改革开放、发展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保持特色,发挥优势,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健康发展
保税区是海关监管下的一个特殊区域。海关实行封闭式管理,将企业引入区内,集中管理,开创了海关对加工贸易集中的区域化管理的一个先例,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从表现形式上有三大特征:
一是保税区发展形式多样化。目前有四种形式。从其主要功能讲,第一是传统的四大功能;第二是新发展的单功能的保税区,也就是出口加工区,现在一共有39个。其实39个出口加工区也各有特色。从它的功能和优惠政策来讲, 也是进区免税、入区退税等,在某种程度上比保税区还优惠。海关手续实行一次申报、一次审单、一次查验,全封闭24小时通关;第三是跨境工业区,也是保税区的一种形式。最近国务院正式批复在珠海和澳门跨境区域,由澳门、珠海各填一部分海,共同形成一个封闭式的区域,完全实行保税区的政策,主要以加工高档服装为主,其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从2004年1月1日起实施的“CEPA”, 这是一个新发展;第四就是我们现在要发展的实现自由贸易区功能的“区港联动”,这又是一种新的保税区的形式。
二是保税区功能各有特色,各有优势。如深圳3个保税区总体面积2.4平方 公里,2002年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却占全市的10%,进出口总值占了全国保税区进出口总值的37.2%;而这3个保税区又各有特点:沙头角保税区以黄金珠宝加工为主;盐田保税区以港口为依托进行货物仓储;福田保税区是综合性的,三大功能都有,而且与口岸配套。天津保税区置换了1平方公里,与空港配套,又是一种特色。
三是保税区发展还不很平衡。有的保税区2002年进出口总值只有1300万美 元,合同利用外资只有200万美元,可以说外向型区域功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
挥。当然,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策不统一、不具体的原因,也有地区经济环境的问题。这就不得不有一个统一规范的要求和尺度,使保税区沿着一条健康的轨道前进。据此,就完善管理提三点意见:
加强组织领导,注意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四管”机制。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下,保税区正面临一个新的关键转折时期。只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由国家负责牵头协调保税区的管理,外经贸、海关、税务、外汇、工商等诸多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并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保税区民间组织,使之既是全国15个保税区相互联系、定期沟通的平台,又是保税区和政府部门之间沟通的渠道,共同形成综合管理的长效机制,才能保证保税区健康发展。也就是要建立起海关监管、政府协管、企业自管、社会共管这样一套协调配合的机制。
继续推动保税区的立法工作,同时加强对保税区的调研工作。我国对 保税区管理的全国性法规,还是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由海关总署发布实施的《保税区海关监管办法》。由于形势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加上保税区涉及的管理部门众多以及市场经济的法制要求,迫切需要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外部环境。在全国人大的指导之下,应尽快立法,把保税区的法制建设纳入轨道。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创造保税区管理的新经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具体到海关对保税区的管理问题,要从完善保税区的功能、促进保税区的发展出发,在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之上,研究对现行保税区政策的必要局部调整。第一,要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赋予区内企业进出口经营权的试点工作;第二,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针对保税区货物出境后企业难以办理出口退税问题,研究具有可操作性的办法;第三,要开发保税区海关管理的信息系统,进一步增强海关监管的有效性,简化海关手续,便利区内企业;第四,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区港联动”, 以及与“区港联动”相配套政策的落实;第五,是海关的有效监管和高效运作。海关推进保税区管理的改革,在方法手段上要注重抓好“三个创新”和“一个加强”。三个创新是指:①管理保税区的观念要不断创新。首先要明确海关的职能是把关和服务并重,并实现在把关中注重服务、在服务中严格把关。其次是要解决“谁适应谁”的问题,保税区的发展以及下一步的功能拓展,有很多新的问题、新的矛盾、新的情况,如果是一成不变地按照现行规定来做,肯定要制约发展,所以海关要主动适应客观经济形势的发展,使各项规定有利于经
济发展的需要。再次是管理观念要从对货物、合同的管理为主转移到对企业管理为主,使企业法人、自然人提高守法意识。②管理制度上不断创新,即普遍 采用风险管理,要把极少数违法企业同广大守法企业区别开来,打击极少数, 方便大多数,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用最小的资源获得最大收获。同时,大力推行企业分类管理,既要促进企业自觉守法自律;又要重调研,科学裁量,严格执法;还要不断完善制度,简化手续,使管理制度和办事程序更加科学化、柔性化。③管理手段创新。保税区的业务量越来越大,我们要普遍采用信息化和 高科技的管理手段,不断提高服务效率。“一个加强”是指加强实际监管,做到既保税又要保证落实对国家的义务。
全面提高把关服务能力 积极促进现代物流发展
(2005年9月22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参加全国现代物流工作会议,与大家相聚一堂,研究交流意见,共商现代物流发展之路,我深感荣幸。根据会议安排,受牟新生署长委托,我代表海关总署就近年来海关在促进现代物流,尤其是口岸物流、保税物流发展方面的一些认识和做法作一汇报。
一、海关工作对现代物流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物流是一个载体,承载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态。如果说信息技术是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的引擎,那么现代物流则是带动后工业时代经济发展飞速前进的车轮。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物流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实践证明,一个国家的外向型经济越发达,对国际物流也就是进出口物流的需求也就越大,对供应链管理水平要求越高。加快国际物流的发展,也必将能够推动一个国家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互相促进,互为制约。
中国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担负着把关和服务的神圣职责, 是国际物流管理链条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赋予海关监管进出境的运输工具、货物、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和其他物品,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查缉走私,并编制海关统计和办理其他海关业务等职能。海关通过承担对进出境货物、物品及运输工具进入海关监管范围后的进出、移动、存放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任务,具体体现了国家主权,体现了保卫国家ZZ、经济安全的职能。
海关的管理行为与国际物流过程产生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海关通过口岸物流和保税物流两方面,对国际物流产生直接影响。口岸物流是国际物流链中的必经环节,口岸工作效率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和投资环境。经过海关多年来的通关作业改革,我国口岸通关环境大为改善,企业的通关成本不断降低,口岸物流速度大幅提高。与此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生产力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战略使得中国以“世界制造基地”的地位,对国际经济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伴随着即时生产、零库存、网上订货、小批量、多批次、集装箱门到门运输等新型生产、货物运输、经营
方式的涌现,保税物流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引起各方重视。离开配套的保税物流,尤其是在信息化基础之上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跨国公司的全球运作就无法实现,也就不可能实现所谓“第三利润来源”。顺畅的保税物流呼唤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的海关保税物流管理制度和手段,中国海关也一直致力于探索保税物流管理制度的创新与改革之路。近两年来,随着多元化保税仓储物流监管体系改革方案的出台,全国范围内的保税物流网络正在逐步建立。【联系*微信dadawk01】
如何面对新形势,把握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物流运行的规律和特点, 构筑海关新型的严密、高效、便利的口岸通关和保税监管模式,提高对进出口物流的监管效率,是当前海关和其他政府口岸执法以及相关服务部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二、海关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工作思路
中国海关正在通过履行“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16字工作方针来为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进行着不懈努力。“依法行政”是海关工作的基本准则,“把关”和“服务”是海关两项法定的基本职能,“促进发展”是海关工作的根本宗旨。海关工作必须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加快改革和建设的步伐,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海关工作方针为指导,海关促进现代化物流发展的工作思路可以用“3 个创新”和“2个加强”来概括:
一是管理理念创新。在海关工作方针的指引下,中国海关主动适应物流发展提出的新需求,而不是让其来适应海关。“主动适应”就是要逐步把传统的口岸“橄榄型”的通关模式,转变为建立在信用管理基础上的现代“哑铃型” 的通关模式,改变以往等货物到达口岸才采取监管措施的被动执法方式,将海关监管行为前推后移,加强货到前申报和后续管理。另一方面,中国海关学习国外“客户管理”的先进经验,坚持“守法便利”的原则,改变以往围、堵、控等硬性管理方式,采取疏通和引导的办法,促使企业守法自律,使强制执法与知法守法、自觉守法相结合。同时,加强“服务”意识,形成“以企业为主”、 “客户导向”理念,将管理的着眼点从“由物及人”转到“由人及物”,关注的重点从货物和合同转向企业和管理人员,扮演好对企业的管理者与合作者的双重角色,争取经济合理发展与企业守法经营的双赢局面。
二是管理制度创新。建立以企业守法管理为核心的风险管理机制,实行统
一的风险评估指标和标准,实施企业分类管理,建立与企业守法水平相适应的通关方式。海关将风险管理意识融入所有的作业环节和部门中,为守法企业提供通关便捷措施,把通关监管现场的管理资源集中在极少数风险较高、信誉较差的企业和货物上,充分发挥后续管理和海关稽查制度的作用,准确打击违法行为。在行政处罚方面,海关有效区分实质性违规和技术性疏忽,区分主观故意和客观疏忽,区分是法人行为还是自然人行为,区分是初犯还是屡犯,以及违法的频率等,对不同性质的违规行为给予相应程度的处罚,尽量减少对正常贸易活动的不良影响。
三是管理手段创新。改革是确保海关的管理与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相适应的唯一方法,现阶段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应用高新科学技术,是向信息化要效益。中国海关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应用高新科学技术和设备,大力实行信息化管理, 改变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实现计算机自动化处理。目前,新一代海关通关业务电子系统H2000系统的切换工作已经顺利完成,这标志着海关信息化迈上了新的台阶。在物流管理方面,我们要逐步实现“两流不断,始终相符”,即物流与信息流的相互印证,连续、完整、准确地贯穿于“进、出、转、存”的全部过程,实现物流信息的全程跟踪和监控,减少人力的大量投入,降低行政管理成本,真正实现“有效监管,高效运作”。
“2个加强”一是加强法规建设。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海关执法工作提 出的统一、透明、严密、高效的新要求,不断加强海关口岸通关和保税监管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海关执法依据和执法机制,营造公开、透明、可预知的法制环境。注重加强法律法规的管理和引导功能,使企业由被动受罚变为主动守法,共建良好的执法环境。
二是加强实际监管。通过加强风险分析,提高海关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确保实际监管到位。将有限的海关监管资源从简单重复、效率不高的纸质作业中解放出来,通过运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准确选择查验重点,合理调整查验率,提高查获率,以最小的行政管理成本取得最大的管理效果。同时,实施24小时预约查验、到厂查验、非侵入式查验等多种查验方式,为顺畅口岸物流和保税物流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持。
此外,我们积极参与WTO贸易便利化谈判和WCO有关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的磋商,推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全方位、多角度采取多项措施,促进我国外向型经济和现代物流的发展。
三、海关在促进现代物流发展方面的主要措施
口岸物流和保税物流的相关管理工作,在海关内部分别由通关监管部门及加工贸易和保税部门负责,既分工又合作,形成完整的、全方位的海关物流监管体系。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千方百计提高通关效率,既是海关处理“把关”与“服务”关系和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重中之重,也是海关畅通“口岸物流”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海关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一是改革通关模式,按照“守法便利”原则的要求,大力推行便捷通关措施。海关对守法水平较高的大型高新技术生产企业的进出口货物通关,可以采取提前报关、联网报关、快速报关、上门验放、加急通关、担保验放等6项便捷通关措施。同时,对符合条件的从事加工贸易的大型高新技术生产企业,还可以进一步实行联网管理、免设台帐、简化审批手续等便捷措施。对于资信度高、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生产企业,海关甚至还可以为其“量身定做”便捷通关方式,以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和最高的效率。自2001年10月起,海关便捷通关措施已选定130多家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试点运行,并已取得显著效果,得到企业与地方政府的一致好评,被誉为企业产品出口的“绿色通道”。同时,海关开展EDI无纸通关试点工作,对不涉税、不需查验的货物,从电子审单到放行只需要几分钟时间即可完成通关手续。此外,海关还广泛地实行24小时预约通关, 一些海关还实行“5+2”工作制度,全天候为企业提供通关服务,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是坚持科技强关,建设“电子海关”、“电子口岸”和“电子总署”。“电 子海关”是全国海关通关管理信息化平台,目前,海关专网已覆盖全国41个直属海关、700多个业务现场。2004年新一代海关通关业务电子系统H2000系统在全国海关切换并正式运行,海关以此为契机,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更新设备, 提高通关作业的技术含量。“电子总署”是针对海关垂直管理体制的特点,在“电子海关”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转变职能实现方式,以加强对各直属海关及业务现场的管理和监督,实现业务监控分析和辅助决策的数字化。自2001 年开始到现在,“电子总署”已经开发推广执法评估子系统、关税监控分析子系统、风险管理子系统、涉密电子办公子系统等一系列重点应用项目,初步实现设计建设目标。“电子口岸”是海关总署会同国务院12个部门共同建设的数
据交换网络平台,经过6年多的实践,基本实现了跨部门数据交换,联网核查和企业网上办理进出口手续,完成了30个重点应用项目的开发和推广工作,入网企业达到19万家。同时,海关总署还按照“统一认证、统一标准、统一品牌” 的原则,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积极、稳妥地推动地方电子口岸建设。
三是积极推动“大通关”建设。在现行口岸管理体制下,进出口货物的通 关涉及海关、检验检疫、边防、外贸、外汇、交通、金融、税务以及港航、运输、代理等环节,各环节必须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口岸物流效率。海关作为国家口岸规划、审理和组织协调职能部门,积极发挥口岸工作联络协调机制牵头单位作用,协调各成员单位加强沟通、密切配合,研究解决影响口岸工作效率的实际问题,并积极推广上海“大通关”做法和经验,在建立“大通关”制度,提高口岸物流整体效能方面收到了明显成效。
为满足现代制造业全球化分工协作的快速发展需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近年来,中国海关积极探索保税物流管理制度的创新与改革之路。2003年底,海关总署制定了《加工贸易和保税监管改革指导方案》,提出了建立“以保税区区港联动为龙头,以保税物流中心(A型、B型)为枢纽,以优化后星罗棋布的出口监管仓库和公共型、自用型保税仓库为网点”的三个层次、六种监管模式的多元化保税仓储物流监管体系的改革方案,从而形成全国范围内的保税物流网络,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国际物流发展需要。这一改革方案得到了吴仪副总理的充分肯定,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良好反响。具体措施有:
一是拓展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的功能。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是海 关传统的保税物流监管模式,是促进国际物流发展的基础。2003年12月,海关总署根据《京都公约》修改了保税仓库的管理办法,自2004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的管理办法允许一般贸易货物入仓,保税仓库货物可以跨关区提取,拓宽了保税货物的来源渠道和物流辐射范围。新《办法》还下放了设立保税仓库的审批权限。同时,海关总署正在与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对深圳、厦门出口监管仓库开展入仓退税的试点。
二是建立保税物流中心。建立保税物流中心是海关适应国际物流发展的需 要,对保税仓储物流监管制度的重大改革,是海关保税物流监管体系的枢纽和建设的重点。保税物流中心主要以整合“两仓”功能为基础,打破保税仓库和
出口监管仓库分别专门存放进境、出口货物且相互隔离的状态,糅和、集成、拓展“两仓”功能,并根据国际物流的发展需要赋予保税仓储、简单加工增值服务、国际物流配送、进出口贸易、国际中转和转口贸易等功能。境内货物进入保税物流中心视同出口,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境外货物进入保税物流中心, 海关给予保税。通过赋予上述功能和政策,把保税区区港联动的各种优势,从港口移到内陆保税物流中心,使内陆地区同样具有区港联动的区位优势、功能优势和政策优势,以满足内陆地区发展国际物流的需求。这种模式目前正在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等地进行试点。
三是开展保税区区港联动试点。保税区区港联动是国务院批准的试点项目, 这是推动现代国际物流发展、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改革海关保税物流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海关保税物流监管体系的龙头和亮点。保税区区港联动是在整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口的区位优势、在保税区和港区之间开辟直接通道、拓展港区功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海关通过区域化、网络化、电子化通关管理,简化相关手续,满足企业对货物快速流通和海关有效监管的要求, 吸引物流企业投资,从而推动保税区和港区物流业发展。在功能上实现“境内关外”的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入区退税”,即该区域除了享受保税区的相关政策外,国内货物进入保税园区视同出口,享受入区退税政策,货物出区内销按货物的实际状态征税并办理手续,保税物流园区内货物允许自由流通,不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区内简化相关手续, 加快物流速度。目前,这一模式已在上海外高桥等八家保税区进行试点。
除了以上三个层次、六种监管模式的保税物流形式之外,今年6月22日,国务院已正式批准设立上海洋山保税港,这是我国现有国情下发展保税物流的最高层次。上海洋山保税港除了享受保税物流园区相关政策之外,还被赋予了出口加工区的相关优惠政策。海关对上海洋山保税港实行封闭管理,连接港口区域的东海大桥与陆地区域相连,陆地区域参照出口加工区的标准建设隔离监管措施。上海洋山保税港的建立,有利于加快上海作为东北亚枢纽港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促进我国国际物流,尤其是国际中转物流的发展,提升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
四、未来的展望和设想
1998年,中国海关提出了海关改革与建设两步走发展战略:用5年时间,在全国海关初步建立起现代海关制度的基本框架,然后再用6年左右的时间,到
2010年前,建成比较完善的现代海关制度。当前,以通关作业改革为中心环节和突破口的现代海关制度第一步发展战略已经完成,基本实现了中国海关通关管理的“四肢协调”。目前我们已开始全面建设现代化海关,实现建立现代海关制度的第二步发展目标,即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与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相配套, 与国际海关通行规则相衔接,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相结合的现代海关制度,真正实现海关管理的“耳聪目明”,这是海关现代化的一个质的飞跃。
按照建立现代海关制度的第二步发展目标的要求,在促进口岸物流和保税物流发展方面,海关将紧紧围绕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这一中心环节,建立起分工明确、优势互补、运作协调的现代化监管体系,为实现通关操作无纸化、物流监控信息化、查验管理科学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加大力度、不断完善上述已经出台的口岸通关和保税物流海关管理措施之外,近期还将重点做好5项工作:
一是积极推行区域通关改革。区域通关以企业守法管理为核心、以守法便利为导向,通过提供多种通关模式,打破关区界限,实现物畅其流。其改革的重点是“3+1”模式,“3”是:一是规范和简化转关监管,实现转关货物的计算机自动核放,应转尽转;二是对守法水平较高的企业,实行跨关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方式;三是积极推进粤港澳“跨境快速通关”方式。“1” 是积极探索区域虚拟审单作业机制,实现高水平的虚拟区域集中审单,为全国虚拟集中审单奠定基础。上述“3+1”区域通关模式,我们拟于10月下旬开始首先在珠三角(包括粤港澳)、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试行。
二是探索实施电子通关改革。电子通关将实现通关手续的全程无纸化,是 通关作业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海关将坚持“守法便利,诚信导向”的原则,以企业守法管理为前提,不以电子联网和电子支付为必备条件,对不同风险等级企业在通关过程中实施分类处理,稳步推进“纸本、电子数据”双轨管理模式向无纸化的电子数据通关管理模式的过渡,实现有纸与无纸作业模式的此消彼长。
三是继续完善物流监控模式改革。海关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科学调整物 流监控作业系统,规范物流监控作业,实行法定的舱单提前申报,建立以舱单为主线、静态和动态信息管理相结合的新型物流信息监控模式,加强对物流信息的全程监控,不断提高物流监控的智能化和集约化水平。
四是健全查验工作机制。健全查验工作机制重在实现科学地确定查验重点 和规范地实施查验操作。海关将制定查验办法,继续完善查验操作规程;加强查验风险分析,加快推广选择查验计算机应用系统,提高查验工作信息化应用水平;积极探索审单作业与查验放行“并联”和“串联”相结合的作业模式。在提高查获率的同时,尽量降低查验率。
五是在保税物流方面探索试点“区区联动”。海关下一步将根据各类特殊 监管区域(场所)之间货物在保税状态下更便利地结转和协调发展的要求,通过制度创新和海关信息化管理,探索试点区区(包括保税港、区港联动的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等)联动的海关监管新模式,在确保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疏通保税货物在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间网络监管下的合理流转渠道,建立与保税监管场所之间货物保税流(结)转相适应的区区联动管理系统,构建区域(场所)间的通关一体化机制,实现区域(场所)间的整体联动,达到优势互补,提高区域的竞争力,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更好地适应和促进进出口物流的发展。
同志们!近年来,中国海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展望未来,我们面临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任务更重。我们相信,在X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地方各级政府的有力支持下,在行业相关管理部门、工商企业、物流相关产业与服务企业、以及各地各级行业协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将迎来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改革与发展共进的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海关将继续积极探索与现代物流相融合、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海关监管新思路、新手段,构建便捷与高效的口岸通关和保税监管新模式,维护公平有序的进出口环境,支持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我们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在促进现代化物流发展方面的思路、目标和主要措施
(2005年9月23日)
一、海关对现代物流的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
自1998年起,中国海关开始致力于建立现代海关制度,经过前几年的努力, 第一步目标已经实现。也就是说,新的通关管理模式基本建成,通关作业统一、规范;口岸快速通关作业改革基本完成,无纸通关和计算机联网监管试点顺利推进,基本实现了“四肢协调”;与相关部门合作,积极探索推广口岸“大通关”制度,提高了口岸通关效率。此外,海关还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监管手段, 完善监管制度。如在口岸监管码头、车站、空港等场站增配集装箱检查系统、电子地磅、电子闸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等现代化的监管设备;并根据发展修订完善和出台了部分监管法规,对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二、海关在促进现代物流发展方面的思路和目标
2003年海关总署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设现代化海关、实现建立现代海关制度的第二步发展目标,与此相适应,我国海关今后5~8年的物流监控政策目标是,全面建立起与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体系相配套、与现代物流发展的客观规律相符合、与国际海关通行规则相衔接、以完善的“大通关”制度为基础的现代物流监控体系,实现海关监管的有效与高效的有机统一。
在改革的方法手段方面,我们着重抓好“三个创新,两个加强”:管理观念创新,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从管理观念上解决“谁适应谁”的问题;管理制度创新,建立企业守法管理制度,为企业提供法规服务,动态评定企业风险等级, 实行进出口通关的分类处理,促进企业守法便利,全面实行和不断完善企业分类管理,加强风险分析监控;手段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应用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以及其与依法行政要求的高度一致性的特性。加强法规建设,清理完善法规,增强执法公开透明度;加强实际监管,充分、高效地利用有限的海关监管资源。
三、海关在促进现代物流发展方面的主要措施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海关总署牵头,公安部、外经贸部、铁道部、交通部、质检总局、民航总局等部门参加的口岸联络协调机制。海关总
署积极协调各成员单位加强沟通、密切配合,研究解决影响口岸工作效率的实际问题,在推动全国“大通关”建设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积极与其他部门合作,改革通关模式,简化手续、共享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守法企业提供便利。开展EDI无纸通关试点工作,对不涉税、不需查验的货物,海关从电子审单到放行只需要分钟计时完成通关;与质检总局签订合作备忘录,将通关手续前推后移,加快货物验放速度;与税务部门合作实行出口退税报关单联网核销项目,海关向税务部门传输电子数据再慢也不超过24小时; 与铁路部门合作建立铁路口岸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与多家银行联合签署网上税费支付合作协议,为企业提供优质便捷服务。
二是加快“电子海关”、“电子口岸”和“电子总署”的建设步伐。目前, 海关专网已覆盖全国41个直属海关、700多个业务现场。2004年新一代海关通关业务系统H2000系统在全国海关切换并正式运行,海关以此为契机,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更新设备,提高通关作业的技术含量。
2003年海关总署制定了《加工贸易和保税监管改革指导方案》,并逐步建立起“以保税区区港联动为龙头,以保税物流中心(A型、B型)为枢纽,以优化后星罗棋布的出口监管仓库和公共型、自用型保税仓库为网点”的多元化保税仓储物流监管体系的整体思路和改革方案,从而形成全国范围内的保税物流网络,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国际物流发展需要。
认真落实内地与香港、澳门的CEPA协议,该协议自去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各方面运作良好。把握当前区域经济合作一体化发展趋势,稳步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拟实行三种基本通关方式,并探索建立虚拟区域审单中心, 即“3+1”模式,即:
一是简化、规范转关监管,减少人为干扰,促进转关运输健康发展。为做 到“应转尽转”,各关一致同意除法定不许转关的货物以外,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转关申报审核,对转关申请不再进行人工审批;相反,对企业申报转关不予批准的,则要履行审批手续,并在转关运输计算机应用系统中输入不同意的原因,便于总署和直属海关监管职能部门随时监控。
二是对守法水平较高的企业实行跨关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通关方 式。由属地海关负责企业守法评估,提出适用此通关方式的企业名单。在通关
过程中,主管海关完成审单、征税作业,对需查验的进口货物,海运采用上海海关提出的转关到属地海关实施查验的意见;空运采用广州海关提出的由属地海关将报关单证扫描传输到口岸海关,由口岸海关实施查验的意见。对这两种方案,应当在试点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
三是“跨境快速通关”模式。在跨关区快速通关的基础上,对适用企业提 出了三项基本要求:1.集装箱、货柜车辆必须符合内陆海关的监管标准;2.实行电子载货清单提前申报;3.在关境外启动GPS监控和电子关锁系统。运输车辆进入深圳和拱北海关卡口自动核放系统后,计算机系统自动审核,通过审核的自动放行转关至指运地海关。此种自动转关方式,同样允许报关人采取向指运地海关提前申报,货到放行的模式。
四是在海关内部要积极探索实行虚拟区域审单中心作业模式,逐步改变报 关单数据关区内集中审单作业的方式,根据各关的优势,按照商品分类,由不同关区负责不同类别商品的集中审核,从而实现高水平的区域化集中专业审单模式。
创新海关制度 促进国际物流发展
在口岸物流与海关通关改革论坛上的演讲
(2006年)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物流业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业化进程中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今天,我们在此探讨和交流海关如何通过深化改革以大力促进国际物流在我国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物流简单的说就是货物或商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位移。现代物流指的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主要体现在: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管理学权威彼得德鲁克就预言,物流业是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笫三利润源”是“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
现代物流业几乎涵盖了三个产业的所有领域和部门。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必然减少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不仅能够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就业,而且还能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强化中心城市的功能,并使电子商务真正成为现实。
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社会物流需求高速增长, 国民经济对物流的依存度进一步提升。200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38.4万亿元,同比增长29.9%,2004年GDP总量与物流总额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数为2.8,这说明我国每单位GDP产出需要2.8个单位的物流总额来支持,而“九五”时期这一系数平均为1.7。现代物流已成为推动我国流通速度加快、生产经营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物流业目前仍处在初级阶段,经营方式仍停留在粗放式经营层面,我国物流成本的节约空间还很大,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前景也相当广阔。据统计数据,美国2002年物流总成本为9100亿美元,约占当年GDP比重的8.7%;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也占本国GDP比重的10%左右; 而我国2004年的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率为18.8%。由于我国企业长期以来
“重生产、轻物流”,加上历史形成的条块分割体制,使得我国企业的物流费用平均占商品价格的40%,而美国企业的物流费用平均只占商品价格的10%— 20%,最高为32%因此,面对我国目前经济中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的“一条腿长、 一条腿短”的问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解决,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2005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超过1.42万亿美元,吸引外商直接投资603.3亿美元。从2004年12月11日起,我国履行入世承诺,在公路货运、仓储、海上班轮运输和船舶代理等方面进一步放宽外商准入条件,我国物流迎来了国际化竞争的新时代。实践证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外向型经济越发达,对国际物流的需求就越大,对生产经营和贸易供应链的管理水平要求也就越高。由于国际物流的高效运转, 在信息化时代,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弱。同时,现代企业的“大规模定制”、“全球采购”、“零库存”、“即时生产”等经营方式对国际物流的管理、服务水平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经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日本、欧盟、新加坡等国的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区域时,把综合物流发展状况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考察条件来判断项目投资的效益。
现代物流网络及其信息化是促进加工贸易发展的动力,是促进加工贸易企业从停留在环节生产状态走向制造业价值链高端的催化力量。加工贸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与最终产品相关的零部件需要大量采购、及时发送、准时交货。而现代物流业的主体是由诸多节点和线路组成的网络体系,网络成员之间形成稳定的、紧密的联系。这种高效的物流网络支持不仅能使加工贸易制造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相互配套、加工制造和物流配送的发展相互协调,而且还可使加工制造业保持较强的市场运作能力和对市场的敏捷快速反应,为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与市场占有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我国由于拥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和巨大的市场空间,目前已成为跨国公司进行制造业生产线转移的重要地区。同时, 越来越多的全球物流供应商跟随在我国设厂的客户,将业务发展到我国沿海地区。在此过程中,现代物流业与加工贸易相互结合,发挥了重要的辅助、配套作用,并且显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海关促进国际物流发展的思路和原则
物流根据其地域流向可以分为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又称“进出口物流”),
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担负着“把关”和“服务”的神圣职责, 是国际物流管理链条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海关在新形势下的职责、任务和目标、水平,可以概括为“12345”。
“1”就是坚持“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这16字工作方针;“2”就是“把关”和“服务”这两项基本职能;"3"就是海关在市场经济体系当中要发挥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提供社会公共产品这三大作用;“4” 就是海关的监管、征税、统计、打击走私这四项法定的基本任务;“5”就是以驾驭市场经济为切入点,全面提高税收征管、通关监管、打击走私、保税监管、统计监测这五种把关服务能力,实现科学执政、依法执政和民主执政。海关通过贯彻一个方针、把握两项职能、发挥三大作用、完成四项任务、提高五种能力,与现代国际物流过程产生最直接、最密切的关系。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物流企业对提高国际贸易供应链管理水平的要求日益增高,顺畅的国际物流强烈呼唤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海关管理制度和手段的形势下,海关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根据自身的职责、任务和目标、水平,通过“三个创新”确立了思路:
一是管理理念创新。在海关工作方针的指引下,海关首先从理念上进行创 新,形成了“主动适应”和“以企业为主”、“客户导向”的理念;其次,将管理的着眼点从“由物及人”转到“由人及物”关注的重点从货物和合同转到企业和管理者为主,加强货到前申报和事后监管,建立健全“四管”机制,重点放在企业自管,目的在于把握监管和效率以及安全和便利的平衡点;笫三是立足中国国情,根据中国企业的发展水平、诚信程度以及自觉守法的情况,实事求是地确定监管方式。
根据理念创新,海关致力于建设“智能组合型”的通关模式。国际上主要有两种海关通关作业模式:笫一种是传统模式,可称为“橄榄型”模式,即所有的通关手续都在口岸完成,此种模式后续管理少,操作简单,缺点是遇到复杂的监管问题无法在较短时间和较窄空间内很好解决,整体效率低下。笫二种是现代模式,可称为“哑铃型”,即以稽查为手段,以企业守法管理为核心, 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对守法水平比较高的企业,允许先简单申报并办理验放手续,再补充申报,实现海关监管的前推后移,有效扩大海关监管时空。但此种模式要求建立完善的企业诚信为本的守法制度和档案制度,以及完善的担保制度。我国海关主动适应国际物流发展提出的新需求,转变观念,扮演好对企业
的管理者与合作者的双重角色,同时,立足中国目前的大部分企业守法意识较弱、诚信水平较差的实际,逐步把传统的口岸“橄榄型”的通关模式,转变为建立在“哑铃型”通关模式基础上的“智能组合型”的通关模式,即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所有进出口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对于业绩良好、守法经营的企业提供绿色通道,即最大限度的通关便利,而对于违规企业将进行严密的事后监管。该模式重点强调发展方向,强调发展过程和最终导向,谁先符合条件谁就先发展,当守法企业达到95%以上时就可以使用哑铃型通关监管模式了。
二是管理制度创新。海关通过全面实行和不断完善企业分类管理,加强风险分析监控,将凤险管理意识融入所有的海关作业环节和部门中各项工作,致力于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1998年,海关提出了改革与建设两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以通关作业改革作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对通关模式、作业流程、资源配置等进行了全面改革,基本实现了海关通关管理的“四肢协调”;笫二步强调以“守法便利”为原则、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环节,即以稽查为手段,以企业守法管理为核心,建立起与国际海关通行规则相衔接、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相结合的现代海关凤险管理机制,实行统一的风险评估指标和标准。
通过上述制度创新,实施企业分类管理,建立多种通关方式,给予企业与其守法水平相适应的便捷通关措施,促使企业守法自律;通过在行政处罚上有效区分实质性违规和技术性疏忽,区分是主观故意,还是客观疏忽,区分是法人行为还是自然人行为,区分是否屡犯以及违法的频率等,把管理资源集中在极少数风险较高、信誉较差的企业和货物上,在海关政策和管理措施上体现“此消彼长”的平衡,以解决海关无限的监管责任与有限的管理资源之间的矛盾, 同时为守法企业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和最高的通关效率。
三是管理手段创新。海关的出路在改革,改革的依托在科技。由于科技设 备运行依托的是程式和规则,其程序性和严密性是人力无法比拟的;科技设备的判别标准同样是程式化的规则,不可能有主观性的喜恶和私心,更不可能带有感情色彩,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科技设备有人力无法企及的“能力”,具有高效性、超常性和耐力性。
因此,海关通过改变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实行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在“管得住”的前提下,确保在口岸环节上的“通得快”。首先是通关系统的自动化,海关先后自行开发了H883系统和H2000系统,目前已顺
利完成了从H883到H2000的切换工作,并运用集装箱检查系统、电子地磅等设备, 实施非侵入式(NII)查验,以顺应国际集装箱物流强劲增长的态势。
在确立并落实上述“三个创新”及其思路的过程中,海关始终坚持以下原则:一是把关服务,动态平衡。一切改革以此原则为导向,通过整合、创新, 在机制和制度上提供保障。二是守法便利,诚信导向。注重建立海关与诚信守 法企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在维护贸易秩序、促进贸易效率方面共担责任, 体现守法便利,引导企业守法自律,让守法企业荻得最大的通关便利,让违法企业处处感觉到海关监管的威慑力,实现严密监管和高效运作的有机统一。三是注重实效,逐步完善。将解决当前问题和追求长远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改 革中加强配套,注重和谐,体现中国特色。四是统一模式,分类指导。强化全 面部署,统一制定改革模式和方案,同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兼顾区域和业务的特点,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五是积极推进,稳步实施。按照现代海 关制度笫二步发展战略要求,既立足本职、态度积极、行动果断,又要服从大局,与海关其它业务改革相衔接,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
三、近年来海关在物流监管方面的主要改革
海关是国际物流管理链条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根据海关的监管需要,可将国际物流分为“口岸物流”和“保税物流”两个部分,在海关内部分别由通关监管部门和加工贸易及保税监管部门负责,既分工又合作,形成完整的、全方位的海关物流监控体系。
当前,在考虑物流监控方面有一个“点”、“线”、“面”相结合的提法, 就是要在“点”、“线”、“面”上实施以信息化为手段,实现对物流数据的跟踪和监控,确保贸易链的安全和便利。所谓的“点”是指货物进、出、转、存的各个环节;“线”是指进出口货物在境内转关运输的过程;“面”是指海关一般监管区和特殊监管区。“点”、“线”、“面”三者有机统一、互为联动,通过“两面一线”的严密连接,实现对进出口物流的有效跟踪和监控。
海关既要确保物流在进、出、转、存各环节点的安全顺畅,更要解决好口岸物流与保税物流的衔接问题,处理好物流的“点”、“线”、“面”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货物流、信息流、单证流“相互印证,始终相符”。同时综合运用海关一线监管、稽查管理和打击走私等正面、侧面、逆向监管方式,创建通关监管新机制,对进出口物流实行全方位、立体式的管理模式,降低行政管理成本,真正实现“有效监管,高效运作”。
大力推行便捷通关措施。近年来,海关推行的便捷通关措施主要有: (1)联网申报,无纸通关:对不涉税、不需查验的货物,从电子审单到放行
只需要几分钟时间即可完成通关手续。
提前申报,货到验放:实行舱单(载货清单)、报关单电子数据提前申 报,货物运抵海关监管场所后即可办理查验、放行手续。
担保验放,便捷通关:守法水平较高的大型高新技术生产企业向海关申请担保验放后,海关先验放货物,企业在10天内交单补充申报,缴纳税费结案。自2001年10月起,海关总署已批准201家企业在全国范围内享受”担保验放”的便捷通关措施。
量身定做,简化手续:对符合条件的从事加工贸易的大型高新技术生产企业,可以进一步实行联网监管、免设台帐、简化审批手续等便捷措施。对于资信度高、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生产企业,海关甚至还可以为其“量身定做” 便捷通关方式,以提供最大程度的通关便利。
预约通关,上门验放:实行24小时预约通关、上门验放、加急通关等, 一些海关还实行“5+2”工作制度,全天候为企业提供通关服务,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积极推动区域通关改革。为适应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新发展趋势, 海关打破行政区划和关区设置所造成的障碍,正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区域通关”改革,简化海关手续,整合口岸和内地海关的管理资源,努力推动区域内市场资源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为企业创造一个守法便利、统一规范、快捷高效、共同发展的经济环境。“区域通关”就是以企业守法管理为核心、以守法便利为导向,通过提供多种通关模式,打破关区界限,实现物畅其流。其改革的重点是“3+1”模式。
“3”是指三种通关模式:
规范和简化转关运输监管。基本思路是“多种方式、自动转关、不转要 批、事后监控”,实行转关运输货物的计算机自动核放,变从前的“转关要申请”为现在的自动转关,不同意转关要审核备查,限制人为干扰,使“应转尽转”从机制上得到保证和落实。
“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基本思路是“守法便利、坚持条件、分类管 理、此消彼长”,即对守法水平较高的企业,实行跨关区的通关方式,允许企
业在属地海关办理申报、征税手续,由口岸海关直接办理进出口货物的验放手续,不需按转关运输实施监管,大大简化了海关手续,降低了物流成本,最终实现企业守法自律,有效改变海关和企业简单的对立关系。
“跨境快速通关”。即在粤港澳三地,应用GPS、电子关锁和口岸海关卡 口自动核放系统,实行栽货清单电子数据提前申报,海关提前审核、分析,货物运抵口岸,卡口自动核放,电子关锁、GPS全程监控货物运抵指运地,实现互认栽货清单,互认查验结果,不断扩大信息联网传输。
“+1”是积极探索区域虚拟审单中心模式。即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变目前的关区内集中审单为更高层次和水平的区域内集约化集中审单。此项改革对于海关最终实现全关境的统一执法、严密高效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和发展阶段。
区域通关改革迎合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已于2005年10月下旬开始首先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进行试点,深受试点企业欢迎,取得了显著效益。下一步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组织有关技术和业务力量进一步修改完善计算机应用系统,修订业务操作规范,扩大试点范围。
稳步推进卡口控制与联网系统试点工作。为了加快物流监控信息化建设,海关在2004年启动“卡口控制与联网系统”试点的基础上,去年又进一步扩大了试点范围,通过对监管场所的围网封闭、闭路电视监控、卡口管理及计算机联网,实现了跨关区卡口间的电子数据联网,对运输工具和货物实行动态的信息监控和跟踪管理,初步建立了直属海关职能部门、隶属海关凤险管理部门和现场海关物流监控部门三级监控体系,形成联动快速反应机制。通过车辆运行记录、查验情况和违法情况等数据信息在各海关间的传输,构建了区域范围内的中途监控信息网络。卡口控制与联网系统的应用可以解决五大问题:笫一,信息进行集成,使严密监管得以实现;笫二,提高了通关速度;笫三,切实从机制上解决了人为因素,即使是关长决定放行,也会留下操作痕迹;第四, 改善了工作条件,通过在监控室内电子作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杂音、废气、天气对现场关员的影响;第五,实现了电子化管理,可以自动调配现场的通道资源,解决通道拥堵问题。
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发挥科技设备效能。海关为增强实际监管能力,方 便企业快速通关,不断加大现代化的监管技术设备的投入力度,在全国海关共安装了50余套大型集装箱检查设备和大量X光机检查设备,推行非侵入式查验。同时,大力推行信息化管理,H2000系统的成功切换,使海关通关系统自动化水
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建立健全海关保税仓储物流监管体系。为满足现代制造业全球化分工协 作的快速发展需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近年来,海关积极探索保税物流管理制度的创新与改革之路,制定了《加工贸易和保税监管改革指导方案》及其分步实施方案,提出了建立“以保税区区港联动为龙头,以保税物流中心(A 型、B型)为枢纽,以优化后星罗棋布的出口监管仓库和公共型、自用型保税仓库为网点”的三个层次、六种监管模式的多元化保税仓储物流监管体系的改革方案,从而形成全国范围内的保税物流网络,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国际物流发展需要。具体措施有:
一是拓展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的功能。保税仓和出口监管仓是海关保 税物流监管体系的基础。海关己颁布规章允许一般贸易货物进入保税仓库,保税仓库货物可以跨关区提取。同时,正与国税总局联合对部分出口监管仓开展入仓退税的试点
二是建立保税物流中心。建立保税物流中心是海关保税物流监管体系的枢纽和建设的重点。中心主要以整合“两仓”功能为基础,打破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分别专门存放进境、出口货物且相互隔离的状态,并赋予保税仓储、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物流配送、进出口、中转和转口贸易以及口岸等功能。境内货物进入保税物流中心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境外货物进入保税物流中心, 海关给子保税。通过赋予上述功能和政策,把区港联动的功能优势和政策优势, 从港口移到内陆,以满足内陆地区发展国际物流的需求。目前中心B型模式正在苏州工业园区试点。
三是开展保税区区港联动试点。保税区区港联动是国务院批准的试点项目, 是海关保税物流监管体系的龙头和亮点。保税区区港联动是在整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口的区位优势,在保税区和港区之间开辟直通道,拓展港区功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海关通过区域化、网络化、电子化通关管理,简化相关手续,满足企业对货物决速流通和海关有效监管的要求,吸引物流企业投资,从而推动保税区和港区物流业发展。在功能上实现“境内关外”的自贸区的功能, 即“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入区退税”。目前,这一模式已在上海外高桥等八家保税区进行试点。
四是建设洋山保税港。除了以上三个层次、六种监管模式的保税物流形式
之外,2005年6月2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笫一个保税港区-上海洋山保税港, 并已于去年11月正式封关运作。保税港区叠加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乃至港口码头通关的所有政策和功能,口岸物流与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交织融合,是目前我国在现有国情下政策最开放、功能最强大、层次最高级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也是我国探索特殊区域向自由贸易区、自由港转型的试验田。上海洋山保税港的建立,有利于加快上海作为东北亚枢纽港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促进我国国际物流尤其是国际中转物流的发展,提升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
引导出口加工区健康、快速发展,变加工贸易“放养”为“圈养”。自
2000年4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出口加工区并进行试羡以来,已有37个封关运作,加工贸易增量进区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出口加工区实行围网封闭,变加工贸易“放养”为“圈养”,海关监管更加严密, 配套管理更加规范,企业通关更加便捷,经营环境更加宽松,降低了监管凤险, 提升了管理效能,出口加工区正成为政策优惠、通关快捷、手续简便、环境优良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出口加工区的健康、快速发展,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吸引众多的配套厂商在特殊监管区周边投资落户,有力带动了配套的保税物流的发展。
适应加工贸易迅猛发展的新特点,探索多种联网监管的实现形式。加工 贸易联网监管代表着海关对加工贸易监管改革的方向,根据各地实际和从加工贸易企业不同情况出发,海关积极探索联网监管的多种实现形式。
一是封闭型保税工厂模式。对信誉较好、有条件实现卡口管理、闭路电视 远程监控并且实现全程计算机管理、内控机制完善的大型加工贸易企业,海关可按封闭型保税工厂实施联网监管,海关的口岸功能拓展到企业卡口,让企业享受最大的通关便利。
二是标准模式。对完全具备规定条件的加工贸易企业,海关按照“电子账册+联网核查”的要求对其实行监管,企业享受相应的海关优惠措施和通关便利。
三是加工贸易联网监管区模式。加工贸易联网监管区是海关以“信息围网” 取代“物理围网”、对加工贸易企业实施“区域化”联网监管。可以是在龙头企业带动下,由上下游关联企业形成一个联网监管区,也可以是地理上相对集中的一个区域,由符合条件的入区企业形成一个联网监管区。
四是过渡模式。对前些年探索建立的尚未成熟的联网监管模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需继续发展完善,再逐步向“电子账册+联网核查”的方向过渡。
五是联网监管公共平台模式。对内控机制完善但尚未实现全程计算机管理 的加工贸易企业,可通过联网监管公共平台,按要求向海关如实申报,定期传输,从而实现联网监管。
此外,对暂时不具备联网监管条件的其他企业,在不突破现行加工贸易政策规定的清况下,实行电子账册管理。
四、未来海关在物流监管方面的改革展望
根据X中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海关将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丰富“三个创新” 的内容,不断推进各项改革和建设:
在促进口岸物流发展方面,海关将重点做好3项工作,为实现通关操作无纸化、物流监控信息化、查验管理科学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积极探索实施电子通关改革。电子通关将实现通关手续的全程无纸化, 是通关作业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海关将坚持“守法便利、诚信导向”的原则, 以企业守法管理为前提,不以电子联网和电子支付为必备条件,对不同风险等级企业在通关过程中实施分类处理,稳步推进“纸本、电子数据”双轨管理模式向无纸化的电子数据通关管理模式的过渡,实现有纸与无纸作业模式的此消彼长。
继续完善物流监控模式改革。为了建立与通关作业系统相匹配的“物流信息监控系统”,海关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科学调整物流监控作业流程,规范物流监控作业,实行法定的舱单提前申报,建立以舱单为主线,以运输企业、运输工具、运输工具服务人员、海关监管场所备案数据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卡口监控设备为手段,静态和动态信息管理相结合的新型物流信息监控模式, 加强对物流信息的全程监控,不断提高物流监控的智能化和集约化水平。
健全查验工作机制。健全查验工作机制重在实现科学地确定查验重点和 规范地实施查验操作。制定查验办法,继续完善查验操作规程;加强查验风险分析,加快研发推广选择查验系统,提高查验工作信息化应用水平;积极探索审单作业与查验放行“并联”和“串联”相结合的作业模式。
完善保税港区运作。作为我国笫一个保税港区,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具有 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出口加工区五大功能,是特殊区域优惠政策的叠加。下一步海关已确定将洋山保税港区中的港口作业、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三个功能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监管,按照“一体化”管理的要求制订监管办法和实施方案,实行信息化、封闭化、集约化管理,实现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的功能。目前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的申请工作也进入征求相关部委意见阶段。保税港区作为新型的海关监管模式,管理制度和监管手段尚在探索中,下一步海关将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其监管模式,做到“管得住、通得快”,实现严密监管、高效运作。
推动各类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整合和政策叠加。随着开放型经济的深入发展,各地方对各种保税功能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使得现有各类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的功能单一、政策不配套的问题开始显现出来。概括来说,保税区可以仓储、加工,但不能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出口加工区仅有加工的功能, 可享受出口退税政策,没有仓储和物流功能;保税物流园区有物流、仓储的功能,可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却没有加工的功能;保税物流中心不能建厂从事生产等等。为了推动各类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整合和政策叠加,海关下一步将采取3方面的措施:一是功能整合,使各类特殊监管区域都能基本具备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两大功能;二是政策整合,统一各类特殊监管区域的税收政策,包括境外入区保税、区外入区退税、区内出区征税、区内免征增值税、消费税等等; 三是监管模式整合,统一海关的监管模式、作业流程、操作规范和信息化管理系统,降低监管凤险,提升管理效能。海关总署将遵循一体化规划、集约化开发的原则,研究整合各类特殊监管区域的管理系统,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同时,加强与各部委的联系协调,扩大联网数据的交换范围。
强化信息化管理,实现区区联动。海关下一步将根据各类特殊监管区域
(场所)之间货物在保税状态下更便利地结转和协调发展的要求,通过制度创新和海关信息化管理,探索试点区区(包括保税港、区港联动的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等)联动的海关监管新模式,在确保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疏通保税货物在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间的合理流转渠道,建立与保税监管场所之间货物保税流(结)转相适应的区区联动管理系统,构建区域(场所)间的通关一体化机制,实现区域(场所)间的整体联动, 达到优势互补,提高区域的竞争力,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更好地适应和促
进进出口物流的发展。
为不断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海关将继续积极探索与现代物流相融合、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现代海关监管新思路、新模式、新手段,构建高效便捷的通关模式,维护公平有序的进出口贸易环境,支持和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为此,不仅需要在座的各位及社会各界对我们的理解和支持,而且更需要大家的通力协助和配合。我们相信,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在行业相关管理部门、物流相关产业与服务企业以及各地各级行业协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现代物流将会迎来一个充满机遇的全新发展阶段!
在新起点上实现开发区发展新跨越
浙江省副省长龚正访谈
(2009年)
今年是浙江省设立开发区25周年。
浙江省从1984年10月设立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一一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开发区巳成为我省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内源发展,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的重要平台。
面对当前全球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如何坚持开放创新,推进整合提升, 在新起点上实现浙江省开发区发展新的跨越?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浙江省副省长龚正。
记者:浙江省设立开发区已经有25年历史到目前,请您介绍一下开发区的总体规模?
龚正:目前,全省共有经国务院审核公布的省级以上开发区117个,数量居全国第三,其中:各类国家级开发区15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7个、工业(高新) 园区45个。
总体来看,我省开发区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类型多样,为加快浙江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
记者:对于浙江全省开发区的发展现状,尤其是最近三年来的发展,您有什么样的评价?
龚正:三年来,全省开发区在各级X委、政府的领导下,经受了全国开发区清理整顿的严峻考验和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在实践中克服困难,在探索中破解矛盾,在创新中提升水平,在开拓中推进发展,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不断提高。全省72家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不含园区,下同)引进实到外资占全省近1/2;完成工业增加值、出口交货值和上缴税收均占全省1/3以上, 主要经济指标保持持续平稳较快增长。最近三年来,我省开发区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六个特点:
一是引进外资成效明显,危机之中不乏亮点。近三年来,全省开发区共引 进实际外资141.9亿美元,占全省开发区历年累计实际外资总数的43.3%。尽管遭到全球金融危机重创,2008年开发区利用外资出现拐点,首次下降,但规模
和质量有所提高。全省开发区平均单项合同外资额达1440万美元,比上年提高457万美元,高于全省平均合同外资481万美元。今年头五个月开发区外资形势开始出现一些积极信号:一是开发区外资三项指标跌幅小于全省平均,占比逐渐回升。二是国家级开发区在吸引大项目方面优势明显。三是列入统计监测的66家省级以上开发区,近三成呈现逆势上扬。
二是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截至2008年底,全省开发区 实有工业企业2.5万余家,外商投资企业2854家。1亿元以上内资项目和1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累计达到3929个。2008年全省开发区实现工业生产总值13665 亿元,工业增加值3031亿元,外贸出口512亿美元,上缴税收60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7%、23.8%、6.6%和35.5%,占全省上述四项指标的33.1%、36.8%、32.8%和31.4%。全年基础设施投资额为486亿元,同比增长5l.1%;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008亿元,同比增长16.3%。全省开发区在金融危机下加大主导产业集群培育力度,加快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资源消耗水平下降,单位产出效益上升。2006年到2008年开发区规模 以上企业由8002家增加到1136l家,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0.69吃标媒降到0.52吨标煤,水耗由27.81立方米降到20.9立方米,分别下降了24.6%和33%;而单位面积产出持续提高,每亩工业总产值从2006年的213万元,增加到目前的290 万元,提高了36%。投资密度也由2006年的每亩146万元,增加到目前的每亩186 万元,提高了27.4%。截至2008年底,已有48家开发区和l281家区内企业通过IS014001国际环境质量体系认证。通过环境质量体系认证的开发区已达到总数的72.7%。
四是集聚科技创新要素,提升核心竞争能力。2008年全省开发区新增省级 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26家,经省级以上部门认定的研发中心、技术中心130家; 新增省级以上部门认定的名牌、驰名(著名)商标和出口名牌共计334个,获专利9222件;区内企业技改投入额673亿元。占全年固定资产投人额的33.6%。至2008年底,全省开发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677家,研发中心、技术中心达到570 家,占全省的67%;拥有名牌、驰名(著名)商标1496个,各类专利证书33960 件。在291万开发区就业人员中,大专学历以上的有58万、占20%。
五是特殊监管区运行良好,功能拓展进展顺利。目前,我省已批准设立的 海关特殊监管区共7个,其中已通过验收封关运作的6个;正在建设的有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和杭州、宁波概社2个保税物流中心。我省特殊监管区总体发展情况
良好,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48.2亿元,进出口总值87.23亿美元,税收总额2.7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7%、23.8%和110%。宁波出口加工区圆满完成全国首批拓展保税物流等功能试点任务,物流中心业务已锅射全国7省市,光电产品检测中心获批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出口加工区拓展功能试点工作年内已在杭州、嘉兴和慈溪出口加工区全面推开。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已完成总体发展规划、港区功能定位以及产业发展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全面开展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积极争取在2010年6月实现首期区块封关运作。
六是觉委政府重视支持,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我省开发区建设发展不但得 到各地X委、政府的关心支持,而且得到了省级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特别是在全省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试点工作和省级开发区(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申报工作中,省级有关部门从大局出发,紧密合作,相互配合,确保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和升级申报两项工作顺利进行。目前,我省已上报国务院要求升级的省级开发区(网区)有8家,全部通过国家部委审核的有3家,无论数量还是进度在全国排在前列。
记者:2009年是国际金融危祝持续演化的一年,当前全省各她、各开发区总体经济运行状况如何?
龚正:全省开发区经济放缓迹象在2007年底初显,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下行趋势,在今年上半年没有改变。一是吸收外资未见转机。2008年全省开发区利用外资首次出现下降局面。全年新批项目、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三项指标,同比分别下跌38.7%、10.3%和6.9%。今年上半年仍比去年同期下降12.9%、7.4%和l1.2%。二是出口形势依然严峻。2008年全省开发区出口虽然保持增长, 但增势已显疲态。今年一季度开发区出口同比下降22.5%,跌幅大于全省近5个百分点。半年出口统计尚未出来,但预计跌幅在20%左右。三是工业经济首次下挫。全省开发区一季度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工业增加值改变以往稳健上升态势, 在历年季报统计中,首次出现下跌,同比下降了3.3%。
记者:金融危机对于开发区是否也面临发展机通?
龚正:金融危机对于开发区来说,同样也是重要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出台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政策,为开发区加大基础设施、改 善民生投人等方面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金融危机形成企业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逐步淘汰一批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纯加工型或初级生产企业。为
开发区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创造有利环境;三是金融危机使资本、人力等各种生 产要案在世界范围内重新洗牌,不少国际知名大公司、大集团纷纷裁员,为开 发区吸引各类国际高端人才创造了有利时机;四是回际金融危机使欧美不少企 业普遍陷入资金困境,为开发区内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通过参股并购国 外先进企业,获得技术、资源、管理要素以及国外行业龙头企业的“话语权” 培育自己的跨国公司,创造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性机遇。
记者:下一阶段全省开发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龚正:总体要求是坚持开放创新,推进整合提升。在新起点上实现我省开发区发展新跨越。其中,关键词有4个,即:开放、创新、整合、提升。简称8 字方针。
记者:请您对8字方针作一具体的阐述?
龚正:“开放“是指坚持扩大开放,提高开发区国际化水平。兴办经济特 区和开发区,是X中央、国务院为推进我国对外开放而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 从设立之初。就承担着对外开放窗口、引进外资主战场的职能。可以说各类开发区是支撑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平台,办好开发区是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以为,环杭州湾和沿海地区的开发区,要扩大开放视野、创新开放举措、优化开放格局、提高开放水平,把开发区打造成为承接国际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新经济引擎;内陆、海岛和山区的开发区,要确立开放理念、创新开放思维、加大开放力度、加快开放步伐,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外向带动与内源支撑相结合的新增长点。同时,要深人推进“山海协作工程”,鼓励发达地区开发区与欠发达地区开发区结对合作、联动发展。
“创新”是指推动创新发展,增强开发区核心竞争力。创新是开发区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为开发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开发区创新最重要的有三个创新:一是理念创新,二是体制创新,三是科技创新。我省开发区只要依靠科学发展的理念引领,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就能够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整合”是指整合要素资源,拓展开发区发展新空间。根据江苏、广东的 创新理念和发展模式,开发区整合要素资源实际上是地方政府通过体制创新、委托管理,授权开发区对要素重新组合,对资源优化配置,先行解决开发区的
发展空间问题,以便对委托管理区域进行大范围、前瞻性、高水平、多功能的总体规划,全面提升开发区发展水平和辐射能量,成为构筑开放新格局的支探点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从我省首批12个试点单位情况看,开发区整合资源、拓展空间,意义重大。“整合”有利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有利于优化提升产业结构,有利于拓展扩大发展空间,有利于辐射带动区域经济.有利于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提升”是指提升发展水平,促进开发区实现新跨越。近几年我省开发区虽然进步很大,但与外省先进开发区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即使我省发展水平最好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国同类开发区的捧名中也没能进入前10名。全省开发区当前应从提高规划建设水平、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完善综合配套功能等方面工作人手,大力全面提升开发区发展水平。
我们必须要掌握科学方法,稳步有序推进整合提升。省领导对开发区整合提升工作高度重视,在一年时间里,吕省长先后三次做出批示;省领导和省政府分别召开了7次会议,研究制定方案,组织部门评审,听取试点汇报,提出指导意见。全省各地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研究解决开发区整合提升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省级有关部门要继续支持、积极推进开发区整合提升,并在各自职能范围内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加强互动合作 推进转型发展
(2010年)
加强东西部合作是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任务,浙江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在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浙江民资丰富、机制灵活、人才集中等优势,与西部地区资源、市场、环境等优势相结合,在互利共赢基础之上强化政府推进,坚持市场运作,不断创新合作机制, 努力实现浙江与西部地区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一是积极鼓励引导浙江企业参与西部大开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浙江有 近150万人在西部地区创业,兴办规模企业1.8万家,注册资金达到1000亿元, 累计投资额超过了6640亿元。2007年以来,新增向西部地区投资额达到了1800 多亿元,浙江与西部地区在科技、人才、旅游、教育、卫生、劳务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得到加强。
二是全力以赴做好对口支援工作。坚持输血造血并重、强化资源合作并举, 通过援建项目、经济合作和培训交流等多种形势和途径,积极做好中央确定的对口支援西藏那曲、新疆和田、重庆涪陵和万州武桥开发区的工作,还有四川的南充、广元,贵州的黔东南和黔西南的工作等。
三是不断完善推进与东西部合作的机制建设。浙江省成立了对口支援、对 口帮扶领导小组和国内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加强国内合作交流的若干意见及浙江省对口支援、对口帮扶工作2009年至2010年规划纲要,并先后多次召开了全省对口支援和国内合作交流会议。
与此同时,着眼于创新合作交流机制,签订了一批战略合作协议和专项合作协议。例如浙江与四川省签订了“1+6合作协议”,及一个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教育、科技、人力资源开发、医疗卫生、旅游、劳务等6个专项合作协议。2010 年3月,浙江与新疆签署了能源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能源战略合作领导协调机制,加强了煤化工产业、煤电开发、煤电供需和发展新能源工作。
浙江与陕西交流频繁,感情深厚,目前在陕西有近20万浙江人兴办各类企业1700多家,创办的各类市场有40多个,累计在陕投资也达到了200多亿元。从2003年开始,浙江省已连续8年组团参加西洽会,共与西部省区市签订合作项目超过了300个,协议总金额339.12亿元,并签订了一批人才、科技、资源合作协
议,西洽会已经成为浙江省加强东西部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
实践证明,加强东西部合作前景广阔,从战略上看,加强东西部合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从实践来看,加强东西部合作是提高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率,是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现实要求。
加强东西部合作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我们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 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推动东西部合作实现三大转变。第一,从推动浙江企业走出去发展向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转变;第二, 从侧重经济合作向特色优势产业资源要素和社会事业全方位合作转变;第三, 从侧重面上推动向点面结合转变,努力开创东西互动合作发展的新局面。
下一步重点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优势产业的合作。浙江与西部地区特色产业优势互补明显,我们 继续支持我省的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也热诚欢迎西部优势企业利用浙江的区位、资金、技术优势,加强相互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第二,推动省际经贸合作区的建设。积极引导和组织我省有实力的企业和 投资机构,与西部地区合作建设若干个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产业链较为完整、关联程度高、带动和辐射能力强的各类经济贸易合作区。
第三,合作建设资源要素基地。通过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紧密对接,建立资 源开发规划和重大项目的对接制度、定期交流和协调制度。
第四,积极推进对口支援各项工作。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 继续援建对口支援地区急需的公益援建项目,努力促进东西部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开放创新 推进整合提升
(2010年)
浙江省从1984年10月设立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开发区已成为浙江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内源发展,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的重要平台。目前,全省共有经国家审核公告的省级以上开发区117个,其中:各类国家级开发区15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7个、工业(高新)园区45个,形成了层次分明、类型多样的开放平台体系,为加快浙江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保持清醒头脑,全面认识开发区的发展现状
近3年来,全省开发区在各级X委、政府的领导下,经受了全国开发区清理整顿的严峻考验和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在实践中克服困难,在探索中破解矛盾,在创新中提升水平,在开拓中推进发展,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不断提高。全省72家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额占全省近1/2;完成工业增加值、出口交货值和上缴税收均占全省1/3以上,主要经济指标保持持续平稳较快增长。
引进外资成效明显,危机之下实现增长。2006年至2008年,全省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141.9亿美元,占全省开发区历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43.3%。2008年开发区利用外资首次出现下降,但规模和质量有所提高。全省开发区平均单项合同外资额达到1440万美元,比上年提高457万美元。2009年1-9 月,国家级开发区外资项目数和实际利用外资额实现正增长,走出了持续一年多的下降通道,全省开发区新批外资项目333家,合同外资40.7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0.36亿美元,其中国家级开发区新批外资项目126个,实际利用外资额17.0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3%和5.6%,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占全省开发区总额的47.2%和56.1%。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开发区内设各类国别(地区)园区已成为浙江外资集聚的重要推动力量。
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继续优化。2008年,全省开发区实现工业生产总值13665亿元,工业增加值3031亿元,外贸出口512亿美元,上缴税收60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7%、23.8%、6.6%和35.5%,占全省上述四项指标的33.1%、36.8%、32.8%和31.4%。加大主导产业培育力度,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宁波开发区进一步提升临港主导产业,2008年钢铁、石化、能源、纸业、汽车、船舶等6
大产业产值682亿元,比上年增长24%;杭州开发区电子通信和机械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工业总产值已占全区的52.4%;萧山开发区引进一期总投资36亿元的青年莲花骄车项目和总投资15亿元的中国重汽增资项目,推动了汽车产业集聚;杭州高新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已入驻相关企业80多家,生产的动画片占全省总量95%以上,已跃居全国20多个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之首。
资源消耗水平下降,产出效益有所上升。2006年到2008年开发区规模以上企业由8002家增加到11361家,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0.69吨标煤降到0.52吨标煤,水耗由27.81立方米降到20.9立方米,分别下降了24.6%和33%;而单位面积产出持续提高,每亩工业总产值从2006年的213万元,增加到目前的290万元, 提高了36%。投资密度也由2006年的每亩146万元,增加到目前的每亩186万元, 提高了27.4%。截止到2008 年底, 已有48 家开发区和1281 家区内企业通过ISO14001国际环境质量体系认证。通过环境质量体系认证的开发区已达到总数的72.7%。2009年1-9月,全省开发区实现财政收入563.4亿元,其中税收517.7 亿元,分别增长11.2%和15.6%。
集聚科技创新要素,提升核心竞争能力。2008年全省开发区新增省级以上 高新技术企业226家,经省级以上部门认定的研发中心、技术中心130家;新增省级以上部门认定的名牌、驰名(著名)商标和出口名牌共计334个,获专利9222 件;区内企业技改投入额673亿元,占全年固定资产投入额的33.6%。至2008年底,全省开发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677家,研发中心、技术中心达到570家,占全省的67%;拥有名牌、驰名(著名)商标1496个,各类专利证书33960件。在291万开发区就业人员中,大专学历以上的58万,占20%。
特殊监管区运行良好,功能拓展进展顺利。目前,浙江省已批准设立的海 关特殊监管区共7个,其中已通过验收封关运作的6个。全省出口加工区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48.2亿元、进出口总值87.23亿美元、税收总额2.7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7%、23.8%和110%。宁波出口加工区物流中心业务已辐射全国7 省市,光电产品检测中心获批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出口加工区拓展功能试点已在杭州、嘉兴和慈溪出口加工区全面推开。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正在抓紧建设之中,积极争取在2010年6月实现首期区块封关运作。
在充分肯定全省开发区取得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一是规划起点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开发区,早期融资能力不强,对 中长期发展规划重视不够,造成空间布局混乱,区容区貌较差。二是发展空间
受限。开发区原批准面积的开发建设早已完成,一大批新引进项目无地可供, 一部分已签约项目无法开工建设。三是体制优势弱化。国家先后对土地、工商、税务、金融等机构实行垂直管理,开发区管委会的一些经济管理权限和特殊优惠政策取消或受到限制,办事难度加大,行政成本增加,服务效率降低。四是产业层次偏低。不少开发区的主导产业仍为传统优势产业和一般加工制造业,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世界500强企业、全国有影响的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国家战略产业明显偏少。五是功能配套不全。开发区在定位上过于注重工业化, 功能比较单一,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二、明确努力方向,认真贯彻开发区工作的总体要求
近年来,省委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为开发区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2007 年底,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确立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并首次提出“整合提升各级各类开发区(园区)”;2008年9月,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做 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决定,再次重申“积极整合提升各类开发区(园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集群”;2009年5月,省委十二届 五次全会做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决定,进一步强调“着力优化开发区空间布局,整合开发区要素资源,推动优质要素和重要资源向开发区集中,优质项目和高端产业向开发区集聚”。
当前全省开发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开放创新,推进整合提升,在新起点上实现全省开发区发展新跨越。其中,关键词有4个,即:开放、创新、整合、提升,简称“八字方针”。开放是立区之本,创新是强区之路,整合是建区之策,提升是兴区之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开发区要始终高扬开放创新旗帜,扎实推进整合提升工作,实现开发区又好又快、更强更优发展。
从全国开放形势看。近年来,东部沿海省市以大视野、大气魄、大思路、大手笔,积极打造开放大平台,精心构筑开放新格局。最近,辽宁、江苏两省编制的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分别获得国务院批准,从地方区域构想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天津滨海新区和河北曹妃甸早已成为国际资本投资热土和国家战略产业基地;山东省去年编制完成并开始实施胶东半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浙江南端,福建历时五年精心策划的“海峡西岸经济区” 终获国家批准,并赋予对台经贸先行先试特权;在浙江北面,上海将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的方案于2009年5月得到国务院批准,从而使浦东的金融、政策优势
与南汇的土地、港口优势整合叠加,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一轮对外开放自北向南,自东向西,已完成空间战略布局,浙江在全国新的开放形势下将面临空前未有的竞争压力。
从省内开放格局看。杭州市积极筹划在钱塘江东岸建设大江东工业区;宁波市规划在跨海大桥南冀以慈溪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和慈东工业园区为核心, 构筑杭州湾新区;嘉兴市积极推进以“五区一园”为载体的嘉兴滨海新区;台州市正在加速构建以大平台、大港口、大交通、大产业为支撑的沿海产业带; 义乌市依托国际商贸城,积极酝酿设立内陆型综合保税区;地处山区的丽水市也抓住纳入“海西区”机遇,借船出海、借梯登高,谋划设立对台经贸合作区, 加大东引台资的力度。所有这些设想、规划和举措,与我国新一轮开放大趋势相呼应,与浙江构筑开放新格局相适应。开发区无疑是开放平台建设最重要载体,开发区理应在提升浙江经济国际化水平方面做出更突出贡献。
从全省各地情况看。凡是重视开发区工作、开发区建设发展比较好的地方, 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就高、质量就好、贡献就大。当然,由于全省各地经济实力不同、区位条件不同、产业基础不同,开发区发展水平也不同。因此,我们提出下一步分类指导的不同要求:环杭州湾和沿海地区的开发区,要扩大开放视野、创新开放举措、优化开放格局、提高开放水平,把开发区打造成为承接国际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新经济引擎;内陆、海岛和山区的开发区,要确立开放理念、创新开放思维、加大开放力度、加快开放步伐,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外向带动与内源支撑相结合的新增长点。同时,要深入推进“山海协作工程”,鼓励发达地区开发区与欠发达地区开发区结对合作、联动发展。
创新是开发区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为开发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开发区创新,包括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管理制度、发展模式、载体功能、产业组织、工作举措等多方面创新。在此,强调三点:
——理念创新是前提。理念引领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开发区新一轮发展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率先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注重速度规模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从注重外延扩张向注重内涵提升转变,从注重投资驱动向注重创新推动转变;从粗放开发土地向集约利用土地转变。以科学发展理念引领开发区转型提升。
——体制创新是根本。开发区设立20多年来,虽然原有的政策优势、成本
优势、资源优势逐渐消失,但“精简、高效、务实”的体制优势还基本保存。新形势下,开发区管理体制可以大胆探索创新。具有新城区特点的开发区,要实施大部制管理体制,继续保持管理机构精简高效的特点和优势;正在开发建设的开发区要完善管委会的管理体制,把主要精力放在规划建设和招商选资上。体制创新可以思想再解放些,思路再宽些,胆子再大些,步子再快些,积极探索形成有利于促进开发区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不断增强开发区的生机和活力。
——科技创新是核心。新形势下开发区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 中心环节,积极实施科技兴区、人才强区战略,全面谋划科技体系创新建设, 更好地发挥全省开发区的开放优势和产业优势,开放式配置科技资源,聚集国内外各类创新要素,增强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
根据江苏、广东的创新理念和发展模式,开发区整合要素资源实际上是地方政府通过体制创新、委托管理,在不改变“四至”范围前提下,授权开发区对要素重新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先行解决开发区大的发展空间问题,以便对委托管理区域进行大范围、前瞻性、高水平、多功能的总体规划,全面提升开发区发展水平和辐射能量,成为构筑开放新格局的支撑点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从浙江首批12个试点单位情况看,开发区整合资源,拓展空间,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一方面,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土地 资源禀赋并不充足;另一方面,全省尚有270余万亩可围垦滩涂和1万多平方公里低丘缓坡地,在开发区周边还有一些小型园区和废弃盐田。开发区可以通过科学开发、合理使用,促进要素重新组合,资源优化配置,避免恶性竞争,减少资源浪费,从根本上提高资源转化率和经济贡献度。
二是有利于优化提升产业结构。目前,浙江正处于加速工业化进程阶段, 工业结构由“轻、小”型向“重、大”型转变,产业体系由企业集中向产业集群过渡。一些重大工业项目和特色产业集群需要较大的空间承载。开发区整合资源、拓展空间,就能为承载优质大项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造基础条件。参加试点的嘉兴、台州开发区和自行整合的余杭、临海开发区,过去是项目等土地,现在是土地等项目。
三是有利于拓展扩大发展空间。开发区在授权托管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
规划建设、功能布局和产业配置,有利于加快形成以开发区为核心、以城镇为依托、以产业为支撑、以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的新经济平台。同时,也便于开发区在授权托管范围内先行做好前瞻性、高水平的总体规划,逐步调整完善相关规划,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创造前提条件。
四是有利于辐射带动区域经济。根据开发区未来走势和国内先进开发区实 践,开发区不仅有集聚、吸纳要素资源的功能,而且有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开发区通过资源整合,走出“围墙经济”,放大溢出效应,实现经济园区与周边地区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加速本地区经济增长极的形成,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五是有利于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开发区整合行政资源,特别是与相邻行政 区、街道、乡镇的整合,必然会涉及到现行管理体制。整合资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体制创新的过程,客观上对体制创新起到了积极地推动和促进作用。
全省开发区要全面提升发展水平,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要提高规划建设水平。着眼未来5—10年发展,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密度产出的要求,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加强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产业、海域、林地、环保等专项规划的衔接,进一步完善开发区相关规划体系,优化空间布局。特别要抓住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县域城乡规划制定的有利时机,认真做好开发区整体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的研究、制定和实施工作,争取在优势区位、重点区域和有条件的地方, 规划建设若干个开放型经济大平台。
二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开发区是浙江省扩大对外开放和促进内源发展的 重要平台,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基地。要带头贯彻省委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更加注重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外向带动、内源支撑、科技引领、体制创新、环境友好的先导区;成为工业集中、资本集聚、产业集群、用地集约、功能集成的示范区;成为具有“开放特征、创新特性、区域特色、自身特点” 的开放开发标志性区域。
三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围绕集聚创新要素、激活创新资源、转化创新成
果、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开发区自主创新环境,健全公共创新平台,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系;促进引进外资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大力引导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增强开发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四要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加大投资促进力度,创新招商选资方式,优化利 用外资结构,着力引进产业带动型、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生态环保型项目;加快培育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加强产业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促进产业集群,推动开发区产业高端化、高新化、高质化、高产化;注重发展与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省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相匹配的相关产业,积极争取国家战略产业项目在开发区布局投资。
五要完善综合配套功能。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综合投资环境,建设公 共服务平台,增强配套服务功能,为区内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检验检测、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投诉仲裁、资质认证、物流仓储、人才培训等服务;大力提升开发区要素吸纳能力、项目承载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着力建设和完善保税区、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等各类特殊监管区,切实抓好功能拓展、政策叠加扩大试点工作,推动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综合型园区发展。
全省各地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研究解决开发区整合提升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省级有关部门要继续支持、积极推进开发区整合提升,并在各自职能范围内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分类处理。根据问题性质,属于管理体制调整的,按行政程序办理,属于规划范围调整的,按法定程序办理。二是分级解决。第二批以后开展的,只要不涉及四至范围调整变更,由各市确定实施单位并组织有关部门对方案进行评审,报省政府批准。三是分步实施。切忌一哄而起,一线平推, 要周密制定计划,区分轻重缓急,先易后难,逐步推进。【联系*微信dadawk01】
全省开发区要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创新的意识和更加扎实的工作,努力推进开发区实现新跨越。
扎实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低碳发展工作
在浙江省暨杭州市2013年“全国低碳日”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的致辞
(2013年6月17日)
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与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去年,国家决定设立“全国低碳日”,这对普及气候变化知识,宣传低碳发展理念和政策,鼓励公众广泛参与,促进温室气体减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浙江省作为陆域小省,环境容量十分有限,气候、生态等环境敏感性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低碳发展工作,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低碳经济。早在2007年7月,省政府就成立了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2010年发布实施了《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浙江省在编制省级温室气体清单、开展低碳城市试点、实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活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为下一步推进低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X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战略高度,融入经济建设、ZZ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去年12月,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作出了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决策部署,明确提出“坚持走生态立省之路, 深化生态省建设,加快建设美丽浙江”。今后一个时期,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低碳发展工作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为重要。
全省各地、各部门要在推进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浙江的过程中扎实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低碳发展工作,着力在低碳能源、低碳产业、循环经济、林业碳汇、低碳生活以及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取得新的更大成效。要以开展“全国低碳日”主题宣传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弘扬和增强全社会的低碳意识,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 努力营造低碳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也呼吁各类低碳环保组织、广大群众积极行动起来,投身于促进低碳发展的各类实践活动,共同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
关于当前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工作
在全省分管发展改革工作市长座谈会上讲话的第二、第三部分
(2013年7月9日)
一、关于经济发展工作
当前,要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做好发展工作的重要抓手,推动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抓好扩大有效投资工作,也就等于抓住了发展工作的牛鼻子。
首先,要继续毫不动摇地做好扩大有效投资工作。从投资作用看,有效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依然较强。在出口不确定、消费比较平稳的情况下,经济增长要实现8%的目标仍然要靠有效投资。一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1-5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6778.4亿元,同比增长21.9%。从投资结构来看,1-5月,全省工业投资增长21.2%,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0%,扣除房地产的三产投资增长28.7%,同比分别提高4.8、1.3和7.1 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增长36.9%,同比大幅提高23.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20%, 占全省投资62.6%。从投资效果省际间比较来看,据测算,去年浙江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系数、固定资产投资消费系数分别为0.150、0.017和0.094,与广东(0.224、0.037和0.126)、江苏(0.156、0.022和0.075)
有一定差距。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省通过狠抓有效投资,投资对经济拉动作用进一步加强,投资产业结构、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有效投资已成为我省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主引擎;同时,也要看到我省投资对GDP、财政收入和消费的拉动作用与其他沿海发达省比还有差距,这也意味着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和潜力。因此,我们要更加坚定抓有效投资的信心和决心,以更大的力度、更优的举措争取更好的绩效。
其次,扩大有效投资要始终坚持投资总量、结构和效益的统一。扩大有效投资既要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和增速,更要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坚持不搞重复建设,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注重投资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重点是要实施好省里已下发的扩大有效投资“411”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着力抓好“四大万亿工程”。一是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扩大有效投资,结合推进“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在产业链长、产业带动性强、产业导向明显的重点领域,着力引进一批标杆性产业项目,谋划实施一批产业链延伸项目,协调推进一批高端产业项目落地建设。二是围绕基础设施完善扩大有
效投资,按照科学布局、强化主干、疏通节点、系统成网的要求,加快建成大交通、大能源、大水利、大通信“四张网”。三是围绕统筹城乡建设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是实施一批城市市政设施以及小城市和中心镇、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力求取得百姓得实惠、企业得市场、发展得空间、政府得民心的良好效果。四是围绕公共服务提升扩大有效投资,按照满足群众基本生活、基本发展、基本环境、基本安全四大需求的要求,着力在医疗卫生、公共文化、保障性住房、生态环境改造等方面加大投入,进一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第三,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要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在投资主体上, 充分挖掘民资、央企的投资潜力。要全面落实国家促进民间投资42项实施细则和省里的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加快推出第二批面向民间投资招商推进重大项目, 大力吸引浙商回归创业。同时,要深化与央企的对接合作。对于已签约的央企合作项目,要切实抓好责任落实。二是在投资方向上,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引导力度。我省投资结构中,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投资比重偏低。要充分发挥财政补贴、税费优惠、土地使用等政策杠杆作用,积极引导各类资金投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的产业,尤其要抢先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三是在投资载体上,要充分发挥国家战略和产业集聚区的平台功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作为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省的战略性投资平台,要充分利用好。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和各类开发区要严格产业准入,注重错位发展,着力引进大项目、发展大产业,切实提高投资项目层次和水平。四是在投资机制上,要充分尊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采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引导投资行为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看不见的手要和政府“有形之手”有效衔接,政府“有形之手”要减少对微观投资行为的干预,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二、关于体制改革工作
改革是发展的最大“红利”。X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以更大的ZZ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对深化改革作出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对深化体制改革工作也高度重视。省政府印发的2013年全省体制改革要点,提出了六方面继续深化的改革和七项重点突破的改革。在这13项改革任务中,重中之重就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涉及市场、政府、社会三方,事关全局、又事关长远,是牵一发而动全
身的重要改革突破口。关于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调三点:
第一,浙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效。自2012年8月筹备启动新一轮行政审批改革以来,我省提出要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省份。在全省各地、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下,新一轮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经梳理,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将由原来的706 项拟公告执行609项,全省行政许可事项将由原来的1617项拟公告执行1436项; 省级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保留143项,取消232项,下放32项,分别占总数的35%、57%和8%,省级以下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还在审核过程中,原则是能减则减、能放则放。在提高审批效率方面,省政府办公厅还印发了《政府投资项目省级联合审批实施办法》,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间由200多天缩短至60天;便捷高效的企业投资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和开发区园区化零为整的前置审批试点方案也已制订。我省在绍兴县实施了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试点,若扣除土地招拍挂和公示时间,审批时间将会从300天左右减少到35天,这个力度是很大的。另外,义乌商事登记的审批改革制度也将出台。
第二,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虽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企业和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当前有以下6个问题要重点解决:一是边清边乱、边改边增,2008年非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后,不到5年又增了300多项,加在一起实际上还有560多项。二是明放实不放,有的地方反映,有些已下放的权限并不是地方所需要的,而地方最需要的则没放,这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审批权限有的部门放,有的部门没有放,特别是一些前置条件,部门下放不平衡,企业和群众办事还是比较难。四是一些地方难以承接下放的权限,如开发区作为派出机构,在人员编制、 机构设置等方面与下放的权限不相适应,导致执法真空、权责脱节。五是审批中介服务机构垄断色彩浓、服务时间长、收费标准高、责任不承担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六是合法性问题可能会增多,如一些行政服务中心为提高审批速度,采取先办理后审核的方式,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目前X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省开展,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改革的深化工作。
第三,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处理好四大关系。改革的过程就是利益调整的过程,处理得好、方法对路,改革就能事半功倍,反之则有可能寸步难行。因此,在改革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方式方法,正确处理好四大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敢于担当、敢于改革创新和责任豁免的关系。当前改革正在进入深化期和攻坚期,改革的责任和风险都越来越大。对此,除了建立正面激励机制以鼓励干部群众敢于担当、敢于改革创新外,建立责任豁免机制以消除改革后顾之忧同样重要。最近,上海市拟制定出台《关于促进改革创新的决定》, 其中有一条规定是:本市保障改革创新,宽容失败。改革创新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但有关单位和个人依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决策、实施,且勤勉尽责、未牟取私利的,不作负面评价,依法免除相关责任。上海的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我们下一步深化改革也要依法保障改革创新、宽容失败。
二是要处理好最优方案、次优方案和一般方案的关系。我们在改革过程中, 所设计的是最优方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则要分阶段、分类别推进,不断创造条件逐步实施。现在一讲改革往往是这也不具备条件,那也有一定障碍。一项改革要不要实施,不能光看最优方案,而是看是不是朝着最优的方向前进了一步。只要朝前走了一步,朝着最优方案前进了一步,我们就要去推动。这就是标准,否则改革永远不可能有突破。
三是要处理好牵头负责、参与推进和加强协调配合的关系。每一项改革都需要有一个牵头部门,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牵头部门就是各级发改委。作为牵头部门要有全局观念、大局意识,要敢于协调、善于协调,要做好“分工”、也要做好“督工”,当好“主角”。参与和配合部门也要积极配合、抓好落实, 做好“配角”。无论谁牵头、谁推进、谁配合,互相之间都要通力合作,强化改革工作的组织保障。
四是要处理好监督检查、服务指导与发挥基层创造性的关系。现阶段的改 革,特别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关键还是要简政放权。怎么放?首先,要做到权力和责任一起放,要调动基层积极性,但也要使基层承担相应责任。其次, 省级部门放权不能一放了之,要加强指导、优化服务。再次,还要加强督查, 对承接不了、落实不好的下放权限,可适时收回。最后,要及时总结各市县做好下放审批事项管理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互相学习、互相借鉴,进一步发挥基层积极性和创造力。实际上,这和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也是密切相关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要求转变工作作风,就是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突出重点 努力建设全国一流的省级政务决策咨询和信息技术服务机构
在浙江经济信息中心调研时的讲话
(2013年9月11日)
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提出“服务为本、重振辉煌”的目标是有条件、有需求、有基础的。省经济信息中心拥有的150多人、一个X委、三个法人机构、五块牌子尤其“五大平台”建设,就是最好的发展基础。这些年,省经济信息中心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决策部署,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是工作推进尽心尽力。除了为政府部门提供宏观决策咨询服务和信息技 术保障外,信息中心还先后承担了“信用浙江”建设、省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合作、省人口基础信息资源库和共享交换平台建设等事关浙江省发展的重要工作,并积极组织推进,有些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应予以充分肯定。
二是工作成绩可圈可点。信息中心成立30多年,先后获得了各种各样的奖 项,特别是获得国务院表彰2次,这么高的荣誉,一般机构都是很少有的,十分难得。而且中心的很多课题调研成果也获得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我也十分关注,发挥了较好的决策咨询参谋作用。
三是路线教育活动有声有色。信息中心X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举办了内容丰富的集中学习班,认真征求和梳理意见,扎实开展“三服务” 活动,提出要着力推进18项重点工作和7项长效机制建设等。你们按照省委统一部署以及省发改委的工作要求,精心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较好地做到了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行动到位,体现了规定动作不打折、自选动作有特色的要求,可以说有声有色。
当然,成绩只代表过去,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今后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下一步,希望信息中心继续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在省发改委的直接领导下,以开展X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依托信息技术方面的特色优势和良好的人才优势,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落实工作举措, 朝着全国一流的省级政务决策咨询和信息技术服务机构这一目标努力。借此机会,对省经济信息中心的下一步工作提三点要求,即做到“三个突出”。
一、推进“五大平台”建设要进一步突出重点
省经济信息中心提出的“五大平台”建设思路,与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
是吻合的,与省经济信息中心工作实际也较为符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对此, 李强省长作出了重要批示,我也提了要求。经济监测预警平台、公共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投资项目信息管理平台、政务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和气候变化研究交流平台这“五大平台”建设都很重要。当前的重中之重,是要分清五大平台建设的轻重缓急,稳步推进,突出建设好经济监测预警体系和信用征信网络体系。
首先,在经济监测预警平台方面。信息中心已经做了20多年,积累了不少经验,具备较好的条件。省委、省政府也确实很需要这方面的信息,且今后这方面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从分清轻重缓急来讲处于更加重要的位置。浙江经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面临“三大压力”、“三大风险”、“四大机遇”。“三大压力”指的是需求持续增长动力不足的压力,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的压力, 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压力。还有“三大风险”即产能过剩的风险、通货膨胀的风险、贸易和金融的风险。经济监测平台对分析三大压力、三大风险将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四大机遇”,包括新型城镇化——最大的潜力、改革——最大的红利、科技创新——最大的动力、市场体制优势——最大的活力。
最近,通过学习习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一系列的讲话精神,我觉得下一步的工作思路重点是要“转变一个观念,注重三个把握”。转变一个什么观念呢? 就是浙江经济率先于全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有两个重要标志,一个是从速度上来讲,已经从以前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进入到现在的中速增长;另一个是已经从以速度规模增长的模式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模式。什么叫“质量效益”?克强总理提出“五个标准”:第一个是没有水分、实实在在的增长;第二个是能够带来就业的增长;第三个是能够带来企业效益的增长;第四个是能够带来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第五个就是环境和资源可支撑的增长。这个观念一定要强化。中央提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思路,即“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这三句话。只要经济在下线和上线之间,也就是经济处于合理增长区域,宏观政策就不会作大调整,只进行一些有效性、针对性的微调和预调。如果突破下线或者突破上线就要采取一些措施了,但是还没有突破底线和天花板,也不会做出重大的政策调整。从这个方面来讲,经济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
其次,要建好信用信息网络体系。这方面工作中心已开展了十来年,拥有
企业信用数据库、个人信用数据库。目前日查询量达4万次,政府和社会需求都很大,而且今后这种需求只多不少。可以说,由于信用建设不完善,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为此付出了很高的成本。现在,我国诚信不到位的现象依然突出,政府在这方面的管理成本也很高。其中有诚信文化缺失、诚信制度不健全、监管和惩戒不到位等原因。下一步“信用浙江”建设,既要突出整体设计、系统谋划,又要突出重点、分清轻重缓急,逐个突破。信用建设最大的问题,是诚信的导向没有用实际利益加以引导。什么叫实际利益?就是市场经济同时也是法治经济,利润最大化是合法的利润最大化,但现在全社会的违法成本太低。信用信息系统特别要重视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的建设,不仅让“人无信不立”,还要“人无信不利”,让诚信企业和公民越来越多。在新加坡,个人闯红灯不仅最高可罚款1000新币、最长可拘留一年,相应记录还会被加载到个人征信系统中;同样的事情在德国,个人会因征信系统中的闯红灯记录而被取消房贷资格、被提高投保费用。类似于这样的失信成本就很高了,但最主要的是通过征信系统帮助社会形成诚信文化。前段时间,我们也在研究如何发挥基层的首创精神做好信用建设。例如临海市推出的“市民信用卡一卡通”,让居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信用便利”,并初步实现市域范围内诚信体系的“互联互通”,对推进“信用浙江”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总之,“五大平台”建设既要统筹考虑,又要突出重点,建好以后再不断地完善、拓展功能。这“五大平台”对于实现夏宝龙书记提出的“做好两张报表”(经济报表和平安报表),李强省长提出来的“守住三条底线”(守住民生的底线、环境的底线、和谐稳定的底线),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提供决策咨询服务要进一步突出特色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决策咨询工作。省经济信息中心要建成为全国一流的省级政务决策咨询机构,首先就要在众多的省内机构中脱颖而出,着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形成有别于其他决策咨询机构的特色优势。这个核心竞争优势怎么来,作为信息中心,必须依托数据这一强项。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爱德华兹·戴明曾说: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不仅指现代社会数据容量超大,更多的意义还在于可以通过这些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带来“大知识”、“大科技”、“大利润”和“大发展”。就我省而言,省经济信息中心拥有大量经济和政务数据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五大平台”中
每个平台的重要依托就是数据。要紧紧抓住这一核心优势,依托信息技术,着力抓好数据的搜集、整合、分析、提炼、创新等各项工作,切实提高预测分析的前瞻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省委、省政府以及横向的各部门、纵向的各层级提供更多更好的决策咨询服务,走出一条独具特色、富有持续生命力的发展道路。现在,有些智库的研究成果都是厚厚一大本,很全面、很系统,但我们同时希望看到关于某一个方面问题的深入分析,哪怕是几页纸,只要能拓宽我们的思路、深化我们的思考,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可以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信息中心确实还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针对一些突出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真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抓好路线教育活动要进一步突出实效
目前,我省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逐步转入查摆问题和开展批评环节。省经济信息中心要切实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在继续抓好学习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在督导组的指导下,进一步做好查摆问题、剖析根源、谈心交心、交流思考、边整边改等工作,为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好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打好思想和工作基础。关键是要在突出实效上下功夫,一是要坚持领导示范带头,特别是一把手要切实负起责任,推动班子成员勇于剖析自 己,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要对号入座,敢于担责,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动真碰硬、敢于交锋,不遮掩问题、不回避矛盾;二是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特别是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按制度办事、以制度管人;三是要周密安排、统筹 兼顾,切实做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两不误、两促进,特别是要围绕经济信息中心今后的发展思路,把活动成效体现在加快重点平台建设上、体现在提高决策咨询服务质量上,真正以工作成果检验活动成效。
“三个创新”推动城市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在市城管委指导X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暨城市管理工作汇报会上的讲话
(2013年10月22日)
城市管理工作跟群众生活联系最紧密,对X委、政府形象的影响也很大。在很大程度上,群众是通过城市管理工作来看市委、市政府的工作的。这次市委把“贴心城管”列为教育实践活动“九大行动”之一,既体现了对教育实践活动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应该说,杭州城市管理总体水平是比较高的,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但也面临很多新挑战、新任务。
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工作,创新是最根本的动力,必须在“三个创新” 上下功夫。
一是创新管理理念。这是最重要的问题,也是当前城市管理工作最大的问 题。为什么现在城市管理力度越大,被管理者的抵制情绪也越大?原因就在于城市管理的理念还是停留在管和被管、“猫”和“老鼠”的关系上,没有把重点放在做人的工作上。我们经常讲,“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 城市管理好了,人民群众都会得益,同时人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会更高。我们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通过长期努力做好提高人的素质的工作。不管是企业法人还是自然人,如果对乱倒垃圾、违规占道等行为的违法性有了深刻认识,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
二是创新管理制度。杭州全市常住人口有880万,再加上流动人口,已是一座接近千万人口的大城市。但再大的城市,也是一个大基层。面对这么多的问题,我们的管理制度一定要科学,坚持先总体设计、再逐步到位,坚持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在搞好分析基础上实施分类管理,把好钢用到刀刃上。城市管理工作仅靠城管队伍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 打击极少数、依靠大多数,弘扬先进典型、营造浓厚氛围。
三是创新方法手段。一方面,要加强信息化管理,推进“智慧城管”建设。 从某种程度上讲,信息化管理标准更统一、效率更高,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更符合依法行政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加强人性化管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这两方面工作结合起来,人民群众的接受度和满意度就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当前,还要着力抓好以下三项具体工作。
一要持之以恒突破重点难点问题。要加大市区河道整治力度。坚持截污纳
管、打通断头河、清淤、配水、生态治理、养护管理等措施多管齐下,努力打造生态河道,营造良好城市河道景观。省里对打通断头河这项工作十分关注, 这不仅关系到生态环境的改善,还关系到城市内涝问题的解决。要推进“三改一拆”特别是违法建筑拆除。现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全省都有很好的氛围,我们要借这个东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实现违法建筑“零增长”。要抓好交通“两难”治理。优化公共自行车的布点,抓好停车场(库) 的清理整顿,通过深化“错时停车”措施、优化停车诱导系统、完善收费价格体系等办法提高停车泊位的利用率,进一步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特别是停车难问题。杭州提出要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幸福和谐杭州。如何来衡量品质之城?我认为要关注一条世界公认的标准,就是上下班通勤时间应尽量控制在半小时以内。现在杭州主城区机动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这给环境保护和交通治堵都带来很大压力。城管部门也要为杭州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在五年内得到明显改观作出更大贡献。要提升应急管理特别是防汛水平。杭州部分地区排涝确实存在很大隐患。要通过改造城市管网等多种手段,努力提升城区排涝能力,尽快解决内涝问题。对城中村和城郊结合部管理问题、流动摊贩管理问题、垃圾分类和处置问题、户外广告管理等,也要加强调查研究,采取过硬举措加以解决。
