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809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习骅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
2023年7月
★ — 1 —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809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现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体育总局纪检监察组组
长习骅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
推荐理由:
1.历史达人。他是北京大学法学博士,曾先后师从南京大学林仁栋教授、北京大学黄宗良教授,研究廉政立法和苏共问题。他虽然是纪检监察干部,但是特别喜欢历史,尤其是清史,在市面上能找到的正统清史著作,他几乎都看过。他曾说:“清朝离我们很近,看到清史的材料会有一种现场感。他们将中华文化好的一面发扬到极致,坏的一面也到极致了。这么大一个王朝,1840年之后就直线掉了下来,所以我比较有兴趣去研究。”他的独特之处不在于学历有多么高,历史学得多么精,而在于能够将历史事件观点和纪检工作实际结合起来,通过讲历史故事的方式针砭时事,达到警示教育的实际效果。他比较推崇雍正,有两篇文章专门以雍正为主题。
2.网红官员。2015年,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刊登了他的一篇文章:《大清“裸官”庆亲王的作风问题》,这篇文章讲述了庆亲王奕劻靠阿谀逢迎、卖官鬻爵积累了巨额家产的故事,观点鲜明,行文严谨,借古喻今,得到了广泛关注,被各大门户网站转为头条。之后,他又创作了《雍正如何让官吏为国家做事》《皇帝的伙食费到底多少?》《“癸酉之变”与嘉庆帝的反思》等一系列“爆款”文章,使他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他还著有《中国历史的教训》一书,诠释了X中央全面从严治X战略部署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共鸣,中纪委还曾专门向全体纪检干部推荐了这本书。
3.纪检文胆。他曾自述,自己大学毕业到北京工作时,好友送了一本钟叔河选编的《曾国藩与弟书》,这本书讲述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故事,反映出保持“第一次”定力的重要性。20多年来,他将这本书都快翻烂了。他秉承着这样的人生信条,走上了适合自己的纪检之路。他曾经担任过中纪委驻国家铁路局纪检组副组长、监察局局长,驻审计署纪检组副组长等职务,拥有丰富的一线反腐经验,加之其深厚的法学基础和文字功底,使他成为了中纪委“形
— 2 — ★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809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质兼并”的“笔杆子”。中宣部原副部长蒋建国曾专门对他的文章作出批示,“习骅同志的学习、思考、语言、文字能力令人钦佩,特别是这种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学习研究的精神更值得大家学习。”。 甘肃兰州某区委曾将他的文章作为学习教材,湖北省原纪委书记侯长安曾批示,要求全省各市州书记、纪检书记看一看《雍正治吏的非常举措》一文。
他对自己的文章要求非常严格,从字里行间之中,能够感受到那份认真和执着。他曾说:“我很重视阅读心理,互联网时代博眼球,是有一定道理的,大家时间都紧张,标题没法吸引人,人家就不看了。我特别重视起标题,把文章写好后再仔细琢磨标题。”
★ — 3 —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809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目 录
2013年
1. 曹振镛的“成功之道”:上有政策 下有“顺策”……………………………1
2. 一把扇子与制度设计……………………………………………………………7
3. 赵匡胤为什么生气……………………………………………………………11
2014年
4. 立场决定命运…………………………………………………………………14
5. 吴江县令的从政环境…………………………………………………………15
6. 雍正皇帝惩贪治懒抓吏治……………………………………………………21
7. 张之洞借钱……………………………………………………………………23
8. 共产X是如何打动陈嘉庚的…………………………………………………25
9. 军机处的纪律…………………………………………………………………30
10. 雍正的“干部路线” …………………………………………………………34
2015年
11. 大清“裸官”庆亲王奕劻的作风问题………………………………………35
12. 保持“第一次”的定力………………………………………………………38
13. 一封信的力量…………………………………………………………………40
14. “戏点到谁谁就唱”…………………………………………………………46
15. “抓早抓小”蕴藏大逻辑……………………………………………………48
16. 作风建设与历史周期律………………………………………………………50
17. 官商为何不分家………………………………………………………………55
18. 谨防巧官误国…………………………………………………………………58
19. 谁在军机处通风报信…………………………………………………………60
— 4 — ★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809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20. 苏联ZZ笑话中的干群关系…………………………………………………62
21. 治庸奖勤:雍正的用人之道…………………………………………………65
22. 朱元璋为何暴打茹太素………………………………………………………68
23. 接受记者专访:写庆亲王等人的故事是在写时评…………………………70
24. 习骅:中纪委里的笔杆子……………………………………………………72
25. 习骅:为中纪委写作的人……………………………………………………76
26. 评析习骅《中国历史的教训》:娓娓道来的“历史老师”………………79
27. 娓娓道来的“历史老师” ……………………………………………………83
2016年
28. 从严治X要向基层延伸………………………………………………………84
29. “低调”不是装饰品…………………………………………………………86
30. 两个于成龙……………………………………………………………………88
