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毛万春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
2023年8月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现任湖南省政协主席毛万春的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
推荐理由:士
履历丰富。他是知青出身,1978年考入河南师范大学政教系,成为文革后首批大学生。毕业后,从乡政府干部做起,历任副乡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团委书记、副县长、县长、县委书记、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书记、省委组织部长、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等职务。从如椽巨笔对“笔杆子”的研究来看,这种完备的履历,在现任正部级领导干部中,非常罕见。丰富的任职履历和从政经验,使他对X委政府各个层级和领域的工作都非常了解熟悉, 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有板有眼,张弛有度,游刃有余,他的讲话文章也素以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而著称。
能力突出。他是典型的实干派,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坚持务实为本, 敢干为先,最大特点就是思维灵活,敢打敢拼,善于改变传统,创新方式,能够针对实际问题,拿出“金点子”,创造新业绩。正因为如此,在1995年6月, 他年仅34岁,就被中组部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共100人),成为2800多名县(市、区)委书记中的佼佼者。在这批优秀县委书记中,现在在地方担任正部级领导的还有:湖南省委书记杜家豪,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玉妹。
文风硬朗。他的讲话文章主旨明确,重点突出,干净利落,鼓舞人心, 没有空话套话,不拖泥带水,节奏感和力量感突出,有军人的文风特征;他的讲话往往开门见山,亮明主旨题目,并紧紧围绕题目行文,思维逻辑感极强; 他习惯使用短句子和口语化的语言,文章铿锵有力,通俗易懂,不咬文嚼字, 不矫揉造作,是硬朗文风的典范。他在担任许昌市委书记时,曾在大会上批评某区委副书记讲话为:“你的发言都是空话,你不要再念了,你下去吧。”引起网络热议。
祝愿这位务实肯干、敢打敢拼的好领导能够更上一层楼!
目 录
1994年
让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辉 1
2003年
接受记者专访:千帆竞发正当时 3
园区带动引领“三农” 6
2006年
在推进区建设会上的讲话 11
2007年
推进创业富民就业惠民 奋力实现强市目标 16
2008年
许昌:风正帆满一路歌写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 20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努力建设生态许昌城 24
2009年
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26
不碰红线保发展 30
黄河评论:杜绝官员套话不能靠“临时发挥” 32
2010年
任洛阳书记时的发言 34
在市委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真学真干 福民强市 36
在市委九届十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落实重于泰山 57
在市委九届十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以科学发展论英雄 71
认真落实四项监督制度 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 81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加快福民强市步伐 83
靠健全机制促科学发展 85
推动有效执行的五个关键 87
2011年
在全市2011“环境创优年”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作风硬 洛阳兴 90
在学先进 找差距 六场攻坚战再给力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三学三干 攻坚破难 108
在全市2011年第一季度工作会上的讲话:精神立市 实干为先 120
在全市2011年第二季度工作会上的讲话:遵循规律 更有作为 130
在中国共产X洛阳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福民强市 贵在持续 144
在十届市委一次全会上的讲话:再谈持续 154
在市委十届二次全会暨第三季度工作会上的讲话:领会精神 勇于担当 157
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面的讲话 166
在“环境创优年”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168
在洛阳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持续“六加一”提升“六加一” 174
网民眼里的洛阳市委书记毛万春 181
2012年
在洛阳市2012“作风转变年”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天道酬勤 人勤春早 186
对企业军转干部的一段讲话 194
少搞形式 多干实事 196
致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一线全体同志的慰问信 198
2013年
在2013“狠抓落实年”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只有赢得群众才能赢得一切 只有拥有群众才能拥有一切 199
在延安精神培训结业式上的讲话 208
在离任洛阳市委书记时的发言 210
从严加强干部研判管理 212
在X员教育中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214
深刻理解“X要管X 从严治X” 215
让服务成为基层X组织建设鲜明主题 217
2014年
把握“五个关系”选准用好干部 220
接受《当代陕西》专访:深化X建制度改革构建良好ZZ生态 222
2015年
在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落实新精神 服务老干部 226
在高新区全体处级干部学习研讨班开班仪式上的动员讲话 231
在铜川市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235
在学校调研指导“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讲话 241
打好组合拳 根治庸懒散 251
2016年
在省委X校2016年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用好“三项机制” 保障“追赶超越” 254
在全省组织部长会议上的讲话:把握总基调干好六件事 263
在全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276
在全省“四位一体”基层组织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基层X组织建设提升年”必须名副其实 281
在纪念建X95周年暨贯彻省委“三项机制”文件精神会议上的讲话:
率先落实三项机制着力推动追赶超越 289
在全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暨市县换届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以“两学一做”保障换届工作 以换届工作检验学习教育成果 298
在省国资委调研督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汇报会上的讲话 306
在全省组织工作重点任务汇报会讲话:在持续中提升 在统筹中落实 313
到市法制办调研工作时的讲话 321
访陕西省委常委 组织部部长毛万春:
《三项机制》为追赶超越提供坚强保证 323
2017年
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责无旁贷扛起脱贫攻坚历史重任 329
在全省脱贫攻坚整改推进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作风硬 脱贫赢 331
2019年
勇当先锋 做好表率 341
2021年
在政协第七届海南省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报告:
干出新作为 展现新气象 342
凝聚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力量 352
在政协第七届海南省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的报告 353
2023年
在岳阳市调研“改善生态环境”时的讲话(新闻整理稿) 360
在湖南省政协第七期韶山专题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362
让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辉
(1994年)
曾因在太行山上修建人工天河一一红旗渠而闻名遐迩的林州市(原林县), 如今随着工业用水的增加,地下水严重超采,加之红旗乘水逐年减少,农业生产面临用水危机,水越来越成为农业乃至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 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经济工作的基础和ZZ任务来对待,以加快水利建设的步伐。在做法上,变过去以“引” 为主,转为以“蓄”为主,蓄、引、挖、节并举;变主要靠红旗渠引水转为库、塘、井、堤一齐上,积极动员组织全县人民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在十万大军出太行的情况下,组织妇女和老人,掀起了农田水利建设高潮,连续三年荣获省“红旗渠精神杯”,1990年到1993年全县共向水利投工26551.7万个,投资1.94亿元,完成硬化渠道374.34万米,埋设管道104万米,改造干、支渠21.4万米,新打深机井210眼,新建和治理库塘234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5.9平方公里,建成节水面积46万亩,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21.4万亩,早涝保收田19 万亩,解决和缓解了17万余人的吃水困难。工程规模之大,完成项目和数量之多,超过了“杯赛”前十年的总和。之所以取得这些成绩,其精神和做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广大X员干部群众有“宁愿苦干,不愿苦然”的信心和决心。六十年代全市人民组织起来向穷山恶水开战,苦战十个春秋,削平1250个山头,架设157座渡槽,打通211个隧道,修建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因此,林州市人民不相信世上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已成为全市干群共同的信念。东姚镇洪河村是拥有3360口人、3690亩耕地,水源奇缺的穷山村,四年来他们集资180多万元,全部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经过艰苦奋战,硬是劈山造田80亩,在山窝里打出4眼机井,埋设地下管道、架设空中管道、地面硬化渠道2.1万米,使3000亩早地变成水浇田,在去年夏季严重干早的情况下,小麦亩产突破400公斤,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二是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全市广大X员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本乡镇、本村组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上项目,坚决杜绝“路边工程”、“参观工程”,把每个劳力、每一分钱投入到最佳效益的工程上。如任村镇新上的桑耳庄倒虹吸工程可缩短渠线15120米,减少投资15万元,
增加和改善灌溉面积5000余亩。
三是全市乡村各级领导干部明确工作重点,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从六十年代县委一班人带领全县人民修建红旗渠起,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重点突出抓好。今年,省委作出《关于学习林县人民创业精神的决定》之后,我们及时把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发展高效农业作为带领群众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更加努力改善农村水利条件。仅去年立秋以来, 我们多次印发了关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文件,四大班子领导继续实行包乡镇、包工程的责任制,完善了“杯赛奖罚制”,增强了责任感和压力感。各级领导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以身作则,和广大群众共同奋战。如东姚镇三年前是水利建设的后进乡,但他们不甘落后,依据本地实际,在规划了灌区节水、旱区蓄水、山区建经济林三大效益工程之后,镇X委、政府、人大领导分工包干,拼命抓农建,使该镇的农田水利建设一跃进入全县的先进行列。
