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刘继标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
2023年9月
★ — 1 —
★ — 3 —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刘继标
的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
推荐理由:
1.“科班”书记。他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具有扎实深厚的文字功底。毕业后,在郑州市政府和河南省政府工作长达10年。多年的高层次、高强度、高水平的工作磨砺,使他文字“科班”积累的知识,有效转化为政务写作的思维、框架和语言。他的讲话文章,既有理论水平,也有逻辑层次,还有国学底蕴,更有犀利、丰富、生动的语言,很有看点。他的讲话文章也素以“干货”多、“尺度”大、“劲头”足而著称,没有华丽空谈,只有一针见血、刀刀见血。
2.“标哥”书记。“标哥”是干部群众对他的“昵称”,也是对他直来直去、刚正不阿、秉公而为的性格的敬服。2018年,他到某县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很多人开场都说:“尊敬的刘书记”。后来,主持讨论的县领导说:“请刘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按捺不住,说:“请大家直呼‘同志’或职务,不要再称呼‘尊敬的’刘书记,此外,讲话就是讲话,也不是什么‘重要讲话’。 ”当地媒体报道后,网友纷纷关注留言:“点赞标哥,让我们看到了周口的新希望!”2017年,他在全市干部作风大整顿动员会议上的讲话,也因 “对症发飙”“针砭时事”“无所顾忌”而走红网络。
3.“落泪”书记。2019年,一篇文章三个故事走红网络。这位文章的主人公正是刘继标。他为全市1200多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上廉政X课,先后讲述了“胡耀福进京”“周书记的一记耳光”“伟大的放弃”三个故事,讲到动情处,数次声音哽咽、潸然泪下,在场的其他领导干部也都感动不已,热泪盈眶,达到了最好的教育警示效果,被誉为“最有价值”的X课。他曾说:“我们这一届、我在市委书记这个岗位上,也就几年的时间,心里的担子始终都是沉甸甸的,想着一定要在这个时间内,尽最大的努力改变周口的面貌,为周口人民做点事。等将来我们离开周口后,周口人民在谈论的时候,能提到我们,
— 4 — ★
记得一些事是我们干的,说我们在这个位置上的时候也为周口干了一些事,那就是人民对我们最大的褒扬。”而自己的百分的信心和努力,却没有换回百分的支持和回应,这可能也是他“落泪”的原因。
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周口工作得到了中央ZZ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省委书记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点赞”,这也是对他最大的慰藉!
★ — 5 —
目 录
2004年
1. 建设自然山水城市的实践与思考………………………………………………1
2. 城镇体系建设是城市化之本……………………………………………………6
2005年
3. 关于驻马店平安建设的实践与思考…………………………………………11
2006年
4.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驻马店平安崛起保驾护航…………………17
5. 充分发挥政法机关职能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21
2007年
6.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政法工作……………26
2008年
7. 创新发展共享平安 对我市获得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四连冠的思考………30
8. 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33
9. 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全面开创政法工作新局面……………………37
10. 在解放思想中坚持做到十个必须 坚定不移地做驻马店平安崛起的建设
者和捍卫者……………………………………………………………………40
2009年
11. 加强学风建设 提高干部教育工作水平………………………………………45
12. 加强农村基层X建工作的“三个创新”……………………………………47
13. 坚持科学发展创新组织工作…………………………………………………50
14. 着力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为惠民工程………………………………52
2010年
15. 在全市社区X建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 6 — ★
强力推进“三有一化”不断提升城市基层X建工作水平…………………54
16. 以实行“量化比选”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58
17. 切实加强学风建设……………………………………………………………63
18. 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66
19. 新形势下县乡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70
20. 做学习型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执政水平………………………………………73
2012年
21. 发挥金融支撑作用助推周口经济发展………………………………………75
2013年
22. 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上的讲话……………………………………77
23. 在周口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讲话………………………………………80
24. 严格管理守耕地红线 节约集约促科学发展………………………………82
2014年
25. 政府工作报告………………………………………………………………84
26. 在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02
27. 节约集约提“地力”转变方式保发展………………………………………108
2015年
28. 在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11
29. 政府工作报告………………………………………………………………114
30. 在全市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34
31. 在全市经济运行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138
32. 在全市稳增长保态势决战四季度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142
33. 在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暨中心城区教育振兴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153
34. 凝神聚力加快推动周口港口物流产业发展………………………………159
35. 珍惜土地资源为周口永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163
2016年
★ — 7 —
36. 政府工作报告………………………………………………………………166