31. 错爱子女意味着毁灭…………………………………………………………91
32. 我们都是风气“一分子”……………………………………………………93
33. 世上没有单翅的鸟……………………………………………………………95
34. 费震的担当……………………………………………………………………97
35. 做一棵低头的稻穗…………………………………………………………101
36. 古代官员的年龄问题:“官年”与“实年”… ……………………………103
37. 能度顺境方英雄……………………………………………………………107
38. 悲剧英雄李毓昌……………………………………………………………109
39. 笨拙的行贿…………………………………………………………………113
40. 布贩子买官…………………………………………………………………116
41. 古代的公车私用……………………………………………………………119
42. 官员都在坐等出事:“癸酉之变”与嘉庆帝的反思………………………122
43. 官员逍遥了 盛世就到头了…………………………………………………125
44. 皇帝的伙食费………………………………………………………………127
★ — 5 —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809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45. 康熙的用人之道……………………………………………………………129
46. 康熙如何抓吏治……………………………………………………………131
47. 列宁的愤怒…………………………………………………………………133
48. 小故事讲出制度经济学大道理: 商道政道 制度是王道……………………137
49. 《中国历史的教训》简评:增强历史责任感………………………………139
50. 中纪委“一支笔”习骅为啥写这些内容批这些人?………………………141
2017年
51. “精神之钙”应补在实处……………………………………………………145
52. 于成龙的平常与不平常……………………………………………………147
53. 端午,中华民族的精神烙印…………………………………………………150
54. 干部要“脱俗” ………………………………………………………………152
55. 枪声响过之后………………………………………………………………154
56. 爱将行凶杀人,毛泽东与蒋介石如何处置…………………………………159
57. 书香盈怀品自高……………………………………………………………163
58. 关键要“对号入座”………………………… ………………………………165
59. 写在脸上的精气神…………………………………………………………166
60. 最是情怀出本心………………………………………………………168
61. 评《中国历史的教训》:有趣、有料、有深度的“说古道今” …………170
2018年
62. 作风问题无“大”“小”……………………………………………………176
63. 周恩来之谜…………………………………………………………………178
64. 有的书可能是时代的标志物………………………………………………181
65. 有“心”才能有“力”………………………………………………………184
66. 有好“武功”才有好“文风”………………………………………………186
67. 监督 不该是“短板”而应是“长项”……………………………………187
68. 尽职尽责显忠诚……………………………………………………………189
— 6 — ★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809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69. 做好“治病救人”的后半篇文章……………………………………………191
70. “遮丑”不如“亮丑”……………………… ………………………………193
71. 好干部是管出来的…………………………………………………………195
72. 找找“四风”中的“我”……………………………………………………197
73. “中纪委笔杆子”跻身副部级:习骅履新体总纪检监察组组长…………199
2019年
74. 干净与干劲…………………………………………………………………201
75. 女排精神历久弥新…………………………………………………………203
2021年
76. 有感于奥运健儿的青春气质………………………………………………205
77. 葆有努力去赢的拼劲………………………………………………………207
78. 心怀国之大者发挥监督保障作用…………………………………………209
2022年
79. 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X………………………………………………212
80. 在新时代X的自我革命实践中担当作为…………………………………216
2023年
81. 在2023年X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新闻整理稿)………218
★ — 7 —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809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 2 — ★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809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曹振镛的“成功之道”:上有政策 下有“顺策”(2013年5月30日)
清朝真是一个“奇迹”迭出的时代!算上当太上皇的几年,乾隆爷实际执政63年还多,创了世界纪录,至今无人打破。无独有偶,清朝的大臣中还有个叫曹振镛的牛人,在中央工作长达54年,历3朝、相2帝,一路春风:是乾隆培养的后备干部;受嘉庆委托当过3个月代理皇帝,他老家安徽歙县至今还有“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的俗语;道光在位30年,他居相位15年,如非不幸病逝于工作岗位,此公肯定会与皇帝共始终。当他归天的噩耗传来,道光皇帝难过得茶饭不思,哭诉说,你们哪里知道,他最了解我的想法,他贡献大呀!当场把他的二儿子提拔为副部级干部,给曹相本人加谥号“文正”。
“文正”是最高规格的谥号,大约是“学问大、能力强、作风正、立场稳”的意思。据严复统计,有清一代共有大臣2748人,死后谥“文正”的仅8人(曾国藩算一个),平均340多人才轮到一个,比凤毛麟角还金贵。生前占尽风流,身后极尽哀荣,曹振镛的“贡献”到底大到什么程度?
其实,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曹振镛都是公认的庸才。《清史稿》中曹振镛传也就700多字,跟他的ZZ地位很不相称,但作者也没办法,因为老曹实在没什么丰功伟绩可写,难怪我们对他的名字这样陌生!