二要改革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坚持重心下 移、属地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机制,形成全覆盖、网格化的管理模式,及时响应基层需求,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绩效。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需求导向,进一步发挥市城管委的综合协调、牵头抓总职能,加强城市管理部门之间、城市管理与规划建设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城市管理合力。需要强调的是,城市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如果没有部门和区、县(市)的配合,很难开展工作。市城管委要通过细致工作,争取各级各部门的理解、支持、配合和保障。
三要发挥市民群众“主人翁”作用。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市民群众的参与程度。像保洁问题、绿化问题、垃圾分类问题、犬类管理问题等,没有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没有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只能是事倍功半。比如犬类管理问题,犬类相关协会应当承担起群众自我管理的职能,促进养犬的群众与不养犬的群众和谐相处,不能因维护一部分人的利益而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
工作。我们经常说文化,大到文化强国、小到绍兴酒文化都是文化,但很重要的文化是人的道德素养。作家梁晓声就曾说过,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像“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整治,总的来说已有明显改观, 但仍存在个别不文明现象。这样的问题,要从现在就抓起,要不断加大力度, 而且要建立长效机制。只要大家的素质都提高了,城市管理的压力也就减轻了。同时,要通过“门前新三包”、城管志愿者、社区城管服务室等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载体活动,把广大市民发动起来、组织起来。
城市管理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同时也要靠人来做。要坚持管理就是服务这样的好理念,处理好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坚持依法行政与有情操作相结合, 真正做到与人民群众思想上心贴心、感情上心贴心、管理上心贴心,进一步增进人民群众与政府部门的互信,实现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杭州是一座老百姓幸福感很强的城市,我作为一位杭州市民,既感到荣幸, 也感到高兴。杭州人民的幸福感是与城市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希望大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使城市管理工作始终成为杭州的一张“金名片”。
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在参加市环保局X组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
(2013年10月29日)
今天,是我到杭州工作后第二次来市环保局。这次来,主要是参加专题民主生活会,这是市委常委参加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从今天这次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情况来看,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头,但民主生活会要防止前紧后松、虎头蛇尾,教育实践活动更要防止前紧后松、虎头蛇尾。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实践活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生动实践、防止和认真解决一些同志存在的“闯关”和“考试”思想等的重要论述,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自觉摒弃“过了民主生活会就万事大吉”的错误思想,自觉树立教育实践活动越往后越要坚持标准、不走过场的态度,自觉把刘云山同志在参加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明确提出的“四个贯穿始终”和“五个方面作表率”的要求落实好,不断深化学习教育,继续敞开大门听取群众意见, 坚定不移抓好整改落实,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根据中央的部署,这次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开展的时间约为半年,但思想作风建设是X的建设的永恒课题。X委领导班子作为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领导核心,肩负着出思路、带队伍、创环境的重要责任,对于地方发展、单位履职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面对中央领导同志对杭州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本的殷切期望,面对建设“美丽杭州”的重大使命,面对人民群众对保护生态、改善环境的强烈要求,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肩负的重要责任,以深化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和新的起点,持之以恒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自觉把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落实到履行职责的各个环节,努力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一、讲ZZ,把坚定信仰信念、强化大局意识、严守ZZ纪律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头等大事,始终坚持正确的ZZ路线、ZZ立场、ZZ方向、ZZ道路,坚持X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增强ZZ定力,保持ZZ敏锐性和鉴
别力
ZZ上的清醒和坚定,是X员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第一位的就是要增强ZZ定力。X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ZZ定力”问题,对增强ZZ定力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要求。
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 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始终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理性认识逐步加强,全X、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气神高涨。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进一步显现。西方一些主流知识分子也对他们的ZZ制度产生了质疑。西方的ZZ制度是否适合他们要打问号,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不适合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X人的ZZ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X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要强化大局意识,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妥善处理局部与全局 的关系,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来谋划环保工作,确定工作的目标、重点、举措,切实做到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局下行动。大局意识强不强,是衡量思想ZZ水平高不高的根本尺度。省委夏宝龙书记在出席我市领导干部会议时指出,杭州不仅是浙江的杭州,也是全国的杭州、世界的杭州,要求我们牢固树立省会意识、大局意识。这既是对市委、市政府的要求, 也是对包括市环保局在内的全市各级X政机关的要求。
要严守ZZ纪律,在思想上、ZZ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 X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把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做到方向一致、号令一致、步调一致。同时,民主集中制是X的根本的组织原则,也是X的根本的组织纪律。要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议事制度和决策程序,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既鼓励讲真话、允许不同意见碰撞争论, 又善于正确集中、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集体作出决策,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二、重实干,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说实话、查实情、办实事、求实效,以务实求实的作风抓好生态环保各项
工作,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态需求、环保的要求,更加有效地维护人们的生态权益,在持续努力中绘出“美丽杭州”的美好画卷
要强化宗旨意识,进一步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更多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一线,改进调查研究方法,汇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真正了解实情、找到工作突破口、形成符合实际的工作思路, 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环境保护的调查研究工作,一定要把脉摸准,否则就容易造成“你有情,我不愿”的情况,甚至出现“好心办坏事”的负面效应。尤其要把推进“清水治污”“大气整治”等专项行动作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这两项工作既是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的突破口,也是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我们必须努力取得让群众高兴、让群众满意的成效。
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如果不正确处理好显绩与潜绩的关系、大我与小我的关系,没有把对上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着眼长远与立足当前很好地统一起来, 环保工作就很难克服形式主义、功利主义、官僚主义,很难防止浮躁之风和急躁情绪。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着眼于进一步发展浙江生态优势、打造“绿色浙江”,开展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活动,揭开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瑰丽篇章,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战略思想。X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对杭州作出了“努力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本”的重要指示。显然,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没有打基础、利长远的举措是不行的。我们要始终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既要把握当前重点,对老百姓最关心、最急迫的问题立整立改,也要多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一步一个脚印把工作推向前进,进一步提高生态环保工作的系统性、实效性。
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解决好抓落实不够、不狠问题,提高执行力, 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工作,一锤接着一锤敲,确保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特别是对确定的目标、认准的项目,要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防止工作“挂空挡”。像“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像“无燃煤区”建设,像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像污染减排等等, 这些工作都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抓,不断巩固,积小胜为大胜。1~9月份,四项主要污染物指标中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上升了1.26%,形势相当严峻。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机动车尾气排放量的增加。因此,在对待汽车这个问题,我们既要采取改善公共交通、治理黄标车、加强有序停车管理等措施,更要倡导绿色、
低碳的生活方式,提高市民的环保文化素养。文化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只有市民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在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保护环境的文化氛围,这才是保护生态环境最根本的出路。
三、敢担当,牢记“责任重于泰山”,坚持X的原则第一、X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认清责任、担起责任,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敢抓敢管、敢作敢为,认认真真、兢兢业业抓好全市环境保护战线的各项工作,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做到在岗一日、尽责一天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X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前段时间,省委夏宝龙书记在全省县(市、区)委书记工作交流视频会议上强调,要敢担当尽责任,切实担起实干兴邦的历史责任、担起改革创新的责任、担起转型升级的责任、担起巩固政权的ZZ责任、担起带好队伍的责任。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落实。
要勇于坚持原则,面对原则性问题敢于说不,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 对歪风邪气敢于斗争,勇于负责、敢抓敢管,不当“老好人”、“圆滑官”、“墙头草”,不搞“爱惜羽毛”那一套,做战士而不当“绅士”。我在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说过,当前在全市X员干部中存在“沉默的大多数”现象。什么是“沉默的大多数”?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中曾经指出,“历史将会记录,在这个社会转型期,最大的悲剧, 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现在,面对网络上、手机信息和日常交流中一些诋毁X和政府、丑化X和国家领导人、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宣扬西化思想的声音,不少X员干部明知其不对,但往往选择沉默,不发出正面的声音。造成“沉默的大多数”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有些人搞“爱惜羽毛”那一套,二是有些人对这些言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如果全市全省全国的X员都站出来坚决制止这些不正确的言论,发出正面声音,那形势就会很不一样。
要勇于走在前列,坚决克服“自我感觉良好”的心态、自满情绪,“跳出 杭州看杭州”,勇立潮头锐意进取,深化改革创新,真正按照“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本的要求来抓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各项工作。
要勇于攻坚克难,要直面生态环境保护的繁重任务、复杂情况和诸多困难, 敢打硬仗敢作为,善动脑筋勤突破,实干敢干又会干,以坚强的执行力和战斗
力抓好工作落实,不断加大克难攻坚的力度,切实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四、严律己,牢记“打铁还需自身硬”,时刻用X章、X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始终把“好班子”、“好干部”作为自觉追求,善于发现和解决自身问 题,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 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要把加强X性修养作为终生课题,作为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 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终坚守共产X人的精神高地。在省委常委会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有同志提出要每年都认认真真学一遍X章。刘云山同志在听后指出,我们有的同志在提意见建议时很认真地提出这个意见、那个意见,实际上回去一翻X章,里面全有,这也说明他没有认真学习X章。许多X员领导干部犯错误甚至犯罪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在于X性修养不断弱化,就像温水煮青蛙,问题慢慢从小变大、从量变到质变。
要把维护和增进团结作为自觉追求,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X的建设“四大法宝”的新论断,坚决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严格X内生活,在坚持X性原则的基础上促进X内团结,进一步提高局X组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特别是这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上开了一个好头,要持之以恒地用好这一防身治病的武器,大胆使用, 经常使用,使之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切实提高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要把廉洁自律作为基本要求,带头贯彻X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带头履行 好“一岗双责”,带头依法办事,自觉接受组织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 坚决反对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时刻努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守住思想防线和行为底线,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反腐倡廉工作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的纪检监察和X风廉政工作面临新的要求,这主要体现为四个“两”:第一,“老虎”与“苍蝇”两个一起打。大家从新闻报道中都看到了,随着第一轮中央巡视工作结束,今年陆续查处了一些重大贪腐案件。目前,第二轮中央巡视工作已全面展开。这些都充分表明了中央“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坚强决心。有人担心问题官员抓多了,群众会对我们X失去信心。实际上,越这么打,越显示我们X反腐倡廉的决心,越能增强人民群众对我们X的信心。第二,X风和民风社风“两风”一
起抓。开展X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抓X风,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公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就是抓民风、社风。第三,加大打击力度与完善长效机制两措并举。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 做到经常抓、长期抓,进一步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同时,必须继续全面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推动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第四,对干部充分信任与加强监督两个方面并重。为什么中央巡视的效果这么好?因为中央巡视组是由中纪委和中组部组织的,不受当地管辖,监督检查的力度要大一些。如果一个人长期在一个岗位,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度制约,那么出问题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我们在对干部充分信任、督促干部强化自我监督的同时,还要加强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特别是制度监督的力度。
名城名企紧密携手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在杭州市人民政府—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的讲话
(2013年12月2日)
14年的坚持和奋斗,马云先生和他的创业团队用激情和梦想书写了一个商界传奇,领导“阿里巴巴”实现了从50万元资金、18个员工的网络小作坊到年营收300多亿元、拥有2万余名员工的互联网领军企业的跨越发展。14年的坚持和奋斗,马云先生带领“阿里人”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催生了“网商”群体,创造了“双11”消费时点,与许多互联网企业、电商企业一起改变着人们创业就业、购物消费、生产制造等行为方式,在扩大就业、促进消费、推动企业转型等方面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马云先生和“阿里巴巴”已经干了并持续在干的有三件事:一是扩大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说过一句名言:如果经济增长速度、财政收入跟就业发生矛盾,我毫不犹豫地站在就业一边。现在中央要求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并不是要看GDP,而是更多考虑GDP跟就业的关系。二是扩大消费。转变发展方式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从以前以依靠出口和投资为主拉动经济增长转到内需尤其是消费拉动为主,与出口、投资协调拉动经济增长上来。三是倒逼转型升级。就是要通过“阿里巴巴”几个业务板块的发展来倒逼各个行业、相关产业加快转型升级。这三件事,也是从中央到地方都要做的事。从一定意义上讲,支持马云、支持“阿里巴巴”,就是支持我们自己。
对于杭州来说,“阿里巴巴”的重要,不仅在于它创造了多少GDP、贡献了多少税收,更重要的是,它已成为这座美丽城市的一种凝聚力、一个文化符号、一个重要象征。这主要体现在“四个一”上:“阿里巴巴”是杭州发展创新型经济的一艘旗舰;“阿里巴巴”是杭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一面旗帜;“阿里巴巴”是杭州企业服务社会的一个标杆;“阿里巴巴”是杭州提升城市国际化的一张名片。
正是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一大批创新型、领军型企业,诞生在杭州、成长在杭州,服务全国、面向全球;正是像马云这样的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卓越品质的企业家,创业在杭州、生活在杭州,着眼全国、放眼全球,才使杭州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是杭州的骄傲和自豪,是杭州的希望和未来。
一、为什么要推进双方战略合作
过去十多年,“阿里巴巴”始终植根于杭州这片沃土,开花结果、枝繁叶茂。现在,杭州和“阿里巴巴”的发展都到了一个重要关口。双方此时此刻的战略合作,既是对过去相知相行的一次回首,也是对未来携手共进的一份期待。
首先,这是杭州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大家都知道, 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全会明确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调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强调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对我省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出了全面部署。浙江包括杭州是市场取向改革起步较早、进展较快的地区,民营经济发达、民营企业众多是我们的突出优势。改革开放35年来,浙江包括杭州实际上是在“三无” 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也就是没有经济特区,没有特殊政策,除了镇海炼化和秦山核电站之外也没有其他的国有大企业大项目,但这也倒逼了浙江包括杭州市场取向的改革和民营经济的大发展。贯彻好落实好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再创杭州体制机制新优势,就必须坚持“两个都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正确把握“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关系,在放手不管不该管的事情的同时,集中精力管好该管的事情,在营造公平开放便利的市场环境上多下功夫,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上多想办法,实打实地支持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各类企业更好发展,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的飞跃。
其次,这是杭州应对“三个新”发展形势的迫切需要。当前杭州经济发展的形势可以概括为“三个新”:发展已进入新阶段,发展正面临新挑战,发展要体现新要求。新阶段的标志之一是经济增长速度从两位数高速增长向个位数平稳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扩张型为主向质量效益型为主、从投资驱动型为主向创新驱动型为主转变;标志之二是我们正迎来城镇化、全面深化改革、科技创新、市场化“四大红利”。新挑战表现为三大需求持续增长动力不足、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能力不足、环境容量和节能减排空间不足“三大压力”, 产能过剩、贸易和金融、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财政收支平衡“三大风险”,发展争先进位、发展后劲不足、体制机制障碍、重点难点项目推进力度不足、精神状态退化、城市管理“三治”难度加剧等“六个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新
要求就是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转中向好”的工作基调,准确把握“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内涵,综合运用各项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均衡持续发展。要抢抓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实现在高起点上的新发展,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始终围绕“一基地四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为突破口,推进创新型经济跨越式大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现代物流“三大业务板块”,无论对于杭州培育发展新兴战略产业还是推进“两化”融合、提升改造传统产业都将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第三,这也是支持“阿里巴巴”再攀高峰、引领发展的重要途径。现在, “阿里巴巴”已是全球电子商务行业的巨子。这次战略合作除了支持“阿里巴巴”继续发展电子商务及相关产业以外,还将大力支持“阿里巴巴”创新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云OS、阿里无线等新兴产业和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业务等新兴业务。人们常用鸡蛋孵鸡来比喻科技创新。小鸡破壳而出,除了要有鸡蛋,还得要有合适的孵化环境。如果我们把“阿里巴巴”的新产业、新业务比作鸡蛋,那么杭州的政策支持、创新环境、政府服务就是良好的孵化环境。这次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杭州将重点抓好“三个一”,也就是要召开一次市委全会,出台一个《决定》,建议市人大通过一个《决定》。其中前一个《决定》既要上接“天线”、又要下接“地气”,既要整体推进、又要突出重点,特别是要突出改革的针对性,突出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体制机制、制度体系和平台载体,突出项目化、责任制和可操作性。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围绕建设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既包括与“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也包括更好促进“两化融合”,还包括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深化信用杭州建设等。后一个《决定》拟对依照法定程序决策和实施但未实现预期目标、部门和个人未从中牟取私利的改革创新给予责任豁免,以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激励改革、敢于担当、宽容失败、允许试错的氛围。我们的做法归结为一句话,就是要营造一个合适的“小气候”,让类似“阿里巴巴”这样的创新型企业更加稳健、更加蓬勃地发展壮大,在杭州这片充满激情和希望的大地上涌现出更多的“马云”、更多的“阿里巴巴”。
二、如何深化双方战略合作
市政府和“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内容非常丰富,合作重点可以
概括为共同打造“五大产业集聚区”和“一大体系”。“五大产业集聚区”, 就是电子商务服务业集聚区、互联网金融产业集聚区、现代智能物流产业集聚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集聚区;“一大体系”, 就是“信用杭州”诚信体系。现在任务都已明确,关键在于抓好推进、落到实处。
要以创新为动力,持续深化合作领域。创新始终是我们发展最大的动力。杭州的发展、“阿里巴巴”的发展和双方的战略合作,都离不开“创新”两字。要围绕打造全国电子商务中心、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乃至“网上自由贸易试验区” 的目标,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优势互补,坚持完善机制,进一步强化双方在产业集聚区建设、研发中心和商学院建设、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国内外市场开拓、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对接与合作,真正建立起长期、稳定、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
要以项目为带动,持续扩大合作成果。双方的战略合作,最终要落实在具 体项目上。对阿里巴巴滨江园区、阿里巴巴西溪园区、阿里巴巴西溪谷园区、“菜鸟网络”华东区域中心等已经确定的项目,尚未开工的要加快完善规划, 做好前期准备,争取尽快落地、尽快开工建设;正在建设的要加快推进,争取早日建成、早日见效。对规划建设中遇到的行政审批、周边交通等配套基础设施问题,相关部门要及时研究解决。同时,对“阿里巴巴”在杭州打造电子商务全球总部及相关产业带,对“阿里巴巴”研发、发展和应用新兴产业、新兴业务,相关部门要优先考虑、优先保障,不断形成新的合作项目、新的合作成果。
要以多赢为方向,持续拓展合作成效。实现企业、产业和城市多赢,寻求综合效益最大化,是这次战略合作的根本目的。这次战略合作,不仅有助于强化“阿里巴巴”在全国乃至全球同行业的领军地位,而且将更好发挥“阿里巴巴”对杭州相关产业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我们要不断放大“阿里巴巴效应”, 通过电子商务进企业进农村进市场和“两化融合”、线上线下融合等途径,让更多小企业融入大网络,让更多传统企业拥抱现代科技,让更多上下游企业形成有机生命体,以完善的产业生态链,构筑起杭州产业强大的竞争力。诚信是“阿里巴巴”的六条价值观之一,也是网络交易的重要基石。同样,“信用杭州”诚信体系的建设,对杭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国际化程度都将产生重要影响。我们要推进阿里巴巴集团网络信用体系建设和
杭州公共信用体系建设,共同打造“信用杭州”诚信体系。
正如杭州不仅是杭州的杭州、浙江的杭州,也是中国的杭州、世界的杭州, “阿里巴巴”同样不仅是杭州的“阿里巴巴”、浙江的“阿里巴巴”,也是中国的“阿里巴巴”、世界的“阿里巴巴”。名城名企,珠联璧合。我衷心希望, 名城名企更加紧密地携起手来,合心合力共创美好明天,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同心共筑中国梦作出更大的应有贡献。
贺信
(2013年12月7日)
值此“中国城市学年会·2013”隆重举行之际,我谨致以热烈祝贺,并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诚挚的欢迎!
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是杭州市专门成立的城市学研究机构。近年来, 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立足杭州城市规划、建设、保护、管理的发展实际, 深入开展以问题导向与规律导向相结合的学术研究,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新型城市化和城市问题治理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一年一度的“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和“西湖城市学金奖”征集评选活动,在推进城市学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和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城市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希望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总结杭州新型城市化实践经验,打造立足杭州、面向全国的中国城市学智库,为推进新型城市化提供智力支持。同时,我真诚希望与会各位领导和专家一如既往地对杭州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新理念、新思路和新建议,共同把杭州建设得更加美丽。
祝“中国城市学年会·2013”圆满成功!
倡导绿色创新低碳发展 加快浙江经济转型升级
(2013年3月8日)
下面我就《倡导“绿色创新低碳发展”,加快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做一个简要的汇报。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取得很大的发展,综合实力显得提高,概括起来讲我们实现三大跨越,建设五个大省,就是从经济小省转向经济大省的跨越,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跨越,从基本温饱到总体实现小康三大历史性跨越,建设民营经济大省,外向型经济的大省、制造业大省、专业市场大省、海洋经济的大省。
2010年约占全国人口4%的5400万浙江人民在全国1%多一点的土地上创造了全国7%的经济总量。
近期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领导新区和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三的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为浙江下一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我们深切体会到来自于要素资源、环境等方面压力, 应该说这个压力在不断的加大,尤其是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方面的要求显得为越来越强烈。浙江是一个资源小省,在10.18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上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理割据,使我们面临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匮乏,同时还面临矿产资源、劳动力资源短缺的问题,当前我们相当一部分的企业仍然面临“三荒两高一低” 的问题,就是“用工荒,用贤荒、用人荒、能源资源荒,生产资料、原材料价格上涨、物价上涨,生产要素成本高‘两高’”。还有企业利润持续走低的问题,所以在根本的原因还是于过渡依赖这种方式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也就是过渡依赖于外需市场,过渡依赖于低端制造业的数量扩张的驱动模式,过渡依赖于能源、资源的消耗,过渡依赖于对环境的破坏。
因此大力创导绿色创新低碳发展,加快浙江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使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且我们非常有信心,有能力走好这条路。在应对国际经济危机的过程当中,我们省政府多次明显表态,提出增长速度一时低一点不可怕,怕的是在结构调整上没有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假如因为形势趋紧,又重新搞粗放经营、低水平扩张这一套,即使暂时赢得了一点速度,长远来看状况依旧。为创导绿色创新低碳发展加快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目前我省正在组织实施十一个重点产业升级的规划,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抓好42 个快放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经济转型提升的示范区,还有就是14个产业集聚区
的建设,同时进一步促进现有100余个国家级和省开发区园区的的整体提升,推进三个国家级和九个省级的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建设。
2010年和2011年我们连续两年举办了绿色低碳经济标兵企业的评选,选出
110家标兵企业,激励全省企业和企业家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自觉担当社会责任,坚持绿色导向,控制污染清洁生产,饯行绿色低碳发展,创造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的绿色商业模式和企业发展方式,为推动绿色浙江,生态文明浙江, 和谐浙江作出积极贡献。
对于下一步的绿色创新绿色发展,我们省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分别从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生态问建设,建设创新型省份等三个方面作出具体的部署。“十二五”期间我们将通过深入推进四大建设,也就是构建大平台、发展大产业,承接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建设产业齐聚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
作为一个支持单位,并且参与相关的筹备、组展工作,我们将充分的利用好这个平台,为扩大国际间绿色产业合作推动绿色低碳产品的贸易往来,技术合作作出我们省应有的贡献。本次低碳展,我们省组织了53家企业参加展览, 展出面积1800多平方米,主要展示我省节能环保、绿色照明、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等相关产业的最新技术和产品,其中正泰太阳能、横电东驰、阳光照明、青年汽车等企业都是我们省在低碳环保产业龙头企业,我们省的金华市组团设立了绿色金华展区,所以也热情邀请各位领导嘉宾光临浙江展区按进行考察, 并且给予指导。
巩固扩大第一批活动成果 认真从严抓好第二批活动
在全市X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28日)
根据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我市四套领导班子和106家市直单位参加了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在半年多时间里认真从严抓好活动各环节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回顾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在省委督导组的指导下,市委常委会带头,各参加单位自觉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部署要求、把规定动作做到位的同时,立足自身实际,落实了一批富有特色的自选动作,形成了许多有效的做法和经验。主要体现在“四个结合”上。一是坚持教育与实践有机结合,把“知 行合一”的要求贯穿活动始终,既毫不放松抓理论武装和思想ZZ建设,教育引导X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线,又立说立行抓整改落实,推动X员干部把正确的认识落实到行动上,使为民务实清廉成为自觉遵循。二是坚持领导带头与群众参与有机结合,既把自上而下作为开展活动的重要方法,市委 常委会作出和履行“六个带头”承诺,先行一步、以身作则,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又把开门搞活动作为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在各个环节搭建有效载体、开辟有效渠道,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三是坚持专项治理与建章立制有机结合,突出问题导向,既从具体问题改起,抓住群众反 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又抓制度管长远,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用制度约束人、约束权力。四是坚持解决突出问题与推动工作实践有机结合,既聚焦 “四风”问题,从具体事抓起、从身边事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改起,又把开展活动与完成本地区本单位的重点任务、谋划下一步工作思路结合起来, 分析了“三个新”的形势要求,提出并努力解决发展中需要高度关注的“五个问题”和城市管理中的“四大难题”,制定和推进“杭改十条”,努力在实践中锤炼作风,用工作成效检验活动成效。
一、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认真从严做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工作
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是第一批的延伸和深化,但同第一批活动相比,我市第二批活动有三个特点:一是范围更广;二是离群众更近;三是要求更高。对第二批活动,中央和省委都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市委也制定了《实
施意见》。概括起来,大家要把握好、落实好“一二三四五”。
“一”,就是要牢牢把握一个总体要求。要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贯 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 充分借鉴运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成功经验,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坚决反对“四风”,使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X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
“二”,就是要始终抓住教育与实践两个关键。要按照“知行合一”的要 求,对照理论理想、X章X纪、民心民声、先辈先进“四面镜子”,既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加强思想ZZ教育,坚定理想信念,补精神之钙;又把正确的认识落实到行动上,除“四风”之害,祛行为之垢、立为民之制、办惠民之事,做到学习教育促进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开展活动促进中心工作、全局工作。
“三”,就是要扎实抓好三个环节。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要按照学 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环节的要求,步步深入、层层推进,并把三个环节的要求贯通、衔接起来,贯穿于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真正做到不偏、不空、不虚,不走过场。
“四”,就是要切实做到“四个到位”。一是领导责任到位。市委常委将各选择一个区、县(市)作为联系点,示范带动和推进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第二批单位X委(X组)要把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抓好自身教育实践活动的同时,抓好本地区本单位的教育实践活动。X委(X组)主要负责同志要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履行好“一岗双责”,做到“一把手” 抓、抓“一把手”。二是谋划部署到位。第二批单位要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要求,抓紧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精心谋划、周密部署,体现“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三是严格督导到位。斯鑫良组长将继续带队对我市教育实践活动情况进行督导,我们要继续积极配合省委督导组的工作。同时,省、市委将向各区、县(市)派出省市联合督导组。参加联合督导组的杭州市的同志,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认真做好严督实导各项工作。各区、县(市)也要向直属单位和乡镇(街道)派出督导组,强化督促检查。督导工作,一定要敢抓敢管、坚持标准,抓好重点环节、重点领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有效传导压力,确保不漏项、不留死角。四是宣传发动到位。要切实做好宣传舆论引导工作,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中央精
神和省、市委部署要求,宣传活动成效和好经验好做法,充分挖掘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和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为活动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五”,就是要全面落实“五个更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一要更加注重发挥群众积极性,坚持开门搞活动,从活动一开始就扎下去听取意见和建议,确保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价。二要更加强化问题导向,把解决问题贯穿活动始终,抓住反对“四风”这个重点,着力解决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回应群众关切,注重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做到以问题整改开局亮相、以问题整改注入动力、以问题整改交出答卷。三要更加注重严格要求, 绝不能因为第二批活动难度大了就降低标准、放松要求,必须坚持标准,坚持时间服从质量,坚持严字当头,在思想上、标准上、正风肃纪上都严起来,确保活动质量。四要更加注重衔接带动,把两批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个有机整体, 上下联动、前后衔接,相互配合、共同推进。第一批单位要继续抓好整改落实, 给基层树立榜样;对第二批活动中发现的一些具体问题,根子在上面的,要主动认领;对本地区、本领域、本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要深入调查研究,提出规范性要求,从源头上加以解决。第二批单位要充分借鉴运用第一批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抓好第一批活动制定的整改措施和制度规定的传导落实。五要更加注重分类指导,坚持统一部署、梯次展开、压茬进行的办法,加强分层分类分级指导,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对象提出要求,找准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明确具体任务和推进措施,不搞“一刀切”“一锅煮”。
二、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把教育实践活动的新成效转化为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要使全X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用好的作风做好工作。我们要坚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把开展活动与学习贯彻X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推进“五水共治” “五措并举”落实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和深入开展改革创新、项目推进、优化服务“三大主题年活动”结合起来,与抓好“两张报表”、坚守“四条底线”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把教育实践活动的新成效转化为推动杭州改革发展稳定的执行力、担当力、凝
聚力。
要以活动砥砺改革创新的勇气,积极稳妥推动“杭改十条”落地落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的“杭改十条”,是我市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抢抓全面深化改革红利,争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指导性文件。能不能抓好“杭改十条”的落实,事关杭州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可持续发展。各地各单位要把整治“四风”顽症与破解改革难题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坚决破除不敢改、不愿改、不会改的障碍,更好地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与力量,努力把改革蓝图变成现实。
要以活动强化转型升级定力,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推进经 济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是当前我市经济工作的中心。对这一点,大家都有共识。但要真正落实到政策上、行动上,确实还有许多障碍。特别是在当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速普遍下滑的情况下,决心更难下、阻力也更大。要把解决“四风”顽症与树立正确政绩观结合起来,强化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导向,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抓好创新驱动、“三改一拆”、“四换三名”、治水治堵、主体升级、浙商回归等重点工作,以强有力的“组合拳”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要以活动凝聚项目建设合力,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大项目带动是这些 年来杭州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同时重大项目推进缓慢也是当前杭州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慢的“瓶颈”在哪里?就是我们常说的“审批难”“用地难” “融资难”。造成这些“难”的根源,有客观因素,也有干部“慵、懒、散、慢”等作风问题的因素。要把解决“四风”顽症、提升做好群众工作能力与破解项目建设难题结合起来,推动审批、拆迁等工作提速。
要以活动增进改善民生动力,全力以赴破解城市管理中的“四大难题”。治水、治气、治堵和垃圾处置,就是当前群众关心关注、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把解决“四风”顽症与破解民生难题结合起来,在牢固宗旨意识、贯彻群众路线中汇聚起强大正能量,上下齐心攻难点,八方合力破难题,确保一项项承诺按时保质兑现,努力让天变蓝、水变清、路变畅、环境更整洁,让老百姓生活更美好。同时,要继续做好为民办实事各项工作,及时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做到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要以活动提振精气神,着力建设过得硬打得胜干部队伍。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坚持X要管X、从严治X的重大举措,也是抓班子带队伍的重要契机。要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教育引导X员干部把“讲认真”体现到X内生活和干事创业方方面面,做到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问题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困难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错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以当“战士”不当“绅士”的良好精神状态,团结带领全市上下为实现杭州高起点上的新发展而努力奋斗。
在第二批X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省委督导组进点会上的讲话要点
(2014年2月17日)
刚才,储雪青副组长传达了省委领导同志对督导工作的指示精神,介绍了督导工作的有关安排;斯鑫良组长作了重要讲话,对我市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我市高起点、高标准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有着不同于第一批的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是第一批的延伸和深化,同第一批相比,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涉及的单位和人员范围更广、领域更宽、数量更大,同群众联系更直接、更紧密,涉及的矛盾问题更加具体尖锐,任务也更加艰巨。就我市而言,就有1062 个区县(市)及所属部门(单位)领导班子、4986名县处级以上干部和3.3万个基层X组织、52.92万名X员参加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确实是点多、线长、面广,层次和类型丰富,情况复杂,又直接面对群众。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切实把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抓好。下面,我代表市委表三点态。
一、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积极配合省委督导组工作
向教育实践活动单位派出督导组,是中央和省委着眼于确保活动不空不虚不偏不走过场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为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在我市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期间,斯鑫良组长带领省委第一督导组的同志们,辛勤工作、严督善导,从活动意见的制定到征求意见、审核对照检查材料、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落实整改措施等各个环节,都坚持标准、严格把关, 做了大量细致扎实的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包括根据督导组反馈的意见,我们提出了“近期重点整改的十个项目”,并积极抓好整改落实。目前,除理顺萧山区、余杭区融入主城区的体制机制这一项正在深化推进以外,其余各项的整改方案都已形成。这次,斯鑫良组长和省委督导组继续对我市活动进行督导。杭州市委一定全力配合、积极支持省委督导组的工作。市委教育实践活动办要认真做好联系协调工作,搞好服务,落实好省委督导组的各项要求,在省委督导组的指导下把我市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推向深入。
二、坚持以示范点为标准,推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高起点开局
杭州作为省会城市,地位特殊。省委对我市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也有很高的要求。节后第一天上班,夏宝龙书记就到建德市调研指导活动的开展, 提出了“一个标准、七个作示范”的要求。“一个标准”,就是始终以示范点
为标准。“七个作示范”,就是在提高认识、增强自觉上作示范;在真学深学、知行合一上作示范;在依靠群众、造福群众上作示范;在找准穴位、整治“四风”上作示范;在坚持标准、从严从紧上作示范;在领导带头、以上率下上作示范;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上作示范。同时,夏书记还提出“抓活动先人一步、高人一筹,改作风严人一分、胜人一招”和“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的明确要求。我们将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认真指导13个区、县(市)深入扎实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抓出明显成效、创出特色亮点。近期,市委常委将赴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 督促指导各地精心制定方案、科学设计载体、认真开展活动,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当前的一个重点,就是按照夏书记对基层干部走村入户提出的要求,以“包村联户解民忧、三认服务促发展”为内容,认真组织开展“基层走亲、连心解忧”活动,推动X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访民情、听意见、办实事、解难题,切实做到“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
三、坚持“两手抓、两促进”,努力把教育实践活动成效转化为杭州实现高起点上新发展的正能量
去年四季度以来,市委抓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征求到的意见建议,深入分析杭州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12月27日召开的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作出了“三个新”的形势判断,分析了当前面临的“三大压力”“三大风险”的挑战和“四个力(利)”的机遇,理出了发展中需要高度关注的“五个问题”和城市管理中的“四大难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杭改十条”, 提出了今年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突出问题,是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鲜明特点,也是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在建德市调研指导时,夏书记强调指出,衡量建德市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能不能使城乡居民收入有新提高,能不能通过几年努力改变建德城乡居民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两个低于”的局面。无论是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整改还是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都将把推动改革发展、造福人民群众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根本衡量标准,做到解决作风问题与推动工作实践互促共进。为此,我们将重点抓好“四个结合”:一是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学习贯彻X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 起来,推动全市X员干部更好地用讲话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统一思想行动;二是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学习贯彻X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
结合起来,汇聚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推动“杭改十条”落地,争创体制机制新优势;三是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结合起来,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五措并举”和“11380”部署,突出“五个紧抓不放”,深入开展“三个主题年”活动,切实抓好“八方面重点工作”,真正把全年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四是把解决作风问题与解决发展中需要高度关注的“五个问题”、城市管理中的“四大难题”结合起来,继续抓好市委常委会近期重点整改的10个项目、常委领衔建立12项制度和“九大行动”、治水“四个三年行动计划”的落实,以改进作风为契机,推动发展中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实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比如,对城市管理中的“四大难题”,我们将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在3月底、4月初召开一次市委常委会,用一天时间进行专题研究,切实加大推进力度,着力解决问题。又比如,“五水共治”的排涝水方面,我们已作出“今年主汛期前实现城西地区短时强降雨积水及时排除、道路交通不中断、居民家中不进水”的承诺。作出了承诺,就一定要兑现。
总之,我们将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委督导组的精心督导下, 继续以“认真”精神抓好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以人为核心全面提高城市化质量和水平
在参加全省新型城市化工作会议分组讨论时的讲话(2014年4月17日)
杭州已经召开了全市新型城镇化暨农村工作会议,对有关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即牢记“一个目标”、把握“两对关系”、守住“三条红线”、坚持“四化同步”、抓住“五个重点”。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全省新型城市化工作会议精神与落实全市新型城镇化暨农村工作会议部署结合起来,与推进“杭改十条” 落地结合起来,真正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全省新型城市化工作会议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完成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努力开创我市新型城市化工作新局面。
一.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在全省推进新型城市化中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
夏宝龙书记在去年10月8日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明确提出“杭州是浙江的杭州,是中国的杭州,也是世界的杭州”,要求我们必须拉高标杆,跳出杭州看杭州、谋划和发展杭州。杭州贯彻会议精神,首先要从全国、全省的大局来审视自身的地位和定位,担起应有的担当、发挥应有的作用。从全国来看,杭州是特大型城市、沿海中心城市、长三角中心城市,要更加自觉地推进“一基地四中心”建设。如《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指出,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重要节点城市等中心城市,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从全省来看,杭州是省会城市、杭州都市区的核心城市,也是全省城市化水平和质量最高的城市。比如,2013年杭州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74.9%,居全省首位, 高出全省平均10.9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市化率为55.7%,高出全省平均20多个百分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杭州城市化水平代表着浙江城市化水平。我们在全省推进新型城市化中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就是要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动的作用,使省会有省会的形象、省会有省会的担当、省会有省会的作用、省会有省会的贡献。为此,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
杭州不仅要在城市化水平上走在前,更要在城市化的质量上高一筹。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把浙江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形象地概括为“四个两”, 即:改革要讲“两只手”,一只是市场“看不见”的手,一只是政府“看得见” 的手,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要讲“两只鸟”,一个叫“凤凰涅槃”,一个叫“腾笼换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环境要讲“两座山”, 一个是绿水青山,一个是金山银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城乡要讲“两种人”,一是农民,一是市民,不断推进农民市民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这对我们推进新型城市化很有指导意义。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关注建成区面积、城市化率等数量指标,更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等的率先发展;不仅要在城市规划建设上作示范,更要在经济发展、城市治理、综合服务等方面树标杆;不仅要在建设“一主三副六组团”的组团式、网络化、生态型中心城区,推进城市国际化上棋高一着,更要在形成“一核五极、山水之城、组团强镇、网络都市”的市域空间总体布局框架,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上先行一步,真正成为“东方品质之城、幸福和谐杭州”,为全省提升新型城市化水平和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和思路。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无论是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还是在城市治理方面,都还面临很大挑战,各项工作亟待提高水平。比如,“杭改十条”提出的推动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四规合一”,就是提升城市化质量的一项基础性、关键性的工作,我们要认真抓好。做好规划工作,要有新理念,要讲究科学性、严肃性、灵活性。尤其是要结合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工作,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优化空间格局开发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为更高起点上推进新型城市化提供规划保障。
杭州不仅要在自身科学发展上走在前,而且要在建设杭州都市区、服务全 省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都市区经济转型上作贡献。这次全省新型城市化工作 会议的一个重大部署和亮点,就是明确提出要加快都市区(城市群)建设,优化提升环杭州湾、温台和浙中三大城市群,加快编制杭州、宁波、温州和金华
—义乌四大都市区规划。这是我省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重大战略举措。杭州作为环杭州湾和杭州都市区的核心城市,要在加快提升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的同时,积极推进环杭州湾城市群特别是杭州都市区建设, 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事实上,这对于杭州提升在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一个战略举措、一个重大机遇。比如,《关于
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城际轨道等交通网络建设, 切实提高都市区间和都市区内交通便利化水平,实现杭州到长三角主要城市1小时和省内各设区市1.5小时交通圈。这对于杭州来说绝对是一个重大机遇。我们要增强这种自觉,进一步完善杭州都市区的合作协调机制,积极推进与周边城市、城镇在城镇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衔接融合, 努力使杭州都市区的合作水平、融合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二、牢固树立机遇意识,率先走出一条具有杭州特色的新型城市化路子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经预言:影响当今世界的两件大事,一是中国的城镇化,二是美国的高科技。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拉动投资增长,而且将直接扩大消费需求、改善发展环境。近期,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省委也即将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实施意见》,标志着城市化发展进入了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规划》中提出的“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 “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及绿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建设等,都与杭州的资源、禀赋、特色和基础非常契合,为杭州加快新型城市化建设提供了极好机遇。机遇时不我待,稍纵即逝。我们要紧紧抓住并用好,加快推进相关重点工作,力争率先走出一条具有杭州特色的新型城市化路子。比如,智慧城市是新型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转型升级、发展创新型经济的一个突破口和着力点。国家和省里都明确要积极开展试点。杭州在这方面有基础、有条件、有特色,完全可以先行先试、走在前列。要坚持以实现高起点上的新发展为目标,突出智慧产业化和产业智慧化两个重点,坚持网络建设、产业发展、应用服务和X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家庭两个“三位一体”,科学把握并处理好自我探索和借助外力、政府引导和企业主体、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追求最优方案和分段分步实施“四个关系”,力求通过5年的努力,以此为支点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四化同步”。
三、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在攻坚克难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城市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密集的场所,也是各种问题易发多发的地区, 特别是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像治水、治气、治堵和垃圾治理“四治”问题,就成为了各座城市绕不开的共性问题,也成为考验一座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治理能力的“试金石”。前段时间,围绕“四治”问题,市委、市政府做了很
多工作,成立了机构、明确了任务、推出了举措。4月10日市委常委会还用一整天的时间对“四治”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进一步明确了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和责任制,大家要“对号入座”、抓好落实。理念思路要进一步创新。坚持从“管理”向“治理”转变这一导向,重点把握好“三个点”:着眼点是促进社会参与,着力点是激发社会活力,落脚点是增进人民福祉,推动全市上下、各个层面、各界群众广泛参与“四治”行动,努力形成X委、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四治”建设与管理机制。重点工作要进一步突出。“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四换三名”“、五水共治”等,既是省委、省政府部署的重点工作,也是“四治”的重要抓手。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更好的作风,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像富阳的“五水共治”,计划安排投入资金30亿元左右,力度和手笔很大。重大项目要进一步抓好。特别是地铁建设、机场路改建、九峰垃圾焚烧厂、城区防洪排涝、杭钢搬迁及一批在建的重大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要加强协调、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加快推进。现在杭州已进入了汛期,对今年城西主汛期不再涝的承诺, 能否兑现,就是一个最直接的考验。
四、牢固树立进取意识,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加快新型城市化步伐
X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在新型城镇化和农村改革上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对过去议论较多但始终没有触及、或虽有触及但始终没有明确的重大问题,有了明确说法。这次全省新型城市化工作会议提出了明确的改革任务,如“三权”改革、“宅基地空间置换改革”、城乡建设用地制度改革、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杭改十条”也明确了杭州自己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对新型城市化相关各项改革措施进行了具体的部署。比如,建立杭州市城市国际化推进工作委员会,制定实施《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行动纲要》,明确城市国际化总体思路、目标要求、主要任务、重大项目和推进路径;比如,设立杭州市生态文明(美丽杭州)建设委员会,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决策、统筹推进、考核评价、多元投入和科技支撑机制; 再比如,提出“深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在理顺城市功能区建设管理体制、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创新和完善中心镇管理体制、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等方面都提出了改革要求。应该说,上述改革举措,具体实施起来肯定困难不少,但越是这种情况,越要坚定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信心,越要有进取意识、进取精神、进取毅力。在具体工作中,要按照“审慎稳妥”、
“蹄疾步稳”的要求,讲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分类分层加以推进:对方向明、看得准的改革措施,要一抓到底、加快推进;对已有共识,但试点经验还需完善的改革,像深化中心镇改革发展和小城市培育试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富阳权力清单制度改革试点等,要继续深化、完善经验;对需国家和省里批准的改革,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试点。比如,经过争取,最近我们新增了两个国家级试点,一是淳安县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二是杭州都市圈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对这些试点,要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杭州实际,对照各自职责,切实抓好落实。
深入推进美丽杭州建设实践 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在市委常委会传达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时的讲话
(2014年5月26日)
5月22-23日,省委召开了十三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这次省委全会深入学习贯彻X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围绕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目标,认真总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研究部署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相关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省委全会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ZZ任务,做到四个紧密结合,即紧密结合学习贯彻X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六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正在开展的第二批X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 认真组织传达学习,迅速兴起贯彻热潮,真正把思想统一到省委全会精神上来, 把行动落实到省委和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去,不断把建设美丽杭州的实践引向深入,在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中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
一、以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为目标进一步坚定信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战略思想,坚持“环境立市”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实施了一系列项目,狠抓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狠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去年以来,按照X的十八大的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杭州要努力成为美丽中国建设样本的重要指示, 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美丽杭州”建设工作,作出了建设“美丽杭州”的决议,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目标,审议通过了“实施纲要” 和“三年行动计划”,体现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可以说在全省带了好头。一年来,市委、市政府更加自觉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并在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把“围绕推进美丽杭州建设,健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作为“杭改十条”之一,对一些重大问题和重点任务进行了再深化、再聚焦、再明确,各项工作都在扎实有序推进中。去年我来杭州工作以来,围绕“两美”建设,自觉不自觉都做了一些工作,大的小的都有,比如今年春节前后我们小试牛刀,在“两美”建设方面,推出了三项措施,一是倡导文明过
节,春节期间的鞭炮燃放时间由18天缩短为4天,获得了杭州市民的普遍赞扬。二是倡导“三炷清香、文明礼佛”,获了大家的充分认可。三是主动关停主城区所有活禽交易市场,很快也率先宣布永久关闭,实行集中屠宰、杀白上市,省里充分肯定杭州的做法。更主要的是在制度建设方面作了一些具体安排,成立了市生态文明(美丽杭州)建设委员会,以及“五水共治”等各领导小组;确定了力争城市“四治”五年内有显著进展的明确目标;制定出台了“五水共治” 四个“三年行动计划”,作出了“城西地区短时强降雨积水及时排除,道路交通不中断,居民家中不进水”的三项承诺;按照“标本兼治、保稳促调、双限并举、摇竞共推”16字原则,制定实施机动车“双限”政策,等等。可以说, 开局良好、进展顺利。但这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面临的“两美”建设形势还十分严峻,主要是有五个方面:一是空间布局面临新挑战;二是“三个过度依赖”尚未解决;三是城市“四治”压力很大;四是群众的环保意识和自觉行动还远未形成;五是体制机制建设的任务还十分繁重。必须进一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全会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目标不动摇, 坚定扎实推进各项举措落实不停步,持续深入推进美丽杭州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努力在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进程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二、以新一轮城市总规修改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完善城乡空间布局
规划是龙头,在推进美丽杭州建设中起着引领作用。不论是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还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不论是省里即将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实施意见》,还是这次全会审议的“两美” 决定,都一再强调了规划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杭州规划总体上基础不错,比如我们在构建“一主三副六组团六条生态带”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去年又进一步提出了“一核五极、山水之城、组团强镇、网络都市”的市域空间总体布局框架。我们要抓住这次新一轮城市总规修改的契机,按照“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统筹理念,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目标,更好地把中央和省委的重要部署和要求落实在规划中、体现在源头上,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为更高起点上推进美丽杭州建设、率先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提供规划保障。
一要进一步突出市域规划统筹。按照人口、经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的要求,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把“杭改十条”提出的推动产业发展规划、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四规合一”的改革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二要进一步强化区域规划衔接。强调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是最近中央 和省委出台的相关文件中对规划建设要求的一大亮点,也给杭州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必须立足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的定位,来审视和谋划杭州的城市规划,在城镇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上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
三要进一步强调底线思维。这条底线,就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 的“三区四线”。“三区”是指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四线”指绿、蓝、黄、紫四条线,“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控制线,“蓝线” 是指城市各类水系控制线,“黄线”是指市政公用设施用地控制线,“紫线” 是指历史街区、历史建筑、文保单位保护控制线。这“三区四线”规划好了, 建设美丽杭州就有了一个基本保障。同时,要进一步树立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保证规划的刚性执行。
三、以发展智慧经济为着力点进一步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
当前,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重大转型期,正面临着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等难题。建设“美丽杭州”倒逼着我们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经济的转型升级又反过来支撑着“美丽杭州”建设。如何抢抓“四大红利(力)”机遇,有效化解“三大压力”和“三大风险”挑战, 是我们必须面对、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必须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国际上有一个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环境污染的程度较轻,但是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由低趋高,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也就是说,到达某个临界点或称“拐点”以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其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揭示了几乎所有先行发达国家都经历了先污染再治理的过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目前的标准是人均生产总值1.2万美元,目前杭州的人均生产总值正处于这个阶段。现在关键是要围绕“一基地四中心”功能定位,抢抓方兴未艾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结合杭州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特色,找准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经过近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在全市发展实体经济大会上,我们提出,当前的一个着力点和突
破口,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智慧杭州”,大力发展智慧经济。
四、以打好“四治”攻坚战为突破口进一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推进美丽杭州建设,面临的问题有很多,需要我们一个一个去解决。但最最紧迫的突出问题是“四治”,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最集中的问题也是“四治”。某种程度上,我们是一点退路也没有,形势很严峻,如果现在不尽快解决,可能马上就产生恶劣效果。“四治”既是难解之题、也是必解之题;既是基础工程,也是民生工程;既是改革任务,也是发展任务。前一段时间,市委常委会专门花了一天时间对“四治”工作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的目标、要求和重点,希望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委统一部署,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把举措落到实处,一项一项地加以推进,务求实效,取信于民。
一要保持定力。咬定“四治”目标不放松,不能因为推进过程中出现暂时的困难和问题,而放弃我们既定目标。
二要敢于担当。对看准的问题,只要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就必须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坚定信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敢于担当的“五个标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履职尽责的第一要务,做到敢担当、敢作为,能打仗、打胜仗。
三要蹄疾步稳。要充分认识“两美”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善于运用系统思维、底线思维,讲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稳定评估机制,进一步做细做实具体工作方案,积极回应群众关心关注的环境问题,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真正把这些功在当代、利在长远、造福百姓的实事办实办好。
五、以创新社会治理为抓手进一步加快共建共享步伐
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X的优良传统和一大“法宝”。我们要围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目标,通过“两美”建设,主动顺应从“管理”向“治理”转变这一导向,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推动全市上下、各个层面、各界群众广泛参与“美丽杭州”建设。
一要把着眼点放在促进社会参与上。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充分发 挥媒体、学校、农村文化礼堂等作用,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公民生态教育,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珍惜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让节约、绿色、低碳等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主人翁”
在美丽杭州建设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要把着力点放在激发社会活力上。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开展各类生态创建活动为载体,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和全体市民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各尽其能、各尽其责、各尽其力, 自觉投身“美丽杭州”建设。
三要把落脚点放在增进人民福祉上。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改善城 乡人居环境,打造诗画江南的宜居环境;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努力做到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深入推进平安杭州、法治杭州建设,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在共建共享中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努力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以智慧经济为突破口 加快建设美丽杭州
在调研智慧经济发展工作时的讲话
(2014年5月28日)
现在,与智慧经济相关的概念很多,有智慧城市、智能城市、智慧应用、智慧生活等,彼此领域都有交叉。在具体实践中,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比如, 国家住建部组织的193个智慧城市试点中,绝大多数是以政务和民生应用为主。但从杭州的基础条件和产业趋势来看,我们的侧重点应该放在发展智慧经济, 也就是要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大数据的开放共享,催生新的经济业态、新的产业、新的商业模式。
发展智慧经济,既是市委坚持一张蓝图一以贯之的重要体现,也是顺应杭州发展“三个新”形势的重要举措。近些年来,围绕国务院明确的“一基地四中心”城市功能定位,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加快杭州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在接续努力中扎实推进。2012年8月,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提出, 要全面实施创新强市战略,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去年6月,市委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要以加快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全面推动创新型经济跨越发展。随后相继召开的市委历次全会,都对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像“杭改十条”中很大部分都与此密切相关。从发展创新型经济,到提出以信息化和信息产业为突破口,再到明确提出发展智慧经济,说明我们对杭州经济转型升级规律的探索在不断深化。
新世纪以来,杭州实现了三次大的产业转型升级,现在有望迎来第四次产业转型升级。这次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就是我们正在从IT(信息技术)时代迈向DT(数据技术)时代。IT更多注重于提高自己的生产管理效率,DT则更多注重于提高服务客户、服务社会的效率。杭州发展智慧经济,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平台优势、人才优势和环境优势。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些先发优势,抓住当前这个窗口期,以云计算、大数据及其应用为核心发展智慧经济, 努力抢占发展制高点。
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专题研究“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这一重大战略问题,并对杭州明确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要求。我们学习了省委全会《决定》和夏宝龙书记的报告、讲话以后,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建设“两美”
对于杭州的极端重要性,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杭州肩负的责任。建设美丽杭州, 我们有很好的基础,但也存在着许多困难和挑战,迫切需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 进一步寻找加快建设的路线图和突破口。经过前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和思考,我们认为,这个突破口就是发展智慧经济。我们要以发展智慧经济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生态环境改善,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力争早日建成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美丽杭州,在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进程中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
一、发展智慧经济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生产美的必然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曾经指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要养好“凤凰涅槃”、“腾笼换鸟”这“两只鸟”。“凤凰涅槃”,就是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摆脱对粗放型经济增长的依赖;“腾笼换鸟”,就是要培育和引进吃得少、产蛋多、飞得高的俊鸟。实现“凤凰涅槃”“腾笼换鸟”,说到底就是要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夏宝龙书记在这次省委全会上也指出, 要紧紧抓住转型升级的机遇期和关键期,闯好发展关、人口关、环境关、转型关“四个关”。从杭州来说,我们也面临着“三个过于依赖”、“五个不可持续”等发展瓶颈,亟待化解“三大压力”、“三大风险”等挑战。智慧经济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催生的新经济、新业态,“两化”深度融合与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是其最大特点,对世界经济的深度影响日益显现。杭州这方面的基础和条件很好,尤其是像杭州这样集网络建设、产业发展、应用服务“三位一体”,都有若干龙头企业并具较强竞争力的城市并不多。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智慧经济这个突破口,打好组合拳,在创新发展、特色发展中推进产业第四次升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提质增效升级。
二、发展智慧经济是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实现生态美的有效途径
正确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座山”的关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重要论述。这些年来,随着对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化,我们愈加深切地感受到,谁占领了生态经济的制高点,谁就占领了生态建设的制高点、占领了发展的制高点。经济学上有个“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理论指出,污染在低收入水平上随着GDP增加而上升,在高收入水平上随着GDP增加而下降。这个拐点过去通常出现在人均GDP6000美元左右,现在出现在人均GDP12000美元左右。而且从世界范围来看,如果措施得当,这个拐点是可以提前的,甚至这个规律也是可以打破的。比如瑞士和爱尔兰,因为它们产业选择好,就没有出现“环境
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描述的状况。现在杭州人均GDP已经达到15000美元,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智慧经济毫无疑问是绿色产业、低碳产业、环保产业,是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最佳结合点,发展智慧产业与促进生态环境改善是相得益彰、密不可分的。杭州自古就被誉为“人间天堂”,绿水青山是杭州最显著的标志、最宝贵的资源。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产业发展、应用服务“三位一体”,X政机关、企事业的理念,坚持“环境立市”战略,以发展智慧经济倒逼环境改善,打好“四治”攻坚战,推进“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建设宜居宜业新天堂、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率先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之路。
三、发展智慧经济是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实现生活美的客观要求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不仅要让城市居民得到实惠,更要让农村居民享受好处。围绕智慧民生发展智慧经济,促进产业应用提升生活品质,可以让城乡“两种人”享受更多更好改革发展成果。比如,杭州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81岁了,超过6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达18%~19%,对医疗、养老、卫生的需求越来越大。像医惠科技这种智慧医疗健康服务模式,能有效满足居民、家庭、社区、医院等不同对象的医疗需求, 产业空间很大。要坚持以智慧经济为带动,大力发展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养老、智慧社区等,推动智慧民生应用与智慧产业互动,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高品质的智慧生活。
四、要以提质增效升级为方向,推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
发展智慧经济,核心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表现是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我曾经提出,发展智慧经济,要围绕“一二三四五”:“一”就是要实现杭州高起点上的新发展“一个目标”;“二”就是突出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两个重点”;“三”就是要坚持网络建设、产业发展、应用服务“三位一体”,X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家庭“三位一体”;“四”就是要处理好自我探索与借助外力、政府引导与企业主体、推动传统产业转型与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追求最优方案与分步实施、分段实施“四个关系”;“五”就是要提供政策服务、体制机制、考核考评、科技人才、平台建设“五大保障”。
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落实好“杭改十条”
“杭改十条”对完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智慧杭州建设有很具体的表述,中心意思就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处理好政府引导、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在发展智慧经济中的关系。近期,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了第二次会议,对重点改革任务进行了再聚焦、再明确、再部署。各级各部门必须以钉钉子的精神、敢担当的作风, 一项一项抓好落实,为发展智慧经济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五、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带动智慧经济发展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发展智慧经济,首先要抓有带动性、示范性效应的大项目好项目。要继续深化与中国工程院、阿里巴巴、思科等的重点战略合作, 支持领军企业参与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自主创新示范区、网上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软件名城、智慧产业创业孵化器建设,办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 做到撕开口子以点带面。
名城名校携手 聚焦智慧经济深化双方战略合作
在杭州市和浙江大学战略合作促进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7月4日)
一、坚持在继承中发展进一步提升合作层次
从1897年杭州知府林启创办浙大的前身求是书院起,杭州就与浙大构建了一种天然而紧密的联系,浙大始终扎根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而一步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杭州也以拥有浙大这样一所在国内外有很高知名度的大学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特别是自2000年正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来,双方秉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讲求实效”的原则,在发展战略规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引进、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互利共赢的显著成效,巩固了共融发展的良好格局。借此机会,我代表杭州市委、市政府和884万杭州人民,对浙江大学长期以来对杭州发展的支持和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新的形势条件下, 我们要继续深化双方全面、稳定、长期、特殊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合作更进一步、发展更上层楼,谱写名校名城携手共荣新篇章。
首先,抢抓发展新机遇要求我们进一步提升战略合作层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特别是传统意义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边界日益模糊,科技创新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演化为创新体系的竞争。正是在这种形势下,X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协同创新作出了明确部署。在最近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加强科技创新统筹协调,努力克服各领域、各部门、各方面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分散封闭、交叉重复等碎片化现象,加快建立健全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现在看来,“两张皮”“四个不”问题依然是杭州乃至浙大都没有完全破解的大课题,“三个过度依赖”“五个不可持续”依然是杭州加快转型升级必须着力解决的紧迫问题。我们要积极创新理念,依托市校战略合作这一载体,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引导, 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更好地把科技第一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努力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实际上,国际上也有很多这样的经验。美国“硅谷”崛起的重要依托就是斯坦福大学,该校毕业生创办了谷歌、雅虎、
惠普、思科等一大批知名企业,总资产合计相当于全球第10大经济体。英国牛津地区80%的高科技企业是由牛津大学毕业生创立的,该地区人均GDP高于全国水平。耶鲁大学周边林林总总的公司中,有79%也属于“师生类公司”。去年, 高新区(滨江)在全国高新区中的排名上升至第六位,成功跻身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方阵”。这些年高新区(滨江)之所以发展得比较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浙江大学的人才、科技等资源支撑。
其次,实现高起点上新发展要求我们进一步提升战略合作层次。去年底, 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对杭州发展作出了“三个新”的形势判断。一是发展已进入新阶段,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速从两位数高速增长向个位数中高速增长转变, 增长方式从规模扩张型为主向质量效益型为主、投资驱动型为主向创新驱动型为主转变。二是发展正面临新挑战,主要表现为“三大压力”“三大风险”。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集中体现在实体经济和消费“两个后劲不足”、金融和房地产市场“两个风险”。同时,我们还面临城市管理中的治水、治气、治堵、提高垃圾处置能力等“四大难题”。像在垃圾处置问题上,我们已经无路可退。去年,杭州市区日均产生生活垃圾8456.78吨。今年,随着“三改一拆” “五水共治”行动的深入推进,垃圾量又大大增加,日均已突破1万吨。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四五年以后杭州就不是“品质之城”而是“垃圾围城”了。三是发展要体现新要求。杭州要实现高起点上的新发展,既需要大力发扬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也离不开借助外力的强力支撑。浙大是杭州最重要的知识源、创新源和人才源。无论是抢抓历史机遇还是应对风险挑战,无论是推动经济转型还是促进社会转型,都离不开发挥浙大“三个源”的重要作用。同时,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也为浙大师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从这个意义上讲,双方的战略合作空间无限、前景美好。
第三,推进市校战略合作新实践要求我们进一步提升战略合作层次。这些 年市校战略合作的成绩是巨大的,可以说是硕果累累。但我们也要看到,现在双方的战略合作也遇到了一些新的瓶颈。比如,项目是双方战略合作的重要载体,一些相对容易做的项目、容易见成效的项目过去都已做了,能不能再设计推出一些符合双方需求的项目特别是大项目、好项目,能不能立足国际视野进一步拓展合作的领域,等等,都需要我们双方动脑筋、想办法。再比如,如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通科学研究、试验开发、推广应用等各个环节的链条, 更好地把各个方面的创新活力释放出来,让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
为杭州创新发展提供助力。这些都要求我们本着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更好地加以谋划,更好地把杭州的空间、舞台、政策与浙大的人才、技术、资源结合起来,努力把双方的战略合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坚持以重点带全面进一步提升合作成效
毫无疑问,市校双方的战略合作是全方位、多领域的,同时也要紧紧围绕双方的发展需求和一些关键性、战略性问题来确定若干重点,推动战略合作取得更大成效。从杭州来讲,进入新世纪以来,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了三次产业转型升级,其中浙大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立足杭州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着眼当前转型升级的重点难点,经过大量调查研究,我们认为,下一步杭州要重点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之所以选择信息经济、智慧经济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 主要基于以下四点考虑:一是从杭州前三次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看,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有很大的潜力。二是杭州“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禀赋,决定了我们不能大规模发展占地广、能耗大的产业项目,而要发展轻型化、智能化的产业项目。三是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符合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对杭州“一基地四中心”的战略定位。四是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符合建设美丽杭州的需要。习总书记对杭州作出了“努力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本”的重要指示,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又对杭州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要求。对杭州来说,就要力争尽早迎来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 曲线的拐点。从环境意义上讲,库兹涅茨曲线反映了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环境呈现先恶化而后逐步改善的趋势。这个拐点往往出现在人均收入达到发达经济体的“门槛收入”前后。只要我们把工作做好,这个拐点就可能提前到来,也就能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我们要通过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实现生产美,进而维护生态美、保障生活美。如果没有生产美, 生态美就不可持续,生活美也不可能实现。为此,要在全方位、多领域合作的基础上,聚焦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这个重点来深化双方的战略合作。
从规划制定来讲,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的《总体规划》得到了浙大老 校长潘云鹤院士的精心指导,通过招标评审,确定由浙大牵头。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充分发挥浙大的“智库”和“外脑”作用,使杭州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有一个比较高的起点。
从创新驱动来讲,我们要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个最大动力,依托浙大雄厚
的科研实力,开展重大课题攻关,突破一批信息经济、智慧经济关键技术并推动其产业化,抢占信息产业、智慧产业制高点。从项目带动来讲,我们要加快实施一批支撑性的平台项目、实体性的产业项目、应用性的民生项目特别是引领性的龙头项目、突破性的创新项目,更好地推动全市信息经济、智慧经济的发展。
从人才支撑来讲,我们要一如既往大力支持浙大师生在杭创新创业,还要 借力浙大大力引进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同时要借助浙大加强对X政干部、现有企业管理者等的信息经济、智慧经济知识培训,为信息经济、智慧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三、坚持用机制作保障进一步提升合作环境
浙大不仅是杭州亮丽的“金名片”,更是杭州创新发展的“金矿”。加强战略合作,杭州首先要为浙大提供一流的服务。我们一定要认真总结这些年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机制,为双方的战略合作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提供有力保障。
要进一步完善对接协调机制。在市校战略合作促进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的 基础上建立日常性的对接协调机制,我觉得很有必要。双方要尽快研究,提出一个具体可行的方案。日常对接协调机构的组成人员要依岗位而定,不受人事变动影响。要按照目标对接、规划对接、项目对接、人才对接“四个对接”的要求,加强多层面、多渠道、多形式的沟通交流,及时互通情况,协调解决问题。凡是部门能解决的问题,要尽量在部门层面解决;凡是需要市委、市政府协调解决的,由市委、市政府协调解决。
要进一步完善引导支持机制。结合落实“杭改十条”、发展创新型经济“30 条意见”以及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若干意见》等决策部署,修订完善财政、税收、要素保障等各方面的配套政策。尤其是在招引人才方面,对浙江大学提出的“1250安居工程”建设相关问题,要尽快予以明确。对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问题,这段时间以来市里一直在抓,主要有三个标志:一是权力清单制度,向全社会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二是单一窗口平台;三是办结时 限承诺。这项工作讲得再多,最终都要用结果来评估。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三个最”的城市。我们愿意拿浙江大学的项目做试点,率先做到“三个最”。
要进一步完善督查评估机制。做好合作事项责任分解落实工作,健全考核
管理办法及相应激励约束机制,加强监测评估,开展督促检查,确保市校战略合作扎实推进、取得更大实效。
总之,杭州将一如既往地当好“后勤部长”,为浙大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创业环境,同时我也希望浙大充分发挥“三个源”的重要作用,为杭州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实现高起点上的新发展,为共建共享东方品质之城、幸福和谐杭州作出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决战三季度 冲刺四季度 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在市委常委会研究半年度经济工作时的讲话
(2014年7月21日)
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在贯彻市委决策部署、完成全年工作上,想了很多管用的办法,出了许多务实的招数,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交出了一份份靓丽的成绩单。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可概括为:
一是经济运行呈现“平稳向好、质量提升、转型加快”的特点。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7%。从三大需求看,投资增速回升、出口增速加快、消费增速平稳, 分别增长16.7%、11.6%、10%。从三大收入看,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9.6%和8.3%,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9%和11.3%。从三次产业看,服务业稳中有进、工业有所改善、农业转型加快,增加值分别增长7.7%、8.8%、0.4%。从三大约束指标看,CPI涨幅为2.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06%,单位工业能耗下降12%。
二是问题和困难突出表现为“两不足、两风险、一困难”。实体经济后劲 不足。工业投资下降6.3%,造纸、化工等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消费增长后劲不足。汽车、金银珠宝等传统消费下降明显,传统商贸企业增速回落,房地产相关消费预期放缓。资金链担保链断裂风险。虽然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部分企业风险管控能力不足、过度担保等问题继续暴露。房地产市场下行风险。可售房源持续增加、潜在供应量大,市区商品住房成交量价齐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产品竞争激烈,用工成本增加,企业应付薪酬增长15.4%。
三是形势分析和走向,体现在杭州经济基本面向好的态势没有变,新常态特征已非常明显:中高速增长已成常态,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质量效益稳步提升;问题风险依然不少,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预计下半年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经济运行还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全市经济运行预期仍将以平稳为主,运行质量有望持续向好,有能力也应该有信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当前,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经济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分别主持召开了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就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省委在前期召开专题常委扩大会议基础上,又召开常委会经济形势分析会,对进一步做好全省下半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前一阶段,市委、
市政府也陆续召开了一系列会议,研究和部署半年度经济工作。落实这些重要精神,关键是要强化发展导向,做到“四个坚持”:
坚持问题导向,妥善应对互联网迅猛发展和科技快速变化挑战,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互联网思维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后劲。坚持底线思维,更加主动适应增速换挡期变化,只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就必须坚定不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转变资源推动、要素推动、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着力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坚持改革突破,紧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个核心,正确处理好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关系,把握市场经济规律,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激发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坚持依法治理,更加自觉顺应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尤其是要结合作风建设,在解决目前存在的推诿扯皮“依法不办事”等突出问题上出实招,切实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一、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
这次省委常委扩大会议提出,要强化设区市抓经济的主体责任;同时,特别强调杭州、宁波等地区要加快转型升级,多挑经济发展的担子。完成省委、省政府交付给杭州的任务,确保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责任首先在市委、市政府,同时也必须把各地各部门的责任明确起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做到压力层层传导、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共同担当、工作共同推进。
必须强化各区县(市)的主体责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是各区县(市)X委、政府的ZZ责任。如果13个区县(市) 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完成了,全市目标任务的完成也就“八九不离十”了。不论是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还是为服务全市大局多作贡献,都要求各区县(市) 切实担当起加快经济发展的主体责任,不仅要当好经济工作的领导者,还要做好各方面具体工作的执行者、推动者。作为领导者,就要主动思考,主动研究, 主动作为,增强战略思维、谋划全局工作,承担起经济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作为执行者,就要抓重点、抓具体,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关键节点和重要时段,冲在一线发挥作用。作为推动者,就要及时向所属各地和各部门层层分解目标、部署任务、传导压力。必须强化市直各部门的岗位责
任。作为联系上下、服务左右的重要一环,不论是直接涉及部门,还是非直接相关的其他部门,合力加快全市经济发展责无旁贷、任务很重。要把全市主要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分解到责任部门,确保每项重点任务都有一名市领导牵头指导,都有一个责任部门具体负责。
二、进一步强化督查考核
督查考核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指挥棒”,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都非常重视。前段时间,国务院督查组已经到我省来督查过经济工作;省委、省政府已出台了相关督查考核办法,将进一步加大对各地市和省直有关部门经济工作的督查考核力度。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精神,我们决定也要制定今年各区县(市)和市直有关单位经济工作责任考核目标。具体来说,就是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考核,要落到各区县(市),体现各区县(市) 的主体责任;对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考核,要落到市直各部门, 按分工落实责任。同时,要运用好今年以来我市“大督查”的经验做法,与促进深化改革、落实教育实践活动问题整改、完善综合考评机制等有机结合,对经济工作进行跟踪督查,及时“回头看”抓落实。总之,这次考核是动真格的, 要与奖惩挂钩,与干部选拔结合,论功行赏、论过追责,真正体现以实绩论英雄,推动形成导向鲜明、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良好氛围。
三、进一步抓好工作重点
做好当前经济工作,既要统揽全局“弹好钢琴”,更要突出重点抓好落实, 特别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结果评估,下定决心和集中力量有针对性地解决几个现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比如,投资上半年增长16.7%,与全年增长17.3%的目标有差距,与省委常委会提出的全省增长18%的目标距离更大。投资增长缓慢, 工业投资持续负增长是重要原因。工业投资持续负增长,根本在于企业家投资意愿不足,缺乏产业大项目、好项目支撑。市发改委、市经信委要研究出台提振工业投资的措施。特别是要结合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抓紧征集推出一批发展智慧经济的重大产业项目、应用项目,排出时间表,画好路线图,理出存在问题,提出解决举措,明确政企责任,合力抓好落实,力争扭转工业投资持续负增长局面,切实解决好发展后劲不足问题。
进一步掌握科学方法
我想特别谈谈对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提出的“四个准确把握”的认识和体会。第一个“准确把握”,就是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
衡点。要求我们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各种重要利益关系, 寻找推进改革的最大公约数。第二个“准确把握”,就是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远发展的平衡点,要求我们远近结合,既谋划好顶层设计又注重眼前实战。像我们这次提出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就充分体现了这两方面的结合。第三个“准确把握”,就是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的着力点,要求我们在改革上,思虑要周密,决断要迅速。像萧山、余杭融入主城区,大江东管理体制调整,网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改革措施要进一步开足马力,尽全力往前推。第四个“准确把握”,就是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结合点,把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就要求我们做好“两张报表”、守住“三条底线”,扎扎实实做好惠民生的各项工作。
举全市之力坚定不移抓好“一号工程”
在杭州市召开的市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暨区县(市)委书记专题研修班开班动员会上的讲话
(2014年8月22日)
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召开以来,各地各部门思想统一、行动迅速、贯彻有力、落实具体,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工作开局良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政府召开了全体扩大会议,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进行了全面部署; 市四套班子领导围绕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调研考察活动。二是市经信委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抓总作用,主动对接各区县(市)和市直部门,谋划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重点平台、重大项目、保障措施,并举办了企业家培训班。三是各部门和各区县(市)紧密结合实际,认真谋划落实, 有的理出了一批重大项目,有些还制定了实施意见、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工作措施。四是各大媒体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市委组织部和市委X校正在制定全市领导干部培训方案,全市上下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的氛围越来越浓。 五是积极有效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发展项目和应用项目,网上自贸试验区方案已开始征求意见,与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全面推进,上城区山南基金小镇、西湖区转塘云栖小镇、余杭区仓前大学生创业小镇和基金小镇等项目有序推进,中国(杭州)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阿里云2014开发者大会都在紧张筹备之中。8 月16日,我市还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签署协议,由市政府、江干区政府和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三方共同组建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聚焦智慧经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生物医药等领域,打造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高新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基地、继续教育和人才培养基地。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和市委全会精神的角度来看,还存在“四个不”的问题:一是认识不统一。部分领导干部对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还不够到位,瞻前顾后、左顾右盼,不知道抓什么、怎么抓,发展决心还不够大、信心也不够足。二是进展不平衡。主城区与五县(市)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平衡,市直部门之间也存在不平衡。有的行动快、谋划实,有的在观望、见事迟。三是措施不够实。有些部门和区县(市)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的措施不够具体,缺乏具体的项目和抓手。四是发动不深入。面上宣传已经形成一定声势,但是深入企业、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具体宣传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决,以实际的行动和措施,推动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在全市的全覆盖、大发展、快发展。
一、必须坚持把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作为“一号工程”,紧抓不放、一抓到底
杭州的自然禀赋、杭州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目标、杭州的“一基地四中心”功能定位、杭州已有的产业基础和优势、杭州发展中诸多“两难问题”的解决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实现,都要求我们必须选择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作为重要的突破口和着力点。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专题研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一讲话,更加坚定了我们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的决心和信心。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作为市委、市政府的“一号工程”,坚定不移地抓、义无反顾地抓,始终抓住不放,持续抓出成效,不达目的不收兵。可以说,无论是从杭州过去发展实践看,从破解当前面临的问题看,还是着眼未来发展方向看,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都是推进杭州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必由之路。
