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葛长伟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
2023年9月
— 1 —
目 录
1996年
1. 旅韩山东侨胞写真: 拳拳赤子心殷殷故土情……………………………………1
1997年
2.想赢的新加坡与多元文化资源观………………………………………………5
2011年
3.在中国共产X清远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全面实施“桥头堡”战略清远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7
4.在中共清远市委六届一次全会上的讲话………………………………………24
2012年
5.接受《源流》记者专访:加快老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步伐………………28
2013年
6.着力破解加快发展、转型级双重难题全面建设幸福美丽清远………………31 7.在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上的讲话…………………………………41 8.在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式上的致辞………………………………………48
2014年
9.在市委六届六次全会上的讲话…………………………………………………49 10.在全市深入开展X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64 11.在部分市直单位调研指导X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74 12.在佛冈调研指导X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80 13.在省委督导组座谈会上的讲话………………………………………………86 14.在市委X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90 15.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98 16.在全市X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视频会议上的讲话……………………115
— 2 —
17.全市X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会议上的讲话………………………125 18.在市委六届七次全会上的讲话………………………………………………133 19. 建市26周年接受媒体专访: 清远发展, 靠的就是敢为人先、 苦干实干……147 20.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153 21.探索生态振兴绿色崛起新路径………………………………………………156
2015年
22.在市委六届九次全会上的讲话………………………………………………158
23. 葛长伟荐书: 知历史促改革爱互联网+………………………………………172
2016年
24.凝聚起振兴发展的强大正能量………………………………………………177
25.在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座谈会上的致辞:
全面加快清远老区建设步伐………………………………………………180
26.在中国共产X清远市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82
2017年
27.在传达贯彻X的十九大精神大会上的讲话…………………………………202
28.在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闭幕大会上的讲话…………………………………217
2019年
29.省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222
2021年
30. 在 “大湾区、 大未来” 主题宣传媒体见面会上的讲话………………………243
2022年
31. 坚持高质量发展 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245
2023年
32.在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X委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50
— 3 —
— 2 — ★
旅韩山东侨胞写真:拳拳赤子心殷殷故土情
(1996年)
今年春天,我作为山东省侨务工作在访问团的成员去韩国看望旅韩山东侨胞,从踏上汉城机场开始,我便走入了旅韩山东侨胞们中间,被浓烈、真挚的乡情和亲情所感动、所包围着。
一、老乡相见喜气洋洋
一走进汉城机场候机大厅,便见十几位热情的旅韩山东老乡迎上前来,两只手被几只手同时抓住,异国他乡的土地上见到乡亲,心里热烘烘的。更使我惊讶和感动的是侨胞们一口地道的胶东口音。
当天下午,我们前去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拜会了张庭延大使。张大使见到我们非常高兴,说这次专门邀请你们来访问旅韩山东老乡,是因为在韩国的华侨有95%以上是山东人,现在韩国各地的侨胞都在盼着与你们一叙。
晚上,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孙玉玺公使为我们举行欢迎酒会。几十位旅韩山东侨胞从汉城的四面八方赶来,大家见如故,无拘无束地畅谈交流着,并频频举杯表达欣喜和祝愿之情。一位老侨领激动地说,今天的欢聚场面在中韩建交前是不可想象的。旅韩侨胞长期处在韩国社会的低层,经济上受限制。根据韩国的规定,旅韩华侨必须每3年到有关部门进行重新登记注册。旅韩侨胞多以开餐馆为业,韩国规定餐馆的占地面积只能为50坪(每坪3.3亩),住宅为200坪,而且房屋不得出租。这些规定大大限制了旅韩华侨的发展。中韩建交后,中国大使馆把维护和提高旅韩华侨权益、地位放在重要位置上,积极与韩国政府进行磋商和交涉,现在由于外交对等的原因,旅韩华侨的永久居留权虽未最终解决,但已把由3年重新登记注册放宽到5年,并且旅韩华侨可以对外出租房屋了。
在韩国10天的旅行期间,我处处感受到华侨老乡们从心底里洋溢出的喜气。在光州,我们代表团应邀参加了一位华侨学校校长令爱的省亲喜宴。偌大一座酒楼,楼上楼下排了几十桌,吃喜宴的男女宾客达二百多人。欢声笑语、能筹交错。我们被分别安排在各桌的主宾位置上。言谈间,一位当地老诉领告诉我,现在旅韩华侨的经济社会地位在提高,大家都愿找个由头聚聚,以抒胸中喜气;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国力在不断增强,山东省这些年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很快,许多旅韩山东侨胞回乡探亲时也都目睹了这些变化,从心里为家乡叫好、高兴。现在老乡与老乡在海外相见不再是因内乱外患两眼泪汪汪了,而是
★ — 1 —
喜气洋洋。
二、自立自强的新生代
也许因为自己是年轻人的缘故,在韩国访问期间,我自然地对旅韩华侨中的年轻人多了一份关注和亲近。年轻一代的华侨自立自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
访问中我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尽管老一代华侨多是苦出身,受教育程度不高,但是年轻一代旅韩华侨却都接受了良好的正规教育,有相当一部分人靠自我努力进入高等学府,接受了高等教育。这些人中有许多正在接过老一代侨领的社团组织职务,成为新生的社会中坚力量。在大田广域市我结识了华侨小学校长王树盛先生。王先生三十多岁,秉承了父辈坚韧自强的性格,在韩国华侨学校读完小学和中学后考入了台湾政大。毕业后他放弃了在台湾和美国工作的机会,回到韩国大田,在父辈的支持下担任了培养华侨子弟的小学校长一职。王先生常说的一句话是,年轻一代华侨要自立自强,要做使华侨光荣的事。现在王先生在任校长的同时,还协助父亲经营世运城大饭店,并在烟台参股办了一家汽车维修厂,受烟台市有关部门的委托做些新闻联络上的事情。我们在王先生的安排下去93年大田世界博览会会馆参观,博览会馆的负责人对王先生很熟悉也很尊敬,特意安排引导小姐带领我们参观并介绍情况。我从王先生与当地社会各界的交往中看到了活跃的一代青年侨领已在韩国社会开始有了相当的影响力。
见到釜山华侨协会会长谭道温先生是在他开办的韩中医院的办公室里。他当时正在为一位从福建到韩国打工的年轻妇女看病。谭先生在送走病人后告诉我们,那位妇女在韩国打工,每日从早晨6点工作到晚上10点,月薪却只有100万韩元。现积劳成疾,得了肺结核和结膜炎,韩国工厂主拒绝负担治疗费。她无力求医,只好找到谭先生。谭先生免费为她诊疗,并约厂方进行面谈,交涉这位妇女的医疗保险问题。谭先生讲到这里,显得很激动,他说:"血浓于水。国家在强大,我们年轻一代要为民族争气、为华侨争气。”我见谭先生办公室里挂满了韩国社会和华侨团体颁发的各种奖旗、证书,其中一张照片特别引人注意,画面上韩国总统金泳三正在谭先生的医院视察病房。我向谭先生询问起他个人成长的一些情况。谭先生6岁时正值朝鲜半岛处于战争状态,也是旅韩华侨遭受压制最甚的时候,华人被称为“大国奴”。年幼的谭道温发誓要靠自己的努力为华侨争气。他刻苦学习,从华侨学校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韩国医科
— 2 — ★
大学,成为韩国大学里第一个华侨学生。毕业后他开始行医,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开办了自己的医院,医院现有医生7人,护士60人。谭先生凭着良好的医德医风,在韩国社会和旅韩华侨中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在写这篇文章时,我从《山东侨报》上欣喜地得知谭先生刚刚被授予韩国
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这不仅是旅韩山东侨胞的喜讯,也是齐鲁之邦的光荣。
三、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旅韩山东侨胞念念不忘自己是龙的传人,来自孔孟之乡。他们在异国他乡
艰苦创业的同时,始终把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做为一项神圣的职责。
旅韩山东侨胞视教育为保持民族本性的要事。据中国大使馆官员介绍,现在韩国各地共有华侨学校32所,其中有4所中学。由于韩国出入境法把华人学校作为外国人团体对待,所以办教育困难重重。但是为了中华文化的弘扬和传续,广大华侨都全力支持华侨学校的办学。我们访问了许多华侨学校,因正值放寒假,学校里没有学生,但从办学的规范化和正规化程度来看,可以看出广大华侨为了后代子孙不忘中华文化这一根本做出了巨大努力。我们在访问学校时,对特意赶到学校接待我们的教师们表示了崇高的敬意,赠送了孔子行教像以为纪念。