关于曹振镛的“成功之道”,有个年轻干部曾请教过他本人,当时曹老是
这样回答的: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多磕头,少说话。”
要是相信这句鬼话,那就太天真了。在封建官场上,谁敢不磕头、谁敢乱说话?可混到曹振镛这境界的,古来几人!听其言,不如观其行,还是来看看曹振镛是怎么做的吧。
“三张牌”,奠定了千古“名”相的基石
道光即位之初,康乾盛世余威已尽,国运日下,处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前夜。财政首现窘境,国库储备仅及乾隆盛时的四分之一,这还是账面数字。而官员却普遍失去国初的浩然之气,慵懒萎靡、声色犬马、贪污贿赂,以追逐奢华生活为业,社会风气污浊荒唐,时人多有记录。
在一次官场宴会上,有个客人出门上厕所时,看到几十头死猪横七竖八躺
了一地,惊问何故。原来,厨师先将这几十头猪圈起来,拿棍棒追打,猪奔跑
★ — 1 —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809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呼嚎,相继力竭而死。随后赶紧在猪的脊背正中割取一片肉,做成猪脯一盘,其味香脆无比。据说猪的其余部分腥恶难闻,不可再食,必须扔掉。
满足这类畸形消费钱从何来?羊毛出在公款和百姓身上。驻节今江苏淮安的南河总督,负责治理江苏境内河道,每年支取经费数百万两白银,用于治河的不到十分之一,其余都用在酒肉笙歌上了。
道光决心从杜绝奢侈浪费入手,逼迫干部队伍改变作风,振奋精神,以图重现昔日盛世。为此,道光刚一上任就做了两件事,第一是号召节约,第二是召来阅历丰富、人脉广泛的曹振镛,任命他为军机大臣兼武英殿大学士,即实际上的宰相,配合皇帝开展新政。
在开展节约运动的通知《御制声色货利谕》中,道光规定了3项纪律:节省财政开支,反对奢华浪费;停止各省进贡,减轻百姓负担;严控基本建设,严惩工程回扣。他自己以身作则,不添新衣,经常穿着打补丁的裤子上班;除太后、皇帝、皇后外,非节庆不得食肉。每人一碗打卤面为皇后祝了寿,买一只旧皮箱嫁了闺女。纪律严明,盛京将军被人举报常在家里看戏宴客,立即撤职。有一次检阅警卫部队,看到官兵衣着朴素,当场将几位负责人各升一级。道光不但廉政,还十分勤政,事必躬亲,夜以继日,对没有责任心的干部尤其讨厌,绝不重用。
曹相上台后十分低调,没烧“三把火”,只是闭嘴、磕头、旁观,等终于摸清了新老板的底牌,就循着领导思路,因势利导,顺水推舟,不慌不忙跟了三张牌,迅速获得了道光帝的绝对信任,奠定了千古“名”相的基石。
第一张牌。有一次开会,道光一眼就看到曹振镛的裤子打了补丁,便笑着问:“堂堂宰相的裤子也打补丁吗?”曹振镛从容作答:“做新裤子是很容易,就是太贵了,旧裤子打上补丁跟新的一样,何必浪费呢。”道光很高兴,挥笔给宰相题了4个大字:恭俭惟德!
那段时间,曹大人下班后就赶紧往前门外跑,去酒馆饭庄菜市场打听物价,第二天一早就给皇帝送经济情报,顺便再提一两条进一步厉行节约的建议。宰相在ZZ上跟自己保持高度一致,皇上自然满意,每天与他相谈甚欢,什么重要事情都一块商量。
官员们个个心领神会,人人学习曹相好榜样:上朝绝对不穿没补丁的衣服,散朝绝不忙着回家,围着宰相热烈讨论节俭问题,久久不愿离去。由于曹相和他的同事们推波助澜,京城竟出现了违背市场规律的怪现象:破衣烂衫的价格
— 2 — ★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809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一路飙升,品相稍好的比新的还贵!有些穷官实在买不起,就创新思路,自己动手,把好好的袍子弄旧弄破,再让老婆在醒目处打块大补丁,活像今天新潮仔裤的做法。眼见新政深入人心,皇帝对老曹更是离不开。这张牌顺势而为,轻松搞定了皇帝。
第二张牌。曹振镛最忌的人是云贵总督阮元,因为阮元是唯一同曹振镛资历相当的三朝元老,他不但人品、文才俱佳,而且政绩斐然:在浙江巡抚、两广总督和云贵总督任上,阮元平海盗、禁鸦片、惩贪腐,打击分裂、垦荒固边,朝野无不折服,曹振镛与他完全不在一个档次。道光既然胸怀复兴大志,自然会想到阮元;皇帝既然重视干部的工作作风,老曹就有了办法。
有一天,在跟曹振镛谈干部工作时,道光说:“时间过得真快呀,阮元去地方担任主要领导快三十年了吧!当初三十几岁就官居二品,也真是人杰。你熟悉干部情况,觉得这个人怎么样?”曹振镛马上跟上:“这个人我了解,可以说是才华横溢,工作能力超强,我是没法跟他比的。”道光很有兴趣:“那你举个例子。”曹振镛不紧不慢地介绍:“云贵地区山高皇帝远,环境险恶,经济落后,民族复杂,自古多事,而且没有小事,件件涉及边疆稳定、国家安全,在那里当总督,一般人不要说出政绩,就是不吃不喝不睡觉都忙不过来。但是阮大人却能应付裕如,再复杂的问题都能迅速解决,还能空出时间召集各路才子吟诗、论文、作画、弹琴,这几年光诗文集就出版了好几种呢,水准很高,洛阳纸贵。现在正是国家用人之际,我看这样的干部可以考虑了。”
道光听着听着,脸色由晴转阴,自言自语地说:“要是做诗能把国家做好,那我天天做诗!”不久,一纸调令把阮元召回北京,安在一个不咸不淡的位置上发呆,直到退休。而道光对曹相的好感却增加了,他觉得老曹是个厚道人,对阮元那样工作态度不端正的干部都净看优点。这张牌因势利导,轻松自如地铲除了唯一对手,曹振镛自此高枕无忧。
第三张牌。道光初期,一些有志大臣受到新政鼓舞,苦心研究国家大事,热情提出改革建议,一时间各种请示报告纷至沓来。道光每天批阅到深夜,乐此不疲,但时间一长,身体有点吃不消了,心里左右为难,却又不好说出口:如长期这样一字一句地看,哪里应付得了;要是不认真看,又怕漏掉真知灼见,耽误工作。
等到道光终于累病了,曹振镛及时跟皇帝谈心:“大家现在都在努力工作,
文件多了,好点子也多了,这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好兆头。怕就怕有的人打报告
★ — 3 —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809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不是为了工作,只是为了愉悦皇上,最好留点心。”
道光深有感触,喟然长叹:“那有什么办法呢,皇帝是个苦差事啊。要是
报上来的都是为国利民的好文件就好了!”