从总结过去发展的实践看,我们别无他途。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实现了科技水平整体提升,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明显。回顾杭州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发展,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创新驱动发展摆在最重要的位置,把大力发展信息经济作为杭州经济转型升级主攻方向,本世纪初作出了实施“一号工程”、建设“天堂硅谷”的重大决策,随后相继作出了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促进人才集聚、鼓励自主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化综合环境的政策措施。经过15年接续努力,“天堂硅谷”内涵外延不断拓展,从建设“信息港”“新药港”到发展“十大产业”,再到聚焦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再到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杭州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越来越清晰,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稳中向好,信息软件、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物联安防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在推动杭州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日益显现。像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在全国106家国家高新区中的排名,前年第七位、去年第六位,今年又超越上海张江高新区,上升到第五位,跻身第一方阵。从
杭州发展的轨迹看,可以说,什么时候我们抓住了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的牛鼻子,什么时候我们的经济就又好又快发展。过去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加快杭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除了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别无他途。
从破解当前面临的问题看,我们别无退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他还明确指出,依靠要素成本优势驱动、大量投入资源和消耗环境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从杭州看,我们正处在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方式“换挡期”,将长期面临三大需求持续增长动力不足、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能力不足、环境容量和节能减排空间不足“三大压力”, 产能过剩、贸易金融及房地产运行不确定性增多、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难和财政收支平衡难“三大风险”。杭州发展面临许多“既要又要”的两难,比如说既要稳增长、又要调结构,既要扩大有效投资、又要防范债务和金融风险, 既要突破改革难点、又要维护社会稳定,等等。应对“既要又要”挑战,归根结底要靠创新发展来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立足杭州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在战略上保持定力,在战术上点球发力、精准出力,紧紧围绕到2020年打造“六大中心”、培育万亿级智慧产业规模为核心的信息经济产业群的总体目标,把全会提出的“一二三四五”部署落到实处,也就是坚持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这一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种作用,加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应用服务“三位一体”建设, 突出布局优化、自主创新、项目带动和人才支撑等四个重点,切实加强平台、政策、环境、考核、安全等五个保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加快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步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应对“既要又要” 的两难挑战,抢占新一轮产业变革制高点,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
从着眼未来发展的方向看,我们别无选择。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当前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新技术替代旧技术、智能型技术替代劳动密集型技术趋势明显。可以说,我们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完全符合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已经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正成为全球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为我们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契机。但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也有一个稍纵即逝的时间窗口,抓住了就有机会成为赶
超者甚至成为领跑者,杭州尤其不能错失这一重要机遇。这不仅是因为杭州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更因为这事关杭州长远发展。抓住机遇,我们就有可能搭上顺风车,就有可能实现争先进位;错失了机遇,我们就有可能在新一轮激烈竞争中淘汰落伍,就会成为历史罪人。
二、必须坚持既要画好饼、更要做好饼,推进“一号工程”落实落地
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已经作出全市加快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的总体部署,可以说“饼”已基本画好,现在的关键是要把这个“饼”做好,就像天津的著名小吃狗不理包子一样,不仅要做出好的“样子”,更要做出好的“馅子”。习近平总书记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了四点明确要求,即一要紧扣发展, 牢牢把握正确方向;二要强化激励,大力集聚创新人才;三要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四要扩大开放,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这些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着力在“四个进一步”上下功夫,确保“一号工程”落实落地、开花结果。
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省委夏宝龙书记提出的工作十法之一就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突出重点工作法。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坚持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全力推进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全国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中心、物联网产业中心、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智慧物流中心、数字内容产业中心等“六大中心”建设。“六大中心”是杭州具有先发优势、比较优势的重点领域,是杭州发展智慧经济、抢占制高点的主攻方向,也将为打造杭州经济“升级版”提供有力支撑。从某种角度讲,六大中心建好了,杭州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发展就实现了突破。比如,高新区(滨江) 就是要重点建设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的白马湖生态创意城、智慧新天地、物联网产业园、北塘河畔等四大平台,大力发展网络基础产业、物联网产业、互联网产业等三大智慧产业,全力推进智慧安防、智慧商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环境、智慧制造、智慧物流、智慧政务等八大领域应用,努力成为全市“六大中心”核心区。各区县(市)、两大省级产业集聚区、各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都要结合“六大中心”目标、全市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空间布局,进一步明确各自主攻方向,最终形成主业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差异发展的良好格局。
进一步强化项目带动。一个项目可以带动甚至创造一个产业。发展信息经
济和智慧经济,最终要落实到一个个具体项目上。一要加快项目推进。市经信委在与各区县(市)对接的基础上,排定了全市第一批智慧产业化和产业智慧化项目358个、总投资317亿元。对这批项目,条件成熟的,要抢抓时间,争取早日落地开工;对条件尚未成熟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尽快推进、早日开工。二要加强项目谋划。第一批这点项目是远远不够的。要围绕建设“六大中心”,深化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加快网上自贸区争创,全面深化与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美院等名校大院战略合作, 深化推进与阿里巴巴、思科(中国)、比亚迪、中国电科、各大通信运营商等合作,谋划和推出一批引领性龙头项目、突破性创新项目、支撑性平台项目、实体性产业项目和应用性民生项目。三要加快项目招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鼓励企业跨界兼并重组,招引世界500 强、央企国企、浙商杭商等三个方面三管齐下,争取在杭设立研发总部、营销总部和产业基地,力争在若干领域培育一批国际知名的百亿级智慧产业龙头企业。
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把体制机制改革作为重要动力,全面深化重点领域 和关键环节改革,为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创造良好环境。一要加强产业发展协调。充分发挥市产业发展协调委员会作用,围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发展的目标方向、重点领域、空间布局、重大项目,坚持“四规合一”,突破要素配置中的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协调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工作,形成推动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发展合力。二要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充分发挥财政资金 “四两拨千斤”作用,围绕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抓紧推进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创新财政支持产业发展的方式与机制,尤其加大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的财政政策支持及统筹投入力度。三要深化“两单一改”。整体下放市级行政审批 权限,打造同类城市中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城市, 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使杭州成为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的产业高地、投资洼地。
进一步狠抓难点突破。人才和平台载体协同建设,是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 经济的关键和难点。一要大力集聚创新人才。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智 慧经济本质上就是人才经济。比如说,上城区引进了思科中国总部,实际上就是引进了思科的人才团队,目前,思科提出以上城区为示范点,把杭州打造为中国“智能+互联”的智慧城市样板和全球万物互联中国示范区的目标。在人才
引进方面,各地要敢于投入、敢于花精力、敢于算大账,向苏州、宁波等兄弟城市学习。苏州市从2006年开始与中科院、江苏省政府共同建设中科院纳米所, 建设费用4.28亿元,目前一期已经投入使用,二期也已开工,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人才集聚的重要阵地和平台。2008年,苏州市又与中科院、江苏省签约共建中科院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为苏州市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承担了一批重大项目,孵化了一批成长较快的高新技术企业。现在,苏州这两个研究所,就集聚了1000人以上的研发队伍。2004年,宁波市与中科院和我省共建中科院材料所,目前又在共建中科院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已经成为宁波高端人才集聚、引领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加大优秀人才招引力度,不断集聚国内外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加快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提供根本保证。当前,特别是要抓紧对人才引进中反映较多的住房、教育、医疗保障等突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为集聚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环境。二要坚决打破信息“孤岛”。积极推进政务云建设,推进政务数据开放和政务数据上云,建立综合数据库,构建基于云计算技术架构的政务大数据云平台,克服信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安全的错误认识,彻底打破条块分割、各行其道的信息“孤岛”现象,加快实现跨层级、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 全力推动提质增效健康发展
在市委常委会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2014年10月27日)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积极贯彻中央和省委一系列决策部署,特别是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关于经济工作的重要讲话论述和落实中央、省委有关推动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具体举措,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大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等重点工作推进力度,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保持了平稳向好的势头, 各个方面都出现积极变化。
一是经济增长稳中有升。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二是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相关产业发展强劲,已成为我市 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其中电子商务增幅继续保持“十大产业”领先地位, 文化创意、信息软件、旅游休闲等产业的增速明显。同时,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较好。三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科 技研发投入均呈上升势头,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幅均高于规上工业。四是社会民生持续改善。教育、社保、就业、医疗等领域的投入继 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得到有力推进。
同时,我们更要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在省委常委会研究杭州工作时,我们已对杭州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主动作了全面深刻分析。无论是定性判断还是定量分析,我们大家都真切地感受到,杭州经济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 虽然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在深入推进,质量效益在明显提升, 总体向好态势在逐季稳固,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爬坡过坎任务依然很重。
对于杭州来说,经济新常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基本特征是经济中高速增长、质效中高端迈进;核心任务是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主要动力是深化改革、创新驱动;面临挑战是“三大压力、三大风险”和诸多既要又要“两难” 困境等经济问题成为新常态,城市“四治”和食品安全问题成为新常态,维稳安保成为新常态,作风建设成为新常态。对此,我们要围绕省委常委会对杭州提出的“更好地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确保继续走在全国重要城市前列”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X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委常委会研究杭州工作专题会议精神,以开展“转理念、转作风、转方式,争先进位、走在前列”专题活动为动力,战略上保持定
力、战术上聚焦突破,上下同欲、坚定不移把市委提出的“四个精准”要求落到实处,全力冲刺今年全年目标任务,及早谋划明年工作思路,为实现杭州高起点上新发展打实基础。当前要着力做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也就是五个“两手抓”。
一、坚持项目推进与扩大需求“两手抓”
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关键还是要抓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各级各部门要抓住年底前两个多月的有利时机,全力抓项目建设、抓消费和出口的扩大。一要狠抓项目这个“牛鼻子”。在全市扩大有效投资、推进重点项目专题 会议上,已作出明确要求。二要着力促消费。要以西博会、“双十一”网上购 物节等活动为载体,在促进传统消费市场提振上下力气,在提高新兴消费市场质效上不松劲,着力拓展岁末年底的消费市场。三要巩固出口好势头。特别在 支持本地产品出口、促进本地产能释放、积极拓展新兴市场等方面,抓紧深化研究出台更多支持政策。
二、坚持增量优化与存量提升“两手抓”
要做到稳增长与调结构有机结合,就必须既要做强存量,更要做大增量,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在指标上体现“此增彼降”,推动经济提质增效。一要持续推进“一号工程”。按照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的部署,落实好两次领导小组会 议精神,召开好月底的“一号工程”企业家座谈会,进一步细化可实实在在推进的智慧产业和智慧应用项目清单,加快已定项目建设,保持信息经济智慧经济良好发展势头。特别是要进一步高度重视和深化研究与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工作。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后,省委省政府就要求杭州在围绕“钱往哪里投, 人往哪里聚”两方面,尽快跟阿里巴巴进行对接,否则就容易错失合作良机。二要持续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要抢抓国家相关改革机遇,充分发挥杭州的独 特优势,在促进金融业发展、旅游业“四位一体”转型、文创与设计融合、信息消费、文化消费、体育消费等方面出实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尽快出台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政策意见,加快申通快递华东分拨中心、武林广场地下商城、西湖国际金融中心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三要持续打好转型升 级组合拳。深入落实美丽杭州建设《实施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抓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城市“四治”等省市重点工作,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过剩产能和“五个过度依赖”的产业。
三、坚持民生改善与社会维稳“两手抓”
一是抓紧抓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工作,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扎实推进法治杭州、平安杭州、信用杭州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二是始终把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严防死守做好反恐维稳工作,确保岁末年底不发生重特大事故、不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三是进一步统筹推进城乡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完成十件民生实事, 切实抓好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社会保障、教育卫生、食品安全、养老等民生保障工作,加大力度推进萧山、余杭与主城区一体化融合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四是要切实抓好年底的“米袋子”和“菜篮子” 工程,规范市场价格秩序,确保食品安全和供应稳定。要组织开展好元旦、春节期间的走访慰问活动,帮助解决困难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实际问题,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X和政府的温暖。
四、坚持改革创新与作风建设“两手抓”
一要牢固树立抓X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牢固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思想,把X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结作为新起点、加油站,认真贯彻中纪委全会精神,切实推进各项整改措施落实,把从严治X、反腐倡廉的各项要求切实落到实处,转化为推动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真正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尤其是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必须按照多说“yes”少说“no”、多“射门”少“踢球”的要求,不断深化简政放权和审批制度改革, 以好的作风来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最大限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二要突出重点领域抓改革,全面推进“杭改十条”实施,特别要善始善终抓好今年35项重点改革任务,市委近期将召开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对深化改革工作进行再部署、再督促、再落实,最大程度释放改革活力,助推创新发展。特别是对“7+7”等既事关当前又关系长远的重大问题,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不达目标绝不收兵,让干部看到希望、振奋起来,让百姓看到变化、高兴起来。
五、坚持全力冲刺今年目标与及早谋划明年思路“两手抓”
一要进一步落实经济工作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多增一点是作贡献、 少降一点也是作贡献”观念,对照年初既定的目标任务,突出薄弱指标、瞄准薄弱环节,强化任务和措施落实、层层传导压力,全力抓好冲刺四季度各项工作,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二要及早谋划明年工 作思路。明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打响打胜保位争位、争先进位之
战的关键之年,各级各部门要结合正在开展的“三转一争”专题活动,充分把握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的积极性变化趋势,着力发挥已有优势、努力扩大苗头性优势,及早研究明年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具体举措。特别要善于融入国家和全省战略大格局来谋划我市的发展,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编制, 抓紧开展“三重”谋划和申报,争取我市有更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纳入国家战略,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劲支撑。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有效推进“一号工程”
在推进“一号工程”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31日)
企业是推进“一号工程”的主体,“一号工程”能不能取得良好成效,最终还是取决于广大的企业和企业家。参加座谈的10位企业家介绍了企业发展情况,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讲得都很精彩。无线生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讲到的微店服务模式,打开了酒厂销售渠道,为企业复苏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城云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讲的是云计算、云平台、云服务、云集成,技术、产业、运用“三位一体”。杭州泰一指尚科技有限公司讲的是大数据、互联网,建立大数据研究中心。杭州鑫合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讲的是互联网投融资平台,实际上是通过互联网平台打破时空,整合利用资源,实现无界金融。迪普科技以客户服务为中心,致力于网络安全、网络应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开发。士兰微电子公司主要是集成电路的研发、设计、制造与服务, 产业空间非常大。
总的来看,10位企业家的发言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体现了“六大中心” 建设。既有从事电子商务、物联网和移动物联网、云计算和云服务、大数据的企业,也有从事互联网金融、集成电路和芯片、产业发展基金的企业。二是体现了产业生态。既有形成了一定规模、在全国某个领域居于领先地位的企业, 也有正处于初创和成长阶段、具有成长性的企业。三是体现了企业家结构。既 有60后、70后这些中坚力量和骨干,也有80后的新生力量。这三大特点,归结起来就是创业创新,抢占信息经济、智慧经济发展制高点。
一、推进“一号工程”,既是杭州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发展的最优选择
我们要进一步坚定X委、政府与企业共同推进“一号工程”的决心,增强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的信心。
从杭州发展进入新常态来看,推进“一号工程”是必然选择。所谓新常态, 现在全国都是新常态。我觉得,对杭州来讲,既有与其他地方共同的、也有杭州自身特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基本特征是“两个中高”,也就是经济发展速度中高速,从长期以来的两位数高速增长转变为7%—9%的中高速增长;质量和效益向中高端迈进,这是这一阶段的最大特点。第二,新常态的核心任务,就是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第三,应对新常态带来的挑战,主要
动力是深化改革、创新驱动。第四,新常态中确实面临许多“既要又要还要” 的“两难”甚至“三难”的挑战,比如,经济上的“三大压力、三大风险”相 当长时期内都会存在。比如,为了治理空气污染、为了交通治堵,从今年3月25 日开始,我市推出了小客车“限牌限行”政策,这个“双限”措施很好,早晚高峰时间的拥堵率都有所下降。但是现阶段汽车销售在全市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双限”政策对扩大消费不利,导致今年二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明显回落,这就是典型的“两难”选择。
10月13日,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杭州工作,提出杭州要继续发挥在全省的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继续走在全国重要城市前列,建设国际现代化大都市, 在世界格局当中谋划战略定位的要求。如何确保不被其他城市超过,保持领先率先、争先进位,只有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自然资源禀赋,要求我们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杭州的地形地貌特征是“七山一水二分田”,与宁波等兄弟城市不具可比性,宁波市可以通过填海造地创造上千、上万亩的土地空间,杭州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土地空间。二是国务院对杭州“一基地四中心”的定位,要求我们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三是“美丽中国先行区”、“两美”浙江示范区建设,要求我们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 实现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三生融合”。只有实现生产美,才能不断地提升生活美、不断促进生态美。四是我们有比较好的基础,目前世界上3朵云中, 阿里云就在杭州,我市有阿里巴巴等一批大企业和成长性企业。只要我们抓住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发展方向,即使现在被别的城市超过,将来还可以实现反超,争先进位也就有了根本保证。
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正确处理好“三对”关系,做到三个“看”。第一, 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看3-5年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发展起来的,有些方面我们有优势,但有些方面我们还没有优势,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定力,坚持3-5年、5-10年,就能够走在前列。第二,要处理好结构与速度的关系,看“形”和“势”。信息经济的形是创新经济、互联网经济,不是简单提高生产效率的IT(信息技术),而是体现客户导向,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为特征的DT(数据技术),主要目的是提高服务质量。要把握好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发展的“形”和“势”,不符合要求的要消,符合要求的要长,实现此消彼长。第三,要处理好“点”和“面” 的关系,全市一盘棋、全省一盘棋。把杭州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发展放到长三
角,乃至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位置来看,助推转型正处在阵痛期的一些地区和企业加快转型,促进智慧产业化尝到甜头的区域和企业加快发展。像杭州高新区
(滨江)就要努力建设成为全市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发展的核心区。要按照国务院明确的“一基地四中心”的定位,围绕“六大中心”目标,加快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以新的增量换取存量调整的时间和空间。
从杭州的产业、企业发展趋势来看,推进“一号工程”是最优选择。从世界范围看,正在从IT时代迈向DT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渗透人类的生产生活,正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商务、阅读、交流、娱乐等方式, 新一轮产业变革正在向我们走来。从中国看,正由互联网大国向互联网强国迈进。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网民数量、移动终端、智能手机数量等多项指标居全球第一,全球十大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有4家在中国,分别是阿里、腾讯、百度和京东。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正处在战略机遇期。从浙江和杭州看,全省、全市都在向全球、全国的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中心转变,尤其是阿里巴巴上市以后,杭州已经成为全世界的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发展中心。马云回来之后,在对他表示祝贺和感谢的同时,我对他讲了“三个想到”和“三个没想到”:第一,想到阿里巴巴在纽约上市会很成功,但没想到这么成功,全世界对中国、对阿里的看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通过像姚明篮球、郎朗钢琴、李娜网球、丁俊晖台球、刘翔田径等途径,来了解中国的。但西方国家对我国的企业了解不多,这次阿里巴巴全透明的上市,给西方发达国家带来了全新的感觉。第二,想到阿里巴巴上市给杭州带来机遇,没想到能带来这么多的好处和机遇。报纸上有专家评论说, 杭州的高端房地产不愁卖,因为阿里巴巴涌现了很多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中国如果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基地“硅谷”,我想一定在杭州。第三,想到上市会对阿里巴巴带来压力,没想到对杭州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夏宝龙书记和李强省长都强调,杭州要是抓不住阿里巴巴已经募集来的资金和即将到来的人才这两个发展机遇,那就是失职。
总体来讲,杭州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的发展路径就是“一二三四五”。“一” 就是坚持智慧产业化和产业智慧化发展方向,到2020年建设形成“六大中心”、形成万亿级规模的产业。“二”就是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两大作用,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发挥好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三”就是“三位一体”,坚持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应用服务“三位一体”。“四”就是四
个重点,着重突出智慧产业布局优化、自主创新、项目带动、人才支撑等四个重点。“五”就是五大保障,做好平台、政策、环境、考核、安全保障。
二、“一号工程”既需要政府精准发力,更离不开企业主动作为
从政府层面讲,精准发力就是要抓规划抓导向、出政策优环境、深化“杭改十条”等体制机制改革。比如,我们已经建立了市四套班子领导联系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重点项目制度,40多位市四套班子领导每人都按照分工联系一个重点项目,我具体联系的是余杭区“梦想小镇”项目。李强省长提出全省要打造100个特色小镇,杭州也要打造100个特色小镇。全市正在制定智慧应用三年行动计划,各区县(市)也都在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和实施意见。市直各部门都在认真谋划、积极推进各项智慧应用。另外,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X校、行政学院,以及市内各大新闻媒体,都在加大宣传培训、营造氛围力度。市考评办、市统计局正在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和统计体系。尤其是我们在深入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投资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优的城市。我们向全市各级提出号召,在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上,全市上下要少说“不”,甚至不说“不”,更多说“Yes”,共同把事情办成办好,努力闯出一条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发展的新路。
从企业层面讲,主动作为就是敏锐把握发展大势,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充 分运用好企业发展长盛不衰的“三大法宝”,一方面是科技研发创新、品牌战 略,另一方面就是建设内外营销网络。不管是传统产业智慧化,还是智慧产业 化,这“三大法宝”都要加强。比如,九阳股份、浙江三维通讯,还有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中零赛、微吧等企业这方面做得很好。我问微吧创业团队的两名大学生,在杭州创业有什么优势?他们说,第一,杭州有人才优势;第二,杭州环境氛围好;第三,政策扶持优化服务。我觉得这三句话,既是对我们的鼓励,也是对我们的要求。人才对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至关重要。现在阿里巴巴上市以后,全国各地人才都在向杭州集聚。同时,杭州既有自然山水、诗画江南的硬环境,又有法律、政务、信用等优质软环境。目前,我们正在规划设计千岛湖配供水一体化重大民生项目,如果顺利的话,三年半以后,杭州市民就能喝上千岛湖的水。中国工程院前任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原校长潘云鹤说,杭州有这么好的硬环境、软环境,如果再把千岛湖的水引进来,什么样的人才都能吸引过来。
借此机会,向全市企业和企业家提三点要求:一要抢抓发展机遇。信息经
济和智慧经济发展存在一种“马太效应”,当一个地方取得先发优势和成功后, 各种资源会迅速向其集聚,先发优势会变成排他优势、稳定优势,其他地方要后来居上就很困难。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微软的寿命永远只有半年。大家一定要强化机遇意识、危机意识,把握好难得的机遇。二要着力自主创新。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一体化的创业创新体系,集中优质创新资源向“一号工程”集聚,突破一些瓶颈制约。希望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做精做强主导产品和服务。我希望更多的企业从做制造转变为做专利、由做专利转变为做标准,不断提高信息经济、智慧经济发展的话语权。三要集聚创新人才。“一号工程” 本质上就是人才经济。有时引进一个人才,就等于带来一个团队,撑起一个项目,甚至发展为一个主导产业。希望广大企业家坚持人才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 舍得引进人才、善于使用人才,进一步加强信息经济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引进, 大力培养研发人才、应用人才、运营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最近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五年内投入8亿元的人才住房保障政策,通过发放购房补贴、提供人才租赁房、发放租赁补贴等三条途径为高层次人才解决住房难题,为世界级、国家级和省市级高级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希望企业用足用好用活这一政策。
发扬既敢为人先又埋头苦干精神 确保继续走在全国重要城市前列
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11月24日)
2014年11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ZZ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浙江, 主要是在义乌和杭州,考察调研。11月21日下午,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 传达学习李克强总理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学习贯彻工作。
李克强总理这次在我省考察调研的重点,是了解我省经济运行情况特别是信息经济发展情况。19日下午,李克强总理一行抵达义乌后,即直接赴义乌江东街道青岩刘村,连夜考察了村内淘宝网店经营发展和物流派送等配套服务情况。晚饭后,又专门听取了夏宝龙书记的工作汇报和李强省长的补充汇报。20 日上午,会见了义乌市四套班子成员并发表简短讲话,之后赴义乌国际商贸城考察了简政放权及配套服务、商户经营情况;下午,在杭州会见了世界互联网大会与会中外代表,此后又赴吉利控股集团和滨江智慧e谷考察企业发展、产品研发展示及技术创新情况;晚上,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夏宝龙书记代表省委、省政府作了关于恳请国家支持的三个方面工作情况汇报〔设立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民营绿色石化基地、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我就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作了具体汇报。最后,李克强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21日上午,总理一行赴浙江大学(玉泉校区)考察校园文化,看望了在校师生,之后到京杭大运河杭州拱宸桥段,考察了京杭大运河综合保护、桥西历史街区建设、文化旅游开发等情况,还赴浙江泰隆商业银行杭州分行考察了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情况;下午,会见浙江省和杭州市四套班子成员并讲话。
对学习贯彻李克强总理重要讲话和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我强调三个方面:
一、深入学习领会讲话精神
在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X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之际,李克强总理前来浙江考察经济运行情况特别是信息经济发展情况,他在考察期间的重要讲话,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央精神,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做好当前各方面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
义。特别是李克强总理对省委、省政府提出来恳请中央支持的具体事项,包括我们提出的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杭州申请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行了协调部署,给了我们巨大的鼓舞和鞭策。
对此,我有两点深刻感受,一是省委、省政府对杭州是真关心、真帮助, 对我们提出恳请中央支持的具体事项,意见很明确,态度很坚决;二是机会永远垂青于准备好了的人,我们一定要深刻领悟X中央、国务院和李克强总理对 浙江和杭州工作的深切关怀,结合开展“三转一争”专题活动,深入学习贯彻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发扬既敢为人先、又埋头苦干的精神,努力把杭州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更多探索,在全省更好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不辜负X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杭州的厚望。尤其是以下四个方面,大家要很好地去领会、思考:一要深刻领会总理对浙江 走在最前列、为全国探出新的路子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使命意识、责 任意识,认真思考杭州如何贯彻落实省委常委会“确保继续走在全国重要城市前列、确保在全省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要求,拉高标杆、争先进位,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问题;二要深刻领会总理关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结构 调整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抢抓改革红利、创新动力、市场活力、城镇 化潜力“四个最大力(利)”机遇的理念和意识,认真思考如何蹄疾步稳推进“杭改十条”、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问题;三要深刻领会总理关于互联网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 进一步增强互联网思维,认真思考如何深入推进“一号工程”、依托互联网培育新业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驱动经济发展新发动机的问题;四要深刻领会总理关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全局观念、 战略思维,认真思考杭州如何更好参与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包括杭州的定位、杭州的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等问题。
二、乘势而上全力推进“两区”申报创建工作
这次李克强总理原则同意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杭州申请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简称“两区”),是杭州改革发展的重大“利好”和难得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用好机遇。为此,要做到“三个更加”:
一是要更加坚定。总理原则同意“两区”申报创建,特别是从形成“大众 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发展新动力的高度,对建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提出了殷切希望,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这再次证明,事
在人为。这也说明,我们的改革方向是对头的,市委、市政府作出的推进“两区”创建工作的决策是符合杭州实际,符合X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的。特别是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总结了“六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应对国际贸易新秩序特别是美国主导的TPP、TTIP新挑战,有利于稳增长、促转型,有利于推进“两带一路”国家战略,有利于促进互联网时代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有利于促进创业就业,有利于跨境电子商务健康持续发展。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信心,来做好“两区”申报创建工作。
二是要更加清醒。“两区”申报创建得到总理原则同意,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确实值得高兴、令人振奋。同时我们更要清醒看到,这仅仅意味着“两区”创建拿到了“入场券”,要“修成正果”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中国(杭州)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创建,李克强总理在专题座谈会上就点了要参与的十几个中央部委,并对研究“分步走”方案和金融支持、税收便利、监管政策等方面的问题作了具体指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申报工作,天津从进入程序到获批用了约3年时间,最快的深圳也用了约1年时间。所以,我们不能盲目乐观,不能懈怠,要继续把工作抓紧抓实。
三是要更加有为。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关键是要“干字当头”。在省委常委会上,我代表市委、市政府表了态,就是要全力以赴做好“两区”申报工作,自加压力,设定底线,明确目标,力争2015年底前正式获批,并努力在先行先试中取得实效。全市上下都要把“两区”申报创建工作摆上重中之重位置, 围绕“力争2015年获批”目标,蹄疾步稳、合力合拍地做好工作。
续写市企合作新篇章 打造战略发展新模式
在杭州市与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合作第二次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12月29日)
一、新常态给我们的战略合作带来了新思考
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三点:一是新常态带来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 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等九大方面的趋势性变化;二是新常态下,经济增速从高速向中高速换挡,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深度调整,动力从传统增长点向新的增长点转换,整体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三是在谈到资源配置模式也就是如何处理“两只手”的关系时他强调指出,要平衡好增强活力和创造环境的关系,真正形成市场和政府合理分工、推动发展新模式。这些观点和论断,对我们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尤其是理解、把握、推进新常态下的市企战略合作关系,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在全国许多城市都非常羡慕杭州,也非常期望与阿里巴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但我坚信一点,杭州与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关系是一种天然的、紧密的、特殊的战略合作关系,是其它地方与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关系所无法取代的。马云主席在多个场合强调,自己是个“杭州佬”,做“杭州佬”挺好;阿里巴巴对杭州是有特殊感情的,阿里巴巴要始终扎根杭州。我们听了这些话,确实非常感动,也更加感到要珍惜这种与生俱来的特殊感情、这份携手并进的难得缘分。特别是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要站在探索形成市场和政府合理分工、推动发展新模式的角度,更加坚定、更加有为地发挥自身优势,续写好市企战略合作的新篇章,努力成为新模式的标杆和典范。
二、新机遇为我们的战略合作创造了新空间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后,蕴含着许多新机遇、新红利。
一是如何结合“两区”创建积极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杭州发展信息经济 “一号工程”的目标是建设“六大中心”,这与省里提出的信息经济“七大中心”是有效衔接和基本对应的,也与我们战略合作的重点即“五区一体系”基本上是重叠的,而“两区”创建则为我们朝着“六大中心”和“五区一体系”
目标迈进提供了最大助力。前段时间,我带队去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科技部,分别向包括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内的这几个部门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有关司局负责人进行了汇报。他们都认为杭州有条件、有基础用一年时间将“两区”申报创建成功,并通过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万钢副主席还明确提出杭州的“两区”创建工作要“两区并行,政策叠加,形成倍乘效应”。实事求是地讲,我们感到压力很大,但信心也很足。下一步,我们要围绕力争尽早获批目标,深化细化创建方案,积极主动加强与国家部委、省里的对接配合,努力实现“两区”有机融合、政策相互叠加、效应乘数显现。这其中,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与阿里巴巴的关系更大。希望市企双方联起手来,围绕“六体系两平台”建设,探索推进“网上WTO”建设, 积极推进“网上丝绸之路”建设。
二是如何结合互联网发展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领城市。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乌镇召开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词中明确指出,当今时代,以信息经济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并提出了推动形成“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大格局的要求;他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到新常态下的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时指出,互联网技术加快发展,创新方式层出不穷,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我个人理解,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既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方向,也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更多机会,同时也是杭州新一轮发展的潜力所在、优势所在和特色所在。李强省长在上海市浙江商会换届大会上引用的四句话,我印象很深。第一句是马云主席说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第二句是雷军说的:“站在台风口,猪也会飞。”第三句是马化腾说的:“互联网时代,更崇尚的是‘天空法则’。所有的人在同一天空下,但生存的维度并不完全重合,麻雀有麻雀的天空,老鹰有老鹰的天空”。第四句是巴菲特说的:“只有潮水退去时,才知道谁在裸泳。”应该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确实要有梦想、要有创业激情,而且还要抢抓机遇。现在云栖小镇和梦想小镇一带,已经集聚了一批与阿里巴巴、与互联网关联的创业创新者。随着湖畔大学、云栖大学“两所大学”的落地,杭州必将集聚更多的特别是高端的创业创新人才。这是杭州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杭州将全力以赴支持阿里巴巴建设“两所大学”的梦
想早日变成现实,在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走在前、作示范。
三是如何结合名城名企的“珠联璧合”效应进一步提升杭州城市国际化水 平。进一步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对杭州下一步发展非常重要。没有国际化的视野、国际化的理念、国际化的思维,城市、产业、文化、教育、医疗等很难真正与国际接轨,更谈不上具有国际竞争力。总的来讲,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国际化的宜居、宜游、宜商、宜业环境。对阿里巴巴将于2015年举办的世界女性创业者大会和全球公益大会,杭州各级各部门一定全力支持配合。
四是如何结合商业模式创新进一步做好扩内需这篇大文章。我觉得阿里巴巴作为一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实际上一直在做四件事情:一是不断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二是带动有效就业;三是通过各方面工作,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四是永远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年轻人、着眼于中小微企业。尤其是马云主席讲到的全球化、农村电商、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战略方向, 实际上就是为了增强对未来的把握、抢占更多的国际话语权。我们一直在说, 经济增长最终要走到依靠内需拉动为主、出口和投资协调拉动的模式。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对经济增长是十分重要的。我经常讲,提振居民消费需求必须做到“六个花”:一是有钱花,要调整收入分配,尤其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二是愿意花,要稳定物价水平。三是敢于花,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形成合理的消费预期。四是有地方花,要有低成本的商贸流通体系。阿里巴巴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杭州也要进一步加强配套设施和流通网络建设,如城市的商贸综合体、农村的商贸流通网络。五是放心花,要保证产品质量。上次跟李克强总理汇报工作时,我们一直强调将来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要实现自由化、便利化、规范化“三化发展”,从一开始就要推进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等制度建设,不断提高电商产品的质量和水平。比如,质检总局在杭州设立了全国唯一一家电子商务产品质量风险监测中心。六是值得花,要创造新的消费需求热点。我认为,其实无论是传统消费还是消费升级,潜力都很大, 实体消费和网络消费也不一定就是相互抢蛋糕的关系,只要我们能够做好“六个花”文章,完全能够不断做大消费蛋糕,更好发挥消费拉动增长的基础作用。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设“信用杭州”诚信体系、国家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协作平台等方面深化合作,特别是要积极稳妥推进阿里巴巴、银泰与市商旅集团的战略合作,在全国率先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商贸旅游一体的新商业模式,达到强强联合、双赢多赢的目的。特别是对“五区一体
系”中的“信用杭州”诚信体系建设,我们一直是高度重视的。因为不管是阿里巴巴还是杭州,最终能不能真正形成核心竞争力,实际上还要看诚信体系建设和诚信文化环境。这方面,我们一定要自始至终深化双方合作。首先是加快诚信体系建设。通过建立包含企业和个人的大数据、云计算的诚信体系,着力解决诚信守法获利太少与弄虚作假成本太低的问题,要让诚信守法者能够获利甚至长期合法地利润最大化,同时让弄虚作假者寸步难行。其次是要在全社会形成诚信文化。通过多措并举,实现弄虚作假与诚信守法两者的“此消彼长”, 最后让诚信文化在全社会真正成为一种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三、新发展对我们的战略合作提出了新要求
尽管杭州市与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进展顺利、成果不少,但要做的事情还很多,需要完善提升的地方还很多。无论是在合作体制机制、具体项目推进还是在人才引进、园区周边环境改善和交通设施配套等一些具体问题上,我们都要坚持问题导向、结果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切实解决问题。
从政府角度来讲,阿里巴巴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当中小微企业 的“店小二”,政府则要按照夏宝龙书记的要求,给阿里巴巴等优秀企业当好 “店小二”。全市各级X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特别是抓好“四张清单一张网”,继续做到办事服务多说“Yes” 少说“No”、破解难题多“射门”少“踢球”,努力把杭州打造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城市,让战略合作项目落地得更顺利, 让阿里巴巴发展得更好。
从阿里巴巴角度来讲,马云主席的境界非常高、社会责任感非常强、对杭州贡献非常大。俗话说的好,“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企业有企业的难处, 政府有政府的难处。我们要多考量阿里巴巴的难处,同时也希望阿里巴巴能够理解和体会杭州政府的难处,理解和体会杭州政府和杭州人民对阿里巴巴的期盼。希望阿里巴巴在着眼全球布局的同时,更多关注杭州的发展,把更多的项目放在杭州,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杭州建设得更加美好,让杭州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以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为突破口
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推进高起点上新发展
在杭州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2014年)
一、把握趋势,认清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的重要意义
当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重要支撑、以智慧产业化和产业智慧化为重要内容、以扩大智慧应用和信息消费为重要导向、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集智慧产业和智慧应用为一体的新经济形态,已成为信息经济、智慧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和核心内容, 给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变革。优先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已成为全球和国内各地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杭州具有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的基础条件和先发优势,必须审时度势、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加快发展,全面推进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美丽杭州”建设,合力开创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新局面。
1.这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生产美的必然选择。智慧经济不但直接 拉动投资、出口和消费三大需求稳定增长,而且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凤凰涅槃”“腾笼换鸟”注入新的动力,已成为加速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从科技和产业革命趋势上看,随着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世界经济进入了大调整、大转型时代,主要发达国家以及国内发达省市都紧盯紧跟这一轮产业变革,积极寻找科技创新突破口,试图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先机。浙江省于2014年5月也出台了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建设信息经济大省的目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南京、无锡等城市已经实施新一轮信息经济或智慧城市建设计划。一些国家和城市通过探索和实践,已经呈现经济质效快速提升、民生较大改善、社会转型进步的良好态势,实现了跨越发展。在这场新科技产业变革竞赛中,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杭州必须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抢抓机遇、力争超越。从破解自身发展难题来看,面对杭州“三新”发展态势,适应经济新常态,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突破“三个过于依赖”、“五个不可持续”发展瓶颈,化解“三大压力”“三大风险”挑战。就拿土地要素来看,一方面杭州市包括萧山、余杭在内的主城
区土地开发强度已达到30%左右,远远超过了国际警戒线,另一方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对特大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提出了明确要求,如果不能尽快摆脱过度依赖土地要素的传统发展路子,杭州的新一轮发展不但捉襟见肘,更将难以为继。必须更加自觉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以发展智慧经济为突破口,推动经济发展从传统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提升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从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基础条件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催生新经济、新业态,“两化”深度融合与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是智慧经济的最大特点, 也与全市“一基地四中心”城市发展定位要求完全吻合。而且,杭州在发展智慧经济方面已经具有产业基础扎实、示范应用广泛、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完善等先发优势,尤其是在网络建设、产业发展、应用服务等领域都有一大批全国领先甚至国际一流的龙头企业。杭州必须主动顺应发展大势,抓住当前智慧经济发展的窗口期,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
2.这是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实现生态美的根本途径。智慧经济具有更少依赖土地和劳动力等传统要素投入、更多依靠知识和智慧等创新要素投入的特征,是国家大力鼓励发展的绿色产业、低碳产业、环保产业。发挥生态优势要求杭州必须加快发展。一方面,杭州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必须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另一方面,杭州的资源禀赋也决定了智慧经济是杭州优先发展的产业,是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最佳结合点。像世界上绝大多数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所在地、金融机构后台服务所在地,往往都不在大城市,而是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态一流的近郊。像杭州市五县(市)都具备良好的先天条件。杭州必须加快发展智慧经济,着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实现更高层次的环境与发展的有机融合。日益突出的环境压力倒逼杭州必须加快发展。近年来,杭州生态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堪忧,饮用水源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环境容量和节能减排空间不足压力与日俱增,总体上进入了环境问题敏感期和突发期,不更大力度地推进转型升级,就可能走入发展的死胡同。在有限的资源要素和环境容量空间不足的严峻形势下,要走出一条空间有限、发展无限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必须加快发展智慧经济,为杭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发展阶段规律启示杭州必须加快发展。“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理论指出,污染在低收入水平上随着GDP增加而上升,在高收入水平上随着GDP增加而下降,拐点一般出现在人均GDP12000美元左右。目前杭州人均GDP正处于这个阶段,必须主动遵循发展规律,通过加快发展智慧经济,
抢占生态制高点和发展制高点,使杭州市尽早迎来曲线拐点,率先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
3.这是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实现生活美的客观要求。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渗透进群众的生产生活,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从制造到智造” 的新技术模式,卫星导航、智慧医疗等“从制造到制造+服务”的二三产业融合新业态,以及互联网金融、云计算等“从服务到服务”跨界融合服务新形态, 正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工作、学习、商务、阅读、交流、娱乐等基本方式。
4.这是建设智慧城市、完善城市治理体系的重要手段。目前,以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提出了重大挑战,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杭州必须主动顺应时代发展,坚持把着眼点放到促进社会参与、着力点放到激发社会活力、落脚点放到增进人民福祉,主动改变传统的政府治理理念、思维和方式,加强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社会保障、市场监管、环境监测、信用服务、应急保障、治安防控、公共安全等社会治理领域集成应用,大力推进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水务、智慧健康、智慧安居等建设,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推动社会管理尽快向社会治理转变,力争把杭州早日建成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智慧城市。
二、立足市情,明确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的特色路径
领会《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若干意见》主要精神,要着力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1.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以特色优势推进创新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杭 州经济实现了从民营经济大市到民营经济强市、从传统产业大市到高新技术产业大市、从低小散经济为大头到高精尖经济为主导的初步转型。这其中的一条主要经验,就是历届市委始终立足杭州的资源禀赋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坚持走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特色发展道路,实现了三次产业转型升级。杭州从建设“天堂硅谷”,到建设创新型城市,到发展创新型经济,到突出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到提出“杭改十条”,再到这次全会提出以加快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为突破口,充分体现了历届市委坚持与时俱进,对杭州经济转型升级规律的不断探索。发展智慧经济,正是杭州主动顺应IT(信息技术)时代迈向DT(数据技术)时代的发展趋势,对杭州经济转型升级途径的再明确,对杭州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路径的再聚焦,这是杭州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率先科学发
展的必由之路。
2.必须坚持目标引领,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智慧经济具有很强的渗透性、跨界性和包容性特征。《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六大中心”, 是杭州具有先发优势、比较优势的重点领域,是杭州发展智慧经济、抢占制高点的主攻方向。浙江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指导意见》提出打造“七中心一示范区”,即把浙江省建成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全国物联网产业中心、云计算产业中心、大数据产业中心、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智慧物流中心、数字内容产业中心,深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杭州是中国电子商务之都、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 拥有全球最大的C2C网络交易平台、全国最大的B2C网络交易平台、全国最大的民营网络支付平台,拥有全国1/3以上的综合性电子商务网站和专业网站,正在创建网上自由贸易试验区,完全有条件建设成为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和全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六大中心”建设好了,就彰显了杭州智慧经济的鲜明特色, 必将为打造杭州经济“升级版”提供有力支撑。
3.必须坚持统筹谋划,强调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发展智慧经济,需 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做到战略上勇于进取、战术上稳扎稳打。战略上勇于进取,就是要追求最优方案。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重要支撑的智慧经济存在一种马太效应,当一个地方取得先发优势和成功后,各种资源会迅速向其集聚, 先发优势会变成排他优势、稳定优势,其他地方要后来居上就很困难。通俗地讲,就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杭州必须从战略性、全局性、超前性和系统性出发,做好发展智慧经济的总体规划和总体设计,高度重视核心技术研发、技术标准制定和产业圈层培育,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勇当智慧经济赛场上的“领跑者”。战术上稳扎稳打,就是要分步分阶段实施。要遵循客观规律, 把握事物特点,力求在每个阶段找准突破口,下决心干该干的事、做该做成的事,分步分段、协调有序加以推进,做到蹄疾而步稳、积小胜为大胜。像《若干意见》中明确的一批重点项目,就是当前工作的重要抓手,必须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为发展智慧经济打好基础、树立示范。
三、抓住关键,落实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的各项任务
《若干意见》描绘了发展智慧经济的方向标、路线图,实现目标任务,关键在于落实。全市上下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和夙夜在公的责任意识,克难攻坚、狠抓落实,早出成果、多见实效。归纳起来,就是要抓好“一二三四五”。
1.明确一个方向,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要坚持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方向,一手抓大力培育新兴智慧产业,一手抓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制高点。加快智慧产业化。以建设“六大中心”为载体,加快开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研发和核心技术标准推广应用,支持适应物联网、云计算和下一代网络架构的信息产品的研发、应用,带动新型网络设备、智能终端产业、新兴信息服务业及其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努力在重点领域、核心产品、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切实增强杭州市智慧产业持续创新能力,以智慧产业化推动杭州市经济向高效益、集约化、低碳化方向发展,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经济转型发展。加快产业智慧化。充分把握信息技术升级换代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机遇, 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支持发展嵌入式软件、无线传感、工业控制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率先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重点领域构筑智慧应用体系,推动传统产业设计研发数字化网络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营销服务网络化,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创新,以产业智慧化来引领和带动传统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2.发挥两个作用,充分激发发展动力。一要抓顶层设计。贯彻好提交这次全会审议的《若干意见》,切实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征集和排定智慧经济建设项目。二要抓简政放权。深化“两单一改”, 整体下放市级行政审批权限,打造同类城市中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城市,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使杭州成为发展智慧经济的产业高地、投资洼地。三要抓要素市场化改革。抓紧出台杭州市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总体方案和任务分工方案,突破要素配置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律向智慧经济合理流动,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四要抓示范带动。政府部门要率先统一思想和行动,推进政务数据开放和政务数据上云, 建立综合数据库,构建基于云计算技术架构的政务大数据云平台,彻底打破条块分割、各行其道的信息“孤岛”现象,加快实现跨层级、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快研究制定数据开放、数据共享、数据安全的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为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提供地方立法保证。
3.坚持“三位一体”,不断完善发展体系。坚持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应用服务“三位一体”。基础建设,要坚持“优网”和“搭台”并重。“优网”, 就是要以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为抓手,大力推进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
网升级改造,提升网络容量和智能调度能力,实施城市百兆光纤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实现宽带无线网络全覆盖,加快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统筹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提升“三网融合”工程。杭州不仅是全国第一个开通免费WiFi的城市,而且像杭州移动4G站点已实现杭州主城区、县城区以及机场高速、绕城高速、沪杭等十二条高速全覆盖,全市90%以上常住人口全覆盖,保持全国领先。“搭台”,就是要围绕国家云计算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依托阿里云计算等技术,推动“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平台”智慧云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云平台,打造服务全国的智慧“大脑”。应用服务,要坚持X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家庭共推。推动各个专项应用,包括智慧X建、智慧城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旅游、智慧交通等,构建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智慧民生服务体系。围绕国家数字家庭创新基地建设,实施“物联网进家庭”计划,开展智慧城镇(社区、园区、家庭)试点,大力发展家庭智能终端,满足市民对高品质智慧生活的需求。
4.突出四个重点,做实做强发展基础。一要突出布局优化。按照“四化同步”和“四规合一”的要求,做好“提升”“做大”“拓展”三篇文章,优化完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走规模化、集聚化和协同化的发展路子。“提升” 就是以“一核两翼三园”为重要支撑,建设智慧产业核心区,以之江新城、西溪谷、杭州云谷“一城两谷”为重点,建设智慧产业新兴区,提升省级杭州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水平,积极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做大”就是要以产业高端化为重要方向,着力培育一批云计算、物联网、软件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特色园区。“拓展”就是要结合“六大西进”,在周边区县(市)规划布局智慧产业“园中园”,推动智慧经济由“点”到“面”发展。二要突出自主创新。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集中优质创新资源向智慧产业圈层重要环节配置, 集中力量实施一批重大战略产品研发计划,协同突破技术瓶颈,切实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着力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 的问题。鼓励和引导企业围绕产业基础、关键技术、重点应用制定一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抢占智慧经济发展的话语权。三国突出项目带动。深化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加快网上自由贸易试验区争创工作,全力办好首届中国(杭州) 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全面深化与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美院等名校大院的战略合作,积极推进与阿里巴巴、思科(中国)、
比亚迪、中国电科、各大通信运营商等合作项目,谋划和推出一批引领性龙头项目、突破性创新项目、支撑性平台项目、实体性产业项目和应用性民生项目, 在完善智慧产业链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要坚持存量提升与增量发展并举,鼓励企业进行跨界兼并重组,招引世界500强、央企国企、浙商杭商在杭设立研发总部、营销总部和产业基地,力争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培育一批国际知名的百亿级智慧产业龙头企业。四要突出人才支撑。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着力从体制机制上破解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上的障碍,完善以用为本的人才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大力实施全球引才“521”计划,不断集聚国内外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加快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5.做好五大保障,着力强化发展支撑。一要做好平台保障。以培育完整 产业圈层为方向,以打造差异化特色园区为载体,以搭建产业联盟和技术创新联盟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推进资源共享、跨界发展。建立健全政府、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价制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拓展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功能,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二要做好政策保障。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试点及政策、资金支持。抓 紧推进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创新财政支持产业发展的方式与机制,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和统筹投入力度。设立智慧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引导和带动信贷资金、各类投资基金投向重点项目、优势企业、产业基地以及公共平台建设。三要做好环境保障。坚决打好“城市四治”攻坚战,深入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优化宜居宜业环境。要彰显“双世界遗产”等国际化资源特色,着力提高教育、医疗国际化水平,完善国际化生活创业环境。要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氛围,让全社会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源泉充分涌流。深入推进平安杭州、法治杭州建设,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四要做好考核保障。要分解落实目标任务,纳入全市综合考评体系,加强考核激 励,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快构建智慧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提供决策和考评依据。开展示范单位、先行区和先进行业创建,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格局。五要做好安全保障。要把安全保障贯穿于智慧经济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切 实做到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能力,以技术和资源保障网络公共安全,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网络安全防控体系,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抓住X政机关信息系统、基础信息网络和国计民生重要应用系统的安全防护,建立重要数据容灾中心,营造安全可靠的环境。
落实“五个两”强化主体责任不松手
访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龚正
(2014年8月21日)
近年来,杭州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持续推动“廉洁杭州”建设向纵深发展,X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民意调查结果显示,94.3%的受访者对去年杭州市X风廉政建设表示满意,比上年提高5.1 个百分点。
准确把握“五个两”的形势和要求
记者:您如何看待“落实X委主体责任”这一重要课题?
龚正:X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加强X风廉政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通过认真学习领会,我们提出当前X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形势和要求可以概括为“五个两”,也就是X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两责”一起落实、X风政风和社风民风“两风”一起抓、“老虎” 和“苍蝇”两个一起打、完善制度与执行制度两措并举、严格教育和强化监督两方面并重。
主体责任考核权重占50%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杭州市委落实主体责任的有效做法。
龚正: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履责上突出牵头抓总。市委切实加强对全市 X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领导,提出明确工作要求。紧紧扭住X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这个龙头,层层传导压力,推动责任落实。如去年检查考核各地各部门X委(X组)落实X风廉政主体责任情况中,将领导班子履行“一岗双责” 情况的考核权重由原来的6%增加到了27%;制定实施履行X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报告制度的具体办法;修订出台落实X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规定X委主体责任考核权重占50%,强化责任担当。二是方法上坚持统筹推进。如把加强 X风廉政建设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把解决作风上的突出问题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进重点难点工作结合起来,制定出台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状况评价办法,组织开展了城市“四治”等专项行动和基层走亲等“九大行动”,努力把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落到实处。三是抓手上注重载体带动。根据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杭州四套领导班子和市直单位
参加了第一批X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从严抓好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再比如,连续6年开展“公述民评”活动,去年围绕加强城区河道污染控制和水质改善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组织19个单位领导和5个城区政府分管领导现场接受群众问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X委要成为纪检监察机关的坚强后盾
记者:在X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两责”一起落实的过程中,如何支持和推动纪委履行好监督责任?
龚正:X委履行主体责任,不仅要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当好廉洁从政表率,更要成为纪检监察机关的坚强后盾。去年以来,市委主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旗帜鲜明地支持市纪委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支持市纪委(监察局) 对牵头或参与的145个议事协调机构进行清理,仅保留或继续参与议事协调机构20个。二是把查办案件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去年,全市立案查处X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986件,处分X员干部960人,查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案件创十年来新高。今年上半年,立案查处X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608件,同比上升12%, 其中市、县两级X委管理的干部案件34件,同比上升54.5%。三是高度重视纪检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市纪委领导班子,调整区县(市)纪委副书记任免程序, 落实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的要求, 畅通纪检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交流任用途径。四是坚持和完善纪检监察派驻制度。 制定下发《派驻(出)纪检监察机构履行监督职责实施细则(试行)》,配齐配强派驻机构人员和力量,切实发挥派驻机构的监督作用。
自觉履行主体责任
(2014年6月13日)
X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落实X风廉政建设责任制,X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杭州市委认真贯彻“X要管X、从严治X”方针, 牢牢抓住“主体责任”这一“牛鼻子”,在落实反腐倡廉“五个两”新要求中不断推动X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
始终扭住X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这个龙头,做到X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两责”一起落实。作为X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者、执行者、推动者,杭州各级X委强化主体责任不松手,牢固树立“抓好X风廉政建设是本职、不抓X风廉政建设是失职”的理念,把X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X的建设总体工作之中,做到统一部署落实、统一检查考核,重点在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领导和支持执纪执法机关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当好廉洁从政的表率等方面, 看好“自留地”、种好“责任田”。X委主要负责同志牢记“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不甩手,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带好头、做好样。X委班子成员坚持“一岗双责”不缩手, 把X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好“两张皮”的问题。同时,大力支持纪检监察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集中精力履行好监督责任,更好发挥X内监督专门机关作用。
始终抓住作风建设这个重点,做到X风政风和社风民风“两风”一起抓。加强作风建设,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也是各级X委落实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我们狠抓X风政风促民风,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突破口,以开展X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为红线,坚持问题导向、结果评价,坚持从自身做起、从具体抓起,坚持把解决作风上的突出问题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深入开展转变文风会风、整治“会所中的歪风”暨“三还于民”等专项行动和基层走亲、服务提效等“九大行动”,深化“效能亮剑”、“公述民评”等举措,着力解决发展中需要高度关注的“五个问题”和城市管理中的“四大难题”,努力把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落到实处;另一方面,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突出抓教育、抓养成、抓重点,持续深化“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弘扬“最美精神”,加快推进“信用杭州”诚信体系建设,广泛
倡导文明过节、文明敬香,努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局面,使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成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一种文化。
始终牢固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这个理念,做到“老虎”和“苍蝇”两个一起打。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是中央提出的反腐败新要求。X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也证明,越是对腐败分子毫不妥协、决不手软,越能显示我们X反腐倡廉的决心,越能增强人民群众对我们X的信心。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和省里部署要求,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反腐败没有“特区”、没有“禁区”,对任何腐败分子,不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充分发挥惩治的威慑作用。同时坚持抓早抓小,总结推广“喝茶”谈话新机制, 对X员干部身上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时时拉拉袖子、经常咬咬耳朵,防止小错酿成大错,防止个案变成窝案串案。
始终围绕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这个核心,做到完善制度与执行制度两措并举。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各级X委落实主体责任, 必须高度重视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制度建设,特别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我们既抓制度的建立健全,加快构建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落实“杭改十条”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提升审批服务效能等举措, 完善巡视和纪检监察派驻等制度,努力把反腐败的制度笼子扎得更紧更密,进一步消除滋生腐败的体制弊端和制度漏洞,又抓制度的执行,加大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约束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始终守住纪律这条高压线,做到严格教育和强化监督两方面并重。纪律严 明是我们X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X委落实主体责任,必须强化对X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不断增强X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做到讲X性、守规矩、严执纪。讲X性,就是以学习X章、遵守X章为重点,在全市X员干部中深入开展组织纪律教育,不断提升X员干部执行组织纪律的自觉性,把中央和省、市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守规矩,就是严格X内生活,认真落实X章规定的“四个服从”,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请示报告等制度,自觉在X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严执纪,就是敢于担当、敢抓敢管, 加强对组织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让违纪者付出应有代价,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推进五水共治 建设美丽杭州
(2014年6月23日)
浙江省委、省政府把“五水共治”作为推进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 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经济转型升级、推进“美丽浙江”建设。杭州市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率先制定实施4个“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治污水、排涝水、防洪水、保饮水、抓节水各项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全市上下抓治水、促转型、优环境、创“美丽”的认识更加统一,力度持续加大,工作不断深入。
一、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持续努力抓治水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治水,历来是兴国安邦的大事。杭州市地处江南水乡,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强、因水而美。绿水青山是杭州市最闪亮的“名片”、最宝贵的资源。推进“五水共治”,既是杭州市贯彻浙江省委、省政府部署的责任所在,更是杭州市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传好“接力棒”,要善治水。杭州的城市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除水害、兴水利的治水史。李泌凿六井、钱镠筑捍海塘、西湖“三堤三岛”,诉说着历代先贤筚路蓝缕、千辛万苦的治水故事;西湖文化、钱塘江文化、运河文化,演绎着杭州人民经山纬水、怡然山水的人文情怀。新中国成立后,历届杭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护好、治理好、利用好这一方山水作为重要职责, 持续努力。特别是迈入新世纪以来,杭州市投入大量物力财力,持续实施西湖、西溪湿地、运河、市区河道综合保护和“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开发等生态工程,深入开展“清水治污”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置等专项行动,谱写了杭州市治水新篇章。今天,市领导班子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接过“接力棒”,继续把治水摆上突出位置,更加有效地改善水环境,更加科学地利用水资源,念好“山水经”,实现新发展。
(二)恪尽为民之责,要善治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执政者的奋 斗目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使杭州市城市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但也带来了一些“后遗症”: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成为人们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山洪、城市内涝危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影响城市正常运行;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以地表水为单一水源的城市,供水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等等。如果老百姓喝不上干净的水、找不到游泳的河、呼吸不上清新的空气,不时要为家中进水、出行受阻烦恼,品质生活、幸福美丽就
无从谈起。必须把治水、治气、治堵、提高垃圾处置能力作为城市治理、改善民生的基础工程,以负责任的姿态积极破解“四大难题”,努力让全市人民望得见青山、看得到绿水,住得舒适、行得通畅。
(三)再创发展优势,要善治水。水是重要资源,水环境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在人们对生态环境越来越关注的今天,生态越好、环境越美,对高新技术产业和人才等的吸引力就越强,也就更有可能带来好发展。目前,杭州市经济发展已进入新阶段、正面临新挑战、要体现新要求,归拢到一点,就是要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因此,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定自觉地做深做好水文章,在持续节水减排中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在持续改善水环境中保护好绿水青山,进而以一流的环境吸引一流的人才,以一流的人才创办一流的企业,努力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路。
二、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科学务实抓治水
治水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有科学的理念和方法。推进“五水共治”, 既要坚定决心,更要把握规律、尊重规律、顺应规律,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勇于拜群众为师,乐于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真正做到科学治水、有效治水。
(一)坚持统筹抓、抓统筹。治污水、排涝水、防洪水、保饮水、抓节水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坚持系统治理、统筹推进,做到统分结合、远近结合、建管结合、标本兼治,防止“九龙治水”各自为政,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急功近利。要坚持“一张图”强化规划统筹,以“美丽杭州”建设实施纲要为统领,全面完善水环境治理、水利发展、饮用水安全保障、节约用水等专项规划,制定实施4个“三年行动计划”,统筹轻重缓急和点线面推进;坚持“一盘棋”强化指挥协调,充分发挥杭州市“五水共治”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完善市治水办“一办五组”架构,落实统一指挥下的分工负责、协同作战,做到水体岸上立体治、江河湖溪渠库同步治、大河小河协调治、城市农村一体治。
(二)坚持创新抓、抓创新。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推进“五水共 治”的重要着力点。抓体制机制创新,把创新“五水共治”体制机制作为“杭改十条”的重要内容,进一步理顺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体制。同时,筹建市公安局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犯罪侦查支队,探索建立最严格的水环境监管制度和差别水价、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等水权制度,着力解决失信违法成本过低、诚信守法激励不足问题,释放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的制度动力。
抓方法手段创新,加强生态环保、水处理、节水等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结合“智慧杭州”建设积极推进饮用水水源预警监测、河道监控、污染源在线监测等信息系统建设,提升水环境监控能力和水平。
抓创新驱动发展,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大力发展以“十大产业”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增长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最大限度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
(三)坚持具体抓、抓具体。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清三河、两覆盖、两转型”部署,以项目化、责任制、时间表的方式抓治水“四个三年行动计划” 的落实,实打实地把计划变为行动。
治污水方面,实施城市污水收集、基础设施建设、河道清净、农村污水处理全覆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流域环境综合治理等工程,到2016年全面消除黑臭河道,实现需纳污地区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全市50%以上水体达到III类水质。今年计划完成71条垃圾河、193条黑臭河治理和747个行政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排涝水方面,实施排涝骨干、积水点治理、河道整治与断头河打通、重要入城口整治和闸泵站提升、小流域功能整治等工程,到2016年城区达到10年一遇防涝标准,重点区域达到20年一遇防涝标准。今年计划实施455个项目,重点实现城西地区短时强降雨积水及时排除、道路交通不中断、居民家中不进水。
防洪水方面,实施防洪和海塘标准堤建设、堤防加固、山塘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到2016年基本完成钱塘江、苕溪流域干堤和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 力争县城以上城市防洪达到国家标准上限水平,中心镇、中心村防洪标准分别达到20、10年一遇以上,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今年计划完成钱塘江、东苕溪干流海塘堤防加固42公里,完成重要支流堤防加固141公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26座、万方以上山塘加固159座。
保饮水方面,实施水源地保护、水厂改造、管网提升、备用水库建设、农 村安全饮水等工程,着力构建城市多水源供水格局,全面提高城乡供水品质。其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在科学、充分论证基础上,推进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工程。
抓节水方面,实施田间排灌渠系建设、主城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再生水和非常规水资源使用试点等工程,统筹推进节水制度完善、节水科技应用、节水统计健全等工作,到2016年节水法规和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节水“三同时”
管理进一步落实,“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持续深化。今年计划主城区节水型企业(单位)覆盖率达20%以上,节水型居民小区覆盖率达5%,万元GDP用水量降低5%以上,新增固定式喷微灌面积两万亩、经济型喷微灌面积1万亩、节水灌溉0.6万亩,改造排灌渠系635公里,改善农田6万亩。
三、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凝心聚力抓治水
“五水共治”是一场硬仗、持久战。打好这场硬仗,要有过硬的举措、过硬的作风。
(一)用好“指挥棒”,推动责任落实。把“五水共治”纳入全市综合考评体系,市政府与区、县(市)政府和市有关部门“一对一”签订目标责任书, 明确考核和问责机制,把考核结果与对领导班子、对单位的考核和奖惩挂钩, 推动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二)着力“两促进”,强化作风保证。把“五水共治”作为检验全市开 展X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试金石”,引导X员干部践行为民、务实、清廉要求,以好作风推进科学治水。全市7条省级河道、7条市级河道、282条区县级河道全面落实“河长制”,由包括市四套班子32位成员在内的X员领导干部担任正副“河长”,按照“一河一策”要求牵头落实治理、管护方案。
(三)营造“好氛围”,促进共建共享。坚持把“五水共治”落脚点放在 增进人民福祉上、着眼点放在促进社会参与上,加大对“治水为什么、治水做什么”的宣传力度,喊响“治水为大家、治水靠大家”口号,引导全市人民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善待每一处水体、节约每一滴水、爱护一草一木,共建“美丽杭州”、共享“美好生活”。
杭州市委认真落实主体责任 不躲不闪 不遮不掩
(2014年9月23日)
X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浙江省杭州市委认真贯彻中央和中央纪委工作部署,紧紧抓住落实X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这个“牛鼻子”,不躲不闪、不遮不掩,在加强组织领导、注重机制建设、严格责任落实、强化纪律约束等方面着力,切实把主体责任落实在行动上。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把X风廉政建设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和X的建设总体工作之中,统一部署落实,统一检查考核。
一是市委全会、市纪委全会和全市作风建设大会等会议,都对全市X风廉 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了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的“杭改十条”,专门对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等作出部署,将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纳入全市改革总体部署,成立杭州市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明确了2014年10项重点改革任务,制定了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落实责任人、明确时间表。
二是市委常委会今年18次专题听取X风廉政建设有关情况汇报,及时传达 学习中央纪委、省纪委全会等重要会议、重要文件精神,把市管领导干部“会员卡”专项清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状况评价办法等8个议题列入议
程。
三是X政一把手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其他成员认真履行“一岗 双责”,以身作则、亲力亲为抓X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对X风廉政建设重大决策部署、发生的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坚持亲自过问、亲自指导督办,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和有关职能部门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去年, 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听取有关案件查办和处理的情况汇报,明确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帮助纪检监察机关排除办案中的阻力和干扰。
四是高度重视全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旗帜鲜明地支持纪委转职能、 转方式、转作风,支持纪委对牵头或参与的145个议事协调机构进行清理,仅保留议事协调机构20个,支持纪委内设机构调整,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进一步向办案和监督工作倾斜,支持纪委聚焦主责主业,放手开展工作。
二、注重机制建设
坚持和完善全市X风廉政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是制定出台《关于实行X委(X组)履行X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报告制度的实施办法》,坚持落实县(市、区)和市直部门X政主要负责人年底向市委、 市纪委,班子其他成员向本级X委、纪委报告本年度履行“一岗双责”和个人廉洁自律情况。13个县(市、区)和106家市直单位全部向市委、市纪委书面报告了落实主体责任情况。
四是健全完善反腐倡廉情况通报会制度,坚持向X代表、人大代表、政协 委员和各民主X派、工商联以及无X派人士通报X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 况。
五是坚持组织X风廉政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特邀监察员参加监督检 查专项治理等工作,在统筹协调、凝聚合力中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
三、严格责任落实
抓住责任分解、考核、追究三个关键环节,层层落实X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层层传导压力,确保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去年,该市在检查考核全市各地各部门X委(X组)落实X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情况中,加大领导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情况的考核力度。今年, 又紧密结合中央新的精神,大幅度修订完善落实X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及2014年考核标准。
市委、市政府领导带队组成检查组对各县(市、区)和部分市直单位进行重点检查考核,市纪委组织纪工委(纪检组)负责人带队对其他市直部门开展全面检查考核,实现考核的全覆盖。对所有单位考核结果将全面公布。其中对被“一票否决”的地区和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对连续两年考核结果位列后2位的县(市、区)和后5位的市直单位的X委(X组)及纪委(纪工委、纪检组)主 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
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突破口,以开展X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坚持领导带头、从严要求,着力解决“四风”突出问题,努力做到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
加大正风肃纪力度。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明察暗访2189次,问责685人。市本级先后4次对28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和7起违反机关效能建设规定的典型问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
认真落实《X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规章制度,开展厉行勤俭节约、公车管理使用、国内公务学习考察等专项治理。今年1至7月,市本级“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35.2%,其中公务接待支出下降65.4%,公车购置和运行经费下降7.5%,因公出国(境)经费下降53.4%。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 开展了严肃整治“会所中的歪风”暨“三还于民”专项行动,全市关停各类会所等高档经营场所56家,目前21家已完成转型,20家正在转型中,15家仍处于关停状态。全市46573名X员领导干部作出“不出入私人会所、不接受和持有会所会员卡”的承诺。
把加强X风廉政建设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提振干部“精气神”的若干意见》、《关于完善干部能上能下制度的意见》等制度文件,继续选派年轻干部到重点工程、中心镇建设等基层一线挂职锻炼、锤炼作风。
强化争先意识
(2014年)
今年以来,杭州市浙商回归实现了工作氛围提升、工作方法提升、工作基础提升、工作成果提升,继续保持稳中求进的良好态势。1至5月,浙商回归引进项目到位资金172.69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400亿元的43.17%。其中引进新项目212个,到位资金120.16亿元,占项目总到位资金的69.58%。
整合“三类”有效资源。正确处理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关系,通过主动走 访浙商对接项目、积极对接大企业以企引企、着力强化大平台吸引大项目等举措,整合用好了浙商资源、大企业资源和大平台资源,提升了工作成效。
建立“三重”联系制度。为加大项目引进和推进力度,建立了领导联系“重 大项目、重点浙商、重要商会”制度。由市主要领导及各分管领导分别联系1个浙商重大项目、1位重点浙商、一两家在外重点浙江(杭州商会。市领导亲自协调浙商大项目,督办项目推进目标任务,并及时了解浙商发展意愿,掌握投资动态,推进浙商回归引进工作。
完善“三个一批”项目跟踪制度。认真做好项目筛选、梳理工作,确定“洽 谈一批、签约一批、推进一批”项目。今年已排出“洽谈一批”项目155个,涉及总投资1610.8亿元;“引进(签约)一批”项目126个,涉及总投资1005.05 亿元;“推进(建设)一批”项目91个,涉及总投资1972亿元。同时确定专人跟踪“三批”项目,及时协调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深化“三级”协调机制。坚持区、县(市)、开发区一级协调、市级部门 二级协调和市领导三级协调制度,确保重大项目早签约、早落地、早见效。通过三级协调,1至5月全市91个重点项目累计到位资金81.65亿元,其中有12个项目已提前完成年度进度目标。
下阶段,杭州市将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推动浙商回归引进。
提振发展信心,营造工作氛围。不断强化争先意识和务实作风,奋力爬坡 过坎,促进工作提升。将结合实际开展部门比服务、区县比业绩的比学赶超活动,发动媒体共同参与,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广泛关注、合力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
推进重大项目,提高服务水平。坚持把重大项目推进作为浙商回归引进的
重中之重,通过领导联系项目、并联服务、项目代办、部门领办、定期通报督查等工作机制,确保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通过面对面沟通协调解决项目难题、定期跟进项目进展、坚持三级协调机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整合各类资源,抓好重大活动。坚持产业招商与平台招商相结合,抓好重 大招商活动。今年将在西博会期间举办首届世界杭商大会,签约一批有规模、高质量的浙商项目。同时借助“天下浙商家乡行”等活动,引导浙商回归。还将赴北京、上海、长沙、南京等地开展专题招商活动,突出智慧经济招商、总部经济招商、文创产业招商,提升招商实效。
凝聚各方力量,推动联合招商。在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同时,由 招商部门牵头,组织市发改、经信等部门联合对接央企国企和在京知名浙商; 组织人保、科委联合对接科技人才项目;组织市文创办对接文创项目。同时, 继续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杭州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浙商参与杭州市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坚决打赢“五水共治”攻坚战
(2014年)
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X的十八大精神,科学分析我省省情,准确把握发展阶段,作出了以治水为突破口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的重大战略决策, 提出了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杭州作为省会城市和山水城市,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和敢打必胜的信心,坚决打赢“五水共治”这场攻坚战,顺势推进杭州经济社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为建设东方品质之城、幸福和谐杭州提供坚实的环境保障,在全省发挥好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
一、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坚持不懈抓治水
水是生命的源泉、生产的要素、生态的基础。人类社会的四大文明古国, 无一例外都是因水而兴;世界上的名城大市,大多也是依水而建。对杭州来说, 好山好水更是最显著的标志、最闪亮的“名片”、最宝贵的资源。X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杭州工作汇报时更是明确指出,杭州山川秀美,生态建设基础不错。要加强保护,尤其是水环境的保护,使绿水青山常在。这既是对我们的期望,更是对我们的要求。
从历史的角度看,整部杭州史就是一部“除水害、兴水利”的历史。杭州 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名、因水而美,以西湖文化、钱塘江文化、运河文化为代表的水文化已成为杭州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甚至跻身于世界文化遗产行列。而杭州水文化大放异彩的背后,历代先贤筚路蓝缕、千辛万苦的治水历程可以说居功至伟。就拿西湖来说,我们很难想象,假如没有一次次的疏浚整治,没有白堤、苏堤、杨公堤和小瀛洲、阮公墩、湖心亭,西湖是否还能令一代代的文人墨客如此赞扬吟诵,杭州“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独特城市格局是否还能延续至今。自古以来,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很大程度上靠得就是绿水青山,杭州很多人吃得就是“生态饭”、“绿色饭”。为保护好、传承好“老天爷”和“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方山水,历届市委、市政府都把治水作为中心工作之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特别是近年来先后实施了西湖、运河、西溪综保和“三江两岸”、“清水治污”等一系列重大治水工程,取得了阶段性的明显成效。这些都为我们今天治水打下了良好基础,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借鉴。
府提出以治水为突破口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倒逼转型升级又着力改善民生,找到并找准了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制约发展最突出问题的关键,这也是这项工作之所以得到各级X委政府的积极响应、受到人民群众普遍支持并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的原因所在。与全省一样,杭州“七山一水二分田”,山地丘陵占65.6%,江、湖、水库占8%,平原只占26.4%, 环境容纳能力非常有限。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和技术上的欠缺,生态环境包括水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人与水、经济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比如,近年来由台风暴雨引发的城西、滨江等地内涝问题已影响城市功能正常运行;47个市控以上水质断面功能达标率、符合或优于Ⅲ类及以上水质的断面比例均为80.9%;市区饮用水源单一、开放,一些环境污染事故直接影响自来水水质,同时部分山区还有一些群众喝不上安全的水; 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已接近极限,农村畜禽养殖业污染严重、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难度大;部分区域、企业和居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浪费水现象等等。特别是对“江南水乡”没水喝、找不到可游泳的河以及汛期到某某地方“看海”等问题,老百姓反映日益强烈。如何既保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又保证杭州“二分田”、“七分山”特别是“一分水”的环境质量,已成为当前我们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者解决得不好,不仅影响经济发展、影响转型升级,而且影响民生改善、影响社会稳定。
从未来的角度看,优良的水环境将是杭州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任省委书记时就讲过,人们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座山”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起初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之后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最后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这一理念现在已深入人心。其中,水环境的好坏,是综合环境优劣最基本的“风向标”。今后一段时期,杭州无论是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 还是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治水都是基础,都是重点。如果老百姓喝不上干净的水、找不到可游泳的河、呼吸不上清新的空气,遇到台风天和大雨天就要为家里会不会进水而担心、为出门会不会受阻而烦恼,杭州又谈何“品质”、“幸福”、“美丽”和“转型”?杭州要赢得未来的竞争, 要占领发展的制高点,就必须持之以恒地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尽最大努力保护好江、河、湖、海、“溪”一应俱全、“五水共导” 的禀赋,做深做好做足水的文章,进一步彰显满目青山、处处绿水的“江南水
乡”特色,进一步发挥得天独厚的“山、水、林、田、湖”融为一体的优势, 并尽最大可能使环境优势转化为生产力优势、核心竞争力优势,在接续努力中率先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之路。
总之,只要有人类社会的存在,治水就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杭州治水能否取得成效,事关880万杭州人民的切身利益,事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兴衰存亡。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大治水力度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增强投身治水行动的自觉性坚定性,坚决抛弃治水可能影响GDP的思想、治水属于“吃力不讨好”的心理和就治水论治水的观点,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以贯之抓治水,真正当好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和山水之城的薪火传人。
二、以“全市一盘棋”的思想,科学有效抓治水
在长期的治水历程特别是近些年的治水实践中,杭州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今年,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又专题研究部署建设美丽杭州工作,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奋斗目标;在X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又把“清水治污”行动作为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九大行动” 之一。我们要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取得治水工作的新突破新成效。
一要有统筹的理念。治水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必须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要坚持远近结合,围绕治污水、排涝水、防洪水、保供水、抓节水,加强系统性、前瞻性的研究,编制完善好相关综合规划,制定执行好三年行动计划,特别是要盯紧重点区域、重点部位, 实施重点项目、重点治理,力争一步一步取得实实在在的老百姓看得见的成效。要坚持统分结合,统一规划、统一目标,分清责任、分头治理。相关部门、相关地区、相关企业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坚持从全市大局出发、从全流域大局出发,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切实防止“五水”之间“各吹各的号”,部门之间“各唱各的调”,政府与企业之间“各敲各的锣”,真正做到“五水共治”、水岸同治、上下游齐治、全社会合治。要坚持建管结合,一方面加大各种工程设施建设力度,另一方面做好后续运行管理工作,实现最佳的综合效益。特别是要把建章立制作为重中之重,包括建立最严格的水源地保护制度、交接断面考核制度、企业偷排惩治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真正做到用制度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保护好水环境。
二要有创新的思路。抓经济要有改革创新精神,抓治水同样要有改革创新精神,大禹改堵为疏就是最好的例子。要创新理念,坚持堵疏结合、重在疏导, 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既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打好与治水相关的转型升级“组合拳”,顺势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又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使杭州发展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发展对水环境的影响。要创新体制机制,除了要理顺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以外,还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关系,既实行最严格的水环境监管制度,进一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让诚信守法的企业得利益,让违法污染的企业受打击, 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健全差别水价、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等水权制度,充分激发广大企业保护水环境的内生动力,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环境的治理。要创新方法手段,结合“智慧杭州”建设,有效整合资源,建好共享平台,推进饮用水水源预警监测、河道监控、污染源在线监测等信息系统建设,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水环境监控能力和水平。这也有利于从制度上确保依法行政,做到数据面前人人平等。
三要有具体的抓手。抓任何工作,只有坚持抓具体、具体抓,才能抓出实 效。我们要以“五水共治”三年行动计划为具体抓手,以项目化、责任制的方式抓推进,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地落实,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破题,实打实地把行动变为措施,把蓝图变为现实。治污水方面,要实施城市污水收集、基础设施建设、河道清净、农村污水处理全覆盖、农业面源控制、流域环境综合治理等工程,到2016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地表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黑臭河道全面消除,需纳污地区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全市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比2012年提高6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下降6个百分点,其中平原河网劣Ⅴ类水质断面减少30%,全市50%以上的水体达到Ⅲ类水质,全市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达到良好以上, 区、县(市)行政区交接断面消除劣Ⅴ类水质,且出境水质不劣于入境水质。排涝水方面,要实施排涝骨干、积水点治理、河道整治与断头河打通、重要入城口整治和闸泵站提升、小流域功能整治等工程,到2016年城区达到十年一遇防涝标准,重点区域达到二十年一遇防涝标准,城市干道交通不受严重影响, 短时强降雨积水及时排除,交通不中断,重点路段不积水。其中2014年要在主汛期前实现城西地区短时强降雨积水及时排除、道路交通不中断、居民家中不
进水的目标。防洪水方面,要实施主体防洪、海塘标准堤建设、堤防加固、山塘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到2016年基本完成钱塘江、苕溪流域干堤和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干堤达标率达到87%以上,县城以上城市防洪达到国家标准,力争达到上限;中心镇、中心村防洪标准分别达到20、10年一遇以上;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其中2014年完成钱塘江综合治理工程33.8公里、萧围东线标准塘建设工程4.5公里和苕溪北塘加固工程8公里,重要堤防加固工程141 公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27座,万方以上山塘加固159座。保饮水方面,要实施水源地保护、水厂改造、管网提升、备用水库建设、农村安全饮水等工程,到