旅韩华侨不仅重视通过对后代的教育来传续、弘扬中华文化,许多人士还把传播中华文化当做一项神圣的职责。在汉城,我结识了大汉书局的鞠柏岭先生,鞠先生邀请我们到他在繁华闹市明洞开设的临街二层书店小坐。十二、三平方米的一层店内,三面贴墙的书架上满是关于中国文化、艺术、历史、哲学、经济等的书籍。我在店内浏览的短短十几分钟,前来购书的人一直络绎不绝,台大毕业的女营业员忙着为顾客找书、包装、兑付款。来到鞠先生书店的二层,这里是库房兼办公室,靠里边临街窗前放着一台电脑、电话和传真机,其他地方或书架或地上堆满了各种各类的中文书籍。鞠先生-边让坐,一边掏出营业员给他的缺货书单,给在台北读大学的儿子发去订购传真。他告诉我店里经营的书还是从台湾、香港进,有时也去北京订书购书。鞠先生还介绍说,到书店来买书的多是韩国的知名学者和大学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不错。
像鞠先生这样热心传播中华文化的旅韩山东侨胞我还见到不少。在原州,我应邀访问了中国语学院的张秦和先生一家。张校长是旅韩山东侨胞中很有影响力的侨领,他从1984年领取了韩国政府颁发的办学执照,开始创办中国语学校。张先生回忆起当年初创的情况,感慨颇多。他说,那时招收的学生总共只
★ — 3 —
有几个人,连广告费都收不回来。后来,随着中韩正式建交和两国经济社会交往的日渐密切,韩国社会对学习中文的需求和兴趣也日益提高。到1992年,张先生的中国语学校学生人数达到了120多人。学校里,从年幼到年长各种年龄的人都有,学习分成幼稚班和成人班,课程设置上分文化课和中国书法、艺术等。张先生的夫人出身书香门第,受其父影响擅长丹膏、书法。张夫人在学校里并任文化课和艺术、书法课教师,是张先生事业上的好助手。我们随着张夫人的引导参观了设在他们家一楼的教室。一位刚从北京语言学院进修回来的韩国女教师正在给幼稚班的孩子们上课。看着那些天真好学的韩国孩子跟着老师反复练习汉语拼音发音的情形,我从心里祝福张先生和他的事业。
— 4 — ★
想赢的新加坡与多元文化资源观
(1997年)
与新加坡人有过一段接触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新加坡人有强烈的输
输观,特别想赢。
新加坡这种强烈想赢的倾向,从其越来越多地活跃于东盟与欧盟、亚洲与欧洲、亚洲与环太平洋地区事务中就可以窥见一斑。在山东与德国巴伐利亚州友好省州关系问,新加坡凭借伙伴关系和其独具的文化优势,一上来就成功地介入其中,积极构筑新型三方关系。想藏的新加坡表现出了让人感动的锐气和灵活。
想赢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极为正常的心理取向。但是,在今日新加坡人的观念中,“想赢”已是大大超越了心理情绪的范畴,而成为时时压迫着自己的生存行为。翻一翻新加坡的报刊,可以经常看到专题讨论新加坡人想赢与怕输的文章,新加坡的一位国会议页就曾直言告我:“新加坡人十分想赢。新加坡是一个小国,资源匮乏,连饮用水都必须依靠进口,因此,新加坡只能赢,不能输。”
应该承认,想赢的新加坡果真开始赢了。用新加坡一位企业家的话讲,就是“原本我们一无所有,但是最终我们什么都有了”。不服输的新加坡已成为亚洲引人注目的“四小龙”之一。
新加坡的赢出,让人感到一种远大的眼光和胸怀,也赢得有光彩、有境界。新加坡的一位著名报人林任君先生在一次演讲中道出了新加坡成功赢出的奥私:新加坡的赢出离不开多元文化,多元种族和文化是新加坡的天然资源。他说:“新加坡是世界的一个缩影。移民是我们的共同历史,世界各个民族与各种文化是我们的共同资产。由于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社会,又处于不同文化潮流的要冲,我们有幸继承了世界的四大文明--中国文明、马来/伊斯兰教文明、印度文明和西方文明。这些文明在新加坡小岛范围内产生了美妙的成果。我们于是发展成为今天的样子:一个充满活力而又稳定、现代和传统兼而有之的城市国家。”
林先生斯言是矣。今年春节我有机会访问了新加坡,看到了一个多元种族文化和谐温馨、充满活力的国度。新加坡的华人为了弘扬悠久的文化传统,并借此凝聚华人社会和促进社会稳定,每年都要在新加坡河畔举办迎春节庆祝活
★ — 5 —
动。今年的“春到河畔迎新年”的主题是“孔夫子来到新加坡河畔”,每日里都有20多万人次前来滨海广场观赏、购物和品尝山东风味小吃。大人们也忙着为孩子和老人送红包,捞鱼生、舞龙舞狮和举办盛大的妆艺大游行等,使我这来自孔孟之乡的人有恍如回家之感,马来人的开斋节也与华人春节赶到了一起,新加坡大街小巷迎春红联间又平添了一面面爽神的绿色旗幡,这是马来人的吉祥喜庆颜色。华人和马来人的节日也是印度人和其它少数民族的佳期。在滨海广扬、在圣陶沙等场所,我就见到许多印度人全家围坐一起,有溢有味地品尝节日点心和小吃,华人和马来人的节日还在热闹地进行着,西方的情人节又到了。一时间,街道上走着的都是怀抱着大把鲜红玫瑰的幸福女生和在一旁骄傲地呵护的男生。
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和文化得到和谐发展的国度。多元种族和文化在这里绝不仅仅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更重要的是深蕴其间的无限活力和自信,它已成为新加坡的一种独特生存优势和无尽的发展资源。
新加坡赢得真实,也赢得聪明智慧。新加坡人始终牢记自己是个小国,需要有良好的周边环境;自己是个东方血统的国度,需要保持不变的亚洲精神或者说东方气质。有了这种清醒的认识,新加坡发挥其多元文化的双语优势,以其对东西方文化的全面理解,在全球经济发展中觉得了比许多国家更多的机会,赢得了东西方的呼应,并在加快现代化的进程中,既学习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又“确保其传统的亚洲文化不受西方文化所同化而消失”。
想赢的新加坡果真赢出的同时,也为当今国际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新鲜的话题和期待视野:多元种族和文化存在的世界真的会如一些“文明冲突”论者所言,永远是布满刀光剑影?多元种族和文化总是平息不止的冲突和对抗?东西方文化是否优劣显豁、无法整合?面对新加坡的赢出和多元文化资源观,我想,那些继续用冷战眼光打量和揣度世界的人士应该自省和反思。当然,新加坡的话题更多的还是应该留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因为,对于后发展的他们来说,这里有座精神的富矿。
— 6 — ★
全面实施“桥头堡”战略 清远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在中国共产X清远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12月13日)
中国共产X清远市第六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市加快“十二五”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总结市第五次X代会以来的工作,明确我市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发展战略和工作重点,动员全市各级X组织、广大X员和干部群众,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科学发展,共创幸福清远,努力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X清远市第五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第五次X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第五次X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市第五次X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重要决策部署,初步走出一条山区跨越发展的新路子。市委将学习贯彻中央、省委重要决策部署与清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广泛开展了解放思想学习讨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更加坚定了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清远的信心和决心。在“三化一园”发展战略基础上,提出并大力实施“四个化”发展战略。根据省的要求和自身实际,以“广东省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环珠三角高端产业成长新区、华南休闲宜居名城、大广州卫星城”的发展定位, 引领新一轮科学发展。 制定了 《清远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纲要》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二)狠抓发展第一要务,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做大做强经济总量,实现了综合经济实力的大跨越。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088亿元,比2006年增长1.2倍,年均增长21.6%,总量在全省的排名从第14位跃升到第12位;人均生产总值从第15位跃升到第9位,居粤东西北地区第一。2010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2.8亿元,比(2006年)
增长2.7倍,年均增长38.8%,总量从第14位跃升到第10位,居粤东西北地区首
★ — 7 —
位。在2010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我市被列为连
续5年稳定增长的十个城市之一。