曹相微微一笑说:“我倒有个想法,不知行不行?您每天随机从报批件里抽阅几份,找出错字、别字、漏字、重字等等,用朱笔点出,该批评就批评。您连书写错误都能发现,下边研究工作自会更加认真,报告质量就上来了,注水文件就少了。”
此法果然灵验,道光不但省力省心,还给大家勤于政、敏于事的深刻印象。而大臣们从此“皆矜矜小节,无敢稍纵,语多吉祥,凶灾不敢入告”,至于发表对国是的见解和主张就更谨慎了,轻易哪敢下笔。这张牌顺水推舟,使得所有人都噤若寒蝉,而曹振镛从此则一言九鼎,权势冲天。
庸官误国,只因懂得下有“顺”策
曹振镛的3张牌贯穿了一条主线:上有政策,下有“顺”策!其操作规程看起来并不复杂:先琢磨清楚老板的基本思路,再顺着老板的心思紧跟,而且跟得很到位,甚至还超过预期一点,然后就静静等着领赏了。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古已有之,但以“对策”对付政策明显是对着干,成功率低,风险大,是下级与上级博弈的低级形式,只要态度坚决,一般不难破解。相比之下,上有政策、下有“顺”策隐蔽性强、技术含量高、成功几率大,基本属于稳赚不赔的买卖,是下级对付上级的高端技艺。古人云:“伴君如伴虎”,曹振镛能让三任万岁爷满意,能让道光帝“恩眷之隆,时无与比”,可见他玩弄这套把戏是多么出类拔萃。这个啥也不干的庸人,只因为读懂了人性的缺陷而位极人臣、居高不下,令人摇头叹息,徒呼奈何。
曹振镛孜孜以求的是个人的ZZ地位和家族荣耀,却以摧毁国家前程为代
价,与经济腐败相比,这种ZZ贪腐行为,性质更恶劣,后果更致命。
曹振镛的荒唐成功,逐渐消解了整个干部队伍对国家的信心、对朝廷的期待,为清王朝的急速下坠加了油门。当时官场中人大都以曹相为楷模,苦心钻研如何应付皇帝、如何让皇帝高兴,对自己没好处的事情没人想、没人干,能推就推,能糊弄就糊弄,逐渐造就了一个不痛不痒的天下。即使偶尔出现以天下为己任的好干部,也无出头之日。
龚自珍是一位力主革除弊政、抵制侵略的栋梁之才,眼看大厦将倾却没有
用武之地,发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悲鸣,反而遭到嫉
— 4 — ★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809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恨,被迫在48岁的盛年下岗回乡,不到一年活活气死!后来好不容易出了个林则徐,却被曹振镛亲自培养的接班人穆彰阿,扣上屎盆子,发配新疆,国家再无能臣。
正直的老干部王鼎实在看不下去,又使不上劲,干脆留下遗书,以自杀来劝谏皇上。本来曹振镛培养的人各打各的小算盘,如今却默契地抱成团,集体做局欺骗皇帝,比治国理政的本领高明多了:他们首先控制了王鼎的家属和同X,然后烧了王鼎的遗书,最后郑重给皇帝打报告说,老王年纪大了,家里遇到点不顺心的事,一时想不开就自杀了。可怜王鼎白送一条命,皇帝蒙在鼓里,至死不知真相。面对突发事件,把上级作为“应对”对象,欺上瞒下、不择手段,是不负责任官员的共同表现、本能选择,目的一定是维护私利,古今概莫能外。
而大清此刻身处何世?蒸汽机已经问世百年,英国铁路总长度已与今天接近,欧洲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西方工业文明的巨舰,正开足马力撞向东方农业社会的小舟,清廷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中国社会风雨飘摇,如果没有开山填海的大手笔,国家和政权的崩溃毫无悬念。
而恰在此时,大清官场庸才遍地,没人想担当、没人能担当、没人敢担当,以中国之大,从来不缺人才,在这要命的时候却闹起了人才荒。鸦片战起、太平军兴,各级干部先是“互相隐讳,莫敢上闻”,后是手足无措,一退到底,一场本可打赢的仗打输了。《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签订的。
其实,早在曹振镛被谥“文正”时,就有明白人挖苦说,叫“不文不正”更恰当!但曹振镛这类长于上有政策、下有“顺”策的人,总是装出一副ZZ最正确、执行最坚决的样子,其实他们对政策的远大目标和精神实质根本不在乎,在乎的是如何作秀才能引起领导注意。即使是打击政敌,也要顺应上意,绝不蛮干自戕。这一切都是为了获取超级利润,至于政策、蓝图之类,顶多是蝼蚁之辈攫取功名利禄的顺手工具;虽贵为皇帝,也只是一座盛产功名利禄的矿山,不采白不采。什么江山社稷,与我何干!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明枪、是明伤,明枪易躲、明伤易治;上有政策、下有“顺”策是暗箭、是暗伤,暗箭难防,暗伤难疗。顺策造成的危害当时很难看出来,潜伏期又长,到了发作的时候,救都来不及。更绝的是,即使酿成天大的祸事,也追究不到曹振镛这类高人,自有一把手负责。直到好处都归了