四是咬定农田水利建设,舍得投人。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要达到同样的目的,林州人往往需要成倍甚至几倍的努力。对此,他们毫无怨言。市、乡财政每年向水利的投资都高于本级财力的10%各级银信部门都想法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乡村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拿出数以万计的资金来弥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不足,群众是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一些地方还通过股份合作制建立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基金等形式办水利。去年8月以来,采桑等7个乡镇的财政向农建投入都在50万元以上,姚村镇河西村把筹建办公楼的8万元拿出来用到水泥硬化莱遭上。东姚镇合顺厂把收入的62万元全部用于水利建设。任村镇石柱村位于海拔1500米的太行山颠,过去是“吃饭不放盐,夜里不点灯,姑娘往外嫁,小伙难成亲”的穷山村,近年来,他们主动向恶劣的自然环境挑战, 纷纷把结婚钱、养老钱等拿出来,共筹资金2.7万元,投工3万个,埋设地下管道5400米,开挖蓄水池5个,打早井80眼,并栽植花椒等树45万棵,绿化荒山900 亩,1992年全村收入62.8万元,人均600元,为1989年的3倍。
今后,我们要继续发扬红旗渠精神,进一步加快水利建设,扩大有效藏溉面积,促进农业及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
接受记者专访:千帆竞发正当时
(2003年)
许昌,位于河南中部,因三国时期曹操在此“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又称魏都。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这里的襄城县视察,望着田野里一望无际的烟田而感慨“你们这里成烟叶王国了”,因而,又以“烟叶王国”闻名。该市面积4996平方公里,人口440万,下辖6个县市。长期以来,该市财政也因依存烟叶这一单一传统项目,而被誉为“烟叶财政”。X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市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调整结构,工业强市,全市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在全省的位次逐渐上升。国税收入也连续几年高速增长,挤入全省前5位,2002年突破17亿元大关,被称为“区域小市,贡献大市”, 发展成就令人刮目相看。X的十六大把发展作为X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成为各级X委政府目前关心、思考和大力实践的首要问题,带着对许昌经济发展成绩的惊异和对未来发展的疑问,本刊记者采访了许昌市委副书记、市长毛万春同志。
记者:许昌作为全国有名的“烟叶王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请市长具体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毛市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全市人民在市委的带领下,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把改革开放作为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经过全市上下的齐心协力、努力拼搏,全市各项建设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省中等靠上位次。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25.8亿元,比1996年净增136.3亿元,年均增长12.2%财政收入达到10.82亿元,比1996年净增5.1亿元, 连续六年年均增长13.9%外贸出口年均增长19.1%出囗总额在全省的位次由1996 年的第六位跃居第一位。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年提高。与1996年相比,城市居民人均收入达到5636元,增加205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25元,增加738元。总之,许昌经济发展成就是喜人的。
记者:许昌经济一直以烟草为主,近年在调整经济结构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毛市长:为改变许昌市农业经济的状况,这些年来,我们按照工业强市的思路,加强工业,优化农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通过实施开
放带动、科教兴市、可持续发展和经营城市战略,使全市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花卉、蔬菜、中药材为重点的特色经济基本形成,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显现,培育和壮大了能源、烟草加工、电力装备、金刚石制品、建材、发制品等支柱产业,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发展,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提高,综合效益指数连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我们还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机遇,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加大水利、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相继建设了污水处理厂、龙岗电厂等重点项目,加快了许继集团、许昌卷烟厂、黄河集团、端贝卡公司等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增强了发展后劲。涉外企业、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40%成为全市最具活力的增长点。第三产业持续增长,旅游、信息、金融、保险、证券、房地产、社区服务等新兴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目前,三次产业构成比由1996年的24.8:49.5:25.7调整为20:54.1:25.9,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得到一定提高。
记者: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许昌经济发展有何优势?
毛市长: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加入WT0,为我市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有利于我们发挥比较优势,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扩大产品出口,促进产业结构忧化升级,在更宽的领域和更深的层次上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国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向中西部倾斜,对我们多渠道争取资金、争取项目,培植新的发展优势,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东部地区部分产业向西部装移,这为我们发挥承东后西、连南贯北的区位优势,促进资源开发和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国家投入巨资建设“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工程,加上许平南高速公路、龙岗电厂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的兴建,将会大大提升我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我市投资环境的改善。我们要充分利用我国加入WTO的历史机遇,充分把握国家继续实行扩大内需方针和加快西部开发的有利时机,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和潜力,保持与时惧进的精神状态,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推动全市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记者:许昌经济长期以来对全省财政贡献较大,针对这种情况,请问市长
是如何看待发展地方经济与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关系的?
毛市长:历年来,许昌税收收入上缴比重较大,比如2001年税收收入中, 上缴比重达到83.35%这一方面是历史原因,另一方面是许昌税源结构的原因。支援国家建设和发展许昌地方经济,都是增强综合围力和整体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富民和强国是辩证统一的,民不富, 难以强固;国不强,也无以富民。民富国强,才能形成强大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才能实现国家在新世纪的快速发展和全面振兴。没有国家的强盛,没有和平安定的环境,根本不会有许昌今天的发展,所以,我们今后在一心一意发展经济,做大“蛋糕”的同时,要不忘国家,继续按照分税制有关法律政策的要求,积极支持国家经济建设。
记者:近几年许昌国税收入增长速度在全省名列前茅,请问市长是如何看国税工作对许昌经济发展的作用的?
毛市长:从1998年以来,许昌国税收入平均每年以17%增长率、2亿元左右的绝对额增长,2002年突破了17亿元大关,这是全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明证。每年国税收入中的增值税分成、超基数返还和县市级收入加在一起,约占全市财政收入的50%所以,围税部门应该说也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力军。国税部门近年来依法治税、征管改革、信息化建设、队伍建设力度都很大,这就强化了税收征管,增加了税收收入,同时也方便了纳税人,提高了工作效率,议善了经营环境,国税部门连续几年行风评议名都比较靠前,走在了各个执法部门前面, 他们的做法值得全市行政执法部门借鉴。
记者: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请问许昌经济发展将采取什么举措来实现这个目标?
毛市长:X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紧扣发展主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小康进程。今后,将努力做好以下7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工业强市的指导思想,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二是切实抓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应对入世的新形势,继续实施开放带动战路,不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五是按照经营城市理念,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加快城市化进程。六是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七是按照X的十六大报告的要求,全面加强和进X的建设。
园区带动引领“三农”
(2003年)
1998年农业进人新阶段以后,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为破解农业结构调整难,通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民增收模式的变革,2001 年4月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纲要》提出建设50个国家科技园区。许昌园区始建于1995年,具有一定的工作基础,经过河南省政府推荐,2001年9月,被正式批准为首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固绕园区建设,我们重点进行了农业运行机制创新、科技推广体制创新、管理体制创新。
一、实施运行机制创新,培育农业公司,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农民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但由于农户受小规模、分散经营的限制,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来进行战略性调整。而农业公司既贴近市场,又贴近农户, 具有市场开拓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资金融通能力、带动农户能力,能够有效组织农民进行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商品生产。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政策长期不变的前提下,利用园区这个载体,创新农业运行机制, 靠公司农业带动农户农业。在实践中,许昌市实行了“投资业主制、运行公司制、科技承也制、联结农户合同制”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农业公司在产业化经营中的关键作用,使农业公司成为园区建设的龙头,带动农户走向市场的载体。在培育农业公司方面,我们重点抓了四个环节:
一是农业公司成为园区运营的主体。每个园区都依托一个或几个农业公司运作,农业公司承担组织生产经营职能对园区开发实行项目管理和企业化经营, 安排建设项目由农业公司组织实施;
二是加大对农业公司的资金扶持力度。2002年,全市对重点龙头企业发放银行贷款3.64亿元,投入财政引导资金5010万元。农业公司按照投资业主制的原则,对开发资金承贷承还,保证资金投得下、用得好、收得回;