2016年围绕全面提高城乡供水品质,加快杭州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工程等项目建设,着力构建城市多水源供水格局,提升农村安全饮水状况,实现水源地水质保持三类以上。抓节水方面,要完善节水制度、加强节水管理、应用节水科技、狠抓节水主体、健全节水统计,到2016年健全节水法规和管理体系, 推进高效节水、田间排灌渠系工程,改造主城区老旧供水管网,开展再生水和非常规水资源使用的试点建设,加快城市节水工程项目建设,落实节水“三同时”管理(节水设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继续保持“国家节水型城市”荣誉称号。其中2014年实现主城区节水型企业(单位)覆盖率20%以上、节水型居民小区覆盖率5%以上,万元GDP用水量年降低率5%以上,主城区非居民计划用水率不低于90%,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不高于12%; 新增固定式喷微灌面积1.52万亩,经济型喷微灌面积0.48万亩,节水灌溉0.6万亩,改造排灌渠系工程400公里,改善农田面积7.4万亩。上述工程项目要做到“四个抓”:抓进度,明确时间节点,全力以赴推进工作和项目建设;抓保障, 切实做好项目审批和资金保障、征地拆迁、维护稳定等工作,特别是要通过申报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争取一点、项目谋划申请一点、市区两级财政安排一点、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筹集一点等办法切实加强资金保障;抓质量,始终坚持质量为本、安全第一,真正把项目建成经得起检验的精品工程;抓廉洁,严格落实项目廉政建设责任,确保工程和干部“双优秀”。
三、以“不达目的不收兵”的决心,用好作风抓治水
治水是锤炼各级干部作风和能力的一场硬仗,是检验X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一次测试。我们要知难而进、克难攻坚,以干在实处的优良作风确保杭州治水工作走在前列。
一要落实责任、守土有责。省委夏宝龙书记和李强省长反复强调,全省领
导干部要始终拿好经济和平安两张报表,坚决守住民生、环境、平安、廉政四条“底线”。水环境是最重要的环境,是“底线”中的“底线”。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意识,按照目标责任制的要求,把守好一方山水作为自己最基本的职责,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恒劲,以“钉钉子”的韧劲,脚踏实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特别是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实施“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切实担负起河长的责任,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以自己的示范行动带动广大干部群众。市里要成立治水工作领导小组,市各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X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治水工作的组(市)也要参照市里做法建立领导机构,加强对本地治水工作的领导。
二要健全制度、考核有力。要围绕既定的目标任务,健全完善责任公示、 企业联系、督促检查、工作例会、情况通报、创先争优、绩效评估、考核奖惩等制度,促进治水各项工作的落实。重点是要建立治水倒逼机制,对不符合治水要求的各类项目按规定淘汰或转迁,对重污染企业关闭、搬迁和集中园区建设等给予适当鼓励扶持;建立重点污染企业联系制度,通过建立重点污染源企业环境档案、配备环保联络员,加强日常指导和监督;把“五水共治”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纳入综合考评体系,把考核结果与对领导班子、对单位的考核和奖惩挂钩,对目标任务落实情况和工作进展良好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落实不力、影响全局工作推进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肃追究责任。
三要全民参与、推进有效。在治水可以说是一场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革 命。如果生态文化、水文化特别是爱水、护水、节水的意识深入人心,就像一位作家说的文化一样,成为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每一家企业、每一个人尤其是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能时刻想想我该为治水做些什么、我能为治水做些什么,治水就有了良好开端,就成功了一半。为此,我们要在治水过程中积极践行X的群众路线,始终坚持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切实喊响“治水为大家,治水靠大家”,大力宣传“治水是你的事、我的事、大家的事”,大力宣传治水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引导动员人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珍惜每一处水体,爱护每一条河流, 节约每一滴水,加快形成全社会自觉自为参与治水工作的新格局。
领导干部要恪尽保密之责
(2014年)
保密工作历来是X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事关国家安全和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领导干部既承担着“业务谁主管、保密谁负责”的工作领导责任,又往往是核心涉密人员或重要涉密人员。无论是从对X的事业、对人民的事业负责的高度,还是从对家庭、对自己负责的角度,都要始终绷紧保密这根弦。
一、意识再强化
知为行先。树立强烈的保密意识,是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从近年来发生的窃密泄密案件中我们不难发现,泄密人员有的是禁不住“四大考验”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糖衣炮弹”的诱惑,精神“缺钙”、思想变质,甚至投敌叛国、谋取私利、故意泄密,但更多的是由于保密意识淡薄、保密常识缺乏造成的过失泄密,甚至好心办坏事,犯了糊涂错、吃了糊涂亏,不仅给X的事业造成损失,也影响到自己的成长进步。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上来,深刻认识保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ZZ意识、责任意识,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澄清无密可保论、保密影响信息公开论、保密与己无关论、保密无用论、保密无术论等5种错误认知, 提高警惕性、保持敏锐性、打好主动仗。保密意识与保密常识是事物的一体两面,不懂保密、不会保密,就难以准确回答“要不要保密”。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把强化保密意识与掌握保密常识统一起来,切实加强对保密法规、保密常识等的学习和掌握,以强烈的保密意识引领保密常识与时俱进,以保密常识的及时更新促进保密意识更上层楼,切实筑牢保密防线。
二、工作再深入
做好保密工作,落实是关键。近年来,杭州市的保密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广泛运用,面对信
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条件下“全天候”、无孔不入的窃密行为,保密工作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按照“业务谁主管、保密谁负责”的要求,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推动本地本部门保密工作科学发展、创新发展。保密教育要更深入, 推动保密教育进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创新和丰富体验式、互动式、警示性教育手段,着力增强保密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保密管理要更给力,特别是全市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要紧紧抓住定密管理、涉密人员管理、网络保密管理等重点,进一步把组织协调、教育培训、检查查处、科技支撑、保密服务、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特别是要针对网络已成为保密斗争主阵地的实际,充分发挥杭州在信息软件、新一代网络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优势,大力扶持发展信息安全产业,实现“科技强密”与产业发展的双赢多赢。保密纪律要更严格,切实抓好保密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贯彻,规范保密制度的执行,加大保密检查和追责力度,强化对保密案件查处的指导和督办,绝不能让制度成为“稻草人”、流于形式,进一步提高全市保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三、责任再落实
保密工作责任制是做好保密工作的重要制度保障。做好保密工作,领导干部既要带头履行保密岗位职责,以身作则做到管好嘴巴、管好文件、管好网络、管好会议、管好信息发布、管好身边人员,又要切实承担起管辖范围内的保密领导责任,定期研究保密工作,积极为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履职创造条件、提供支持,统筹研究解决保密人员编制问题,配齐配强专职保密干部,避免出现保密工作讲起来重于泰山、干起来轻若鸿毛的情况,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全市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和保密干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大胆开展工作,抓好议事决策、调查研究、督查落实等制度机制建设,推动保密工作重点任务的落实。
坚定不移强势推进“一号工程”
在杭州市“一号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月6日)
新年伊始,我们召开的第一个市级层面的会议就是“一号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全体会议,这既说明“一号工程”具有一号地位,也表明了市委、市政府的坚定决心。
一、进一步增强实施“一号工程”的信心和决心
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召开以来不到半年的时间,全市各级各部门紧扣目标任务,迅速采取行动,“一号工程”实现了良好开局。前不久,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总结了2014年工作亮点,“7+7”等重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其中“一号工程”的效果是最好的,既取得了重大突破,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工作扎实推进。一是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信息经济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一号工程”的发展目标和“一二三四五”总体部署。二是成立了“一号工程” 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三次会议,分别从各区县(市)、市直部门和企业三个方面层层抓好动员部署,有力推动了各项措施的落实。三是排定了首批300多个项目,各区、县(市)和各部门认真落实责任,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体系和推进机制。四是编制了系列三年行动计划。市经信委、市发改委、 市商务委、市金融办、市文创办分别牵头编制完成了建设“六大中心”和推进智慧应用三年行动计划,细化分解了“一号工程”的目标和任务。五是健全了统计考核体系。市统计局牵头确定了统计范围和口径,明确了统计体系;市考评办从定性的工作指标和定量的发展指标两方面,将信息经济和智慧应用纳入到对区、县(市)和市直部门的综合考评体系。六是加大了宣传引导。市委X校和各区、县(市)组织相关培训近百场次,培训人员近万人,营造了上下同心的良好氛围。尤其值得肯定的是,领导小组办公室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发挥了协调、引导的作用,多次组织面向企业的高级研修班。市委改革办、市委宣传部会同市内各大新闻媒体,建立融合宣传机制,开辟专版专栏进行集中宣传报道。
工作成效明显。主要体现为“四个新”。一是项目推进取得新进展。“两 区”创建取得突破性重大进展。首批确定的300多个、300多亿元投资的信息经
济和智慧应用项目扎实推进。围绕“五区一体系”建设目标,与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合作向纵深推进,年前召开了第二次战略合作会议,总结了合作成果,分析了存在问题,深化了合作内容,明确了包括“两区”创建、“两镇一谷”建设、“两校”筹建、“两会”筹办等下一步合作重点。与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北大、清华、浙大和思科(中国)、比亚迪、中国电科等名院名校名企战略合作扎实推进。高新区(滨江)成功跻身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上城山南基金小镇、西湖云栖小镇、余杭梦想小镇和杭州云谷、西溪谷、钱江传感谷等“三镇三谷”建设进展顺利,重点产业平台打造实现突破。二是招商引智取得新突破。阿里巴巴在美国成功上市,腾讯、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相继落子杭州,思科(中国)总部和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正式落户,杭州信息经济和电商高地的国际效应不断显现。像云栖小镇短短几年,依托阿里云和开发者大会,现已集聚涉云企业103家。三是质量效益实现新提升。信息软件、电子商务、 物联网、文创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预计2014年全市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物联网、文创等产业分别增长18.5%、33%、17%、15.5%,这些产业增幅远远高于工业增加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进一步扩大,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的步伐明显加快。四是发展环境得到新优化。中国(杭州)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和2014阿里云开发者大会成功举办,大江东、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等平台整合提升加快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工作持续深化,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成功创建,城市“四治”取得初步成效,千岛湖配供水一体化工程正式动工,杭钢转型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等等。这些都与“一号工程”建设密切相关,也为下一步深入推进创造了良好条件。
信息经济、智慧应用的最大特点是竞争十分激烈,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因此,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从前期的专项督查,结合平时调研情况来看,主要还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少数单位对实施“一号工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部分单位的实施意见、行动计划 还比较空,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以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部分单位存在 把智慧应用简单等同于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倾向。四是部分单位没有厘 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五是部分单位数据开放和共享的意识有待加强。六是一 流人才和高端创业者所需所盼的国际化宜居宜业环境,特别是国际化教育、医 疗等亟待加强。这些问题要进一步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认真加以破解。
总之,我们既要充分肯定“一号工程”取得的成效,发挥“长板”优势, 增强推进“一号工程”的信心和决心;更要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抓紧补足“短板”,增强推进“一号工程”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进一步加快“一号工程”建设步伐
半年多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实施“一号工程”,发展信息经济、推进智慧应用,是杭州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最佳选择,也是唯一选择, 必须坚定不移强势推进。
要把“一号工程”作为适应新常态、推进新发展的关键之举。年前召开的 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新常态的重要论述, 深刻分析了我市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要特征,明确了认识新常态要更加清醒、适应新常态要更加自觉、引领新常态要更加有为的“三个更加”要求,再次强调杭州要率先实现转型升级,就必须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一号工程”,发展信息经济、推动智慧应用,加快发展动力转换,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为此,我们必须结合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牢牢扭住“一号工程”牛鼻子,把它作为主动适应新常态、推动新发展的关键之举,一以贯之、一抓到底,真正做到率先发展、领先发展。
要把“一号工程”作为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抢占发展制高点的 重中之重。纵观世界发展趋势,依托互联网,发展信息经济,推动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的特征日益明显。去年11月在乌镇举办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可以说全球互联网领域的大佬、互联网产业界的精英、互联网技术领域的翘楚,几乎都云集参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贺辞中指出,“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 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李克强总理在接见参会代表时也强调:“互联网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已经并且正在发生深刻的影响,依托互联网正在形成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中国将在共享共治中推动互联网的发展。”这次会议的举办,充分证明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主引擎,正在成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发动机,必将催生一系列的新经济业态、新发展空间、新就业机会。去年,阿里巴巴启动“双十一”全球化元年,计划用五至十年时间把“双十一”做成全球消费者的节日。2014年“双十一”实现成交额571亿元, 其中移动端交易额达到243亿元,全球217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交易。从2009年的
5200万元到去年的571亿元,从国内狂欢到全球狂欢,从全球名企到各国网民, 短短几年的“双十一”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经济已经做到线上与线下、实体与虚拟、生产与生活“一网打尽”,必将进一步改变企业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这些对于杭州来说,无疑都是巨大利好,这也说明我们抓对路了, 也说明赶上好时候、抓住新机遇了。天时有了,地利有了,人和也有了。我们不仅要紧盯世界潮流和趋势、顺势而为、当好紧跟者,更要紧抓“六大中心” 建设、乘势而上、做好领跑者,力争在若干领域、若干产业和若干核心技术上率先突破,力争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有一席之地,为转型升级更换发动机,为争先进位提供新动力,为引领新常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作出新贡献。特别要坚持“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这一核心,充分借鉴德国、欧盟实施“工业4.0”战略的经验,加快推进物联网、互联网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传统产业和传统企业新活力,打造更多的智能工业企业,为杭州争先进位提供新动力。
要把“一号工程”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两区”创建的核心支撑。“两区”创建既是X中央、国务院给杭州的“大礼包”,更是交给我们的两大改革任务。国家各有关部委全力支持,省委省政府领导也高度重视,不仅提到国家战略层面加以推进,还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快申报创建进度,可以说,任务十分光荣、责任万分巨大。市委全会也已明确力争今年获批的工作目标,提出了努力实现“两区”有机融合、政策相互叠加、效应乘数显现的工作要求。现在,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退缩,更没有任何退路,不仅要把创建方案做扎实,更要把创建路径搞明白;不仅要确保今年获得了“名”,更要确保杭州获得了“利”; 不仅要力争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成果,更要力争在推动杭州转型升级上见成效。可以说,不论是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六大体系”“两大平台”, 还是“一区十片多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其中最具杭州特色的核心支撑就是信息经济、智慧应用。因此,“一号工程”和“两区”创建是互为条件、紧密相联,互相促进、互动发展的。我们不仅要保持战略定力,更要注重精准发力,自觉地把推进“一号工程”和推进“两区”创建有机融合起来,切忌两张皮,防止各顾各,力求在“两区”创建中充分发挥“一号工程”的核心作用, 在“两区”创建中充分体现“一号工程”的特色优势。
三、进一步抓紧抓实“一号工程”各项工作任务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随着四次领导小组会议的接连召开,从顶层设计到 目标任务、从行动计划到各个层面要求,都已经十分明确了。如果说去年以来是重部署、重推进,那么从现在开始就是要重落实、重成效。如果今年一年下来,拿得出、看得见、摸得着的大举措、大突破、大成效还是不多,那么我们开更多的会也没用。因此,接下去的关键,就是坚持问题导向、结果评价,在狠抓落实上下真功夫。原则上,今年大而统之的会议要尽量少开,要多开一些专题会、协调会、项目推进会,腾出时间、集中精力,有针对性地解决招商引智、项目推进和生态系统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一项一项落地、一件一件见效。当前,要着力推进十项重点工作。
制定实施七个“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有了,关键在行动。现在“六大中 心”和智慧应用三年行动计划内容和措施都比较明确,还要进一步细化落实。下一步要抓紧做好征求意见和专家论证等工作,抓紧修改完善并制定下发,确保提出的目标振奋人心、措施切实可行、任务落实到位、各方协同推进。
全力推进“两区”申报创建。市里已成立“双组长”制的领导小组和推进 机制,具体要求和任务,市委全会都已明确。要抓紧明确责任、明确任务、明确进度、明确要求,真正把申报创建的过程作为先行先试的实战,把改革发展的成果作为申报创建的支撑。
扎实推进重点项目。《杭州市发展信息经济重点工作任务分工(2014~2017 年)》和《市领导联系信息经济重点项目名单》都已印发。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牢牢抓住“项目引进、项目推进、项目见效”三个环节,做到前期项目抓深入、新建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出形象、完工项目出成效。在抓好项目推进同时,结合“十三五”谋划,结合“两区”创建,抓紧梳理一批后续项目,确保持续推进和滚动发展。同时,有的放矢地推进系统化服务、个性化服务和常态化服务,在强保障、解难题、优环境上出实招。
抓紧设立产业投资资金。市委财经工作领导小组第10次会议已原则同意设 立20亿元信息经济产业投资资金。根据需要,今后还可再增加资金规模。要把握并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关系,抓紧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发挥好“四两拨千斤”作用,为推进“一号工程”搭建融资渠道、提供资金保障。
坚决推进政务数据开放。这方面,社会各界的诉求还是比较迫切的。要结 合“信用杭州”体系建设,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大推进力度,坚决打破“信息孤岛”。市电子政务办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年的重中之重,加快推进开放式
数据平台建设,确保有新突破新进展。
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纳入到城乡 建设规划中,提升到与水电气等同等重要程度,加强与各运营商的沟通,加大市域一体化统筹,努力做到先人一步、高人一筹、率先领先。
抓紧完善相关招投标制度。市审改办、市财政局等部门要抓紧研究,着力 破解招投标制度与“一号工程”之间的矛盾,尽早提出具体方案,促进信息经济、智慧应用相关产品和服务能够在杭州试水启航,助推企业做强做大、产业成链配套。
创新完善城市管理服务综合平台。要学习天津在城市智能化、精细化管理上的好经验好做法,坚持试点先行,在杭州经济开发区先行开展城市管理服务综合平台试点,高新区(滨江)也可以一并先行试点,待成熟以后在全市逐步推广,把城市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成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广泛应用的开放性平台,提升城市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精细化水平,增强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综合能力。抓紧完善招商引资机制。这方面, 前期已经形成了很好的机制和具体的政策,要继续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充分发挥市产业发展协调委员会的作用,与产业发展平台整合提升相结合、与完善市域内企业搬迁相关政策相衔接,既要防止过度“内耗”,更要形成招商合力,力争在全市范围内统筹招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夯实发展后劲。尤其是要加大全市“一盘棋”的统筹力度,支持建德、淳安等县(市)招引一批符合环境发展要求的项目。
整合提升产业发展平台。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市以工业园区为主体的产业平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但也存在着规划空间、建设水平、产业结构、土地产出与“一号工程”推进不相适应的问题。比如,全市工业用地的平均容积率仅为0.62,这与市里确定的不低于1.2的政策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和潜力。为此,要按照“创新型、生态型、融合型、服务型、高效型”的五型园区建设目标,结合信息经济发展的规划布局,结合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抓紧深化研究,拿出具体方案,做到提升一批、整合一批、清理一批,努力为实施“一号工程”和实现杭州高起点上的新发展腾出更多空间。
最后,还要强调一下人才问题,全市上下都要高度关注人才这个核心要素。人才来,才能技术来、创新来、产业来和项目来。“一号工程”竞争力,最终
体现为人才的竞争力。要形成政策优势。认真贯彻落实即将发布的“人才新政27条”,形成“1+X”的政策体系,面向国内外招引“5+1”系列人才。要形成环境优势。不断优化硬环境、软环境和创业创新环境,努力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完善国际化的医疗、教育、社区等环境,等等。要形成服务优势。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夏宝龙书记要求, 放下身段,主动为阿里巴巴等企业和各类人才提供“店小二”式精准化服务。
建设新城区 实现新发展 描绘新画卷
在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富阳工作时的讲话(2015年2月15日)
撤销富阳市设立富阳区,是X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对杭州、对富阳都是一件大事、好事、喜事,不仅有利于杭州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要素资源整合、提升综合竞争力,也有利于富阳形成发展新优势、加快科学发展。
一、抢抓机遇、拉高标杆更好谋划和推进从郊县向城区的转变
撤市设区,既为富阳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平台,更对富阳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标准。撤市设区后的富阳,是杭州建设东方品质之城的新空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平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阵地,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X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四个全面” 战略部署和“八八战略”,抢抓新机遇、树立新标杆,坚持改革创新,突出转型升级,强化民生保障,全面加强X建,力争早日建成生产美的智慧新城区、生态美的绿色新城区、生活美的人文新城区,描绘好“三美三城”融合共生、相得益彰的富春山居新画卷,为杭州实现高起点上新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和“两美”浙江示范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要以生产美为核心要求,加快建设智慧新城区。建设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美丽杭州,核心是生产美。对富阳来说,更是如此。富阳如何抢抓撤市设区新机遇,更加坚决地推进造纸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尽快实现从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跨越,核心就在于能否尽快实现生产美。对发展什么、不发展什么、怎么加快科学发展的问题,要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在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分析机遇挑战和优劣势的基础上,努力作出科学回答。最重要的是保持转型升级定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增长、质量、效率从哪里来?只能从经济结构调整中来。经济结构调整,要做好加减乘除法。加法就是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减法就是压缩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乘法就是全面推进科技、管理、市场、商业模式创新,除法就是扩大分子、缩小分母,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这是调结构这个四则运算的最终目标”。要坚持提升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做好加减乘除法、打好转型升级“组
合拳”,特别是要把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在调结构中稳增长、提质量、增效率。最关键的是找准突破口精准发力。要狠抓重点产业培育、重点平台、重大项目建设,在抓重点中形成优势、体现特色。在产业方面, 要聚焦“一号工程”,坚持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做大做强光通信、电子商务、智慧物流、智能装备、文化创意等产业,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加快推进智慧应用;同时,发挥在杭州城区中独一无二的山水优势,加大对运动休闲、健康养生、旅游会展等产业发展前瞻性研究和谋划推进的力度,包括学习借鉴临安太阳公社发展的经验,认真探索“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第六产业”发展,更好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在平台方面,要用好富阳国家级开发区这个平台,加大东洲区块、银湖科技城和金桥高新技术园等区块的统筹整合力度,加快打造链接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和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的高新技术产业走廊。同时,要抓住全省建设100个“特色小镇”的有利时机, 加快规划建设“硅谷小镇”“机器人小镇”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创业创新平台。在项目方面,要进一步抓好天安数码、浙大网新、银江智谷和京东、大华、鞍钢等重大产业项目的推进,同时充分发挥撤市设区效应和商务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工业投资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最根本的是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动力。要突出政策、环境、服务三个重点,结合实际抓好杭州“人才新政27条”的落实,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当好“店小二”、放下身段为人才和企业提供一对一的精准服务,真正做到以一流环境吸引一流人才、以一流人才引领创业创新,为实现新起点上的新发展培育强劲新动力。
要以生态美为显著特征,加快建设绿色新城区。富阳之美,早已随《富春山居图》名扬海内外。撤市设区,是富阳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历史转折点,更是富阳城镇化的一个新起点,必须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更加有效地保护好这一方秀山美水。要牢固树立“让城市融入大自然”的理念,根据区域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认真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强城市“三区四线”即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绿线、蓝线、紫线、黄线的规划管理,合理布局生产、生态、生活空间,科学设置开发强度,特别是要善于“留白”,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努力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品质城镇、美丽乡村。富阳山多水多,在城乡规划建设中一定要少填湖不填湖、少砍树不砍树,多依
山就势、道法自然。要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着力在治水、治气、治土和生活垃圾处置上取得持续进展。
要以生活美为根本目的,加快建设人文新城区。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突出。富阳人文底蕴深厚,又是杭州“最美现象” 的发源地之一,要坚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做好创业就业、社会保障、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等民生工作,让城乡居民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舒适的居住条件,同时着力提升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们有更好的教育、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丰富的文化服务。要更加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城市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保存城市文化记忆。要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建好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特别是要加大农村文化大礼堂、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最美现象”从“盆景”向“风景”、“风尚”转变,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城乡居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抓文化建筑和建筑文化。抓文化建筑,就是要加强历史建筑、历史镇村的保护,推进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和农村文化大礼堂等文化设施建设。抓建筑文化,就是在城市建设中要勇于打破对“高、大、洋”的盲目崇拜,注重融入传统文化、地方文化的元素,防止千城一面。
二、明确要求、突出重点更好推进新区与主城区融合发展
撤市设区,决不仅仅是换块牌子、改个名称、提个职级,更重要的是推动富阳与主城区融合发展。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急不得、更等不起,必须做到蹄疾步稳。好在这些年来富阳一直把融入杭州作为核心战略积极推动,为撤市设区奠定了很好的思想和工作基础。2月6日,市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了富阳撤市设区有关工作,对富阳与主城区融合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坚持“系统谋划、有序推进,民生优先、重点突破,统筹兼顾、适度倾斜”的原则,按照社会保障、规划管理、财政体制“三个先行”的思路, 一年启动、两年实施、三年融合。同时,会议明确成立市行政区划调整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富阳撤市设区工作的领导,起草富阳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等政策文件。当前,重中之重是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民生优先。撤市设区,富阳人民理应成为最直接、最重要的受益者。他们最关注、最期盼的,就是实现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的“同城同待遇”。对此,我们要积极回应,特别是对《关于进一步加快萧山区余杭区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的户籍、就业和社保、社会救助、教育、公共卫生、市民卡服务、公积金制度、保障性安居工程、公共交通等9个领域的公共服务政策,要在认真测算分析的基础上,能参照执行的参照执行,能先做的先做,真正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二是规划引领。怎么体现我们对富阳与主城区融合发展的理性指导、系统谋划,很重要的就是规划。对富阳在整个市区乃至市域发展中如何定位的问题, 要结合杭州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十三五”规划起草,抓紧开展课题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明确富阳的空间格局、产业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问题。
三是交通先行。加强交通设施的无缝对接、进一步缩短时空距离,是富阳与主城区融合发展的题中之义和重要基础。富阳提出的一些要求,包括推进地铁6号线与富阳线同期建设、将进杭公交线路纳入杭州公交网络、取消320国道中村收费站、推进杭富沿江公路西湖区段改造提升等,都有一定道理。市直属有关部门和相关城区都要认真落实、积极支持。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富阳与主城区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共建共享的前瞻性研究。
四是产业为要。富阳与主城区的融合发展,最终肯定要体现为经济融合、功能融合。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树立“全市一盘棋”的理念。对撤市设区后富阳发展什么产业、不能发展什么产业,不仅富阳要研究,市产业发展协调委员会和市发改委等有关部门也要认真研究,既要强调全市生产力布局、产业空间布局,又要注重富阳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两者不可偏废。
三、增强本领、改进作风更好汇聚描绘富春山居新画卷的强大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依法治国必须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做好富阳工作,关键在富阳的干部,尤其要抓住X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郊县向城区转变,对富阳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X员干部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新考验。要牢固树立“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理念,贯彻全面从严治X的要求, 切实加强各级X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以过硬的本领、过硬的作风抢抓新机遇、建设新城区、描绘新画卷。为此,要重点抓好“三个三”活动:
要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根据中央部署,今年将在全X特
别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要求,总结X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功经验,高标准、高质量开展活动,使心中有X、心中有责、心中有民、心中有戒“四个有”和“三严三实”成为植根于内心的修养、不需要提醒的自觉。
要深入推进“三大整改”。前段时间召开的市纪委全会,对2015年我市X风廉政建设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在坚持“五个两”思路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五个严”的工作重点。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突出守纪律讲规矩、严防“四风”反弹特别是解决“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的问题、坚决惩治腐败等重点内容,进一步把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和“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问题专项整改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要深入开展“标杆三学”活动。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对在“三转一争” 专题活动基础上开展改革开放学上海、转型升级学深圳、美丽建设学天津“标杆三学”活动作出了部署。对富阳的X员干部来说,面对从郊县向城区转变, 尤其要在转理念、转作风、转方式上下功夫。因此,组织开展以“三学四考” 为主要内容的“建设新城区、实现新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意义重大, 一定要精心组织好。通过活动,要着力提升“五种能力”: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着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树立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着力提高运用法治的思维和方式推动发展、深化改革、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认真落实“杭法十条”,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着力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深化“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专项行动,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着力提高改革创新、克难攻坚的能力,持续推进理念、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创新,尤其要在提升发展城市经济、加强城市治理、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和本领上多下功夫,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符合规律;着力提高团结共事的能力,牢固树立团队意识、全局意识,真正做到上下齐心、上下同欲。
总之,撤市设区为富阳加快科学发展打开了一扇门。市委、市政府对富阳的工作寄予厚望,并将给予更多指导、更大支持。我相信,在中央和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富阳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下,富阳撤市设区工作一定能顺利推进、结出丰硕果实,富阳人民一定能用智慧和汗水描绘出最美的富春山居新画卷。
把脉思想根子 整治为官不为
在2015年全市深化作风建设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2015年3月6日)
干部作风中存在的“不担当、不作为”问题,其产生和蔓延,既有体制机制不科学等客观原因,也有能力、本领不适应等主观因素,但根子还是在思想上,反映出少数X员干部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X性修养等方面还有不足。
一些X员干部“当官做老爷”的心态仍未根除,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抢权不想担责。有的认为当了干部就如同鲤鱼跃上了龙门,没有一点“架子”、“派头”,与群众、下属打成一片,就不能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权威;有的认为“当官”是“管人管事”,而非“做事”,重“管”“治”轻服务,习惯于高高在上搞指挥,而非脚踏实地做服务;更有甚者,极少数人奉行“有权不用,过时作废”,把手中权力看成自己谋私利、耍特权、抖威风的资源和工具。比如,有的审批、办事也不是不能再快一点儿,而是我们的个别干部觉得, “你一报上来我就批了,显不出我这个部门、这个岗位的重要”。说白一点, 现在“吃拿卡要”不敢了,但那种端着、拿着、被人捧着的感觉还不愿放弃。但是,官员讲“派头”,群众就会“皱眉头”,就会敬而远之。
在一些干部的眼里,埋头苦干、稳扎稳打是“傻”,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是“迂腐”,安分守己、老实做人是“无能”,八面玲珑、投机钻营是能力, 做三分、说七分是水平。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字:一是急,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重显绩不重潜绩、重眼前不重长远,热衷于“短、平、快”,而不愿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甚至个别干部“一张板凳还没有坐热”,就开始经营下一个“升迁”计划;二是虚,哗众取宠、华而不实,重形式不重实效、重数量不重质量,热衷于摆个“花瓶”请领导看看、开个会议请领导讲讲,而不愿脚踏实地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抓落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研究解决;三是飘,蜻蜓点水、作风飘浮,在其位,心思却不用在踏实干事上,追求浮华、崇尚虚荣, 热衷于造声势、出风头,不学习、不调查,决策拍脑袋,表态拍胸脯,出事拍屁股。
现在规矩多了、约束多了,有的干部就不那么自在了,感叹“为官不易”, 滋生“为官不为”的思想。有的相信“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工作干多干少,工资待遇不会少”,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奉为处世信条,把
不出事、不出乱子作为最高目标,满足于混日子、守摊子;有的相信“出头的椽子先烂”,把中庸之道视为金科玉律,“不骑马,不骑牛,骑个毛驴走中游”, 或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或瞻前顾后、畏首畏尾,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等等看看、干干停停。也有个别X员干部奉行“不见兔子不撒鹰”,以前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现在没有了“甜头”,也就没有了工作动力。凡此种种,说到底是私心杂念在作怪,是缺乏革命理想、群众观念的表现。这样的干部,往往口上说“为X尽责”、“老百姓的事是天大事”,心里却把个人得失看作是天大事。
解决“不担当、不作为”的为官不为问题,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 针对体制机制、能力素质、思想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效用药,要狠抓思想源头,该深化改革的深化改革,该调整岗位的调整岗位,该学习教育的学习教育,该正风肃纪的正风肃纪。
适应新常态 推进新发展 实现新梦想
在杭州师范大学形势报告会上的宣讲
(2015年4月1日)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深化法治杭州建设的开局之年, 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启动“十三五”规划的谋划之年。今年杭州的任务很重,概括起来,主要是“一二三四五六”。一就是以“一号工程”为龙头,在转型升级上精准发力;二就是以推进“两区”创建为引领, 在改革攻坚上精准发力;三就是以“三美”杭州为目标,在美丽建设和民生保障上精准发力;四就是破解“4+1”难题,即治水、治气、治堵、提高垃圾处置 能力和食品安全等民生难题,在城市治理上精准发力;五就是构建“5+5”法治体系,在法治建设上精准发力;六就是以6个着力为保障,在提升X建科学化水平上精准发力。
实施“一号工程”,既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和“两美浙江”示范区的必然选择。无论从杭州的自然禀赋、功能定位以及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考虑,还是从破解诸多“两难”“多难”问题以及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考虑,我们都必须坚定不移地把“一号工程”作为重要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具体来讲:
一、从杭州的资源禀赋看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是经济大市、资源小市,缺地矿资源、港口资源,没有大规模发展重化工业的条件和优势,但杭州拥有人才优势、环境优势、文化优势、市场优势,还有省会优势,是创业创新者的乐土,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风水宝地”。改革开放以来,杭州既取得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从经济小市、弱市变成了经济大市、强市,也取得了生态保护和美丽建设的“双丰收”。良好的生态环境正成为杭州最具魅力、最富竞争力的独特优势和战略资源。世界上绝大多数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所在地、金融机构后台服务所在地, 往往都不在大城市,而是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态一流的近郊。因此,阿里巴巴美国上市后,有许多业界人士称,中国的硅谷最有可能在杭州最先出现,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环境立市”战略,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比较优势,以一流的环境吸引一流的人才,以一流的人才带动一流的创新,以一流的创新推动一流的创业,力争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道路,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本”。
二、从杭州的城市功能定位看
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提出,杭州要努力建设高技术产业基地、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互联网+”正在以不可思议的力量和速度向传统产业、传统行业、实体经济全面渗透。一方面,以智慧产业化为先导,正在不断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像互联网金融就是一个典型。另一方面,以产业智慧化为重点,正在不断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的智能化步伐,像物联工厂的出现、机器人广泛应用等,促进“制造”向“智造”的转变。这一切与我市“一基地四中心”城市发展定位要求完全吻合。
三、从杭州的基础条件看
杭州具有产业基础扎实、示范应用广泛、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完善等先发优势,在网络建设、产业发展、应用服务等领域有一大批全国领先甚至国际一流的龙头企业。比如,有以浙大网新、恒生电子为代表的全国领先的旗舰型信息软件企业,以华三通讯、华为、银江股份为代表的信息设备制造的龙头企业,以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大立科技为代表的智慧安保设备制造的世界前三企业,以阿里巴巴、网盛生意宝、网易为代表的电子商务龙头企业,以阿里云、华数为代表的大数据信息处理公司。这其中有很多是大学生创业的典型。比如,浙大的陈伟星在2006年8月大学三年级就开始创业,成立了杭州泛城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在无端网游和网络动漫领域,处于国内乃至国际领先的地位,公司拥有《魔力学堂》等多款游戏产品和“乐子网”网络动漫游戏平台, 他们开发的“快的”打车软件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最好用、人气最旺的打车软件, 被誉为“打车神器”。陈琪,2004年毕业于浙大,2010年2月离职创业,先后创办了卷豆网和蘑菇街,蘑菇街已经获得3轮融资,成为中国最大的女性时尚消费垂直电商网站,他个人也被称为8500万女客户的“男闺蜜”。
四、从杭州发展的机遇看
大趋势下,全国都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对于杭州来说,还面临着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机遇。
机遇一:“两区”创建带来的机遇。去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浙江调研期 间,送给杭州“两个大礼包”,原则同意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杭州申请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区”创建既是中央对杭州的
关心重视,也是交给杭州的改革任务。今年3月7日,国务院国函〔2015〕44号文件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这个综合试验区是全世界头一家,全中国唯一一家,我们将按照“四个注重”,即注重为国家战略作贡献、注重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注重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注重体现改革综合性的要求,着力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支付、物流、通关、退税、结汇等各环节的技术标准、业务流程、监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努力实现跨境电商自由化、便利化、规范化“三化发展”,破解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难题,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链,逐步形成一套适应和引领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管理制度和规则,为推动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机遇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会城市发展带来的机遇。去年10月份, 省委常委会移师杭州专题研究杭州工作,进一步突出杭州省会城市的地位,提出“杭州兴则浙江兴、杭州强则浙江强”,要求杭州做到“两个确保”,即确保继续在全省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确保继续走在全国重要城市前列, 并帮助杭州协调解决杭钢转型升级、半山电厂和萧山电厂燃煤机组关停、千岛湖配供水一体化工程、九峰环境能源项目等17个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这既对杭州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实现杭州在高起点上的新发展创造了更好条件。
机遇三:阿里巴巴上市带来的机遇。去年阿里巴巴在美国成功上市,开盘价92.7美元,市值达到2383亿美元,成为仅次于谷歌的世界第二大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上市后,给我带来“三个想到”、“三个没想到”:第一,想到了阿里巴巴在纽约上市会很成功,但没想到这么成功,全世界对中国、对阿里巴巴的看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通过像郎朗钢琴、李娜网球、丁俊晖台球、刘翔田径、姚明篮球等途径来了解中国的。但西方国家对我国的企业了解不多,这次阿里巴巴全透明的上市,给西方发达国家带来了全新的感觉。现在,杭州科技创新出现了“新四军”,一是“两浙”,即浙大毕业生构成的创新主体和浙商群体,民营企业当中有很多创业创新人才,二是淘宝系和阿里系培育出的创业创新人才,三是引进的国家“千人计划”创业创新人才。第二,想到了阿里巴巴上市给杭州带来机遇,但没想到能带来这么多的好处和机遇。像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那天,很多美国企业大佬询问浙江尤其杭
州在什么地方,下一步杭州的集聚效应将更强。第三,想到了马云和阿里巴巴 带来的压力,但没想到对杭州市委、市政府的压力这么大。我相信,阿里巴巴 给杭州带来的机遇将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城市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建设的加速,更会有创新人才的集聚和溢出效应、创业梦想的传承和放大效应,像阿里巴巴的“两镇两谷”建设、两所大学的创办、“两大会议”的举办等。
机遇四:开启新征程、实现新发展带来的机遇。今年,我们要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认真谋划“十三五”发展。去年12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富阳撤市设区,杭州城区面积从3068平方公里扩大到近4900平方公里,这对杭州在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三美”融合发展、美丽建设的合理布局,在优化资源配置、适应新常态培育新动力,实现高起点上新发展方面打下很好的基础。杭州新一轮发展目标任务特别是重大项目、重大投资、重大改革措施“三个重大”落地实施,必将有力地推动杭州创新发展、科学发展。
五、从杭州明确的发展举措看
适应新常态、推进新发展,我们明确了实施“一号工程”“一二三四五” 的总体部署。“一”就是坚持智慧产业化和产业智慧化发展方向,到2020年建设形成“六大中心”、形成万亿级规模的产业。“二”就是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两大作用,发挥好“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三”就是“三位一体”,坚持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应用服务“三位一体”。“四”就是四个重点,着重突出智慧产业布局优化、自主创新、项目带动、人才支撑等四个重点。“五”就是五大保障,做好平台、政策、环境、考核、安全保障。围绕这一总体部署,我们制定出台了具体的《意见》《规划》和《行动计划》, 就大家都关心的人才、环境、服务等重点领域,下一步将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人才保障。杭州发展关键要靠人才的支撑和保障,重视人才是历届杭州市委、市政府一直秉承的理念。吸引人才要靠3条,一是政策,二是环境, 三是服务。吸引各类人才到杭州创业创新,必须要形成更具竞争力的政策优势。最近,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人才新政27条”,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们打破了以往人才认定的行业划分模式,建立了“5+1”的人才划分新机制, 增加了偏才专才的内容,这是我们的创新,不同层次人才享受不同政策待遇。
二是突出环境保障。去年以来,杭州从“治水”“治气”“治堵”“治废” 入手,在破解“城市病”上作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我们在“四
治”基础上,又提出要着力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打响打赢这场城市治理攻坚战,进一步优化宜居宜业环境。
三是突出服务保障。不久前,李克强总理在国家工商总局考察时指出,当 前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风起云涌,所有审批和监管必须主动适应培育发展新动能的要求,不能没看清楚就套上“枷锁”。省委夏宝龙书记要求做好“店小二”式服务,我理解重点要做到两条:一是要放下身段。如果你老 觉得自己是“店老板”,老觉得自己是书记、区长、局长、科长,提供的是“店长”式、“老板”式的服务,那肯定搞不好服务,因为彼此是不平等的,是从上而下的。应坚持“服务对象是上帝”的理念,彼此平等,共同做好发展这篇大文章。二是要提供精细化、精准的服务,做到一对一的服务,有针对性地解 决问题。今年,我们将继续以深入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动“四大转变”,即形式上从委托放权为主向直接授权为主转变,内容上从无的放矢地乱放权向注重实际的针对性放权转变,数量上从面广量大的数量为主向实在管用、含金量较高的质量为主转变,方式上从单一部门、单个环节各自放权为主向整体协同放权转变,率先把杭州建设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三个最”城市,为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杭州模式创造一流的制度环境、服务环境。
六、把握机遇让梦想高飞
第一句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这句话是各位的校友、“大师兄”马云说的,马云也用自己不懈的奋斗历程实践了这句话。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与大学生座谈时说,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希望大家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第二句话:“学会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也是 实现个人梦的过程。就我个人的体会而言,实现人生的梦要把握好3点:一是每个阶段要努力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会永远给予那些准备好的人,机会可遇不可求。二是要实现自己的梦,许多情况下,我们不能改变别人,不能改变环境,但是可以调整自己。调整自己,相对来说就是改变了别人,改变了环境。要做一件想做的事情,往往要做若干件不想做但是又必须做的事情,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必须要有决心和毅力才行,否则遇到困难就退缩,很难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达到实现理想的“彼岸”。三是要
按照理想的最优方案来设计,但往往是按照次优方案甚至第三方案来实施。只要不南辕北辙,具备条件就走一大步,条件不充分就走一小步,关键要迈出这一步,才能做好事情。
第三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 是《周易》里的一句话。“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条精神命脉,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之源和力量之源。希望大家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力量源泉,充分激发自己的生命活力,树立奋发进取、自强不息、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
第四句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这 句话是毛主席说的,他同时还说,“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同心共筑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中国梦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希望大家插上理想的“翅膀”,扎实找准自己的“突破口”,开拓进取,久久为功,让青春的梦想和建设一流高校的梦想飞得更高、飞得更远、飞得更好!
突出四个更 力求四个新 为杭州发展作出更新更大贡献
在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余杭区工作时的讲话
(2015年5月9日)
我到杭州工作以后,余杭来得比较多,每次考察的几个点,看了以后感到都不错,让我们对余杭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对余杭的发展更有信心。比如,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就是智能制造,像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生产正向研发的电动汽车,打破了原有汽车生产的概念,而且生产智能化水平也很高。像“三城三镇”即未来科技城和梦想小镇、临平创业城和梦尚小镇、良渚文化城和梦溪小镇,必将成为推动余杭更好更快发展的新引擎,尤其是梦想小镇,不仅建设速度很快,而且让许多“四无四有”即无资金、无经验、无场地、无地位但有激情、有能力、有想法、能无中生有的创业者梦想成真。像浙江大学医学中心和未来科技城国际教育园区项目,既是重要的民生项目,也是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创业创新环境的重要举措。这段时间我们与马云、南存辉、郭台铭等企业家交流时,他们都谈到杭州国际化程度包括国际化学校、国际化医院明显不如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广州等城市。接下来我们还要着力引进甘中学、饶毅、施一公等国家“千人计划”团队,这是我们必须致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这些都是余杭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这几年特别是刚刚过去的一年,余杭区四套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
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围绕建设幸福和谐新余杭的总体目标,抢抓机遇、稳中求进,克难攻坚、激情创业,推动余杭经济社会发展和X的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有许多工作都可圈可点。无论是“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浙商回归、杭商回归、“一号工程”、深化改革、法治建设等省、市重点工作完成实效居全市前列,还是着力推动余杭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认真做好省第四发射台迁建选址,都体现出余杭区自觉从全市“一盘棋”和余杭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做好工作,具有高度的大局意识和很强的执行力。实践表明,余杭区有一个敢想敢做敢担当的领导团队,也有一支肯干实干能干成事的干部队伍。省委夏宝龙书记对杭州干部队伍有两句话的评价,一是杭州有一支能征善战、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二是只要想干的事就一定能干成。我觉得这两句话在余杭区干部队伍身上首先体现出来了。对余杭区的工作,市
委、市政府充分肯定;对余杭区的发展,市委、市政府充满期待。希望余杭区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更加主动地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进一步真抓实干、奋发有为,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余杭的实践,为杭州实现高起点上新发展作出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思想要更解放在深化改革激活力上有新作为
这些年余杭发展势头很好,这主要是跟自己比、跟以往比。如果我们眼睛向外、“跳出余杭看余杭”,就会发现新常态下余杭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压力、问题和矛盾。余杭自己分析梳理了五个方面的压力,特别指出这些年有些干部产生了“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干事创业的意识和开拓进取的激情有所减弱,说明你们的头脑是清醒的,没有陶醉于鲜花和掌声。余杭区广大干部要坚决破除自我感觉良好的思想,以更加开阔的思路、更高层次的思维、更高视野的站位,把自己摆到全市、全省乃至长三角这一全局中来认清形势、谋划发展。要既看当前、更想长远,既求速度、更重质效,尤其是要结合精心谋划“十三五”发展和深入开展“三学”活动,在拉高标杆中实现自我突破,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各项工作,继续争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增强科学发展新动力。
要坚定不移推进政府自身改革。余杭在着力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等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三个一”工作机制,体现了自我革命的勇气和担当。现在政府自身改革还处于进行时,许多工作还需要“忍痛”推进。5月6 日,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强调,要继续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破除阻碍创新的“堵点”、影响干事创业的“痛点”、市场监管的“盲点”,为创业创新清障、服务。希望余杭区下更大力气抓好“四张清单一张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三个一”、大部门制、跨领域综合执法等改革举措,把该管的事管到位,把该放的权放到位,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
要全力以赴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引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历来是浙江、杭州包括余杭的优势所在、特色所在,余杭现在创业创新的形势更是可以用如火如荼、蓬蓬勃勃来形容。但也要看到,现在创业创新还有许多束缚,改革红利和市场活力还没有充分释放。要针对海归系、阿里系、浙商系和大学生创业等不同创业创新群体的特点和需求,进一步优化完善余杭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落实注册、财税、金融等扶持政策,提供全方位、个性化、一
对一的“店小二”式优质服务,努力为全市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经验新做法。
要积极探索社会治理创新。余杭城市化推进快、外来人口多,社会治理的压力比较大。特别是大量的外来人口,给公共服务、社会维稳带来了巨大压力, 同时也反映出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还远远没有到位。在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方面,九峰环境能源项目是一个很好的资源。我曾经讲过,九峰环境能源项目有“五个三”的经验,即坚持以促进社会参与为着眼点、以激发社会活力为着力点、以增进人民福祉为落脚点“三个点”,注重“老大”(一把手)抓、“人大”抓、形成“广大”统一战线“三个大”,抓住X员领导干部、特别弱势群体、挑头闹事人员“三个关键少数”,抓实建设、管理、监督“三个环节”, 推动观念、体制机制、方法手段“三个创新”。希望余杭认真总结,多作探索, 创造好的经验。
二、发力要更精准在转型升级提质效上有新作为
从一季度经济形势来看,杭州新常态的特征非常明显,尤其是“‘两不足’ 即工业增长不足、消费内需增长不足,‘两风险’即金融风险、房地产下行风险,‘一困难’即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营困难”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余杭同样如此。希望余杭围绕“增长保持中高速、质效迈向中高端”的目标,坚持以实施“一号工程”为龙头,积极抢抓“两区”创建、阿里巴巴上市等重大机遇,切实做好产业、项目、平台、人才“四篇文章”,确保完成全年经济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市进入“万亿GDP俱乐部”作出更大贡献。
要做特产业。现在许多地方产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什么都想要、什么都齐头并进。其实,有特色的才更有竞争力、更有生命力。余杭的产业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产业,包括信息软件服务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旅游休闲业等,都要立足自己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方向,抓住“一号工程”、“两区”创建和“互联网+”机遇,鼓励引导企业用好技术创新、品牌战略和内外营销网络“三大法宝”,不断推出更多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真正使产业特色更加鲜明起来,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上来。
要做好项目。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必须要有一批“大、强、优”或“专、精、特”的好项目作支撑。应该说,“两区”创建、阿里巴巴上市等重大机遇, 为余杭引进实施一批好项目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特别是今年3月18日,阿里巴巴有价值369亿美元的股票解禁;今年9月,还将迎来更大规模的解禁。这些资金
很大部分将会投在创业创新上,余杭一定要筑建“聚宝盆”,想方设法承接阿里巴巴上市的溢出效应,让更多阿里巴巴的人、阿里巴巴的资金就近就便在余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争取再培育几家像阿里巴巴这样“顶天立地”的大企业。
要做强平台。能够集聚创新要素、推进创新发展的平台,是推进经济提质 增效的必要条件。现在,余杭明确了围绕东、中、西三大片区,着力打造未来科技城、良渚文化城、临平创业城“三座城”的目标任务。要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切实抓好三大平台的整合提升工作,加快打造梦想、梦溪、梦尚等特色小镇,形成更加明显的产业特色、聚合优势和品牌效应。比如,梦想小镇要突出“众创空间”的特色;未来科技城要突出“人才特区”的特色。
要做优人才。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要素。这几年, 余杭在引进海归人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总量和年增量都列全省县(市、区)第一,为余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前段时间, 市里出台了“人才新政27条”。这个政策含金量很高,对余杭招才引才又是一个重大利好。希望余杭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做好聚才引才工作,为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提供更强的人才支撑。
三、目标要更明确在统筹发展惠民生上有新作为
我们的一切工作,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更有品质的生活。对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平安稳定等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要主动回应、着力破解,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有更高满意度。
“三生”统筹。余杭有山有水、有平原有丘陵,生态环境非常好,特别是径山、鸬鸟、超山、塘栖等地,还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非常适宜打造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宜居宜业宜文宜游“四宜兼具”的美丽乡村。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到建设美丽余杭的全过程、各环节,深入推进城市“四治”,积极倡导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着力打造一批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美丽杭州”的样板和亮点。最近我去看了崇贤街道二维码智能垃圾分类项目,感到特别高兴。崇贤街道二维码智能垃圾分类两个试点小区共投入68万元,生活垃圾减量率达16%,投放准确率达到92%,分类准确率达到85%,效果非常好。他们不仅采用了智慧化的技术手段, 而且采取激励措施,居民正确投放可回收的垃圾就可得到积分,在周边商店、超市进行消费,还评选优秀家庭,老人和小孩的积极性都很高。这项工作值得
在全市逐步推广,如果效果好的话,有望达到“三个5%”,也就是第一年全市垃圾增长率可从原来的每年10%降到5%,第二年增长率再减5%就可实现“零增长”,第三年就可负增长5%。
城乡统筹。余杭是一个有1228平方公里面积的大区,“T”字型的格局又使 城镇化的“战线”拉得特别长,统筹发展的任务特别重。要发挥东、中、西三面与主城区无缝衔接的优势,加强与主城区在规划布局、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衔接,进一步加快融入步伐。要在抓好城西区块、良渚区块建设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临平区块的发展方向、空间布局、功能布局和生产力布局,更好地承接主城区的功能辐射和资源外溢。要认真落实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做好基础设施、文化设施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使之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外的“第二个引擎”。
“两张报表”统筹。各级X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职责,就是要“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就是要一手拿好“经济报表”、一手拿好“平安报表”。这几年杭州大事多、喜事多、难事也多,全市各级各部门包括余杭更要把促发展和保稳定有机结合起来,坚决守住社会稳定底线。比如,九峰环境能源项目不仅要有序推进项目建设,而且要扎实推进中泰街道02省道以南区块和南湖小镇旅游等产业发展项目,兑现承诺、取信于民,实现“两个确保”目标。
推进美丽杭州建设 打造“两美”浙江示范区
在打造“美丽杭州”建设“两美”浙江示范区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5年5月19日)
一、见思想,形成上下同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抓一项工作,首先要从思想认识抓起。具体到推进“美丽杭州”建设、打造“两美”浙江示范区工作,我觉得要从3个方面来深刻认识其全局和战略意义。
这是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实际举措。X的十八大以来,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都作出了一系列加强生态文明和美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比如,5月初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一年之前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等等。对杭州来说意义尤为重大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杭州工作汇报时作出了杭州要“努力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本”的重要指示,夏宝龙书记在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杭州工作时提出了杭州要实现“两个确保”包括“要在推进美丽建设上走在前列”的明确要求,特别是夏宝龙书记在调研山南基金小镇又对杭州这次实施打造“美丽杭州”、建设“两美”浙江示范区行动计划提出了“四个要” 的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更加坚决有力地担当起推进“美丽杭州”建设的历史使命,加快把杭州打造成美丽中国先行区和“两美”浙江示范区,为最终建成美丽中国的样本夯实基础。
这是再造发展新优势、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实际举措。生态环境关乎生产力、竞争力,美丽杭州关乎人民福祉、品质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就明确提出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座山”的理论,从三个阶段阐述了其深刻内涵。现在,杭州环境容量不足的压力比较大,基础设施方面的欠账比较多,城市“四治”包括坚持“五气共治”、打造“西湖蓝”等难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像千岛湖配供水一体化、杭钢转型升级、九峰环境能源项目等重大民生工程,像地铁、奥体博览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像食品安全、广告整治等热点难点问题,都等不得、拖不起。这些问题不突破不解决,可持续发展就是“空中楼阁”,更美好生活更是无从谈起。我们推进“美丽杭州”建设、打造“两美”浙江示范区,就是要坚持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三美”融合, 以“一号工程”为龙头,以城市“四治”为重点,持续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
进一步倒逼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进一步促进城市洁化、绿化、序化、亮化、美化,努力把杭州建设得更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好, 率先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路子。这是办好系列国际会议、进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实际举措。大家都知道,外地客人到杭州后经常说的夸赞杭州的一句话就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实事求是地讲,说这句话的主要还是国内客人。令人高兴的是,随着西湖和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等,杭州在国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上升,各种好事喜事大事频频临门,特别是在杭州举办的国际会议越来越多。去年杭州共承接了17个国际会议,仅次于北京和上海,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三;今年杭州要举办全球女性创业者大会、首届公益大会、联合国文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会议、世界创业论坛等国际会议;杭州还成功获得了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及世界游泳大会等重大赛事活动的承办权;包括世界互联网大会虽然在乌镇举办,但很多活动还是放在杭州。尤其是明年杭州将举办一些重大活动,可以说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机遇难得。平常家里来客人,我们都会好好收拾一番。这是中华民族的待客之道,是礼仪之邦的体现。现在杭州要开这么多国际会议、要来这么多国际嘉宾,我们当然更应当好东道主,提升环境、营造氛围,充分展示这座文化名城、经济强市、旅游胜地、会展宝地良好的风貌,最终达到集聚更多世界眼光、吸引更多国际投资、加快推动杭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目的。
二、见行动,合力推动落实
在杭州市“三严三实”专题教育X课上,我讲到要以“严”和“实”的举措推进全市各项重点工作,要把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和检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的重要平台。打造“美丽杭州”、建设“两美”浙江示范区行动计划,就是一项需要用“严”和“实”的举措来推进的重点工作。
要以“马上就办”的作风抓落实。这次行动计划包括市政交通、城市道路、 城市门户、供电保障、环境秩序、大气防治等六个大类,仅第一批项目和任务就有400多个,而且2016年4月底前就要基本完成,的的确确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全市上下包括每个市直单位、每个区县(市)、每个参建单位都要从讲ZZ、讲纪律、讲大局的高度出发,强化责任担当,迅速行动起来。大家要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按照项目化、路线图、时间表的要求,把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具体的岗位、具体的人,抓紧抓实抓好专项工作方案制定、项目规划设计编制、项目审批(核准)和招投标等工作,确保各项任务按时保
质完成。市里将加强督查考核,定期通报工作进度。对完成好的,要表扬奖励; 对完成不力的,要追究责任。
要以统筹协调的理念抓落实。这次行动计划涉及的区域多、环节多、单位多,要坚持“条保块抓、以块为主”。大家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按照“三个强化”也就是强化分清轻重缓急的本领、强化统筹协调的能力、强化职责所在的担当的要求,捏紧拳头、形成合力,打攻坚战、打整体战。在项目审批环节上,市政府和各区、县(市)都要按照项目审批(核准)、政府采购“两个办法”建立项目快速联审机制,既要加快审批速度,又要确保程序合法、到位。在工作推进环节上,要针对一项工作任务特别是一条道路整治可能涉及几家单位、几个城区等情况,既各司其职,又加强沟通协调,做到时序上衔接、标准上统一、点面上结合。在上下联动环节上,希望省直单位在项目审批(核准)、工程招投标、人员力量支持、社会氛围营造等方面,继续给予杭州充分理解和全力支持。对省直单位提出的需要杭州配合和落实的事,市各有关单位和各地要当好“店小二”,全力配合和落实。
要以改革创新的办法抓落实。夏宝龙书记在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杭州工作 时强调,杭州有一支能征善战、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只要想干的事情一定有能力干成。推进“美丽杭州”建设是好事也是难事,最考验人也最锻炼人。现在遇到的难题之一,就是资金问题。这次行动计划资金方面总的原则是“谁家孩子谁家抱”,由各级财政和企事业单位按照各自工作任务,分级次按职责进行保障。希望各地各单位特别是区、县(市)深入研究,通盘考虑,通过财政优化一点、向上争取一点、社会投资一点、金融融资一点等“几个一点”的办法,做好资金筹措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市财政将通过适当形式给予奖励。
三、见成效,确保交出满意答卷
与其他工作一样,推进“美丽杭州”建设也要既看过程更看结果。衡量这次行动计划结果的标尺,就要看是不是符合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能不能获得人民群众和中外嘉宾的点赞。为此,我们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努力把第一批400多个项目和任务以及后续的项目和任务都打造成实事工程、精品工程、廉洁工程。
要着力打造实事工程。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必须回应各方的期待和关 切,把事情抓到点子上。要坚持管用实用长期使用原则,处理好“雪中送炭”
与“锦上添花”的关系,注重节俭办事,满足核心功能,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这次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基础设施保障有力,市政设施优质齐全,城市环境焕然一新,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用更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做到“道路平整、市容整洁、标志规范、设施可靠、天蓝水清、夜景靓丽、管理有序”。要坚持建管结合,按照“三分建设、七分管理” 的要求,加强建后管理,落实长效机制,使建设项目发挥最佳的综合效益。特别是环境卫生整治、市容秩序管理、环湖低排放区打造等工作,要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调动和发挥广大“主人翁”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建设为大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氛围。要坚持突出重点,不搞大拆大建, 不搞全面开花,更不搞“花架子”,特别是要科学安排项目建设时序,该提前的提前,该延后的延后,该到位的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要到位,尽量把项目实施对市民游客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既要想方设法多惠民,又要想尽办法少扰民。
要着力打造精品工程。精品不等于豪华奢侈、不等于大手大脚,关键在质 量、关键在品质。要严把标准关和设计关,认真总结以往杭州开展道路综合整治、背街小巷改善、庭院改善等工作的经验,学习借鉴上海、天津等城市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经验,在现有规划导则包括一个通则、六个分册基础上, 加强重点地区、重点项目的专项研究,既体现一般性、规范性要求,又体现浙江特色、杭州元素。要严把施工关和监理关,视质量和安全为生命线,确保工程经得起各方的“挑剔”、时间的检验。这次行动计划时间要求比较紧张,各参建单位一定要打破常规,派出精兵强将,把最好的队伍、最好的设备、最好的管理用于项目建设,按照既保进度更保质量的要求,严格实施每一道工序、每一个作业面、每一个关节点,确保施工质量达到最高标准,确保项目建设留下正能量遗产、不留遗憾。对出现重大质量问题和重大安全隐患的参建单位, 要列入“黑名单”,淘汰出杭州市场。
要着力打造廉洁工程。廉洁是底线、是红线、是高压线,要警钟长鸣。这 次实施行动计划,有的项目按现有程序办,有的项目纳入“快速通道”“绿色通道”。不管项目按哪个办法办,广大干部都要按照做“四种人”、算清楚“七笔账”即思想上做“坚定人”、ZZ上做“明白人”、工作上做“实干人”、律己上做“老实人”,算清楚“ZZ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友情账”“自由账”“健康账”的要求,守住廉政底线,做到干净干事,坚决避
免流汗又流泪,坚决防止工程建起来了、人却倒下去了。市里也将加强监管, 由市纪委(市监察局)牵头,抽调相关工作人员,邀请人大、政协相关工委、专委会同志参加,组织专门班子开展监督。
同志们,今天的会议标志着打造“美丽杭州”、建设“两美”浙江示范区行动计划正式拉开了序幕。我相信,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省直单位的参与支持,有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打一场漂亮的攻坚战、整体战,向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向全市人民和中外嘉宾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坚持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 扎实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2015年1月15日)
刚刚过去的2014年,杭州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市呈现经济质效稳中向好、深化改革稳中有进、民生保障稳步改善、社会大局稳定有序、文化建设稳步加强、作风建设稳扎稳打“六个稳”的良好态势,特别是以“五水共治”为龙头的转型升级“组合拳”落实有力,信息经济智慧应用“一号工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区”创建等事关杭州长远发展的重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生产总值增幅、工业增加值增幅、服务业增加值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和单位GDP能耗下降率等重要发展指标保持较好态势。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市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其中也包括工业企业等广大企业和干部职工的努力拼搏。这几年,杭州的经济结构有所调整,但工业增加值仍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0%左右,规上工业税收仍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30%左右,杭州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500强”数量也多年位居全国城市前列。这充分体现了工业对杭州发展的重要性,说明工业仍然是杭州发展的重要支撑。【联系微信dadawk*01】
展望新的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系统阐述,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总体上看,当前杭州经济发展新常态呈现“四个特征”,即基本特征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质效向中高端迈进,虽然经济增长开始换挡减速,但仍处在合理区间,实际增量依然可观;核心任务是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着力破除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主要动力是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也就是随着传统的要素驱动力和投资驱动力逐渐弱化,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改革和创新将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面临挑战是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持续增长动力不足的压力、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能力不足的压力、环境容量和节能减排空间不足的压力等“三大压力”,产能过剩风险、贸易金融不确定性增多风险、“三大收入”增长和财政收支平衡难的风险等“三大风险”,以及既要稳增长又要调结构、既要扩投资又要防风险、既要深化改革又要保持社会稳定等诸多既要又要的“两难”甚至“多难”困境,亟须在稳中求进中达到发展新平衡。我们必须看到,新常态既伴随着新矛盾新问题,也蕴藏着新变化新机遇。对杭
州而言,除了“四个最大力(利)”即改革这个最大红利、创新这个最大动力、新型城市化这个最大潜力、市场化这个最大活力以外,更重要的是正面临难得的“四大机遇”:
——“两区”创建带来的机遇。创建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既是中央对杭州的关心重视,也是交给杭州的改革任务,我们一定要善于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先行先试、抓紧落实,既要求“名”, 更要获“利”,既要为杭州发展创造新引擎,更要为全国改革探出新路子,努力实现“两区”有机融合、政策相互叠加、效应乘数显现。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会城市发展带来的机遇。省委常委会专题研 究杭州工作时要求杭州更好地发挥在全省的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确保继续走在全国重要城市前列,并帮助协调解决一系列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这既对杭州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实现杭州高起点上的新发展创造了更好条件。
——实施“一号工程”、发展信息经济带来的机遇。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以来,我们出台了《若干意见》,编制了一批“三年行动计划”,特别是坚持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两化驱动”,坚持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 启动了上城山南基金小镇、西湖云栖小镇、余杭梦想小镇和杭州云谷、西溪谷、钱江传感谷“三镇三谷”等一批平台建设,实施了首批300多个、300多亿元项目,产业发展成效初步显现。预计2014年全市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物联网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5%、33%、17%,信息经济成为我市经济增长新引擎。面对杭州信息经济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杭州广大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要“近水楼台先得月”,敏锐把握发展大势,积极抢抓发展机遇。
——开启新征程、实现新发展带来的机遇。今年,我们要圆满完成“十二 五”规划,认真谋划“十三五”发展。杭州新一轮发展目标任务特别是重大项目、重大投资、重大改革措施“三个重大”落地实施,将为全市企业和企业家创造新空间、搭建新舞台。
可以说,与全国全省一样,新常态下杭州的发展充满希望、大有作为,杭州的企业充满希望、大有作为。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正确处理好“四对关系”、做到“四个看”,即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看可持续发展;处理好速度与结构的关系,看结构优化的“形”和此消彼长的“势”;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看“全市一盘棋”;处理好激活与规范的关系,看市场体制机制优势
的再造,特别是坚定不移地实施“一号工程”、加快发展信息经济、大力推进智慧应用,更加积极地推进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更加主动地把打基础立长远的事做好做扎实,就一定能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实现新发展、开创新局面。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去年底召开的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总结了2014年工作,分析了当前形势,明确了今年主要目标任务。适应新常态、推动新发展, 更需要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其中发挥好企业特别是企业家的作用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杭州的企业家敢为天下先、勇于立潮头,涌现出像宗庆后、鲁冠球、冯根生、马云等一大批杰出代表,形成了一个在全国都有较大影响力的杭商群体。这是杭州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希望包括工业企业在内的全市广大企业和企业家坚定信心、主动有为,敢于担当、勇于拼搏,在推动杭州引领新常态、实现新发展中发挥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更大作用。
一是认识新常态要更加清醒,努力在稳增长上有更大作为。就全市而言, 面对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下行压力,首要任务是稳增长。只有稳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才能为调整结构、深化改革腾出足够的空间,才能更好满足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的需要。对企业来说同样如此,新常态下首先是要考虑怎么稳定生产经营,怎么穿好棉袄过好冬。这不仅是企业谋求更好发展的前提,也是保持全市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更是维护全市社会稳定大局的需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居民收入主要的来源。只有企业稳定生产经营,才能稳定就业、稳定收入,才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也是企业对杭州、对社会最大的责任。希望全市广大企业和企业家积极顺应新常态下三大需求的新趋势新变化,深入研判,科学决策,想方设法拓市场,最大限度降成本,全力以赴增效益,实实在在稳队伍,千方百计保就业,为全市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是适应新常态要更加自觉,努力在调结构上有更大作为。正如习近平总 书记指出,经济结构调整是痛苦的,却是不得不过的关口;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市委之所以把发展信息经济、推进智慧应用作为“一号工程”,就是因为杭州发展到了产业必须转型升级的紧要关口, 无论是从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看,还是从环境容量和资源要素制约的现实看, 我们都别无选择、别无他途。但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加大信息经济发展力度, 绝不意味不重视工业、不发展工业。企业包括工业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建设生
产美、生态美、生活美“三美”杭州,核心是要实现生产美,关键是要建设大量“三美”企业。只有实现了生产美,尤其是绝大多数工业企业成为了“三美” 企业,才能不断促进生态美、提升生活美,最终实现“美丽中国先行区”和“两美”浙江示范区建设目标。我们讲工业经济要转型升级,不要的是“五个过多依赖”即过多依赖低端产业、过多依赖低成本劳动力、过多依赖资源环境消耗、过多依赖传统商业模式、过多依赖“低小散”企业的工业,要的是更多符合“三美”要求的工业,更多具有创新性、引领性、带动性的工业,更多市场潜力大、资源消耗低、产出效益好的工业。希望全市企业包括传统工业企业以建设“三美”企业为目标,坚持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这个方向,推进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四换三名”步伐,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推进绿色生产、清洁生产、低碳生产,更好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为全市做好调整存量、做优增量文章提供助力。
三是引领新常态要更加有为,努力在强创新上有更大作为。一直以来,勇于创业、敢于创新是杭州企业家最鲜明的特色。互联网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形成发展的新动力,杭州企业家更要发扬优良传统,掀起创业创新新热潮。在前一段以“转理念、转作风、转方式,争先进位、走在前列”为主题的“三转一争”专题活动基础上,市委提出开展“改革开放学上海、转型升级学深圳、美丽建设学天津”活动,重点学习三地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的勇气, 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定力,自加压力、敢于担当的精神。杭州广大企业也要积极树标对标,学习借鉴国内外一流企业的先进生产管理经验,不断强化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用好科技研发设计创新、品牌战略、内外营销网络这企业长盛不衰的“三大法宝”,以创新促进质效新提升, 以创新培育发展新增点,以创新形成竞争新优势。特别是要以“两区”创建为契机,更加主动地把现代制造业与“大云物移”即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在跨界融合、协同创新、培育和发展新兴业态上敢为先、走在前,为杭州培育发展新动力、实现转型新提速建立新功。
杭州的发展能不能更好发力,杭州的企业能不能更好发力,还要看全市各级X委、政府和部门能不能做好“店小二”、当好“服务员”。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加快形成市场和政府合理分工、推动发展新模式的要求,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营造更加适宜的“气候”,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让广大企业在杭州发展得更快、壮大得更强。要更好营造激励企业创新
创业的政策环境,继续以自我革命的勇气推动“杭改十条”和“杭法十条”落地,着力抓好“两区”创建、“四张清单一张网”、要素市场化改革、国资国企改革、重大项目推进和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等工作,对企业在项目审批、土地使用、资金筹措、设施配套、资源配置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多说“Yes”少说“No”,努力把杭州打造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城市,给广大企业和企业家创业创新留出空间、搭好舞台。要更好创造集聚高端人才的良好条件,坚持“以一流环境吸引一流人才、以一流人才创造一流业绩”,出台并实施“人才新政27条”,更有系统性、针对性、创新性地做好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团队的引进培养、创业扶持、生活保障等工作,努力让“黄金政策”发挥“黄金效益”。要更好形成有利于企业家发展的社会氛围,把发现和培育一流企业家作为打造一流企业的核心,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企业家的ZZ待遇和社会影响力,支持企业家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对正在崛起的新生代企业家,要从各方面给予关心、帮助和支持,让他们更好地成长。
实干打造“网上丝绸之路”
(2015年7月28日)
打造“网上丝绸之路”,要以马上就办作风、钉钉子精神、精准化服务营 造良好发展环境建设“一带一路”是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 作为全国唯一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杭州主动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就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要求,肩负起探索打造“网上丝绸之路”的使命,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理念、新技术,构建一个由沿线数十亿消费者、零售商、制造商、服务提供商和投资者组成的网络经济体,为推动形成“一带一路”线上线下新格局作出贡献。
打造“网上丝绸之路”,杭州有条件。杭州自古就有“丝绸之府”的美称, 是传统海陆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近年来,杭州发挥“中国电子商务之都” 和首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的优势,集聚了全国1/3以上综合性电商网站,正积极构建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链。建设“网上丝绸之路”,可以说杭州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
打造“网上丝绸之路”,杭州有责任。推进跨境电商自由化、便利化、规 范化,是“网上丝绸之路”的核心所在。杭州必须拿出“舍我其谁”的担当, 坚持以综试区为平台,推进制度、管理、服务“三大创新”,推动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三流合一”,实现国际规则、政策体系、数据化监管方式、供应链服务体系“四个突破”,尽快形成一套适应和引领全球跨境电商发展的管理制度和规则,力争率先走出一条新路子。【联系微信d*adawk01】
打造“网上丝绸之路”是一项全新的事业,要做的事情很多。当前的重点, 就是要围绕“四个注重”来展开。一要注重服务国家战略,发挥综试区先行先试作用,着力破解跨境电商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难题,加快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链。二要注重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尽快打开外贸转型发展新通道,巩固拓展B2C业务,下大力气发展B2B贸易,助推“中国制造”更好更快地走出国门。三要注重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更多企业在“网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唱主角”,特别是要支持阿里巴巴等龙头企业积极参与、主导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增强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话语权。四要注重体现改革综合性,做好监管制度、金融服务、物流服务和诚信体系等举措的协同推进,建好线上“单
一窗口”平台和线下“综合园区”平台。
打造“网上丝绸之路”,我们既要有责无旁贷的使命感,更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要马上就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和杭州市出台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 推动首批已明确的32条创新举措落地,加快编制综试区产业发展和布局规划。要钉钉子,着力解决制约跨境电商发展的通关物流、金融支持、人才支撑等难题。要精准化服务,以“一对一”、个性化的“店小二”式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努力多出成果、快出成果。
坚持和深化“八八战略” 建设美丽中国的“杭州样本”
(2015年)
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和杭州考察指导,杭州干部群众受到了极大鼓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期间的重要讲话,为杭州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这次省委全会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考察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内容,充分体现了省委高度的ZZ自觉。特别是夏宝龙书记的报告,深入解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系统谋划我省贯彻的思路和举措,既是一次深刻辅导,更是一次有力动员。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总书记对浙江和杭州的深情厚谊、亲切关怀、殷切期望,更加坚定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担当新使命、描绘新蓝图、迈向新坐标的自觉自信。杭州上下将以学习贯彻省委全会和夏书记报告精神为新起点,坚定自觉地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坚定自觉地把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殿切期望转化为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巨大热情,坚定自觉地担起“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为全省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贡献力量。我们将做到:
一、目标上坚定不移
瞄准“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和“五个更”的新坐标,持续深化“八八战略”在杭州的实践,奋力建设美丽中国的杭州样本,力争率先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之路,确保在全省更好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确保继续走在全国重要城市前列。落实在指标上就是要贯彻省委建设“两富”、“两美”浙江和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部署,发挥省会、区位、生态、产业、人才、体制等六方面优势,补齐国际化水平还不高、大项目少、空间资源不足等“短板”,持续做好经济、平安、X建“三张报表”, 坚决守住百姓增收、生态良好、社会稳定、廉洁从政“四条底线”努力实现今年迈入“万亿元GDP俱乐部”,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比2010年翻一番,2019年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二、战略上保持定力
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核心任务以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为根本动力,着力打开改革发展新通道。重点围绕“四个两”处理好“四对关系”、做到“四个看”:一要着眼“两座山”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
三、战术上精准发力
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评价,运用“工作+法”,做好“一二三四五”文章,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的“八个方面”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一”,就是要深入推进“一号工程”,转方式、调结构走在前列。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全面推广智慧应用。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坚定不移推进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坚定不移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打造以“三镇三谷”(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云栖小镇、梦想小镇;西溪谷、云谷、钱江传感谷)等创业创新小镇为重点的创业创新新平台,全力服务阿里系、浙大系、海归系、浙商系等浙江创业创新“新四军”,努力培养更多“吃得少、产蛋多、飞得高”的俊鸟,力争到2020年形成以万亿级智慧产业为核心的信息经济产业集群。
“二”,就是要深入推进“两区”创建,当好改革开放的探路者、排头兵。抓住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机遇,积极探索新型跨境电商监管模式;抓住创建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机遇,打造更具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抢占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发挥“两区”创建叠加效应,运用“互联网+”打造“网上丝绸之路”,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中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三”,就是要深入推进“三美融合”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和“两美”浙 江示范区。以生产美为核心、生态美为标志、生活美为目的,深入实施打造美丽杭州、建设“两美”浙江示范区专项行动,为服务保障国际峰会成功举办、展示中国改革开放成就创造条件、营造氛围,为实现生态环境与生活水平同步提升、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夯实基础、提供保障。
“四”,就是要深入推进城市“四治”攻坚,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 持续深化“五水共治”、“五气共治”、交通治堵、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和食品安全整治等专项行动,加快实施千岛湖配供水一体化、杭钢转型升级、中泰九峰环境能源等“三大民生工程”,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深化区县协作、联乡结村、结对帮扶等工作,着力推进城乡发展
一体化。持续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探索构建社会治理综合平台, 着力提升“平安杭州”建设水平。
“五”,就是要深入推进5+5“杭法十条”的落实,深化“法治杭州”建设。 发挥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带头和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努力在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五个方面走在前列,在依法保障改革发展、美丽建设、平安创建和加强依法监督、提高法治能力等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四、保障上坚强有力
坚决贯彻X要管X、从严治X各项部署要求,着力提升全市各级X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杭州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ZZ、组织和作风保证。
狠抓思想ZZ建设。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活动,不断深化“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坚决打好意识形态领城的主动仗,推动全市X员干部蒂头增强“三个自信”、始终做到忠诚坚定。
狠抓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讲ZZ顾大局、能力强敢担当的“狮子型”干部、有基层工作经验、结构优化人岗相适、团队精神强、廉洁从政作风好“六条标准”选任和培养干部,以“五个两”(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两责,一起落实,X风政风和社风民风“两风”一起抓,“老虎”和“苍蝇”两个一起打,完善制度与执行制度两措并举,严格教育和强化监督两方面并重) 思路推进X风廉政建设,以严实的精神抓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专项治理,着力打造“好班长、好班子、好梯队”。
狠抓基层基础建设,从巩固政权、夯实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的高度,切实把省委全会的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进一步树立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着力健全完善省委《决定》提出的“六个体系”,推动全市基层X组织建设全面过硬、基层政权全面稳圈。
发展信息经济 推动智慧应用 加快杭州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2015年)
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先后对杭州发展作出重要指示,省委常委会在研究杭州工作时也明确提出杭州要确保继续在全省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确保继续走在全国重要城市前列的要求。实现X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杭州寄予的厚望,必然要求杭州适应经济新常态,抓住“牛鼻子”、找准突破口,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从杭州“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自然禀赋、国务院明确的“一基地四中心”功能定位、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和“两美浙江”示范区等要求看,这个“牛鼻子”和突破口,就是发展信息经济、推动智慧应用。因此,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发展信息经济、推动智慧应用为突破口,加快建设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美丽中国先行区,推进杭州高起点上的新发展,为确保杭州继续在全省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继续走在全国重要城市前列夯实基础。
一、发展信息经济、推进智慧应用对于杭州的意义所在
当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重要支撑、以智慧产业化和产业智慧化为重要内容、以扩大智慧应用和信息消费为重要导向、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新经济快速发展,给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变革。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推动智慧应用,已成为各地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面对杭州发展新阶段、新挑战、新要求的形势,要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占领制高点,就必须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推动智慧应用。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生产美的必然选择。信息经济不但直接拉动投资、 出口和消费三大需求稳定增长,而且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凤凰涅?”、“腾笼换鸟”注入新的动力,已成为加速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从科技和产业革命趋势来看,随着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世界经济进入了大调整、大转型时代,主要发达国家以及国内发达省市都紧盯紧跟这一轮产业变革, 积极寻找科技创新突破口,试图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先机。从破解自身发展难题来看,适应经济新常态,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更加自觉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特别是目前杭州发展新常态日益明显,表现为四个基本特征: 一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质效向中高端迈进;二是面临“三大压力、三大风
险”和诸多既要又要“两难”困境等挑战;三是核心任务是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四是主要动力是深化改革、创新驱动。适应新常态,不仅要在战略上保持定力,更要在战术上精准发力,紧盯发展趋势,发挥比较优势,找准突破口, 更加自觉地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毫无疑问,就杭州而言,这个突破口就是发展信息经济、推动智慧应用。从发展基础条件来看,杭州具有信息产业基础扎实、示范应用广泛、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完善等先发优势。一是在网络建设、产业发展、应用服务等领域有一大批全国领先甚至国际一流的龙头企业。 有以浙大网新、恒生电子为代表的全国领先的旗舰型信息软件企业,以华三通讯、华为、银江股份为代表的信息设备制造的龙头企业,以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大立科技为代表的智慧安保设备制造的世界前三企业,以阿里巴巴、网盛生意宝、网易为代表的电子商务特大型公司,以阿里云、华数为代表的大数据信息处理公司。二是拥有一批国家级基地和试点。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获得各类国家级试点城市和产业基地称号77个。杭州是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电子政务试点城市、数字电视试点城市、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全国云计算创新服务试点城市, 也是国家软件产业化基地、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中国软件名城、全国文化创意中心。三是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等产业已成为我市新增就业的主渠道、财政收入的主来源、转型升级的主引擎。
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实现生态美的根本途径。信息经济具有更少依赖土地 和劳动力等传统要素投入、更多依靠知识和智慧等创新要素投入的特征,是国家大力鼓励发展的绿色产业、低碳产业、环保产业。发挥生态优势要求杭州必须加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座山”、“三阶段”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杭州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必须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另一方面,杭州的资源禀赋也决定了信息 经济是杭州优先发展的产业,是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最佳结合点。像世界上绝大多数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所在地、金融机构后台服务所在地,往往都不在大城市,而是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态一流的近郊。像我市五县(市) 都具备良好的先天条件。杭州必须加快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应用,着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实现更高层次的环境与发展有机融合。日益突出的环境压力倒逼杭州必须加快发展。近年来,杭州生态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堪忧,饮用水源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环境容量和节能减排空间
不足压力与日俱增,总体上进入了环境问题敏感期和突发期,不更大力度地推进转型升级,就可能走入发展的死胡同。在有限的资源要素和环境容量空间不足的严峻形势下,要走出一条空间有限、发展无限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必须加快发展信息经济,为杭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发展阶段规律启示杭州必须加快发展。“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理论指出,污染在低收入水平上随着GDP增加而上升,在高收入水平上随着GDP增加而下降,拐点一般出现在人均GDP12000美元左右。目前我市人均GDP正处于这个阶段,必须主动遵循发展规律, 通过加快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应用,抢占生态制高点和发展制高点,使我市尽早迎来曲线拐点,率先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
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实现生活美的客观要求。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渗透进群众的生产生活,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从制造到智造”的新技术模式,卫星导航、智慧医疗等“从制造到制造+服务”的二三产业融合新业态, 以及互联网金融、云计算等“从服务到服务”跨界融合服务新形态,正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工作、学习、商务、阅读、交流、娱乐等基本方式。调查显示,智能手机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现在人们随时随地都在使用智能手机,其中家中(66%)、旅途中(59%)、乘坐交通工具中(52%)、餐厅(38%)及商场(30%)是使用最频繁的地方,超过一半的城市智能手机用户曾经使用智能手机购物,主要购买项目包括票务、娱乐产品、出差、旅行、服饰、百货与食品、家居、美容与化妆品、电子产品等。这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人脉建立方式既迅捷又高效, 已逐渐成为时尚人群特别是年轻人最为倚重的沟通和消遣方式,其中蕴含的商机和机遇不言而喻。只有加快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应用,才能跟上信息技术带来的生活方式变革新趋势,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同时,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要求我们必须以加快信息化为抓手,大力发展信息经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根本在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转变,其中发展信息经济无疑是一个有力的撬动杠杆。目前, 我市城市化率达到74.3%,已经进入了提升城镇化质量的新阶段,必须充分运用信息化这个有效载体,促进“四化同步”、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提升五县(市)及广大农村的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
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X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 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X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央两次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依法治国”这两个“姊妹篇”,为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绘制了“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目前,以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提出了重大挑战,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掌握运用互联网思维,成为发展信息经济的行家里手;如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汇聚改革发展正能量;如何有效整合和运用分析大数据,更好地管理城市、服务民生;如何加强政府监管,依法管理网络社会,确保信息安全,等等,都对各级领导干部能力水平的提升提出了新要求。对杭州这样的省会城市和长三角中心城市来说,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主动顺应时代发展,坚持把着眼点放到促进社会参与、着力点放到激发社会活力、落脚点放到增进人民福祉上来,主动改变传统的政府治理理念、思维和方式,加强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社会保障、市场监管、环境监测、信用服务、应急保障、治安防控、公共安全等社会治理领域集成应用, 大力推进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水务、智慧健康、智慧安居等建设,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推动社会管理尽快向社会治理转变。
二、当前杭州发展信息经济、推动智慧应用的主要任务
杭州发展信息经济、推动智慧应用的主要任务,概括起来就是“一二三四五”,即要坚持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一个方向”,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坚持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应用服务“三位一体”,突出空间布局、自主创新、项目带动、人才支撑“四个重点”,做好组织、平台、政策、考核和安全“五大保障”。
明确一个方向,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坚持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方向, 一手抓大力培育新兴智慧产业,一手抓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制高点。加快智慧产业化。当前世界正在从IT(信息技术)时代走向DT(数据技术)时代。IT和DT之间, 不仅仅是技术的变革,更是思想意识的变革,IT主要是为自我服务,用来更好地自我控制和管理,DT则是激活生产力,让别人活得比你好。要主动适应这种IT时代向DT时代迈进的趋势,加快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
支持物联网、云计算和下一代网络架构等信息产品的研发、应用,努力在重点领域、核心产品、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以智慧产业化推动杭州经济向高效益、集约化、低碳化方向发展,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经济转型发展。对杭州来说,重点是要加快建设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基本建成全国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中心、物联网产业中心、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智慧物流中心、数字内容产业中心,打造以万亿级智慧产业规模为核心的信息经济产业群,率先成为特色鲜明、全国领先的信息经济强市。加快产业智慧化。充分把握信息技术升级换代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机遇,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支持发展嵌入式软件、无线传感、工业控制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入实施“四换三名” 工程,加快推进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和培育名企、名品、名家工作,率先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重点领域构筑智慧应用体系,推动传统产业设计研发数字化网络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营销服务网络化,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创新,以产业智慧化来引领和带动传统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发挥两个作用,充分激发发展动力。杭州是民营经济强市,市场机制灵活是杭州的先发优势,这也是信息经济和智慧应用得到快速发展的动力所在。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按照市场“法无禁止即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要求,真正做到该交给市场的还给市场,该交给社会的转给社会,真正做到不错位、不越位、不缺位, 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发挥好“无形之手”的撬动作用。同时,要更好地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市场配置作用,关键在于政府的自我革命。尤其要狠抓投资发展环境优化问题,既要抓好顶层设计、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又要结合杭州实际,推进简政放权,特别是抓好“四张清单一张网”,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完善后续监管制度,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社会的创造力。