★ — 5 —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809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奸臣,恶名都归了皇帝,这类游戏才算结束,这是老曹们的高明之处,也是封
建ZZ的吊诡之处,皇帝们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这不,现在大家都痛骂道光帝丧权辱国,有人想过曹振镛之流的“功劳”吗?另外,假如你遇到了曹振镛这样的下级,你有什么办法有效制约,超越道光?
— 6 — ★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809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一把扇子与制度设计
(2013年)
清代的山西有个地主,培养干部从娃娃抓起,竟然为6岁的儿子捐了个官。确切地说,捐的这个“官”只是后备干部。这孩子等啊等,等到80岁的时候,终于当上了某地常务副市长——五品同知。这个黑色ZZ幽默,十分生动地刻画了候补官员等待上岗之苦。
进士出身的福建候补知县黄兰阶,不愿意这样傻等。
1881年落叶飘零时节,他风尘仆仆奔到北京,求他父亲的发小、军机大臣左宗棠写个条子。当知道黄兰阶的来意后,正直无私的左宗棠拉下了脸:“你要是真有本事,上面迟早会用你,你搞歪门邪道就不对了。”
这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黄兰阶豁出去了:“您是中兴名臣,本领够大吧,但是如果没有曾文正公鼎力推荐,您现在一定还在湖南老家种水稻吧!过去我也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现在眼见名字都不会写的捐官都安排工作了,能不着急吗?假如连您都不理解不关心,读书人就没指望了,再来第三次鸦片战争,我国还会输!”
左宗棠生气了:“我看你适合回老家种水稻,看在你爹的份上,我送你几
十亩水田够了吧!”
黄兰阶心情低落到了极点,像没头苍蝇一样在大街上瞎转。转到琉璃厂的
时候,他眼前突然一亮。
黄兰阶发现,琉璃厂有不少店铺售卖仿冒的名人字画,包括左宗棠的书法。
黄兰阶犹豫半晌,胆战心惊地买了一幅“左宗棠”扇面。
不久,闽浙总督何璋召集后备干部谈心,教育大家坚定信念,提高素质,随时准备接受国家挑选。轮到黄兰阶的时候,总督发现这家伙老是使劲扇扇子,弄得哗啦哗啦响。何璋心里烦透了,大声训斥道:“就你这作风还想进步?现在都快入冬了,至于那么热吗!”
黄兰阶开始背台词:“不好意思,扇子是北京一个大领导送的,我不敢离
身呀。”
何璋拿过扇面一看,竟然是左宗棠亲笔题写的,吃惊不小:“您认识左大
人?”
黄兰阶从容作答:“左叔叔是我爸爸的老朋友,几十年交情了。”
★ — 7 —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809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何璋一听,脸色煞白。下班以后,忙不迭向秘书诉苦:“我一直以为他是
土鳖一个,让人家坐了不少年冷板凳,这下完了!”
秘书却很淡定,轻声献上四字真言:“特事特办。”
十天之后,黄兰阶揣着任命通知,到一个年年风调雨顺的富县当了县令。
不久,何璋找了个机会,专门拜见了左宗棠,诚恳地做自我批评:“我们的工作没做好,像黄兰阶这样德才兼备的好干部,我们直到最近才发现,差点把人家耽误了。”
左宗棠哈哈一笑:“小黄当官了?这小子去年找我写推荐信,让我骂回去
了。我就说嘛,哪有领导不爱才的。”
何璋暗自庆幸:看来使用黄兰阶是对的,而且必须进一步培养。
回福建后,何璋不断给中央打报告,反复宣传黄兰阶政绩如何如何突出。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黄兰阶荣升汀漳道员,领导着汀州、漳州二府,官阶四品,约等于今天的副省级。此时,距离他在闽浙总督府哗啦哗啦扇扇子,仅仅过去两年。
一把扇子竟然有这么大的魔力,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何璋突击任命、越级提拔黄兰阶,左宗棠心里到底有数没有,是配合默契演双簧呢,还是被蒙在鼓里?