工业园区化深入推进。经济开发区进一步加快发展,创办了3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和1个省级产业特别合作区,园区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农业产业化成效显著。第一产业增加值提前两年、农民人均收入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第三产业较快发展。五年来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8%。旅游业迅猛发展,成功创建1个国家5A级景区,建成4A级以上景区10个,名列全省地级市之首。节能减排节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顺利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全市单位建设用地产出GDP比2006年增长1.4倍。 自主创新迈上新台阶。 开展了全省首个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5家、省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3个,拥有1家中国名牌产品企业、2个中国驰名商标、14家省名牌产品企业、19个省名牌产品、1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县域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全市县域生产总值达730.6亿元,是2006年的2.4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亿元县(市)从5个增加到7个;人均财力从2.9万元增加到7.7万元,是2006年的2.6倍。
(三)注重统筹发展,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确立了“三圈四带”的发展布局,实施宜居城乡建设,推动全市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交通先行,2006年以来,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420亿元,建成清连高速公路、武广高铁(清远段)及新清远站、北江姐妹桥等重大项目,新增公路7379公里,镇通行政村公路全部实现硬底化。大力推进水利建设。累计完成水利工程投资58亿元,一大批城防工程、水库加固改造工程顺利完成, 116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得到解决。 加快推进 “十个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市辖区建成面积从2006年的40.5平方公里扩大到2010年的68.8平方公里,城市化率从2006年的40.1%提高到2010年的47.5%。统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五城同创”、“三边”环境整治、“城乡清洁工程”等活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城乡环境明显优化,获得广东省园林城市、中国十大生态城市、中国宜居城市称号。突出抓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至2010年,全市投入“双到”资金9.5亿元,16.2万人成功脱贫。今年年底前可基本完成23.5万人的脱贫任务,302个省定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万元以上,提前一年率先基本完成脱贫任务。率先启动高寒山区移民搬迁工程,截至今年6月,高寒山区移民搬迁投入资金1.45亿元,建成移民
— 8 — ★
新居515套,2317人成功搬迁。
(四)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人民群众幸福感明显增强。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五年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9.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8万人,培训劳动力34.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69.4万人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实施。截至2010年,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09.8万,是“十五”期末的2.4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推开。城乡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困难家庭人员全部纳入低保救济,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6086套。文化建设全面加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公民道德水平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涌现出以陈贤妹、邓卫星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人物和道德模范。文化体制改革成效显著,获得“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荣誉称号。文化惠民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农家书屋提前5年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走在全省前列。教育事业快速发展。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3%,提前一年实现了“普高”目标。累计创建省教育强县(区)2个、省教育强镇18个、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0所。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实现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达到二级水平,每个乡镇有1所卫生院,基本实现村卫生站覆盖全部行政村。不断加强信访、安全生产和综治维稳工作。形成了矛盾综合调处、治安综合治理、社会综合管理的大综治大调解工作新格局,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五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竞相迸发。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清城区顺利完成大部门制改革任务。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完成第四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集体林权改革任务,直接惠及群众305万人。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深入推进“双转移”。积极探索产业转移新模式,与佛山市顺德区合作共建广东顺德清远(英德)产业特别合作区,成为全省两个省级产业特别合作区之一。大力开展招商引资。2007年至今,全市新引进项目2685个,合同投资额4363亿元。积极帮扶企业扩大出口。“十一五”期间,完成出口70.8亿美元,年均增长15.7%。
(六)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快民族地
★ — 9 —
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二广高速公路建设,全面完成县通镇三级公路改建、行政村公路硬底化改造工程。加强民族地区水利建设,两个民族县的城防工程顺利完工。加快解决民族地区能源输出问题,在连山县布局建设220千伏变电站。大力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绿色经济,蚕桑、油茶、柠檬、有机稻等农业以及小水电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建设清远民族工业园,已引进项目61个,合同投资金额50多亿元,在建项目22个,8家企业建成投(试)产。支持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壮大。连南县三排镇油岭村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瑶族耍歌堂”、“瑶族长鼓舞”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岗古排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连山县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加快民族地区民生事业发展,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医疗条件明显改善。将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双到”和高寒山区移民搬迁工作列入全市工作重点,努力从根本上帮助民族地区群众脱贫致富。
(七)大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形成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加强和改进X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ZZ协商职能,制定出台了《中共清远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人民政协工作的决定>的意见》和《清远市ZZ协商规程》,积极支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工作,高质量办理好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加强统一战线建设,各民主X派、工商联、无X派人士积极参政议政。侨务、对台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众团体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扎实推进依法治市工作,全面完成“五五”普法任务,各级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全社会法制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实施X务、政务、村务公开,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八)突出抓好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X的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扎实推进学习型X组织建设,认真落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扎实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顺利完成县(市、区)、镇、村三级换届工作。创新干部选拔方式,连南县开展X内基层民主选举试点,成功直选镇X委书记。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X员干部培训工作,发挥X校培训的主阵地作用,深入开展组工干部学习论坛,有效提高了各级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与高等院校合作对镇、街干部开展培训,提高基层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健全X内关怀机制,全市镇(街)全部建立了“X员服务中心”。切实提高基层干部待遇,市财政从2008年至2010年共拨出2300万元专款为全市贫