坚持“三位一体”,不断完善发展体系。所谓“三位一体”就是指信息经 济发展的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应用服务三个方面要齐头并进、不可偏废。基础建设,要坚持“优网”和“搭台”并重。“优网”,就是要以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为抓手,大力推进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升级改造,提升网络
容量和智能调度能力,实施城市百兆光纤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实现宽带无线网络全覆盖,加快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统筹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提升“三网融合”工程。“搭台”,就是要围绕国家云计算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依托阿里云计算等技术,推动“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平台”智慧云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云平台,打造服务全国的智慧“大脑”。应用服务,要坚持X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家庭共推。以建设信息消费和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快民生领域的智慧应用和信息服务,发挥信息经济对保障改善民生的支撑性和带动性作用。推动各个专项应用,包括智慧X建、智慧城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旅游、智慧交通等,构建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智慧民生服务体系。围绕国家数字家庭创新基地建设,实施“物联网进家庭”计划,开展智慧城镇(社区、园区、家庭)试点,大力发展家庭智能终端,满足市民对高品质智慧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同步助推产业发展。
突出四个重点,做实做强发展基础。一要突出布局优化。顺应智慧产业知识技术密集、产业集聚度强、公共平台服务要求高的发展特点,按照“四化同步”和“多规合一”的要求,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争创工作,抓紧出台各级各类开发区整合提升方案,研究制定支持重点产业平台建设扶持政策,加快建设一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差异发展的智慧产业发展核心区和重点特色园区。最近,杭州明确了信息经济和智慧应用“三镇三谷”的建设重点:①上城山南小镇,现已入驻敦和投资、赛伯乐投资、私募(对冲)基金类企业51家,到位注册资金56亿元,管理资产规模达到200多亿元。山南小镇计划用5年时间,引进和培育100家以上、辐射带动周边300家以上的各类私募(对冲) 基金、私募证券期货基金、量化投资基金及相关财富管理中介机构,管理资产力争超过5000亿元。②西湖云栖小镇,位于之江核心区块,规划用地3415亩, 规划建筑面积212.95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20万平方米,园区内已入驻阿里云、华通云、威锋网、云商基金等涉云企业80多家。计划通过3-5年集聚上千家涉云企业,涵盖云计算应用,如APP开发、游戏、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数据挖掘等领域,形成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条,力争实现产值100亿元、税收5亿元。
③余杭梦想小镇,计划打造“人才+创新”、“科技+金融”、“经济+文化”的最具活力的大学生创业乐园和最具特色的创新资本集聚高地,力争在3年内集聚大学生创业者10000名、大学生创业项目2000个;集聚基金(管理)及相关机构300
家以上,实际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000亿元,金融资产总额超过3000亿元。④杭州云谷,将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在三墩镇打造“大数据+云计算”为核心的产业带。⑤西溪谷,将西溪路两侧10.38平方公里面积,打造成高新技术引擎、生态文化长廊、创新创意高地。⑥“钱江传感谷”,现已培育和引进了一批实力强、技术新、潜力大的传感器产业领军企业,正与国家工信部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研究中心、德国AMA协会共同启动“杭州国际传感谷”建设。二要突出自主创新。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集中优质创新资源向智慧产业圈层(链)重要环节配置,集中力量实施一批重大战略产品研发计划,协同突破技术瓶颈,切实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着力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鼓励和引导企业围绕产业基础、关键技术、重点应用制定一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抢占信息经济发展的话语权。三要突出项目谋划。 谋划和推出一批引领性龙头项目、突破性创新项目、支撑性平台项目、实体性产业项目和应用性民生项目,在完善智慧产业链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四要突出人才支撑。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着力从体制机制上破解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上的障碍,完善以用为本的人才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大力实施全球人才“521”计划,不断集聚国内外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加快发展 提供根本保证。
做好五大保障,着力强化发展支撑。一要强化组织保障。建立领导小组, 确保信息经济发展健康、有序发展。二要做好平台保障。以培育完整产业圈层
(链)为方向,以打造差异化特色园区为载体,以搭建产业联盟和技术创新联盟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推进资源共享、跨界发展。建立健全政府、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价制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拓展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功能,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三要做好政策保障。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试点及政策、资金支持,抓紧推进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创新财政支持产业发展的方式与机制,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和统筹投入力度。设立智慧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引导和带动信贷资金、各类投资基金投向重点项目、优势企业、产业基地以及公共平台建设。四要做好考核保障。分解落实目标任务,纳入全市综合考评体系,加强考核激励,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快构建信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提供决策和考评依据。积极开展示范单位、先行区和先进行业创建。五要做好安全保障。加强安全管理, 营造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
三、发展信息经济、推动智慧应用要重点突破的几个环节
杭州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已经明确了发展信息经济、推动智慧应用的总体部署。当前这个阶段,重点要在“五个进一步”上下功夫,做到撕开口子带动全局。
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当前,发展信息经济、推动智慧应用,重中之重是要抓好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项国家战略”争创工作。要紧紧围绕“力争明年获批”目标,抓紧深化细化“两区” 创建方案,积极主动加强与国家部委、省里的对接、配合,努力实现“两区” 有机融合、政策相互叠加、效应乘数显现。要按照“分步走”要求,围绕加快推进信息共享、金融服务、智能物流、电商信用、风险防控、统计监测“六大体系”和线上“单一窗口”、线下“综合园区”两大平台建设,坚持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争取在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规则制定、金融支持、税收便利、数据化监管和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参与打造“网上丝绸之路”,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成果,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自由化、便利化、规范化、法治化,为推动形成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大格局作贡献。要围绕创建“一区多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着力在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区域创新体系上下功夫,在健全以民营经济为基础、民营企业为主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支撑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上创特色,在争取建立股权激励、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等制度体系上求突破,切实解决好科技创新“四不”问题,充分发挥创新在转型升级中的引擎作用。
进一步推动项目落地。发展信息经济、推动智慧应用,最终要落实到一个 个具体项目上。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鼓励企业跨界兼并重组,招引世界500强、央企国企、浙商杭商等“三管齐下”,争取在杭设立研发总部、营销总部和产业基地,力争在若干领域培育一批国际知名的百亿级龙头企业。要深化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全面深化与名校大院和各大企业的战略合作,特别是要抓住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为杭州带来的难得机遇,全面深化与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加快推进电子商务服务业、互联网金融产业、现代智能物流、跨境电子商务、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产业集聚区和“信用杭州”诚信体系这“五区一体系”建设,争取阿里巴巴募集的资金更多投在杭州,把类似农村电子商务总部、湖畔(创业者)大学、云栖大学、世界妇女
创业者大赛、中国慈善大会等更多的好项目、大项目落户在杭州,使“阿里巴巴”这艘杭州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旗舰行得更远。
进一步狠抓难点突破。要全面深化相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勇于 打破信息“孤岛”。推进政务数据开放和政务数据上云,建立综合数据库,构建基于云计算技术架构的政务大数据云平台,加快实现跨层级、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逐步将企业信用、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综合交通、公用设施、环境质量等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鼓励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等机构将教育、医疗、就业、旅游、生活等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支持社会力量应用信息资源发展便民、惠民、实用的新型信息服务,鼓励发展以信息知识加工和创新为主的数据挖掘、商业分析等新型服务,加速信息知识向产品、资产及效益转化。
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当前要全力以赴抓好事关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发展, 特别是抓好事关杭州长远发展的七项重点工作和重点工程,即“两大发展创新、两大体制改革、三大民生工程”。两大发展创新,就是“一号工程”推进落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争创工作;两大体制改革,就是大江东体制改革与完善、萧山余杭与主城区一体化融合体制机制改革;三大民生工程,就是千岛湖配供水一体化工程、杭钢转型升级和九峰环境能源项目。同时还要解决突破的七个问题:即杭州国际商贸城定位问题、奥体博览城管理体制问题、杭师大二期项目调整问题、出租车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完善问题、杭州经济开发区等发展平台整合提升问题、与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问题、市民中心使用问题。这“7+7” 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能为发展信息经济、推动智慧应用创造良好环境,必须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进一步营造声势氛围。要持续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积极推进社会共同参 与,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形成发展信息经济、推进智慧应用的强大合力和浓厚氛围。要坚决打好“城市四治”攻坚战,深入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优化宜居宜业环境。要彰显西湖和运河“世界遗产” 等国际化资源特色,着力提高教育、医疗国际化水平,完善国际化生活创业环境。要大力推进信用杭州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努力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要深入推进平安杭州、法治杭州建设,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瞄准新坐标持续发力
(2015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期间的重要讲话,为杭州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将坚定自觉地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坚定自觉地把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殷切期望转化为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巨大热情, 坚定自觉地担起“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为全省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贡献力量。
咬住目标保持定力。瞄准“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和“五个更”的新坐标, 持续深化“八八战略”在杭州的实践,奋力建设美丽中国的杭州样本,力争率先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之路,确保在全省更好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确保继续走在全国重要城市前列。
落实在指标上,就是要贯彻省委建设“两富”、“两美”浙江和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部署,发挥省会、区位、生态、产业、人才、体制等六方面优势,补齐国际化水平还不高、大项目少、空间资源不足等“短板”, 持续做好经济、平安、X建“三张报表”,坚决守住百姓增收、生态良好、社会稳定、廉洁从政“四条底线”,努力实现今年迈入“万亿元GDP俱乐部”,2018 年全市生产总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019年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以转型升创新驱动为根本动力,着力打开改革发展新通道。重点围绕“四个两”,处理好“四对关系”、做到“四个看”:一要着眼“两座山”,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看可持续发展;二要着眼“两只鸟”,处理好速度与质效的关系,看结构优化的“形”与此消彼长的“势”; 三要着眼“两种人”,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看全市“一盘棋”;四要着眼“两只手”,处理好激活与规范的关系,看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优势的再造。
战术上精准发力。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评价,运用“工作十法”, 做好“一二三四五”文章,切实把总书记指示的“八个方面”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一”,就是要深入推进“一号工程”,转方式、调结构走在前列。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全面推广智慧应用。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坚定不移推进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坚定不移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
极打造以“三镇三谷”(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云栖小镇、梦想小镇;西溪谷、云谷、钱江传感谷)等创业创新小镇为重点的创业创新新平台,全力服务阿里系、浙大系、海归系、浙商系等浙江创业创新“新四军”,努力培养更多“吃得少、产蛋多、飞得高”的俊鸟,力争到2020年形成以万亿级智慧产业为核心的信息经济产业集群。
“二”,就是要深入推进“两区”创建,当好改革开放的探路者、排头兵。抓住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机遇,积极探索新型跨境电商监管模式;抓住创建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机遇,打造更具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抢占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发挥“两区”创建叠加效应,运用“互联网+”打造“网上丝绸之路”,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中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三”,就是要深入推进“三美融合”,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和“两美”浙江示范区。以生产美为核心、生态美为标志、生活美为目的,深入实施打造美丽杭州、建设“两美”浙江示范区专项行动,为服务保障国际峰会成功举办、展示中国改革开放成就创造条件、营造氛围,为实现生态环境与生活水平同步提升、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夯实基础、提供保障。
“四”,就是要深入推进城市“四治”攻坚,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持续深化“五水共治”、“五气共治”、交通治堵、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和食品安全整治等专项行动,加快实施千岛湖配供水一体化、杭钢转型升级、中泰九峰环境能源等“三大民生工程”,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深化区县协作、联乡结村、结对帮扶等工作,着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持续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探索构建社会治理综合平台, 着力提升“平安杭州”建设水平。
“五”,就是要深入推进5+5“杭法十条”的落实,深化“法治杭州”建设。发挥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带头和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努力在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五个方面走在前列,在依法保障改革发展、美丽建设、平安创建和加强依法监督、提高法治能力等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保障上坚强有力。坚决贯彻X要管X、从严治X各项部署要求,着力提升全市各级X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杭州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ZZ、组织和作风保证。
狠抓思想ZZ建设。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活 动,不断深化“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坚决打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仗,推动全市X员干部带头增强“三个自信”、始终做到忠诚坚定。
狠抓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讲ZZ顾大局、能力强敢担当的“狮子型”干部、有基层工作经验、结构优化人岗相适、团队精神强、廉洁从政作风好“六条标准”选任和培养干部,以“五个两”(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两责” 一起落实,X风政风和社风民风“两风”一起抓,“老虎”和“苍蝇”两个一起打,完善制度与执行制度两措并举,严格教育和强化监督两方面并重)思路推进X风廉政建设,以严实的精神抓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专项治理,着力打造“好班长、好班子、好梯队”。
狠抓基层基础建设。从巩固政权、夯实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的高度, 切实把省委全会的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进一步树立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 着力健全完善省委《决定》提出的“六个体系”,推动全市基层X组织建设全面过硬、基层政权全面稳固
努力在严以用权上下功夫
(2015年)
X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X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三严三实”,贯穿着马克思主义政X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内在要求,体现着共产X人的价值追求和ZZ品格,明确了领导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 为持续深入推进X的思想ZZ建设和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严以用权作为“三严三实”的重要内容,直指领导干部作风的核心和重点问题。践行“三严三实”,必须在严以用权上下功夫。
一、如何看待手中的权力
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着或大或小的权力,能不能正确为官用权,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最经常、最现实、最严峻的考验。要经得住这个考验,首要前提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解决好如何看待权力的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权力观是关于国家和社会权力的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①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共产X人权力的根本来源和基础,深刻阐明了共产X人权力的根本性质和归宿,为我们正确看待权力、使用权力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准确领会、自觉践行,把握好权力行使的正确方向。为此,要做到“三个深刻认识”。
关于什么是权力,中国古代的先贤哲人、典集志律都有许多精辟阐释。《汉书·律历志上》说:“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道家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谁更能领悟“道”, 谁更能接近自然规律,谁就拥有权力。孔子关于权力的思想可以归结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在他看来,统治者必须拥有“君子之德”才能被人民所接受,其统治和ZZ权力才有合法性。这些观点虽然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但强调的是权力的抽象意义,强调权力的主体是统治者。马克思主义认为,权力是以政权为核心的人与人之间的ZZ关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强制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共产X人的权力,是X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的集中体现,也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集中体现。山东是革命老区,战争年代X和人民军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浴血奋战,人
民群众从这里认识了共产X、选择了共产X,坚定不移地跟X走,用小车推出了革命的胜利,把我们X推上了执政地位。这说明共产X人的权力来自人民。我们如何看待权力?要做到“三个弄清楚”:一要弄清楚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是X领导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和实现的, 都是属于人民的;二要弄清楚我们X作为执政X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执掌政权,共产X员和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三要弄清楚所有X员和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绝不允许搞以权谋私。
有什么样的权力观,就有什么样的行为选择。现实中确有一些领导干部在看待权力上昏了头、迷了道。有的认为权力是上级给的,想问题、办事情不怕群众不满意,只怕上级不注意,一切围着上级转、一切干给领导看;有的认为权力是个人努力换来的,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有的甚至认为手中的权力是自己花钱买来的,把权力当成谋私的工具,走上了腐败的不归之路。这些思想和行为同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背道而驰,同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利益冰火不融。奉行这样的权力观,只能出问题不会出政绩,只能铸大错不能干正事。每个X员干部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处理个人同群众的关系、同组织的关系,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权力同样也不例外,正确的权力观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权力就是个好东西;错误的权力观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权力就是个坏东西。刘少奇同志曾指出,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权力作用的两面性,做到正确用权、谨慎用权,确保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办实事,使人民真正得到好处、得到实惠。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大量的干部居于领导地位。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就是中国共产X。犯了错误影响也最大。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会祸害国家和人民。”②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优秀X员领导干部,都是“身居官位为民劳,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民公仆,他们时刻把手中的权力当作一种要求、一种责任,不断鞭策自己,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起一座座不朽的丰碑,为X员干部知权用权打造了一面明亮的镜子。与此相反,周永康、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人,严重违反X的ZZ纪律ZZ规矩,ZZ野心膨胀,目无X纪国法,背离X的性质和宗旨,把手中的权力演变成ZZ上
的变质、经济上的贪婪、道德上的堕落、生活上的腐化,给每个X员干部以深刻的警示。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表明,如果正确运用手中权力,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谋福祉,那么权力就是一把利国利民的金刚之剑;如果利用手中权力贪腐堕落、与民争利,那么权力就是一把引火烧身的万恶之剑。各级领导干部要清醒地看到权力的两面性,坚持用权为民,增强公仆意识,多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做到无愧于X、无愧于人民。
对领导干部来说,权力与能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个人走上领导岗位固然与有能力分不开,但有了权力并不等于能力自然而然强了。X员干部个人的成长进步归根到底是组织教育培养的结果,没有组织提供的机会、岗位和平台, 纵有再大本事也没有用武之地;没有与权力相适应的能力和水平,纵有再大权力也会被淘汰。权力只给你干事的舞台、增强本领的条件,能力的提升要靠不断学习和实践。毛泽东同志在抗战初期就告诫全X,现在中国革命的形势和任务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面临的不是经济恐慌、ZZ恐慌、军事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全X要加强学习。习总书记指出,随着形势和任务不断发展变化, 我们适应的一面正在下降,不适应的一面正在上升,全X同志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X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这些重要思想为我们提高能力、对待权力指明了路径,提供了科学方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指导性。有人作过研究,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近50年来,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 年的总和还要多。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能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能让权力成为上进的阻力,要勤于学习、勤于实践、勤于总结,补齐能力短板, 改善能力结构,保持能力持续提升,切实打好用权的基础。
二、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
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要求我们必须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在这个问题上只有单项选择,没有多项选择。现在,我们的从政环境更为复杂,面临的诱惑、考验很多,领导干部已经成为一些不法商人“围猎”的对象,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吞噬掉。怎样过好权力关?最重要的是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始终坚持用权为民,按规矩、按制度行使权力。要把握好秉公用权、慎重用权、依法用权、
廉洁用权四个环节。
权力姓“公”不姓“私”,这个“公”就是X和国家事业,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共产X人的权力不像地球,既要围着太阳公转又要围着地轴自转,共产X人的权力只能围着X和人民“公转”,不能围着个人利益“自转”,把权力变为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的工具。现在干部群众对一些领导干部有意见,很多是在用权不公上。习总书记强调:“作为X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①我们要牢记总书记这一深刻教诲,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公私分明、克己奉公。
一是切实做到用权为民。领导干部无论官当多大、权有多重,都只有为人 民服务的义务。而且官越大、权越重,越应该把人民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越应该为X和人民事业作出更大成绩。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强化“权为民赋”的理念,把人民利益装在心里,把服务人民、造福人民作为最大责任,把人民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使手中的权力用当其实、用当其所。要有“权为民赋”的敬畏之心,严把权力关口,确保权力行使不偏向、不变质、不越轨、不出格、不异化。要有“权为民赋”的奉献之心,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一切权力的行使都为了群众,为了群众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
二是切实做到对X忠诚。共产X人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忠于X、忠于人民是高度统一的。秉公用权,就要在X言X、在X忧X、在X兴X,决不能把权力作为向X组织讨价还价的砝码,更不能利用权力进行非组织活动,拉小山头、结小团伙、搞小圈子。要严守X的ZZ纪律和ZZ规矩,始终在思想上ZZ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X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X的团结统一。要贯彻执行好中央、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做到ZZ上坚定自信、思想上同心同向、行动上高度自觉。要严肃X内ZZ生活,进一步优化ZZ生态, 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
三是切实做到公道正派。习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X人掌权用权,最重要 的是出于公心,做到公正处事、公道用人。古人说过:“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领导干部一旦失去了公道,就会说话没人听,
干事没人跟,干部群众在背后戳脊梁骨。我们必须公道正派用权,办事情以规矩、法律和政策为准绳,面对不同的对象,要熟悉与不熟悉一个样、富与贫一个样、官与民一个样,做到权力面前人人平等。特别是在选人用人上,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不搞亲亲疏疏,不拉帮结派,严格按照选人用人标准办事,增强选人用人的公信力。
邓小平同志告诫全X:“我们拿到这个权以后,就要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①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无论大和小,都是沉沉甸甸的责任,都有严格的约束,有权不能擅权、用权不能任性,必须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当前,领导干部用权“任性” 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搞家长制、“一言堂”,权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有的高高在上当“官老爷”,霸气十足;有的追求权力占有和享受,把权力当作身份、等级、荣誉、地位的象征,等等。这些现象归根结底是权力观出了偏差。做到慎重用权,就要学会“四则运算”法则,在追求事业成功上用“加法”,在为民服务上用“乘法”,在满足个人虚荣心上用“减法”,在专横擅权上用“除法”,确保权力用得好、用到该用的地方。
一要树立正确的地位观。地位只意味着责任,绝不意味着自己比别人、比 老百姓高人一等。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讲的那样,我们要自觉把自己当作人民群众中的普通一员,“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干部和群众”,“人们的工作有所不同,职务有所不同,但是任何人不论官有多大,在人民中间都要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决不许可摆架子。一定要打掉官风”②。因此我们要强化公仆意识,把心思全部用在工作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要树立民本意识,破除“官本位”思想,视老百姓为自己的亲人,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要处理好当官和做事的关系,明确当官就要为人民做事,做事不是为了个人当官,不求“官”有多大,但求为群众做更多的事。
二要注重培养官德。做官先做人,只有堂堂正正做人,才能保持平常心境和淡泊情怀,才能严以律己,恪尽操守,廉政勤政,实现人品和官品的完美统一。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古代有许多修身养性的要义箴言和道德规范, 今天仍有借鉴价值。要坚持继承发扬,做到古为今用,努力推陈出新,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获取滋养。要大力弘扬X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牢记“两个务必”, 坚守ZZ底线、法纪底线、道德底线,自觉在从严约束下为官用权。要保持健
康的生活情趣,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净化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 养成严谨的生活态度,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三要慎独慎微。慎独慎微,是古代先贤修身养性的好传统,也是共产X员应有的精神境界。正确使用权力,要时刻注意“慎”字,把好“独”和“微” 两道关口。慎独,就是要人前人后一个样,不做“两面人”,不当两面派。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X员的修养》中,将慎独作为X性修养的有效形式和最高境界,认为对于认真进行道德修养的共产X员来说,“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
③作为X员干部,必须把慎独作为一种操守、一种品格、一种境界,在独处时反躬自省,坚持一日“三省吾身”,经常进行自查、自纠、自我批评,对权力始终抱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审慎态度。慎微,就是严于律己,在细微之处能够保持警惕、警觉、警醒。古人说:“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作为X员干部,不仅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把握住自己、经得住考验, 更要在日常小事和生活细节上,把握控制好自己,让权力的运行不因小事而滑出轨道。
长期以来,法大还是权大一直是一些领导干部认识上的误区、行动上的“陷阱”,让不少干部掉了进去。其实这个问题无论是X章还是《宪法》都有明确规定,X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也强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经过多年法治教育和法治实践,各级领导干部法治观念不断增强,依法办事的能力不断提高,但不懂法、不敬法、不守法的现象依然存在。比如,有的人治思想严重,把依法治国异化为依法治民;有的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把法律当成一纸空文,不履行法定职责;有的认为依法办事束缚手脚,只要能办成事,什么办法都可以用;有的甚至目无法纪,滥用权力,知法犯法,徇私枉法。对此, 习总书记指出,如果说X大还是法大是个伪命题,那么法大还是权大则是真命题。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处理权与法的关系,把权放在法的下面,自觉依法用权。要注重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在解决思想观念问题上下功夫。这是依法用权的第一道门槛。一个领导干部法治观念淡薄,对宪法法律不尊不敬,讲依法用权也是叶公好龙。因此, 对宪法法律要怀有敬畏之心,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法治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
独特价值和ZZ优势,深刻认识到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X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X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就是保证X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对宪法法律始终至信而执着。
二要在学法懂法上下功夫。依法用权就要知法懂法,法盲是当不好领导干部的。一些腐败分子在忏悔书上大都写到,自己之所以严重违纪违法,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学法不懂法。这些深刻教训殷鉴不远,每一个X员干部都要警醒。要带头学法,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法律知识,真正弄清楚法律的界限、权力的边界,真正弄清楚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做了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确保在用权上不出违法问题。
三要在自觉守法上下功夫。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出问题,往往是从底线失 守开始的,其中包括法律的底线。在这些干部中,有的并不是不懂法,有的还是司法部门的干部,是法律方面的专家,他们出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不守法是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我们不仅要学法懂法而且要自觉守法,要坚持“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的观念,作决策、开展工作多想一想法律的依据、法定的程序、违法的后果,按照法律履行份内的职责。
四要在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上下功夫。随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法律在管 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维护群众利益上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改革发展稳定中的许多具体事情要靠法治手段来处理,对依法用权的要求更高更严。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依法办事,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要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
习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权力是X和人民赋予的,是为X和人民做事用的, 只可用来为X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①践行“三严三实”,做到严以用权,就要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人生追求,过好廉政关,算好“七笔账”,走好人生路。
一是“ZZ账”。廉洁从政,从严从实要求自己,就会得到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爱戴,获得更好的成长空间。如果无视X纪国法,甚至贪赃枉法,必然让自己的ZZ前途和事业发展毁于一旦。二是“经济账”。面对金钱的诱惑,倘若
心存侥幸,把持不住,因小利忘大义,用手中的权力设租寻租,谋取私利,必会受到严惩,最终落得人财两空。三是“名誉账”。X员干部在工作单位和社会上有一定地位和形象。如若不慎,一个小小的污点都会让干部身败名裂,得不偿失。四是“家庭账”。如果不正确行使权力,让家庭沦为腐败的后方,不仅自己会受到追究,家人也会被波及。“全家腐”必然“全家哭”。五是“友情账”。结交朋友,处理亲友关系,要划清人情与事理的界限,坚守底线。如若为人情所困,就会被别有用心者利用,走上犯罪道路,落得众叛亲离。六是“自由账”。 X员领导干部的自由是有约束的自由,但如果不约束自己的行为,换来的极可能是不自由。七是“健康账”。做人为官守住了底线,心胸才坦荡无惧。如果整天花天酒地,必然影响身体健康;如果做了违法乱纪的事情,良知受到拷问, 内心备受煎熬,还担心被举报、被调查追责,整日人心惶惶,压力巨大,必然影响心理健康。
这“七笔账”,关乎个人价值取向、行为取舍,坚守什么,选择什么,放弃什么,有时就在一念之间。算清“七笔账”,就是要明确底线,清晰认识, 筑牢防线,严格自律,遏制权力腐败,永葆清廉本色。
当然,廉洁用权不仅要靠自律,还要靠他律。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制度带有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
三、用权有为、敢于担当
严以用权,不是不让用权,更不是无所作为。把严以用权当作“为官不易” 的借口,实质上是缺乏敢于担当精神的表现。应当说,领导干部队伍总体上是履职尽责、担当有为的,但也确实存有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遇到困难和矛盾绕着走等等为官不为的现象。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后,对权力的约束收紧了,有些人就发出“为官不易”的感叹。其实,“为官不易”是正常的,“为官容易”反而不正常。如果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那就是典型的“为官不为”,这样的人是没有资格做领导干部的。
严以用权,用权有为,关键是树立担当精神,在“责任、胆识、智慧”三个方面锤炼自己。
权力就是责任,用权就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敢于担当。重要的是强化“三种意识”。
一是强化责任意识。尽职尽责是X员干部做好工作的前提,是推动事业发 展的动力。X员干部肩负着领导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应对突发事件和驾驭复杂局面的重任,如何履职尽责直接关系到一方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到一方百姓冷暖安危。经验表明,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再艰难的任务也能完成,再复杂的环境也能适应,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作为X员干部,要始终坚持X的原则第一,X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增强为X尽责、为事业负责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时时尽到责、事事尽好责、处处尽全责,任劳任怨、尽心竭力,把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做好、做到位,把管理、服务、监督、指导、宣传、发动的责任落实到位,团结和带领干部群众不断创造新业绩。
二是强化大局意识。胸怀大局,才能明确责任,找准位置,才能更加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大局。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自觉把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放在全国、全省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把工作举措置于服从改革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基础上来制定和实施,正确处理好整体和局部、上下和左右、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走在前列”的要求,实现由大到强的战略性转变是我省发展的大局。创新思路,谋篇布局,抢抓机遇,实现“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目标,当好“四个全面”协调发展的排头兵、促进派, 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这就要求我们每一名X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把思想统一到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上来,围绕大局议大事、抓大事、干大事。唯有如此,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三是强化问题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强音,是工作的着力点、责任的落地点。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在于敢不敢于正视问题。当前,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热点难点问题,如空气污染问题、生产安全问题、节能减排问题、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网络监管问题,等等。这些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我们要强化问题意识,增强责任担当,带着问题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 对着需要解决的问题“望闻问切”、“解剖麻雀”,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X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
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这是对担当精神的科学阐释,指明了敢于担当的基本要求、需要的基本素质和条件。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不同地方、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成果,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工作成效,往往取决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胆识和魄力。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易发多发、交织叠加,这更加要求我们要“敢”字为先,无私无畏,勇于“亮剑”。
一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态度鲜明。在当今社会思想文化多样、多元、多变的情况下,围绕意识形态、制度模式、发展道路、改革方向等重大原则问题的斗争一刻也没停止,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各种杂音、噪音不时泛起,斗争呈现新的历史特点。面对否定X的领导、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观点,面对各种ZZ谣言,X员干部要站稳ZZ立场,敢于发声,敢于亮明自己的态度, 给予有理有据的正面回应,决不能听之任之,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二是在矛盾问题面前要迎难而上。现在是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每项工作都遇到大量矛盾和问题。比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些企业生产经营非常困难,领导干部应当多往这些企业走一走,不要怕人家叫苦、提要求,要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渡过难关。再比如,我省是化工大省,规模以上化工企业5000多家,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28521家,危化品管理是个难题,稍一松懈就会变成火药桶, 这是影响我省安全生产形势的重要因素。对此,各级要高度重视,知难而进, 着力破解安全生产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在危机面前要豁得出顶得上。遇到危急情况、遇到大灾大难、遇到突 发事件,每个X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临危不惧、挺身而出、站在前面,既要当好一线指挥员,科学调度指挥,迅速果断处置,又要当好战斗员,哪里最危险就出现在哪里,成为化危克难的领头人,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
四是在失误过错面前要敢于担责。作为领导干部,工作中出现失误甚至错 误是难免的,但不能逃避推脱,更不能找个人替你受过。要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是你的责任就要勇敢承担起来,不是你的责任也要汲取教训、举一反三, 是下面的责任也要从领导角度找责反思,把担当责任、总结教训、改正错误的过程转化为成长进步的阶梯。
五是在歪风邪气面前要坚决斗争。领导干部只低头干事是不够的,还要抬
头见事、出手管事。对庸懒散奢、不思进取、推诿扯皮的,要敢抓敢管、严厉整治;对纪律观念淡薄、作风松懈涣散的,要用铁律、出重拳;对生活糜烂、骄奢淫逸、违法违规违纪的,要零容忍、动真格。要发扬认真精神,敢于较真、敢于碰硬,做一个为X和人民挡风驱邪的泰山石。
敢于担当不仅要有胆子,还要有智慧,智慧的力量越大,担当的能力就越强,作为的成效就越大。
一要研究规律。规律是事物的内在联系,是打开答案之门的一把金钥匙。因此,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会运用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善于从顶层设计上来解决,对一些长期积累的问题善于从政策层面上来化解,对一些反复出现的问题善于从制度机制上来破解,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要“敲开核桃”, 分领域分行业制定方案,创新工作抓手、推进载体、政策措施,使各项工作的推动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规律。
二要实践创新。在经济新常态、纪律严约束下,我们遇到了办法“瓶颈”, 一些干部反映“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 感到无所适从。打破这种“瓶颈”制约,需要创新精神,需要换一个思路。17、18世纪,英国要把大量犯人运往澳大利亚,起初是按离岸人头付费。船主为牟取暴利,使大量犯人在中途死去。英国政府为了降低死亡率,想了很多办法、采取了很多措施都不奏效。后来,有人提出按照到岸人数和体质支付费用,犯人的平均死亡率大幅下降,有的船甚至零死亡。这个例子表明,创新才能找到路子,而思路一换则天地宽,好办法、管用的办法会接踵而来。
三要拓展领域。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时时都在发生变化。我们既要保持战略定力,以不变应万变,又要顺应时代,在变中突破,不断拓展事业领域、工作领域。管理学上有个名词叫“蓝海”,意思就是新的产业和市场空间,代表着高利润增长的机会。现在,新事物大量产生,新产业新业态也不断涌现。各级领导干部要想有新作为、大作为,必须积极引领广大干部群众向新的发展空间、新的产业空间、新的市场空间进军,发现“蓝海”、创造“蓝海”, 这是我们为官用权的重要职责。
适应新常态 推动新发展 继续走在全国重要城市前列
(2015年)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深化法治杭州建设的开局之年, 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启动“十三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我们将全面贯彻X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坚持稳中求进、转中求好,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新常态,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精准发力,突出转型升级,深化改革攻坚,狠抓城市治理,推进美丽建设,强化民生保障,加强X的建设,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确保杭州更好地在全省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确保继续走在全国重要城市前列,为建设东方品质之城幸福和谐杭州打实基础。当前,杭州发展新常态的特征十分明显,我们既要主动应对困难挑战,更要积极抢抓发展机遇;既要主动对标先进城市,更要积极发挥比较优势;既要清醒认识和主动适应新常态,更要积极有为引领新常态,抢抓创建“两区”和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杭州工作带来的重大机遇,开展“改革开放学上海、转型升级学深圳、美丽建设学天津”活动,敢为人先、干在实处,推动杭州在高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在新常态中实现新跨越。重点要围绕“一二三四五六”,在“六个精准发力”上出实招、求实效。
一、以实施“一号工程”为龙头,在转型升级上精准发力
实施“一号工程”、发展信息经济、推动智慧应用,既是杭州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最佳选择,也是唯一选择。
一是坚持产业发展与布局相协调。围绕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 业,优化“六大中心”规划布局,制定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深化“中国软件名城”建设。更好发挥杭州高新区(滨江)的引领作用,抓紧出台各级各类开发区整合提升方案,加快建设一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差异发展的智慧产业发展核心区和重点特色园区,为打造万亿级信息经济产业集群提供平台支撑。
二是坚持项目推进和谋划相结合。加大上城山南基金小镇、西湖云栖小镇、 余杭梦想小镇和杭州云谷、西溪谷、钱江传感谷“三镇三谷”建设力度,加快江干智慧小镇、桐庐健康小镇、西湖龙坞小镇、富阳硅谷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
全面深化与中科院、北大、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阿里巴巴、思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等名校名院名企的战略合作,抓好第一批300 多个智慧经济项目,力求在培育若干个国际知名百亿级信息经济龙头企业上取得新突破。围绕深化与阿里巴巴的全面战略合作,持续推进电子商务服务、互联网金融、现代智能物流、跨境电子商务、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五大产业集聚区”和“信用杭州”诚信体系建设,支持阿里巴巴筹建湖畔大学、云栖大学等培养高端创业创新人才的大学,培育创新创业新模式。
三是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机遇,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培育发展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坚持引智、引资、引才相结合,招引世界500强、央企国企、浙商杭商三管齐下, 争取在杭设立更多研发总部、营销总部和产业基地。围绕打造本土跨国公司和加快服务贸易发展两大重点,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加快产业、企业、装备走出去步伐。
四是坚持产业提升和倒逼转型相结合。深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 建设,加大移动互联网、厂联网、机联网推广应用,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围绕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坚决打好以“五水共治”为龙头的转型升级组合拳,继续抓好“三改一拆”、“四换三名”、“四边三化”、“浙商回归”等重点工作,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
五是坚持应用推广与扩大内需相结合。抢抓国家出台促进消费系列政策机遇,千方百计扩大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作用。继续巩固和扩大网络消费优势,突出抓好信息消费、信息惠民等国家试点,着力推进一批智慧专项应用和家庭智能终端应用,积极发展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和消费新热点。加强风险研判和防控, 深化完善市场调控对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二、以推进“两区”创建为引领,在改革攻坚上精准发力
X中央、国务院原则同意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杭州申请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意味着杭州在争取国家战略方面,拿到了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入场券”。推进“两区”创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家有关部委都表示将全力支持,这是杭州重大的改革机遇和首要的工作任务。我们将以“两区”创建为引领,力求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取得新进展。
首先,紧紧围绕“力争2015年获批”目标,抓紧深化细化“两区”创建方案,积极主动加强与国家部委、省里的对接配合,努力实现“两区”有机融合、 政策相互叠加、效应乘数显现。在创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上,争取在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规则制定、金融支持、税收便利、数据化监管和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成果。在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着力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区域创新体系,健全以民营经济为基础、民营企业为主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为支撑的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健全股权激励、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交易等制度体系。
其次,同步扎实抓好一批重点改革任务。继续抓实杭州都市经济圈转型升级综合改革和淳安县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两项国家级试点,复制推广富阳权力清单制度改革和滨江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两项省级试点、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 改革,巩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体制调整和萧山、余杭融入主城区两项改革成果, 加快实施要素市场化改革和国资国企改革两项改革重点,抓好重大项目推进和投融资体制机制两项制度创新,以改革释放新红利、激发新动力。
三、以建设“三美”杭州为目标,在美丽建设和民生保障上精准发力
深入实施环境立市战略,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两美”浙江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三美融合”发展,率先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路。
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坚持高水平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效能管理“三轮驱动”,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市域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多规合一”,着力完善综合交通规划和地下空间规划,强化规划引领和刚性约束。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落实中央关于户籍、宅基地、土地经营权流转等改革举措,完善区县(市)协作体制机制,深化“六大西进”行动,推动中心城区产业向县(市)梯度转移、县(市)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严格实施能耗倒逼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统筹推进淘汰落后产能、过剩产能、园区转型升级和城区工业企业搬迁等工作,推进环境保护区域协调发展和跨区域综合治理,着力打造“环境监管最严格城市”。巩固西湖、西溪、运河等综保成果,继续推进“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积极培育以新型家庭化生产、民宿经济、农业观光融合发展的农村新业态,【联系微信dadaw*k01】
努力打造一批国内领先的美丽样本。
持续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扎实推进“民生十项工程”,深化文明城市创建, 让群众享有更高质量的就业、更满意的收入和更可靠的社会保障。以创业创新为重点促进就业增收,树立以创新促进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理念,加快建立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体制机制,营造宽松的创业创新环境。以提升品质为重点强化保障,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市级统筹,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医疗养老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继续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多层次医疗卫生和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养护一体化; 完善覆盖城乡的住房保障体系,稳步推进保障房货币化安置改革。以名城强市建设为重点增强软实力,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深化“我们的价值观”实践活动,健全发现“最美现象”、弘扬“最美精神”长效机制,持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整合用好各类公共文体设施和服务资源,加强农村文化礼堂、城市文化广场等阵地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文创产业化、产业文创化,确保文化创意产业率先发展、领先发展。以平安创建为重点保持社会稳定,坚持一手拿经济报表,一手拿平安报表,树立“大平安”理念,巩固最具安全感城市成果,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和涉恐涉暴活动,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
四、以破解“四治”难题为重点,在城市治理上精准发力
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着力破解治水、治堵、治气、治废和食品安全等“4+1”难点问题,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
坚定不移打赢“4+1”治理攻坚战。严格“河长制”和目标责任考核,坚持 把治污水作为“大拇指”工程,全面落实五个“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千岛湖配供水一体化工程。加强大气污染“源清单”管理,强化灰霾天气专项整治,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加快推进杭钢转型发展和半山电厂、萧山电厂燃煤机组关停工作。加快城市快速路网和地铁线网“两张网”建设,巩固完善机动车“双限”政策,推进出租车管理和营运体制改革,探索创新大交通管理体制。坚持“三化并举”,建立健全“四分联动”机制,创新垃圾处置模式, 稳步推进九峰环境能源等项目建设。坚持以最严格、无缝式标准,构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持续推进城市国际化。深化文化、教育、医疗、体育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 建设一批国际化生活社区、商业街区,进一步完善国际化的宜居、宜业、宜商
环境。用足用好“双世遗”城市和阿里巴巴等名企资源,深入实施旅游国际化战略,加快旅游产业“四位一体”转型。全力支持阿里巴巴在杭召开世界妇女创业者大会、全球慈善大会,继续提升中国(国际)动漫节、文博会、西博会、电子商务博览会等会展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争取若干国际性组织和国际会议在杭落地。
建立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坚持以促进社会参与为着眼点,促进和激发社会 活力为着力点,增进人民福祉为落脚点,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推动基层协商民主建设长效化,推动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尤其是围绕构建“一平台四体系”社会诚信体系,加强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与阿里巴巴等第三方网络信用体系的对接共享,率先在金融信贷、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建立信用联动机制,力争在全国率先形成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引导市民遵纪守法、向上向善。
五、以构建“5+5”体系为支撑,在法治建设上精准发力
X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进一步丰富了我们X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理论和实践,从法治角度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破题。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对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设作出部署。刚刚召开的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法治杭州建设的若干意见》,可以概括为“5+5”体系,即杭州法治建设要努力实现在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上“五个走在前列”,在依法保障改革发展、美丽建设、平安创建和加强依法监督、提高法治能力水平上“五个实现新突破”。下一步,将分解落实好“杭法十条”工作责任,制定年度法治建设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 全面推进法治杭州建设,确保杭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六、以“六个着力”为保障,在提升X建科学化水平上精准发力
牢固树立“抓X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坚持全面从严治X,坚持思想建X不松、制度治X从严,全面提高X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着力提高X委依法执政能力,完善“一个中心、三个X组”的领导体制,充分发挥X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着力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落实好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主导权、领导权。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巩固和运用好教育实践和巡视工作成果,着力
解决“不愿、不敢、不能”担当问题,进一步提振干部精气神,建设“三好” 干部队伍。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构建“开放式网络X建、区域化网络服务”工作格局,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着力加大X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持之以恒严明纪律、严抓作风、严惩腐败,坚定不移推进廉洁杭州建设,着力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ZZ清明的发展氛围。着力加强X管人才工作,完善以用为本的人才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使杭州成为汇聚八方贤才的人才高地、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示范重镇。
龚正浙江空降山东给人们这样的思考
(2015年8月12日)
8月10日上午8时许,龚正乘坐高铁离开杭州,北上山东济南。在飞驰的列车身后,留下他7年的浙江履历。
这位当年海关系统“最年轻的副处”,2008年卸任海关总署副署长,空降浙江。历任浙江省副省长,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小编注意到,抵达济南次日,8月11日,山 东媒体发布消息,“龚正同志任山东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因年龄原因, 王军民同志不再担任山东省委副书记、常委职务”。
从东南沿海省会城市的市委书记,调任东部经济大省的省委副书记,55岁的龚正完成惊艳的一跃。
龚正浙江空降山东给人们这样的思考海关系统最年轻的副处级
1986年,时任海关总署署长戴杰力排众议,大胆提拔了一批年轻大学生, 这其中就包括龚正。此时,26岁的他刚从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现对外经贸大学) 对外贸易管理系海关管理专业毕业仅四年。
随后,这位海关系统最年轻的副处级干部进入海关总署办公室秘书处。1989 年,他成为海关总署署长办公室正处级秘书。1993年,33岁的龚正成为天津海关副关长,并在两年后官至副厅级。
此后,他又辗转海关总署、天津海关任职,拿下硕士、博士学位,于2003 年成为海关总署副署长。
2008年,48岁的龚正空降浙江,担任浙江省副省长,负责负责对外贸易经济合作、旅游、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湾事务、打击走私、海防与口岸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很大程度上延续了他此前20多年的工作。
4年后他成为浙江省委常委,并于2013年开始担任杭州市委书记。
在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小编看来,调任山东省委副书记是他从政以来又一个新跨越。作为一省的省委常委,到另一个省份担任省委副书记的情况并不少见。不过,担任省会城市市委书记的常委飞到其他省份,这在中国官场上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在目前各省市区X委书记、副书记当中,只有一人与龚正的情况基本相同
——黑龙江省委副书记陈润儿,2013年从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调任黑龙江,担任现职。
但是与早年深耕湖南的陈润儿不同,龚正是一位“空降”官员。在海关系统工作26年之后,他南渡浙江,东南沿海历练数年又挥师北上。
办事服务多说“YES”少说“NO”
一位接近杭州官场的人士向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小编透露,龚正很“洋派”,开会爱讲英语。
在2014年的世界杭商大会上,龚正在致辞中表示要努力把杭州打造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城市,“做到办事服务多说‘Yes’ 少说‘No’、破解难题多‘射门’少‘踢球’”。
还有一次会议中,龚正用“Mission:impossible”——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来形容已经完成的拆迁工作。这一表达方式出自美国大片《碟中谍》的片名。
喜欢英语也许与龚正早年的学习经历有关。海关专业出身的他本身英语功底应该较为扎实,而且1987年,他又赴美国金门大学洛杉矶税收管理学院税收管理专业进修了一年。
此外,了解龚正的人还透露,他“作风硬朗”。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 小编这几天翻看龚正的一些讲话,确实有一种“风风火火”的感觉。
今年,“相互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与“遇到难题不敢担当”两个问题被集中至民意测评最不满的前两位,成为杭州主治作风的“疑难杂症”。这同龚正说的“办事服务多说‘Yes’少说‘No’”一脉相承。
今年开年后,杭州的第一个会议就是“全市深化作风建设大会”。在会上, 龚正摆出了“念歪经”、“当官做老爷”、“推诿扯皮、不敢担当”等各类不留情面的“辣词”。
“就是要告诉全市X员干部,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不见成效、不达目的决不收兵。” 龚正如是解释这第一次会议的主题。
拿下“总理的大礼包”
今年3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试验区更通俗地被人们称为“网上自贸区”。据媒体报道,早在2014年,杭州就曾经向海关总署提出“网上自贸区”的构想。
去年11月,李克强调研浙江时曾说:“当前传统贸易方式遇到困难,要发
展跨境电子商务,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建立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此后,杭州市市委书记龚正曾带队赴杭州质检总局,建议质检总局支持杭州先行先试地设立“质检总局跨境电子商务产品质量风险监测中心”,支持跨境电子商务标准创新,当时随行的还有市质监局、市商务委、杭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杭州海关等部门随行。
国务院批复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设立之后,龚正把它称作“总理的大礼包”。杭州设立跨境电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龚正和市长张鸿铭任组长。
媒体报道称,多位专家证实,杭州能率先拿下“网上自贸区”,除了总理的关心,龚正的海关系统工作背景,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在网上,宁波人民也表示自己很有拿下“网上自贸区”的资格,不过他们也忧伤地承认,杭州有龚正,这样的资源是宁波没法儿比的。
甘做“马省长”的“店小二”
当然,杭州能够成为跨境电子商务的试验田,与其本身拥有阿里巴巴、网易等一批做“海淘”的互联网大企业也是密不可分的。
说到阿里巴巴,就不得不提到“马省长”。此前在2012年11月,阿里宣布其交易额破1万亿元,马云即被冠以“马省长”的称呼。因为1万亿已经相当于一个省的GDP。
龚正浙江空降山东给人们这样的思考
去年9月,阿里巴巴上市时,龚正也刚到杭州赴任。马云归来之后,龚正就直言不讳地向马云提出了希望:“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兴杭州。阿里巴巴集团是一个世界级企业,也是一个生长于杭州的企业。希望阿里巴巴集团在着眼未来发展、着眼全球布局的同时,更加关注杭州的发展,把更多的项目放在杭州。”对此,马云也表示,“未来,阿里巴巴还将扎根杭州。”
一个月后,龚正再次与马云联系,提到杭州市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的战略合作。去年12月,杭州市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阿里巴巴要当好天下生意人的‘店小二’,政府则要当好阿里巴巴的‘店小二’。” 去年年底,龚正在杭州市与阿里巴巴的联席会议上如是说。
市委书记的“一号工程”
除了积极与马云接触外,龚正还约见了10名年轻人,他们都是电子商务、大数据、互联网金融、集成电路和芯片等高科技领域的年轻创业者。“马云、
阿里巴巴大家都知道,但杭州不能只有一家阿里巴巴,不能只出一位马云。我们邀请各位来,就是希望若干年后,在你们中间能成长出更多的阿里巴巴和马云。”龚正在企业家座谈会上说。
龚正召集他们干什么?主要是为了听取他们对杭州推进“一号工程”的看法和建议。
一位接近杭州官场的人士告诉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小编,“一号工程”是龚正在杭州主抓的项目,去年夏天推出,其主要内容就是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
围绕着“一号工程”,龚正在过去的一年频频约见了一批全球顶尖制造业领导人、知名互联网企业高层——他们来自UPS、思科、福特、惠普、亚马逊、富士康、比亚迪、长安汽车等。继与阿里开展战略和作之后,杭州又同比亚迪、富士康、正泰集团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8月6日,龚正主导的“一号工程”领导小组第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 会上晒出了“一号工程”实施一周年的成绩单——2014年上半年,杭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98.75亿元,增长10.3%,2012年以来首次回升至两位数增幅,位列长三角城市第一位。其中,全市信息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36.1亿元,占全市GDP的23%。
据杭州媒体透露,这也是龚正最后一次以杭州市委书记身份出现在媒体场合,在会议快结束时,他发表了20分钟的“道别感言”——
“我心怀热爱,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不会忘记杭州的山山水水,不会忘记杭州的干部群众,无论走到哪里,都会为杭州的进步鼓掌,为杭州的工作跑腿, 为杭州人民祝福。”
在省委高校工委调研时的讲话
(2016年3月4日)
今天到省委高校工委来,主要是看望大家,看看机关的建设。我到山东工作有半年多的时间,分管高校工委工作,一直想来与大家见见面、聊一聊。刚才,我们参观了机关X建情况,看望了处室的干部,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秀生同志介绍了高校工委去年的工作和今年的打算,我都赞成。通过这一段时间的了解和今天的调研,我对高校工委工作,总体上有三点感受:一是精神面貌好。高校工委机关二十几名同志,精神状态都很好,每次讲工作、谋发展, 都能做到简洁干练、求真务实。二是机关氛围好。领导班子和同志们之间、同 志们相互之间、工委机关与高校之间,关系非常融洽,整个工作氛围非常好。三是工作业绩好。从汇报的情况看,高校工委的工作富有成效,大家贯彻中央 和省委部署要求的态度十分坚决,而且落地工作抓得很扎实。对高校工委的工作,省委是满意的。这里面,凝聚着班子的心血和汗水,体现着班子的素质、能力和水平。这说明,高校工委班子是高素质的、战斗力强的、团结和谐的, 这也是管高校、联系高校、协调高校的基本功。
在新的一年里,希望高校工委班子更好地团结带领全体干部,再接再厉, 开拓进取,适应新形势,瞄准新目标,展现新作为,作出新业绩。这是总的要求,也是对大家的期望。相信同志们一定能保持一流的精神状态,拿出一流的工作水平,创造一流的发展成果。实事求是地讲,高校工委工作不好做,ZZ性、敏感性、政策性很强,需要具备很高的ZZ素质、政策水平、业务能力。去年,中央和省委召开高校X建工作会议,省委召开了全省基层X建工作会议, 对加强高校X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有大量任务需要落实落地。高校工委确定今年为“工作落实年”,这个非常好。从全省面上看,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全省要按照“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践行新的发展理念, 以更大力度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民生改善,还要解难题、补短板,这些都对做好各方面工作,包括高校工委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所以,新形势新任务,对大家是一个现实考验。今天时间关系,全面的工作我就不展开讲了,这里对抓班子、带队伍提四点要求。
第一,要讲ZZ、顾大局。牢固树立ZZ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 齐意识,在思想上、ZZ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X中央保持高
度一致,这是做好一切工作最重要的前提。3月1日,中央X校春季开学典礼上, 刘云山同志发表重要讲话,要求领导干部在“四个意识”上带好头、作表率。他特别强调,看齐是重大的ZZ原则;讲看齐对X员干部来说,不是个人的小事,而是事关ZZ方向的大事;不是一般的品行要求,而是X性要求。高校工委作为省委领导全省高校X的工作的重要部门,担负着推进高校X的建设、思想ZZ建设、平安校园建设和机关自身建设“四大建设”的职责,讲ZZ、顾大局,向X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X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 始终是第一位的。中央已经下发通知,在全体X员中开展“学X章X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X员”学习教育。要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推动“四个意识”落地生根,真正把向X中央看齐体现和落实到思想和工作的各个方面。
第二,要敢担当、善担当。这是新常态下领导班子应有的素质。高校工委的工作对象是高校,这是我们X的重要阵地,一定要把大局意识、担当意识、底线思维牢固树起来,自觉修好“担当”这门必修课,做敢担当、善担当、能担当的担当者。一是定力要深。就是要有深厚的ZZ定力,从心底立起一根“定海神针”,只要利于X、利于国家、利于人民,只要大局需要、长远需要、事业需要,就坚定决心、坚决落实。二是眼力要准。就是要对我们所处理的事情、解决的问题、应对的挑战、化解的矛盾和风险,有准确的定性、研判,把担当建立在对发展大势、发展规律、职责所在的科学把握之上。三是能力要强。就是要有担负重任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专业化能力、依法办事能力、驾驭复杂局面能力和做好高校师生工作的能力,切实把肩负的责任扛起来。四是合力要好。就是有能征善战、敢担当的好团队,形成人人负责,人人有为、人人奉献的氛围。
第三,要严要求、硬作风。按照全面从严治X要求,巩固扩大“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成果,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要突出高标准。围绕“走在前列” 全面对标,提升发展标杆,提升工作标准,提升精神境界,使“严”和“实” 的要求,成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一种自觉。要突出执行力。对定下来的事情,要全面提速、雷厉风行、抓紧快办,大事要事拖不得;要拿出极度负责、极其用心、极为务实的态度,不做表面文章;要具体深入、抓细抓小、推动落实,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力度和韧劲。要突出树正气。注重统筹抓好环境建设,包括硬环境、软环境和奋发向上的大环境,形成团结向上、凝心聚力、
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使大家愉快地工作。要以好的环境、好的氛围、好的精神面貌,带动全省高校健康发展,使高校工作充满活力。
第四,要抓X建、强责任。高校工委做知识分子、做青年学生的工作,这些群体思想活跃、个性较强,工作上面临的新情况多,要解决的复杂问题也很多,特别需要X建工作强起来、起大作用。对高校工委领导班子来说,抓好X建就是最大的政绩,就是突出主业。要认真履行X建责任和“一岗双责”,把X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统筹起来,同向发力、同频共振。要做到“六个始终”, 就是:始终扭住X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这个龙头,做到X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两责”和业务工作“一岗双责”一起落实;始终根据对照正反两方面典型剖析检查这个要求,做到既不断见贤思齐、提升自我,又时时反躬自省、保持警醒;始终坚持作风建设这个重点,做到X风政风和社风民风“两种风” 一起抓,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始终树牢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这个理念,做到老虎和苍蝇一起打,做到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始终围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个核心,做到全面完善制度与执行制度两措并举;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守住纪律这条高压线,做到关心爱护干部和严格教育管理监督两方面并重。要切实把X风廉政建设的成果体现到做好高校工作上,不断开创高校工委工作新局面。
在第十五次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6年9月6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会议,是省委、省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启动大会。首先,我代表省委、省政府, 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
刚才,烟台市、滨州市和省国土资源厅、济南市普法办,以及日照市岚山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六个单位,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了很好的发言。本群同志系统总结了“六五”普法工作取得的成绩,部署了“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各项任务,很全面、很务实、很到位。总的感到,不论是发言,还是报告, 都有新实践、新探索、新成效,很好地把握了普法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性特征。一是突出了服务中心这个大局。普法依法治理对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至关重要。 中央强调,改革要于法有据,推动发展、维护稳定都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这些都是普法工作的着力点、落脚点。中央和省委是这样要求的,大家也是这样抓的。二是突出了改革创新这条主线。把改革创新贯穿于普法工作全过程,积极推进工作理念创新、载体阵地创新、方式方法创新,有效增强了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三是突出了注重实效这个关键。紧跟群众需求, 开展宣传教育,特别是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方面,动了很多脑筋,下了很大功夫;法治创建活动、文化品牌打造、基层依法治理等,也都走在了全国前列。四是突出了组织领导这个根本。不论是各级X委政府,还是国家机关、司法行政部门,都履行了职责,扛起了责任,把法治宣传教育由“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这四个方面,既是“六五”普法工作的成功实践,也是我们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应当在“七五”普法工作中,进一步坚持和发扬。
同志们,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一件大事、要事,事关“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最近制定下发了七五普法规划;省人大常委会也作出决议,审议通过了2016-2020年依法治省规划。这两个规划,战略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 既贯彻了中央和省委要求、又符合当前我省实际;既作了宏观谋划,又明确了推进路径;既部署了“七五”普法的“任务书”,也为我们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提供了“总纲领”。大家一定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进一步深化工作
内容,细化工作项目,创新工作机制,全力以赴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围绕做好“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我再强调四点:
一、聚焦全面依法治国方略,进一步把握方向、保持定力
X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X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 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了法治宣传教育的基本定位、重大任务和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既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也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因此,做好我省“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最核心的一条,就是要研深吃透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用中央精神统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定不移以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坚定不移把法治宣传教育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谋划、来推进,进一步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七五”普法开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
把握方向,关键要定准位、落准点,保持战略定力。做好“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从大的原则要求上讲,要始终做到三条:一是始终坚持法治教育与依法治理相结合,更加注重法治理念的传播。就是要把普法宣传渗入到地方、 行业和基层依法治理当中,提高普法的感染力和渗透力,让群众通过身边事、身边人感受公平正义,推动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二是始终坚持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更加注重法治信仰的培育。就是把法治教育贯穿于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等法治实践全过程,在法治实践中普及法律知识,增强群众法律认同感,形成“言必遵法、行必守法”的内在自觉。三是始终坚持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更加注重法治思维的培养。既要重视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又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切实把对法治的尊崇、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任何时候、干任何事情, 都以法律法规为判断标尺和行为准绳。法治思维从根本上讲是一种规则思维、程序思维、底线思维。要从三个方面来把握:第一,要树立边界思维,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第二,要树立平等思维,自觉地、无条件地遵规守法,做到对上对下、对己对人、对内对外一个样,一把尺子量到底;第
三,要树立权责思维,牢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消除 在旧的思维模式下所形成的一些与法治要求不符的办事方式,做到为人民履好职、尽好责、服好务。
二、聚焦走在前列目标定位,进一步创新工作、全面升级
走在前列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总要求,是引领各项工作创新发展的总定位。尤其是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 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面对的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之多前所未有,面对的各种矛盾风险挑战之大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X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干部群众对法治建设和法治宣传教育的要求更加迫切。从这个角度上讲,做好“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我们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积极主动地担起责任,积极主动地开拓创新,用一流的工作标准、一流的工作作风、一流的工作成效,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继续走在前列,实现“全面升级”。
第一,聚力推进法治宣传“转型升级”。要以构建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工作体系为抓手,更加注重弘扬法治精神,在全社会树立法治的权威;更加注重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展宣传,在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 更加注重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的特点,分类实施法治宣传教育。一是普法内容要从“工作需求”向“受众需求”转变,打造服务型普法新模式。 过去,我们大多是“我宣讲什么,群众就学什么”;现在,我们要做到“群众需要什么,我就宣讲什么”,这样才能使群众切身体会到学法用法的好处,提高主动学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普法的效能也才能发挥到最大。二是普法形式要从“灌输式”教育向“服务式”教育转变,打造创新型普法新模式。法律知识博大精深,即使是专业的法律人士,也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因此,群众在工作生活中,可能存在不少误读或者片面理解法条内容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在普法工作中,突出对矛盾纠纷解决途径的宣传,确保在矛盾发生时,总能找到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法治实践中,提升群众法律认知水平。三是普法方法要由“突击式”向“常态化”转变,打造“长效式”普法新模式。 普法宣传的最终目标,就是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这也是普法工作成效的检验标准。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很有必要,但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普法教育常态化更加重要。这“三个转变”、“三种模式”,目的就是要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大家一定要进一步细
化、实化、具体化,真正落实到“七五”普法依法治理的具体实践中。
第二,聚力推进法治文化“提档升级”。要坚持以法治文化引领法治实践, 在法治文化载体建设上、文化成果的固化上、文化作用发挥上做足文章,不断增强法治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使法治成为根植于人民群众内心的向往,成为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一是要深入开展全省法治文化建设和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评选活动,把法治元素融入城乡建设规划设计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精心打造一批法治文化阵地;二是要深入挖掘齐鲁传统文化的法治元素,形成“一市一品牌、一县一特色、部门有特点、行业有亮点”,精心打造一批法治文化品牌;三是要鼓励支持法治文化精品创作,精心打造一批“接地气”的法治文化精品,以丰富生动的作品,吸引人、感染人、说服人。
第三,聚力推进法治创建“优化升级”。要加强法治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扎实开展各类法治创建评选命名活动,大力宣传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防范风险、服务发展、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的成功经验,推进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县(市、区)向纵深发展。当前,在推动各部门各行业普遍开展依法治理的同时,要把法治创建的重点放在基层,推进工作重心下移,强化基层基础。比如,认真抓好“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诚信守法企业”等基层创建工作,提高城乡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第四,聚力推进载体平台“换代升级”。一方面,要继续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优势,精心策划一批精品栏目;另一方面,要突出抓好新媒体普法平台建设, 注重发挥新媒体新技术在法治文化传播中的运用,实施“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更好地运用“两微一端”开展普法宣传,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影响力。我省在这方面,有很多探索,如省普法办建立的省级普法微博群、山东公安微博群、胶东在线的《网上问法》、菏泽普法手机报、法院裁判文书网上公开、部分案件庭审网上直播,等等,实践效果都很好。下一步,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持续扩大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聚焦工作着力点和切入点,进一步持续加力、务求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长期基础性工作。这说明普法工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抓、持续抓,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所以说,做好“七五”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既要善于从大局着眼,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两个规划”;
也要从实际出发,找准工作着力点和切入点,抓住牵动全局的“牛鼻子”。具体而言,要在“三个方面”持续加力:
第一,要围绕“两大普法重点”持续加力。就是突出抓好宪法和X纪法规 的宣传教育。宪法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X纪法规是X内管X治X的重要法宝。二者都是行为规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内容的相同性。但X纪要先于国法、严于国法、遵从国法。所以,我们首先要把学习宣传宪法摆在首要位置,大力宣传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理念,破除“法不责众”、“人情大于国法”等错误认识,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同时,要注重X内法规宣传与宪法宣传的衔接和协调,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紧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X员不仅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按照X规X纪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X规X纪和国家法律的自觉尊崇者、模范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第二,要围绕“两个关键对象”持续加力。就是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关键 少数”和青少年“关键群体”。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既要在学法上全面深入, 在尊法上坚定自觉,更要在守法上严格自律,在用法上积极主动,带头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精神,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领导干部带头依法行政,主要表现为“四个有”:一要有法律信仰,正确看待政府权威与法律权威、经济工作与依法行政、依法行政与提高效率三种关系;二要有法治思维,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理性平和”;三要有程序理念,严格遵守法定程序规定、严格遵循正当程序原则;四要有边界意识,加快 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对于青少年来说,关键要积极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使广大青少年从小掌握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习惯。
第三,要围绕“两个重要保障”持续加力。就是突出抓好普法队伍建设和环境氛围营造。要建设一支“高、专、精、兼”相结合的普法队伍。“高”, 就是ZZ素质要高,“四个意识”树得牢,在思想上、ZZ上、行动上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X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专”,就是要发挥普法专职人员和队伍的核心作用,加强工作指导,搞好组织协调,规范普法程序,确保普法工作落到实处。“精”,就是要发挥各级普
法讲师团的主力军作用,围绕工作重点、普法要点、社会热点,组织开展专题法治宣讲活动。“兼”,就是要发挥志愿者队伍的示范作用,通过志愿者自身率先学法用法,带动更多的群众自觉践行法律,提升法治宣传渗透力。要着力营造有利于普法的良好环境。环境氛围很重要,是影响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要综合运用媒体宣传、社会宣传、公益广告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动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浓厚氛围。特别是“七五”普法规划刚刚实施,要注重集成全媒体资源、积聚全媒体力量,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报道,率先为“七五”普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聚焦完善普法工作机制,进一步扛牢责任、狠抓落实
普法依法治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工作,也是一项需要全X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性工程。各地各部门要加强领导,科学统筹、注重创新,着力建设普法长效机制,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七五”普法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一要完善领导体制。各级X委和政府,要把普法依法治理纳入当地经济社 会发展规划,健全完善X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体制机制,更加有效地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普法,形成普法工作全民参与、普法成果全民共享的格局。各级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要定期听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七五”普法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要完善责任体系。各级国家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制度,落实好各部门、各行业及社会各单位的普法责任。立法机关,要通过立法听证、法律草案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动员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立法,不断增强社会公众对法律的理解和认知。各级执法、司法机关,要在管理、服务过程中,结合行业特点和特定群体的法律需求,以案明法、以案释法,使案件审判、行政执法、纠纷调解和法律服务的过程,成为向群众弘扬法治精神的过程。
三要完善落实机制。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两个规划,抓紧研究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七五”普法规划,尽快进行动员部署。各级司法行政机关, 要按照“七五”普法规划要求,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实际和不同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分类指导,开展法治宣传。要抓紧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制度,健全考评指导标准和评估体系,确保法治宣传教育任务落到实
处。
同志们,做好“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事关全局,责任重大。希望大家在新的历史起点,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和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工作,推动我省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继续走在前列,为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山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担当要把握好“四力”
(2016年1月22日)
领导干部既要敢于担当,又要善于担当,赋予担当更高的标准、更严的戒尺、更大的责任。树立从严从实、全面过硬的担当意识,定力要深,眼力要准, 能力要强,合力要好敢于担当,是好干部的重要标准,是领导干部X性原则和思想觉悟的集中体现。只有修好“担当”这门必修课,忠诚尽责,勇于担责, 敢于负责,才能扛起走在前列的时代重任。
对领导干部来说,既要敢于担当,又要善于担当,赋予担当更高的标准、更严的戒尺、更大的责任,既需要一往无前的勇气,也需要能干事、干成事的智慧;既要在关键时刻豁得出来、顶得上去,还应拿出科学思路、真正解决问题;既要统筹抓好经济、平安、X建“三张报表”,还要坚决守好民生、生态、稳定、廉政“四条底线”。
树立从严从实、全面过硬的担当意识,具体来说,要把握好四个“力”。
定力要深。就是要有深厚的ZZ定力。改革发展实践中,领导干部经常会面对各种矛盾和困难叠加的情况,只有保持深厚、强大的ZZ定力,坚定理想信念,坚定ZZ立场,在思想上排除干扰、消除困惑,才能驾驭和处理好各种复杂矛盾,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要做ZZ上的明白人,ZZ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要始终立得牢,大是大非面前要始终站得稳,思想定力、战略定力、道德定力要始终过得硬,真正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有了深厚ZZ定力,心底就立起了一根“定海神针”,再大的困难风险也能够泰然应对。
眼力要准。就是要精准研判和把握事物。如果判断不准,定性就可能偏差, 导致越“担当”,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越大。只有建立在对发展大势的精准判断、对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对自身承担责任的清醒认识基础之上的担当,才是真正的担当。无论是作决策,还是干事情,都要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看清本质, 从X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从X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出发,正确判断事物的性质和发展变化,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能力要强。就是要有担负重任的能力和水平。没有能力作保障,担当就是一句空话。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任务,工作中很多方式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本领恐慌的问题,成为摆在不少领导干部面前的现实考验。本领不是天生的,要靠学习和实践来获得。要把高度的责任感转化为加强学习的紧迫感,
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专业化能力,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按制度办事的能力。
合力要好。就是要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好团队。事业要靠团队来干。一个好团队,首先要有一个好“带头人”,能够出主意、把方向、敢负责,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事项亲自督办。团队的人员配置要合理,既要有敢打敢冲、攻城拔寨的“小狮子”,又要有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老黄牛”。只有团队齐心协力,人人负责,人人有为,人人奉献,才能不断攻坚克难,开拓前进。
落实新发展理念要有战略定力
(2016年3月23日)
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化为生动实践,关键在于人们的认识和行动。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做到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意志不因发展速度一时波动而动摇、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决心不因发展中遇到困难和挑战而减弱。
在创新发展上保持战略定力,处理好“形”与“势”的关系。新常态下, 面对一些增长指标回落,有人悲观失望,认为经济发展已步入“寒冬”。这种观点只看到经济发展表面的一些“形”,忽略了内在起决定作用的“势”。这个“势”,就是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增长,经济结构正在深度调整,发展动力正转向新的增长点。保持创新发展的战略定力,就要通过创新引领大势、主导大势,做到由“势”定“形”,推动实现发展动力、方式、结构的转化。具体来讲,就要用创新发展主导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这一大势, 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浴火重生,让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早日腾飞。
在协调发展上保持战略定力,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推进协调发展要有“一盘棋”思想,对发展中的矛盾进行全面、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做到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统筹发展。也应看到,协调发展不是“齐步走”、不是搞平均主义,必须突出重点、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保持协调发展的战略定力,要做到“点”与“面”有机结合、总体谋划与“牵牛鼻子”相统一、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统一、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短板与潜力相统一。注重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在发展思路上既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又不断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既集中力量突破诸如结构性改革、扶贫攻坚等难题,又驾驭好两难、三难、多难复杂局面,统筹局部与全局, 突出特色、发挥优势、错位发展,使“点”与“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最终实现高水平发展。
在绿色发展上保持战略定力,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有些同志在发展 实践中把当前与长远对立起来,认为眼前的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只能是一道单选题,遇到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时就有回到发展老路上的冲动。在绿色发展上保持战略定力,就要认识到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牢固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做法,决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决不能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用铁腕手段,出重拳整改、施硬招治理,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做到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三融合”,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优势,让群众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
在开放发展上保持战略定力,处理好激活与规范的关系。关起门来搞建设不可能成功,开放的经济体最具活力、效率、竞争力,这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经济全球化时代,开放发展具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有利的条件,但面临的矛盾、风险、博弈也前所未有,稍不留神就可能掉入别人精心设计的陷阱。这提示我们,在开放发展上保持战略定力,必须处理好激活与规范的关系:一方面提升发展的内外联动性,用对外开放激活内生动力,全面推进“一带一路” 建设,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以更大力度、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开放倒逼改革,为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开拓新空间;另一方面,政府要发挥好“方向盘”作用,把握好开放发展的时机、节奏和力度,尽快建立与开放水平相适应的法律、诚信、咨询、金融、人才、风险管控、安全保障体系,完善支撑高水平开放和大规模走出去的体制机制。
在共享发展上保持战略定力,处理好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的关系。当前, 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问题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在共享发展上保持战略定力,就要在做好锦上添花工作的同时,把有限的资源用到刀刃上,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工作。其中,一项关键任务就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当前,扶贫工作面临大量新情况新问题,既不能急于求成,搞“数字脱贫”;又需要只争朝夕,列出路线图、时间表。必须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ZZ责任,始终绷紧脱贫攻坚这根弦,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全面小康路上没有一个人掉队。
龚正当选山东代省长 李群当选副省长 两位英语流利的60后肩负山东从大变强的使命
(2017年4月13日)
4月11日上午,山东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在济南闭会。会议决定任命龚正为山东省副省长,决定龚正为山东省代理省长;决定任命李群为山东省副省长。
根据惯例,早在2007年就成为山东省委常委的李群很可能出任常务副省长一职。而涉及发展改革、重点建设项目、金融、税务等关系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领域一般会由常务副省长负责。
也就是说,龚正和李群,两位60后将和山东省委省政府一起肩负着带领山东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的历史使命。
翻阅两人的履历可以发现,无论是个人魅力还是发展经济的思路,两人都有诸多相似之处。
比如,两人同样有出国学习经历,同样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
两人同样是搞经济的好手,龚正在杭州主抓的信息产业成就非凡,而李群则带领青岛在实体经济领域赢得关注;
在城市规划上,龚正在杭州的特色小镇建设已经成为全国学习考察的对象, 李群在青岛的全域统筹规划成了实现万亿跨越的战略之举;
两个人都认为,良好的ZZ生态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虽然排在山东之后,但浙江的经济发展模式一 直是山东学习取经的对象。
统计显示,2016年,浙江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0.1%、10.9%,明显高于山东的增速。
这其实是两项非常有代表性的对比,它透露出一个严峻的现实,山东不仅在最能体现市场创新活力的领域落后浙江,就连传统强项的制造业在产业转型升级中也失去了优势。
这就是山东经济大而不强的真实写照,一道摆在龚正和李群面前的经济难题。
如何改变,可以从两人的履历中找到答案。
在杭州任职期间,龚正推出了“一号工程”,主要内容是发展信息经济、
推广智慧应用。
为了“一号工程”,除了马云,龚正还约见了10名年轻人,他们都是电子商务、大数据、互联网金融、集成电路和芯片等高科技领域的年轻创业者。
“马云、阿里巴巴大家都知道,但杭州不能只有一家阿里巴巴,不能只出一位马云。我们邀请各位来,就是希望若干年后,在你们中间能成长出更多的阿里巴巴和马云。”龚正在企业家座谈会上说。
如果说龚正的“一号工程”是信息经济,李群则在抓实体经济方面打造了青岛样本。
2016年青岛GDP跨入万亿,比跨入万亿门槛更值得称赞的是,青岛走出了一条主抓实体经济的发展模式。
2016年10月,新华社报道组来青解码青岛的制造业,这样评价:青岛制造是中国制造的激情一页,从青岛制造的底气,人们看到了“中国制造”的雄心。
实体经济的核心是制造业,2016年,在青岛万亿GDP中,工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为36.5%,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超过97%。青岛GDP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排第7位, 但工业增加值第3,中国名牌数量、品牌企业数量,却是同类城市第一位。
“实践一再证明,实体稳则经济稳,抓实体经济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时任青岛市委书记的李群总结表示,在这一轮宏观经济下行周期中,青岛能够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特别是对制造业紧盯不放,早抓、早调、早转,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杭州和青岛经济发展的侧重点不同,但同样都强调信息化、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比如,互联网工业一词本身就是发端于青岛,流行于当下。
如何利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在实现二产转型升级的同时,同时在三产有所突破,龚正和李群的搭档值得期待。
在当前经济发展中,从中央到地方,越来越重视城市规划的带动作
用。
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时都强调,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
山东未来的经济转型升级同样离不开区域联动的全省统筹规划。
这几天,山东省首个到2030年的法定空间规划《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
-2030年)》正式对外发布。
新的规划强调做优做强济南、青岛2个核心城市,形成“双核、四带、六区” 网络化城镇空间格局。
强调济南、青岛“双核”的根本意义并不是单独发展两座城市自身,而是要重点提高两座城市跨省和省域社会经济活动能力,加强辐射带动作用。
也就是说,济南担负着引领鲁中和鲁西地区加快发展的重任,而青岛则需要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走向国际。
这样来看,《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有点像青岛全域统筹规划的“放大版”。
2010年11月,刚上任青岛市委书记不久,李群在一次调研中提出,青岛的发展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
2011年,担任青岛市委书记仅一年的李群推动出台了青岛历史上首个全域发展规划,提出了“全域统筹、三城联动”城市布局。
“十二五”期间,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青岛由过去定位的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提升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凸显青岛在国家与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如今,翻开青岛的经济版图,西海岸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岛蓝谷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红岛高新区跨步发展,有分析认为,“全域统筹、三城联动”优化城市空间的布局,是实现万亿跨越的战略之举。
在住建部“关于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的函”中还提出要求,山东要培育一批人口规模大、发展基础好、辐射能力强的小城镇。
这恰恰是龚正的强项。
在杭州推进“一号工程”的进程中,龚正还提出了“两区三城九镇三谷” 的概念,即发展高新区(滨江)、临江国家高新区,打造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钱塘智慧城,建设如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西湖云栖小镇、余杭梦想小镇、临安云制造小镇等9个特色小镇,建成立足于云计算、集传感器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西溪谷、传感谷、云谷。
2015年9月,中财办主任刘鹤曾重点考察了杭州市余杭区梦想小镇、上城区山南基金小镇等特色小镇。
目前来看,基金小镇、梦想小镇、云栖小镇和云谷、传感谷、西溪谷已成为杭州新一轮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引擎。
考虑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
已经出现在多地发展的要求中,而李群在青岛6年半的时间一直要求青岛的发展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未来山东无论是全省的统筹规划还是具体到特色小镇建设,都将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
估计两个人都不会想到,两年之后,两人有机会一起直接担负起一个经济大省的升级转型重任。
人民日报曾这样评价60后省部级官员,年轻务实、高知化、懂经济、富有个人魅力、社会关注度高。
60年的龚正和62年的李群无疑是其中的典型。
两人共同的特点是英语流利,眼界开阔,富有个人魅力。媒体报道中,龚正很“洋派”,开会爱讲英语。
在2014年的世界杭商大会上,龚正在致辞中表示要努力把杭州打造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城市,“做到办事服务多说’Yes’ 少说‘No’、破解难题多‘射门’少‘踢球’”。
还有一次会议中,龚正用“Mission:impossible”——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来形容已经完成的拆迁工作。这一表达方式出自美国大片《碟中谍》的片名。
喜欢英语也许与龚正早年的学习经历有关。海关专业出身的他本身英语功底应该较为扎实,而且1987年,他又赴美国金门大学洛杉矶税收管理学院税收管理专业进修了一年。
练就一口流利英语的李群也有出国学习的经历,而且是作为山东最早一批出国攻读MPA的年轻干部之一。
2010年2月10日,时任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的李群到大众网看望采编人员,当天他亲自注册了微博账号LEEPHD,通过该账号用英文编辑发送了他的第一条微博:“Leephdgreetingeverypozizen,happyspringfestival!”。
其中,“pozizen“一词是李群临时的幽默创作,意为对微博用户的新称呼 “脖子”。
在多个公开场合,李群都秀过他的英语。
在2016年青岛举办的中国财富论坛上,李群就曾经临时“客串”翻译,向
嘉宾介绍时任山东省长郭树清;
在给300多名中国海洋大学师生做的一场主题为中国梦和海洋强国的政策形势的课堂上,李群也曾经用流利的英语向在座师生讲解一张中国南海诸岛的地图。
在2015年8月赴任山东前,在一个周六的早晨,龚正和爱人开车到苏堤,第一次看了西湖的日出,“确实漂亮。”
他对杭州深怀感情,“我心怀热爱,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不会忘记杭州的山山水水,不会忘记杭州的干部群众,无论走到哪里,都会为杭州的进步鼓掌, 为杭州的工作跑腿,为杭州人民祝福。”
李群对青岛同样感情深厚。
在3月25日青岛市领导干部会议上,李群用五个“一心”与青岛深情道别, “一心为了让青岛更具实力、竞争力,一心为了让青岛更加宜居、更具魅力, 一心为了让青岛人民更加幸福,一心为了让青岛更加开放、国际化,一心为了让青岛ZZ生态更加优化。”
但龚正和李群对官场中的懒政行为却是格外警惕。
2015年开年后,杭州的第一个会议就是“全市深化作风建设大会”。在会上,龚正摆出了“念歪经”、“当官做老爷”、“推诿扯皮、不敢担当”等各类不留情面的“辣词”。
此前,“相互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与“遇到难题不敢担当”两个问题被集中至民意测评最不满的前两位,成为杭州主治作风的“疑难杂症”。
“就是要告诉全市X员干部,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不见成效、不达目的决不收兵。” 龚正如是解释这第一次会议的主题。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青岛那次著名的反省大会。
2012年4月19日,在市X政考察团赴苏浙学习考察总结会议上,李群批评青岛有的干部有“红瓦绿树综合症“的症状表现,就是‘’自满自足、自私自利、自怨自弃、自说自话。”
可以说,李群对于懒政是深恶痛绝的,他一直在各种场合提醒各级官员, 一定要有担当意识。
在青岛期间,李群有一个习惯,经常不打招呼就一个人下去调研或暗访。
比如,他曾散步“巡查”看见海边酒店向海里乱排泔水,当即打电话向有关部门举报;还有一次他到胶州调研,临时起意又跑到即墨一个乡镇暗访。
梳理龚正和李群的过往讲话不难发现,两个人都认为,良好的ZZ生态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2012年3月7日,在青岛十一次X代会闭幕不到一个月,李群出席市委X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围绕如何营造良好ZZ生态,全面落实市十一次X代会精神作专题辅导报告。
而在2017年山东省委X校开学典礼上,龚正提出要协同打造“四个生态系统”,其中就包括ZZ生态,“要注重创优环境,协同打造更有效率的政务生态系统、更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更有魅力的自然生态系统、更加和谐的社会生态系统和风清气正的ZZ生态。”
有对上述话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加我个人微信(Lionel-07)讨论,最好备 注一下实名+职业。
新年贺词
(2018年)
时光荏苒,岁序更新。在这个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谨代表山东省人民政府、代表9900多万山东人民,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世界各国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2017年是山东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X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开启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为山东发展指明了方向。省第十一次X代会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确定把走在前列作为长期坚持的目标定位和根本要求, 加快建设发展质量效益高、生态环境优、人民群众富、社会文明和谐的经济文化强省。
在宏伟蓝图的引领下,全省各级把大势、明思路、定措施,干了一些大事和实事。我们认真落实省第十一次X代会部署,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 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领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全力打好安全生产、生态环保、金融风险防控、脱贫攻坚、社会维稳五场硬仗,致力于形成标本兼治、系统发力的工作局面,切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上,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呈现提质增效、稳中向好的态势,出现了一些多年未有、影响深远的积极变化。
一年来的收获是全方位的。我们提前完成钢铁、煤炭去产能年度任务,工业能耗总量历史性地实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下降,“三二一”的产业格局更加巩固;我们制定了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时间表、任务书、责任状,先期储备重大项目600个,预计总投资3.8万亿元;我们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4%,全省实有市场主体突破800万户, 年新增100万户;我们聚力攻坚重点民生问题,全年实现80万省定贫困人口脱贫, 黄河滩区60万居民脱贫迁建全面启动,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社会民生事业持续取得新进展,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奋斗拼搏的结果,也离不开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各国朋友的关心、帮助和支持。在此,特向你们表示衷心感谢!