左宗棠经略新疆、维护国家统一有奇功,学历很低(一直没考上进士)却封侯拜相,这样完美而传奇的高干在晚清实在太少,所以许多人宁愿相信,他是稀里糊涂上了当,阴差阳错帮了忙。也有人认为,左宗棠宅心仁厚,机敏过人,利用何璋巴结领导的心理,帮朋友的孩子找份工作,一没收黄家半个铜板,二没对何璋投桃报李,实在无伤大雅。
这些猜测都有一定道理,却非要害。问题的关键是,黄兰阶为什么要跑官、要官、骗官?假如他跟左宗棠八竿子打不着,或者在左家碰了钉子后,没去琉璃厂,没买那把“魔扇”,结局会怎样?
在封建中国历史上,清朝的ZZ腐败可谓登峰造极,吏治腐败是其最核心的部分。其中,始于康熙朝的捐官制度,起初名额有限,条件严苛,到晚清则泛滥成灾,对吏治腐败起了推波助澜、火上浇油的作用。
从咸丰开始,内乱、外患不断,朝廷试图用大量增加捐官名额的办法,弥补严重的财政赤字;加上像黄兰阶那样,由吏部派到各部、各地等位子的进士源源不绝,后备干部队伍越拉越长。光绪年间仅一个湖北省,就有各级后备干
— 8 — ★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809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部1400余人。受编制所限,萝卜与坑的数量根本不成比例,等个10年、20年才上岗不足为奇;到死没过过一天官瘾的,也大有人在,山西那个80岁老干部算是幸运的了。因此,当时社会上干脆称他们为“灾官”,意思是当了候补官,简直活受罪。
尽管这么多干部不好消化,但假使选拔任用的制度设计科学规范,依照客观标准确定使用顺序,那么,即使治晚解决甚至不解决,他们也不必想歪点子,继续自我完善就是了。开初,对后备干部实行的是双重管理,选拔任用工作主要由吏部负责,地方总督和巡抚也有考察权和使用建议权,权力既分散又有一定制约,两家画圈才算数。要同时打通吏部和督抚两道关节,难度确实不小。这种制度安排,对于防范用人腐败起了一定作用。
清后期中央权力式微,地方势力坐大,后备干部的管理使用权逐渐被地方侵吞。没有了吏部的牵制,督抚如鱼得水,干部是不是金子、会不会发光,全凭他一张嘴。谁送的钱多就用谁,一岗任命多人,今天任命、明天免职再任用他人,这些五花八门的敛财手法,实际上是一顶帽子反复卖,把两百年好不容易形成的选官制度破坏得一干二净。这让黄兰阶这样的穷书生心如死灰,假如他始终坚持不变“坏”,一辈子就交代了。
后备干部本来就穷困潦倒,如果上面没人罩着,那就45只剩借债、上贡一条道。既然官帽子是花血本买来的,一旦逮着机会,他怎么可能廉洁自律?怎么可能不使劲捞?怎么可能把心思花在工作上?债主在门口排着队呢!
就这样,买官的跟卖官的构成了一条生物链,环环相扣,各得其所,结果是官僚队伍急剧膨胀,贪污腐败明火执仗,人民负担进一步加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早已陷入泥塘的大清再也支撑不住,终于轰然倒下。说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就在于它能彻底摧毁ZZ统治的基石,连根消解政权的合法性!
没有制约的权力,是贪污腐败生态系统中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这张牌倒下之后,灾难便会此起彼伏、愈演愈烈,阻止起来成本高、效率低,十分被动。因此,在保持惩治威慑力的同时,腾出一只手来防范第一张牌倒下,是长久之策,也最为经济。不同的预防手段各有其价值,但具有工具性意义的还是制度。王岐山同志之所以强调“加强制度建设、实施制度创新”,道理就在这里。
加强制度建设、实施制度创新,意味着不仅要增加制度的“量”,更要提
高制度的“质”。只有体现了权力制衡制约的规律和功能,制度才名副其实;
★ — 9 —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809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权力制衡制约的充分程度,与制度的科学性、有效性成正比——黄兰阶的人生沉浮,为此提供了佐证。
— 10 — ★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809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赵匡胤为什么生气
(2013年)
公元968年的一天,宋太祖赵匡胤正高兴地审阅新科进士名单,突然皱起了眉头,于是有了他和宰相赵普的一段对话。
赵匡胤:名单上名列第六的陶邴,是翰林学士(相当于办公厅主任)陶的
儿子吧?
赵普:是的。这孩子学习很刻苦,是个大才子。赵匡胤:这次考试主考官
是陶吧?
赵普:是。
赵匡胤:儿子参加考试,老子为什么不回避?