37. 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189
38. 在市委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3
39.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200
40. 写在第26个全国“土地日”来临之际:
坚守耕地红线 筑牢藏粮于地的基础………………………………………203
2017年
41. 在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只争朝夕大干快上 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跨越发展而奋斗………………206
42. 在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11
43. 在与周口清华北大优秀生代表合影留念时的讲话………………………216
44. 在全市干部作风大整顿动员会议上的讲话………………………………217
45. 在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225
46. 在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230
2018年
47. 在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闭幕时的讲话: 使命重在担当 实干铸就辉煌……235
48. 在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洪流不可阻挡大势不可逆转 奋力推动周口跨越发展滚滚向前…………238
49. 不要在职务前面再加“尊敬的”…………………………………………242
2019年
50. 在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牢记嘱托苦干实干兑现庄严承诺绘就添彩画卷…………………………244
51. 在全市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廉政X课上的报告…………………………249
52.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坚决答好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首份重量级答卷……260
2020年
53. 感谢信………………………………………………………………………263
— 8 — ★
2021年
54. 在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264
55. 在离任周口市委书记时的讲话……………………………………………269
★ — 9 —
建设自然山水城市的实践与思考
(2004年)
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新形势,我们认为,建设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区域中心城市,全力构筑良好的经济发展平台,是地处内陆的三门峡市谋取后发优势、加快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破解改革发展诸多难题的唯一出路。为此,三门峡市提出了“扩大城区规模、提忘城市品位”,建设“一城三区双组团”自然山水城市的战略思路,着力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竞争力,取得了突出成效。
一、建设自然山水城市是三门峡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
进人新的世纪,从世界范围看,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纷纷抢占经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以最大限度地谋取发展优势;从国内情况看,随着我们加人WTO,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开始全面接轨,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区域竞争白热化,引发了新一轮产业结构大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大整合、大重组。
三门峡市地处中西部结合带,既不是我国第一轮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不属于西部大开发的区域,先后错过了近20年来最重要的两次经济发展机遇。因而,目前三门峡市是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迎接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在工业化远未完成的情况下承受着信息化的压力,在产业层次较低的情况下应
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挑战,在城市化滞后的情况下面临若城市现代化的重任,在部分群众尚未解决温饱的情况下去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使命。能否抓住人世带来的这次机遇,争取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对于三门峡市来说,至关重要。与沿海城市相比,三门峡市不具有地理位置优势与国内发达地区、经济特区周围的城市相比,没有地缘经济优势现有建成区面积只有28平方公里,市区人口也仅30万,与国内大中城市和周边城市相比,在规模上也不具有优势作为新兴城市,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现代化程度不高,在这方面亦无优势。三门峡依靠什么去抓住人世所带来的机遇?
市场经济的特质和日益开放的体制环境,决定了国内哪个地区率先构筑起良好的经济发展平台,哪个地区就能实现各类要素和资师的快速聚集,启动经济发展的高速引擎,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经济竞争中,取得发展的主动权。区域中心城市是现代经济发展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一个地方环境和形象的集中
★ — 1 —
体现,关系笞一个地区能否引得进、留得住月用得好资本、技木和人才,关系着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塑造宫有特色和魅力的区域中心城市,是谋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三门峡市在综合考虑区位、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因素基础上,做出了建设现代化的具有黄河沿岸特征的自然山水城市的战略选择,以此提高区域中心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
山水城市的概念,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来的。自然山水城市是在传统的山水自然观、天人合一哲学观的基础上,把中国的山水诗词、园林建筑和山水画意境融合在一起而提出的未来城市构想。它并不是简单地指有山有水的城市,其核心精神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建设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人居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