2018年是贯彻X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将全面学习贯彻X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强X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山东正在深入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 努力构建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的开放新格局。我们诚挚欢迎、热情邀请海内外朋友参与到新一轮开放浪潮中来,共享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和改革发展的巨大机遇。全省正以生态系统为支撑,着力培育政策、环境和服务集成优势,在共同营造绿水青山的ZZ生态的基础上,精心打造精简高效的政务生态、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彰显魅力的自然生态、诚信法治的社会生态,全力构建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一流发展环境,为朋友们来山东考察交流、投资兴业、观光旅游,提供全方位的有力支持。
衷心祝愿各位朋友阖家幸福、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政府工作报告
在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2018年1月25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新成就,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

本届政府任职的五年,是我省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世界经济
复苏乏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X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把学习宣传贯彻X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ZZ任务,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X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中共山东省委要求和省第十一次X代会精神,克难攻坚,砥砺奋进,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五年来,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两个万亿元台阶, 2017年达到7.27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6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4%;粮食产量稳定在900亿斤以上;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二三一” 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发展动力和活力显著增强,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简政放权、行政体制、财税金融、企业事业、农业农村、对外开放等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区域城乡发展更趋协调,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6个百分点,850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城镇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工作取得新成绩。民主法治建设有序推进,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进一步加强,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41件、修改50件、废止25件,制定政府规章45件,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全面完成,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全面建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120亿元,翻了近一番。群众体育蓬勃发展,我省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赛事连创佳绩。人民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农村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789元、15118元,年均分别增长8.5%、9.7%;五年累计500多万省标以下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7.2%下降到0.3%;城镇新增就业每年11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生态山东建设成效显著,生态补偿制度率先建立,城际联防联控制度初步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体系全部落实,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污染物总量控制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五年来的发展成就,充分印证了X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X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科学标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去年,我们按照“一切围绕十九大、一切服从十九大、一切捍卫十九大”的要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提出的“走在前列”根本要求和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等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第十一次X代会部署,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聚焦聚力安全生产、生态环保、脱贫攻坚、金融风险防控、社会稳定攻坚战,形成了标本兼治、系统发力的工作局面,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三去一降一补”强力推进,全年 压减粗钢产能527万吨、生铁产能175万吨、煤炭产能351万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妥善分流安置去产能企业职工4.12万人。违法违规电解铝关停和“地条钢”清理整顿工作圆满完成,山钢集团在济南的640万吨钢生产线、567 万吨铁生产线实现全线安全停产。商品住宅去化周期10.1个月,稳定在合理区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降至55%。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负860亿元。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1240公里、5820公里,比2012 年增长55.2%、17%;沿海港口吞吐量突破15亿吨,比2012年增长42%。两条“外 电入鲁”通道建成投用,新增外电接纳能力500万千瓦。
(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启动实施。积极创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草拟上报综试区总体方案,今年1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步编制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实施意见。谋划推出各类政策100余项, 与国家部委、金融机构、中央企业、知名民企等签订合作协议。
持续做好“去增提”三篇文章,在压减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 促进新兴动能和传统动能协调并进。坚持用工程的办法推进工作,建立健全项目库,围绕“四新四化”先期储备重大项目数百个,实行有进有出、动态管理。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新登记“四新”经济企业1.9万家, 增长37.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5%。
(三)改革开放事业开创新局。制定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两个10条意见,省管企业公司制改制基本完成,省管企业实现利润增长123%,创五年来新高。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实有市场主体达到806.8万户, 其中企业突破225.9万户。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稳步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成效明显。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民生领域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率先突破。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初步建立并发挥作用,金融风险防控机制不断完善。金融业增加值五年平均增长10.4%,直接融资规模由2012 年的1814亿元增加到5366.9亿元。科教融合发展实现突破,齐鲁工业大学与省科学院整合成立新的齐鲁工业大学,齐鲁医科大学组建稳步推进,中国能源大学正在谋划筹建。制定出台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20条意见。全省进出口总额17823.9亿元,增长15.2%;实际利用外资1210.5亿元,增长9%;对“一带一路”沿线实际投资100.6亿元,增长81.7%。
(四)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高。聚焦“4个2”重点区域和老弱病残特殊贫困群体,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全年实现省标以下83.2万贫困人口脱贫。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获得国家批复,各项资金总额280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60亿元;28个新建村台工程已开工18个,42个规划外迁社区已动工41个; 我们将在2020年全面完成迁建任务,圆60万滩区群众的安居梦。深入开展环保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攻坚,PM2.5、PM10平均浓度比上年分别下降13.6%、11.7%。煤炭消费总量压减2706万吨,超额完成控制目标任务。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五年累计下降22.9%,年度能耗总量近二十年来首次下降。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省普通中小学大班额化解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全民参保计划深入实施, 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升。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64.7万套,老旧小区改造惠及66.9万户群众,农村危房改造竣工率100%。17市全部开展分级诊疗工作,全部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组建各种模式医联体800多个;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区域中心建设正式启动。
(五)稳定和谐局面更加巩固。全力推进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和危险化学品综合治理,开展非煤矿山转型升级和专项整治,全年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9.1%和25.5%。出台退役士兵安置和权益保障11条政策,为25.5万人解决了就业、生活等困难。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双拥共建取
得新成效。征兵工作任务圆满完成。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信息化支撑,社区治理体系逐步健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按照省委统一部署,集中开展防范暴力恐怖事件、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事件、安全事故等四类风险专项行动,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
(六)政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X派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348件、政协提案767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等制度进一步完善。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本届政府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累计削减641项,兑现削减二分之一的承诺。首批公布3.6万项“零跑腿”和“只跑一次” 事项。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网上大厅实现互联互通,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网上办理。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全面推开,山东公共数据开放网建成开通。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成效明显。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实施办法,持之以恒改进作风,“三公”经费比2012年压减55.3%。以坚定决心、更大力度推进反腐倡廉,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立案37075件,处分35520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一年来,在省委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勤奋工作,我们统筹谋划办成了一批事关山东长远发展的大事要事,全省上下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科学发展的力度空前,对加快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认识高度一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几代人孜孜以求的强省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每一份成绩的取得,都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中共山东省委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民主X派、工商联、无X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 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鲁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向中央驻鲁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山东发展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五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始终坚定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X中央和全X的核心地位,坚定维护X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到实处;必须始终坚持X的全
面领导,全面从严治X,坚持在省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ZZ生态;必须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握规律,抢抓机遇,善于创造性开展工作,切实增强工作的敏锐性、前瞻性、主动性;必须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最大限度激发广大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必须始终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坚持做到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激励干部改革创新、担当作为、埋头苦干,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这些,不仅是弥足珍贵的经验体会,也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原则要求,我们一定倍加珍惜、坚定遵循。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面临不少困难和风险。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够高,创新引领能力不够强,结构性制约凸显;区域城乡发展仍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还存在薄弱环节,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领域有不少短板, 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缺口还比较大;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 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专业素养、开放意识需要进一步提升;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时有发生。对上述问题,我们一定以更努力的工作、更扎实的举措, 认真加以解决。
二、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目标定位,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今后五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山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是走在前列谋新篇、开创强省建设新局面的关键突破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X的十九大精神,加强X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省第十一次X代会关于奋力开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的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加快推进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谱写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和谐美丽现代化强省建设新篇章。
全面贯彻X的十九大精神,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把“走在前列、由大到强、全面求强”作为总体思路要求,做好谋篇布局,以勇于担当、求真务实的精神深化改革创新,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任务落实,苦干实干谋发展,合心合力强山东。走在前列,就是自觉把走在前列贯穿到经济社会发
展全过程、各方面,围绕走在前列谋划发展思路、展开发展布局、制定发展举措、衡量发展成效,努力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由大到强,就是立足山东大而不够强的重要阶段性特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事关全局的重大关系,加快推进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全面求强,就是深刻领会、主动对标强国建设的精髓要义,准确把握强省建设的丰富内涵,全面聚焦全省优势,聚力做好优势转化、扬长补短的大文章,全面发力,持续加力,推动各项工作、各项事业都强起来。
(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始终把走在前列作为长期坚持的目标定位和 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发展寄予厚望,要求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我们要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站在全国看山东,着眼长远谋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主动寻标对标,高标定位,奋勇争先。
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在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谋划实施“十四五”规划,推动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取得重大进展。到2022年,在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基础上,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实现经济发展更加高质高效、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群众更加富裕、社会更加文明和谐。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建成高质高效的全面小康,有效解 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建成补齐短板的全面小康,空间发展格局更加优化,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效显著,区域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建成厚植优势的全面小康,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创新型省份率先建成,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建成群众满意的全面小康,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山东实现全面现代化的过程,就是由大到强、全面求强的过程。通过不懈努力,到2035年,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美丽山东目标基本实现,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列。到本世纪中叶,物质文明、ZZ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水平全面提升, 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省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享有更加幸福【联系微信dadaw*k01】
安康的生活,在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中走在前列。
(二)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持续推动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把握我国 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基本特征,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使发展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全面增强山东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要围绕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处理好五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看结构优化的形和此消彼长的势,始终在创新发展上保持定力。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为增长速度的高低所困扰。速度掉一点不可怕,关键看掉的是什么,如果掉下去的是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过剩产能,提上来的是转型升级的传统动能、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产品,就是强质量、提效益、上水平。只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就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改革,坚持不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是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看全省一盘棋,始终在协调发展上保持定力。 在省级层面统筹推进区域协同、城乡融合、陆海并进、生态节能,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落实好主体功能区规划,严格按照优化、重点、限制、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推动发展,科学划定工业、城镇开发边界,发挥地方立法作用,推动各类开发活动向存量调整、内涵提升转变。强化聚力攻坚,不搞平均用力,避免各自为战,通过点上突破带动全局,实现互促互进、共同发展。坚持在国家发展全局中谋划推进工作,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深度融入环渤海经济合作区、中原城市群、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区域战略,拓展对内对外发展空间。
三是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看可持续发展,始终在绿色发展上保持定 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施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建设绿水青山新山东。实行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建立健全用能、用水、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和交易制度,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联系*微信dadawk01】
拓展实施“工业绿动力”计划,推行清洁生产。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省创建,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加快建立以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为核心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大生态红线保护力度,发挥公益诉讼作用,坚决守住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绝不以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牺牲子孙后代利益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发展。
四是处理好激活与规范的关系,看市场体制机制优势的再造,始终在开放发展上保持定力。坚持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开放,在有退有进、有破有立、有放有管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的“发动机”更加强劲、政府的“方向盘”更为有效。支持济南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抓好创建潍坊农业开放发展综试区工作,放大青岛跨境电商综试区、威海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临沂商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的综合效应。加快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的复制推广。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提升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功能优势,积极推动出口加工区、保税港区向综合保税区转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持续优化生活环境,完善国际学校、医疗、文化等设施;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加大政策创新力度,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发展新高地。
五是处理好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的关系,看综合效益最佳,始终在共享发展上保持定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加大民生投入,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努力保持居民收入增长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农民收入增长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贫困地区居民收入增长高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贫富差距, 朝着实现共同富裕迈进。
(三)坚持强优势补短板,全面发力全面求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 山东优势,坚持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加快我省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基础优势等的创造性转化,培育新的增长点,串点成线、扩线成面,积极
开拓强省建设新途径。
一是发挥实体经济大省优势,开拓制造强省新途径。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努力打造质量效益好、创新能力强、品牌价值高、安全环保节能的山东现代工业。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推动新一轮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加快构建新一代材料产业体系,培育更多行业单项冠军。努力建设数字山东,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企业上云”,发展个性化定制、工业设计等新业态。制定实施好《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山东省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培育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统筹推进钢铁产能优化升级和集中布局,高标准建设日照先进钢铁制造基地。建设鲁北环渤海湾高端石化基地,实现石化产业发展高端化、基地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加快物流产业集群培育,促进城乡、区域、产业链之间物流服务均衡充分智能发展。
二是发挥农业大省优势,开拓乡村振兴新途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编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聚焦产业兴旺,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强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千亿斤粮食产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省。发挥潍坊蔬菜标准和技术集成推广优势,成立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制定国家蔬菜标准。建设德州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培植壮大农业“新六产”,坚持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推动终端型、体验型、智慧型、循环型发展,突出农村电商和乡村旅游,到2020年建设农业“新六产”示范县50个、示范主体600家。聚焦生态宜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大力改善路水电气暖讯房等基础设施, 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提升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水平。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农村公路建养管运协调发展。聚焦乡风文明,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乡村文明行动,推动移风易俗、文明进步,营造崇德向善的淳美乡风。聚焦治理有效,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治理体系。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全面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
策。聚焦生活富裕,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深化农村土地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打破区划限制,培育一批产业集聚型、创新创业型、文化传承型、强农富农型的特色小镇,促进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三是发挥教育科技大省优势,开拓创新强省新途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山东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山东省“十三五” 科技创新规划》,把教育大省、人口大省优势转化为教育强省、人才强省优势。强化创新引领发展第一动力。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创新共同体。发展壮大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高水平建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积极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强化科技第一生产力。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加快国家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设。大力推进济青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全面实施知识产权强省战略, 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强化创新人才第一资源。全面落实《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谋划推出最能补齐发展短板、最能激发潜在优势的人才新政。深入实施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外专双百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工程,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产业领军人才、科技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支持省级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教育启智、育才、聚力重要作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行学术人才和应用人才分类培养、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培养的制度,着力培养创意创新创业能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四是发挥海洋资源丰富优势,开拓海洋强省新途径。强化陆海统筹,整合 沿海港口资源,优化口岸布局,谋划推进青岛港、渤海湾港、烟台港、日照港四大集团建设,适时组建山东港口投资控股集团公司。落实好《山东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打造向海经济,做强海洋生命健康、海洋高端装备、海水利
用、绿色海洋化工、海洋旅游等产业。支持日照、威海等市创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加快“海上粮仓”、海洋牧场和海洋经济特色园区建设。探索发展海水稻。实施“透明海洋”工程,强化“智慧海洋”深海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全国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依托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和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加快培育青岛西海岸新区、蓝色硅谷,支持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等建设海洋科技产业聚集示范区,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开展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试点,扎实推进长岛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
五是发挥齐鲁文化资源丰厚优势,开拓文化强省新途径。齐鲁大地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历史文化悠久,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是强省建设最深厚、最持久的精神力量。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强儒学深度研究,充分挖掘齐鲁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继承发扬齐鲁儿女忠诚、仁义、豁达、好客、包容、诚信、勤奋、进取的优良品格。加快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齐文化传承创新两大示范区建设,实施“七区三带”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大力弘扬“水乳交融、生死与共” 沂蒙精神,建设好爱国主义、X性X史和廉政教育基地。加强新型智库建设, 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媒体大平台。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旅游等融合发展。打造影视创作生产高地,建设青岛电影基地等一批影视产业基地。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办好“一带一路”版权贸易洽谈会。
六是发挥战略平台综合优势,开拓区域协调发展新途径。全面落实国务院 批复要求,实施好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加快提升济南、青岛、烟台核心地位,发挥其他14市国家和省级开发区、高新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带动作用,支持济南加快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形成三核引领、区域融合互动的新旧动能转换总体格局。深化“两区一圈一带”提升行动,加快实施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支持青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进淄博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加大力度支持西部地区发展。依托德龙烟干线、胶济线、鲁南高铁等通道,把东部口岸优势向西
部延伸,打造整体发展的空间优势。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开展大中小城市培育工程,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努力治理好城市病。推进交通强省建设,落实“多规合一”、综合交通网规划、高速铁路网规划。加快京九高铁、郑济高铁、鲁南高铁、京沪二通道山东段、环渤海高铁山东段等高铁项目建设,打造“三环四横六纵”高铁网络;加快济青高速扩容改造、枣庄至菏泽、潍坊至日照、淄博至临沂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 完善高速公路网;新增4个民用机场布点,形成“两枢一干九支”民用运输机场布局,积极发展通用航空。建设黄水东调应急二期工程,推进南水北调胶东续建工程,扩大向胶东地区输送长江水、黄河水能力。
七是发挥区位战略节点优势,开拓开放强省新途径。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突出“一带一路”建设,放大山东由南向北扩大开放、由东向西梯度发展战略节点作用,在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上走在前列。依托海上丝绸之路促进沿海城市互联互通,支持青岛、烟台、威海、日照打造海上合作战略支点,依托东亚交通物流枢纽中心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跨境转口贸易,探索中欧班列新模式。加快推进中韩(烟台)产业园、济南中德产业园、威海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和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支持济南打造“内陆港”、设立空港保税物流中心。组织实施“选择山东”全球路演, 加快引进一批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项目。加强国际产能、创新能力的开放合作,有效引导支持对外投资。着力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从大进大出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加快打造外贸强省。
八是发挥品牌大省优势,开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新途径。品牌是质量和诚信的象征,我省拥有一大批卓越的产品品牌、企业品牌、行业品牌、区域品牌和地理标志品牌,好品山东、好客山东品牌体系享誉海内外。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实施质量强省战略、品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推动“山东标准” 建设,积极创建全国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省。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开展商标国际注册、国际认证,加快培育一批国际知名自主品牌。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健全各类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建立规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引导规模企业进行规范化公司制改制。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统筹推进企业家队伍建设。引导企业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品牌创新、模式创新,统筹做好由大变强、由小变精两篇文章,培育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推动
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
各位代表,山东是驻军大省、兵员大省、优抚安置大省。要贯彻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完善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加快推进青岛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创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示范省。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大力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深化改革,扎实做好双拥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全面落实退役军人安置政策,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加强军事设施保护, 支持和服务保障军队备战练兵。深化全民国防教育,营造全社会关心国防、热爱国防、支持国防和尊崇军人的浓厚氛围。
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中共山东省委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撸起袖子加油干,强省建设宏伟蓝图一定能够实现,一个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和谐美丽的新山东必将蓬勃崛起。
三、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进展
2018年是贯彻X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启动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第一年。我们要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贯彻新理念、聚焦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确保开好局、起好步。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 外贸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 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目标。
(一)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新旧动能转换 中心任务是,通过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实现传统产业提质效、新兴产业提规模、跨界融合提潜能、品牌高端提价值。要全力抓好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的推进落实,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积极探索新旧动能转换模式,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聚力建设协同发展产业体系,推进塑造实体经济新辉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
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集中培育“5+5”十强产业,前瞻布 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现代海洋产业、医养健康产业等新兴产业,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新动能主体力量;改造提升高端化工产业、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精品旅游产业、现代金融服务等优势产业,促使“老树发新芽”,转换形成新动能。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提升项目库,完善管理服务平台,建立项目落地绩效考评机制,设立6000亿元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推动重大工程取得实质性突破。积极主动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今年再压减粗钢产能355万吨、生铁产能60万吨、煤炭产能465万吨,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和企业杠杆率。
深化改革激发动能转换活力,推进塑造政策、环境和服务集成新优势。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树立改革强省的鲜明导向,保持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执着,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创新要素市场配置机制。打破地域分割和行政垄断, 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开展促进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稳妥推进石油、天然气、盐业体制改革,抓好重点领域价格改革。创新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机制。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资产证券化水平。探索建立划转国有股权统筹运作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省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作用。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大力实施小微企业治理结构和产业结构“双升”战略,坚决清除各种“玻璃门”“旋转门” “弹簧门”,努力为民营企业降门槛、减手续、添动力。创新财税金融体制机制。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深化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扎实推进费改税改革,稳妥开展水资源税、环境保护税改革。
规范发展融资担保、互联网金融、股权融资、要素交易等新业态,稳步推进债券品种创新,更好发挥齐鲁股权交易中心等区域股权市场功能,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支持济南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烟台区域性基金管理中心建设。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积极发展绿色金融。
创新驱动增强动能转换动力,推进塑造创新创业创造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推进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融合发展,在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石墨烯、氢能源、碳纤维、生物育种、合成生物等领域加强前瞻性技术布局。在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化工、智慧农机、精准医学等领域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用好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加大研发投入后补助实施力度,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以上。支持壮大创新百强企业,努力培育一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展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办好双创活动周,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
扩大开放释放动能转换潜力,推进塑造全面开放新格局。深入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谋划建设“一带一路”综合示范区,办好中国—东盟中小企业合作高峰会等重要商务活动。加快对外贸易转型,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外贸综合服务创新发展,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推进济南、青岛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新兴服务贸易。发挥我省特定产品指定口岸优势,增加中高端消费品进口,引导境外消费回流。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推进外商投资审批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稳定发展。加强与国内创新型、引领型企业合作,在先进技术、高端人才、重大项目引进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支持企业加强与境外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企业投资合作,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提高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
持续扩大有效需求,推进塑造动能转换新支撑。加强需求侧管理,以高效投资带动产业提升,以消费升级带动供给提升,促进经济行稳致远。聚焦十强产业重点领域,筛选100个重点建设的大项目好项目,集中力量抓落实抓落地, 突出抓好青岛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济南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区域中心、烟台万华100万吨乙烯一体化、潍柴新能源动力产业园、临沂新松机器人产业小镇、日照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等重大产业项目。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发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和扩大民间有效投资。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培育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服务消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动重要产品追溯体系示范省建设。拓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节能环保产品、虚拟现实设备等新兴消费产品,加快发展分享经济、平台经济、网络经济等新业态。扩大高质量、个性化旅游精品供给,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
(二)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坚持标本兼治,既
补齐短板,又加固底板,以治标的更大成效,形成倒逼新旧动能转换、转型升级的良性机制。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持续推进金 融风险防控。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加强地方与中央监管协同,建立更 加严密、高效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支持金融机构发挥主体作用,多措并举化解不良贷款。坚决打击经济诈骗、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等违法行为,严堵非法集资渠道,扎实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全面完成存量政府债务置换,严格控制政府性债务风险。二是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和巡查考核,推动高危行业和规模以 上企业建立规范有效的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深入推进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基本完成城市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转产或关闭任务。深化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水上交通、矿山、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综合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和火灾事故。三是持续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化平安山东建设,扎实推进“雪亮工程”,健全完善立体化、 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组织开展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改进信访工作,完善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持续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信息化支撑,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聚焦再聚焦、精准再精准,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保障性扶贫措施,基本完成脱贫任务,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突出抓好精神扶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人口内生脱贫动力。加快推进黄河滩区60万群众脱贫与迁建,保质保量完成全省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推动2000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 在脱贫基础上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发挥社会救助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 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加强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完善资产收益扶贫机制。深入推进第一书记抓X建促脱贫,提高扶贫协作实效,广泛汇集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强化监督考核,倒逼责任落实。制定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意见,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力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以
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做到立行立改、不贰过。继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 主动做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加快散煤污染治理,稳妥有序开展电代煤、气代煤行动,有效遏制重污染天气频发态势。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健全完善河长制、湖长制,推进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净土行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7% 以上。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矿山地质环境恢复综合治理等生态建设和修复工程,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强化各类保护区规范建设和管护,深入开展“绿满齐鲁·美丽山东” 国土绿化行动,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民。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任务,建立消除
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长效机制。启动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年内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000所以上,新增幼儿园学位50万个以上。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加快特色普通高中建设。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快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持续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深入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和“县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稳步实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引导 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促进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优化全方位的就业创业服务,建立创业载体发展联盟,加大就业创业资金支持力度,发挥好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离休费。适当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科学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合理提高职工工资水平和技术工人待遇。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职工、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450元提高到49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人均50元提高到55元。推进职工长期护
理保险制度。完善工伤保险制度。统筹城乡低保制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大力推进住房租赁补贴,改造老旧小区40万户, 开工改造棚户区84.3万套,全面完成农村存量危房改造任务。
提高文化惠民水平。深化文化涵养核心价值观行动,启动实施乡村文明行 动第二个五年规划,组织开展“思想强农”工程。实施文化惠民提升工程,办好“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实事,开展好第二届山东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大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探索实施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加强规范引导,鼓励文艺院团创作和演出。创新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美术馆、方志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机制。开工建设山东自然博物馆,支持建设一批民办博物馆,持续推进县级档案馆建设。完成省市县三级第二轮修志和一年一鉴任务。办好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世界儒学大会和第十一届山东文化艺术节。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联系微信dada*wk01】
加快建设健康山东。推进医养结合示范省建设,高水平打造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区域中心,支持济南建设国际医学科学中心。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继续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化破除以药补医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持续推进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健全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机制。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疾控体系建设,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支持社会办医。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开展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构建居家、社区、机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成300处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办好老年大学。统筹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加快建设体育强省。全域推进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县创建,建立健全源头可溯、去向可查、风险可控、责任可究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打造食品安全放心省。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我们一定要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尽最大可能, 花更大功夫,下更大气力,把民生投入安排好,把民生实事办扎实,努力让全省人民生活更美好。
四、增强施政履职能力,实现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政府工作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把牢ZZ方向,加快转变职能,强化责任担当,提高履职能力,改进工作作风,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做好经济、平安、X建三张报表,守住民生改善、生态环保、稳定和谐、廉洁从政四条底线,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一)强化思想ZZ保障,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把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X中央和全X的核心地位作为第一位的ZZ要求,坚决维护X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ZZ立场、ZZ方向、ZZ原则、ZZ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思想上高度认同,ZZ上坚决维护,组织上自觉服从,行动上紧紧跟随。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全面贯彻X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领推动广大干部群众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X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二)强化环境保障,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在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ZZ生态基础上,打造精简高效的政务生态、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彰显魅力的自然生态、诚信法治的社会生态,全力培育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发展环境。抓实放管服改革重点任务,深入开展削权减证、流程再造、精准监管、体制创新、规范用权五大行动,继续压减行政权力事项,大力推行政务服务一窗受理、一网办理、一个机构管政务、一枚印章管审批,做好“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增强服务企业意识,放下身段,提供一对一、精准化的保姆式服务,做到主动服务、有求必应、无需不扰。打破信息孤岛、拔掉数据烟囱,基本完成全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坚决查处和整治各种违法违规收费,最大程度利企便民, 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三)强化制度保障,努力建设法治政府。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依法 行政,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快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加快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加强同人民政协民主协商,密切与民主X派、工商联、无X派人士和人民团体联系沟通。全力支持做好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自觉接受监察委员会的监督。发挥好
审计的监督作用,加强跟踪审计和成果运用。继续支持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问题。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扎实推进政务全过程公开,更好接受群众监督。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推进乡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抓好统计管理体制改革。
(四)强化本领保障,努力建设担当政府。政府工作人员既要有宽肩膀,又要有硬肩膀;既要ZZ过硬,又要本领高强。要全面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着力增强领导干部学习本领、ZZ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打造一支定力深、眼力准、能力强、合力好的干部队伍。健全完善正向激励、考核评价、容错纠错、澄清保护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抓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试点。关心关爱基层一线干部,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营造积极向上、担当作为的良好环境。
(五)强化作风保障,努力建设廉洁政府。始终保持ZZ定力,严字当头、 一严到底,拧紧责任链条,层层传导压力,推动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X向纵深发展。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强化ZZ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严肃X内ZZ生活,使X员干部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守住底线、不碰高压线。开展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推动遵规守纪成为干部根植内心的素养、无需提醒的自觉。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实施办法,持之以恒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久久为功祛除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绝不允许“四风”反弹回潮。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做到严管和厚爱结合。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ZZ清明。
各位代表,中央决定,今年6月在我省青岛市举办上海合作组织领导人峰会。这是我国今年的重要主场外交活动之一,也是山东的重大责任、重大使命、重大机遇。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全力做好峰会服务保障工作,确保办出世界水准、中国气派、山东风格、青岛特色,提升山东知名度、美誉度、开放度,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山东贡献。
各位代表,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关键在抓贯彻抓落实。我们要把“五力五强”作为系统方案,牢牢把握旗帜鲜明讲ZZ这个根本要求,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到ZZ上坚定有力,思想
理论武装强;牢牢把握新时代伟大复兴这个新使命,紧紧围绕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做到目标上凝神聚力,改革发展动力强;牢牢把握贯彻新发展理念这个总方向,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做到战略上保持定力,思路举措创新强;牢牢把握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这个方法论,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做到战术上精准发力,重点难点突破强;牢牢把握X领导一切这个根本保证,始终坚持X要管X、全面从严治X,做到保障上全面给力,ZZ生态支撑强。
各位代表,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作为创造新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周围,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X的十九大精神,在中共山东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加快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和谐美丽现代化强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在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8年2月22日)
同志们:
现在开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坚定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X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第十一次X代会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部署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聚力聚焦高质量发展,动员全省上下立即行动起来,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会议采取视频会议形式召开,通过山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现场直播,大众网、齐鲁网同步直播,省里设主会场,各市、县(市、区)设分会场。在主会场参会的有: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班子成员,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各市市委书记,驻济的省直部门(单位)、省管企业、中央驻鲁单位、高等院校领导班子成员,部分重点民营企业家代表,省委、省政府工作部门处长, 共约2200人。
这次会议,主要是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家义同志讲话,对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作全面部署。家义同志讲话前,我先简要介绍一下重大工程的有关背景。
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是我省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2013年9月,习总书记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提出山东等三个东部大省,主要是看怎么凤凰涅磐、腾笼换鸟,看怎么优化产业结构,怎么继续起到领头雁、火车头作用。2013年11月,习总书记视察山东,要求山东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性贯彻落实X中央决策部署,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去年9月,习总书记在厦门举行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指出,“要把握新工业革命的机遇,以创新促增长、促转型,积极投身智能制造,互联网+、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带来的创新发展浪潮,努力开风气之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习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对新时代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对山东发展的精准指导,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去年4月,李克强总理到山东视察,完全赞同我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想法,建议山东搞一个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强调可以把国家级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方面政策打捆支持。省第十一次X代会提出,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领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积极创建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按照省委要求,我省成立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战略规划领导小组,组织开展重大课题调研,着手起草《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主要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省内启动和准备阶段(去年4月至7月)。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 学习借鉴各类国家级区域政策基础上,起草形成了方案初稿。6月26日,省委常委会研究并原则通过。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期间,家义同志专门向李克强总理作了汇报。7月22日,以省政府文件形式报送国务院。同日,家义同志和我又致信克强总理,恳请给予关心支持。
第二阶段,国家研究和审批阶段(去年7月至今年1月)。7月25日,克强总理 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予以积极支持。8月中旬,国家发改委联合财政部、科技部等10部委,来山东开展专题调研。8月31日,按照家义同志要求,我带队到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进行会商。9月28日起,方案分三轮征求了36个国家部委意见,并根据X的十九大精神和各方面意见不断优化完善。今年1 月3日,国务院国函(2018)1号文正式批复。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试验区,是十九大后获批的首个区域性国家战略。
在起草“总体方案”的同时,我们同步启动了“实施规划”“实施意见” 的编制工作。今年1月22日,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这两个文件。国务院批复和“总体方案”“实施规划”“实施意见”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批复和“总体方案”明确试验方向、总体要求、重大举措,是指导性的、引领性的。“实施规划”依据批复和总体方案制定,更为具体、更为充实,明确了新旧动能转换的各项任务举措;“实施意见”明确各项目标任务的责任主体、完成时限、工作标准、督导考核,重在推动批复和方案,规划落地落实。总起来讲,批复和“总体方案”是设计图,“实施规划”和“实施意见”是施工图, 三者既相对独立、各有侧重,又一脉相承、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新旧动能转换的顶层设计,形成了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完整工作体系。
去年以来,我们坚持“边规划、边实施”,一步一步,坚实有利地推进重
大工程,主要抓了“五件事”:
一是抓政策创新,谋划推出各类政策100余项,特别是研究出台国有企业改革、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两个“10条意见”,制定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20条措施,并相继召开大会作出部署。
二是抓招商推介,成功举办“2017香港山东周”“山东美国商务周”“鲁台经贸洽谈会”“澳大利亚、新西兰推介会”等,与国家部委、金融机构、中央企业、知名企业、跨国公司签订多项合作协议。
三是抓重大项目,建立健全项目库,先期储备重大项目数百个。黄河滩区 居民迁建、国家医养结合示范省建设、国家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建设等,取得积极进展。
四是抓基金设立,研究确定了新旧动能转换基金顶层制度框架,并与10家 投资机构签订1000亿元基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五是抓产业发展,坚持“以四新促四化”,优先发展“十强”产业,新登记“四新”经济企业1.9万家,增长37.2%,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5%。这些,都为我们纵深推进重大工程,创造了良好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志们,家义同志的讲话,深刻阐明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总的要求、重大意义,对抓住重大历史机遇、发展现代优势产业集群、着力深化改革开放作了系统部署,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刻、措施有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全面抓好落实。
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经济发展的总牵引、总抓手,是要务之要、重中之重。这首先是一件大事,关系我们山东经济转型升级的前途命运,关系山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系山东在现代化进程中能否走在前列、由大到强、全面求强;第二,这是一件难事,需要全省上下凝神聚力、奋力攻坚、百折不挠、久久为功; 第三,这是一件新事,必然要探索前行、革故鼎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第四, 这也是一件好事,开辟了我省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使我们看到了强省建设的未来。所以我们要把大事办妥、把难事办成、把新事办好、把好事办实,最终都要靠人,靠我们广大干部群众艰辛努力,靠我们以百倍的信心和勇气,咬定目标、克难攻坚,砥砺前行,落实、落实再落实,确保早见成果、多见成效。
下面,围绕贯彻家义同志讲话要求,我简要强调五点意见。也就是,在狠抓机遇和增强改革活力、创新动力、开放潜力、有效需求支撑力,这四个力上抓落实见成效。
一、要在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上抓落实见实效
家义同志强调,重大工程我省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高经济创新力、赢得区域竞争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要求我们倍加珍惜、牢牢抓住。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到,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是“三个重大”:是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责任,是探索新旧动能转换模式的重大使命,更是推动我们山东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重大机遇。
机遇与挑战总是相伴而生。家义同志讲机遇抓住了就是良机,错失了就是危机。对我省来说,新旧动能转换也是一项重大挑战。一方面,新旧动能转换实质上是一场涉及思想观念、生产方式、体制机制、工作模式等诸多方面的革命性变革,一场重大的变革。需要我们寻求新思维、新方式、新机制和新平台。这对全省干部群众的思想境界、能力水平、创新精神、工作状态都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另一方面,山东这样经济和人口规模庞大的省份,解决多年积累起来的结构性矛盾,绝非易事,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实现,不可能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实现,需要大家付出艰苦努力,需要承受浴火重生的阵痛。
因此认清挑战、应对挑战、迎难而上,只有做到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 工作再抓实才能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无论挑战、还是机遇,归根到底都是由“以四新促四化实现四提”这一中心任务带来的。一定要紧紧扭住这个中心任务不放松,聚力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提高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实现我省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为全国优化南北经济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有益的探索和积极的贡献。
二、要在深化改革、激发活力上抓落实见实效
家义同志讲话中,要求我们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奋力实现凤凰涅盘浴火重生。各级各部门要对照责任分工,精心组织实施,努力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工作中,要突出把握“三大关键”:
一是“提效率”。着力构建新动能加快成长、传统动能改造提升的制度环 境,引导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流向高质高效领域,从旧动能领域流向新动
能领域。
二是“增活力”。着力创新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机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坚持“两手并用”、协同发力,一手抓大企业顶天立地,就是抓住大项目、强项目、大企业、强企业、大平台、好平台大产业、优产业,全省统筹, 聚焦用力,实现龙头牵引、示范带动、品牌联动;另一手,抓小企业铺天盖地, 就是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即使不变大,也要小而精、小而优、小而尖、小而强、小而好、小而特,造就成批成群的“小巨人”。
三是“强统筹”。着力推进区域统筹、城乡统筹、陆海统筹和节能减排降 耗降碳统筹发展。这“四大统筹”,强调的是省级层面的统筹,目的是集中要素资源,实施重点突破,避免各自为政、同质竞争和低端重复建设,真正实现“三核引领、多点突破、融合发展”。
三、要在创新驱动、增强动力上抓落实见实效
家义同志对大力发展现代产业集群作了重点部署,突出强调强化科技供给、插上科技翅膀,这抓住了新旧动能转换的要害。因为我们也一直讲“三个第一”, 创新是引领科技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省是经济大省,并不缺少企业的数量,比如到去年年底全省市场主体已经突破了800万户,达到了806.8万户,其中企业数突破了200万户,达到了225.9 万户。但我们缺的是创新活跃的企业集群、企业群体;我们省是教育大省,在校大学生数量全国第一,并不缺人才数量,缺的是有创新活力、高层次人才; 我们省是科技大省,并不缺创新载体,缺的是开放共享高效的创新创业平台。全省上下都要开动脑筋,齐心协力研究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是,怎么让企业唱主角?关键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科技与经济、 科技与创新成果、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攻关、成果转化的主体。
二是,怎么让人才活起来?一方面,谋划推出最能补齐发展短板、最能激发潜力、潜在优势的人才新政,陆续还要推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让人才真正发挥作用,成就人才。另一方面,要搞好人才服务,核心有两条:一条是领导干部主动放下身段,贴近人才,爱惜人才,同人才广交朋友;另一条,提供一对一、个性化、精细化的服务,真正解决人才的实际问题。
三是,怎么让平台更有效?最便捷的,要对创新资源进行整合,串点成线,
扩线成面,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的创新共同体,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金融链一体布局。
四、要在扩大开放、释放潜力上抓落实见实效
像我省这样的经济体量,要顺利完成动能转换,尤其要发挥好全面开放的牵引、倒逼的作用。
一是要更加积极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这是龙头。突出抓好境外经贸 合作园区建设,带动优势装备、技术、产能、产品、标准、服务走出去,提高利用和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
二是更加有力地推动服务业对外开放,这是新的增长点。抓住国家放开养 老育幼、建筑设计、电子商务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的时机,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基地,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增强服务出口能力。
三是要更加有效地招商引资,这是重要的手段。继续组织好面向欧美、日 韩、香港等地的招商活动,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快引进一批世界500强和行业的领军企业项目。
五、要在扩大有效需求、强化支撑力上抓落实见实效
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新动能,提升改造旧动能,促进经济行稳致远。进一步强化“三个带动”:
一是,强化大项目好项目带动。坚持以工程的办法推进,设立有进有出的 项目库,强化项目产生效益、见到效果、增强后劲。关键是实现动态管理、有进有出,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机制。今年要突出抓好一百个重点大项目、好项目,形成动能转化的强大支撑。
二是,强化民间投资带动。去年,全省民间投资仅增长2.1%,同比下降4.5 个百分点。这里面,既有大环境的原因,也有环保、安全标准加严等积极因素, 质量效益提高了但是数据下降了,但根本在于我省的经济结构、供给质量没有跟上需求升级步伐,缺乏新的经济增长力,缺乏适销对路的投资热点、投资的好项目。要采取针对性措施,着力解决政策不落实、办事不方便、成本过高等顽障痼疾,最大限度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便利、增强信心。
三是,强化新型消费带动。加快培育文化、体育、健康等服务消费,拓展 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虚拟现实设备等新兴消费,加快发展分享经济、平台经济、网络经济等新业态,以消费升级带动动能转换。
最后,强调一下组织实施。省里确定,将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战略规划
领导小组调整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各市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及时研究、协调推进相关问题的解决。要强化责任担当,既分工负责、抓好落实;又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整体合力。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结果评价相统一,建立健全督导督查、监测评估、考核引导机制,确保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
同志们,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全省上下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 撸起袖子加油干,确保圆满完成新旧动能转换综试区建设任务,夺取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全面胜利,不断开创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会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散会。
在外交部山东全球推介活动上的致辞
(2018年9月20日)
尊敬的王毅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张业遂书记,尊敬的各国驻华使节、驻华机构代表、企业和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外交部为山东提供这样一个面向世界、沟通交流的好平台。
说起山东,大家印象最深的,想必是“一山一水一圣人”——泰山从这里崛起、黄河由这里入海、孔子在这里诞生。现如今,这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土地,正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和谐美丽的新时代新山东。这里,我想用“活力、魅力、潜力、美丽、文明、开放”六个关键词,向各位嘉宾介绍新时代新山东。
进入新时代的山东,是一个创新引领、动能强劲的活力新山东。山东经济体量大,地处中国由南向北扩大开放、由东向西梯度发展的战略节点,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能够为促进中国南北发展格局优化提供支撑、为全国新旧动能转换提供经验借鉴。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强劲起势,总投资4万亿元的重点项目蓄势待发。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重要指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积极探索可复制可借鉴的新旧动能转换模式。中心任务是,通过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着力培植十强产业,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5大新兴产业,是山东的潜力所在,我们将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集聚区和特色产业集群,实现新兴产业提规模。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服务5大优势产业,是山东的厚实家底,我们将大力改造提升,实现传统产业提质效。比如,山东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近年来一直保持年均20%以上增速。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金融业,规模都居全国前列。近五年来,山东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32项, 其中浪潮集团、泰安康平纳、潍坊盛瑞传动获得一等奖。我们正深入推动新一
代信息技术向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渗透应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比如,山东是世界三大炼化产业集聚区之一,炼油产能2.1亿吨。我们正在山东北部布局建设芳烃、乙烯等一批重大项目,打造世界领先的高端石化产业基地。
预计到2022年,这“5+5”十强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60%左右,潜力巨大,商机无限。我们愿与各国朋友,共谋产业未来,共享发展机遇。
进入新时代的山东,是一个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魅力新山东。我们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要求,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的乡村魅力更加彰显。作为农业大省,山东以占全国6%的耕地、1%的淡水,提供了全国8%的粮食、9%的肉类、12%的水果、13%的蔬菜、14%的水产品、 19%的花生,农产品出口占24%。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带领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在迪拜试种耐盐碱杂交水稻取得成功。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作为中国东部盐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改革的典范,是全国第二家国家级农高区。山东德州的新希望六和公司,致力于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其饲料技术先后荣获2012年度、2015年度、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我们依托这些优势,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在这方面,我们希望充分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的有益经验。
进入新时代的山东,是一个陆海统筹、向海发展的潜力新山东。海洋是山东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山东海域面积广阔,与陆域面积相当,海洋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拥有全国近一半的海洋科技人才,以及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等一批重量级海洋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我们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更加注重经略海洋的要求,积极探索人海和谐、陆海统筹、彰显特色的科学发展模式,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大力发展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3个过4亿吨的港口。加快构建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国家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创新中心、高端海洋石油装备创新中心。到2022年,现代海洋产业增加值将达到2.3万亿元。我们愿意与海内外朋友加强合作,携手开发深蓝。
进入新时代的山东,是一个绿水青山、生态宜居的美丽新山东。绿色是美 好生活的底色。我们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眼形成节约
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组织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农业投入结构。到2020年,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改善3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改善27%以上。依托良好自然人文环境,山东正大力发展精品旅游产业,围绕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深入挖掘孔子故里、仙境海岸、平安泰山、泉城济南等品牌内涵,推动旅游业与各领域融合发展,打造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
进入新时代的山东,是一个底蕴深厚、传承创新的文明新山东。齐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山东人崇礼尚义、勤劳智慧、勇敢坚韧。用好齐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山东的重大使命。我们将积极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快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齐文化传承创新两大示范区建设,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打造中华文化国际体验目的地。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数字媒体、动漫游戏等时尚产业成长,打造全国领先、世界水平的影视产业基地。到2022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将接近6000亿元。在这方面, 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合作典范。比如,对标国际水准、服务全省发展的中德工业设计中心,已在烟台市启动运营。
进入新时代的山东,是一个包容并蓄、拥抱世界的开放新山东。把山东打造成为对外开放新高地,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我们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主动融入国家开放大局,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统筹推进高质量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刚才,大家看到的匈牙利中匈宝思德经贸合作区中,有一家来自山东的化学公司,投资20亿欧元, 带动当地就业超过3000人。我们将着力打造国际地方经贸合作高地,放大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效应,推动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着力打造对外开放制度创新高地,积极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投资贸易规则体系和贸易便利化政策体系。作为人口大省和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山东医养健康市场需求巨大。我们将积极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和健康管理机构,支持中外合资合作,打造一批国际一流医疗服务综合体和专业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加快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创建国家医养结合示范省。到2022年,医养健康产业增加值将达到1.15万亿元。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我们正在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ZZ生态,积极打造精简高效的政务生态、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彰显魅力的自然生态、诚信法治的社会生态,深入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全力构建“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大力推动营商环境法治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确保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大力推动营商环境国际化, 积极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支持建立经济贸易仲裁机构和国际争端调解机构,加快建设一批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大力推动营商环境便利化,3个工作日内完成企业开办审批,5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登记,45个工作日内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为创业创新提供便捷高效全生命周期服务。
中国有句古话: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诚邀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与我们携起手来,共享发展新机遇,谱写合作新篇章。
在2018儒商大会上的讲话
(2018年9月30日)
今天的山东会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我们不禁想起了孔子的那句至理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日今时,海内外优秀企业家、杰出人士、山东老乡,不远千万里,相聚泉城,是坚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讨和弘扬新时代儒商精神,扩大交流、凝聚共识、深化合作,也是相信山东、看好山东、助力山东,与我们一起共襄高质量发展大业。
这次儒商大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实际行动。大会精彩纷呈、务实高效,阐释大儒商道,畅谈发展合作, 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启迪思想、鼓舞人心的视听盛宴。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光彩照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蕴含着磅礴力量、无限潜能。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经济、深化改革、改善民生、社会治理紧密融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扬光大。我们面向未来,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根本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做到“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 无形之手、有形之手、勤劳之手,各安其位、协同高效,唱响合奏曲,释放新动能,展现大作为。我想,这正是儒家倡导的“尚和合”“求大同”。
第一,我们讲,市场有效,这个“效”,就是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作用,靠市场推动创新创业创造。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相信市场的作用和力量。对山东来说,市场不活仍然是块“短板”;在市场中游泳, 远未游刃有余。我们要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正确方向,紧紧盯住难点、痛点、堵点,全面深化国企国资、科技、金融、财税、环保等各领域改革, 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做到“三个最大限度”: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我们把“一次办好”改革作为突破口,贯穿到政府运行的各环节,渗透到经济体制改革各领域,延伸到社会治理各方面,特别是发扬自我革命的精神,勇于刀刃向内,削手中的权力、动政府部门的“奶酪”,放权于市
场和社会,让利于群众和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法治经济,我们要持续净化市场环境,持续强化生态环保、节能降耗、安全生产、质量标准的倒逼作用,彻底纠正“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彻底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顽瘴痼疾,坚定维护市场秩序,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强化正向激励, 让创新更有效率,让创业更有激情,让创造铺天盖地。相信,假以时日,大家一定能看到一个市场活力迸发、生机盎然的新山东!
第二,我们讲,政府有为,这个“为”,就是要凝神聚力搭平台、创环境、 优服务、提效率,培育“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的一流营商环境,形成市场主体茁壮成长的阳光雨露。好政府就是需要时无处不在,不需要时无声无息。同样一项好政策、一个好项目,有的地方立竿见影,“四新”经济很快起势,短时间内就红红火火,有的地方却一直不温不火,关键差别,不在政策本身,也不在项目本身,而在于有没有一个让好政策、好项目发挥效能的适宜土壤,有没有让企业茁壮成长的阳光雨露。我们正在聚力打造“1+4”五大生态系统,在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ZZ生态基础上,精心打造精简高效的政务生态、富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彰显魅力的自然生态、诚信法治的社会生态,培育形成政策、环境、服务“三位一体”的集成优势。政府的天职,就是创造环境、搞好服务,政府要围着企业转,而不是企业围着政府转。我们结合山东实际,借鉴南方经验, 提出了“五句话”,在今天这个场合,我简要阐释一下,表明我们做好服务的鲜明态度、坚定决心。第一句:换位思考。我们要求政府工作人员,解放思想、变革观念,从企业群众的视角谋划工作举措,用企业群众的语言设定工作目标, 以企业群众的感受确立工作标准,精准把握企业群众的需求,做到设身处地、应需而办。第二句:主动服务。不论是“店小二”,还是“保姆式”服务,核心做到两条:一条是放下身段,平等地服务;再一条,服务要精准,一对一、个性化、能解决实际问题,既主动“端菜”,又满足企业和群众“点菜”,千方百计提供贴心帮办服务。第三句:有求必应。把企业需求作为第一信号,对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认真对待、及时回应;对合法合理的需求,第一时间解决; 一时难以办到的,也要积极创造条件,殊途同归,尽快解决。第四句:无需不扰。对市场主体最大的支持,就是平时少干预、不干预,简政放权,做到减无可减、放无可放。不干预、不干扰,并不是不管不问,企业遇到了困难,政府该出手时就出手。特别在企业创业之初、爬坡过坎的时候,要及时“雪中送炭”。
第五句:结果评价。把评判权放到企业和群众手中,用实效来检验、请群众来评判,让企业家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归属感、获得感。这次儒商大会,设立秘书处,作为常设机构,闭会期间,由工商、科技、教育、文旅、医卫、金融、海外社团及侨界、新生代和青年创业者等各界别小组,通过“选择山东”云平台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经常性、多形式对接服务。我们相信,经过努力,大家一定能感受到一个环境一流、服务一流、保障一流的新山东!
第三,我们讲,企业有利,这个“利”,就是要“以义取利”,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肩负起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千百年来, 博大精深、光彩照人的儒家智慧,不仅滋养着齐鲁儿女忠诚、仁义、豁达、好客、包容、诚信、勤奋、进取的优良品格,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胸怀家国、义利并举、经世济民的厚道儒商。在新时代,传承好、发扬好儒商精神,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同时也是广大企业搏击市场、勇立潮头的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站在高质量发展的起跑线上,我们要在全社会,尊重企业家价值,高扬企业家精神,倡导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倡导创新创造、追求卓越,倡导实干实效、专业专注,倡导诚信为本、品行天下,倡导履行责任、奉献社会, 带动形成人人追逐梦想、人人激情奋斗、人人共创辉煌的浓厚氛围、良好局面。我们相信,一定能迎来一个儒商群英辈出、发展高歌猛进的新山东!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让我们携手并肩,众志成城,共赢新时代, 共享新机遇,共创新未来!
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携手共创发展新蓝海
在第十一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2018年,根据速记整理)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X的十九大精神之际,非常高兴与大家相聚在美丽的泉城济南,共商产学研合作大计。
山东是我国东部沿海的经济大省、文化大省、人口大省。讲历史,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齐鲁大地、孔孟之乡,历史积淀深厚;讲人文,山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风淳朴,恪守美德,和为贵,重包容,尚诚信; 讲区位,山东北接京津冀,南连长三角,是由南向北扩大开放,由东向西集中发展的重要战略节点;讲资源,山东海路并举,物华天宝,发现矿产150多所, 农业增加值长期居全国首位,是全国的米袋子、菜篮子、果园子、鱼篓子、油瓶子,农产品出口占了全国的四分之一;讲创新,山东也是创新大省,2016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1566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重大的创新平台投入使用,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79家,数量居于全国第一,特别是连续25年举办产学研展洽会,形成了很好的创新品牌效应。2016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6.7万亿元人民币,产业结构首次实现了由231向321的历史性转变。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经济持续保持稳健向好的态势,同比增长7.5%,经济运行的质量持续提高,效益持续提升,活力持续增强。
当前,山东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X的十九大精神,按照总书记对我们山东提出来的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加快建设发展质量效益高,生态环境优,人民群众富、社会文明和谐的经济文化强省。这当中我们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领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推动质量变革、效力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我们所称的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简要说有三大特点:
三是要促进品牌高端化,产品品牌、企业品牌、行业品牌、区域品牌、地理标 志品牌都要实现高端化,来提升价值。
我们要做好三篇文章:一是要做好“去”的文章,大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坚决压低过剩产能,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率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为动能转换拓展空间。二是要做好“真”的文章,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智慧海洋产业、医养健康产业五大新兴产业的建设,壮大总量、提升占比,使之成为新动能的主体力量。三是要做好“提升”的文章,大力改造提升我们的传统产业,重点发展绿色化工产业、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精品旅游产业、现代金融业等五大优势产业,着力提升提质增效,做到老树发新芽、老树架新枝。我们通过优先发展“5+5”十大产业,加快调整偏重的产业结构,致力于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第二个特点就是我们的重大工程采取工程的办法,聚焦聚力加以推进,我 们设定了明确的时间点、任务书和责任状,更为重要的是建立项目库,实行动 态管理,有进有出,围绕四新出四化,通过项目产生效益,见到效果,增强后 进。现在先期已经准备了600个项目,预计直接带动投资五年累计3.8万亿元, 带动其它各方面的投资10万亿元。目前我们正在谋划设立总规模不小于六千亿元的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的产业基金,集中支持四新四化的项目落地实施。
第三个特点,以生态系统为支撑,着力塑造政策、环境、服务的集成优势, 同样一个政策,一个好的项目在生态好的地方就能够尽快的落地、生根、见效, 发挥大的作用。我们正在全力打造“1+4”五大生态系统,也就是在共同营造绿水青山的ZZ生态的基础之上,要全力精心打造,首先是精简高效的正生态; 第二个是富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第三个是富有魅力的自然生态;第四个是诚信法制的社会生态。前一阶段在精简高效的ZZ生态方面,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施削权减政,流程再造,精准监管,体制创新,规范用权这五大行动, 部署了30多项改革的任务,致力于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发展环境。
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在于创新,我们坚持四个第一,也就是创新是第一发展理念,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来协同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消化和再吸收,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用、金、服,北斗七星的创新共同体,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金融链一体
布局,不断地增强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我们真诚地欢迎产学研各界人士和广大企业,积极参与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与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开创发展的新蓝海,共同开创辉煌灿烂的明天。
牢记嘱托 创新实干 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访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
(2018年4月11日)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要求山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山东有哪些贯彻落实的新思路?新华社记者专访了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发表重要讲话后,山东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热潮。请谈谈有什么体会?
龚正:习总书记对山东发展非常关心、寄予厚望。2013年11月,习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要求我省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走在前列。总书记这次亲临山东代表团时,对我省提出了“两个走在前列、一个全面开创”的殷切期望,还对传承红色基因、树立正确政绩观、推动高质量发展、经略海洋,尤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作出重要指示。这是做好新时代山东工作的行动纲领,是对山东人民的亲切关怀。全省上下备受鼓舞,倍感振奋。我们一定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撸起袖子加油干,齐心协力推动山东走在前列、由大到强、全面求强,答好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考卷”。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山东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山东有何新探索?
龚正:习总书记要求我省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并指明了“六个推动”的实践路径,我们深感使命光荣、重任在肩。
我们正在对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建设开展调研、谋划举措、有序推进,加快实现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三生三美”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其中一项重点是,发展农业“新六产”,通过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突出农村电商和乡村旅游“两大亮点”,推动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四型发展”,做到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兴旺、生活富裕,夯实乡村振兴物质基础。
记者:1月3日,国务院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
山东将如何发挥示范作用?
龚正: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落户山东,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对山东发展的关心支持。这为山东经济发展往哪里走、怎么走,指明了正确方向。
我们针对山东实际,明确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中心任务,是“以四新促四化、实现四提”,培育“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四新”,就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四化”,一是产业智慧化,重在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智慧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重点是提升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服务等5大优势产业,实现凤凰涅盘、浴火重生;二是智慧产业化,重在发挥创新驱动作用,做大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等5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实现腾笼换鸟、靓鸟俊鸟;三是跨界融合化, 重在促进一二三产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业与新业态、新模式广泛融合,生态旅游与上下游产业融合,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等等,激发乘数效应,实现互促共进;四是品牌高端化,重在全面做强产品品牌、企业品牌、行业品牌、区域品牌、地理标志品牌,诚信为本、品行天下。
实现“四提”,就是传统产业提质效、新兴产业提规模、跨界融合提潜能、品牌高端提价值,再创实体经济新辉煌。
记者:山东将新旧动能转换确定为统领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如何实施? 龚正:为确保早见成果、多见成效,实施中突出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工程
办法。设立动态管理、有进有出的项目库,已储备“四新四化”项目900个;以市场化方式,逐步设立总规模6000亿元的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支持项目落地; 二是省级统筹。推进区域统筹、城乡统筹、陆海统筹、节能减排统筹,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配置要素资源,谋求综合效益最佳;三是生态支撑。正在打造“1+4”五大生态系统,就是在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ZZ生态基础上, 精心打造精简高效的政务生态、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彰显魅力的自然生态、诚信法治的社会生态,培育形成政策、环境和服务集成优势。
记者:新旧动能转换在齐鲁大地蓬勃展开,山东发展将呈现怎样的新气象? 龚正:我们的目标是,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
年塑成优势,到2022年基本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我们咬定这一目标,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强化动能转换的改革活力、创新动力、开放潜力、有效需求支撑力,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奋力谱写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和谐美丽现代化强省建设新篇章。
增创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势
(2018年12月28日)
坚定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勇当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以“一次办好”改革的一马当先,激发市场活力的万马奔腾,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发展寄予殷切期望和深切关怀。2018年6月,在开启新时代、迈上新征程的重要发展关口,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山东视察指导,要求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山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在营造风清气正的ZZ生态基础上,精心打造精简高效的政务生态、富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彰显魅力的自然生态、诚信法治的社会生态。我们以“一次办好”改革为突破口, 把政府为企业和群众办事“一次办好”的理念,贯穿到政府运行各环节,渗透到经济体制改革各领域,延伸到社会治理各方面,持续推进削权减证、流程再造、精准监管、体制创新、规范用权,形成放管服改革的“一次办好”山东品牌,增创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势。
坚持换位思考: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企业和群众角度谋划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一次办好”改革的初心,就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思想解放、观念变革,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要从企业和群众的视角思考政府改革,用企业和群众的语言设定改革目标,以企业和群众的感受确立改革标准。做到这一点,就要学会换位思考,搞好需求对接,精准把握企业和群众需求,弄清楚服务对象需要什么,弄清楚哪些最急迫,弄清楚先进标杆是谁、差距多大,弄清楚突破口在哪里,用企业和群众需求倒逼改革。
更加注重改革的针对性、实效性。围绕企业和群众迫切需求,推出优化审批服务6项重点任务、破解堵点痛点11项具体措施,开展优化营商环境10个专项行动, 倒逼形成便企利民的刚性约束。“一次办好”改革,即“一次办结、群众满意”, 是对“零跑腿”和“只跑一次”服务理念的深化和拓展。按照“换位思考、主动服务、有求必应、无需不扰、结果评价”这“五句话”导向要求,以“应办即办”为原则、“说办就办”为承诺、“一次办结”为目标、“办就办好”为理念,把政府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标准从“办结”提升到“办好”,倒逼各级各部门更新观念、转变作风、提升效能,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的一流营商环境,充分释放市场活力,让创新更有效率、创业更有激情、创造铺天盖地,实现高质量发展。比如,按照“统一机构、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软件”和“一网通办”的要求,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全面铺开,建成公共数据开放网。再如,针对行政审批中手续繁多、来回跑多趟这个最大“痛点”,既提速又提效,能当场办的即时办理,立等可取,需要勘察、审查、论证的,马上响应,给出时限,减少等待时间;同时, 再造审批流程,变串联为并联,在户籍办理、社保缴纳、劳动就业、民政救助等民生领域推行“一链办理”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大大提高了办事便利度、快捷度、满意度。省市县三级全部公布“一次办好”事项清单,其中省级2460 项、市级平均1738项、县级平均1168项,“一次办好”事项基本实现清单全覆盖。
坚持主动服务:破除“管本位”,变群众跑为干部跑,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满意指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从理论上讲,政府存在的正当性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政府的天职就是创造环境、搞好服务。推动政府向服务型转变,是现代政府管理模式变革的基本方向。
山东推进“一次办好”改革,不仅变管理为服务,而且变被动服务为主动 服务,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将主动服务理念贯穿到政府管理和政策制定落实全 过程,从主要考虑给什么,转向更多考虑企业和群众要什么,使政策更好符合 企业和群众需求,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满意指数。比如,推行政商直 通车,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畅通企业诉求渠道,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再如,在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就近能办的基础上,着力推动政务
服务事项异地可办。目前,17个设区市推出全市通办事项1888项,普通护照签发、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及驾驶证申领、临时身份证明等7项事项实现全省通办。
坚持有求必应:精准高效回应市场需求,做到企业和群众需要时政府无处不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社会主义”这个定语,要坚持辩证法、两点论,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并不是起全部作用,市场运行中,政府不能当运动员,但也不能当“甩手掌柜”。
山东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实质是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为破解政府职能缺位、错位、越位探索路子,既做简政放权的减法,又做加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做到有求必应,要在源头纾困和善解其困两方面用力,努力把准市场脉搏、提高政府效能。源头纾困,就是要灵敏接收市场信息,积极引导和规范市场发展,从源头上减少困住企业和群众的难题。坚持把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作为优化服务基础工程,出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35条意见,打破各种“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切实做到在政策执行上一视同仁,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军民融合等方面, 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均等机会、平等规则,打造公平竞争环境。善解其困,就是在公平竞争前提下,为企业做好精准化服务。对合理合法的个性化需求,做到有问必答、有事必办,随时受理、随时办结,让数据网上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同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实现对同一商事主体的多部门执法检查事项一次性完成,做到“一次检查、全面体检”。
坚持无需不扰:最大限度减少微观干预,充分尊重市场主体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把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市场,让市场在所有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都充分发挥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不能越俎代庖,不能对微观经济运行干预过多过细,必须切实保障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好政府就是企业和群众需要时无处不在,不需要时无声无息。
山东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以减少微观干预 为原则,做到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 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制定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既向市场放权,也向基
层放权,凡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实施层级且基层有实际需要的,原则上由县级实施,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和基层创造力,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既精准放权,把该放的放足、放到位;又协同放权,以“事要解决、提高效能”为牵引,全链条下放审批权限。2013年以来,省级权力事项压减54.4%; 市级权力事项压减42.6%;县级权力事项压减24.2%。今年,向济南、青岛、烟台下放省级行政权力70项,为更好发挥3市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坚持结果评价:让企业检验、基层评判、群众打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评价改革成效,关键要看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高不高。山东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始终坚持结果导向,底线是“一次”,要害在“办好”,真正跳出政府自我评判的局限, 坚持让实践来检验,让基层来评判,让群众来打分,变自我评价为群众评价, 变群众观望为群众参与,让群众变为改革的监督者、评判者、推动者。坚持“六个看”的评判标准:一是看企业和群众办事是否更便利,二是看创新创业活力是否充分涌流,三是看诚信法治的社会环境是否更优,四是看部门和干部作风是否真正转变,五是看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环境是否走在前列,六是最终看群众满意不满意、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强不强。山东持续加大公开公示力度,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解读宣传,努力提高各项政策措施知晓度、普惠性,确保形成各方共同监督、互促互进的良好局面。注重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完善考核体系、督察体系、激励体系,将评价结果作为部门考核依据,倒逼各地改革深入推进。
新年贺词
(2019年1月1日)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山东省人民政府和1亿多山东人民,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世界各国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2018年是山东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山东代表团发表重要讲话,6月亲临山东主持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视察山东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为新时代山东发展指明了方向,亿万齐鲁儿女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充满了信心和力量。
这一年,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着力把大势、谋长远,明思路、强基础,抓关键、优环境,打出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结构趋优,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强力突破,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民生福祉全面增进。这一年,我们迎难而上、砥砺奋进,办成了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大事要事,更具决定性意义的是,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推进,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发展氛围全面重塑,全省上下“走在前列、由大到强、全面求强” 的干劲越来越足。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也与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各国朋友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在此,谨向你们表示衷心感谢!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也是我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重要一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X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两个走在前列、一个全面开创”总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引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聚力推进乡村振兴、经略海洋、军民融合等工作重点,继续打
好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新时代新山东,平台广阔,潜力巨大。我们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大力弘扬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主动融入国家开放大局,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热诚欢迎海内外朋友来山东考察交流、投资兴业、观光旅游,共享发展新机遇,谱写合作新篇章。我们将认真落实“换位思考、主动服务、有求必应、无需不扰、结果评价”的服务理念,持续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的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塑成政策、环境、服务“三位一体”的集成优势,为各位朋友创新创业提供更为充足的阳光雨露。
衷心祝愿各位朋友阖家幸福、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政府工作报告
在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2019年2月14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我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山东代表团审议、亲临主持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并视察山东,对我省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的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给我们部署了“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扎实抓好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要求我们在新旧动能转换上趟出一条路子,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为新时代山东发展指明了方向。按照中共山东省委的决策部署,我们积极解放思想,主动对标先进,到南方学习考察,以观念变革引领制度创新,以深化改革激发内在活力,凝心聚力谋发展,重整行装再出发,在全省形成敢为人先、真抓实干的浓厚氛围。我们精心谋篇布局,围绕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海洋强省等重大战略,系统谋划出台了一批规划、政策、方案,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济南莱芜区划调整获得国家批复同意,并顺利组织实施,全省要素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创新力、竞争力得到提升。我们自觉服务大局,圆满完成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服务保障工作,体现了世界水准、中国气派、山东风格、青岛特色, 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山东新形象,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给予充分肯定。加快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及京津产业转移,积极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努力在对接国家战略中作出山东贡献。我们强化开放导向,召开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会议,成功举办央企助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座谈会、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外交部山东全球推介、海洽会、首届全国工商联主席高端峰会、鲁台经贸洽谈会和香港山东周、
欧洲山东周、日韩山东周等重大活动,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和项目,发展后劲更加强劲。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用好齐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规格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孔子文化节、儒商大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山东文博会;弘扬沂蒙精神,召开红色基因传承研讨会,坚定扛起文化大省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加快补齐短板, 济青高铁、青盐铁路建成通车,鲁南高铁曲阜至菏泽段开工建设,莘县至南乐、龙口至莱西、潍坊至日照等3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省运输机场资源整合全面启动,济南机场北指廊工程开工建设,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试运行,核电250 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峡山水库胶东地区调蓄战略水源地工程启动建设,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明显增强。我们全力克难攻坚,奋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战胜历史罕见台风引起的洪涝灾害,依法妥善化解处置部分利益群体矛盾,稳妥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勇于改革创新,先后出台支持实体经济45条、扩内需补短板促发展42条、支持民营经济35条等政策,全省正在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一年来,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X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X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重点任务,精准施策攻坚, 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中期目标,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稳”的基础更加牢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6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4%,粮食总产超过1000亿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三大需求总体平稳,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4.1%、8.8%,进出口总额1.93万亿元,增长7.7%;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城镇新增就业136.8万人,城镇登 记失业率控制在3.3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进”的势头更加明显,质量 效益越来越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0.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85 亿元,增长6.3%,税收占比75.5%,提高3个百分点;“四新”经济越来越旺, “四新”经济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43.9%;生态环境越来越优,环境空 气质量综合指数、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分别改善9.6%、14%;民生保障越来越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和7.8%,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到79%。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基本完成,本届政府工作开局良好。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扎实推进综合试验区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开启新征程。去年元月3日, 国务院正式批复综试区总体方案,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召开动员大会。一年来,出台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意见和实施规划,构建起“10+4” “6个1”协调推进体系,专项规划、基金保障、智库支持等实现十强产业全覆盖。新动能快速成长,规模以上装备工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5%、9.6%。重大项目库建设强力推进,首批450个优选项目开工360个。创新发展步伐加快,启动省级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5项。全国首个量子计算与测量标准化委员会在济南成立,神威E级超算原型机系统在济南投入运行。
(二)扎实推进重大战略实施,城乡融合陆海统筹取得新进展。出台实施 乡村振兴“1+1+5+N”政策规划体系,“十百千”示范创建工程全面展开,省级 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成效明显。农业“新六产”培育壮大,田园综合体、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快速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20.3万家和6.37万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升级为国家整省试点,首个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在潍坊设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顺利推进,美丽村居建设“四一三”行动启动实施。海洋强省建设十大行动扎实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获批。港口资源整合迈出实质性步伐,渤海湾港口集团挂牌成立。国家首个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创建取得重要进展。突破菏泽、鲁西崛起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
(三)扎实推进“双招双引”,改革开放迈上新台阶。省属58户试点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完成,321户“僵尸”企业总体完成处置。“多证合一”扩大到“45证合一”,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168.1万户,总量达到905.6万户。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和环境保护税改革稳妥实施,全面清理压减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全年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78亿元。省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扎实推进。扩大高质量招商引资,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5%,世界500强企业在鲁投资活跃,合同外资增长41.4%。组织8000多家单位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对沿线国家实际投资增长26.7%,全省欧亚班列资源实现“五统一”整合。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整体通关时间大幅压缩,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全面实施,集装箱进出口合规成本明显降低。全国首个泛北方区域性签证中心在济南启用。今年1月1日起,
青岛航空口岸、海港口岸对53个国家的人员,实行144小时过境免签。
(四)扎实推进污染防治,生态建设见到新成效。全力抓好中央环保督察 和“回头看”发现问题整改,逐一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制定实施“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圆满完成粗钢、生铁去产能年度任务,淘汰燃煤机组130万千瓦以上,清洁能源发电量增长50%,新增铁路营运里程522公里、油气长输管道里程220公里,化肥农药用量和强度实现“双减”。蓝天保卫战等八场标志性重大战役作战方案陆续出台实施。化工企业进区入园顺利推进。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全面落实,地表水优良比例稳步提升。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快建设。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进展明显,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退出工作有序推进。“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坚决整改违法违规用海,围填海管控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五)扎实推进民生保障,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新提升。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剩余的省标以下17.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基本完成脱贫任务。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全面铺开,28个新建村台和27个外迁社区开工建设。1.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扶贫搬迁。棚户区改造新开工85.2万套、基本建成45万套,老旧小区改造开工43.4万户,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完成2.5万户。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稳步提高。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18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450元提高至490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602所,新增学位50.1万个。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633所,新增学位47.1万个,新增教师2.9万人。启动全国首个医养结合示范省建设,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正式获批,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加快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启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 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孔子博物馆开馆试运行。高质量承办央视中秋晚会。成功举办第24届省运会、第10届省残运会。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金融风险总体可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显著。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妇女儿童、慈善老龄、港澳台、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地震气象、国防动员等事业全面进步。【*联系微信dadawk01】
(六)扎实推进“一次办好”改革,政府自身建设呈现新气象。自觉接受省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省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562件、政协提案802件。全省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权力事项实现网上运行,行政复议、
行政应诉等工作得到加强。加快培育“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的营商环境,“一次办好”事项清单实现全覆盖,优化营商环境10个专项行动全面展开,“3545”专项改革目标基本实现。全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基本完成,省级政务服务中心建成运行,省级行政许可事项进驻率达97.5%。省政府获得中国政府政务公开金秤砣奖,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成效明显。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实施办法, 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持之以恒转变作风,更大力度推进反腐倡廉,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
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国内外环境,我们着力打基础谋长远,办成了一系列大事、要事、难事,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重大战略谋篇布局持续深化。尤其是,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推进,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发展氛围全面重塑,呈现出高质量发展意义上的新变化新气象,广大X员干部敢为人先、克难攻坚的信心越来越坚定,全省上下走在前列、建设强省的干劲越来越充足。事非经过不知难,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中共山东省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 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民主X派、工商联、无X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鲁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中央驻鲁单位, 向所有关心支持山东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清醒认识到,政府工作也存在许多短板和不足。一是学懂弄通做实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 要指示批示精神,还有不到位的地方。二是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实体经济比较 困难,内需增长有所放缓,新旧动能转换“空笼期”问题不容忽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有大量艰苦的工作要做。三是金融及政府债务、安全生产、社会 稳定等领域风险点、危险源依然存在。四是生态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环保风险隐患多、治理压力大。五是改革任务推进不平衡,一些体制机制障碍 亟需突破,营商环境还不够优化,开放层次不高、结构不优、后劲不足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六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齐鲁优秀传统文化、 红色文化的精神标识和价值精髓提炼还不够。七是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进一步
用心用力,就业稳定增长、社会保障扩面提标、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等存在压力。八是落实全面从严治X责任存在薄弱环节,政府职能转变和制度创新仍 需深化细化,X员干部中不会为、不敢为、不想为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
主要目标和总体要求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我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X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总要求, 加强X的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引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聚力推进乡村振兴、经略海洋、军民融合等工作重点,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收入质量进一步提升;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货物和服务贸易稳中提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提出上述目标,统筹考虑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充分估计了当前复杂严峻形势。从国际看,世界经贸关系正在重构,全球经济贸易增速趋缓,中美经贸摩擦成为我国发展外部环境面临的最大变数。从国内看,我国吸引国际先进技术、高端人才、创新要素面临更大约束,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部分领域风险隐患仍在集聚,传统动能减速带来新的下行压力。从我省看,正处
于结构的深度调整期、瓶颈的突破期、动能转换的胶着期,外部不确定性和下行压力加大交织并存,传统产业调整转型和新经济势强力弱交织并存,实体经济困难和要素保障趋紧交织并存,各种风险挑战不容忽视。同时,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用好深化改革开放、新技术革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新旧动能转换、绿色发展、市场需求持续扩大、补齐民生短板的大好机遇,正确处理“变”与“不变”、“形”与“势”、“稳”与“进”、“危”与“机”、“快”与“慢”的关系,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增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逐步建立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和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办法,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和乡村振兴、海洋经济、对外开放、军民融合等战略要地,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奋力趟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路子。必须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这个工作总基调。把“稳”放在首要位置,保持定力,稳扎稳打,提振市场信心。坚决打破传统的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坚定不移压减低端、淘汰落后,确保“腾笼”与“换鸟”有序衔接。大力发展“四新四化”,加速迈向创新驱动、内生发展的快车道,着力抓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经济行稳致远。必须牢牢把握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大力推进思想解放、观念变革,推动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土地、市场准入、社会管理等领域改革走深走实,在改革的路上走得更快,把开放的大门开得更大,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以改革开放的新突破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大跃升。必须牢牢把握优化环境这个重要保障。瞄准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 着力推进制度创新,凡是市场能自主调节的就让市场来调节,凡是企业能干的就让企业干,构建市场“无形之手”、政府“有形之手”、社会“勤劳之手” 各安其位、协同高效的制度环境。必须牢牢把握落实见效这个导向要求。把今年作为“工作落实年”,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和结果评价相统一,出台的政策、定下的事情,盯住不放、一抓到底,形成条条块块同向发力、共抓典型推动落实的工作局面。
三、2019年政府工作重点任务
今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繁重。必须统筹兼顾、优化布局、突出重点, 全面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一)聚焦聚力“一个工程”,进一步拓展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认真贯 彻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更大力度推动存量变革、增量崛起,为新旧动能转换“三年初见成效”奠定坚实基础。
聚力产业培育,壮大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全面推动十强产业规划落地实施,提高园区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水平。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出台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和高耗能行业“4+1”细分行业规划,着力打造京沪-济青高铁沿线高端制造业产业带。深入实施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加快企业“零土地”技术改造项目审批方式改革,探索推广泰安康平纳及潍坊盛瑞、浩信共享工厂建设试点经验,支持一批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的省级重大技改项目建设。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省,启动“亩产效益” 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选取18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加快七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稳妥有序推进产业调整、企业搬迁、土地盘活、资金融通等工作。加快推动炼化一体化,全力推进烟台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烟台万华乙烯项目和东营威联芳烃项目,打造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加快推动铝业高端绿色安全发展,延伸拉长铝产业链条,打造世界级高端铝业基地。加快推动钢铁产业向沿海集中布局,建设日-临沿海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和莱
-泰内陆精品钢产业基地。推动“四新”经济提速扩容。布局建设一批重点数字园区,扎实开展“云行齐鲁”、企业上云、智能制造带动提升等重点行动,高水平建设海尔、浪潮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启动建设山东省工业设计研究院,争取承办国际工业设计产业博览会。统筹推进建设医养结合示范省、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建设青岛崂山湾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形成医养健康产业整体发展优势。推动释放跨界融合潜能。加快数字山东建设,推进5G通讯、人工智能、量子通讯、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研究制定“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的推进方案。建设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服务业特色小镇、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举办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力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9.3亿人次、旅游消费总额突破1.1万亿元。推进媒体融合发展,重点建设海报新闻客户端、县级融媒体中心、新媒体大平台和广电网络5G试点项目。推动提升高端品牌价值。实施百年品牌企业培育工程, 挖掘和发挥“好品山东”集群品牌作用,培创1-3家精品高端产业集群区域品牌,
3-5家特色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加快推进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省建设,建立形成新型山东标准体系,推动“泰山品质”高端认证。建设好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机制。
聚力项目建设,发挥重大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制定省市县项目库建设标 准,构建层级衔接、上下互动、全面融合的项目库建设体系。健全重大项目库动态调整机制,建立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的综合保障机制。加强省级统筹,第一批优选项目开工率达到90%以上,完成年度投资2000亿元,加快推进120个省重点项目和第二批优选项目。切实发挥好十大专班对行业新旧动能转换的组织功能,特别是在“双招双引”方面的推动作用,打造整合各类资源的平台,协调市县、智库、协会(联盟)及相关企业,协同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基金落地、产业集群培育。【联系微*信dadawk01】
聚力区域发展,构建新旧动能转换总体格局。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 深化多规合一,促进东中西协调发展。济南市要在数字经济、健康医疗、量子通讯,青岛市要在现代海洋、智能家电、轨道交通,烟台市要在核电装备、虚拟现实等领域,布局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标志性大项目。大力推进开发区等园区体制改革,突出开发区主责主业,建立灵活的用人制度和薪酬体系,促进各类园区高质量发展。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加快功能创新,建设全国性保税仓储中心,培育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平台。深化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常住、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2%左右和51.5%左右。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积极推进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支持济南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打造我国北方高端产业、科技、人才、现代服务业集聚地和央企、跨国公司区域总部基地,建设“大强美富通”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支持青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真正成为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推动突破菏泽、鲁西崛起迈出实质步伐。支持淄博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编制实施《泰安市城乡一体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推动德州、聊城、东营、滨州等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好援疆、援藏、援青工作。
(二)做优做强“两篇文章”,进一步塑造高质量发展特色优势。打造乡 村振兴齐鲁样板,更加注重经略海洋,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新时代山东的重大使命。作为农业大省、海洋经济大省,我们必须扛起责任、强化担当,不断开拓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高起点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研究制定齐鲁样板标准体系,探索东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分类推进机制,探索土地规模化经营、村庄布局调整、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与乡村“五个振兴”统筹推进机制,深化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持续推进农业更强。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计划,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 扎实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和“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严守耕地红线,严肃整治“大棚房”问题,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加快建设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运营好国家蔬菜质量标准中心,打造蔬菜产业“山东标准”。整建制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省。推进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创建,再打造省级田园综合体20个以上。加快推进农业“新六产”融合示范,新增农业“新六产”示范县20个、示范主体260家。持续推进农村更美。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四好农村路”建设年内完成投资150亿元。开展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实施绿色能源示范村镇、可再生能源集中供热等重大工程,推动供气设施向农村延伸。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积极探索农村污水治理模式,在荣成市、淄博博山区、邹城市、郓城县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着力建立农村改厕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实施好美丽村居建设“四一三”行动,年内新增100个省级试点村。持续推进农民更富。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年内80%的涉农村(居)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农村闲散土地盘活利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完善农民返乡创业政策,加快发展农民职业教育。
高标准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海洋强省建设十大行动要全面提速,在海洋优势转化上下功夫、见实效。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坚持港口发展一体化、装备智能化、业态高端化和港城发展协同化,研究制定山东省港口集团组建方案,推进山东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大力发展金融保险、船舶租赁、电商服务等高端航运服务业,积极推进物流贸易港建设。建设疏港公路、铁路、管道,完善海河、海公、海铁等多式联运体系,推动成立全省多式联运发展企业联盟。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统筹推进沿海、远海、深海、陆海产业发展,大力培育智慧海洋、海洋高端装备、海洋工程、海洋旅游、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能源、海水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开展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扎实推进32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绿色可持续海洋生态环境。科学
编制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研究实行海岸建筑退缩线制度。实施陆海污染一体化治理,健全近岸海域水质目标考核制度,完善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科学保护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扎实推进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
各位代表,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山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全力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加快军地融合创新发展,围绕体制机制、政策制度和发展模式创新,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率先趟出一条体现时代特征、彰显山东特色的军民融合创新之路。推进基础设施贯彻国防要求, 实现军地资源共建共用共享。推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整合军地院校、科研院所、人才等资源,探索建立军政企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创新军地需求对接机制,拓宽军转民、“民参军”渠道,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军民融合发展。精准对接国家军民融合重大工程和产业基金,布局实施一批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和优势企业。深化全民国防教育, 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大力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持续支持国防和军队深化改革,全力支持部队备战打仗,依法加强军事设施保护。扎实做好双拥工作,积极营造尊崇军人的环境,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严格落实安置、优抚等各项政策, 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加强教育管理服务,激励他们在新时代建功立业。
(三)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进一步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支撑。针对 突出问题,打好重点战役,全力攻坚,务求实效,加快形成标本兼治、系统发力的良性机制。
强化底线思维,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持早识别、早预警、 早发现、早处置,努力做到在最早时间,从最低层级,用相对最小成本,解决最大的关键问题,争取综合效益最佳。打造“金安工程”。建立大数据监管平台和企业信用体系,健全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体系,强化对金融风险的监测预警和及早处置。指导债权银行建立银行债权人委员会,积极稳妥化解不良贷款和债券兑付风险。成立100亿元的纾困基金,加大重点风险企业处置力度。有序处置存量政府债务,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妥善解决在建公益项目后续融资。推动高风险金融机构改革重组。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务行为和各类非法金融活动。筑牢安全生产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强化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工作。深入开展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加快企业进区入园步伐。深化道路交通、
水上交通、煤矿和非煤矿山、城乡加气站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研究制定千米以下冲击地压风险较大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意见,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化平安山东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黑拐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统筹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信息化支撑,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 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加快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装备建设,着力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实施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巩固灾后重建成果。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 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
强化成果巩固,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聚力“两不愁三保障”,牢牢把握精准方略,全面落实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意见,减少和防止脱贫人口返贫,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突出重点领域。紧盯“黄河滩”,聚焦“沂蒙山”,锁定“老病残”,统筹各类扶贫资源,巩固提升“4个2”和黄河滩区脱贫成果,启动湖区、库区群众搬迁规划研究。实施好黄河滩区迁建工程,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年内27个外迁安置社区主体工程全面封顶,28个新建村台全部完成淤筑,改造完成旧村台23个。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改进扶贫方式。提升产业扶贫质量,促进贫困人口转移就业,深化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旅游扶贫、危房改造,同步解决贫困群众脱贫与解困问题。开展扶贫扶志行动, 加大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帮助贫困户靠自身劳动脱贫致富。强化常态长效。严格落实保障性扶贫兜底政策,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为主体,以社会帮扶、社工助力为辅助的综合保障体系。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相结合,针对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众,研究出台扶持政策,总结完善扶贫资金持续积累持续发挥作用的办法。认真落实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开展新一轮第一书记驻村抓X建促脱贫工作,加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做好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和省内“6+6”扶贫协作工作。
强化系统治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定不移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 馈意见和“回头看”移交问题整改,全面落实“1+1+8”系列方案。深入推进“四减四增”。实施“绿动力计划”,清洁高效利用传统能源,深度开发利用新能源,加快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实施好“外电入鲁”,力争接纳省外来电2000万千瓦以上。加强重点企业和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确保到2020年铁路货运周转量比重,比2017年提高7个百分点。开展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确保到2020年
单位耕地面积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6%和10%。坚决打好八场标志性战役。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联防联控联治。淘汰高排放、老旧柴油货车, 提升重型柴油运输车辆排放达标比例。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全面深化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防治,推动渤海湾、莱州湾等综合整治,强化危险废物处置监管。建立健全污染防治长效机制。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排污许可、环境信用评价等制度。完善激励企业绿色发展的价格、财税、金融和投资政策。制定可预期的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为企业转型升级留出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帮助企业制定环境治理解决方案,避免处置方式简单粗暴。
(四)抓紧抓实“四力并发”,进一步汇聚高质量发展磅礴力量。推动改 革开放再出发,向改革要活力、抓开放挖潜力、促创新增动力、培育需求支撑力,打造新旧动能转换强劲引擎。
在激发改革活力上抓落实见实效。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为重点,推动相关 改革持续深化。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健全完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管理运营方式。实施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三年工作计划,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革发展。深化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推进符合条件的省属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非上市公司开展中长期激励试点,抓好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开展国企境外投资专项检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规范省以下财政收入划分办法,完善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转移支付力度。推进预算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实现“四本预算”和政府债务收支计划一体化编制,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快税制改革步伐,健全地方税体系,完善税收征管办法。深化地方金融改革。推进地方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改革,加强国有金融资本集中统一管理。推动城商行、农商行业务逐步回归本源,完善法人治理,强化合规经营。支持济南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烟台区域性基金管理中心建设。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支持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将小微企业贷款基础资产单户授信放宽至500万元。引导金融机构优化内部绩效考核和责任管理体系,改进间接融资服务效率,更好发挥保险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促进直接融资占比提高,提升区域股权市场服务能力,鼓励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整合组建省级政府性融资担保集团,构建省市县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设立省级应急转贷基金,加大对各市应急转贷工作支持力度,为经
营状况良好、资金暂时周转困难的企业提供过桥转贷服务。督促银行机构建立无还本续贷企业名单,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现贷款到期后无缝续贷。
在挖掘开放潜力上抓落实见实效。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积极申建中国(山 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拓展全面开放“大市场”。大力实施境外百展市场开拓计划。支持企业调整全球生产供应布局,加强海外基地建设。用好港澳台开放平台,加强鲁港、鲁澳、鲁台交流合作。重视对欧美企业的开放合作。全面落实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政策措施,进一步压减整体通关时间,降低通关成本。发挥青岛、威海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政策优势,扩大跨境电商零售出口。搭建日韩合作“大平台”。以建设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为载体,加强鲁日贸易投资领域合作,联手开拓第三方市场;巩固提升中韩
(烟台)产业园、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深化日韩山东周活动, 加大对日韩高质量“双招双引”力度,抓紧推进与日韩在谈的48个合作项目。办好第18届泛黄海中日韩经济技术交流会,提升中日韩(潍坊)产业博览会层次。开辟互联互惠“大通道”。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做强“齐鲁号” 欧亚班列品牌,力争年内开行往返500列。新开辟2条洲际航线,国际航线达到80条以上。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重要指示,落实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成果,高标准规划建设青岛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推动设立上合组织融资机构和地方经贸合作基金。办好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国际友城合作发展大会。
在增强创新动力上抓落实见实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高质 量科技供给,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5%左右。在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上下功夫。积极推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正式入列,建设好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推进国家高速列车中心建设,加快建设齐鲁科创大走廊,新增10家以上国家级创新平台、200家以上省级创新平台。积极争取若干国家大科学装置和重大科研基础设施落户我省。建设国家量子信息技术实验室济南基地,争创国家量子大科学中心。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有创新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比提高1-2个百分点。在突破关键共性技术上下功夫。围绕十强产业集群,实施30项国家级、省级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问题。积极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争取更多国家重点科学计划成果在我省转化实施。在广聚人才上下功夫。全面落实人才新政20条,实施好泰山系列人才工程,继续实施“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外专
双百计划”引才工程、省级高端外国专家项目等引智专项,开展“百千万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实施青年科技人才竞争力提升计划。健全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和科研管理机制,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弘扬劳模精神,做强“齐鲁工匠”品牌,打造宏大的高素质产业技能“生力军”。在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企业家上下功夫。统筹推进企业家队伍建设“111”工程,全年培训企业家2000人,建立青年企业家导师制度,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实施“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全年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0家、“一企一技术” 研发中心企业100家、瞪羚企业100家、隐形冠军企业100家,积极培育独角兽企业。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计划,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继续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重点培育“小升规”企业1500家。
在培育需求支撑力上抓落实见实效。发挥人口大省优势,适应服务消费增速加快、比重提升新趋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培育居民消费热点。支持社会力量增加医疗、养老、家政、教育等服务供给,构建更加成熟的消费细分市场,积极培育网络、定制、体验、智能等消费,扩大品牌消费。推进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打击侵权假冒活动,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加快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构建城乡智慧物流配送体系。拓宽民间投资领域。进一步放开基础设施以及电信、通讯等行业限制,择优选择一批高速铁路、机场、港口项目开展社会资本投资示范,鼓励民间资本以股权方式参与项目建设运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力争年内开工建设郑济高铁、雄商高铁、潍烟高铁、鲁南高铁菏泽至兰考段、黄台联络线5个高铁项目,加快京沪高铁二通道、济南至滨州、莱西至荣成等高铁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加快27个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进度,确保9个项目今年建成通车。抓好4个在建机场项目建设,开工建设菏泽机场、蓬莱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确保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建成投用,推进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和枣庄、聊城机场前期工作。开工建设京杭运河山东段升级改造工程和小清河复航工程。持续推进青岛LNG二期工程、泰安二期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能源设施项目,加快建设黄水东调二期工程、峡山水库胶东地区调蓄战略水源地工程、引黄济青改扩建等重大水利设施,基本完成大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型水利工程防洪隐患治理主体工程建设。
(五)盯紧盯牢发展环境保障,进一步形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生态系统。 在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ZZ生态基础上,持续优化政务生态、创新创业生态、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培育一流营商环境,塑成政策、环境、服务“三位一体”
的集成优势。
持续打造精简高效的政务生态。以“一次办好”改革为统领,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政务生态建设上迈出更大步伐。更大力度减权放权。继续取消下放省级权力事项,推进市级简政放权,深化扩权强县改革,实施“市县同权”, 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实施层级且基层有实际需求的,原则上交由县(市、区) 实施,提升县域发展要素聚集能力。更加精准优化流程。深化证照分离改革, 持续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审批服务代办窗口,健全代办机制,对企业办理特定领域相关审批手续提供全程代办、无偿代办。全面推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更广范围共建共享。大力推进“数字政府” 建设,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数据“全打通、全归集、全共享、全对接”。继续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严查“红顶中介”,决不允许违法违规的中介服务稀释改革红利。
持续打造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构建“政府主导创环境、企业主体强创新、各类人才激活力、科技研发出成果、金融配套强保障、中介服务提效率、成果转化增效益”的创新生态圈。以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为示范样板,五年培育30个省级创新共同体。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切实做到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上坚定不移,在政策执行上一视同仁,在市场竞争中公平对待。支持民营企业牵头实施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对成功创建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的企业, 省财政给予每个1000-3000万元经费支持。更大力度减税降费,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减轻负担。对小微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税收实施普惠性免除。全面降低城镇土地使用税税负,高新技术企业按调整后税额标准的50%执行;降低印花税核定征收比例,货运车辆车船税税额减半。
持续打造彰显魅力的自然生态。加快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 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抓好统筹治水,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推动天上水、地表水、特殊水、外来水、地下水“五水共享”, 实现治污水、防洪水、抓节水、保供水“四水共治”,加快构建具有山东特点的治水大格局。确保饮用水水质安全,科学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稳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全面推行林长制,深入开展“绿满齐鲁·美丽山东”国土绿化行动,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抓好森林抚育和退化防护林更新改造。规范各类自然保护区管理。抓好第三次国土调查。
持续打造诚信法治的社会生态。各级政府及工作人员要带头讲诚信,坚决杜绝“新官不理旧账”。加强对政府机构失信的治理,定期清理政府部门拖欠企业资金问题。加强企业诚信制度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红黑名单” 制度,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搭建企业产权纠纷调解平台, 建立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和自然人财产权长效机制。深化法治山东建设,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依法做好第四次经济普查工作。持续净化市场环境,有效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顽瘴痼疾,坚决纠正“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培育良好生态系统,关键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要制定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为广大干部服务企业、与企业家正常交往划清“安全区”。按照“换位思考、主动服务、有求必应、无需不扰、结果评价”导向要求,精准把握企业群众的需求,落实好领导干部联系帮包企业制度,放下身段、尽心竭力提供一对一、个性化、精准化的保姆式、店小二式服务,认真对待、及时回应微观主体的个性化需求,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把评判权放到企业和群众手中,让企业来评判、让群众来打分,形成市场主体茁壮成长的阳光雨露。
(六)落细落实“六个着力点”,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发展共享水平。认真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制度、守住底线,精心做好各项民生工作。
第一,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实施就业优先政策, 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千方百计保持就业稳定。更大力度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设立省级创新创业示范综合体,推动创新、创业、就业良性循环。继续实施“三支一扶”计划,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优化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统筹抓好去产能分流职工就业安置、农民工、困难群体就业援助等工作。逐步建立退役军人待遇保障、优先优待、接收安置、服务管理、督导检查政策体系,高质量做好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及随调随迁家属安置工作,做好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加大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培训力度,促进稳定就业、高质量就业。保持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抓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和多元处理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第二,着力增加居民收入。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和企业工资指导线,依法推
进工资集体协商,不断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稳妥推进职业经理人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补贴制度,进一步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待遇。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收入分配自主权。严格落实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专项附加扣除政策。
第三,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 正常调整机制,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制度。完善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机制,提高医保基金统筹层次,提升医保监管能力,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积极推行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建立完善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复合型支付方式。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标准。扩大实施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至最低工资标准的80%。推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发放住房租赁补贴3万户以上,开工改造棚户区21万套,改造老旧小区20 万户,继续做好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工作。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流动家庭、留守家庭、空巢家庭、单人家庭专项救助。分类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提高孤儿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补助标准。建立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现金救助、实物救助和救助服务相结合的社会救助方式,并根据价格水平动态调整。开展全省灾害民生综合保险,完善灾害救助体系。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第四,着力发展教育事业。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000所以上,新增学位50万 个以上。建立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长效机制,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启动实施高校高质量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全面推进残疾儿童少年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15年免费教育。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全面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统筹推进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地位待遇, 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建好中国教师博物馆。更加重视家庭教育,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第五,着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更加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巩固壮大主流思 想舆论。用好用活“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塑造齐鲁乡村文明新风尚。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推动
现实题材、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创作推广和展演,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力作。精心筹办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和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办好第八届山东文博会,争取举办青岛国际青年电影节。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档案馆建设。办好“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实事,开展好文化惠民消费季、齐鲁阅读季活动。挖掘和利用好齐鲁文化资源,持续推进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齐文化传承创新两大示范区建设,编制泰山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总体规划,保护利用好大运河文化,深入实施革命文物连片保护工程。大力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扩大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影响力,办好第九届世界儒学大会,打造世界儒学中心。
第六,着力建设健康山东。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医保、 医药“三医联动”,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年内县域医共体全覆盖。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积极推进中国康复大学筹建工作。完善城乡妇幼保健体系,大力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落实“健康中国人”行动计划,积极创建“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做好职业病、慢性病、传染病、地方病和重大疾病防治。关心重视干部群众的心理健康,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体系,增加精神卫生机构和床位。强化药品全生命周期监管, 加强疫苗生产、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深入推进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实施“品质鲁药”建设工程。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振兴发展。进一步放宽社会办医准入。新建城市社区示范性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00处、农村幸福院600所。发展老年教育,办好老年大学。办好第九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加强“食安山东”建设,全域推进食品安全市县创建,打造食品安全放心省。
四、切实提高政府履职能力和水平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效能政府、高素质干部。各级政府及工作人员,必须做实做优经济、平安、X建三张报表,坚决守住民生改善、生态环保、稳定和谐、廉洁从政四条底线,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旗帜鲜明讲ZZ。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 平总书记X中央的核心、全X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X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思想上ZZ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形势越复杂,挑战越严峻,任务越
繁重,越要坚决听从X中央号令,越要保持战略定力,越要担当作为,做到加强X的领导坚定不移,贯彻中央大政方针坚定不移,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严格依法履职责。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开展市县法治政府示范创建。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主动加强同人民政协的民主协商,深化与民主X派、工商联、无X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联系沟通。坚持民主集中制,培养民主素养,善于正确集中,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广泛深入开展舆论监督,对工作不落实的人和事进行曝光。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深入推进乡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立改废,加大对违反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政策文件清理力度。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深化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推动行政权力全过程公开、公共服务全流程公开、社会关切全方位回应。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干部放到斗争一线去真枪真刀磨砺,培养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全面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驰而不息转作风。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实施办 法,坚决刹住“四风”,时刻防范“四风”隐形变异新动向。鼓励创造性贯彻落实,防止空喊ZZ口号的形式主义,防止当官做老爷的官僚主义,防止简单粗暴的命令主义。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健全完善容错纠错体系,理直气壮为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省级业务类项目资金再压减8%,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更加高效地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大力精简文件、会议,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改进督查考核方式,控制各级开展监督检查、索要材料报表的总量和频次。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把规划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联系微信dadawk01】
持之以恒抓廉政。坚定扛起全面从严治XZZ责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巩固发展压倒性胜利。强化不敢腐的震慑, 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扎牢不能腐的笼子,主动接受纪检监察监督,强化审计监督,加强源头治理,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
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加强纪律教育,引导X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葆忠诚干净担当的ZZ本色。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政府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中共山东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 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
(2019年4月4日)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为我省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刚才,省委书记刘家义同志为获得省科学技术最高奖的吴立新院士颁发了奖励证书;与会领导同志为获奖代表颁了奖。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体获奖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向全省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
2018年,是我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两次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为新时代山东发展, 包括科技创新,把舵定向、擘画蓝图,全省上下备受振奋和鼓舞。一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聚焦整体发展格局,抓贯彻、抓执行、抓落实、抓见效, 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这当中,科技战线奋勇争先、捷报频传,较好发挥了支撑引领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新突破”:一是原始创新取得新突破。一年来,我省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5项,首次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和国际合作奖全覆盖。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科研实力,跻身世界海洋领域前五强。二是创新成果取得新突破。一年来,我省科技工作成绩喜人,今天表彰奖励的206项优秀科技成果中,有的攻克了关键核心技术,有的破解了发展瓶颈,有的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比如,“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技术及应用”、“大洋能量传递过程、机制及其气候效应”、“高性能传感器及其集成式传感器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重大科研成果,均处于领先水平,代表了我们山东的科技实力。三是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一年来,我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612家, 数量创历史新高,总数达到8912家,提前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6.92%,同比提高1.96个百分点。以上这样的新突破,还有很多,见证了科技战线的骄人成绩,为全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作出了突出贡献。
习总书记反复强调“三个第一”,发展第一要务、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要求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一重要论述,把握大势、顺应潮流、契合实际,为我们指明了迈向高端的康庄大道,也赋予科技创新、广大科技工作者前所未有的历史重任。一看发展大势,我国正转向高质量发展, 这个阶段不同于以往的高速增长,其逻辑是:发展靠创新、创新靠人才,谁牵
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抢占先机、赢得优势。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广大科技工作者已站在前沿一线,成为支撑发展的“顶梁柱”。二看科技潮流,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 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我们赶超国际,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转变,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压力和挑战,广大科技工作者重任在肩,“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三看机遇舞台,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纵深推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勇当先锋、添薪助燃,将数字化、智能化的星星之火,引爆为动能转换的燎原之势,这也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历史机遇,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这“三个看”,标定了科技创新事业的定位和使命。希望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认清使命、勇于担当,拥抱机遇、奋力攻坚, 用智慧和汗水,齐心协力办好“三件事”,书写新时代山东科技发展的辉煌篇章。
第一件事,要大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跑出动能转换“加速度”。习总书记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要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尽早取得突破。习总书记这段重要论述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中心任务是,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5+5” 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促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这当中,关键支撑就是自主创新。前段时间,省委、省政府组织新旧动能转换项目落地现场观摩,我们高兴地看到,一些企业自主研发技术、自主设计生产线、自主培育高端品牌,有的是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有的是新兴产业“平地起惊雷”,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展现出自主创新的蓬勃活力、巨大潜能。从今年开始,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亿元,集中支持自主创新, 重点实施“四大计划”:一是实施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聚焦“十强”产业集群,在每个产业领域,梳理3—5个技术链条,每个产业选择1—2个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开展重大课题攻关,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大力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建设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链,加快为高质量发展赋能。二是实施大科学平台建设计划。“十强”产业的每一大产业,要力争实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
产业化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全覆盖。支持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正式 入列,巩固发展海洋科技领先优势。三是实施大科学中心建设计划。对标全球 主要科学中心,发挥济南、青岛、烟台三核引领作用,分别建设国家量子大科 学中心、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新材料与高端装备制造业大科学中心。同时, 支持各地立足科技和产业优势,建设特色大科学中心,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四 是实施大科学装置建设计划。积极争取大科学装置落户山东,支持大科学装置 建设,着力打造海洋领域大科学装置聚集区,厚植基础研究根基。这“四大计 划”,目标就是攻克一批标志性、颠覆性技术,打造动能转换“强引擎”。这 个过程中,我们要树立全球视野,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建设离岸创新中 心、海外人才工作站,聚四海之智、借八方之力,实现更高层次的自主创新。 第二件事,要大力培育融合创新生态,激活创新创业创造“一池春水”。
习总书记指出,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特别是要为中小企业、年轻人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为高技术企业成长建立加速机制。这一重要论述,给了我们推动创新的一把“金钥匙”,就是要从环境入手、从体制突破, 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潜能。我们山东是教育、科技、经济大省,在校大学生、创新平台、市场主体、开发园区,总量均居全国前列,创新要素富集,但资源分散、各自为战,还没有形成有效合力、没有转化为强大创造力。去年,全省科技奖励大会上,我们对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进行了部署,目的就是握指成拳,形成创新创业创造的强大爆发力。经过一年的调研、谋划,这个构想,已转化为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就是以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为示范样板,五年培育30个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带动各地建设一批不同主体、不同模式、不同路径、不同方向的创新创业共同体,形成“1+30+N”的创新体系。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路线图变为施工图,把时间表变为计程表,早见成果、多见成效。要把握好“三个关键”:一是体制创新。要坚持问题导向,解放思想、勇闯新路,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探索建立事业单位+公司制、理事会制、会员制等多种新型运行机制。比如,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实行“四不像”体制,不完全像大学、不完全像科研院所、不完全像企业、不完全像事业单位,无主管部门、无行政级别,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宗旨就一句话:怎么有利于创新,就怎么办。二是要素融合。按照省委部署,聚合“七大要素”,就像“北斗七星”,政府主导创环境、企业主体强创新、各类人才激活力、科技研发出成果、金融配套强保障、【联系微信dadawk0*1】
中介服务提效率、成果转化增效益,形成创新生态圈,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的融通发展、互促共济。三是成果导向。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成果转移转化,源源不断培育一批又一批科技型、创新型、领跑型企业。今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要力争突破1万家。
第三件事,要大力构筑人才高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习总书记指出:“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习总书记这段话,寓意深刻。我省是人口大省, 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双过亿”,但还不是人才强省、创新强省,要按照习总书记要求,统筹人口、人力、人才,精心做好人才集聚、服务、激励三篇文章。一是精心做好人才集聚的文章。全面落实人才新政20条,实施好泰山系列人才工程,大力招才引智,探索终身学习支持政策,努力引进、培养、集聚“高精尖缺”人才。“四新经济”往往是年轻人干起来的,年轻人在哪里,发展活力、创新活力就在哪里,一定要注意培养、留住、引进青年科技人才。要继续举办好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实施好青年科技人才竞争力提升计划,为青年人成长创造条件、搭建舞台。二是精心做好人才服务的文章。全面落实好“五句话”的服务理念,就是:换位思考、主动服务、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结果评价,提供精准化、个性化、能解决问题的“店小二”“保姆式”服务。比如, 实施更加方便简约的科研管理办法,赋予科研院所和高校更大科研自主权,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以及技术路线决策权。比如,要减除繁苛,大幅度减少上报的表格材料,让科研人员少一些羁绊束缚和杂事干扰,多一些时间自由探索。三是精心做好人才激励的文章。全面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分配机制。今年,我们省对获得国家科技奖的项目团队实施配套奖励,对一等奖、二等奖的项目团队,分别配套奖励500万元、100万元。同时,大幅提高省科技奖奖金标准,最高奖由10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并全部归个人支配。通过这些政策,就是要体现人才价值、知识价值,让作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名利双收”,让一流人才拥有一流待遇。
同志们,时代呼唤创新,创新大有可为。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周围,在中共山东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勇当新时代泰山“挑山工”,脚踏实地、担当作为,努力攀登科技发展高峰,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实科技支撑,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崇尚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 让创新创业创造的活水在齐鲁大地充分涌流
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富民兴鲁劳动奖获得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19年4月29日)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表彰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目的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为实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凝聚强大正能量。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创造辉煌。这里,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各阶层劳动群众,向驻鲁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节日的祝贺!向各条战线上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发展厚望如山,去年以来两次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把舵定向、擘画蓝图。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聚焦整体发展格局,全力以赴抓贯彻、抓执行、抓推进、抓见效,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现代化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在逐梦强省建设的进程中,全省广大劳动群众,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在各自岗位拼搏奉献,在各个领域施展才华, 在各条战线建功立业,奏响了新时代劳动者之歌。今天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就是广大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你们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用卓越的劳动创造,践行了新时代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全省上下都要向你们学习!