— 10 — ★
困村、社区“两委”干部增加工作经费和补贴。扎实推进X风廉政建设,探索建立廉政风险防范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廉风和畅”教育行动,建设“尚清园”廉洁文化基地,不断完善具有清远特色的教育长效机制,被中央纪委和省纪委领导称为廉政文化建设的“清远模式”。建立了市、县、镇、村四级联网的农村基层X风廉政信息公开平台,全面推行“村账镇代理”和“组账村代理”机制。严肃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解决了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X管武装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四个基本”建设经验引起全军关注,双拥共建活动卓有成效,连续两届被评为广东省双拥模范城。
过去五年取得的成就,是X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X组织、广大共产X员和各族干部群众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结果,是中央和省各部门及其驻清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兄弟地区支持帮助的结果,是各民主X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X派人士广泛参与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清远市第五届委员会,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和参与清远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来,我们不仅创造了丰硕的物质成果,也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
们深深地体会到:
做好清远的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完善和实施符合清远实际的发展战略。五年来,我们紧扣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清远的实际,大力实施“三化一园”和“四个化”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创造了山区发展的奇迹。
做好清远的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五年来,我们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停步,着力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和举措,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做好清远的工作,必须坚持优化环境,提高整体竞争力。五年来,我们将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作为提升清远竞争力的根本工作来抓,不断优化软硬环境,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强化机关效能建设,显著提升了区域竞争力和吸引力,有效承接了产业转移,形成了自我发展、借力发展双轮驱动的良好局面。
做好清远的工作,必须坚持特色立市,错位发展。五年来,我们立足清远实际,找准定位,坚持与珠三角地区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努力将特色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彰显特色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生态优势作为清远持久发
★ — 11 —
展的重要竞争力,在加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做好清远的工作,必须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本。五年来,我们努力用富民惠民利民的举措凝聚民心、汇集民智,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使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发展、支持发展、参与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文化繁荣的主角、建设幸福清远的主力。
做好清远的工作,必须坚持X要管X,从严治X。五年来,我们充分发挥X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广大共产X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谐不折腾,真抓实干谋发展,为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辉煌的成绩令人自豪,现实的差距更让我们清醒。必须看到,对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综合实力还不强,人均水平偏低,人民群众生活还不够宽裕,2010年经济总量仅占全省的2.4%,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分别是全省平均水平的66%和43%,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是全省平均水平的66%和81%;经济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产业层次不高,经济转型升级压力持续加大,2010年,高耗能产业产值比重约为40.5%,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仅占5.7%,远低于21.1%的全省平均水平;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持续扩大,南部地区与北部地区经济总量之比从2006年的3.4:1扩大到2010年的4.2:1;社会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社会不稳定因素还比较多;部分干部作风不实,领导科学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一些干部“庸、懒、散”现象突出;部分地区基层组织建设软弱涣散,等等。对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
清远建市二十三年,如果说从建市到上世纪末的十几年是打基础,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十年经济快速增长,使我市从一个落后的山区市跻身全省经济总量的中游行列、成为粤北山区发展的排头兵,实现了第一次跨越。那么今后五到十年,我们的中心任务是围绕富民强市,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层次和发展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实现清远发展的第二次跨越。当前,我市正处在加快转型升级,实现二次跨越的关键时期。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和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国内外新一轮产业转移正在加速形成。同时,省委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对我省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审时度势,
— 12 — ★
抢抓机遇,进一步明晰发展定位,突出发展重点,转变发展理念,提升发展质
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一)把握发展机遇,全面实施“桥头堡”战略。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中央和省委明确提出把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作为推进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长期面向国际市场、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珠三角地区日益重视开拓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而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一大批内地企业则瞄准珠三角这个巨大的成熟市场,进而以市场开放度极高的珠三角为跳板,逐步进入国际市场。清远一头紧临珠三角核心区,一头接壤国内市场腹地,地处珠三角与内地市场的结合部,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承外启内,左右逢源。珠三角企业可以依托我市的发展空间和地利优势稳步向内地转移,开疆拓土;内地有实力的企业则可利用我市紧临珠三角核心地区的优越位置和相对低廉的要素成本,构建进入珠三角市场的前沿阵地。清远完全有条件成为珠三角地区和广大内地市场主体南融北拓的“桥头堡”,我们正面临着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难得机遇,必须充分认识和及时把握“桥头堡”的优势和发展机遇,科学谋划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战略,构建对内对外双向开放的新格局。