三是提高农业公司影响力和知名度。2000年以来,每年组织市新闻媒体对重点农业公司集中开展一次宣传报道活动,市政府对成绩突出者进行表彰;四是引导农业公司通过签订合同等形式,辐射、带动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建立新型的利益联结关系。在园区建设中,注重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 实施公司带动农户,而非公司替代农户。我们把农业公司能否给农民带来利益作为支持的条件。促进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共同发展,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实现利益共享。目前全市已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农业公司400多家。其中销售收入5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100户以上的重点农业公司120家,带动54万户农民从事“订单农业”,每年合同金额40多亿元。也正是依托各类农业公司,园区内一些产业形成了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生产的新格局,实现了种、养、加的全面发展。首先,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许昌市在巩固粮食、棉花、烟叶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在短短几年内,逐步形成了花木、蔬菜、中药材三大区域特色产业。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1995年,鄢陵县仅有花木3万亩,花农人均纯收入2000多元。由于有以北方花卉集团为代表的160多家较大规模花木公司的带动,加之各级政府引导、干部示范,目前已拥有花木24万亩,品种2100多个, 产值10亿多元,成为闻名全国的花木之乡,花农人均纯收入超过3000多元,仅此一项新增加农民收入6亿多元。花木生产已从郡陵县辐射到许昌县、魏都区, 形成了311国道42公里花卉长廊。蔬菜生产靠群发蔬菜公司、首山科贸实业有限公司等公司的带动,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出口蔬菜基地5万多亩,全市蔬菜面积发展到80万亩,产值12.5亿元,加工产值1.1亿元。中药材生产靠金地实业开发有限公司等120多家公司的带动,中药材面积发展到上万亩,经销总量6.1万吨。销售额14亿元。去年,许昌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原花木园艺博览会” 和首届“中原中药材交易会“,进一步强化了花木、中药材的品牌效应,推动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游览人数突破100万人次。其次,推动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优质小麦、优质大豆、优质生猪、优质“三粉”四大加工基地。就优质小麦加工来说,形成了兆丰万亩优质良种、110万亩优质小麦基地、日产2500吨优质面粉、日产230吨华龙方便面这样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就优质大豆加工来说,形成了50万吨豆油、10万吨腐竹的加工能力,山花实业公司在许昌及市外等地建立了100万亩大豆基地;就优质生猪加工来说,众品实业股份公司年加工生猪100万头,“众品”牌生鲜肉系列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俄罗斯、东南亚及港澳等地。就优质“三粉”加工来说,全市年加工鲜薯60 万吨,占西部山岗区鲜薯产量的80%也是西部山岗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三,带动了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猪、牛、羊三大产业。通过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规模养殖场发展到4000多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7.4%。
二、实施科技推广体制创新,构建农业科技推广新体系
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难以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
按照“稳定机构、用活人员”的原则,在加强承担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同时,积极改革推广体制,从过去单一的技术推广机构为主,逐步转向以企业为主体,科研单位、技术推广机构、中介服务组织共同参与的技术推广新体系, 促进技术与生产的结合。去年,园区内集成组装农业新技术23项,大面积推广农业实用技术130多项,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6%。
一是科技创新、技术推广与市场紧密相联,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一方面, 我们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把科技成果、科研项目集中向园区内的公司注入,增强农业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去年,北方花卉集团承担了两个“863”计划项目, 即:“二乔刺槐工厂化快繁项目”和“腊梅、牡丹无性快繁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另一方面,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围绕现实和潜在的市场需求,确定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引进和培育,并按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推广。许昌鸿宝园林有限责任公司根据西部大开发的市场需求,及时引种、培育耐早抗寒树种。针对城市绿化多样性的未来需求,引进美国红、日本红枫等27个名贵彩色树种,运用非试管快繁育苗技术,形成年繁育5000万株的苗木生产能力,带动花农更新品种。公司投入700万元,仅9个月就收回成本。澳豫农牧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运用胚胎移植技术,去年成功繁育波尔山羊300多只,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是科被创新、技术推广与科技人员报酬紧密相联,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我们从改革农业科技推广管理办法入手,推行科技承包制,实行定人员、定项目、定地点、定指标、定奖罚,使农业科技的推广与科技人员的报酬直接挂钩,激活用活科技队伍,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此,市、县设立了150万元的科技奖励基金,连续6年重奖在农业技术推广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先进集体。受奖人员既有本市人员,也有国内知名专家,还有农民技术员。襄城县农技站的技术干部纪安民,于1997年停薪留职创办脱毒红薯保鲜育苗中心, 引进了40多种红薯新品种,一年繁育脱毒种苗3000万株,辐射农户4万多户,增产幅度达20%上,纪安民一年也收入8万多元。目前。已有50多名专家教授、2100 多名本市科技人员和300多名外地农民技术人员,进入园区直接进行技术承包和技术指导。为鼓励科技人员到企业工作,市政府规定,财政供给的农业科研、技术推广机构的农业科技人员创办、领办农业科技企业或到科技型企业兼职、技术入股、技术承包,3年内保留其在原单位的工资待遇不变。市政协副主席、农业局总农艺师张子明到许昌鸿宝园林有限公司兼职,负责技术工作,既发挥
了本人特长,又促进了企业发展,目前,全市有400多名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 占21%。
三是科技创新、技术推广与千家万户紧密相联,确保农民受益在园区建设中,我们始终把农民受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分重视科技推广应用与农户的紧密联系,鼓励和支持园区内的公司通过签订单、订合同、提供良种和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农户的联系。园区内的公司通过生产经营活动,采取新品种展示、基地示范、技术服务等方式,及时将熟化的科技成果、先进适用技术渗透到产前,产中、产后,形成了高效便捷的技术扩散通道。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河南众品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国内外目标市场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技术规程,并快速传播扩散到所带畜牧、蔬莱生产基地内的农户中。不仅使基地内12.6万农户掌握了新技术,而且实现了产品的优质优价,仅蔬菜一项,农户亩均纯收益就达2000多元;截止2002年底。全市有40%农户与农业公司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农业科技园区的重要作用就是示范带动千家万户走科技增收之路,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推广与千家万户的紧密相联,科技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真正动力。
三、实施管理体制创新,转变政府职能,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园区建设
在农业走向市场的过程中。政府的职能逐步由命令型、指导型向服务型转变。在推进农业科技园区、调整农业结构的进程中,许昌市积极转变政府职能, 努力做到“到位不越位、让位不失位”,重点在营造发展环境、完善服务体系、提高组织化程度上下功夫。营造发展环境为破解农业结构调整难的问题,增强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市委、市政府把园区建设纳入《许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并具体制定了园区年度实施方案。有关部门按照园区规划,结合各自职能。找准工作切入点,服务园区建设。市政府出台了《许昌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建设许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意见》和《关于实施许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的意见》等配套政策措施,从土地使用、税收、资金等方面对农业公司进行扶持。在农业投人上,我们以政府有限的资金为先导,投入到关键环节,以小博大,引领大资本、求取大效益。在园区内, 通过农业、科技、林业、财政、计划、农业综合开发、畜牧、农机等有关部门的项目投资,水利、交通、电力、电信等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了园区投资环境,引导金融部门积极投资,进而激发了企业和农户积极参与。去年仅311国道许昌至鄂陵段两侧花卉长廊就吸引各类农业公司160多家,吸引社会
投资2亿多元。3.4万农户参与建设。完善服务体系许昌市在抓好科技服务的同时,重点建立完善农业信息体系、市场体系、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检验体系。从改善服务手段人手,先后建起了许昌市农业信息网、鄢陵县中花网、禹州市中药材信息网三个农业网站,每旬向重点企业、农户发布一次农产品供求、价格等信息,通过信息服务帮助企业和农户进行科学的生产经营决策。以培育农村市场体系为重点,搞好流通服务。全市建成了292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其中、农业部确定的鲜活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之一——襄城县群发蔬菜批发市场、全国17家中药材批发市场之一——禹州市中药材批发市场等13个较大的专业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18亿元,初步形成了大中小相结合、专业与综合配套、城市与农村衔接的市场体系。为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建起了市农产品检测检验中心和畜产品检测检验中心,定期对蔬菜、畜产品等进行检测。实施了“放心菜”、“放心肉”工程,深受群众欢迎。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我们在注重发挥各类农业公司带动农户的同时,积极鼓励引导成立了630多个各类专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等,参与园区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市畜牧协会现有会员单位200多个、带动畜牧经纪人5000多人,年成交活畜禽1200万头,成交金额达15亿元。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施三个创新,许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初见成效,一批农业科技成果、实用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农民的科技意识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有效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2 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43元。
在推进区建设会上的讲话
(2006年7月31日,根据录音整理)
今天这个会议开得很好,效果也很明显,是在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三个县(市、区)主要领导的发言,几位市领导的讲话,确确实实有指导性,确确实实有针对性,也确确实实有操作性。希望大家按照这几个领导讲的意见,抓好落实。为了把落实工作抓好,我想说这么五句话:
第一句话,进一步突出产业,实现聚集效益
推进区能否推进,推进区能否建成,刚才李市长和几个领导都强调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关键在产业。没有产业这个支撑,没有产业这个基础,推进区就是一句空话。在产业支撑上,我觉得还是我们讲的那几句老话,一个是我们的二产,它是重中之重。二产这个产业,关键在提升,让它尽可能地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刚才申市长讲的那四个闸门,土地闸门、信贷闸门、环保闸门、能耗闸门,实际上也体现了市场准入的闸门。需要我们做的,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去搞产业提升。所以在二产上,要有保有压。怎么保?保什么?保的就是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这个产业。所以在宏观调控情况下,我们面临的挑战是无所作为?还是大有叮为?我们说大有可为,就是为我们抓产业提升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同志们都知道,沿海地区的土地指标比我们更紧张。我们按照成玉省长在长葛视察时讲的,只要你有好的项目,只有你的投资比重、你的产业档次符合这个要永,我们还是要尽可能地给予扶持,给予保证。所以产业提升问题在二产上,就是这么去努力提升档次。在一产上,我们也大有可为。一方面我们要调整产业结构,尽可能地靠花卉苗木、林果业来实现推进区的生态,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花卉苗木、林果业,一开始就要尽可能避免在初始阶段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模式,尽可能地让业主来运作,尽可能地搞规模经营,尽可能地让它变成产业,而且这个产业在一开始就要和文化、旅游、三产有机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提升。一个是一产本身要提升,我在鄢陵开会时就讲,鄢陵的花卉苗木面积是荷兰的