时代催人奋进,劳动开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强调,“要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这是站位新时代,总书记向全体劳动者发出的奋斗召唤。全省上下、1亿齐鲁儿女,都要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以劳模为榜样,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奋勇向前、一往无前,凝聚强大合力,汇聚奋斗伟力。
——我们要大力倡树辛勤劳动、扎实苦干,勇当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追梦者。强省建设的过程,就是我们“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过程,就是让全省广大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过程。梦想属于每一个人,大家都是见证者、
建设者、受益者,都要同心同向、合心合力,以辛勤劳动托起强省梦。只要我们有信念、有追求、有奋斗,坚定不移听X话、跟X走,勤奋做事、勤勉为人、勤劳致富,就一定能够谱写好新时代山东壮丽而崭新的篇章。
——我们要大力倡树诚实劳动、担当实干,勇当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开创者。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山东,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趟出一条路子来。这个任务不轻,决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每一位齐鲁儿女,每一名劳动者,都要胸怀使命,把个人梦想融入到新时代山东发展的洪流之中,努力以“担当”书写人生华章,用“实干”镌刻奋斗荣光。今年,省里将以更大力度,推进实施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程、“齐鲁工匠”培育工程,就是要引导广大劳动者,当好主力军、聚力新动能、建功新时代。
——我们要大力倡树崇尚劳动、学习楷模,勇当新时代劳模精神的践行者。 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取得了今天的成就。面向未来,我们一定要向劳模学习,以劳模为榜样,让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蔚然成风。要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立足各自岗位,讲学习、比技能,讲责任、比干劲,讲工作、比业绩,讲品德、比风尚,形成比学赶超帮的生动局面。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百折不挠,勇于面对,对工作执着、热爱,对事业忠诚、肝胆。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脚踏实地做人,勤勉奋发干事,始终保持夙夜在公、只争朝夕的拼搏姿态,人人出力、人人奉献、人人出彩。
同志们!
在今天这个隆重的场合,我想借此机会,倡议全省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广大劳动者,立即行动起来,掀起创新创业创造的热潮!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这一重大要求,顺应大局大势,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康庄大道。我们要“全省动员、全民参与、全力保障”,使创新创业创造“三创”成为时代的潮流、奔放的洪流,引领山东激发新动能、跑出“加速度”。
第一,全省动员,让创新创业创造的活水在齐鲁大地充分涌流。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的发展,是创业兴业蔚然成风的发展,是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发展。我们要实现浴火重生、转型跨越,根本靠创新、靠创业、靠创造。看全局,惟“三创”者强。这是山东“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制胜法宝。对标南方先进省份,我们最大的差距是思想观念的差距;最根本的症结是创新
活力弱、创业主体弱、创造动能弱。比如,我省规上工业企业中,拥有发明专利的仅4000余家,不到江苏省的一半。再如,我省市场主体虽然数量很大,去年就突破了900万户,今年一季度达到了950多万户,但注册资本(金)仅相当于广东的14.9%、浙江的34.4%。观大局,惟“三创”者进。这是我们由大到强、全面求强的根本举措。去年以来,我们聚力产业培育、项目建设,产业结构日趋优化,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茁壮成长。服务业占比,去年是49.5%,今年一季度突破50%;高新技术企业,去年新增2600 多家,今年有望突破1万家;传统产业占比、重化工业占比,过去是“两个70%”, 现在都有所下降。我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每一步成长,无不源于“三创”动能的释放。明大势,惟“三创”者胜。这是我们稳中求进、以进固稳的强劲支撑。当前,我们正朝着高质量发展“3年初见成效”阔步前进,在这样一个紧要关头,必须下更大气力,给“三创”厚植土壤,为“三创”铺平道路。这是我们当前最紧要、最关键的筑基工程,也是关系我省前途命运的战略之举。
第二,全民参与,让创新创业创造之花在全体劳动者中竞相绽放。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三创”是全要素、全系统、全方位的,行行可以搞“三创”,事事都有“三创”空间,人人可成“三创”主体。我们应当认识到,“三创”没有行业领域之分,既涉及农业、工业、商贸服务业,又涉及文化、卫生、社会治理等领域,涵盖了“五位一体”各个方面,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创新创业创造的宽阔舞台。还应当认识到,“三创”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既有高精尖技术,又有一般普通工艺,既包括技术、产品,又包括管理、运营,还包括品牌、创意,等等,任何一个职业都有待创新、都能够创业、都可以创造,像这次受到表彰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蔺红霞,就是莱钢电焊工工匠品牌的创始者。我们更要认识到,“三创”不是一件神秘的事,不一定要有多高的学识、学历、学位,也不是科研人员、高层次人才的专属,每一名普通劳动者,不论工人、农民,还是学生、知识分子,都能够成为创新者、创业者、创造者。现实中,有许多功成名就的企业家,学历并不高,甚至一天学都没上过,他们都是从最基层做起,一步步拼出来的,这样的企业家,我省也有不少,也都经过多次创业、多次转型,最终获得成功。他们靠的是市场悟性,更靠敢想、敢闯、敢拼、敢干的精神。我们山东人,向来勤劳智慧,自古有敢闯新路的传统,具有无限的创新创业创造潜能,只要调动好积极性,搭建好舞台,一定会形成百舸争流、万紫千红的大好局面,山东发展一定会活力迸发、动力十足。
第三,全力保障,让创新创业创造的生态充满活力。实践中,有这么一个规律:凡是体制机制畅通、行政管制越少的地方,凡是市场体制完善、法治越健全的地方,凡是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越尊重的地方,“三创”就搞得越活、做得越好,效果也是明显的。我们要向改革要动力,强化问题导向,聚力解决创新体制、创业环境、创造氛围三大问题,激活创新创业创造这一池春水。要最大限度为创新松绑、为创业加油、为创造助力,着力疏堵点、治痛点、攻难点,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社会勤劳之手同向发力,为市场主体、创新主体包括广大中小企业、也包括年轻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建立加速机制。要最大力度创环境、优服务,树立“放水养鱼”的思维,水不但要满、而且要清,理直气壮为民营经济撑腰鼓劲,为各类所有制企业营造公平、透明、诚信、法治的环境,真正让“三创”火起来、旺起来。要最大程度营造氛围、引领风尚,让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各行各业崇尚“三创”、大胆“三创”,摒弃因循守旧、畏首畏尾,使一切“三创”才能得到发挥,一切“三创”活动得到支持,一切“三创”成果得到肯定,在社会上孕育形成创新创业创造非常光荣、非常尊崇的鲜明导向。
同志们,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周围,崇尚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敢于创新、勇于创业、善于创造,早日迎来高质量发展新的春天,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在2019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孔子博物馆开馆仪式上的致辞
(2019年9月6日)
尊敬的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仲秋时节,秋高气爽。在即将迎来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诞辰2570周年之际,我们相聚在孔子故里,共同出席2019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孔子博物馆开馆仪式。首先,我代表山东省委、省政府, 对节会开幕、孔子博物馆开馆,对《国家文物局 山东省人民政府合作实施“齐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计划”框架协议》签署,表示热烈祝贺!对孔垂长先生及家人向孔子博物馆无偿捐赠相关物品,表示衷心感谢!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山东发展、支持山东文化遗产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敬意!向出席本次节会活动的各位领导、嘉宾和朋友,表示诚挚欢迎!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要求我们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丰厚滋养。本届国际孔子文化节,以“用儒家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紧扣时代脉搏,顺应发展潮流,传播中国声音,充分展示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必将有力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共存共荣。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山东是孔子故乡,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着悠久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春秋战国时期,就在我们脚下这片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齐鲁大地,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大气象,大家耳熟能详的孔子、孟子、荀子、墨子、管子、孙子、晏子等,都诞生在山东,或在山东成就功名, 可谓“圣贤辈出、智者云集”,由此开创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成为“人类文明轴心时代”的璀璨明珠。这其中,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
名人”之首,其思想泽被后世、光耀四方,斯文在兹、高山仰止。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博大精深、贯古通今、历久弥新,即使站在250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能强烈地感受到其思想之恒久魅力、旺盛活力。比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为政以德、仁民爱物”的ZZ理念;比如,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生态思维; 比如,“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的和谐观念,“修齐治平、经世致用”的家国情怀;比如,“推己及人、立己达人”的忠恕之道,“执两用中、与时偕行” 的处世准则;比如,“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的道德主张,“刚健有为、革故鼎新”的进取精神,等等,这些思想观念历经千年,传承不衰,凝结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脊梁主干,内化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精神基因,塑造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还超越国界、跨越海洋,升华成为全人类共享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引以为豪、引以为傲!
新时代,传承好、弘扬好优秀传统文化,“用儒家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我们使命在肩、责无旁贷。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情深似海、厚望如山,对山东 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高度重视、饱含期望。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发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号召。2014年,习总书记对山东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我们“用好齐鲁文化资源丰厚的优势,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去年6月,习总书记出席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特别指出“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和儒家文化发祥地,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后视察了蓬莱阁、刘公岛、青岛八大关等地,强调我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丰富历史画卷,要加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让优秀文物世代相传。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传统文化传承弘扬、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令亿万齐鲁儿女倍感振奋,也给我们交了任务、压了担子,对我们意味着“四个重大”: 既是重大使命、重大责任、重大机遇,也是传承弘扬、探索创新的重大挑战。我们有信心决心、有担当魄力,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进程中当好排头兵。
新时代,传承好、弘扬好优秀传统文化,“用儒家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我们坚定践行、积极作为。着力做好“新、兴、活、融”四篇文章。我们践行总书记“四个讲清楚”的重大要求,通过研究阐发工程,让优秀传统文化“新” 起来。实施“儒学大家”计划,建成全球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成立尼山世界儒学研究中心,着力推进《齐鲁大典》《子海》《儒藏》《孔府档案》《孟
府档案》等儒学典籍文献编纂和“全球汉籍合璧工程”等重点项目,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我们践行总书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大要求,通过提能升级工程,让优秀传统文化“兴”起来。加快建设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齐文化传承创新“两大示范区”,加快打造大运河文化带、齐长城文化带、山东海疆历史文化带“三个文化带”,建成尼山圣境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建设中国教师博物馆。尤其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集群,专门设立了100亿元的投资母基金,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科技嫁接融合,激发新动能,撬动“新蓝海”。我们践行总书记“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大要求,通过普及推广工程,让优秀传统文化“活” 起来。整体推进美德山东、文明山东、诚信山东建设,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广泛推行孝、诚、爱、仁“四德工程”,全省城乡基层“道德讲堂”达到6万余所,建成儒学讲堂2.3万多个,“善行义举四德榜”达到9.5 万余个,山东率先在基础教育阶段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春风化雨、润泽万家”的新气象在齐鲁大地蓬勃而起。我们践行总书记“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要求,通过传播交流工程,让优秀传统文化“融”起来。大力“请进来”,精心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世界儒学大会、国际孔子文化节、儒商大会等高端国际峰会,搭建永不落幕的文化交流“大舞台”。稳健“走出去”, 在海外开展“山东文化年”“孔子文化周”等系列活动,在2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39家“尼山书屋”,扩大朋友圈,画好同心圆。
新时代,传承好、弘扬好优秀传统文化,“用儒家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我们珍视遗产、激活潜能。习总书记深刻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山东是文化大省,也是文物资源大省,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持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让宝贵遗产世代传承、焕发光彩。曲阜是孔子故里、东方圣城,儒家文化遗产资源得天独厚,“三孔”古建筑弥足珍贵,孔府旧藏、孔府档案等文物世所罕见,都是顶级的世界文化遗产。孔子是山东的、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全人类的。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孔子博物馆,把宝贵文物收藏好、保护好、展示好、利用好,激活育人化人、文化自信的巨大潜能,这是亿万齐鲁儿女、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一大夙愿。在X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支持和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期待已久的孔子博物馆,历经5年多的精心建设,今天正式开馆、对外开放,这是中国文化界、世界儒学界的一件大事、盛事、喜事。
这里我想特别强调,值此开馆之际,孔垂长先生及家人无偿捐赠了与孔德成先生相关的74件物品,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上、向善的真谛, 展现出浓浓的家国情怀,值得全社会学习。我们坚信,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孔子博物馆一定能够成为展现中国魅力、中国精神的文化窗口,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高地。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我们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坚强领导下,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肩负好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和文化使命,勇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 勇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探路者、先行者。真诚期望海内外各界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山东、支持山东,深化各领域合作,当好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枝散叶、泽润四海,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前行、不懈努力。
再过几天,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佳节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此,衷心祝愿大家幸福安康,工作顺利!
预祝2019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圆满成功!
新动能新机遇新机制新活力 奋力趟出一条高质量发展路子
在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2019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2019年9月9日)
在喜迎新中国70华诞之际,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之际, 来自海内外的青年才俊、专家学者、商界翘楚,相约齐鲁,相会泉城,共同出席“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2019”,奏响创新创业创造的青春凯歌,谱写砥砺奋进的华彩乐章。在此,受省委书记刘家义同志委托,我谨代表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对各位嘉宾、各位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说起山东,大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幅多彩图画:这幅画的主角,是齐鲁儿女,山东人重情重义、朴实厚道、重信守诺的优秀品格享誉四海。这幅画的色彩,是岱青海蓝,山东陆海并重,山川旖旎,3345公里的“仙境海岸”,令人流连忘返。这幅画的底蕴,是文化圣地,齐鲁大地、孔孟之乡、圣贤辈出, “一山一水一圣人”闻名中外。这幅画的气质,是红色基因,“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代代相传,一首“沂蒙山小调”、一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把齐鲁儿女爱X爱国爱家乡的质朴情怀,唱响大江南北。这幅画的旋律,是蓬勃发展,山东经济总量全国第3,2018年达到7.65万亿元人民币,农业总产值全国第1,农产品出口占全国1/4,连续20年领跑全国。亿万齐鲁儿女正信心满怀、 昂扬向上,加快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和谐美丽的幸福家园。
进入新时代的山东,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形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为目标,以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海洋强省、三大攻坚战、军民融合、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区域协调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八大发展战略为支撑,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保障,以全面从严治X为统领的整体发展格局。新发展理念在齐鲁大地扎根见效,整个山东经济,从质量结构,到体制机制, 到发展环境,都在发生着脱胎换骨的系统重塑,焕发出革故鼎新的勃勃生机, 迎来前所未有的创新创业创造良机。
第一,今日山东,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创新创业创造的舞台无比宽广、 机遇前所未有。这其中,最大的机遇,就是我们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重大思路要求,聚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国
家综试区。我们牢记习总书记“奋力趟出一条路子来”的殷切嘱托,针对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包括重化型的产业结构、燃煤型的能源结构、重卡为主的交通运输结构、化肥农药使用量偏高的农业投入结构,壮士断腕、破立并举, 推动“存量变革、增量崛起”。一方面,狠抓“四新四化”、强力牵引,通过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5+5”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促进传统产业的产业智慧化、新兴产业的智慧产业化,促进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另一方面,狠抓“四减四增”、强力倒逼,坚持“减量替代是常态、等量替代是例外、亩产效益论英雄、安全环保守底线”的原则导向,实施“四压四上”,就是压旧上新、压小上大、压低上高、压散上整,开展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以安全、环保、质量、标准倒逼转型升级,以转型升级保障生态环保、安全生产,形成标本兼治、互促共进的良性格局。这两年,治理“散乱污”企业超过11万家,关停化工生产企业1500多家,化工园区从近200家压减到当前的85家;正在推进钢铁优化布局、焦化产能压减、地炼产能整合转移,压减焦化产能1600万吨以上,对300万吨及以下、500万吨及以下地炼企业产能,有序分批整合转移。
大规模淘汰落后,虽影响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速,却日渐积累破茧成蝶的强大力量。这两年,掉下去的是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过剩产能,提上来的是转型升级的传统动能、高新技术产能、现代服务业、高附加值产品,本质上是强质量、提效益、上水平,整个经济向着高质量发展加速演进,呈现出结构优化的“形”和此消彼长的“势”。表现为“五个明显加速”:一是,国家战略平台集聚明显加速。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发展情深似海、厚望如山,赋予山东一系列重大战略,包括:建设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等;最近,我省又获批建设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这些“国”字号战略密集落户, 为山东搭建起海阔天空的发展平台。二是,新动能成长明显加速。我们实施两批950个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新动能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6年的39%提高到2018年的48%。三是,结构优化明显加速。服务业占比不断提高,2017年达到48%,去年达到了49.5%,今年上半年达到了50.7%,超过绝对半数。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持续提升,2017年达到近35%,2018年达到近37%,今年上半年,达到40.7%。四是,生态改善明显加速。我本人作为一名新山东人,到山东工作四年,实事
求是地讲,这四年,济南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好、一年比一年好。全省重污染天气,从2013年的60天,降到2017年的14.9天,去年再减少5天,降到9.9天;PM2.5 平均浓度,2017年57微克/立方米,去年下降到49微克/立方米,今年上半年, 略有反弹,我们采取果断措施,反弹势头得到有效控制,“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已经从“奢侈品”变成“日常品”。五是,动力增强明显加速。市场主体快速增长,2017年突破800万户,2018年突破905万户;今年1-7月,全省新登记 市场主体达到了126.9万户,增长47.8%,总量达到981.7万户。高新技术企业增 势迅猛,2017年新增1608家,总量达到6300家;2018年新增2616家,创历史新高,总量达到8916家,提前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今年将突破1万家,有望达到1.1万家。这些深刻变化,昭示着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春天正款款走来。
山东经济的深刻变革,正孕育着转型发展的“金富矿”、创造出充满商机的“新蓝海”。“十强”产业集群“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快速集聚人才、技术、资本,形成日趋明显的集群效应、规模效应。我们正在实施“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推进万企转型、实施万项技改、引育万名人才、打造万亿平台,推动“十强”产业提质、提效、提速。到2022年,现代海洋产业增加值将达到2.3万亿元人民币,医养健康产业增加值将达到1.15万亿元人民币,世界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全球领先的高端石化产业基地、世界水平的影视产业基地等,都在加快建设。“黄金机遇”就在脚下。有的企业家讲,改革开放之初,错过了广东、深圳的发展机遇,这次绝不能再错过山东的发展机遇,这反映出广大企业家看好山东、投资山东的坚定信心、决心。相信有识之士定能认清大势、把握良机,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第二,今日山东,改革开放格局重塑,创新创业创造的加速机制正在形成、 活力前所未有。我们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敢闯新路”的重要指示要求,针对体制机制僵化、市场活力不足等“顽瘴痼疾”,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祛“痛点”、疏“堵点”、破“难点”,构建“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的良性机制。着力推进6项重点改革:一是高标准建设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二是推进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其中有两个重点,一个是深化“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再一个是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三是加快国企“倒计时”改革;四是培厚企业家成长沃土;五是建设创新型省份;六是巩固和深化机构改革成果。我们通过这六项改革,全力破除
无效制度束缚,增加有效制度供给,让市场的无形之手、政府的有形之手、群众和企业的勤劳之手,各安其位、协同高效、尽情挥洒。
比如,我们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坚持做国家的“试验田”而不是地方的“自留地”,坚持做制度创新的“高地”而不是优惠政策的“洼地”,坚持“种苗圃”而不是“栽盆景”。自由贸易试验区,突出在“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开放型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知识资本”等方面探索创新,努力建成贸易投资便利、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上合示范区,明确将青岛打造成国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拓展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商旅文化交流等领域合作,促进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目标是:把“两区”打造成对外开放的“先行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动能转换的“加速器”、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再如,我们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推进国企“倒计时”改革。山东是国企国资大省,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我们抢抓国企改革“窗口期”,强化X的领导、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形成有效激励。重要突破口,就是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资本证券化、引入战略投资者、入股民营企业等方式,确保3年内,省属企业混改户数和资产占比均超过75%,资产证券化率达到70%,改出“国企资源+民企机制”的新优势、新活力。
又如,我们以培育创新创业共同体为载体,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着力培育融合创新生态,营造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环境,特别是为中小企业、年轻人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我们组建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实行“四不像”体制,不完全像大学、不完全像科研院所、不完全像企业、不完全像事业单位,怎么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就怎么办。以此为样板,培育“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聚合“七大要素”,就像“北斗七星”:政府创环境、产业搭平台、高等院校献智慧、科技研发出成果、金融服务强保障、中介服务提效率、成果转化强效益,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金融链一体布局,形成创新生态圈。我们规划,五年培育30个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带动各地建设一批不同主体、不同模式、不同路径、不同方向的创新创业共同体,形成“1+30+N”的创新体系。同时,从今年开始,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亿元,实施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聚力攻克一批标志性、颠覆性技术。通过这些举措,塑造山东版的“梦工厂”,让全社会有思路、有激情、有干劲的创新创业者,尽展才华、梦想成
真!
一系列改革举措,正在全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尤其是解放和发展人的创造力。山东常住、户籍“两个人口指标”双双超过1亿,普通高校146所,全国第三,在校生210多万,全国第一;拥有全国近一半的高层次海洋科研人才,正在由人口大省、人力资源大省,向人才强省、教育强省、创新强省转变。山东的人口红利犹在、人才红利加快形成,庞大的市场规模、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再加上日益完善的体制机制,汇聚起创新创业创造洪流。诚邀志同道合者,来齐鲁大地,携手并肩,挥洒激情,贡献智慧,放飞梦想、共创未来。
第三,今日山东,生态系统全面革新,创新创业创造的阳光雨露日益充沛、 企业茁壮成长的环境日益完善。我们的理念是:“政府负责阳光雨露,企业负责茁壮成长”。我们聚力建设“1+4”五大生态系统,就是在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ZZ生态基础上,精心打造精简高效的政务生态、富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彰显魅力的自然生态和诚信法治的社会生态,逐步培育形成政策、环境、服务“三位一体”的集成优势。
“1+4”五大生态系统,每一个都是一篇大文章,都有明确的路线图、时间表,都有实打实、硬碰硬的实招、硬招。拿精简高效的政务生态来讲,我们坚持“放”“管”“服”一体推进,开展“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打造审批 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企业群众获得感强的一流营商环境。
我们坚持“放”就“放到位”,做到“减无可减、放无可放”。持续推进“六个减”:减部门、减项目、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今年全省减税降费1380亿元;加快实现“四个减半”: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再压减一半、办事环节平均再压减一半、申请人提交材料平均再压减一半、审批办理时限比承诺时限平均再减少一半,目标是打造“四个最”的办事流程: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实现“一链办理”“一网通办”“一窗受理” “一次办好”。去年,基本实现“3545”专项改革:企业开办3个工作日内完成, 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内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主流程45个工作日内完成,今年年内,企业开办压缩到2个工作日内。
我们坚持“管”要“管出实效”,做到公平公正监管。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强化“互联网+监管”、信用监管、包容审慎监管, 对诚信守法企业实行“非请勿扰”,除法律规定和国家要求的安全生产检查等, 每年只进行一次随机性联合检查,不再安排其他检查。
我们坚持“服”要“富有温度”,做到换位思考、主动服务、有求必应、无事无需不扰、结果评价。按照这“五句话”服务理念,大力推行“保姆”式、“店小二”式服务,核心做到两条:一条是,放下身段、平等服务;再一条, 精细化、个性化,提供“一对一”、能够解决问题的服务。今年10月底前,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全部建立帮办代办、“吐槽找茬”、窗口无权否决“三大机制”, 服务窗口只说“Yes”,不说“No”,说“Yes”不需要请示,说“No”要报告。
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措施,构建既亲又清的新型政商关系,营造适宜企业成长、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阳光雨露。昨日的山东,钟灵毓秀,名人辈出,孕育出一批又一批杰出的思想家、ZZ家、军事家,也孕育出光照古今、经世致用的天下儒商;今日的山东,文脉源远流长,商脉与日增辉,齐鲁大地的“土壤”,正日益成为孕育伟大企业、诞生伟大企业的风水宝地。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企业家是全社会的宝贵财富,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山东高度重视弘扬企业家精神,诚心尊重企业家、真心关爱企业家,我们即将推出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若干措施,一共是25条,厚植企业家成长沃土。比如,定期评选优秀企业家,对杰出企业家、行业领军企业家、优秀企业家,由省财政列支, 拿出真金白银进行奖励。比如,公平公正对待各类企业,在落实政策、提供保障、完善服务等方面,做到“五个一视同仁”,即:内资外资一视同仁,国企民企一视同仁,外来本土一视同仁,大小企业一视同仁,新老企业一视同仁。青年企业家、青年人才,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充满理想、充满追求、充满干劲。山东有青年企业家建功立业的丰厚沃土,有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欢迎大家来山东创新创业创造,共同挖掘“四新经济” 发展的丰富宝藏,开拓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海洋经济的“广阔蓝海”。大家一定能在山东这方热土,寻找到追梦、圆梦的发展良机。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打开地图,山东就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又像一个攥紧的拳头,竖起大拇指,为新时代的追梦者、奋斗者点赞!真诚希望青年朋友们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在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天地中实现更大作为。让我们携起手来,并肩播撒合作的种子,一起收获发展的果实,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后,祝峰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在全省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工作现场会议上的讲话
(2019年9月24日)
“小厕所、大民生”。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亲自推动“厕所革命”, 强调“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它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对农村改厕,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积极探索、身体力行。40多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延川当知青时,就建了赵家河村有史以来第一个男女分开的厕所。后来,从河北到福建,从浙江到上海,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解决群众如厕问题、推动“厕所革命”。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厕改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标志性。2016年8月,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在农村来一场“厕所革命”。2017年1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农村改厕。我们这次现场会,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践行初心使命,总结交流农村改厕工作,安排部署下步任务,以钉钉子精神持续解决好改厕中的各种难题,坚决把小厕所这件民生大事办实办好。
省委对农村改厕高度重视,多次研究部署。第一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期间,按照省委安排,专门把“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建设”,作为主题教育的一项调研专题,花了较多的时间精力,进村入户调研,可以说,到农村必看厕所,看到了群众生活的新变化,也基本摸清了改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更重要的是,拜群众为师,感受到群众无穷的创造智慧。省委常委会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时,专门就改厕规范升级进行了研究讨论。
7月4日,我们来滨州无棣调研,发现无棣的改厕做法,很有示范推广价值, 和有关领导同志商量后,决定在这里召开现场会。8月30日,省政府专门召开专题会,研究了《健全完善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工作方案》。应当说,我省改厕工作,到了一个整体规范、提质提效的关键节点,在这个节点上,必须紧紧扭住“规范升级”和“机制建设”,集聚各方力量,坚持结果评价,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扛牢扛好“厕所革命”重大ZZ责任,全力办好“小角落”里的“大民生”
2015年下半年,我省启动农村改厕试点,2016、2017、2018年全面发动、整体推进。在进村入户调研中,对这项工作,我们感到有三点判断,就是:成效初显、问题不少、任务艰巨。
所谓“成效初显”,就是要认识到,改厕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正带来乡村的新气象新变化。这个变化是实实在在的,通过调研观摩,都能看得到。一是农村卫生条件持续改善。不用说改厕改水一体化,即使较低层次的三格式、双瓮式,只要管护到位、正常使用,也比过去旱厕有了根本改进。有的老乡讲, 原来就因为厕所,在外上学的大学生,出去两年就不愿意回来,更不愿意带同学回来,改厕之后,现在愿回家了,有的还带同学到家里住。搞乡村旅游、农家乐饭馆、民宿等,也具备了基本条件。很多群众说,气味小了、蚊蝇少了, 过去常见的拉肚子等疾病也少了。二是群众卫生习惯持续养成。改厕带动了草堆、粪堆、垃圾堆的清理,净化了环境,潜移默化改变了乱扔、乱放的习惯, 卫生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年龄偏大的村民,从开始嫌麻烦不愿改,到看到效果主动改,积极性显著提高。三是产业带动作用持续增强。农村改厕促进了厕具、卫生洁具、新型建材等产业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乡村旅游、农业“新六产” 发展。据统计,改厕之初,全省本土相关厕具生产企业仅十几家,2018年底, 已有近百家,产品不断销往全国各地。四是基层鲜活经验持续增多。这方面, 大家发言中也介绍了不少,可以说,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借助乡村旅游、改厕一步到位,有的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管护办法,还有的在冬季冲水、除味、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创造了不少“土办法”,既经济、便捷,又管用、好用。总起来讲,“厕所革命”作为新生事物、民生之急,得民心、顺民意,群众从内心里是拥护的,对此要客观认识,坚定“规范升级和长效机制建设”的信心。
所谓“问题不少”,就是一些地方还存在质量不高、管护不好等问题,“管用、好用”上还需攻坚突破。就是说,问题客观存在,是前进中的问题,是从“量”到“质”的过程,解决好了,“厕所革命”就会实现“质”的提升。调研发现和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一是,有的设施“不好用”。有些贮水桶踩踏板出水较为费力,老年人和儿童使用不方便,出水量少、冲不干净;部分贮水桶没有埋入地下,没有做防冻措施,影响冬季使用;有的厕屋简陋,部分农户厕所仅有围挡,门也闭不严实,顶部未覆盖或覆盖不全。二是,有的服务“不到位”。维修服务不及时,保修期外出现厕具损坏,有时难以买到合适的配件。专业管养队伍不健全,有些地方没有配备专门的抽运队伍,没有建立起覆盖到
村到户、随叫随到的抽运体系。终端利用市场相对缺位,一些地区尚未建立起市场化的粪污利用机制,未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三是,有些环节“不衔接”。改厕与乡村旅游、村居建设等衔接不够,改厕工作本身,部门之间协调也不通畅。我在调研中看到,有的村搞乡村旅游,建了污水管网,但厕所没有接入, 改厕是住建部门管,污水管网是生态环境部门管,各管各的,缺乏统筹。这些问题说明,我们的改厕正处在过渡期,还没有解决好“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纳米”问题,亟需深化提升。有的同志讲“有些群众不愿用”,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主要还是“不好用”,要站在群众角度想“问题”,不能想当然。
所谓“任务艰巨”,就是“小厕所、大民生”,必须克难攻坚、把好事办好。“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农村改厕表面看事不大,但事关农民生活质量,事关农村卫生环境,事关群众身体健康,也事关农业农村发展,直接回应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我们推进乡村振兴,包括农村改厕,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践行初心使命,为人民谋幸福,要求我们从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做起,“改厕” 毫无疑问是重要的一件。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农村改厕是重要一环,这件事抓好了,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农业“新六产”、打造各具特色的“富春山居图”,都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不仅会带来健康效益、生态效益,也会带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迸发出城乡融合发展的勃勃生机。最近,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首要一条就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这对我省生态环境工作,包括农村改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要站在旗帜鲜明讲ZZ的高度,抓实“小厕所”里的“大变革”,提升“小环境”里的“大文明”,让“厕所革命”照亮每村每户的“小角落”,让改厕这件“天大的小事”成为提升群众幸福感的助力跳板。
二、明确改厕规范升级路径,因地制宜推行“4+N”方式
前不久,省政府印发了《健全完善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工作方案》,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厕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重点举措、长效机制。分“三个节点”推进:今年11月底前,确保完成1010万户农村改厕任务,年底前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市、区),率先实施农村厕所规范升级;2020
年底前,基本完成农村户厕改造,人口规模较大的村庄配套建设公厕,全省85% 的县(市、区),实施规范升级;2022年底前,所有纳入改造计划的厕所实施规范升级,基本建立稳定运行的后续管护长效机制。总的是要按照“城边接管、就近联建、鼓励独建、资源利用”的原则,根据前期改厕情况、各村地形地貌地质、村民居住分散程度、污水总量、经济状况等因素,按照“4+N”方式,因村施策,分类规范提升。
第一类,对于城市近郊、集体经济强的村,厕所粪污通过敷设生活污水管网,纳入城镇管网进行处理。这种方式,前期的投入比较大,但总起来看,是最有效、最彻底的改厕方式。比如,我调研的牟平蛤堆后村,距离城区10公里, 这个村集体经济发展也比较好,污水管网与城区连在一起,厕所与城市居民家的一样。再如,胶州市对距离城镇驻地较近的76个村,在村内单户设立沉淀池, 再通过地下管网,将厕所粪污和其他生活污水,接入污水处理厂。排了一下, 目前具备条件的,全省有2600多个村,今年年底前,争取50%的村启动升级。各地要统筹考虑这些村庄规模、投入成本、管网线路等因素,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有序将厕所粪污纳入城镇管网体系,实现设施的城乡一体化。
第二类,农业“新六产”发展较好、发展旅游的村,将厕所粪污并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集中处理。这种类型,大体分两种,分别有800多个村,一种是, 已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可接入厕所粪污的村。比如,淄博博山区的中郝峪村, 典型的山区旅游村,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敷设管网12.2公里,将包括厕所污水在内的生活污水,全部进行处理,处理后的中水,用于绿化和苗圃灌溉。这一类要“应接尽接、全部接入”。另一种是,未建设但具备建设条件的,要因地制宜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积极探索“以商管厕、以商养厕”等新模式, 鼓励联建,实现区域统筹、共建共享。比如,可以将旅游厕所管护,纳入乡村旅游、特色景区等,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第三类,有一定集体收入、对粪肥需求不大的村,通过建设单户或多户的 分布式、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这样的模式也有不少。比如,济南南 部山区,落差比较大,敷设管网比较困难,6—9户,多的几十户,建立分布式的处理设施。再如,荣成俚岛镇烟墩角村,每年11月到来年3月,数千只大天鹅从西伯利亚飞来越冬,人与天鹅和谐相处,下雪的时候,景色格外优美怡人, 这个村发展旅游,规划建设相对集中的户型污水处理器,敷设排水管道,实现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处理。目前,全省已建设单户或多户小型污水处理设备的,
约16.8万户;其他有一定集体收入、对粪肥需求不大、具备条件的村,大约还有近千个。要结合村庄人口集聚程度、地理地形条件、目前改厕方式、污水产生规模等,科学分布、建设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将厕所、厨房、洗浴等生活污水全部收集处理。
第四类,采取三格、双瓮、粪尿分集式改厕模式的村,实施厕所改造提升和粪污资源化利用。这种模式占大多数,这次现场会,重点是解决这方面问题。 据统计,全省采用这三种改厕方式的村6.15万个,改厕总量超过900万户,占比超过90%,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大多还是这种模式。算了一下,“4+N”方式中的前三类,造价从户均3000元到1万元不等,第四类方式,户均成本只需要1000 元左右,现在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可能都采用前三类,更多的还是第四类。这次现场会为什么选择在无棣召开?就是因为无棣主要采用三格、双瓮、粪尿分集式改厕模式,具有普遍性、典型性。从全省看,无棣的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基本处于普通水平,无棣能做到,其他地方也能做到。无棣的经验,主要是“四化”:规范化管理、整体化提升、智能化运行、资源化利用,实现了“一举五得”:一是解决了粪污资源利用难题;二是解决了秸秆焚烧问题;三是有机肥替代化肥,减少化肥投入,促进了“四减四增”,也推动了农业高质量发展;四是缓解了供气压力;五是群众通过出售秸秆,还能获得一笔收入。借鉴无棣经验,对三格、双瓮、粪尿分集式改厕方式规范提升,要害有四点:一个是,质量要过关,各类设施要达标,部件损坏能够及时维修,确保厕具“能用”; 第二,设计要科学,鼓励企业、科研院所研发适合农村、经济实惠的新技术、新产品,特别是对贮水桶踏水板、压力喷水器,要进行改造升级,确保厕具“好用”;第三,服务要到位,维修、清运、管护,方便快捷,让群众“放心用”; 第四,粪污“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以无害化还田、循环利用为重点, 配套建设有机肥加工、生物质制气等项目。这四点做到位,量大面广的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就会走出一条新路子。
另外,除了上述四种方式,还鼓励“+N”管护方式多样化。调研中,发现很多冒着“泥土气”的群众创造,管用好用,应当积极鼓励。比如,淄博有的地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向化粪池中投入菌类,经过厌氧发酵,变成液体肥料, 流经湿地,自然消解。再如,有的山区村,地下是岩石、不好挖掘,可建立公厕、化粪池,由村委会统一负责保洁。同时,也满足了乡村旅游建公厕的需要。还如,泰安有的农户将打药的喷雾器改造后,进行冲水,用水量少,冬天也不
会结冰;有的用盖子解决气味问题,类似的群众创造还有很多。确实是:群众最有创造力。对群众的创新做法,企业标准化设计,提供有针对性的标准化产品,就会带动形成一个新产业。
这里强调,改厕方式,不是固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各地要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什么方式好用、什么方式管用、群众愿用什么方式,就采用什么方式,不搞“一刀切”。前面讲的“4+N”方式,是基本思路、主体方式,是方向性、指导性的,其落地过程中,还要具体化、特色化,嫁接一系列“土办法”, 真正接地气,好用管用是“王道”。
三、强化日常管护,健全完善“五有”长效机制
农村改厕“三分建、七分管”。整体来看,建管脱节、后续管护不到位, 是目前最突出的短板,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改厕成效就会大打折扣。要搞好建管衔接,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护,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资金、有监督的“五有”后续管护长效机制。
要有制度。我们看到的无棣“四化”经验,之所以运行效果好,关键是建、管、护、运、用等环节,都有完善的制度规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我去淄博的朱台镇调研,他们的管护机制也很完善,看了一个农厕服务站,由夫妇两人承包,可以提供抽粪、维修等服务,收集的粪液粪渣,经过处理作为农家肥, 销往各地有偿使用。镇上配发专用抽厕车、统一制作农厕服务联系卡,农户打个电话就去服务,费用不现场结算,村民满意、填写满意卡,到镇里统一结算。当时,我讲,“服务好的,可以奖励”。刚才,朱台镇发言中介绍,按照群众满意度对服务站排名,群众满意度95%以上、排名前两名的,分别奖励5000元、3000元。这些做法都很好。“4+N”方式,每个方面都要有后续管护制度,有具体的实施办法和细则。比如,纳入生活污水处理体系的,要完善农村污水管网、泵站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制定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规范。比如,采用三格、双瓮或粪尿分集式等方式的,要完善维修服务、清运服务、利用处理等管理制度。
要有标准。在前期改厕中,我们坚持标准引领,颁布实施了厕具产品、施工验收、使用维护等地方标准,规范了改厕流程。在规范升级中,也要统一设计标准,对“4+N”方式,分别制定标准体系。比如,农村改厕服务站,要有运行管理指南,怎么维修、怎么抽运、怎么利用,都要有明确的要求。要统一施工标准,加强培训指导,确保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技术、进行专业操
作,力求“既卫生、又舒适”。要统一验收标准,厕屋卫生、抗冻性能、污水管网配套接入等,都要列明验收标准,并严格执行,确保“升级一个、验收一个、好用一个”。
要有队伍。就是要建立专业化、稳定的服务队伍,确保“厕所坏了有人修、厕所满了有人抽”。这方面,各地探索出不少好经验。比如,无棣县汇报,组建17支清运维修队伍,运维人员有76人。比如,威海将两个镇的改厕长效管护, 融入城乡环卫一体化,依靠现有的保洁队伍,提供日常服务。建立什么样的管护队伍?各地基础不同,改厕模式也有差异,要从实际出发,能市场化的市场化,能并入环卫的并入环卫,也可以鼓励规模化种植企业、农业合作社、沼气服务组织等,按照农户实际需求,设立改厕服务站。不管采取什么形式,都要注意专业化,加强专家指导,培养专业队伍,提高专业水准,提供专业化服务。
要有资金。这方面,要整合资源、创新方式、多管齐下:省级补一块,地方拿一块,社会投一块,农户出一块。省里已将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 纳入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支持范围,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 对工作效果好的地方给予奖补,市县也要相应安排资金。刚才发言中,不少地方讲到运用市场手段的鲜活案例。比如,齐河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优质第三方企业,成立运营维护公司,主管部门督评公司履职,考核结果与资金拨付挂钩,这种做法值得鼓励。要积极探索用好市场机制,完善支持政策,引导市场主体参与,推进厕具维修、粪污收运和处理的市场化运作,提高管护质量和水平。
要有监督。农村改厕规范升级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必须不断完善监督机制, 让改厕工作在阳光下运行。关键有两条:一个是,扩大“同盟军”,创造条件让群众参与、监督,改厕本身就是老百姓的事,要变“要我改”为“我要改”, 这对提高工作实效至关重要。要畅通监督渠道,支持群众、媒体、社会各界全方位监督,公开曝光数据不实、质量不高、推进不力、弄虚作假等问题。再一个,强化科技支撑,借助大数据,实现管护的信息化、智能化。我们上午看的智能化管护系统,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大数据手段,车辆管理、人员调度、预警提醒全部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实现了实时监控、闭环监管。要坚持“线下”和“线上”结合,积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改厕与“互联网+”、大数据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监督实效。
“五有”机制是一个总体要求,具体工作中,情况千差万别,新问题也会
不断出现,关键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和结果评价相统一,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改进、常态长效。
四、统筹推进协力落实 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农村改厕规范升级,是惠民利民的实事,来不得半点“虚头”,必须实打实。现在,第一批主题教育刚刚结束,第二批正在扎实开展,要把这项工作, 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具体行动,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数字造假,坚决反对“造盆景”,坚决反对“面子工程”,真正扑下身子、脚踏实地,扎扎实实抓贯彻、抓执行、抓推进、抓见效。
高效协同推进。健全完善省、市、县、乡、村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省里已经建立了组织领导体系,我总牵头,具体由于国安、刘强同志负责。省直有关部门,包括住建、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卫生健康等,根据任务分工,各负其责,合力推进。各市县也要完善相应的工作推进体系,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靠上抓, 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事项亲自督办。这里强调,县(市、区)X委政府要扛起改厕工作的主体责任,可以县域为单位整体推进,要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年度计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抓实抓细各项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改厕任务。要充分发挥基层X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挨家挨户做细群众工作,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有的地方把农厕管护工作纳入“X员联系户”体系,每名X员联系5—7户,要通过这样的细致工作, 让村民改得顺心、用得舒心。当前较为紧迫的是,冬季越来越近,各项工作要抓紧开展起来,比如,摸清底数、排查问题,比如,贮水桶保温、粪液清运等具体事,能做的,尽快做到位。有关方面要跟进常态化的督导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让群众感受到改厕工作的温度。
鼓励基层群众首创。“4+N”方式、“五有”机制,都来源于基层创造,落 实好这些任务,更需要群策群力,发挥群众的创造性。要大张旗鼓地激励基层自发探索,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对发现的好做法,要及时总结提炼,形成标准化的解决方案,持续推出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要鼓励各地搞一些试点,聚焦改厕的关键环节、难点问题,大胆创新、探索路子、积累经验。对率先突破、成效明显的,可以在用电、用水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也可适当给予物质奖励。新闻媒体要“眼睛向下、脚底踩泥”,对群众创造的鲜活经验,要及时宣传报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始终从实际出发。“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省地形地貌多样,人口众多,既有沿海又有内陆,既有山地丘陵又有平原洼地,气候条件、经济水平、文化习俗,差异都比较大,各地改厕基础、工作进展也不尽相同,不管是确定改厕模式,还是建立管护机制,都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不搞强迫命令,不急于求成,把握规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拿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来讲,就有生产有机肥、生物质制气、无害化还田等多种方式。仅生产有机肥这一种方式,也要注意区分不同情况:有机农业、林业、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 可与苗木培育、林果种植、有机农作物种植等企业对接,将收集后的粪污作为有机肥使用;有机农业不发达、粪肥需求不大和偏远地区,可将粪污收集后, 运送到污水处理企业进行集中处理;有使用需求的农户,可以配发小型抽液设备。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办法。
注重工作统筹。农村改厕虽是一项具体工作,但连着乡村振兴方方面面, “五大振兴”都紧密相关,必须搞好统筹,整体推进。要与脱贫攻坚、乡风文明、乡村旅游、美丽村居建设等衔接好,统筹抓好垃圾分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等工作,实现集成集效、综合效益最佳。这当中,集体经济是重中之重。所谓“兜里有钱好办事”,集体经济强了,对农村改厕、环境整治、公共服务等,都是有力保障,而且基层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也能增强。这方面,抓手有很多。对于有一定基础的村,可以扶持他们加快产业发展,进一步拓宽稳定增收渠道。对于形成扶贫资产的村,可以通过“四权分置”等方式,明确所有权,把扶贫资产放进村集体的篮子里,同时放活经营权、落实监督权、保障收益权,确保“保值增值”。应当说,方式多种多样,要指导每个村找准路子,把集体经济发展好。我省有的地方,将培养良好健康卫生习惯,通过村规民约等形式固定下来,与村民福利挂钩,形成了良好导向。要加强村规民约建设,抓好文明如厕、厕所日常管护、卫生防疫知识等宣传教育,引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促进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转变,形成“植根于内心的素养、不需要提醒的自觉”。
“厕所革命”,关系民生福祉,映照初心使命,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以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长效管护的实际成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保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战略定力 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
(2019年10月5日)
X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山东视察指导,多次对山东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为山东提出“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总目标总定位和“四个扎实”的重大任务;在高质量发展上,要求山东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奋力趟出一条路子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聚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国家综试区,整个山东经济,从质量结构, 到体制机制,到发展环境,都在发生着脱胎换骨的系统重塑,迎来高质量发展新的春天。
一、坚定扛牢责任,锚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关心支持下,去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标志着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综合试验区落户山东。对山东来讲,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国家综试区,意味着“四个重大”:【联系微信dad*awk01】
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 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其实质就是新旧动能转换, 换掉老鸟,换来俊鸟,这个过程中不能让“笼子”空了,新旧动能转换要衔接好。我们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就是落实这一重大思路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
这是服务国家战略、探索新旧动能转换模式的重大使命。山东作为我国由南向北扩大开放、由东向西梯度发展的战略节点,位于南北两大经济版图的交汇地带,新旧动能转换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率先做好这篇文章,既可以赢得自身发展主动,又能在优化我国南北经济格局中发挥关键作用、提供经验借鉴, 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应有贡献。
这是实现山东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重大机遇。长期以来,山东经济“大 而不够强”,尤其是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包括:“两个70%”的产业结构,就是在工业中,传统产业占整个产业的70%,重化工业占传统产业的70%;“两个80%”的能源结构,就是在整个能源结构中,煤炭消费占80%,电力装机中煤电占80%;还有重卡为主的交通运输结构、化肥农药使用量偏高的农业投入结构。
新旧动能不转不行,转慢了也不行。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山东解决结构性矛盾、实现“由大到强”的战略性转变,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这还是攻坚克难、探索创新的重大挑战。一方面,新旧动能转换是一场重 大变革,需要寻求新思维、新方式、新机制、新平台,这对全省干部群众的思想境界、能力水平、创新精神、工作状态是重大的现实考验。另一方面,山东这样经济和人口规模庞大的省份,解决多年积累起来的结构性矛盾、改变长期形成的“路径依赖”,绝非易事,不可能一夜之间实现,不可能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实现,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去年以来,面对“空笼期”带来的阵痛甚至剧痛,面对资金、土地、能耗、环境排放指标“四大约束”,我们保持定力、顶住压力、增强耐力、加倍努力, 摒弃“黑色增长”、扭转“路径依赖”,坚决不走回头路,坚定不移地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二、坚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推动存量变革、增量崛起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强化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支撑,以环保、安全、质量、标准倒逼转型升级,以转型升级保障生态环保、安全生产,形成标本兼治、互促共进的良性格局。一方面,狠抓“四新四化”、强力牵引。通过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5+5”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包括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服务等5大优势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等5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产业智慧化、新兴产业的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另一方面,狠抓“四减四增”、强力倒逼。深入实施“四减四增”三年行动,针对产业、能源、运输、农业投入“四大结构”,每一个都建立起“有减有增”的量化指标体系,既有总量指标,也有结构指标,还有强度指标,明确减和增的路线图、时间表。工作导向上,坚持“四句话”原则:“减量替代是常态、等量替代是例外、亩产效益论英雄、安全环保守底线”,今明两年压减煤炭消费3700万吨。操作路径上,实行“四压四上”: 压旧上新、压小上大、压低上高、压散上整。这两年多,治理“散乱污”企业超过11万家,关停化工生产企业1500多家,化工园区从近200家压减到当前的85 家;正在推进钢铁优化布局、焦化产能压减、地炼产能整合转移,压减焦化产能1600万吨以上,对300万吨及以下、500万吨及以下地炼企业产能,有序分批
整合转移。整个经济正向着高质量发展加速演进,呈现出结构优化的“形”和此消彼长的“势”,表现为“五个明显加速”:
国家战略平台集聚明显加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对山东发展情深似海、厚望如山,赋予山东一系列重大战略,包括:建设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等;最近,我省又获批建设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 山东发展平台广阔、机遇难得。【联*系微信dadawk01】
新动能成长明显加速。实施“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推进万企转型、实施万项技改、引育万名人才、打造万亿平台,推进两批950个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新动能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6年的39%提高到2018年的48%。
结构优化明显加速。服务业占比不断提高,2017年达到48%,去年达到49.5%, 今年上半年达到50.7%,超过绝对半数。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持续提升,2017年达到近35%,2018年达到近37%,今年上半年达到40.7%。
生态改善明显加速。全省重污染天气,从2013年的60天,降到2017年的14.9 天,去年再减少5天,降到9.9天;PM2.5平均浓度,2017年57微克/立方米,去年下降到49微克/立方米,今年上半年,略有反弹,我们采取果断措施,反弹势头得到有效控制,“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已经从“奢侈品”变成“日常品”。
动力增强明显加速。市场主体快速增长,2017年突破800万户,2018年突破 905万户;今年1-8月,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145.4万户,增长44.2%,总量达到
994.4万户。高新技术企业增势迅猛,2017年新增1608家,总量达到6300家;2018 年新增2616家,创历史新高,总量达到8916家,提前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 今年将突破1万家,有望达到1.1万家。
这些深刻变化,表明山东高质量发展已经全面起势。
三、坚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动能转换的动力活力
我们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敢闯新路”的重要指示要求,针对体制机制僵化、市场活力不足等“顽瘴痼疾”,祛“痛点”、疏“堵点”、破“难点”, 构建“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的良性机制。着力推进6项重点改革: 一是高标准建设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二是推进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包括深化“一窗受理 一次办好” 改革和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两个重点;三是加快国企“倒计时”改革;四是培
厚企业家成长沃土;五是建设创新型省份;六是巩固和深化机构改革成果。通过深化改革,全力破除无效制度束缚,增加有效制度供给,让市场的无形之手、政府的有形之手、群众和企业的勤劳之手,各安其位、协同高效。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坚持做国家的“试验田” 而不是地方的“自留地”,坚持做制度创新的“高地”而不是优惠政策的“洼地”,坚持“种苗圃”而不是“栽盆景”。自由贸易试验区,突出在“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开放型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知识资本”等方面探索创新,努力建成贸易投资便利、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上合示范区,明确将青岛打造成国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拓展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商旅文化交流等领域合作,促进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最终目标,是把“两区”打造成对外开放的“先行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动能转换的“加速器”、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推进国企“倒计时”改革。山东是国企国资 大省,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我们抢抓国企改革“窗口期”, 强化X的领导、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形成有效激励。重要突破口, 就是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资本证券化、引入战略投资者、入股民营企业等方式,确保3年内,省属企业混改户数和资产占比均超过75%,资产证券化率达到70%,改出“国企资源+民企机制”的新优势、新活力。
以培育创新创业共同体为载体,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着力培育融合创新生态,营造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环境,特别是为中小企业、年轻人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为高技术企业成长建立加速机制。我们组建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实行“四不像”体制,不完全像大学、不完全像科研院所、不完全像企业、不完全像事业单位,怎么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就怎么办。以此为样板,培育“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聚合“七大要素”,就像“北斗七星”:政府创环境、产业搭平台、高等院校献智慧、科技研发出成果、金融服务强保障、中介服务提效率、成果转化强效益,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金融链一体布局,形成创新生态圈。我们规划,五年培育30个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带动各地建设一批不同主体、不同模式、不同路径、不同方向的创新创业共同体,形成“1+30+N” 的创新体系。同时,从今年开始,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亿元,实施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聚力攻克一批标志性、颠覆性技术。通过这些举措,塑
造山东版的“梦工厂”。
四、坚定做优生态系统,营造动能转换的“阳光雨露”
坚持“政府负责阳光雨露,企业负责茁壮成长”,聚力建设“1+4 五大生态系统,就是在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ZZ生态基础上,精心打造精简高效的政务生态、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彰显魅力的自然生态和诚信法治的社会生态,逐步培育形成政策、环境、服务“三位一体”的集成优势。这其中,一大重点,就是坚持“放、管、服”一体推进,开展 一窗受理 一次办好”改革, 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企业获得感强的一流营商环境。
坚持“放”就“放到位”,做到“减无可减、放无可放”。持续推进“六个减”:减部门、减项目、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今年全省减税降费1380亿元;加快实现“四个减半”: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再压减一半、办事环节平均再压减一半、申请人提交材料平均再压减一半、审批办理时限比承诺时限平均再减少一半,目标是打造“四个最”的办事流程: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实现“一链办理”“一网通办”“一窗受理”“一次办好”。去年,基本实现“3545”专项改革目标:企业开办3个工作日内完成, 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内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主流程45个工作日内完成;今年年内,企业开办压缩到2个工作日内。
坚持“管”要“管出实效”,做到公平公正监管。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 随机、一公开”监管,强化“互联网+监管”、信用监管、包容审慎监管,对诚 信守法企业实行“非请勿扰”,除法律规定和国家要求的安全生产检查等,每年只进行一次随机性联合检查,不再安排其他检查。
坚持“服”要“富有温度”,做到换位思考、主动服务、有求必应、无事无需不扰、结果评价。按照这“五句话”服务理念,大力推行“保姆”式、“店小二”式服务,核心做到两条:一条是放下身段、平等服务;再一条是精细化、个性化,提供“一对一”、能够解决问题的服务。今年10月底前,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全部建立帮办代办、“吐槽找茬”、窗口无权否决“三大机制”,服务窗口只说“Yes”,不说“No”,说“Yes”不需要请示,说“No”要报告。定期评选优秀企业家,对杰出企业家、行业领军企业家、优秀企业家,真金白银进行奖励。公平公正对待各类企业,在落实政策、提供保障、完善服务方面,做到“五个一视同仁”,即:内资外资一视同仁,国企民企一视同仁,外来本土
一视同仁,大小企业一视同仁,新老企业一视同仁。
习近平总书记激励我们,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锐意进取、担当作为,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趟出一条路子来,谱写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和谐美丽的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美好篇章。
山东:奋力趟出一条高质量发展路子
(2019年10月15日)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山东,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在高质量发展上奋力趟出一条路子来。山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 聚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国家战略平台集聚、新动能成长、结构优化、生态改善、动能增强明显加速,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
聚力推动“六稳”落地见效。“六稳”本质上是稳增长、守底线、提信心。 稳增长重在远近结合、综合施策。出台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45条、扩内需补短板促发展42条、支持民营经济35条、推动“六稳”落地见效30条、促进外贸20条、拓展消费市场12条等,集中推进7050个亿元以上项目,全方位支持企业转型升级,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守底线重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落实“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的要求,启动建设“金安工程”,打造金融风险监测防控大数据平台,形成对市场主体、行为、信息的全方位监测。抓好援企稳岗、职业培训、“双创”升级,强化重点群体帮扶,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今年1—8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91.7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3.4%。提信心重在引导预期。强化政策宣传解读、督导落实,主动送政策上门,打好“以补抵减、以增补缺、以彼制彼、以质取胜、以外拓外、以内补外”组合拳, 1—8月,全省进出口同比增长7.8%。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海岸线占全国六分之一的山东省,具有发展 海洋科技和产业的有利条件,正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图为全国唯一、世界七大海洋实验室之一的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聚力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坚定贯彻“腾笼换鸟、凤凰涅槃”重大思路要求,把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牛鼻子”工程,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5+5”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促进传统产业的产业智慧化、新兴产业的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加快培育新动能, 扩大高质量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实施两批950个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推动“十强”产业集群“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实施“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推进万企转型、实施万项技改、引育万名人才、打造万亿平台。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两年多来,治理“散乱污” 企业超过11万家,关停化工生产企业1500多家,化工园区从近200家压减到85家。
山东经济整体呈现出结构优化的“形”和此消彼长的“势”,表现为“五个明显加速”:一是国家战略平台集聚明显加速。山东以建设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 合试验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等重要战略为支撑,推动新发展理念扎根见效。最近,山东又获批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平台广阔、机遇难得。二是新动能成长明显加速。新动能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6年的39%提高到2018年的48%。三是结构优化明显加速。服务业占比从2017年的48%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
50.7%,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从2017年的35%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40.7%。四是生态改善明显加速。全省重污染天气从2013年的60天降到2018年的9.9天。五是动力 增强明显加速。今年1—8月,新登记市场主体145.4万户,增长44.2%。高新技术企业增势迅猛,2018年新增2616家,创历史新高,总量达到8916家,提前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今年有望达到1.1万家。
聚力推动“四减四增”见实效。坚定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把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以环保、安全、质量标准倒逼转型升级, 以转型升级保障生态环保、安全生产,形成标本兼治、互促共进的良性格局。针对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包括重化型的产业结构、燃煤型的能源结构、重卡为主的交通运输结构、化肥农药使用量偏高的农业投入结构,以及资金、土地、能耗、环境排放指标“四大约束”,开展“四减四增”专项行动,建立量化指标体系,明确减和增的路线图、时间表。工作导向上,坚持“减量替代是常态、等量替代是例外、亩产效益论英雄、安全环保守底线”,今明两年压减煤炭消费3700万吨。操作路径上,实行“四压四上”,即压旧上新、压小上大、压低上高、压散上整,推进钢铁、地炼、电解铝、焦化等七大高耗能行业产能整合转移,压减焦化产能1600万吨以上,对300万吨及以下、500万吨及以下地炼企业产能,有序分批整合转移。
聚力构建“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良性机制。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重要论述,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培育形成政策、环境、服务“三位一体”的集成优势,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企业获得感强的一流营商环境。坚持“放管服”一体推进,持续减部门、减项目、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打造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办事流程,实现“一链办理”、“一网通办”、“一窗
受理”、“一次办好”。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强化“互联网+监管”、信用监管、包容审慎监管。坚持换位思考、主动服务、有求必应、无事无需不扰、结果评价的服务理念,推行“保姆”式、“店小二”式服务。大力推动减税降费,释放政策红利,预计今年减税降费1380亿元,引导企业把减税降费的红利用于技术研发、人才引进,实现创新发展。加快国企“倒计时” 改革,3年内省属企业混改户数和资产占比均超过75%,资产证券化率达到70%, 改出“国企资源+民企机制”的新优势、新活力。培育“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实施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为高技术企业成长建立加速机制。
新年贺词
(2020年1月1日)
律回春渐,新元肇启。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山东省人民政府和1亿山东人民,向关心支持山东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问候和新年的祝福!
刚刚过去的2019年,对山东来说,极不平凡。这是克难攻坚、砥砺奋进的一年。一年来,面对严峻复杂形势,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实施八大发展战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紧紧牵住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牛鼻子”,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淘汰落后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000余家,总量突破1.1万家。我们聚焦聚力重大战略,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扎实推进海洋强省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快车道”,高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1987公里、6447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省内高铁成环运行。
这是改革开放、创新引领的一年。我们用好“关键一招”,大力强化制度 创新、流程再造,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扩权强县等重点领域改革,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000万户,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5%以上,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000多家。我们组建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山东能源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与中科院共建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与中国工程院共建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建设20家省级“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创新型省份建设展开新布局。
这是社会稳定、民安物阜的一年。我们高质量打好“三大攻坚战”,有力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等八场标志性战役,“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由“奢侈品”变成“日常品”。我们扎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0多万人,社会养老保险覆盖7700 多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9500多万人,20项民生实事扎实推进,人民群众有了更多更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回首一年工作,既有奋斗的艰辛,也有收获的喜悦。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辛勤劳动、奋斗拼
搏的结果,也离不开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帮助和支持。在此,谨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和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的决战决胜之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X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上学、看病、养老、就业、社保等民生实事抓在手上,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实,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更足。
当今时代,开放合作是主旋律,也是最强音。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殷殷嘱托,用好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平台,努力推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与时代同行,与世界共赢。热诚欢迎海内外朋友常来山东走一走、看一看,感受这里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环境、好客的人民,感受山东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昂扬态势、光明前景,共享新机遇,共创新未来。我们将不断做优营商的软环境、发展的硬环境、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为天下英才、广大客商来山东施展才华、成就梦想,提供一流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让大家在山东工作生活得顺心、舒心、安心。
衷心祝愿各位朋友新年快乐、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在担任上海市市长时的发言
(2020年7月21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衷心感谢大家的信任,选举我担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今天的上海,正在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加快建设“五个中心”,阔步迈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这承前启后的关键时刻,接过市长的“接力棒”,我感到无上光荣,也深知责任重大。我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以李强同志为班长的市委常委会领导下,沿着历届市政府班子励精图治的足迹接续奋斗,忠实履行职责,以人民为中心,以“无我”为追求,为上海更美好的明天竭尽所能,决不辜负X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
第一,始终旗帜鲜明讲ZZ。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 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ZZ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用X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始终保持ZZ上的清醒坚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自觉做ZZ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第二,始终聚精会神抓发展。胸怀“两个大局”,把牢“四个放在”,坚 定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的信心和决心。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抓好“六稳”“六保”上担当实干,在落实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强化“四大功能”、打响“四大品牌”上开拓创新, 努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更好为全国改革发展大局服务。
第三,始终为民服务勇担当。坚持人民至上,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政绩,切实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切实办好“老小旧远”、就业社保、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生态环保等民生实事,倾心倾情倾力建设更有温度的城市、创造更高品质的生活。
第四,始终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
社会各方面监督,大力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矢志不渝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第五,始终清正廉洁作表率。带头严守ZZ纪律和ZZ规矩,以身作则,忠实践行“忠诚、干净、担当”的庄严承诺,持之以恒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从严抓好政府系统X风廉政建设,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时刻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
各位代表、同志们!上海是一座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伟大城市,红色基因融于血脉、历久弥新,重大使命勇担在肩、催人奋进。我坚信,有X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的坚强领导,有市人大、市政协的鼎力支持,有全市人民的共同奋斗,我们一定能实现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更大跃升,一定能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音乐会上的致辞
(2020年10月1日)
女士们,先生们, 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国庆喜逢中秋,举国同贺佳节。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我谨代表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 向全市人民和所有关心支持上海发展的朋友们,致以节日的问候,表示衷心的感谢!
71年来,在中国共产X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创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团结带领全X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X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脚步不可阻挡!
战疫情、促发展,全国一盘棋,上海勇担当。今年以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X中央决策部署,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全力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稳向好。我们不失时机推进复工复产复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社会运行逐渐回归正常,呈现出稳定转好的态势。前进征程上,我们不惧风雨、不畏艰险,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同志们,朋友们!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上海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胸怀“两个大局”,坚持“四个放在”,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朝着“五个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大踏步迈进。
——我们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牢
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持续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 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四大功能”,深入推进临港新片区建设、科创板试点注册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项新的重大任务,精心办好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切实发挥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的枢纽作用,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重要理念,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加快构筑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扎实办好就业社保、教育医疗、养老托幼、旧区改造、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民生实事,努力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让全市人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同志们、朋友们!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周围,在中共上海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育新机、开新局,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为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作出新贡献!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伟大祖国繁荣富强、国泰民安!祝愿各位来宾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谢谢大家。
元旦献词
(2021年1月1日)
市民们,同志们,朋友们: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谨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 向全市人民和关心支持上海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新年的祝福!
2020年,极不平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英明决策,中共上海市委坚强领导,全市人民众志成城。许多“凡人英雄”挺身而出,广大劳动者敬业坚守,上海有序复工复产复市、落实“六稳” “六保”,这座城市再焕活力、重现繁华、始终安全,“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发出推进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动员令。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科创板试点注册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速推进,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安全、精彩、富有成效,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上海方案”全面实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现重大目标。
2020年,“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深入人心,在实践中开花结果。“两张网”建设推出更多便民场景应用,苏州河42公里岸线成为又一条“生活秀带”,更多养老、托幼、健身、文化休闲设施建在了家门口, 更多城乡居民圆了“安居梦”“电梯梦”,越来越多美好生活期待正在成为现实。
2021年是中国共产X成立100周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作为X的诞生地,上海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突破,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把一桩桩民心工程、民生实事办实办好,使这座城市始终成为人民宜居安居的幸福家园。
“十四五”征程已经开启,伟大梦想召唤我们接续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周围,在中共上海市委的坚强领导下,
继续以排头兵的姿态、先行者的担当,育先机、开新局,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国泰民安!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24日在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坚决贯彻落实X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的决策部署,自觉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五个中心”建设实现重大目标。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基本建成,经济实力保持全球城市前列,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排名均升至世界第三,证券市场筹资额、现货黄金交易量、原油期货市场规模等均位居世界前三,口岸贸易总额继续保持全球城市首位,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1年蝉联世界第一,上海机场航空货邮吞吐量保持世界第三、旅客吞吐量在世界第四的基础上位次提升。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建成软X射线、超强超短激光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15个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上海方案”加快实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4.1% 左右。
——经济呈现向上向好态势。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和新冠肺炎疫情严重 冲击,面对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大幅下降6.7%的困难局面,我们迎难而上,以最大努力、最实举措推动经济逐季回升,全年实现生产总值增长1.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情况下下降1.7%。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4.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7%。
——发展新动能持续释放。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 产值比重提高到40%。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 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值增长6.2%。日均新设企业1665户、增长12.8%。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继续快于全市生 产总值增速。PM2.5年均浓度降至32微克/立方米,劣V类水体基本消除。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奋力夺取双胜利,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我们一手抓疫情防控,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打了一场出色的超大城市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抗击疫情的重大战略成果。
一是闻令而动、迅速响应,全力驰援主战场、坚守主阵地。第一时间建立 坚强有力、高效运转的决策指挥体系,率先派出援鄂医疗队,先后有9批1649名医务人员逆行出征、奔赴武汉,不断织密织牢覆盖全市1.3万个住宅小区、2.5 万个村组的疫情防控网,持续统筹做好物资生产与保障、社会稳定、信息发布等工作。
二是坚持“四早”、落实“四集中”,竭力救治患者、拯救生命。加强患 者筛查,快速开展流调溯源,发热门诊、“哨点”诊室和核酸检测机构分别增加到112家、224家和134家,“随申码”持续迭代升级、使用20.8亿次。加强中 西医结合治疗,推进药物、疫苗、医疗器械、检测试剂等19个科技攻关项目, 医疗救治“上海方案”疗效显著。
三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因时因势调整优化防控策略。紧盯入城口、落脚点、流动中、就业岗、学校门、监测哨6个关键点关节点,及时听取专家意见, 制定实施防控措施和行业指引超过400项,建立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口岸进境航班4.7万架次、进境人员190万人次,分别占全国空港口岸的33.6%和27.9%。我们强化人、物同防,注重科学精准防控,严格落实全流程闭环式管理,持续完善口岸检验检疫、进口货物及冷链食品疫情防控、隔离医学观察、应急处置、长三角区域联防联控等机制,扎实做好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活动防疫保障,牢牢守住了国门。
四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制定实施公共卫生“20 条”,启动新一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应急科技攻关、应急物资保障等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开工建设市疾控中心新建工程, 设立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进一步提升超大城市抵御重大疫情风险的能力。【联系微信dadawk01*】
我们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以政策措施的有效性积极应对疫情冲击的严重
影响,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全力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更大的工作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生产生活,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一)坚持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六稳”“六保”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稳企业、保就业扎实推进。不失时机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达产,出台实施抗疫惠企“28条”、稳就业促发展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300亿元, 新增就业岗位57万个,通过领导干部集中走访及时协调解决企业诉求和面临的问题。扩内需、稳外需扎实推进。制定实施扩大投资“20条”、新基建“35条”、促进消费“12条”、稳定外贸“11条”、利用外资“24条”、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22条”等一系列政策。重大工程完成投资1708亿元、增长16.8%,建成10号线二期、15号线、18号线部分区段共67公里轨道交通线。举办“五五购物节”“六六夜生活节”等重大促消费活动,推出美食、购物等主题旅游季,新增一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推进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南京路步行街东拓段正式开放。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5万亿元、增长2.3%,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02.3亿美元、增长6.2%。锻长板、补短板扎实推进。实施在线新经济“23条”,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升级,加快在线教育、在线新文旅等发展,在全国率先建成5G和固定宽带“双千兆”城市,荣获我国第一个世界智慧城市大奖。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低效建设用地减量15.2 平方公里。
(二)坚持示范引领、突破攻坚,改革开放创新迈出重要步伐。城市核心功能实现新提升。围绕强化“四大功能”,大力落实金融“30条”,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首批外资独资公募基金落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2274.8万亿元、增长17.6%,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1家、外资研发中心20家,国家实验室、期智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落户,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国际大科学计划取得重要进展,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万家。“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取得新突破。制定实施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五个重要”行动方案,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总投资3345亿元的517个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挂牌运行。深入实施“浦江之光”行动,科创板上市企业215家,上海上市企业融资额、总市值均居全国首位。制定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 科技创新、产业协同等方面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交通、能源等一批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成使用,医保结算、互联网医院等公共服务实现便利共享,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规划管理、要素流动、生态保护等方面率先形成
32项制度创新成果。第三届进口博览会安全、精彩、富有成效,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726.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1%,溢出带动效应进一步放大。重点领域 改革开放形成新成果。出台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等方案,完成转制科研院所专业化重组整合。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启动“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机制破解融资难,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国国企混改基金挂牌运行。助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地区全面实现脱贫摘帽。
(三)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10方面26项实事项目超额完成。养老金、医保、低保等社保标准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生活补贴、护理补贴制度进一步完善,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2.5亿元。新一轮早餐工程启动实施,推出早餐示范点200家。“老小旧远” 工作深入推进。新增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52家、助餐场所212个、养老床位7646 张,改建认知障碍照护床位2320张,稳步实施长护险试点。新增普惠性托育点53个。完成75.3万平方米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新增供应各类保障房6.1万套,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建成28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推动1.41万户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率先基本完成镇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教育“空中课堂”实现大中小学全覆盖,义务教育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全面推行,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试点启动实施,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圆满完成。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临床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启动国家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和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成功举办国际电影节、电视节、旅游节、市民文化节、市民运动会、马拉松赛等重大活动。新建改建健身步道112条、多功能运动场96片、益智健身苑点585个。双拥共建成果丰硕,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持续完善。
(四)坚持科技赋能、重心下移,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两张网”建设有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名用户数从1024万增加到4416万, 日均办事17.3万件,网办率58%、提高30.3个百分点,321个事项可“一件事一次办”,部门核发材料基本实现免提交,“一网通办”国际版开通运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三级平台、五级应用”架构基本形成,防汛防台、道路交通管理等重点应用场景投入使用,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增能提效。整合信息系统1182个,归集公共数据超过390亿条。开展第七次人口普查。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社会治理创新持续深化。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的公共空间基本贯通开放。完成124公里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整合街道乡镇工作力量、执法体系、
服务资源。加强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平安上海建设再上新台阶。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11项问题整改。淘汰国三柴油车6.7万辆,全面完成中小燃油燃气锅炉低氮改造, 开工建设吴淞江工程新川沙河段,完成2001个住宅小区雨污混接改造,土壤污染防治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形成。全面完成第二轮金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积极筹办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新建林地9万亩、绿地1202.1公顷。
(五)坚持依法行政、“放管服”并重,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营商 环境更加优化。原定三年完成的营商环境改革措施一年基本落地。实施重大项目审批制度改革“23条”,完成“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国务院批复同意浦东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提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17 件,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38件、建议1081件和市政协提案941件,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向市政协通报重大事项。制定政府规章14件,构建重大行政决策制度体系,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并列全国第一。政府作风持续改进。扎实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和常态化大调研,部门一般性支出在年初预算压减10%的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压减,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融合机制进一步完善。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在X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在抗疫斗争中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构筑起坚不可摧的人民防线﹔在推动发展中奋勇拼搏、砥砺前行,书写了创新创造的崭新篇章。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在这里,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有大爱、有力量、有担当的上海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X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区市和驻沪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向关心和支持上海发展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四大功能”要持续强化,新动能要加快培育,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亟待突破,人才、土地等瓶颈制约要加快破解,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超大城市治理体系还不完善,维护城市安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还需增强。民生保障还存在短板,城乡养老、幼儿托育、旧区改造、小区治理、
道路交通管理等群众关心的事情仍需加力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与人民期盼还有差距。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工作作风还需进一步改进。我们要直面问题,尽心竭力做好政府工作,决不辜负全市人民重托。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我们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跃上新的大台阶,在新时代上海改革开放发展征程上写就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回眸过去,这是城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五年。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 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率先形成,全市生产总值从2.69万亿元增加到3.87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3万美元。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8.9件增加到60.2件,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明显提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等一批硬核产业加快壮大。这是改革开放再出发步伐显著加快的五年。三项新的重大任务深入实施,成功举办三届进口博览会, 助力我国营商环境国际排名大幅提升,一批重要改革开放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达到771家和481家,比五年前分别增加236家和85家,上海已成为全球总部经济的重要集聚地之一。这是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的五年。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从无到有、打响品牌,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PM2.5年均浓度累计下降3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2%以上,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这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五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万元增加到7.2万元,每年新增就业岗位近60万个,“老小旧远”等民生难题有效破解,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实现,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保持国内领先,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各位代表,天道酬勤,春华秋实。“十三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是X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X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彰显了全市人民的实干合力和奋斗伟力,充分彰显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创造活力和独特魅力,必将激励我们凝心聚力、风雨无阻、奋勇前进!