实施“桥头堡”战略,必须着眼于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和国内外经济发展格局调整的大背景,跳出行政区域的局限,突破过去以珠三角为单一参照系的思维定势,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更加开阔的视野,将清远置于华南地区、整个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中,进一步审视和明晰清远的发展定位,进一步优化我们的区位功能,进一步调整我们的发展思路,进一步确立我们的发展优势。
实施“桥头堡”战略,必须进一步深化“三化一园”和“两区两城”的发展思路,紧紧抓住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加快与广佛城市圈交通基础设施的对接,深化研究与珠三角核心地区产业及城市功能的互补,提升清远的产业层次和城乡发展水平。
实施“桥头堡”战略,必须进一步深化对扩大内需政策的认识和理解,深化对内地省份特别是周边地区发展态势和相对优势的了解,既把内地市场作为我市企业重点开拓的新领域,也把内陆省份的优势产业和企业作为我们招商引资的重要来源,确立对内对外的双向开放格局,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内外发展资
★ — 13 —
源,形成清远发展的新优势。
(二)突出发展重点,深入推进转型升级。
实现新跨越,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当前,既要看到我市经济总量、人均水平还比较低,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归根到底要依靠发展,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是我市长期的中心任务。但更要看到我市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产业层次较低、专业人才缺乏、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环境和资源代价过大,经济增长的速度与人民群众收入增加的速度不相称,经济增长的速度与社会进步的速度不相称,发展的后劲和动力减弱,传统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思路,实现新的良性发展。可以说,不推进转型升级,我市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就无法保持下去,社会进步的迫切要求就无法实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就无法持续改善,幸福清远建设就无法落到实处。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必须转变经济发展理念,使经济发展方式由重视量的扩张向重视质的提升转变,推动经济发展由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由投资拉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由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向重视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转变,由单纯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向更加重视和顺应人民群众主观意愿转变,切实把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作为发展的取向和标准。
(三)明确发展目标,加快富民强市进程。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清远为核心,全面实施“桥头堡”战略,在更高层次上推进经济建设、ZZ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X的建设,努力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今后五年全市的奋斗目标是: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2011年翻一番;
——经济发展方式明显优化,产业结构显著改善。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左右,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明显上升,节能降耗水平稳步提升,地方财政收入结构更加合理;
— 14 — ★
——统筹城乡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区规划全面落实,城镇体系基本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市区和县城辐射带动能力增强,城镇化率提高到55%以上,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南北部地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地区文化特色鲜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融合,人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持续提升;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全覆盖,城乡之间、南北部地区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明显缩小,社会更加稳定和谐;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5%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宜居城乡建设初见成效,市区“湖城”建设格局初步形成。
三、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发展质量
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要以大力实施“桥头堡”战略为抓手,充分发挥“南融北拓”的优势,一手抓加快发展,一手抓转变方式,努力实现从量的追赶到质的提升的重大跨越,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一)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加快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一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以先进适用技术和先进设备改造再生资源、有色金属加工、建材陶瓷等优势传统产业,优化生产模式,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税收贡献率,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水平。注重品牌带动,创新商业模式,用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突出集聚发展,注重典型引导,建设一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二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汽车及配件、电子信息、家电和装备制造、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完善产业园区规划布局,加快园区资源整合,提升园区配套水平,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创新园区发展模式,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园区规划建设。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强化科技含量、环境保护、资源消耗、土地利用率、税收贡献率、产业带动等刚性约束,进一步提升园区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三要加快发展服务
★ — 15 —