五倍,但花卉苗木的效益却是荷兰的三十分之一,说明了什么问题?第一说明我们的档次低,第二说明我们的潜力大。我们推进区的花卉苗木在一开始马上就变成荷兰不现实、不可能,但是要尽可能地注意这个产业档次,注意业主档次,还要尽可能地和我们的三产、旅游、文化串联。我们的物流就更是要这样。物流要注重特色,物流也要有一定的规模效益。这样的话,我们的一、二、三产业就会真正变成产业,一、二、三产业在推进区的发展中就真正能够变成许昌这个产业在规模效益、集约效益上的火车头,排头兵。所以我们最后的结果可不是说把这87平方公里规划成一产、二产、三产,用上一二十年填满就完了。如果填满了,就像王书记说的,恐怕一二十年后又要大拆大建,又是重复建设, 又是一个低档次的循环。那么,我们付出的代价就会更大。因为他的规模底数大了。我们要的是,一开始就要尽可能突出特色,一开始就要尽可能地突出档次,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刚才几个领导从各个角度反复讲这个产业的重要,讲规模与集约、数量与质量、外延与内涵的有机统一,我觉得他们讲的用意就在此。
第二句话,进一步对接规划,真正体现一体
刚才几位领导同志都讲到这个规划问题,而且王书记说还要带队到各个县
(市、区)巡讲,我和李市长的意见,想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中心组学习的时候,把8个县(市、区)的X政主要领导都吸纳进去,在这个中心组学习上,还请有关方面推荐点儿规划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再请我们市主管领导介绍我们的总体规划:为什么这样搞,具体是怎么搞的,然后形成共识,增强按规划办事的自觉性。尤其在推进区的3个县(市、区)与东区和整个许昌市区应该是一体的。所以我们讲这个城乡一体化推进区,某种意义上就是大许昌市区这样一个推进区。这个大推进区一开始的规划,就要尽可能让它衔接好,尽可能的科学。一旦这个规划衔接住了,一旦这个规划大家认为比较科学了,形成共识了, 我们都要维护它,都要自觉地执行。这是个大局,这是一盘棋,而不能各自为战。否则的话,你自己受处罚,咱们整个推进区也会搞得不伦不类。
第三句话,进一步强化两手,力争两个效益
当前的X政主导固然非常重要,我们的规划,我们的组织化,我们的服务, 我们的监管,非常重要,尤其在起步阶段非常重要。但是在我们推进区,在建设的一开始,都要贯彻一个主线,这个主线就是市场经济,就是业主运作,就是市场机制,也就是说要把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刚才
李市长讲了三个模式,其实这三个模式,不管哪个模式,都是一个主体,保护市场,保护业主。不推向市场,不靠市场来运作,最后就没有生命力,就搞不成,即搞起来也维持不下去。所以推进区一旦规划定了,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其他配套设施乃至搞的创业厂房,乃至能够和村里搞的村企共建,都要通过市场这个纽带把它紧密联系起来。还包括我们下一步搞的大配套 社会公益事业,教育、文化、卫生、医疗、养老也要尽可能靠市场机制、以业主运作为主。李市长刚到许昌后去了襄城县,看了学校和医院,很受启发,回来给我讲应该在那里开个现场会。上一次搞观摩时,咱们也看了襄城县投资一个亿建的学校,投资八千万建的医院,财政不拿一分钱搞起来了。我们各个县(市、区) 都是这么搞的,而且搞的效果很好。它的一次性投资问题解决了,管理问题解决了,效益问题解决了,长效机制问题解决了。那么在推进区的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等问题上,都要尽可能用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手。这样的话,有形的手、无形的手都强化了,就达到了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第四句话,进一步健全机构,确保领导到位
刚才王书记讲到,这3个县(市、区)都要进一步把管委会健全和完善起来, 我觉得很有道理。我想给你们提个参考意见,请回去以后,X政领导商量,商量完之后,给我们报一下。当然这是个参考意见,以你们为主。能不能考虑你这个管委会具体规格问题,一定规格就那么多闲杂人员,它就有效率问题、内部提拔问题。管委会不管现在是行政主导的还是其他形式,都要尽可能用企业的理念来建管委会,用企业的理念来管管委会,用企业的理念让管委会发挥作用。我们搞效能提升,X政机关都要用企业理念来搞,有可能还要搞企业化管理。李市长刚才讲的一个模式,就是企业还办园区呢。那么,我们这个管委会, 一开始就该是企业的理念和企业化管理,这样能够体现效率,能够体现效益, 能够把成本搞到最低。咱们划给东区、划给开发区那六个村的时候,一提就是要有几十个人,几十个人还觉得不够,有的还提上百号人。当时我和李市长、刘有富副市长我们几个一沟通,就说先用企业化理念来搞,自己聘人,企业运作。我前一段去下边给他们沟通,他们说首先解决了个啥问题呢,开始一说这几个村给我们,多少领导打招呼,我还有个小孩、有个熟人能不能让进去。现在一说统统不进编,统统不增编,他没戏了。然后呢,他统统都是聘请雇佣的人员,用企业理念搞的,多劳多得,绩效挂钩,这些人也没有说要提拔的,要这样那样的。他们说这个管用,初步尝到了甜头。我说坚持下去,完善起来这
个甜头会更大。但是下边这个管委会的机构要用企业化的理念,要想让它真正发挥作用,协调的领导不光要管宏观,还要管微观,还得领导到位。主管书记、主管县(市、区)长,恐怕还得想法当管委会的第一书记、第一主任。光建立领导组还不行,那是甩手掌柜,得操作、得具体,还要跟管委会捆到一块。当然怎么搞,主要还是你们3个县(市、区)主要领导研究出意见,怎么更有效、怎么更加强、怎么实际效果更好,就怎么来。这个机构一定要更健全、更有效, 主要领导要上前线。
第五句话,进一步搞好大合唱,实现齐抓共管
我们这个推进区建设从年初到现在,时间不长,之所以能够取得初步效果, 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我们许昌市四大班子领导中,形成了高度重视。人大的主任会议专门、专题听汇报,然后和X委、政府的有关领导共同商量对策,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平时一直和X委的工作捆到一块来搞推进区建设。政协的领导同志,从开始,政协王全合副主席就是推进区主要领导了, 在领着干这个事。这几个月来,X国典主席领着整个、政协的几个主席把今年上半年的主要工作就用在推进区,对推进区调查、研究、提建议。他们搞了个
《关于许昌至长葛城乡一体化推进区建设的调研报告》,这个报告我和李市长在一块沟通以后,觉得确实写的很好,不仅很细、很全面,而且站得很高、很有操作性。建议同志们很好的学一学。7月29日政府常务会专门对这个报告进行了讨论,大家认为这个报告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四大班子的意志。随后, 市委常委会还想专门把人大指示的情况、政协以报告为蓝本搞的成果,与X委、政府正在推进的一些工作结合起来,进行专门研究。人大、政协是这样,那么X委、政府就更不用说了。王书记是自始至终一直领着干;X委洪涛副书记一直在推进规划、城建这个事。王书记、杨献波部长和我商量打算这周六或周日, 围绕加强推进区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市直机关对推进区的驻村工作进行进一步的推动,还想把推进区的村支部书记、所在乡镇长和驻村的第一书记和所在单位几百个人集合起来,再开个会,专门安排一下。那么,政府呢,一直在老老实实的做,所有的市长都在共同参与推进区建设。刘市长、泽河副市长、宗保副市长、虹光副市长、武装副市长都在参与这个建设,我跟李市长就挂着帅了。所以,今天我说的话要说全都是重复的话,刚才几个领导都讲了,为啥还要发这个信号呢,就是弓l起重视。我们这个大合唱不仅是四大班子领导在齐抓共管, 而且是个高效的指挥系统,这个指挥系统是个前敌委员会,除了我们领导,还
有一个领导在管具体操作,就是国华副市长,自始至终。所以我一听国华同志讲,我们除了各个县(市、区)的主要领导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形成共识, 怎么指挥、怎么安排、怎么协调,大家就怎么积极的配合以外,我们的各个部门,除了农口部门外,发改委、企业局、建委、国土局等其他部门,需要哪个部门上,那个部门就上,需要他们怎么办,他们就怎么办。大家是跨行业、跨战线,协同作战,都归前敌委来总指挥。这个领导机构加强了,它又是很高效的。我们这个大合唱、我们齐抓共管的格局还要继续坚持,不断完善,使它更加有效。
总之一句话,我们只要按照这个思路、这个做法,扎扎实实往前推进,推进区一定会有新成效。
推进创业富民就业惠民 奋力实现强市目标
(2007年)
近年来,许昌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民创业为主题, 以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合作经济为主线,以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为依托,以统筹城乡创业就业为路径,以优化环境为保证,扎实做好创业就业工作。
一、全面推进创业就业要不断解放思想、深化认识
首先,全面推进创业就业是十七大以来新形势的要求。X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等重要战路思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两防一重“作为明年经济政策的首要课题,强调明年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更要求我们必须未雨绸缪,进一步把工作着力点放在优化产业结构上、放在激活民间资本上、放在全民创业和充分就业上,更好地实现投资靠民间、发展靠民力、活力靠民营、稳定靠民富。
其次,全面推进创业就业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对许昌的期望。省委、省政府把许昌纳入中原城市群核心区,要求许昌建成中原强市,在加快“两大跨越”、推进“两大建设”上走在全省前列。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更需要我们通过推进全民创业、充分就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加快发展。
第三,全面推进创业就业是许昌现实发展的需要。许昌是由传统农区转化而来的省辖市,农村人口多、工业基础薄弱,创业门路窄、就业压力大。要实现市委提出的富民强市奋斗目标,现实的选择就是,通过全民创业、充分就业, 促进发展、改善民生。
二、全面推进创业就业要突出三个重点
第一,通过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合作经济激活创业就业。创业是富民之基。我们按照2004年徐光春书记提出的“放心、放开、放手“方针,坚持放宽政策、改革改制、抓大活小“三管齐下”,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合作经济,全市涌现了一大批敢创业、会创业、创成业的创业群体。与2001年比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个数分别增长68%、201%,从业人员分别增长77%、89%下岗职工于东来从经营糖烟酒小门店起步,发展成为拥有22个连锁店的胖东来公司,今年总营业额已达4亿元,吸纳就业3400人。农村能人张建五2005年创办首山公司,发展煤化工循环经济,带动就业l500人,今年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完成投资5亿元,预计明年销售收入可达20亿元。军转干部陈立友带领职工艰苦创业,靠改革改制
激发创业激情,使万里集团成为全国单家拥有车辆最多的物流企业,带动就业2700人。农民张松洲在北京从事建筑业,带动河南籍农民工3000多人就业,并积极返乡兴办文化旅游产业,投资3.8亿元在鄢陵筹建五星级大酒店等休闲旅游项目。原X史办干部李东法创办了恒达公司,投资1.67亿元兴建的曹丞相府、魏武帝广场及周边开发,填补了我国曹魏文化开发的一个空白。科技人员张建国2001年在许昌开发区兴办的元化生物公司,去年8月在英国伦教创业板上市, 明年在主板上市,目前已成为全省50家高成长性企业之一。许昌师范学院教师张曦鹤创办中美合资瑞泰发制品有限公司,今年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带动就业4200人。26岁的大学生宋丽娇2005年创办同庆纺织实业公司,安排就业340人, 成为我市大学生创业表率。创业群体的不断扩大,带动了非公经济、合作经济迅猛发展。目前,非公经济已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8.8%,上缴税金、出口总额占全市的80%和96%,吸纳就业人员113万人,真正成为全民创业就业的大舞台。
第二,通过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促进创业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 我们坚持把解决就业问题纳入每年的十件实事之首,建立健全就业再就业长效机制。工作中,我们健全了市、县、乡(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对所有创业就业人员在税收减免、职业培训、小额贷款支持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优惠,重点解决城镇下岗职工创业和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创业和转移问题。2003年以来,为下岗失业人员减免各种税费2530万元,财政投资2640万元培训下岗职工6.6万人次,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37亿元。通过这些措施,支持2.1万名下岗职工实现了自主创业,带动就业7.8万人,2005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00个小额担保贷款重点联系城市”,是全省仅有的5个城市之一。采用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发放社保补贴等措施提供就业岗位2.3万个, 着力解决困难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对困难群体做到不挑不拣5天内上岗,零就业家庭随时出现随时帮扶就业。5年来.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9805人,再就业率达到9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 以内,2004年许昌市被国务院表彰为全省唯一家“全国再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上,我们坚持劳务输出和就地转移两条腿走路,目前转移就业164.3万人次,转移就业率达到82%。