二、关于《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的说明
根据《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政府制定了《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本次大会审查。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我们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我们要把上海未来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来谋划和推动,着力强化“四大功能”,全面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来谋划和推动,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培育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为我国深度参与和引领全球经济治理作出应有贡献﹔放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来谋划和推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努力使上海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放在国家对长三角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来谋划和推动,充分发挥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破除制约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共同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
为更好引领中长期发展,《纲要(草案)》展望了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了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到2035年,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功能全面升级,基本建成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人民城市,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引领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窗口和城市标杆。到2025年,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取得显著成果,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重大进展,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迈上新台阶,人民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城市核心功能更加强大,人民群众生活更有品质,城市精神品格更加彰显,生态环境质量更为优良,超大城市治理更加高效,谱写出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围绕目标,《纲要
(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突出了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全力优化战略布局,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强化制度创新,深化区域合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贡献。加快构建“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新格局,提升主城区服务能级和辐射功能,充分发挥东西两
翼的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虹桥商务区对内对外开放枢纽作用,把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打造成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推动南北两端的宝山、金山功能布局调整和经济结构升级,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和长兴岛海洋产业发展。加快完善经济发展格局,抢抓扩大内需的新机遇,大力发展代表都市经济发展方向的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总部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流量型经济,促进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加快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坚持把郊区乡村作为极其宝贵的稀缺资源、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地,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全面融合、共同繁荣。
第二,全力强化“四大功能”,持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能级。强化全球 资源配置功能,着力提升要素市场国际化水平、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和航运服务能级,持续提高全球资源的集聚浓度、链接强度和辐射广度。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突出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突出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提高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度和显示度,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上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 按照“高端、数字、融合、集群、品牌”的产业发展方针,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倍增,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生命健康、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大力推进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各类有形、无形网络通道,更好促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流通。
第三,全力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支持浦东在改革系 统集成协同高效、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等方面率先试、出经验,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以“五个重要”为统领,推进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制度创新、功能提升和城市建设。深化科创板注册制改革。更好发挥进口博览会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作用。着眼于培育一批世界一流企业,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股权激励制度建设,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大力支持更多民营企业成长为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和隐形冠军。深化“放管服”改革,在经济社会管理领域向各区和基层放权赋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第四,全力建设人民城市,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效扩大多领域、多层次公共服务供给,在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上取得新进展。坚持以全周期管理意识推进超大城市治理,依托“两张网”建设加快治理模式创新、治理方式重塑、治理体系重构,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健全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提高文创产业发展能级,推动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取得新突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快实施生态惠民工程,使绿色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各位代表,蓝图已经绘就,奋斗创造未来。我们坚信,全市人民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上海一定能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一定能展现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气象!
三、2021年主要任务
今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今年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X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十一届市委十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目标导向,以推进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和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为战略牵引,以强化“四大功能”、深化“五个中心”建设、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为主攻方向,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为根本动力,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X成立100周年。
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1%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在5%以内,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5%左右,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下降。
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聚焦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主 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形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优化城市空间格 局、经济格局、城乡格局,进一步巩固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枢纽地位,更好地服务全国发展大局。
以联动畅通为切入点,着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制定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联通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新平台, 持续放大进口博览会溢出带动效应,深入实施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着力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高水平建设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做强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更好发挥G60科创走廊和药品、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长三角分中心等跨区域合作平台作用。着力打造一体化市场体系,推动各类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推进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一体化治理,加快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促进更高水平区域分工协作。积极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异地康养、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等一批重大项目和重点协同事项。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一体化制度。
以五个新城建设为发力点,优化市域空间格局。按照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制定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实施意见和行动方案。编制新城规划建设导则,开展新城重点地区规划设计,支持新城集聚一批符合功能定位的重大产业项目,高标准配置学校、医院、文体设施等公共服务资源,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提升新城环境品质,促进新城与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其他城市相互赋能、辐射带动。推动“一江一河”两岸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区域深度开发,推进北外滩建设,加快打造外滩、陆家嘴、北外滩“黄金三角”。促进桃浦、南大、吴淞、高桥、吴泾、金山滨海等重点区域转型发展,加快建设马桥人工智能创新区、市北高新园、长阳秀带、西岸智慧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等重要产业载体。
以做强做优“五型经济”为重点,加快完善经济发展格局。发展创新型经 济,关键是人才,加快培育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发展服务型经济,关键是品牌,加快推动生产性服
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发展总部型经济,关键是头部企业,加快落实“总部增能”计划。发展开放型经济, 关键是通道,加快推进一批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流量型经济,关键是平台,加快打造传统线下流量平台和新型线上流量平台。
以功能互补、发展互促为着力点,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强化城乡整体统筹,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制定实施一批促进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双向流动的政策措施,在乡村嵌入更多产业、文化、生态功能,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积极推进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
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注重需求侧管理。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继续办好“五五购物节”等促消费活动,大力发展线上消费、体验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做强首发经济、夜间经济、品牌经济,推动市内免税店新政落地,打造一批智慧购物示范场景、商业消费体验中心。拓展投资空间,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加快补齐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领域的短板,提高重点区域的投资强度和密度,完成重大工程投资1730亿元。实施外贸转型行动计划,落实稳外贸、出口转内销等政策措施,加大融资、保险等支持力度,推动外贸企业提高出口质量、增加优质产品进口。
(二)聚焦强化“四大功能”,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国际 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力打响“四大品牌”,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积极配合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持续推动金融业扩 大对外开放,继续集聚一批功能性、总部型机构,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促进贸易创新发展,大力发展离岸贸易、转口贸易、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保税维修、国际分拨、融资租赁等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完善港航服务功能,推进浦东综合交通枢纽、浦东国际机场四期等工程,提升芦潮港集装箱集疏运体系能级,积极发展航运金融、海事法律等高端航运服务业。
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国家实验室, 争取更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加强国际协同创新,继续办好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全力实施三大“上海方案”,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强
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大力推进“浦江之光”行动,加快培育一批“硬科技” 企业科创板上市。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大学科技园, 促进各类众创空间提质升级。实施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启动实施面向2035 的上海知识产权强市战略纲要,建设上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大力构建 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开展民用飞机制造、高端医用材料等补链强链行动,推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开工建设一批引领性强、带动性大、成长性好的重大产业项目。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鼓励重点产业和企业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项目600项。
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落实外商投资条例,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充分用好我国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重大契机,搭建全球招商引资新网络,在主动适应新的贸易规则中全力推进外贸稳中提质,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进程中稳定和扩大利用外资。
更大力度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率先实行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人才政策,构建“海聚英才”人才计划体系,推进高峰人才引领、基础创新人才培育、卓越制造人才提升、高技能人才振兴等工程。完善人才评价使用激励机制。实施人才安居工程,优化人才服务体系,努力用优质高效的综合服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成就人才。
继续大力支持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深化资源要素共享,更好服务一体 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构建。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强化全民国防教育。
(三)聚焦发挥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引领作用,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高 水平开放。更加坚定地走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之路,走面向世界、扩大开放之路,走打破常规、创新突破之路,更好地发挥全国改革开放创新试验田作用。
全力打好新时代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这张“王牌”。聚焦“三个成为”的 战略定位,按照中央支持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决策部署,推动一系列首创性、引领性改革开放事项落地。开展综合性改革试点,深化市场准入“一业一证”等改革。探索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跨境贸易结算和海外融资服务。放大张江科学城扩区效应,加快疏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
向链接的快车道。加快浦东金色中环发展带建设。深化自贸试验区建设,探索服务贸易、商事争端解决等领域扩大开放。
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推动总体方案明确的78项制度创新 任务落实落地,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在若干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探索特殊综合保税区海关监管方式创新,推动围网内外政策联动。加快“东方芯港”、滴水湖金融湾、国际创新协同区等建设,推动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落地,着力集聚一批标志性、代表性、功能性的重大项目,加快打造世界级前沿产业集群。
精心办好第四届进口博览会。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城市服务保障, 确保进口博览会越办越好。创新开展投资促进服务和宣传推介活动,推动更多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打造进出口商品集散地。推进虹桥商务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开放。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持续深化混合所有 制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计划、企业“赋能”行动。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经贸往来。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合作,做好外事、侨务工作。提升东西部帮扶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效益和水平。
(四)聚焦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 都。抢抓数字化发展先机,加快构筑数字城市“四梁八柱”,强化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开发利用和安全保护,推动城市整体迈向数字时代,着力构建战略新优势。
推进经济数字化。坚持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发展在线新经济,聚焦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电商平台等重点领域,着力培育新生代互联网产业集群,布局一批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建设一批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大力推进一批新基建重大项目,新建5G室外基站8000个。探索建立跨境数据便利化流动机制,加快建设国际数据港。
推进生活数字化。深入开展教育信息化行动,加快建设面向人人的优质数 字教育资源库。构建智慧化健康服务体系,提升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智慧养老等服务能力。加快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旅游景区等文旅场馆智慧化升级。拓展城乡社区应用场景,新建一批智能新型社区基础设施。提高智能技术无障碍服务水平,助力老年人、残疾人跨越“数字鸿沟”。
推进治理数字化。深化“一网通办”,实现公共服务事项接入基本覆盖、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基本覆盖,强化市民主页、企业专属网页主动提醒、精准推送的服务功能,加快打造“网购型”政务服务城市。深化“一网统管”, 加快智能传感器布设,推出一批新的应用场景,推进线上线下业务流程协同再造,像绣花一样精细管理城市。推动“两张网”融合发展,促进数据汇聚共享、业务相互赋能、功能深度融合。深入推进智慧公安建设,加快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五)聚焦常态化疫情防控,坚决守牢城市安全底线。践行伟大抗疫精神, 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科学精准、高效有序开展应急处置, 以过硬举措确保上海始终是一座安全的城市。
严密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坚持人、物同防,按照全流程闭环式管理要求, 持续优化口岸联防联控机制,强化进境人员、进口货物防疫检查管理。严格落实隔离医学观察、物品消毒清洁等措施,完善跨省隔离转运、人员信息共享等机制。
坚决防止疫情反弹。从严从细抓好重点场所、重大活动防控,压紧压实医 院、学校、养老院等重点机构防疫责任,分级分类做好重点人群防护。稳妥有序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行市民健康公约,推广公筷公勺、分餐制等文明健康生活习惯。
扎实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强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加快疾控体系 现代化建设。加强发热门诊和“哨点”诊室标准化建设,做好核酸检测能力储备。加快打造若干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完善应急科技攻关机制,加强应急物资和生产能力储备,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完善城市安全预防体系和常态化管控体系。落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压实安全责任,加强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食品药品、消防、人员密集场所等安全监管。完善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提高城市韧性,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六)聚焦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上实现更大作为。
加强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完善 稳就业举措,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以上,支持培养企业新型学徒1万名。完善高
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精准做好创业扶持、技能培训、就业援助等服务,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积极筹办第四十六届世界技能大赛。统筹提高养老金、医保、低保等社保待遇标准,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大力发展养老托育服务。深化“9073”养老服务格局,实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程,新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50家、助餐场所200个、养老床位5000张, 改建认知障碍照护床位2000张,完成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5000户。提高长护险评估、服务的精细化水平。实施学龄前儿童善育工程,新增普惠性托育点50个。实施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程。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权益。
持续改善市民居住条件。深化城市更新,发挥城市更新中心平台作用,完 成70万平方米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实施1000万平方米旧住房更新改造,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优化住房保障体系,加快租赁房建设,形成供应5.3万套。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更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启动建设嘉闵线、两港快线、13号线西延伸、17 号线西延伸、18号线二期、21号线一期、23号线一期等轨道交通线,实施3、4 号线增能改造,加快建设崇明线、机场联络线等轨道交通线,建成14号线、18 号线部分区段共61公里轨道交通线。推进S3公路、沪苏湖铁路上海段及松江枢纽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北横通道西段。优化公交线网,完善公交专用道网络。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立德树人,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深化教育 综合改革。提升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深入实施育人方式、课程教学、招生考试等改革。增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启动实施新一轮“双一流”高校、高水平地方高校、高峰高原学科等建设计划,推动五年一贯制新型高职建设,健全产教融合创新机制。加强特殊教育,完善终身学习体系,提升学习型城市建设水平。
推进健康上海建设。加快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分级诊疗服 务和家庭医生服务质量,发展中医药事业,着力增强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能力。实施便民就医工程,深化医保制度改革,推进药品带量采购,努力保障群众获得高质量、有效率、能负担的医药服务。
做实做细家门口服务。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1000台以上。在老旧小 区、医院周边新建4000个公共停车泊位,新增1万个公共充电桩。完成100公里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建成100个“美丽街区”。完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加
快建设一批“一站式”生活服务综合体,打造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30家,新增早餐示范点200家,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让市民群众家门口烟火气更足、生活味更浓、幸福感更强。
(七)聚焦“三园”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 资源配置向郊区倾斜,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高标准建设“美丽家园”。完成3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打造乡村振兴 示范片区。推进1.27万户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推进500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扎实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鼓励国有企业参与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建设。
高质量建设“绿色田园”。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强化耕地保护,加强粮 食生产和储备。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增加绿色农产品供给。启动建设13个绿色田园先行片区。大力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新建8个绿叶菜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
高水平建设“幸福乐园”。深入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非农就 业。持续推进农村综合帮扶,加快“造血”项目建设。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八)聚焦文化供给提质增效,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坚持守正创新,推 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更好地赓续红色基因、彰显海派魅力、展现江南风韵。
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实施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建成中国共产X第一次 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公民道德主题教育,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全面启动“八五”普法工作。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全面推进国家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和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
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建成图书馆东馆、少儿图书馆新馆、天文馆等 公共文化设施。加快影视、演艺、电竞、艺术品、网络文化、创意设计等重点产业发展,积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实施“上海旅游”高峰建设工程,深化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打造一批“家门口的好去处”等旅游“微空间”,完善红色旅游、建筑可阅读等服务体系。完成苏州河两岸和延安路高架、南北高架沿线景观灯光提升改造。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实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重大现实题材等创作工 程,大力扶持文艺新品、优品、精品。实施顶尖文艺人才引育、青年文艺家培养等计划,让艺术之光薪火相传、更加璀璨。
加快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实施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工程,新建改建健身步道80条、多功能运动场80片、益智健身苑点600个。支持体育产业创新升级,促进体育消费,用体育助力全民健康、凝聚向上力量。
(九)聚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上海。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努力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启动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深入推进工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全面实施重型柴油车国6a排放标准。开工建设竹园-白龙港污水连通工程,加快建设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四期、吴淞江工程新川沙河段、竹园污水处理厂四期等工程。推进垃圾源头减量,推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0%,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加快建设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启动实施第三轮金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推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
扩展绿色生态空间。全面完成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第四轮三年行动计划, 全力办好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推进环城公园带建设,推动世博文化公园北区开园,建成口袋公园等各类公园120座,新建林地5万亩、绿地1000公顷、城市绿道200公里、立体绿化40万平方米。
各位代表,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国家赋予新使命,人民寄予新期盼,我们要以时不我待、比学赶超的精神状态,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奋力实现“十四五”发展良好开局!
四、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
完成目标任务,关键要把政府自身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我们要加快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旗帜鲜明讲ZZ。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做ZZ上的明白人,不断提高ZZ判断力、ZZ领悟力、ZZ执行力,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ZZ能力、
战略眼光、专业水平,不折不扣执行X中央、国务院大政方针和中共上海市委决策部署。
扎实有力行法治。坚持以法治定规矩、划界限、促治理,认真实施民法典 等法律法规,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提高政府立法和决策质量,强化公共卫生等重点领域建章立制,制订涉企政策充分听取相关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的意见。组建街道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下沉执法权限和力量,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实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强化监督,深化政务公开,完成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加强审计监督,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法律、监察和人民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加快步伐转职能。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实施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方案。深化“放管服”改革,将全市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纳入“证照分离”改革, 探索行业综合许可制度,广泛推行告知承诺制。实现应急管理等重点领域“互联网+监管”全覆盖,构建公共信用信息常态化修复机制。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强化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持续拓展减税降费成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施政府购买服务负面清单管理,部门一般性支出继续压减10%。
坚持不懈强基层。切实为基层减负,健全下沉街镇、居村事项准入机制, 统筹基层工作力量,实施社区工作者增能计划,开展居村委会换届选举。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创新人口服务管理。提高信访工作和人民建议工作水平,畅通与群众的“连心桥”。
持之以恒正作风。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严格执行全面从严治X“四责协同”机制。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着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严管厚爱结合,着力激励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纵深推进廉政建设,坚决反对腐败。政府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切实增强思想的敏锐性、工作的前瞻性、落实的穿透性,始终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把握稍纵即逝机遇,只争朝夕,善作善成。每位政府工作人员都要以百姓心为心,倾情倾力办好惠民实事,勤勉扎实解决群众难题,以自己的服务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各位代表,新愿景引领新征程,新作为铸就新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周围,在中共上海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开拓进取,深入推进“五个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际大都市建设,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X成立100周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传承红色基因心怀“国之大者”在新征程上奋力创造新奇迹
(2021年6月2日)
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不忘本来方可开辟未来。上海是中国共产X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红色基因深深融入城市的血脉。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X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学习X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鉴往知来中继往开来,在把握大势中办好大事,奋力创造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展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气象。
一、登高回望来时路:百年来,X走过的光辉历程、创造的历史伟业、铸就的伟大精神,在上海得到了充分体现、生动演绎、精彩阐释
百年来,我们X筚路蓝缕奠基立业、与时俱进创造辉煌,谱写了中华文明史上最灿烂的华章。矢志不渝为人民谋幸福。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把中国人民从“三座大山”的重压下解放出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经过70多年的建设发展,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14亿人口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极大提升。矢志不渝为民族谋复兴。从建X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X的十八大以来X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X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推动我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百年来,上海每一点发展进步都离不开X的坚强领导、每一刻都同国家前途命运密切相连。上海作为我们X梦想启航的地方,X在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并走向全国执政。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经济总量迈入全球城市前列,人均GDP超过2.3万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2万元,以不到全国千分之一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国近十分之一的税收。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创造了新中国第一张股票、第一例土地批租试点、第一个金融贸易区、第一个保税区等一系列“第一”,为国家贡献了“上海经验”。当前,上海坚决服从服务国家战略,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从全国第一家自贸试验区,到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从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到加快建设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上海成为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
二、昂首阔步再出发:必须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不断开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海在X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X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四年亲临上海,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赋予重大战略任务,为上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开展X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最根本、最关键、最重要的就是要从百年X史中汲取磅礴的精神力量,就是要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工作的指示要求,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奋力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更好发挥全国改革开放创新“试验田”作用。改革开放是我们X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要求上海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为全国改革开放作出更大贡献。我们将始终勇当标杆、敢为人先,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坚定不移走好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之路, 面向世界、扩大开放之路,打破常规、创新突破之路。一方面,聚焦基础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另一方面,聚焦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增创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重中之重是全力打好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这张“王牌”,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高水平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国际消费中心,完善法治保障体系,加快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同时,持续深化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制度创新,
积极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更好放大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溢出带动效应,进一步做好对内对外开放两篇大文章。
聚焦强化“四大功能”,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赢得竞争就能赢得未来。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关键是中心城市的竞争。增强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根本路径是持续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和开放枢纽门户功能,以功能引领发展、以功能主导竞争。我们将致力于提升要素市场国际化程度,深化“五个中心”建设,持续增强各类要素资源的集聚浓度、链接强度和辐射广度。我们将致力于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自主创新新高地。大力疏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的快车道,以激发各类主体创新动力和活力为重点完善科技体制机制,更好发挥科创板对“硬科技”的支撑作用,源源不断地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我们将致力于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数字化、融合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当前,上海正在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推动经济数字化形成新供给、生活数字化满足新需求、治理数字化营造新环境,全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我们将致力于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勇于到世界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去搏击风浪、强筋壮骨。
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构筑未来发展的战略优势。在百年奋斗中,我们X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X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X中央作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抉择。上海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努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重点是加快形成“四个格局”。加快形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充分发挥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共同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加快构建“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发展格局,特别是加快建设五个新城,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和治理高效的要求, 打造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为上海未来发展构筑新的战略支点。加快完善经济发展格局,大力发展代表都市经济发展方向的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总部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流量型经济,努力把长板拉得更长、把优势做得更优。加快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坚持把郊区乡村作为上海极其宝贵的稀缺资源、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地,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城乡全面融合、共同繁荣。
牢牢把握人民城市的根本属性,奋力书写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的新篇章。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X的根本宗旨,是贯穿百年X史的一根红线。我们将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把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贯穿城市工作始终,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持之以恒惠民生,以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项目为重要抓手,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努力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扎实有力强治理,强化“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意识,落实全周期管理,依托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加快推动治理模式创新、治理方式重塑、治理体系重构, 努力把精细化管理做得更深、把基层基础夯得更实、把安全底线守得更牢,探索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的治理现代化新路子。坚定不移优生态,进一步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到实处,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使绿色成为人民城市最动人的底色、最温暖的亮色。我们的愿景,就是这座人民的城市,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
在2022年经济领域工作思路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1年12月14日,新闻整理稿)
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形势判断和对明年经济工作决策部署上来,在市委领导下,切实把明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谋划好、推进好,以实干实绩迎接X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X代会胜利召开。
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切实担负起“稳” 的责任,努力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有效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于明年主要目标,要与国家预期目标做好衔接,与本届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做好衔接, 各领域具体指标要与经济增长指标做好衔接。对于重点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 全力做好经济稳增长工作;要坚持改革开放,全力落实重大国家战略任务;要坚持优化环境,全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坚持创新驱动,全力扩大高水平科技供给;要坚持畅通循环,全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要坚持底线思维,全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要坚持民生为本,全力创造人民高品质生活。各部门要进一步深化细化,拿出更多具体化、项目化、可量化的举措。
要把握好“稳”与“进”的关系,各项政策要提早发力,重点工作要提前部署,重点企业和重点区域要多做贡献,聚焦落实重点工作求突破、出实效, 推动经济向更高层次“进”、向更高质量“进”。要把握好“内”与“外”的关系,更加注重释放内需潜力,牢牢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要把握好“危”与“机”的关系,越是遭遇风险挑战,越要勇于迎难而上、善于捕捉机遇。同时, 要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元旦献词
(2022年1月1日)
市民们,同志们,朋友们: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谨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关心支持上海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新年的问候与诚挚的祝福!2021年,具有里程碑意义,必将载入史册。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担当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以实干实绩庆祝X的百年华诞,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在百年大X梦想起航的地方,书写了永远奋斗的新篇章。
这一年,城市能级和韧性持续增强。我们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科学精准防控疫情,体现力度温度,筑牢安全屏障。我们有效应对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稳中向好,全市经济总量迈上4万亿元新台阶,城市数字化转型动能迸发,五个新城建设生机勃勃,6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5家外资研发中心新增落地,城市核心竞争力、软实力进一步增强。
这一年,改革开放创新持续深化。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加快打造,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科创板试点注册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成果,第四届进口博览会如期、安全、精彩举办。在沪国家实验室建设顺利推进, 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高水平人才高地加快构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激发。
这一年,人民群众福祉持续改善。16项民心工程扎实推进,30项民生实事超额完成。更多人住上保障房,实现了“安居梦”;更多老旧小区加装新电梯, 告别了上楼难;更多公共服务设施建到家门口,提升了幸福感;更多休闲空间在“一江一河一带”串珠成链,增添了好去处,人民城市民生答卷始终温暖人心。
2022年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一年,是上海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我们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在更高起点上强化“四大功能”、建设“五个中心”,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全力落实国家战略任务,推动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为本,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持续推进城市治理现
代化,更好地解决群众关心的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问题,把一桩桩民心工程、民生实事办实办好,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东风浩荡,正当扬帆远航。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周围,在中共上海市委坚强领导下,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以优异成绩迎接X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X代会的胜利召开!
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国泰民安!
在市政府X组民主生活会上的总结讲话
(2022年1月8日)
今年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一年,是上海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关键之年。要以这次民主生活会为新的起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ZZ局民主生活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新时代X的建设总要求,切实加强市政府X组自身建设,坚定历史自信,弘扬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X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X代会胜利召开。
要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上进一步带好头、做示范,在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持续用力,不断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实际成果。
要在勇担责任使命上进一步带好头、做示范,以更大力度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创新,更好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
要在践行X的宗旨上进一步带好头、做示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上持续用劲使力,用实际行动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要在全面从严治X上进一步带好头、做示范,坚持以身作则,坚持带好队伍,严守纪律规矩,不断把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X引向深入。
在上海市征兵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22年1月18日,新闻整理稿)
新时代征兵工作的关键在提升质量效益。上海作为X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拿出更多务实管用的举措。
要聚焦重点人、解决重点事,紧盯优秀青年和急需紧缺人才,围绕需要重点解决的事,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拿出具体办法。
要牢牢守住征兵工作底线,把好新兵质量关,优化方法流程,压实各个环节,精确掌握情况;把好疫情防控关,确保疫情无感染、零传播。
要从严从实循法明纪。政策要落实到底,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关于激励适龄青年参军入伍的一揽子政策,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依法检查要及时跟进, 常态化抓好兵役执法检查,及时发现薄弱环节,纠正存在问题。
要加强廉洁征兵教育,并持续强化全民依法履行兵役义务的观念。
新时代征兵工作责任重大,必须坚持市委管总、政府主抓、军地融合、各尽其责,努力做到军地协同、上下衔接、顺畅高效。要强化领导责任,确保每个环节有人抓、抓得实。要强化各方协同,种好“责任田”,拧成一股绳。要强化队伍建设,完善机构,做好ZZ教育和业务培训。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20日在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上海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作为全部工作的鲜明主题和贯穿始终的突出主线,坚决贯彻落实X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下,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以实干实绩庆祝中国共产X成立一百周年,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呈现稳中加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全市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大关,达到4.32万亿元, 增长8.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3%,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2%,城镇调查失业率明显低于年初预期目标,新增就业岗位63.5万个。发展新动能持续成长。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4.1%左右,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制造业产值增长18.3%,新增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每千人拥有的企业数位居全国第一。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下降,PM2.5年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下降15.6%。
一年来,我们努力在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迈好第一步、展现新气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上海是超大城市、流量城市、口 岸城市,“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巨大。我们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牢固树立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底线意识,时刻警醒“下一个发生疫情的会不会是上海,如果上海发生、怎么控制住,如何做到上海尽可能不发生”,坚定依靠城
市精细化管理、科技抗疫和精准防控,努力构筑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牢牢守住了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的底线。常态化防控落细落实。持续抓牢并不断优化入城口、落脚点、流动中、就业岗、学校门、监测哨六个关键点关节点, 紧盯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环节、重大活动,常态化开展疫情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从严从实做好全流程闭环管理。市空港管理委员会、港口防疫专班设立运行,口岸一线等高风险人员集中居住全面实行,“落地不进境”人员管控、进口冷链食品中转查验等分级分类管理措施不断完善,疫情防控管理大数据平台上线运行,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提高到95万份以上,全市发热门诊和社区哨点诊室持续发挥监测预警作用,第四届进口博览会疫情防控实现零感染。新冠疫苗接种有力有序,覆盖人群占全市常住人口94%,累计接种疫苗超过5100万剂次,2200多万人完成全程接种,680多万人接种加强针。应急处置精准高效。始终确保应急指挥体系处于激活状态,坚持事不过夜、以快制快,2小时内到达现场,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核心信息调查,24小时内完成核酸检测、区域管控、转运隔离等工作。过去一年,我们科学精准迅速处置了多轮突发疫情,做到了“四早五最”,迪士尼乐园涉疫排查等应急处置工作彰显上海速度、城市温度。
(二)全力以赴落实改革开放重大任务。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制定实施贯彻落实中央支持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意见的行动方案,通关便利化等政策细则率先发布,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等试点政策落地实施,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等重大改革实现突破,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试点等开放措施有序推进。发布市政府关于加强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法治保障的决定,配合市人大出台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等6部专门为浦东新区制定的法规,并在2个条例中设置浦东专章。深化自贸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离岸通”平台上线运行。“三大任务、一大平台”扎实推进。深入推进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明确的78项制度创新任务,赋予新片区更大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自主创新管理权限,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二期封关验收,创新大飞机制造“一司两地”监管模式,启动以洋山港为国际中转港的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试点,新片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72.7%和62%。深入推进“浦江之光”行动,科创板上海上市企业融资额、总市值保持全国首位。全面完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成运行,120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市“一网通办”,8条省际对接道路建成通车。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累计
形成78项制度创新成果,水乡客厅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加快推进,83项重点任务全面实施。第四届进口博览会如期、安全、精彩举办,展览面积和世界500强企业参展数量再创新高,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707.2 亿美元,上海交易团意向成交金额增长21.1%,城市推介大会顺利举行,成功主办浦东、虹桥两个分论坛。重点领域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深入推进国资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成立上海国有资本投资平台公司,完成股交中心与联交所等专业化重组整合,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中国船舶集团、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总部落户。落实国家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3家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子基金落户,3个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挂牌。贯彻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深入实施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新推出11项“上海标准”。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推进公共资源“一网交易”改革,规范平台经济发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调整优化与云南结对帮扶关系,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力度进一步加大。
(三)更加注重依靠创新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五个中心”建设深入推进,“四大功能”进一步强化。在沪国家实验室建设顺利推进,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开工建设,张江科学城完成扩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上海方案”加快落实,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高端通用图形芯片实现量产,高温超导电缆示范运行,8个1类新药获批上市,神舟十二号、天和核心舱、天问一号等重大任务保障有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检查考核结果全国领先,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4件左右,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深化落实“金融30条”,出台实施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支持政策,推动首家外资独资券商等一批金融业开放项目落地,推出原油期权、债券通“南向通”、“玉兰债”、碳中和债、公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金融创新产品和业务,启动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持牌金融机构新增58家,金融市场交易总额突破2500万亿元、增长10.4%。 国际贸易中心能级大幅提升,口岸贸易总额保持世界城市首位,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拓展至24个成员口岸,千亿级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达到7家。成功举办首届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703.3万标准箱、连续12年排名世界第一。扩内需、稳外需同步发力,促进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率先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举办“五五购物节”等重大促消费活动,大力拓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增首店1078家、保持全国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上海旅游节等节展能级提升,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启动建设。重大工程投
资完成1957.5亿元、增长14.6%,建成14号线、18号线部分区段共61公里轨道交 通线,运营线路总长达到831公里、继续保持全球城市第一,北横通道西段、江浦路越江隧道等重要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开工建设嘉闵线、21号线一期、23号线一期等8个轨道交通项目和高端船舶、新能源汽车等59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实际使用外资达到225.5亿美元、增长11.5%,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0家、累计达到831家,新增外资研发中心25家、累计达到506家;推动一批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发展,开通运行“上海号”中欧班列,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万亿元以上、增长16.5%,服务贸易占全国比重提高到30%左右。
(四)全面系统构筑数字城市“四梁八柱”。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制定发布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和“十四五”规划,启动实施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出台实施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政策措施,配合制定数据条例,上海数据交易所挂牌运营。数字新基建有力推进。累计建成5G室外基站5.4万个,推进双千兆示范应用超过700项,加快下一代互联网规模部署。数字标杆应用加快落地。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积极培育15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40家智能工厂,布局打造“长阳秀带”“张江在线”等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启动建设首批7个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形成便捷就医少等待、为老服务一键通、快捷停车助通畅、数字酒店智管家、数字赋能示范校等11个数字生活标杆场景。多措并举弥合“数字鸿沟”。“两张网”建设深入推进。全面拓展“一网通办”,接入服务事项3458项,高频事项基本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建立“帮办”制度,实名用户数超6195万,日均办件量超28万,实际办件网办率77%,提高19个百分点。完成政务外网升级改造和专网整合。完善“一网统管” “三级平台、五级应用”架构,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建成投用,市城运平台汇集应用1150个。
(五)扎实有力拓展城市新空间。五个新城建设全面发力。制定“1+6+5”
新城规划建设总体政策框架,完成新城总体城市设计。50家企业总部、62家研发中心签约落户新城。91个民生重大项目、25项交通重大工程开工建设,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两港大道快速化、崧泽高架西延伸等重点交通项目相继建成。重点区域转型发展步伐加快。推进北外滩建设,世界会客厅项目建成迎宾。桃浦、南大、吴淞、金山滨海等区域转型发展项目加快推进。强化土地高质量利用,低效建设用地减量15.1平方公里。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建成32个乡村
振兴示范村,推动1.4万户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完成“美丽庭院”建设13.3万户,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改造595公里。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制定实施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地产农产品绿色认证率达到27%。扎实开展农村综合帮扶,实现精准帮扶全覆盖。
(六)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民心工程、民生实事超额完成。新增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51家、助餐场所201个、养老床位5084张,改建认知障碍照护床位2303张,完成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6868户。新增普惠性托育点65个,开设小学生爱心暑托班543个。完成90.1万平方米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完成13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筹措6.7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制定实施“沪十条”“沪七条”等调控政策,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1579台,电梯智慧监管覆盖率超过97%。新增2万个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16个共享充电桩示范小区。新增早餐示范点226家、早餐网点2065家。基本民生底线兜住兜牢。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等稳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全国领先。养老金、医保、低保、最低工资等民生保障待遇标准稳步提高,创新推出“沪惠保”,主动发现、精准服务的社会救助制度加快健全,残疾人康复服务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居民服务“一卡通”顺利推进,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事业提质增效。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启动,义务教育减轻作业负担、加强课后服务、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等“双减”任务全面落地,启动实施新一轮“双一流”高校、高峰高原学科等建设计划,布局建设29个前沿科学研究基地、42个协同创新中心, 首次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型城市奖。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新增2个国家医学中心,实现4家郊区市级医院与母体医院一体化管理运行。优化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落地实施。中共一大纪念馆建成开放,上海图书馆东馆、天文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成运营。中共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新建改建健身步道107条、多功能运动场98片、益智健身苑点743个,首届赛艇公开赛成功举办,上海体育健儿在奥运会、全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国防动员体系进一步健全,国防教育、双拥共建、优抚安置等工作深入推进。
(七)精益求精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减污降碳有力推进。制定碳达 峰碳中和实施意见、碳达峰实施方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沪上线运行。启动实施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完成1042家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
淘汰国三柴油车8.4万辆,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25.4万辆、累计达到67.7万辆, 开工建设竹园-白龙港污水连通管、5座雨水调蓄池,完成350公里河道整治,建成老港湿垃圾二期等末端处置设施,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排名全国第一。全面推行林长制,世博文化公园北区开园,免费或延长开放公园增加42个,新增森林5.1万亩、绿地1031.8公顷、绿道212.6公里、立体绿化40.6万平方米。全面完成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第四轮三年行动计划,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打造“一江一河” 高品质“生活秀带”,黄浦江主题光影秀广受好评,北外滩国客中心段完成码头迁建、整体开放,苏州河华东政法大学滨水区域全面开放、风貌提升。完成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207公里、桥下空间品质提升10处、公共空间休憩座椅设置和优化9508处。深化“群租”治理,推进城乡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有力有效应对“烟花”等台风,电力等能源实现稳定保供。成功举办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加强基层建设,进一步清理规范居村各类台账、挂牌、下沉事项,完成居村委会换届选举。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全力做好重大活动安保维稳、社会治安防控、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反恐防暴、扫黑除恶等工作,精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八)持之以恒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完成优化营商环境4.0版改革任务。开展“一业一证”试点,“证照分离”改革覆盖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政府购买服务负面清单管理,健全公共信用信息修复机制。法治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19件,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052件和市政协提案937件,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向市 政协通报重大事项。制定政府规章19件,编制完成“十四五”市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空间规划43项。率先实施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管理,全面成立街道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下放执法事项423项,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作风建设持续加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问题。实施科技、生态领域市与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部门一般性支出压减10%。一体推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廉政建设进一步强化。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认真开展X史学习教育,大力弘扬伟大建X精神,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在践行初心使命中铆足发展干劲,各项事业取得了新进步新成绩。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的结果,是X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上海人民,尤其是长期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广大医护、疾控、公安、口岸工作人员和社区工作者,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向各民主X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区市和驻沪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向关心和支持上海发展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问题和挑战。经济全面持续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居民消费仍受制约,制造业投资增长后劲不足, 部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领域复苏艰难,一些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仍然突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水平亟需提高,持续激发企业主体创新活力和动力要下更大功夫,更高水平改革开放再出发任重道远,改革创新、攻坚突破的意识和能力仍需进一步增强。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依然较大,城市精细化管理还要继续下绣花功夫,老小旧远等民生服务仍需提质增效,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必须久久为功。政府服务管理效能还要持续提升,在多重目标中把握动态平衡、防范风险的能力仍需增强,全面完成本届政府各项目标任务还要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正视问题、直面挑战、敢于担当,以必胜的信心、创新的思维、扎实的举措,尽心竭力改进工作,绝不辜负人民期待!
二、2022年主要任务
今年将召开X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X代表大会,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肩负着国家赋予的重大使命任务,正处在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关键阶段。我们要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放在”,把握大局大势,锚定发展目标,恪尽职守,毫不懈怠,全面完成本届政府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向X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做好今年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X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
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上海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弘扬伟大建X精神,按照十一届市委十二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国家战略任务为牵引, 以强化“四大功能”、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发展“五型经济”为主攻方向, 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实际行动迎接X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X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2%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进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聚力更好发挥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引领作用,全面落实国家重大战 略任务。坚持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着力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更大力度创新,加快形成一批具有集中度和显示度的重大成果。
打造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全面推进“两特四区一中心一样板一保障”,更好发挥“五大引领作用”。探索开展综合改革试点,深化商事登记确认制等改革。配合国家部门制定实施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清单,支持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政策在浦东特定区域适用。打造一批功能性产业创新和服务平台,支持推出更多面向国际的人民币金融产品,推动设立场内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等重大平台,加快建立国际中转集拼中心。动态完善立法需求清单,积极配合市人大制定一批浦东新区法规。
加快落实“三大任务”。以“五个重要”为统领加快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推动率先试点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度型开放举措。推进更多优质产业项目落地东方芯港、生命蓝湾等特色产业园,推动建设全球动力之城核心区。全力支持、积极配合科创板深化制度创新, 推动更多“硬科技”企业上市。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
施方案、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在科技攻关、产业协同、港口群建设、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生态环境联保共治等方面,加快推进24项重点协同深化事项。细化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方案,做好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深入推进长江十年禁渔。
全力推进三大产业“上海方案”。加快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强化新赛道布局和终端带动。增强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国产设备、零部件、材料、设计软件等补链强链固链计划,高标准建设电子化学品专区。提升生物医药产业链协同水平,加快打通临床研究及应用的快通道,推动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研发攻关和产业化。促进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实体经济,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算法创新行动,布局发展一批智能终端产品和机场、建筑、能源等场景应用。瞄准产业链高端和核心环节,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推进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拓展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先进材料市场化应用,布局电子信息和民用航空、空间信息、船舶海工等高端装备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生命健康、时尚消费品等特色产业集聚区。
服务保障在沪国家实验室建设发展。围绕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做好在
沪国家实验室配套服务和硬件支持,配合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助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持续推动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新建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硬X射线、海底科学观测网、燃气轮机试验装置
等项目建设。
积极打造双向开放“三大平台”。精心办好第五届进口博览会,扎实做好城市服务保障工作,发挥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等平台作用,巩固提升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影响力,持续放大溢出带动效应。深入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制度创新、实践应用和复制推广,加快推进水乡客厅、淀山湖岸线生态治理、西岑科创园区等82项重大项目建设。全面落实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进一步优化区域规划,发布重点产业目录, 大力实施区域品质提升、展会产业联动发展、专业机构集聚等专项行动,持续增强国际中央商务区核心功能。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化与港澳台地区交流合作,做好外事、侨务工作。推进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 助力对口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二)聚力增强城市核心功能,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稳字当头、 稳中求进,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四大功能”,打响“四大品
牌”,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升级版。
着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深入推进文旅消费 试点,高质量办好“五五购物节”、上海旅游节等重大促消费活动,做大做强 首发经济、夜间经济、免退税经济、品牌经济,促进世界级商圈业态和功能持 续提升,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度假区新建板块、乐高乐园度假区、邮轮旅游度假 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启动建设上海示范区线、20号线一期等轨道交通线, 加快建设崇明线、机场联络线等轨道交通线,开工建设沪渝蓉沿江铁路上海段 等工程,推进浦东综合交通枢纽、浦东国际机场四期、沪通铁路二期上海段、 大芦线内河航道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引进一批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重 大产业项目,启动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计划。推进外贸“优进优出”,积极打 造虹桥、外高桥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创建一批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 全面发力“五型经济”。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深入实施制造业
创新中心工程,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推动首台套设备、首版次软件、首测试场景、首批次新材料等创新成果先试先用,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金融、航运等领域高端服务业,推进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建设, 推动航运运价指数期货上市,支持绿色金融、科技金融、跨境金融等业务创新, 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深入实施总部增能计划,集聚更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央企总部、民企总部,积极拓展研发、销售、金融等功能。深入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加快构建链接全球的贸易投资网络,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离岸贸易、国际分拨、市场采购、保税维修等新型国际贸易,深入推进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促进流量线上线下融合,全面建设国际数据港,加快培育一批千亿级、万亿级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促进各类要素资源高频流动、高效配置、高效增值。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入开展“促发展、保安全”大走访大排查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提振信心,排除隐患、守牢安全底线。深化央地融合发展, 拓宽央企服务保障“一企一方案”覆盖范围。全面完成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筹建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母基金,在新兴产业、社会民生等领域适时组建新的国企集团,推动一批国企实施股权激励。落实对中小微企业的税收、金融等支持政策,深入推动“政会银企”四方合作破解融资难,启动建设首批中小企业创新园,推进民营经济标准创新,新增“专精特新”企业500家。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落实国家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探索在电信、医疗等领域放宽市场准入限制。
(三)聚力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教育现代化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进一 步增强发展动力和支撑。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贯彻“四 个面向”,发挥科教和人才资源优势,扩大高水平科技供给,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着力做强科技创新引擎。聚焦基础学科、战略导向领域,健全面向基础研究重点团队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积极参与、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布局一批市级重大科技专项。激发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活力,加快建设一批高能级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深入推进长三角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完善“揭榜挂帅”等攻关机制。实施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工程, 扩大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服务覆盖面,高标准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联系微信dadawk01】
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健全义务教育“双减”长效机制,提高课堂教学、课后服务、课业辅导等校内教育质量,完善培训市场综合治理机制,推动新中考改革平稳落地,强化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深化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试点,深入实施高校“双一流”建设、创新策源能力提升、人才揽蓄等计划,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本科和新型高职。建设一流教师队伍,完善学生关爱体系。发展终身教育和特殊教育。
大力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依托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设施、高水平大学和 科研院所、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华为青浦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大力集 聚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 程师和高技能人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 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积极稳妥下放岗 位设置、职称评审、科研管理、经费支配等权限,进一步向用人主体授权、为 人才松绑。加强全市人才计划整合,加快形成梯次合理的金字塔型人才结构。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推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特色化发展,营
造高品质人才生态系统,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进一步打响“海聚英才”品牌。健全创投机构与创新项目对接机制,完善商业银行与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的投贷联动模式。加快建设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推进人才安居工程,
优化教育、医疗等服务供给。
各位代表,上海要持续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根本靠科技,基础在教育, 关键是人才。我们要把科技创新之火燃得更旺,把强教育才之基筑得更牢,把招贤引才之门敞得更开,大力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让上海这座城市始终勇立时代潮头、引领创新潮流!
(四)聚力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 都。坚持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率先应用新技术、转换新动能、探索新经验,奋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加快经济数字化。支持数字技术创新,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动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提升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安全软件等供给能力, 建设一批大数据、区块链等开放服务平台,加快培育一批在线新经济龙头企业, 启动建设虹桥在线新经济生态园。推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打造30个制造业数字化赋能平台,建设数字孪生企业,新建4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深化数字商圈、云上会展、洋山港智能重卡等场景应用。
加快生活数字化。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促进数字教育资源和重点应用场景共建共享。加快建设数字医学创新中心,打造便捷就医2.0版。基本建成“文旅通”智能中枢,加大数字场馆、数字景区、数字酒店建设力度。扩大智慧菜场试点。优化出行即服务系统,拓展智慧停车应用场景,实现公共交通“三码合一”。大力推广为老服务一键通,持续推进数字服务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
加快治理数字化。推进“一网通办”迭代升级,布局全域应用场景,再推出一批零跑动、零材料、免申即享、智能速办事项,加快打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全方位服务体系。深化“一网统管”建设,完善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 推出一批应用场景。完成部门信息化职能整合优化,推进城市数字底座建设, 强化数据共享。强化智慧公安规模应用、深度应用,深入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完善数字发展环境。落实数据条例,健全数字法规、制度、标准和政策体系,支持数据资源开发和应用,探索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完善数字社会权益保护机制。全面完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推进5G网络深度覆盖, 建设超大规模开放算力平台等一批新型基础设施。推进信息安全示范工程建设,
加快构筑数字城市的安全防护体系。
(五)聚力全面推进五个新城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坚持统筹好功能 定位、空间规模、产业结构,推动规划、政策、项目落地,推进资源要素科学配置和合理流动,打造“一城一中心”、塑造“一城一意象”,促进市域发展格局重塑、整体优化。
提升新城产业发展能级。深入推进“一城一名园”建设,高起点布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持续打造嘉定国际汽车智慧城、青浦长三角数字干线、松江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奉贤东方美谷、南汇数联智造品牌。加快建设10个示范样板区。
构建新城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设“一城一枢纽”,打造内外衔接、站城一体的多层次交通网络。强化新城与长三角城市、近沪枢纽和相邻新城的便捷连接,加快推进沪苏湖铁路上海段和轨道交通南汇支线、嘉闵线、13号线西延伸等项目建设。完善新城内部公共交通体系,有序推进中运量骨干公交系统、智慧交通等项目落地。
提升新城公共服务水平。建设全龄友好生活圈,打造一批服务新城、辐射区域的高能级公共服务设施。推动优质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落户新城,新建17所中小学、13所幼儿园,推进新城市级医院项目建设。实施租购并举的人才住房政策。加快建设新城“绿心”公园,推进新城绿色低碳试点区建设。
推动重点区域发展。强化主城区中心辐射,推动核心产业和高端资源要素集聚,推进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城市更新和功能提升,加快北外滩建设。加快宝山、金山“南北转型”,推动功能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高标准推进南大智慧城、吴淞创新城、金山滨海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等建设。促进桃浦、吴泾、高桥等区域转型发展。推进存量建设用地盘活更新,低效建设用地减量15 平方公里。
(六)聚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高水平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坚持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有序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开展碳达峰专项行动。加快闵行燃机、海上风电等项目建设,新增光伏装机30万千瓦。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淘汰落后产能500项,推动500家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新增50家绿色制造企业。推广绿色建造方式,发展节能低碳建筑,实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400万平方米。新投放3000辆新能源公交车,
全面完成内河泊位岸电标准化改造。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完成第二轮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加强流动源污染防治,持续推进工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完成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开工建设白龙港三期污水厂、合流污水一期复线、48座雨水调蓄池,建成竹园-石洞口、白龙港-海滨连通管。加快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四期、吴淞江工程新川沙河段建设,整治河道140公里,建成15个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点,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开展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试点,加强建筑垃圾收运处置管理,巩固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成效,启动建设7座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推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2%。深入实施第三轮金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任务。
着力提升生态空间品质。实施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新一轮发展规划纲要,持续放大花博后续利用效应。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实施“千园工程”,压实林长制责任,建设环城生态公园带,新建公园120座,新增森林5万亩、绿地1000公顷、绿道200公里、立体绿化40万平方米。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七)聚力推进民心工程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坚定不 移走共同富裕道路,积极回应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民生需求,持续提升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努力在更高水平上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提升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就业优先政策实施力度,落细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等措施,新增就业岗位55万个以上。开展就业专项帮扶、职业技能提升等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做好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全力做好第四十六届世界技能大赛筹办工作,努力办成一届富有新意、影响广泛的世界技能大赛。按照国家部署,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工作。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统筹提高养老金、医保、低保等社保待遇标准,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优化养老托幼服务。促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 新建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50家、助餐场所200个、养老床位5000张,改建认知障碍照护床位2000张,完成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5000户,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深化长护险试点,完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和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新增普惠性托育点60个,全市一半以上的幼儿园开设托班。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健全残疾人、孤儿福利制度,推进阳光助残工程,加
快无障碍环境建设,新增人行天桥无障碍电梯38座、公共交通无障碍车辆1000 辆。
进一步提高市民居住质量。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深化城市有机更新,完成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实施1000万平方米旧住房更新改造。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租购并举,建设筹措17.3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完善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房地产精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深入实施健康上海行动。打造高品质医疗服务体系,争取更多国家医学中心落户,推进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康复等功能。完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深入实施医保制度改革方案,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建设。深入实施“公共卫生20条”,加快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实施新一轮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行动。
完善家门口服务体系。深化“美丽家园”建设,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2000台以上,推进住宅小区环境整治和消防设施改造。推动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新增1万个公共充电桩。改造22个易积水小区、11条道路积水点。完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功能,建设一批社区嵌入式服务站点,进一步增加早餐供应网点,在家门口的“小空间”里做足惠民生、暖民心的“大文章”。
(八)聚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和 公共资源配置向郊区倾斜,进一步强化郊区功能,凸显乡村经济、生态、美学价值,努力让乡村成为超大城市的亮丽底色。
做优做强都市现代农业。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菜篮子”负责制,稳定耕地面积和粮食蔬菜产量,完善产购储加销体系、保障初级农产品供给。加快推进种源农业发展,建设高标准良种繁育基地2000亩。启动建设横沙东滩现代农业产业园,持续推进绿色田园先行片区建设。着力打响一批地产农产品品牌, 加快农业招商引资,培育龙头企业,发展数字农业,努力打造高精尖农业的标杆。推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探索一条打通全产业链的新路径。
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新建1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推进示范村片区化联动发展。再推动1万户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实现五万户的集中居住目标。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进一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村容村貌。加快打造一批乡村民宿和休闲旅游路线,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诗画田园。
积极推动农民富裕富足。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
性建设用地入市,完成松江、奉贤两个国家级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任务。着力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升资源要素统筹能级,积极拓展新业态。提高农民教育培训质量,继续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完成本轮农村综合帮扶,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九)聚力铸牢城市软实力的精神内核,持续深化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持续弘扬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深入挖掘时尚文化资源,推动城市文化进一步展现独特魅力、焕发时代风采。
彰显城市精神品格。开展城市精神品格主题宣传教育。实施红色资源传承 弘扬和保护利用工程,新增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 中心建设。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机 制,加强对历史建筑、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丰富内涵功能,延续历史文脉。 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提质升级。加快建设世博文化公园南区、上海博物馆
东馆、大歌剧院等文化新地标,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更新提升计划,打造一批“小而美”的城市书房等文化新空间,推广市民艺术夜校。健全现代文创产业体系,发挥影视、演艺等重点产业集聚作用,放大中国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博览会等活动带动效应,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
打响上海旅游品牌。加快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打造“浦江游览”等世界级旅游精品,提升旅游度假区发展能级,积极发展古镇游、工业游、乡村游等文旅业态和产业集群。优化建筑可阅读服务,新增一批“家门口的好去处”, 让群众更好享受微旅游、慢生活。
优化文艺创作生态。实施文艺再攀高峰工程,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完善文艺作品创作生产、演出演播、评价推广等机制,加强文娱领域综合治理, 厚植出人才、出精品的肥沃土壤。
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做优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新建改建一批嵌入式社区健身设施,办好第十七届市运会。支持上海体育健儿在冬奥会、亚运会等重大赛事上取得好成绩。发展竞赛表演、健身休闲等体育产业。
(十)聚力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安全韧性城 市建设。坚持主动、科学、精准、综合防控,构筑城市安全常态化管控和应急保障体系,筑牢超大城市安全底线。
织密织牢疫情防控安全网。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强化人、物、环境同防,压实“四方责任”,因时因势、精准有效完善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扎实做好常态化防控,加强入境口岸、隔离场所、医疗机构等高风险源管理, 严格落实高风险人员、冷链物流等闭环管理措施,全力做好重大活动防疫保障工作,稳妥有序推进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完善疫情监测预警机制,统筹做好应急演练、物资储备等工作。积极推动疫苗和药物研发攻关和产业化。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提升“一江一河”滨水空间品质和功能,推动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南拓北延。推进路口遮阳设施建设,完成100公里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建成100个“美丽街区”。持续提升桥下空间品质,设置优化5000 处公共空间休憩座椅。完善公交专用道网络,改造50个交通拥堵节点。深化城市维护管理改革,完善城市管理标准体系,以更高标准引领品质提升。
全力维护城市安全运行、社会稳定。从严从细压实安全责任,强化危险化学品、食品药品、高层建筑、轨道交通、电动自行车、地下空间、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隐患治理,扎实开展燃气安全排查整治, 做到“治已病、防未病”。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全力做好重大活动、重要节点的安保维稳工作,严密落实动态隐患清零、社会治安专项整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措施, 完善新型现代警务机制,努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上海。
各位代表,上海具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我们要全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广泛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持续推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 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深化双拥共建,不断汇聚起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的磅礴力量。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上海肩负着时代使命、中央重托、人民期盼,我们要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全力谋实策、出实招、求实效,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以更加过硬的业绩建功新时代!
三、全面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
新征程上,政府工作要有新作为、新成效,必须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着力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坚定信念铸就忠诚。坚决拥护“两个确立”,持之以恒学深悟透做实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实践贯穿其中的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ZZ判断力、ZZ领悟力、ZZ执行力,时刻同X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标对表,不折不扣落实X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 以实际行动和扎实成果体现对X的绝对忠诚。
严格依法履行职责。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理念,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更好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提高政府立法质量,强化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法治保障。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建成全市统一的综合执法系统,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成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深化行政应诉工作。坚持依法科学统计,推进统计改革创新。深化政务公开。政府要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深化审计整改。政府工作人员要自觉接受法律监督、监察监督和人民监督。
务实创新提升效能。高标准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实施172项含金量大的改革举措,一体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深入实施“一业一证”改革,在更多领域推行告知承诺制。深入开展综合监管改革,深化包容审慎监管,以精准有效监管促进公平竞争。全面推行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件事”就近办、集成办、简便办。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深化预算管理制度和税收征管改革。
减负增能夯实基础。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健全街镇居村减负常态化机制, 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力量和资源下沉,分层分类开展基层干部培训。引导居民积极有序参与社区治理,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参与基层治理。
完善社会组织扶持政策。提高民族宗教工作水平。做好人口服务管理。优化“12345”市民服务热线、信访服务和人民建议工作机制,畅通民意“直通车”、汇聚群众“金点子”。
锲而不舍改进作风。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X“四责协同”机制,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节用裕民,继续带头过紧日子,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更加高效地用在推动发展、为民服务上。坚决惩治腐败,纵深推进廉政建设,加强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大力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激励公务员队伍不断提高做好经济
社会工作的能力和本领,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担当和韧劲。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以百姓心为心,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努力为X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各位代表,时代浪潮奔腾向前,责任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周围,在中共上海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奋力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参加指导市财政局X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
(2022年1月26日)
这次民主生活会准备认真、学习研讨深入、问题查摆深刻,达到了预期目的。希望市财政局领导班子进一步锤炼ZZ品格,厚植ZZ定力,深入弘扬历史主动精神,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引导财政系统广大X员干部始终旗帜鲜明讲ZZ,更加奋发有为地担当使命、展现作为。
要进一步强化对标对表,更好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
要强化财政的可持续性,全力确保财政收入增长“稳”,切实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加大财源培育力度,落实好国家稳增长的政策举措,确保市场主体享受到政策红利,决不征收“过头税”。
要强化政策的连续性,全力确保财政支出强度“稳”,突出支持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城市建设,发挥好财政政策和资金的撬动作用。
要强化底线思维,在加强财政领域风险防控上体现“稳”,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风险,坚持X政机关过紧日子。
要强化绩效管理,在深化财政改革攻坚上体现“进”,进一步规范政府收支行为,提高管财理财水平。
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对各类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不断提升财政服务的质量,切实帮助市场主体、各区和预算单位用足用好各类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招待会上的致辞
(2022年9月30日)
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
金风送爽,九州欢歌。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庆祝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三周年。我谨代表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所有关心支持上海发展的朋友们,致以节日的问候,表示衷心的感谢!
七十三载砥砺奋进,复兴伟业风鹏正举。在中国共产X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 在新中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掌舵领航,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勇毅前行,推动X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上海始终与伟大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在接续奋斗中壮大,在历经淬炼中成长。今年以来,面对空前严峻复杂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X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央有关部门、全国各地和人民军队的大力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打赢了大上海保卫战。当前,我们正在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大力推动经济恢复重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创新,上海经济呈现快速回稳向好态势,展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历经大上海保卫战的洗礼,上海这座人民城市更加彰显出生生不息的磅礴伟力。
同志们,朋友们!今天的上海,又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市第十二次X代会确立了上海未来发展的目标愿景和行动纲领,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朝着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奋勇前进!
我们要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在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上实现新 的突破。打好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这张“王牌”,加快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促进科创板做强做优做大,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大成果,持续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努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我们要以增强城市核心功能为主攻方向,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 的作为。持续强化“四大功能”,全面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大力发展“五型经济”,更加突出科技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持续提升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
我们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迈出新 的步伐。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紧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以更优的供给服务人民,持续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谱写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
同志们,朋友们!蓝图已经绘就,奋斗铸就辉煌。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周围,在中共上海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弘扬伟大建X精神,牢记嘱托、砥砺奋进,以实际行动迎接X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上海这座光荣的城市创造新的业绩、增添新的荣光!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伟大祖国繁荣富强、国泰民安!祝愿各位来宾身体健康、阖家幸福!谢谢大家!
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
(2022年12月16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X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这是X中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今后一个时期推进超大特大城市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深刻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一、充分认识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
城市是我国经济、ZZ、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尤其是超大特大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动力源和增长极的作用,推动超大特大城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X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 必然要求。X的二十大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冲锋号,发出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员令。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的人口占全国的20.7%,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三成以上,走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前列。超大特大城市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率先探索中国式城市现代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发挥标杆引领作用。
(二)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构 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超大特大城市布局了全国主要要素市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综合交通枢纽,既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也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链接。超大特大城市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更好发挥中心城市的节点链接作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更大贡献。
(三)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X 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 年的53.1%提高到2021年的64.7%,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城市群日益成为承载人口和经济的主要空间形式。但部分超大特大城市功能过度集中, 中心城区人口过度集聚,存在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从而制约了城镇化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必须推动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由规模扩张向
内涵提升转变,更好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
(四)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是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 必然要求。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期间,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深刻揭示了我国城市的人民性。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 盾,城市居民对优质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健康安全等方面需求更为迫切。在超大特大城市,居民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对美好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谱写“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新篇章。
二、科学把握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
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
(一)X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抓好超大特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这项工 作,必须加强和改善X的领导。要坚持X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把X的领导落实到城市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建立健全X委统一领导、X政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同时,要发挥基层X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形成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格局。
(二)以人民为中心是根本立场。城市的核心是人,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 展方式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要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始终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引导人民群众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参与城市治理。
(三)新发展理念是指导原则。新发展理念为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 提供了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科学指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让创新成为城市发展主动力,促进超大特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推动城市集约紧凑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营造文化传承和开放包容的城市发展氛围,让人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四)改革创新是根本动力。唯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才能破解超大
特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必须聚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制约转变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不断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五)坚持系统观念是基本方法。城市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超大特大城市是复杂的巨系统,必须更加注重统筹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人口规模,统筹经济、生活、生态、安全需求,统筹规划、建设、治理,框定总量、限定容量、 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推动城市健康宜居安全发展。
三、深入落实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的主要任务
未来5年是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将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一)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提高超大特大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以更大力度推进超大特大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一是强化中心城市核心功能。核心功能决定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辐射带动力,做强做优核心功能,是超大特大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要持续增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重点是集聚国际人才、全球资本等高端要素,提升金融、贸易等高端服务功能。要持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打造以国家实验室为核心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形成一批原创性成果,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要持续增强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努力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占据价值链高端地位,率先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同时,上海等超大城市要持续增强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打造高水平开放新高地。
二是优化城市空间格局。统筹兼顾经济、生活、生态、安全等多元需要, 切实转变开发建设方式,避免盲目“摊大饼”,是破解“大城市病”的关键一招。一方面,要合理疏解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科学确定城市规模和开发强度,合理控制人口密度,有序疏解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等功能和设施。另一方面,要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通过加强产业支撑、强化对外快速交通连接、引入
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打造功能完善的郊区新城,实现城市多中心、组团式发展。三是引领带动城市群发展。建立中心城市带动都市圈、都市圈引领城市群、
城市群支撑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动力机制,既有利于超大特大城市在更大范围更好配置资源、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也对实施好新型城镇化战略至关重要。要分类推动城市群发展,促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打造世界一流城市群。要引导超大特大城市与周边城市同城化发展,通过构建便捷高效的通勤圈、梯次配套的产业圈、便利共享的生活圈,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
(二)聚焦创造高品质生活,着力推进新型超大特大城市建设。牢牢把握 城市生命体、有机体特征,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一是更加注重舒适便利。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服务能力,提升普惠、均衡、优质服务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针对超大特大城市新市民、青年人多的特点, 把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坚持“留改拆” 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改造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三区一村”,注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老建筑,让城市留住文脉、留下记忆。
二是更加注重安全灵敏。超大特大城市各类要素高度聚集,各类风险隐患防范压力更大,必须坚持“四早五最”,即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 努力在最低层级、用最短时间、花相对最小的成本、解决最大的关键问题、争取综合效益最佳,保障城市安全有序运转和人民生命健康、财产安全。要在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上下功夫,聚焦城市抗震、防洪、排涝、消防、安全生产、城市“生命线”等领域,持续提升风险隐患排查、预测预报预警、应急指挥救援等能力和水平。要在提高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上下功夫,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平战结合的突发重大疫情救治体系。
三是更加注重创新活力。超大特大城市具有创新要素集聚优势,要以增强 城市创新能力为牵引,以创新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成就事业。着力建设创新创业载体,提升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创新功能,建设成本低、要素全、便利
化、开放式的孵化器等众创空间。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完善普惠性创新创业支持政策,健全更加开放的高水平人才引进培养机制。着力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吸纳就业能力。
四是更加注重智慧高效。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让城市变得更智慧是建设 新型超大特大城市的重要内涵和牵引力量。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提升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加强应用场景建设,推行城市数据一网通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公共服务一网通享,发展远程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智慧出行、智慧社区,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
五是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超大特大城市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促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引导市民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要加强城市环境保护, 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要修护城市生态空间,建设环城生态公园带等生态绿色廊道,打造口袋公园、街心绿地、湿地和郊野公园,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
六是更加注重人文魅力。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广泛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大力弘扬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大力传承历史文脉,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机制,加强对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将更多的“工业锈带”改造为“生活秀带”“发展绣带”。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创产业繁荣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更好地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
(三)聚焦实现高效能治理,着力提升超大特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树 立全周期管理理念,不断提高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以绣花般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超大特大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 样精细,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树立“精明紧凑”城市发展理念,强化发展规划引领和国土空间规划约束功能,统筹老城新城、生产生活生态、地上地下等空间开发利用,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要加强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打造城市“第五立面”,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要努力扩大公共空间,让老百姓有更多休闲、健身、娱乐的地方。要坚持综合施策,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领域的法规标准,着力解决违法建筑、中小河道污染、高空坠物等难题顽症。
二是以规范化建设夯实社会治理基础。基层社会治理是超大特大城市治理的基石,要推动城市治理重心、资源配套向基层下沉,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要健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坚持X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持续为基层赋权、增能、减负,完善居民、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化渠道。要提高社区服务能力,打造社区15分钟生活圈和“一站式”服务综合体。要加强社会矛盾综合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初始、化解在基层。
三是以服务管理创新提升行政效能。超大特大城市高效能治理必须发挥好政府的关键责任主体作用。要优化行政资源配置,健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制, 推动更多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街镇基层。要强化数字技术赋能,以数字政府建设为抓手,推动政府治理业务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提升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协同治理能力,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服务质量和效率。
2023年元旦献词
(2023年1月1日)
市民们,同志们,朋友们:
日月开新元,万象启新篇。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谨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关心支持上海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新年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
回首2022,意义极其重大,历史必将铭记。X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上海人民牢记嘱托、砥砺奋进,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
这一年,我们无惧风雨,推动发展行稳致远。面对新冠疫情严峻形势,全市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付出艰苦卓绝努力,打赢了大上海保卫战。面对超预期因素影响,我们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上下攻坚克难、埋头苦干,全力推动经济运行实现V型反转,有力有效地推进了本届政府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浦东引领区“王牌”作用更加凸显,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科创板试点注册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第五届进口博览会如期、安全、精彩举办,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4万亿元,我们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走得坚定扎实。
这一年,我们初心不渝,全力答好民生考卷。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先 后实施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全年为各类市场主体减税降费3000亿元,全市新增就业岗位超过55万个。着力推进民心工程、办好民生实事,加快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更多养老、托育、健身、文化、医疗设施建在了家门口,更多美好生活新期待正在变为现实。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上海要以更强的使命感、责任感,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更好地彰显上海城市精神品格, 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我们要把加快高质量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发展第一要务, 全面推动改革开放创新,深入实施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深化建设“五个中心”, 持续强化“四大功能”,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我们要把创造高品质生活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始终坚持把最好的 资源留给人民,着力办好教育、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每一件关系市民切身利益的实事,让市民看到更多变化、得到更多福祉。
我们要把实现高效能治理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坚实保障。把握超大城市特点 和规律,下绣花功夫精细管理城市,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将更强韧性体现到管理细微处,让更多美好绽放在城市家园中。
实干创造未来,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周围,在中共上海市委坚强领导下,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创造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国泰民安!
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2023年1月15日)
各位代表:
感谢大家的信任,选举我继续担任上海市市长,选举我们九人组成新一届市政府领导班子。
此时此刻,我不由回想起与全市人民共同度过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我们经受了很多考验,战胜了很多困难,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和市委部署,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战疫情、促发展,以实干笃定前行,用担当砥砺初心,取得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来之不易的新成就。实践证明,上海和这座城市的人民,历经风雨磨砺,总能淬炼升华,成就光荣与梦想。
今天的上海,又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X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上海要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我们已经踏上了新的征程,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重任、不辱使命!
上海的每一步发展,都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和X中央的期望和重托。更好 服务国家战略是我们矢志不渝的光荣使命。我们要持续提高ZZ站位、把准发展方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我们要把“四个放在”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点,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起点打造浦东引领区,深化建设“五个中心”、强化“四大功能”,推动上海现代化建设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
上海的每一次突破,都汇聚着改革开放创新的磅礴力量。这座城市能够历久弥新,靠的就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创新。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我们要以敢为人先的胆略破解难题,推进深层次结构性改革,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支撑。开放是上海的最大优势,我们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面向世界, 对标全球最好水平、最高标准,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
循环的战略链接。创新是上海面向未来不可或缺的灵魂,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打造战略科技力量,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让上海这座卓越的城市始终走在前列、立于潮头。
上海的每一项成就,都映射着一代代上海人民的期盼和梦想。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持之以恒的价值追求。我们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顺应人民期盼,回应人民关切,解决好群众在就业安居、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 努力谱写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
我们深知,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新一届市政府班子将始终铭记为民宗旨、坚持执政为民,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X、全面从严治政。我们要以优良的工作作风取信于民,常怀敬畏之心,坚守廉洁底线, 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也请各位代表和全市人民对政府工作给予支持、帮助和监督!
蓝图绘就,任重道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周围,在中共上海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创造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抓牢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 推动上海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023年2月24日)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上海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四个放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抓好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扎扎实实把X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诸成效。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努力在多重目标中把握动态平衡、在多重约束中取得最优突破,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一、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奋力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改革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的战略定 位,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与最优者对标、最强者比拼、最快者赛跑,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开放向更高水平迈进,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勇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全力推动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走深走实。落实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 央交给上海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任务,是上海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抓手。我们要打好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这张“王牌”,聚焦“两特四区一中心一样板一保障”,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稳步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积极探索开展综合改革试点,推动形成自贸试验区新一轮建设行动方案。深入落实“三大任务”,推进临港新片区实施更大程度的开放压力测试,积极配合深化科创板注册制、市场交易机制等制度创新,全面完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动“五个中心”功能升级,支持在沪国家实验室及基地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展壮大,打造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推进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改革创新,积极创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推进小洋山北侧开发、浦东国际机场四期等重大项目,启动建设东方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聚力建设“三大平台”,精心办好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深化长三角生态
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制度创新,强化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大会展、大商务、大交通、大科创功能。
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实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六大强企计划,推动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举措,支持民企更多参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城市建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不断提升总部经济能级,持续打造新时代外商投资首选地、高质量外资集聚地。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是提信心稳预期稳增长、推动 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上海已经连续6年发布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累计推出相关改革举措近千项,今年最新发布的6.0版方案包括27个大项、190多个小项的任务措施。我们要紧紧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锚定推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和世界银行新评估体系对标改革,抓好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的落地落实,积极推动高标准市场体系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营造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制度环境。
二、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经济平稳运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坚强领导下,上海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叠加冲击,加快经济恢复重振,实现了V型反转。我们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全力以赴稳增长。顺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新变化,推动消费、投资、出口“三 驾马车”齐发力。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动线下消费加快恢复,办好“五五购物节”等重大促消费活动,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等,加快形成一批特色商业地标。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完成年度重大工程投资2150亿元,加快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扩投资、提产能、增效益,推动一批引领性强、带动性大、示范性好的高能级产业项目落地,同时,全面提速“两旧一村”改造, 全年完成12万平方米中心城区零星旧改、28万平方米旧住房成套改造,启动10 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切实帮助外贸企业降低
经营成本和业务风险,巩固拓展新能源汽车等新产业出口优势,加快培育跨境电商、离岸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型国际贸易标杆企业,积极创建“丝路电商” 合作先行区,稳住外贸基本盘。
精准发力稳就业。就业稳、收入增,经济高质量发展才有基础、有底气。我们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就业促进机制,积极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稳岗扩岗,进一步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和灵活就业的吸纳作用,在稳存量基础上着力扩增量,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5万个以上,将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坚持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就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公共就业服务, 多渠道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同时,扎实做好困难群体就业援助,确保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
多措并举稳物价。稳物价就是稳民心、保民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环节。我们要持续抓好基础性工作,把保供稳价作为平抑物价、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确保粮油肉蛋奶果蔬等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持续用好普惠性措施,统筹提高养老金、医保、低保等社保待遇标准,对冲物价上涨影响。持续做好兜底性保障,继续加强社会救助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及时为城乡困难群众发放相关补贴、纾解生活困难。
三、注重提升效能、以质取胜,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要科学把握着力点,更加重视提高各类要素质量和配置效率,更加重视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现代化水平,更加重视优化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形成符合超大城市特点的经济结构,为上海高质量发展锻造强劲引擎。
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必须转向更多依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我们既要进一步用好资本、土地等初级要素,更要提高技术、人才、数据等高级要素的配置效率,尤其是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强化创新驱动、人才支撑。在技术方面,强化“全过程创新”理念,进一步为创新主体放权松绑,推动创新要素资源更好地聚合、协同、贯通,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合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全力服务国家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人才方面,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强化各类创新平台的人才集聚效应,打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通道,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加快打造科技创新人才国家队、地方
队、民间队和国际队。在数据方面,聚焦登记、定价、交易、运营等关键领域, 加快形成一批数据流通标准,丰富数据产品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级数据交易所和国际数据港,推动数据高频流动、高效配置、高速增值。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 体经济上,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围绕“2+(3+6)+(4+5)”,推动短板产业 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加快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是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数字技术深度赋能传统企业发展,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鼓励钢铁、化工、电力等传统高耗能企业实施绿色化技术改造,在落实“双碳”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3+6”是大力发展三大先导产业 和六大重点产业,深化提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上海方案”,推动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产业创新突破,加快打造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4+5”是抢先布局四大新赛道产业和五大 未来产业方向,实施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等新赛道行动方案,壮大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等产业集群, 努力增强上海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
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围绕增强城市核心功能,推进上海与周边、城区与郊区赋能互动、功能互补,持续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一步发挥好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启动建设一批科创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领域重点协同事项,持续提升G60科创走廊、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等平台功能。推进城市空间格局优化,加快打造“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空间新格局, 特别是要把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建设成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着力形成多点支撑、多极发力的发展态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继续以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工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努力彰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
四、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安全稳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衡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必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提升风险预警防范化解能力,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
全良性互动。
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上海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开放创新活动高度集聚,2022年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2933万亿元,持牌金融机构达到1736家, 必须始终绷紧防范金融风险这根弦,防止各类风险相互影响、交织叠加,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我们要在X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健全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提升金融监管能力,完善重大风险事件处置机制,有力有效保障金融安全健康发展。
切实筑牢城市安全屏障。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加快建设韧性安全城市, 健全城市安全预防体系,强化极端情况下功能运转、生产维持、生活保供、就医服务等城市基本运行保障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坚持源头管控、预防为先,统筹灾害事故综合防范治理,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坚决防范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
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深入实施民心工程、办好民 生实事,持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扎实做好家门口信访服务、人民建议征集、“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工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 斗争,提升公共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上海。
上海要勇当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2023年4月3日)
X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了集中系统阐述,明确提出“四个必须”重大原则和一系列实践要求,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上海将全面抓好贯彻落实,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勇立潮头,更好地为全国改革发展大局服务。
一是聚力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我们要紧扣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 强,支持在沪国家实验室及基地、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创新领军企业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发展,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着眼从0到1、从1到10的创新全过程,完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和全链条加速机制,加快形成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的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方式,促进研发产业高端化、专业化、集群化发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努力打造科创产业“核爆点”。
二是聚力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我们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加快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是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深化提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上海方案”,推动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产业创新突破,实施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等新赛道行动方案,谋划布局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等产业集群,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增强上海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
三是聚力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我们要按照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继续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开拓性创新,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推动外贸外资量稳质升。当前,重点是要持续推动“五个中心”功能升级,探索开展浦东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和首批授权事项清单,对标CPTPP和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更大程度压力测试,深化实施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
同时全力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致辞中提出的两项改革开放重大举措,积极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加快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
四是聚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一方面,我们要更好地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深入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加快推动科创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重点合作事项落地,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重点区域,全力落实交通、能源、数字等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另一方面,我们要持续优化市域空间格局。推进五个新城建设,导入企业总部、研发平台等功能性机构,加快打造“一城一名园”“一城一枢纽”“一城一绿环”。推动南北转型发展,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加快走出一条传统工业区焕发生命力的新路子。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彰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
五是聚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我们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精心谋划实 施新一轮民心工程,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努力谱写“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尤其是要下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重点群体就业方面,要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稳岗扩岗,确保今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55万个以上;在“一老一幼”服务方面,要适应人口分布和结构变化,加快构建普惠安全、方便可及的养老托幼服务体系;在“两旧一村”改造方面,今年要完成12万平方米中心城区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28万平方米小梁薄板房屋等不成套旧住房改造,启动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帮助更多群众圆上安居梦。
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民城市 奋力绘就美丽中国的上海画卷
(2023年4月27日)
X的二十大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 图。习近平总书记在X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民城市的重要内涵。上海作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首次提出地,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大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加快建设现代化美丽上海。
一、提高ZZ站位,充分认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上海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意义
X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为深化新时代人民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现代化美丽上海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
一是要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深刻认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上 海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中国特 色之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要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上海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在新征程上,上海要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勇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生动演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二是要从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维度,深刻 认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上海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建设具有世界影响 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是
上海的奋斗目标。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国际大都市的重要竞争力和软实力。上海作为一个人口和产业高度密集、环境容量有限的超大城市,要实现城市发展目标,必须坚持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强化系统观念,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局中来谋划,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使绿色成为现代化美丽上海的鲜明底色。
三是要从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和态度,深刻认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 上海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随着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更加迫切,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更加显现。我们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牢记使命嘱托,探索具有上海特点的超大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发展满怀深情、寄予厚望。X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五年参加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审议,先后五次亲临上海考察指导工作、出席重大活动、作出重要指示、交办重大任务。这些年,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建设更加美丽、更可持续的生态之城。
第一,筑牢超大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基石,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 型取得新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上海紧紧围绕“四个结构调整”,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聚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坚持“四个论英雄”,即以亩产论英雄、以效益论英雄、以能耗论英雄、以环境论英雄,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做好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的“加法”。初步形成以三大先导产业为引领、六大重点产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4万亿元,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17年的30.8%提高到2022年的43%。另一方面,做好淘汰落后产能的“减法”。 严格把控产业项目准入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 推动吴淞、桃浦等老工业区整体转型升级,过去五年淘汰落后产能4300多项。
聚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在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的基础上,控制煤炭消费, 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市内市外并举,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坚持节约优先,落实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过去五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左右。
聚力推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全市轨道交通运营 线路总长从2017年的666公里增加到831公里,保持全球城市第一。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全市累计达101.3万辆,位居全球城市第一,建成各类电动汽车充电桩69.7万个、换电站120座。大力推进港口集疏运的“公转铁”“公转水”,上 海港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达53.9%。
聚力推进用地结构调整。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加快构建“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新格局,重中之重是按照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打造五个新城,避免“摊大饼”的发展方式,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推动土地高质量利用,牢牢守住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的天花板不突破,盘活存量、做优增量,累计完成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约100平方公里。
第二,厚植超大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本价值,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 得感得到新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00 年以来,上海滚动实施了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近几年,我们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努力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面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在国家考核中连续三年保持优秀,其中2020年度考核排名全国第一。完成新一轮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淘汰国三柴油车8.4 万辆,PM2.5年均浓度从2017年的39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2年的25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从75.8%提高到87.1%。建成白龙港污水厂提标改造、泰和污水厂等重大工程,深入开展雨污混接整治、泵站放江整治,如期消除劣V 类水体,全市地表水考核断面优良比例从2017年的23.2%提高到2022年的95.6%。 完成全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重点区域土壤修复治理。
加快打造更多绿色生态空间。坚持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营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加快建设“一江一河一带”, 推动黄浦江45公里、苏州河42公里岸线贯通开放、品质不断提升,北外滩世界会客厅、苏州河华东政法大学滨水区域等一批新景观相继建成,昔日的“工业锈带”变成今天的“生活秀带”“发展绣带”;建设环城生态公园带,全市公
园从2017年的243座增加到2022年的670座。加快建设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滚动实施生态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筑牢水、土、林、气、滩生态基础,厚植生态优势,初步形成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的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框架。
着力推动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坚持源头减量、全程分类,深入推进生活 垃圾综合治理。建成老港湿垃圾二期等一批末端处置设施,基本形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全市居住区、单位的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均达到95%以上。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集中处置能力达到3.5万吨/日,超过全市每天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
第三,强化超大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制度保障,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治理是系统工程,需要 综合运用行政、市场、法治、科技等多种手段,提高环境治理水平。上海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推动环境治理模式创新。
坚持X的领导、共建共治。加强X对环境治理工作的领导,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X政同责、一岗双责,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畅通“12345” 市民热线等民意表达渠道,发挥民间河长湖长“哨点”作用,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环境治理的责任意识,推动形成全社会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坚持区域一体、协同治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不断 探索长三角区域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制度创新。在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的基础上,推动成立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小组,形成全方位的长三角生态环保协作机制。跨区域编制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环境规划,持续推进以生态环境标准、监测、执法“三统一”为核心的制度创新,聚焦跨界河湖“一河一策”综合治理、固废危废污染联防联治等重点领域开展环境协同防治。积极参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
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紧紧围绕深化环保“放管服”改革,推动环境治理放得开、管得严、服务优。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开展排污许可与环评制度两证衔接试点,在52个产业园区联动实施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拓展生态环境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动更多服务事项全程网上办理。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在沪上线运行,到去年底, 碳排放配额累计交易量2.3亿吨、成交额104.75亿元。
三、把握时代要求,在新征程上加快建设现代化美丽上海
X的二十大对新时代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提出重点任务举措。上海将坚决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精神,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实践,努力绘就美丽中国的上海画卷。
一是以新模式引领新实践,着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把系统观念贯穿于“双 碳”工作全过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聚焦“四大重点领域、两大关键支撑”,打好“双碳”攻坚战、持久战。
“四大重点领域”,就是持续深化产业、能源、交通、建筑等领域节能降碳。产业领域,着力构建“2+(3+6)+(4+5)”的产业体系,也就是推动传统 产业加快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转型两大转型,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三大先导产业,以及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等六大重点产业,培育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等四大新赛道产业,以及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等五大未来产业。能源领域,在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同时,规划建设深远海海上风电示范、外电入沪等重大项目,加快构建新能源占比持续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交通运输领域,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动海铁联运、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发展,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建筑领域,大力推广绿色建造方式,建设超低能耗建筑,实施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在建筑设计、建造、使用的全生命周期最大限度地节能降碳。
“两大关键支撑”,就是强化“双碳”工作的科技创新和绿色金融支撑。着力构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太阳能、氢能、储能、废弃物循环利用等领域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打造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推进绿色金融市场建设、产品创新,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二是以高标准推动新实践,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力度、延伸深度、 拓展广度,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要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着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启动实施新一轮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加强臭氧和PM2.5协同治理,持续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加大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管控力度, 有效遏制臭氧浓度增长趋势。着力改善水环境质量。推进白龙港三期等三座污水厂、合流污水一期复线等三条连通线,以及一批雨水调蓄设施建设,补齐污水治理能力短板。加快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四期、吴淞江工程、生态清洁小流
域建设,全面开展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进一步畅通水系、提升水质。
三是以新名片展示新实践,着力打造公园城市。公园城市不是简单地在城 市中建设公园,而是要把城市变成一座大公园。上海建设公园城市,主要聚焦三个方面:增加数量,坚持大、中、小公园并举,建设城市公园、口袋公园、乡村公园,到2025年,全市各类公园增加到1000座以上,到2035年力争建成公园2000座。提高质量,重点是加快建设“一江一河一带”高品质生态空间,推进黄浦江两岸贯通南拓北延,打造环城生态公园带“一大环+五小环”,在外环绿带及周边区域“环上”、“环内”和“环外”建设大型公园和生态林,围绕五个新城规划建设5个环新城生态公园带。优化存量,推进公园拆墙透绿,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附属绿地对外开放,让公园和绿地更好为民所享。
四是以广参与支撑新实践,着力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制机制,进一步调动多方参与的积极性,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深化区域联保共治。深入落实长三角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推进跨界环境污染共治、环境基础设施共建、自然生态系统共保等重点任务,推动一体化示范区形成更多有显示度的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成果。落实好长江十年禁渔,把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落到实处。深化社会共建共治。推进园区、企业、街镇、社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试点示范,落实好政府、企业、公众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主体责任。推进碳普惠体系建设,引导市民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用好随申拍、“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渠道, 强化市民监督、社会监督,形成“永不落幕的环保大督察”“永不停歇的环保大整改”,加快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