业。提速发展服务业规模,构建高效生产服务体系和优质生活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粤中物流园区等大型物流基地建设,打造辐射珠三角和内地市场的现代物流综合枢纽。推动商务会展、金融保险、文化创意、科技研发、服务外包、信息咨询等行业加快发展,显著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和从业人员比重。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村镇银行,推动条件成熟的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大力发展面向珠三角、辐射内陆市场的自然生态、健康养生、休闲度假、公务会展等现代旅游业,加快旅游强市建设步伐。四要做大做强现代农业。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品质、品牌”工程,创新完善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积极推进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产品认证,不断提高我市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发展品牌农业、特色农业、效益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加快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农产品物流销售网络建设,促进农产品顺畅流通。五要积极推动自主创新。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抓好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建设一批国家级、省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创新中心。支持清远高新区建设区域创新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工业园区、镇打造技术创新平台。六要着力扩大消费拓展出口。要积极促进消费升级,大力培育文化、旅游等消费热点。创新消费模式,保障消费安全,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形成城乡互动的消费格局。加大推介力度,积极支持企业开拓内销市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升外贸质量和竞争力,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二)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提升宜居城乡建设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是加快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要统筹城乡建设规划,围绕创建人居环境示范区,进一步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形成城乡统筹发展新局面。一要优化城镇空间结构。用融入珠三角城市群的理念规划城镇建设,逐步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区,南部、中部和北部三大城镇群协调发展,一批中心镇扩散发展的互动型城镇体系结构,形成城镇发展的集聚效应。抓好中心城区建设,以组团形式拉大中心城区空间架构。统一规划整合开发区和城区建设,加快职教新城开发建设,提高城区承载力。二要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充分利用我市江、湖、山等自然资源,加快建设环城水系、环城绿带和绿道网、城市慢行系统建设,提升城市品位,打造我市“湖城”、“绿城”和“凤城”品牌。深入挖掘文化历
— 16 — ★
史资源,突出城市个性,塑造具有浓郁粤北文化特色的城市形象。三要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交通网络,加快推进广清城际轨道、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加快国省道干线、农村公路网、内河航道和港口建设,进一步完善通自然村公路建设,促进交通从适应型向先导型转变。健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加快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加强教育、医疗、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促进人口集聚。加强民生水利和重大能源工程建设。大力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三旧”改造,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四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名镇名村建设工作,在每个县(市、区)打造2个以上既有传统岭南文化特色又具备现代居住功能的名镇和若干名村。加快佛冈县“广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行试验区”建设。加快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传播。五要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牢固树立保护环境也是发展的理念,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坚持新建项目环评一票否决制度,从源头上杜绝新增污染源。全面加强生态建设,严格落实污染减排问责制,广泛开展环保绿色创建活动,不断提升清远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新理念,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三)以建设幸福清远为核心,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型升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实实在在地改善民生。一要加大财政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力度。积极构建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根本目的的公共财政体系,解决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以及地区间公共服务能力差异等问题。二要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扩大职业技能培训规模,提高就业质量和水平。优化创业环境,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确保今后五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超过45万人。三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到90%以上,全市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加快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救助体系,有效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四要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创建省教育强市,加快2015年全市高标准普及
15年基础教育,加快建设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抓好省级职业教育基地建
★ — 17 —
设。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重点解决北部地区农村基层卫生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提升医疗卫生整体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质量。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逐步缩小收入差距。
(四)着力构建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和提升扶贫开发成果。扶贫开发是最大的民心工程,是转型升级的难点所在。要按照国家提高扶贫标准的新要求,构建扶贫长效机制,巩固和提升扶贫成果。一要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二要扎实推进产业化扶贫。依托贫困地区资源和劳动力优势,积极推广“企业+基地+贫困农户”等产业化扶贫模式,扶持一批国家级、省级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特色扶贫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使贫困户具有稳定收入的主业。三要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劳动力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并至少输出一个劳动力。拓宽劳务输出渠道,有计划输送贫困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积极创造非农就业岗位,引导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四要大力推进农村安居工程和移民搬迁。扶持农村贫困户危(泥)房改造,力争2015年底全面完成农村贫困户危(泥)房改造目标。抓好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的高寒山区、革命老区和存在地质灾害村庄的搬迁安置工作,按照省政府对我市提出的“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的要求,到2013年底,全面完成移民搬迁安置任务。
(五)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要充分发挥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引领作用,提高统筹发展水平。一要明确各区域产业发展重点。按照“一心”(城市中心区)、“两核”(英德、连州)、“三区”(重点开发区、生态发展区、禁止开发区)的总体布局,明确不同发展重点,制定不同政策,因地制宜推动发展。南部地区要加速与珠三角的产业对接,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装备及配件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会展、旅游、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新兴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成为建设环珠三角高端产业成长新区的主阵地。中部地区要以华侨工业园和广东顺德清远(英德)产业特别合作区为载体,重点发展建材、有色金属、机械装备、家用电器等产业集群,成为我市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北部地区作为全市和珠三角的生态屏障,要以生态保护与建设为主要任务,以清远民族工业园为