第三,通过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带动创业就业。统筹是解决城乡创业就业一体发展的根本方法。去年年初,我们决策实施了许昌至长葛城乡一体化推进区建设,按照徐书记对推进区“统筹规划、抓紧实施”和“扎实推进这项事关大
局的工作”两次重要指示精神,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区总体思路,即“推进三个集中,实现六个一体,营造一个环境”。“推进三个集中“就是推进项目向园区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实现六个一体”,就是着力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创业就业市场一体化。“营造一个环境”,就是始终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推进区良性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在总体推进过程中,我们把实现城乡创业就业一体化作为基础性工作,在推进区规划建设了4个工业集聚区、3个物流园和3个生态园, 引导各类创业主体向园区集聚,努力使推进区成为创业的沃土、就业的平台。同时,积极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实现推进区与市区创业就业优惠政策全面接轨、一体发展。目前,推进区5.15万富余劳动力已转移就业4.74万人, 转移就业率92%。
三、全面推进创业就业要赏造宽严有序的环境
创业经济本质上是环境经济。近年来,我们着力优化软硬环境,为创业就业提供根本保证。
一是大力弘扬创业精神。许昌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体现的是一种创业精神。今年以来,我们开展提炼和弘扬许昌精神活动, 其核心和灵魂就是弘扬创业精神,根本目的就是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创业光荣”的浓厚氛围,为全民创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二是完善创业就业政策体系。对上级促进创业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我们不折不扣落实,同时,认真借鉴温州、南京和我省先进市、县在促进创业就业特别是建立创业园区、健全创业孵化体系、培育创业主体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做到取长补短,不断完善提升。
三是整顿规范创业市场秩序。一手抓打击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扰乱市场经济行为,一手抓质量立市、品牌兴业活动,完善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体系,使市场环境更加优良。
四是优化创业就业硬环境。以“四城同创”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城市吸引力,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等称号,目前正通过国家文明城创建活动,进一步优化投资兴业环境。
五是强力推进效能提升工作。始终坚持以企业、服务对象和群众“三满意” 为根本标准,着力整治企业周边环境和创业服务环境,同时,着眼于降低创业成本和门槛,使行政审批事项由2001年的2035项精简到225项,精简率达到89%。
在把去年确定为狠抓落实年、今年确定为效能提升年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已决定把明年确定为环境创优年,为创业就业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
通过全面推进创业就业工作,有力保证了“两大跨越”、“两大建设”战略部署在许昌的落实。预计今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85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4亿元,分别是2001年的2.l倍和4.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9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24元,分别是2001年的1.9倍和2.2倍。
回顾近年来的创业就业工作,我们深深感到,许昌作为内陆城市,与发达地区和全省先进市、县相比,主要差距是全民创业意识不够强、力度不够大, 还存在就业多、创业少等问题。徐光春书记在河南省委八届五次全会上对全民创业提出“一个战略、四个一切和三创”的要求,为我们创业就业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前不久,许昌市委、市政府决定,要在全市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就业惠民”工程,着力在三个方面下工夫。一是推动全民创业,培育更多创业主体,使创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原动力。二是统筹城乡创业就业,在推进区率先实现城乡创业就业-一体化,进而在全市城乡实现平等创业就业。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按照徐书记提出的发展三产要“抓重点、抓热点、抓难点”的要求,充分利用三产投资少、创业门槛低、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特点,发挥许昌交通区位、生态良好、文化旅游资源丰厚等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三产和现代物流业。今天会议之后,我们将认真落实徐书记重要讲话要求和省直单位指导意见,借鉴兄弟单位的好经验,全面推进“创业富民、就业惠民“工程,为促进许昌科学发展、改善民生、社会和谐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许昌:风正帆满一路歌写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
(2008年12月18日)
春风化雨沐莲城,改革开放乘东风。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莲城许昌跨越发展,一路高歌,走出了一条和谐发展的辉煌之路。在499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454万勤劳的许昌人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自我加压,上下一心,让曾经落后的许昌跨上了时代的快车,向着文明、富裕、和谐的理想彼岸飞驰。
数字见证着许昌翻天覆地的变化:1978年至2007年,许昌市地区生产总值由87242万元增长到8553952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13801万元增长到337625万元,职工年平均工资由568元增长到15601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
3593万元增长到397221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19772万元增长到3554983 万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由12392万元增长到4393416万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4879万元增长到3190560万元。一个生机无限、蓬勃发展的新许昌正傲然屹立在中原大地。
一、特色经济奏响富民强市主旋律
许继电气驰名中外、瑞贝卡“头上时装”风靡全球、黄河集团金刚石占据国际金刚石市场半壁江山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成为许昌一张张魅力各具的特色名片。
改革开放以来,许昌市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现有的比较优势,规划建设了许昌至长葛集群经济产业带、九个工业集聚区,重点培育了40户重点企业、100户“小巨人”企业和20户高新技术企业,初步形成了“一带九区20个产业集群”,培育壮大了装备制造、能源电力、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和烟草、电力电子、超硬材料、发制品四大特色产业。特别是以许继集团为代表的电力电气生产规模全国最大,正在规划中的中原电气谷,将成为输电保护、风电光电以及民用电气制造核心区;以黄河集团为代表的人造金刚石年产量达25亿克拉,生产规模亚洲最大;以瑞贝卡公司为代表的发制品占全国市场的85%,生产规模亚洲最大。与此同时,许昌的食品加工、腐竹产业、蜂产品、农业机械、低速汽车等在全国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特色经济奏响了富民强市主旋律,撑起了许昌经济发展的半边天。
二、城乡统筹铺就一体化发展新路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许昌历届X委、政府艰苦创业,许昌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许昌如何抓住机遇、再创新业,市委、市政府于2006年年初正式提出建设许昌至长葛城乡一体化推进区,把推进区建设作为许昌再创新业的平台和载体,协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示范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率先走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子。
推进区面积130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为统筹城乡发展的试验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特色产业的集聚区、林水一体的生态旅游区、未来带状城市的新城区。两年多来,通过推进项目向园区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加快实现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就业市场一体化、社会管理一体化,推进区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推进区基本框架初步拉开。
得到最多实惠的当数推进区的老百姓,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07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659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00多元。
三、多城同创内修素质外塑形象
多年前的许昌,曾因城市面貌脏、乱、差而有“许脏”之称。然而今天的许昌,却是整洁靓丽、美丽和谐,令人神往。是什么,使许昌发生了如此巨大的转变?答日:多城同创。
近年来,许昌市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树立良好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和国家园林城、森林城、卫生城、环保模范城,实施碧水蓝天工程为基础的多城同创活动。7年多的创建活动,使许昌市的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大幅提高。
见证许昌容颜巨变的,是一块块金灿灿的奖牌:许昌市2005年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2007年摘得“国家森林城市” 匾牌,成为目前全国获此殊荣的7个城市之一,也是河南唯一一个获此荣誉的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在去年荣获“全省文明城市”的基础上,今年7月又顺利通过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考评验收。在去年9月份“全国宜居城市”排名中,共有287个候选城市参加评比,许昌市排名在第四位,成为河南省唯一一个进入前10名的城市。在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对中原城市
群9个城市投资环境评比中,许昌市的社会生活环境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居中原城市群第一位。
前不久,许昌又顺利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市验收组的考核验收,有望获得含金量较高的“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四、生态建设“调”出许昌绿色调
林城相融、林田相抱、林路相牵、林水相依,莲城许昌处处绿林环绕、处处绿意盎然,处处呈现出“城区绿岛、城郊林带、城外林网、城乡一体”的森林生态景观。绿,是每一个外地人对许昌的最直接感受。
许昌有着良好的林业基础。1984年,禹州市曾创造了一年完成农桐间作20 万亩、农田林网80万亩的辉煌业绩,在全国引起轰动,受到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嘉奖和表彰;1989年,鄢陵县被授予“全国绿化先进县”称号。近年来,许昌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并于2006年6月提出了建设生态许昌的目标,把许昌定位于生态宜居城市。多年来,许昌先后投入资金21亿元,完成绿化造林2.5万公顷,建设城市绿地1227公顷,城市绿化率达到42.7%,森林覆盖率达到33.5%,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平方米。全市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到75万亩,是中国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目前正朝着2010年花木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的目标迈进。