赵普:老陶自己也要求回避了,但是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替他。这父子俩
都是规矩人,小陶凭实力就能上,所以我们就没有深究。
赵匡胤(拍了一下桌子):不长脑子!你们要动摇国本吗?
没等赵普想明白领导为什么发火,赵匡胤就下令立即拟旨。这是一道载入史册的圣旨:今后,对上了预录取名单的官宦子弟,由礼部牵头,外加一次严格的复试,不通过不录取。
在科举取士过程中,对官宦子弟严格设限,贯穿了整个宋代,有时甚至不
近人情。
1038年殿试,6个高干子弟榜上有名。宋仁宗认为这很丢人,连夜通知这几家家长:赶紧做孩子们的工作,给寻常人家让让道。朝廷每回圈定殿试名次时,都尽量把高干子弟往后排,以至形成了礼让平民子弟的良好风尚。宰相范质的侄子范杲就说,我们家庭条件好,不该与平民争利,于是主动放弃了殿试。
宋代有这样一句俗语:“惟有糊名公道在,孤寒宜向此中求。”说明社会普遍承认科举的“公道”。据宋史专家朱瑞熙先生考证,公元1256年总共录取进士601名,其中平民子弟达417人,占压倒多数。
宋代的这种做法对后世启发很大。
康熙三十九年会试结束后,康熙皇帝忧心忡忡地对内阁说:我认真研究了录取名单,发现干部子弟居多,这样老百姓能服气吗?于是完善了相关制度,如为抑制“缙绅之家多占中额,有妨寒峻进身之路”,分设“官生卷”“民生卷”,官宦子弟只能考“官生卷”,试题较深,实际上提高了平民子弟的录取
★ — 11 —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809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比例。
晚清吏治腐败至极,买官卖官、突击提拔、优汰劣胜之类屡见不鲜,只有科举这个入口处比较干净,不但制度严密,统治者也较真,其公平性基本不受质疑,“萝卜招聘”等情况难得一见。据费孝通先生统计,清朝科举录取的平民子弟,向上5代均无功名的占13.33%,父辈无功名的占33.44%,两项相加达
46.77%,与官宦子弟的录取率大致持平。这样的社会流动速率,甚至同20世纪的美国相当!
人治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基本特征,统治者单单在科举取士上,小心维护制
度、刻意显示公平,这是为什么?
首先,没有公平公正,科举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历史上长期存在的门阀制、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等选官制度,本质上都是世袭制,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干部队伍近亲繁殖,一代不如一代。科举制度淘汰了陈规陋习,拓宽了发现人才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才质量,对维护封建ZZ统治十分有利。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李约瑟先生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科举取士也因此成了西方公务员制度的模板。
但是科举又是一项十分残酷的制度。由于任何人都有考试资格,考生基数巨大,而进士录取率仅10%左右,竞争之激烈,远非今天的国民教育考试可比,因此谁都梦想能走个捷径。但老百姓无权无势,只能干瞪眼。一旦科举取士没了规矩、乱开口子,只要有权有势,就能肆意妄为,干部队伍必然泥沙俱下,统一的多民族大国如何治理?看来赵普的大局观确有欠缺。
第二,科举是一项导向双赢的高明的制度设计。考试不论出身、标准唯一,打开了社会底层的上升通道,杜绝了阶层和阶级固化的可能,使社会达到动态稳定。钱穆先生看得最清楚:科举取士使得“此一千年来,中国社会上再无固定之特殊阶级出现”。
清朝入关之初,江南文化人十分抵触,等到科举一开,读书人一窝蜂涌向科场独木桥,局势迅速稳定。清代科举吸引力有多大?每次科考都不乏爷爷、太爷爷辈考生。康熙三十八年,广东顺德有个叫黄章的百岁老寿星,也跋山涉水进京赶考。老人家如此,何况年轻人!
自隋文帝开科举,到光绪帝废科举的1300年间,共产生进士10万人,举人、秀才百万计。可以想见,科举制度消化吸收了多少李自成、洪秀全!所以,当看到新科举子悉数跪在脚下,唐太宗得意地笑了:“天下英雄都进了我的圈套
— 12 — ★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809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啦!”赵宋王朝享国319年,时间之长,在封建中国历史上仅次于汉代,并且,始终没发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后亡国也不是因为内乱,这与其高明的科举政策直接相关。破坏这个官民两利的社会ZZ制度,龙椅能坐这么久吗?赵匡胤对赵普发火,原因在此。
第三,在科举取士中体现ZZ清明,契合中国人的社会文化心理。中国人对“公平”问题历来敏感,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在封建宗法制社会,个人的成功同时也是家庭和整个宗族的荣耀。只要子女有出头之日,人们可以忍受任何苦难,宁愿付出任何代价。所以统治者总是手指贡院反复强调:面包会有的,只要你努力!而对下层人民来说,唯有科举还算靠得住、信得过,有考分就有希望,考不取也不怨政府。“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如此豪迈的励志谣,正是这种制度成功的体现,也是这种制度之下社会文化心理的写照。
假设,科举取士不讲规矩、没有公平,大蛋糕完全由官宦势要独吞,穷人的孩子不管多努力、无论多出色,永远是“黔首”“屁民”,如蚂蚁一般自生自灭,那么,千千万万劳苦大众内心的屈辱和绝望,将会汇聚成巨大的破坏力,足以让任何一个政权烽烟四起,一日不得安宁!1905年9月,光绪宣布废掉科举,严复惊呼大事不好,因为除了科举,大清实在没有什么值得老百姓留恋的。
中央领导同志最近提出,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在科举取士中,赵匡胤们对官宦子弟实行严格限制政策,隐含着深邃战略意图和ZZ智慧,提醒我们在建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ZZ清明”的伟大工程中,用心思考、体味、借鉴;在面对升学、就业、公务员考试和干部选拔使用中的不公问题时,要看得远点、想得深点、出手狠点!