— 18 — ★
主要载体,适度发展清洁能源、生物医药及农产品深加工等生态型特色工业,重点发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业和碳汇经济等生态产业。积极争取将连山、连南县纳入国家级生态保护区,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确保北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二要继续加大对民族地区扶持力度。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扶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投入力度,重点抓好民族地区的交通、能源、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少数民族本土人才的培养,重视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支持民族地区保护、挖掘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旅游等特色产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
(六)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改革是转型升级的不竭动力。要坚定不移地深化体制改革,为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一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结清城区行政体制改革的经验,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大部门制和扁平化管理,努力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尽快理顺清远经济开发区和华侨工业园、民族工业园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园区发展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二要抓好农村综合改革。按照“县直接领导、镇组织实施、部门做好服务”的机制,稳步推进全市山区县农村综合改革,2015年要全面完成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任务,基本建立起具有清远特色的农村改革发展体制机制。清城区可参照珠三角的标准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化、农民集体经济权益资产化、股份化等做法。三要探索市域财政体制和国有资产运营机制改革。要根据事权、财权一致的原则,建立更加科学的财税分配机制,加强市级财政调控能力,增加市对县(市、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充分调动县(市、区)的积极性。加快组建和规范运营政府实体性投融资平台,增强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控能力。四要调整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创新科学发展观政绩考评机制,根据各县(市、区)不同的功能定位、发展重点和转型升级的要求,科学确定考核内容、指标设置、分值权重和考核方式,实行分类考核,充分发挥考核机制对转型升级的引导作用。五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住房保障制度改革。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管理服务的新路子,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逐步建立以公租房为主要保障方式的新型住房保障制度,基本解决
★ — 19 —
全市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有效缓解新就业职工住房困难问题,明显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不断加大对公租房的投入,将公租房建设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公租房建设的比例不低于15%。
(七)着力建设文化强市,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是转型升级的深层支撑。要以X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认真实施《清远市文化强市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弘扬惩恶扬善、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营造和谐友爱的社会风尚。要积极塑造富有人文关怀、充满现代活力、反映现代公民社会要求的新时期清远人文精神,提升我市文化形象。二要加快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三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制定实施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文化产业园区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积极发展以创意为核心的新兴文化产业。四要传承发展民间民俗和民族特色文化。清远有瑶族、壮族文化,还有许多独特的民间民俗文化,这是我市文化发展的特色所在。要大力保护、继承和发展,提升特色文化发展水平,形成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格局。
(八)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加快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要突出重点,统筹协调,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一要完善社会建设的领导体制。按照健全完善“X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有效整合社会保障、民政、综治、信访、公安、司法行政等力量和其他社会资源,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建设。二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变传统的“重经济、轻管理、弱服务”现象,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社会组织分开,下大力气把社会组织能够自主解决、市场机制能够自行调节的职能转移出去,把那些政府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交给社会组织管理。转变镇、街职能,逐步减少和取消经济考核指标,将镇、街一级的工作重心从经济发展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三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深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社会组织扶
— 20 — ★
持发展专项计划,推行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益服务项目。南部地区要逐步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北部地区要加强政府社会管理的主体作用,努力破解基层社会管理空心化问题。四要加强社区建设和村民自治。理顺基层政府与基层自治组织关系,整合政府各部门在社区的办事机构和管理资源,积极推进“一站式”服务。完善以村(居)民会议和村(居)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制度,支持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服务管理。五要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信息反馈和预警机制、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等,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加大综治信访维稳力度,抓好安全生产。加强法治清远建设。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活动。
四、不断提高X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清远,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X的领导。要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X的建设,不断提高X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着力提升思想ZZ建设水平。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市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各项社会事业显著进步,干事创业的氛围日趋浓厚,但同时也有部分干部出现了精神懈怠现象。一些干部满足于现状,工作不思进取,对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适应性不强,工作上消极应付。精神懈怠是最致命的危险。要把思想ZZ建设作为提振精神的首要工作来抓,引导广大X员干部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切实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理解,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定不移地与中央、省委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要进一步加强对世情、国情、省情、市情的学习和教育,通过科学发展的崭新现实教育广大X员干部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振奋精神,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昂扬精神状态。