放眼四望,许昌大地、天空格外靓丽神奇。工业园区,座座厂房拔地而起; 野外田间,林茂粮丰景象喜人;商场超市,产品齐全繁华无比;宾馆酒店,声声问候沁人心脾。勤劳质朴的许昌人民怀着满腔热忱,创造出了浩然于天地之间的辉煌业绩!
书记感言
回首过去,素有“中原之中”之称的许昌同全国、全省各地一样,30年改革开放的步伐铿锵有力,30年发展变化翻天覆地。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焕发了许昌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是改革开放推动了许昌在中原腹地迅速崛起。
改革开放的30年,是许昌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30年。2007年和1978年相比, 地区生产总值由8.72亿元增加到855.4亿元,增长了28.9倍;地方财政收入由1.38亿元增加到39.82亿元,增长了23.5倍。由原来的传统农区迅速发展为一座新兴工业城市,形成了装备制造、能源电力、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和烟草、电力电子、超硬材料、发制品四大特色产业,成为全国最大的超硬材料、发制品生产基地和全国有影响力的电力装备、汽车配件生产基地。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如今占到全市生产总值的70%、税收的80%、出口创
汇的98%。县域经济齐头并进发展,所辖5个县(市)综合排名全部进入全省前35位。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ZZ大局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的30年,是许昌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30年。交通、通讯、电力等城乡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目前已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柏油路,交通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3倍,园林绿地面积由1990年的42公顷扩大到2007年的2436公顷,增长了60倍,人均绿地面积扩大了11倍,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到75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花木生产销售基地,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改革开放的30年,是许昌城乡居民生活大幅跃升的30年。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1万元,达到10741元,是1988年876元的12.3倍;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046元,是1978年的57.3倍。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为居民的生活消费和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7511.31元,是1988年的10倍;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82 元,比1978年增长了24倍。
展望今朝,在新的历史起点上,454万许昌人民正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和谐开放、务实争先”的许昌精神,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和民生改善,坚定不移地抓好全民创业、城乡一体、环境创优三项重中之重工作,按照省委八次X代会确立的“推进两大跨越、加快两大建设”的战略部署, 正满怀信心、意气风发地向富民强市目标阔步迈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新一轮改革开放,许昌将以更宽广的胸怀,更加昂扬的斗志,抓住机遇,开拓进取,让许昌的明天更繁荣昌盛!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努力建设生态许昌城
(2008年12月24日)
X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理论的丰富,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升华。建设生态城市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是运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通过综合协调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改善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良性循环、协调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
近年来,许昌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生态城市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优化投资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的有效载体,以生态树品牌,以生态促发展,以生态促和谐,努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促进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目前,全市城市森林覆盖率达33.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68%;绿地率达37.89%;城市郊区森林覆盖率达27.2%;人均公共绿地9.3平方米;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连续5年达到100%。2007年,许昌市完成生产总值867.3亿元,比上年增长14.4%,经济总量居河南省第四位。许昌市相继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我们在多年的实践中深深感到,生态城市建设作为在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等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更高一级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模式,课题新颖、内涵丰富,在建设进程中,要在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关系的同时,深化三种认识:
培育生态文化是精髓。要培育和弘扬生态文化,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生态知识普及教育,包括科学的资源观、消费观和发展观,努力提高全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许昌依托“三国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结合汉魏古城、春秋楼、灞陵桥等历史遗迹,依靠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建设了灞陵公园、春秋广场、文博园、许都公园,投资建设了禹州市森林植物园、禹州市大鸿寨森林旅游景区、襄城县紫云山森林公园、鄢陵县国家花木博览园,钧瓷官窑遗址博物馆等一批3A、4A级森林旅游景区和历史文化景区,力求实现生态与文化、一产和三
产的融合。同时,通过举办花博会和旅游节等节会活动,建立林业生态科普知识教育基地,开展“关注森林爱我家园”征文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意识,形成了全社会植绿、爱绿、护绿的良好文化氛围。2007年7月,许昌市成功承办了全国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研讨会,进一步推动了许昌市的生态文化建设。发展生态经济是核心。建设生态城市,关键是走节约型、循环型的经济发展道路,也就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近年来,许昌市围绕建设“北方花都”的功能定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通过调优农业结构,在巩固和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高产量的同时,依靠传统优势,扩大花木面积,提升产品档次,着力打造花卉苗木这一特色生态产业,形成了以311和107国道为轴线的两条花木产业带。全市花木面积达到75万亩,年产值33亿元,为生态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和发展动力。目前,许昌已成为“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全国重点花卉市场”、“中国花木之乡”和全国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和销售集散地。
保护生态环境是前提。生态建设重在保护,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建设,以确保生态资源的永续利用。要把保护生态环境的着力点放在推进节能减排上,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做到一手抓加法,一手抓减法。抓加法就是要抓生态资源培育和保护。抓减法就是要抓节能减排,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载体,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强力推进,有效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推进技术节能和减排,实现降耗减排目标。“十五”期间,许昌市共关闭造纸企业262家、小焦化41家、小皮革125家、小水泥生产线30条、小火电25家。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许昌市鼓励企业利用先进技术,组建上规模、上档次、低污染、低耗能的大型企业,催生出了襄城县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和瑞贝卡、远东传动轴、黄河实业等在全国同行业中数一数二的龙头企业。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许昌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全面贯彻落实X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注重“生态建设抓提升、生态产业抓品牌,生态文化抓开发”, 努力实现生态资源向生态产业、生态文化和生态品牌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2009年12月28日)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是实施“旅游立市”战略的部署会。刚才,李市长对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大家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我讲几点意见。
一、要抢抓新机遇
机遇,对于一个地方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当前特别要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旅游立省”战略的机遇,把“旅游立市”作为化危为机、跨越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旅游业是关联度高、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战略产业。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当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时,旅游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我市人均GDP已经超过3300美元,完全能够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旅游立省”战略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甚至后来居上。据统计, 旅游业每增加1元收入,可以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5元;旅游业每增加1元投入, 可以带动其他行业投资5元;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人员,社会就能增加5个就业岗位。更重要的是,旅游业还是推动产业升级的“牛鼻子”,与一产结合,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水平;与二产“联姻”,在工业设计、生产、营销各个环节融入更多的旅游基因,能够大幅度提高工业企业的创新力、竞争力;与三产相融合, 能够极大地带动文化、金融、信息、商贸、物流等产业快速发展,催生新的经济业态。正是由于旅游业广阔的发展前景、超强的带动能力,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来培育,日本更是响亮地提出了“观光立国”战略。就许昌而言,2001年我们提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业得到较快发展,而且2004年实现了“创三城”零的突破。今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确立的“旅游立省”战略要求,我们大力实施“旅游立市”战略,不仅会使许昌旅游业再上一个新台阶,更能带动许昌总体发展有一个新的大提升!