★ — 13 —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809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立场决定命运
(2014年4月22日)
李肇星有一次在国际航班上,邂逅了早已失去苏共和苏联的原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问了一个全世界都想问的问题:为什么结局会是这样?戈尔巴乔夫想了想说:因为我们没有邓小平!的确,从1977年复出,到1997年去世的20年间,邓小平领导实施了改变中国和世界的两大ZZ行动,一是改革开放,二是锤炼X风。两件大事竟发端于同一次会议: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举起改革大旗的同时,恢复成立了中央纪委。人们很少注意到这两者之间的逻辑联系:改革开放顺应天下大势,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端正X风提高了X的先进性,是改革开放的ZZ保障。只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才有吸引力;只有风清气正,共产X才有凝聚力。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这两大决策是最好的诠释。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伟大战略的逻辑起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人民主体论。人民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共产X存在的全部理由,是一切工作的起点、终点和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政X的核心理念,也是邓小平始终坚守的根本ZZ立场。站在这个立场看问题,中国为什么繁荣稳定?苏共为什么走向末路?答案一目了然。角度决定高度,立场决定命运。苏共背叛人民在先,人民唾弃苏共在后,印证了“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的道理,重演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老剧本,完全是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对于最后只剩下“共产X”招牌的假共产X的倒台,我们不但没有半滴眼泪,还要欢呼人民主体论的胜利,否则,就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ZZ立场。毫无疑问,研究苏共兴亡、吸取经验教训,关键词不是“权位”,而是“人民”!中国不仅有邓小平,这是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幸运,是中国共产X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结果,也是苏共的悲哀所在。
— 14 — ★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809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吴江县令的从政环境
(2014年8月26日)
没有天朗气清的从政环境,中国梦就会落空;没有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再好的ZZ生态也难以持久。今天,一切崭新的气象都在发出清晰的提示:这一代公务人员建功立业的机遇、背景、环境、条件万事俱备,剩下的就是自己怎么做了。
一
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腊月的一天,新任江苏巡抚汤斌通知吴江县令郭琇,马上到省城谈话。
自打来苏州就任,汤斌被上访群众弄得寝食难安,访民反映郭县令及其手下向农民乱摊派、向商家乱伸手。吴江一地的税赋抵得上中西部百十个县,群众生活本来不错,现在他这样瞎搞,是要逼老百姓造反吗?
汤斌绰号“豆腐汤”,全家常年靠青菜豆腐填肚子,对百姓心存敬畏。康熙帝临别时告诫他,把你外放江苏,因为那里是国家的钱袋子。汤斌决定抓这个反面典型。
贪官污吏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主儿,面对审查不是百般抵赖,就是赌咒发誓,于是汤斌就给郭琇来了个下马威:“根据群众举报,你廉政方面存在问题。希望你实话实说,不要表演。”
郭琇的回答出乎意料:“群众反映的都是事实,没一句假话。不过,我自
己一文没花。”汤斌问:“那钱呢?”
郭琇回答:“都进贡给余国柱余大人了!”
汤斌心中一惊。今年江苏一把手动了三回:年初,余国柱荣升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王新命只干了几个月,就去当两江总督了,汤斌接的是王新命,感觉跟接替余国柱差不多。
郭琇继续交代:“余大人在任4年,不停地向我要钱,不给就拍桌子。我小小县令年薪45两,拆房子卖地也不够。我先是到处借债,最后没人借了,只得昧着良心坑百姓。比如说赋税吧,应收一两的,我加征到三两、四两,余大人再不走,加到五两、六两也打不住。”
汤斌指着他的鼻子说:“你为了升官不顾百姓死活,理由还挺充分!”
郭琇差点哭出来:“我真不是为了升官,只求保住现在这个位子,能给老
★ — 15 —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809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百姓做点事,心里好受点。我把握的尺度是既不能丢官,又不能激起群体性事
件,好累好累!”
郭琇虽然做了亏心事,但还算良心未泯;如果继续深究,必然牵涉到余国柱,而余国柱呢,又是当今一号权臣明珠的哥儿们,事情就复杂了。于是,汤斌问:“你口口声声‘百姓’、‘百姓’的,百姓却在骂你!我给你一个机会,你能让百姓不骂你吗?”
郭琇放下双臂,正色道:“只要您不是余国柱那样的领导,我不但要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