(二)努力打造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坚持X管干部原则,强化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大胆探索干部选拔任用的新机制,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一心为公、敢抓敢管、埋头苦干、公正廉洁的优秀干部选拔任用起来。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注重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X外干部、女干部和基层干部。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和完善解决干部职务待遇、畅通干部出口渠道、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加大干部交流力度等方面
★ — 21 —
的政策措施。研究建立镇街干部跨县(市、区)交流的机制,优化配置人才资源, 调动干部积极性。 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仅为38.46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只有14.6万人,人才总量、高端人才数量都大大低于珠三角地区,远不能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要切实把人才作为清远发展的第一资源,制定优惠政策,广泛招才引智,努力形成各方人才汇聚的洼地效应。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执政基础。X的基层组织是X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调整完善工作思路和举措,进一步增强基层X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推进农村、机关、社区、国有企业、高校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X的基层组织建设,打造好机关“双六”和非公“五争当、五先锋”两个X建品牌,实现X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在“两新”组织有较大提高。广泛开展城乡X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X组织建设,整顿软弱涣散的农村X组织,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X建新格局。探索改革X内选举制度,落实和完善X代表任期制,积极稳妥地开展基层X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保障X员的民主权利,提高X员对X内事务的参与度。基层干部长年工作在第一线,要真正重视、真心关怀、真情爱护基层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基层干部,尤其是长期在贫困地区工作的基层干部,完善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新录用公务员基层锻炼制度,形成重视基层、加强基层的良好氛围。
(四)深入推进民主ZZ建设。要切实加强X对人大和政协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X领导的多X合作和ZZ协商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加强人大、政协依法履职的机制,把基本ZZ制度落到实处。健全城乡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大力推进X务、政务、村务、厂务和公共事业单位办事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扩大基层民主。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各类群众团体的领导,更好地发挥其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不断巩固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ZZ局面。
(五)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作风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和事业成败。当前,我市干部作风整体上是好的,但也有一些干部作风漂浮,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有些干部不顾实际,好大喜功,热衷于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有些干部懒散成性,对工作不负责任;有些干部甘于平庸,不思进取,工作得过且过;有些干部背离了X的宗旨,严重脱离群众等。针对上述问题,要把作风建
— 22 — ★
设作为提高X执政能力的基础工作来抓,以良好的作风凝聚民心、汇聚力量。要坚持求真务实,围绕转型升级急需破解的瓶颈问题,围绕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易引发不稳定因素的突出问题,重心下沉,广泛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会风(文风)”活动,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对机关作风建设的舆论监督。要以“治庸、治懒、治散”为重点,狠抓机关效能建设,让懒惰者没位置,散漫者没市场,平庸者没舞台。
(六)深入开展X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X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重点,建立廉政风险防范管理长效机制。把监督和制约权力作为反腐败工作的重点,积极推进公务用车、行政审批、干部人事制度、要素市场领域改革,确保权力公开透明规范运行。继续抓好廉政文化建设,开展好“廉风和畅”教育行动和纪律教育月活动,把“尚清园”廉洁文化基地打造成全省的廉政文化标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着力解决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环境保护、干部作风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决惩处腐败分子。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讲X性、重品行、作表率,永葆共产X人ZZ本色。市委领导班子和领导班子成员要做X风廉政建设的表率,自觉接受广大X员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切实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驻清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是地方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要坚持X管武装原则,积极关心和大力支持国防和部队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不断开创军政军民团结新局面。
各位代表、同志们,新的蓝图已经绘就,新的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X中央周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围绕富民强市的新目标,全面实施“桥头堡”战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清远,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 — 23 —
在中共清远市委六届一次全会上的讲话
(2011年12月14日)
刚刚闭幕的市第六次X代会,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市纪委委员和我市出席省第十一次X代会代表。刚才,市委六届一次全会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委常委和书记、副书记,通过了市纪委一次全会的选举结果。这是省委和全市共产X员对我们的信任,是各位代表、委员对我们的信任。在此,我代表新一届市委常委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从今天起,我们就正式接过了五届市委的“接力棒”。此时此刻,我和同志们一样,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以对X的事业高度负责、对清远发展高度负责、对全市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倍加珍惜组织的厚爱与重托,解放思想,奋发有为,开拓前进,全面完成市第六次X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下面,我讲六点意见,与同志们共勉。
一、要更加注重学习提高,增强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日新月异,发展任务日益繁重,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对我们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