二、要寻求新突破
8年多来,我们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大干不难、小干不易、不干死路一条”。具体到“旅游立市”战略上,就是要突出特色,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突破。
实施“旅游立市”战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关键要紧紧围绕打造“魏都、花都、钧都”三张名片,做到“三结合一深化”。所谓“三结合”。
一是要把发展生态旅游与结构调整、土地流转、城乡一体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确保全市花木面积今年底达到90万亩,明年底达到100万亩,为发展生态休闲度假游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尤其要把鄢陵县和推进区作为重点, 推动花木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名优化方向发展,把许昌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北方花都”。
二是要把发展文化旅游与三国文化、老城区改造、培育企业集团结合起来, 以开发建设魏都风情区为核心,在规划建设中注入三国曹魏文化元素,将现有景区与待开发景区融为一体,形成三国曹魏文化景区集群。恒达公司老总李东法投资开发的曹丞相府,今年“五一”试营业以来,平均每天游客达到一千人以上,他还准备与其他企业联手继续开发魏都老城区并打捆开发小西湖、春秋楼、灞陵桥景区,形成老城区改造与文化旅游产业打捆开发的新格局,就是很好的探索。
三是要把发展钧瓷文化旅游与钧瓷产业发展、神垕古镇开发、周边环境提升结合起来,抓住禹州市被列为全省钧瓷文化旅游改革试验区的机遇,以现有70多家钧瓷企业为支撑,发展壮大钧瓷文化旅游产业,突出抓好钧瓷博物馆、钧瓷产业园建设和神垕古镇开发,努力把神垕镇打造成融千年古镇、自然山水、钧瓷产业为一体的旅游精品。所谓“一深化”,就是按照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的原则,通过深化景区景点管理体制改革、经营性文化旅游单位“事转企”改革、三项制度改革等措施,催生一批经营实体和市场主体。原市豫剧团团长常俊丽创办的民营企业万里豫剧院,今年推出的反腐剧目《七品青莲》在郑州演出后引起轰动,连续演出40多场次,省委徐光春书记观看后给予高度赞赏,6月18日的中国共产X新闻网反腐频道在头条位置又对此进行了报道。这启示我们,对文化旅游单位体制机制创新,必须坚定不移。昨天的市政府常务会又对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进行了专题研究,市直各单位、各县(市、区)要强力推进。
三、要强化新作风
古人讲,“善谋者抓其纲,善用者提其领”。干部作风是各项工作落实的根本保证,就是纲、就是领。抓住了干部作风,就抓住了要害、根本,就能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从2001年“五查五看五清理”开始,市委、市政府坚持不
懈地抓干部作风,收到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作风问题的表现,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问题;有长期形成的问题,也有现实出现的问题。我在3月8日召开的市纪委五届四次全会、3月20日召开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及其他会议上,都列举了不少。经过3个多月的查摆、整改,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作风问题仍很突出,集中体现就是: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信访稳定、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境创优、腐败案件等方面出现的突出问题。事实一再证明,大到一个市、一个县,小到一个乡、一个单位,凡是工作先进、发展迅猛、社会和谐、群众满意的,肯定有过硬的作风; 反之亦然,凡是工作落后、发展缓慢、问题突出、群众不满意的,肯定是作风上有问题。所以,抓作风就是抓科学发展、抓社会和谐。没有过硬的作风,就没有发展、没有稳定,我们所讲的一切都会打水漂!
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尤其是“四查四促”的要求,由石克生副书记和许廷敏书记牵头,纪检、组织、宣传、财政、审计等部门参加,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提高执行力的意见》,这是我们下一步整顿干部作风的指导性文件。如何确保落实:
一要奖罚分明。这个《意见》,核心内容是“四挂钩”,就是与干部使用挂钩、与责任追究挂钩、与经济利益挂钩、与舆论导向挂钩。在6月16日的市委常委会上,常委们一致认为,这“四个挂钩”切中时弊、切中要害,每一项都是“干货”,每一项都是重拳,关键要对号入座、不能“棚架”。具体到创建工作,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少数单位一而再、再而三地表态发言,问题却没有解决。所以,从第50次新闻发布会开始,必须对排名结果落实“四挂钩”, 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二要公开透明。公开透明是提高落实力、执行力的前提,更是打破“潜规则”的“利剑”。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为什么没整改、治理多次的问题为什么还反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什么不解决,主要原因还是政务没有完全、真正、长期公开,没有形成制度,尤其是对不公开、不完全公开、不长期公开的没有追究,干与不干、干好干坏社会不知道,群众不知道。所以,我们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执行力,包括对《意见》的执行和处理结果都要通过新闻媒体、新闻发布会等各种途径向全社会公布,全方位、全过程接受监督。
三要领导带头。从我和李市长、石书记做起,从各位市委常委做起,从市四大班子领导做起,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真正带头转变作风、率先垂范。市委决
定,成立由石克生副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许廷敏书记、杨献波常务副市长、赵予辉部长任副组长,并实行市委常委会每月专题研究一次干部作风问题、市委常委联系分包县(市、区)干部作风整顿等制度,强力推进作风转变。
同志们,只有作风到位,才能旅游发展;只有作风过硬,才能科学发展; 只有作风优良,才能群众满意,这就是作风建设重要性的全部意义。
不碰红线保发展
(2009年10月13日)
近年来,面对保障发展与保护土地资源的两难选择,许昌市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土地管理利用理念作为破解土地供需矛盾的治本之策,坚决落实国家土地保护政策,不撞“红线”、不打“擦边球”。
一、坚守耕地红线责任重大,只有敞开“前门”、堵死“后门”,才能实现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双赢
敞开“前门”,千方百计通过正常渠道和土地挖潜解决建设用地问题。具体做到“三抓”:
一抓规划编制。利用国家新一轮土地规划修编的机遇,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前,许昌市、县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编制已通过省级审核, 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近期也将完成,全市不符合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点项目已全部纳入此次规划修编中,为全市经济发展用地提供了长远保障。
二抓土地挖潜。将土地整理和城中村、城郊村、城边村、老城区改造作为开发土地资源的重要途径,2007年至今,全市实施各类土地整理项目150个,整理土地29.76万亩,新增耕地1.28万亩。
三抓节约集约用地。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要求,在全市规划建设了10个产业集聚区,引导新上项目向集聚区集中。
同时,坚持X政同责落实国土资源执法监管长效机制,堵死“后门”,坚决查处违法违规用地。全市连续11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守住了省里要求的515.85万亩的耕地保有量。
二、项目建设是国土部门服务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抓住了这个“牛鼻子”,才能在应对危机中有更大作为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今年初,许昌市提出了“化危为机、跨越发展”的指导思想,并把今年确定为“项目建设年”。围绕这一主题,许昌市以转变国土部门管理职能为抓手,深入开展了“保增长、保红线”行动。
一是超前谋划,建立前瞻性的规划计划机制。年初制定下发了全市城建项目用地计划、全市占补平衡计划、市本级国有土地收储和预出让计划等,为保障项目建设用地提供科学指导。
二是主动服务,建立跟随性的项目保障机制。组织国土部门积极参与重点项目的前期论证,简化工作程序,建立土地审批快速通道,每个重点项目都明确一名国土部门人员具体负责,实行全程跟踪服务。
三是严格管理,建立系统性的耕地保护机制。全面推行了耕地保护协管员制度,聘用配备了2500名土地协管员。今年上半年经省厅核查确认补充耕地1.2 万亩,占全省上半年储备总量的12%,确保了全市建设用地随报随用。
四是落实责任,建立长效性的执法监察机制。实行了土地违法违规案件政府月报告制度,建立土地执法监察十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四级巡查监管体系, 坚决杜绝项目建设违法违规占地现象。
三、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任重道远,只有积极探索、科学推进,才能进一步
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推进土地流转。目前,全市已经流转土地72.35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7.3%。对流转出来的土地,重点引进大业主、大企业家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其中,香港祥利公司在许昌县建设的天和现代农业万亩蔬菜生产基地,亩均产值达19万元, 产品全部供应新加坡和港澳地区,均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扎实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目前许昌市已确立了4 个市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每个项目投资2000万元,已开工建设1个;城乡用地挂钩已编制了13个项目规划方案。为确保土地综合整治良性推进、实现效益最大化,许昌市注重处理好四个关系。第一,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严格依法依规依政策办事,合理确定整治规模和时序。第二,处理好政策边与界的关系。及时出台许昌市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办法和方案,严防一哄而起,严防搭车开发建设,严防不具备条件的强行上马。第三,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对部、省确立的整治示范村,严格按程序报批,严格按方案实施,实施项目全部纳入监督、考核、评价管理体系。第四,处理好政府资金推动与多渠道融资的关系。坚持政府“零收益”,整合涉农资金,确保应投尽投;制定优惠政策,积极鼓励金融、信贷部门和社会资金参与土地综合整治,开辟新的投融资平台。
黄河评论:杜绝官员套话不能靠“临时发挥”
(2009年)
河南许昌市曾提出创建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标, 排名靠后的单位要由领导在工作会上上台检讨。12月27日,许昌市魏都区委副书记纪某在会上的检讨被市委书记毛万春批评为“空话连篇”,最终尴尬地走下发言台
“你的发言都是空话,你不要再念了,你下去吧。”许昌市委书记毛万春对正在主席台发言的许昌市魏都区委副书记纪某说的这句话,在有近千人出席的大会上,不亚于会场疾风,惊醒了包括纪副书记在内诸多惯于打官腔、说官话的官员们。毛万春书记此举之所以博得与会干部和舆论的普遍赞赏,是由于对熟谙千篇一律官场话语体系的人们来说,毛书记这种让空话连篇的干部当场下台的不寻常之举,实则表明了一种不容忍官场庸态的态度。正确无比的空话, 其实就是对实际工作根本无益的废话,这种废话无论对讲话者自己还是对众多听众来说,都意味着一种消极无为的官场庸态。
从一定意义上说,讲话,就是领导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场合对上级汇报工作,或对所属部门、辖区干部群众传达相关政策、精神,都需要领导干部具备相应的语言才能。要具备这种“口才”,除了个人先天的语言表达秉赋外,勤于学习,钻研业务,积极实践,都是养成干部出口成章能力的不二法门。勤于学习是说,领导干部要在业余时间里努力为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而读书“充电”,从刻苦学习中掌握更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做到在工作中学以致用;就业务能力与实践经验而言,相当一些领导干部忙于迎来送往的庸碌事务,乐于做甩手掌柜,对所领导的实际业务并不熟悉,对基层工作的调研更是浅尝辄止,这样的领导干部,要他在大会等庄重场合对自己所管辖的工作说出个富有见地的看法来,岂不是奢望?——被毛书记不待见的纪某发言,大概就属于此类。
但是,毛书记此举固然能赢得舆论的一致喝彩,但能否以此为契机达到扭转沿袭久远的官场话语体系的目的,则未为可知。因为这种即时性的反官场庸态之举,毕竟只是出于主政官员的一时兴起,并不具有反官场平庸话语的常态化、制度化的制约功能。在官场上由来已久的大讲空话、套话之风,岂会因主政书记的“现场发挥”而骤然气象一新?如果,毛书记因转调工作不在许昌主
政了呢?或者,毛书记不在场的其他会议上呢?索然无味的空话、套话岂能禁绝?从历史上看,如果从六、七十年前毛泽东严肃批评“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的《反对X八股》开始,到现在一些开明领导积极倡导求真务实的讲话新风,足以说明要从根本上改观言之无物的空洞话风,必须得从整顿官僚主义作风开始。飘浮虚蹈的官僚作风不改,空话连篇的官僚话风不绝。
就此意义来说,虽然我们也不愿讲空话的区委副书记被赶下台只是一个佳话,但它确实只能算是一个整顿官僚作风的个例,要致力于官场会风、话风的新气象,必须得从积重难返的体制痼疾着手。
任洛阳书记时的发言
(2010年7月12日)
近年来,在以连维良书记为班长的市委正确领导下,洛阳市在经济建设、ZZ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X的建设,特别是民生改善、项目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城乡面貌变化很大,全市人民有目共睹。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洛阳时对洛阳工作的充分肯定就说明了这一点。这些成绩的取得, 是洛阳市委一班人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更包含着连维良书记追求和付出,凝聚着连维良书记的心血和汗水。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大家向为洛阳改革发展事业付出艰辛努力的连维良书记表示衷心的感谢!
省委决定让我来洛阳工作,我深感责任重大,担子很重,因为洛阳在全省大格局中的分量很重,在全省大盘子中的分量很重。在新的岗位上,我一定虚心学习、勤奋工作,和大家一起,为洛阳的改革发展事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不辜负省委的重托和全市人民的期望。
一要搞好学习。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学习任务是学习好、贯彻好胡锦涛总书记来洛阳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卢展工书记在省委常委会上就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出的明确要求,以此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和卢展工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ZZ任务,组织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原原本本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精神实质,同时要紧密结合各地各部门实际,扎扎实实做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农”工作、民生改善、X的建设等全市各项工作。作为我本人,在学习好胡锦涛总书记与卢展工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同时,还要自觉向洛阳干部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尤其是对连维良同志的好思想、好作风、好传统要认真学习和弘扬。
二要做好调研。刚到洛阳工作,首要的是调查研究、熟悉情况,以便尽快进入角色。一要全面,全面掌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全面了解全市干部群众所想所需所盼;二要务实,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听实话、察实情,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三要深入,深入基层、深入现场、深入群众,通过解剖麻雀,把握事情的本来面目及其发展趋势;四要求是,努力探索和把握工作的内在规律,从而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更有效地推动全市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要抓好落实。为政之要,贵在落实。按照卢展工书记提出的“四个重在”
和“三具两基一抓手”的要求,在抓落实上要着力做到“五个注重”。一是注重持续抓落实。对洛阳这些年来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发展思路、重大举措,要坚定不移、一以贯之抓好落实,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二是注重提升抓落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X的思想路线,根据形势变化和实践需要,对工作目标、思路和措施不断进行丰富完善,做到有所发展、有所创新。三是注重为民抓落实。始终铭记“只有赢得群众才能赢得一切、只有拥有群众才能拥有一切”,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所有工作落实成效的根本标准。四是注重方法抓落实。善于“弹钢琴”,既要谋全局、把方向、抓大事,又要抓具体、抓基层基础、抓项目运作;既要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又要兼顾全市面上的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全面协调推进。五是注重机制抓落实。近年来,连维良书记带领大家探索建立了一套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和洛阳实际的制度机制,我们要很好坚持并不断完善提升,靠制度机制调动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靠制度机制推动科学发展、民生改善、大局稳定。
四要当好表率。表率是无声的命令,是有力的导向。一是当好团结的表率。在自觉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与班子成员做到ZZ上相互信任、思想上相互交流、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上相互关心,靠常委一班人的团结带领四大班子和全市干部队伍团结。二是当好勤政的表率。抱着对X的事业和全市人民福祉高度负责的态度,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对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雷厉风行、提高效能、紧抓不放、一抓到底,以实实在在的执行力确保实实在在的成效。三是当好廉政的表率。时刻紧绷廉政这根弦,把清正廉洁作为一面镜子经常对照自己,把廉洁从政作为一条底线经常警示自己,带头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管好自己、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
我深信,有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历届洛阳市委打下的良好基础,有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多干少说,就一定能够继续凝聚起强大的工作合力,继续围绕“让省委放心、让洛阳人民满意”的明确要求,搞好一届接一届的接力赛,推动洛阳经济社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在市委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真学真干 福民强市
(2010年8月7日)
同志们:
我讲话的题目是:真学真干,福民强市。我讲的这个“福”,不仅包含富裕的“富”,而且特指老百姓幸福指数的“福”。经市委常委会研究,这次全委(扩大)会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洛阳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好上半年、运作好下半年、谋划好后五年。会上,洪昌市长还要全面总结上半年、部署下半年,请大家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为什么提出真学真干、福民强市?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一)真学真干,是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根本要求。总书记这次到洛阳视察,重点讲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提高X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这四个方面的要求。通过近一个月的学习,大家深刻地体会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全市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是指导全市工作的行动指南。我们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贵在学以致用、真学真干。真学,就是真正静下心来、原汁原味学讲话,仔细品味、反复研读悟真谛,认真领会总书记讲话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真干,就是要落实在工作上, 体现在行动中,通过学习领悟、结合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破解事关洛阳科学发展的重大课题、深层次问题。唯有这样,才能把总书记寄予洛阳的厚望,转化为我们推动科学发展的最大现实机遇、最大精神动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二)真学真干,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对我们的热切期盼。全市的干部群众,不仅在看我们天天怎么说,更看重我们长期怎么干,这就是“一打纲领不如一个实际行动”的道理。基层的干部群众最反对夸夸其谈的“空谈家”,最喜欢埋头苦干的实干者。我们把真学转化为真干,群众就能得到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群众就认可、就满意;抓而不实、抓而不力,甚至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热衷于作秀,群众就很反感,就会被人民群众唾弃,形式主义如果成为一种风气,群众就会失去对X委、政府的信任,失去对我们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