二、三门峡建设自然山水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就山来讲,三门峡四面环山,东有崎陵之险,西有函谷之固,南有甘山之秀,北与中条山隔河相望,下安山、桥头岭、高阳山、刘秀峰、禹王岭等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市区。
就水来讲,三门峡市区座落在黄河南岸阶地上,黄河自西向东呈曲折状流经三门峡市区北缘,每年冬春季节黄河三门峡水库落闸蓄水,形成长达20余公里、宽300—4000米、面积30000亩以上的辽阔水面,高峡平湖,蔚为壮观,在我国北方城市中十分罕见。还有青龙涧河、苍龙涧河、五里河、金水河、淄阳河等,如一条条玉带穿过市区,汇人黄河。黄河市区段沿岸阶地,是国家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只白天鹅在这里栖息越冬,三门峡因此也有“天鹅之城”的美誉。
就文化底蕴来讲,约公元前21前13世纪,三门峡就是夏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西周时这里是虢都上阳城,北魏起设置陕州,为州府所在地,一直延续至明清,是历史上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的经济、ZZ、文化中心,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境内古文化遗址、文物、名胜古迹众多,仰韶文化、北阳平遗址驰名中外,仅市区就分布有虢国墓地博物馆、上阳城遗址、陕州古城、宝轮寺塔、召公祠、魏野草堂、黄河古栈道中流砾柱、甘棠苑、冯异古城遗址、刘秀峰、王莽寨等,形成三门峡所特有的历史文化特色,是我国向世界展示辉煌的东方文化之源黄河古文化的主要旅游线,而三门峡在黄河沿岸五个文化古城中,展示的是“上古文化”和“先秦文化”。具有极高的考古、生态、旅游价值。
— 2 — ★
这种独特的自然山水环境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三门峡建设自然山水城市的优势所在。统筹考虑城市的生态环境、历史背景和文化脉络.将我国山水画和园林构筑艺术运用到城市规划建设中,打造自然山水城市,就可把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优势转化为城市的竞争优势。因此,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化的具有黄河沿岸特征的自然山水城市”的战略决策,完全切合三门峡的实际。
三、三门峡建设自然山水城市的规划置点
一是确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思路。以建设自然山水城市、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城市竞争力为目标,以连接东部湖滨区和西部陕县城区的快速通道为轴线,运用生态学原理、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将黄河、青龙润河、苍龙润河、五里河、金水河、淄阳河和南山(下安山)、高阳山、禹王岭、桥头岭、刘秀峰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构筑自然山水体系,拉大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基础设施,达到历史文化、自然山水和城市建筑的互相融合,营造最宜人居住的环境。
二是优化城市布局。本着“拉大框架,完善功能,塑造特色,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将原位于市区西部8公里处的陕县县城、灵宝市大王镇纳入规划范围,中间用生态区实现与东部的湖滨区(原三门峡市区)的连接,构建“一城三区”组团式大中型城市格局做好重点片区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城市群体结构的有机拼盘,各功能区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
三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和更大的视野范围来规划城市山水系统。在山水系统布局上,充分利用三门峡市山川相连,河水相依,周围群山环抱的良好自然山水环境条件,将东部的湖滨区、中部的生态区、西部的陕县县城和灵宝大王镇作为一个整体来作规划设计,做好各区之间的空间关系的处理和主要道路、广场相互之间及其与周围山体、河流、湿地、园林等环境的关系处理,使三门峡富有特色的自然环境变得更富有魅力。
四是充分保护好历史文化。市内众多的文物古迹,古文化遗址,从各个方面见证着三峡的历史沧桑,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折射出三门峡历史文化发展的光彩。在自然山水城市建设中,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尽量将其融于城市空间环境之中,使城市的山水空间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式。
五是促进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运用现代化城市规划设计手段来分析、探求城市空间关系,使城市的尺度关系和空间序列兼顾现代化城市生
★ — 3 —
活和自然生态的双重要求。如在街道空间设计上,充分考虑山水环境的协调,街道两侧建筑不完全封闭,留出一定开放空间来借景;建筑布局与周边山水环境协调,形成有机建筑;高层建筑不沿山水做屏障式布局,增强山水城市空间的流动性等。
六是突出城市大环境绿化和山水园林系统建设。绿化是城市建筑与山水环境过渡的纽带,也是人参与山水空间活动的主要载体之一。在黄河沿岸、整个南部山体、快速通道两侧等大环境绿化上,以营造高密度的乡土树林和生态圈层为主,注重生态效益;对润河两岸、城市广场、街头绿地的绿化,在细部处理上注意丰富文化内涵,以开放式的游园为主,注重社会效益:对陕州风景区、虢国植物园、白天鹅景区等城市公园,强化精品意识,注重艺术性和观赏性。
七是高度重视滨水空间的营造。滨水地区是城市生态环境最敏感的部位,是城市空间最积极的区域,其亲水性满足着现代人强烈的回归自然的愿望。滨水空间的营造是构建三门峡市自然山水城市空间的主要内容。规划在沿黄二十余公里地带营造绿茵如盖的大丛林,在沿黄滩涂营造水中柳林,加强湿地开发保护,为白天鹅提供美食乐园。充分利用城市青龙润河河道,增加城市常年水面,形成特色鲜明、风景秀丽、景色宜人的北方水城。
八是坚持“以人为本”。人是城市的永恒主体,城市环境设计和创作的中心和目的都是为了人,要充分考虑人的可达性、安全性、舒适性与驻留要求,把最佳的视角位置让给观众观赏,使人不仅能欣赏山水景观,而且还能参与城市空间活动。城市环境设计处处体现出关怀人、尊重人,空间的尺度、形态、布局、充分考虑人的活动习惯、生理、心理和审美习惯,创造生态化的城市环境和园林化的市民居住环境。
四、建设现代化自然山水城市的主要举措
一是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缩制城市总体规划和自然山水城市建设规划。以三门峡市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确定为“二十一世纪城市规划、管理与发展”援华项目(英文简称UNDP)试点城市为契机,聘请国内外知名规划机构修编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现代化的具有黄河沿岸特征的自然山水城市”定位,为自然山水城市建设提供切实科学指导。
二是加快建设独具特色的自然山水体系和生态环境。首先,搞好市区内下安山、桥头岭、高阳山、刘秀蜂、禹王岭等五座山的绿化,形成三门峡市的绿色屏障环境景观带。在此基础上,结合现状、历史、典故、古迹、遗址等对高
— 4 — ★
阳山、刘秀峰、禹王岭实行深度开发,增加文化内涵,建设高品位景区。其次,抓好“七水”的整治。“七水”指黄河及其支流青龙润河、苍龙润河、桥头沟、五里河、金水河、淄阳河。再次,加强城市道路和沿街庭院、居民小区绿化,以此实现“山”“水”相连,使其成为一个有机体系。连接“一城三区”的原310国道、城市快速通道、高速公路,总体走向一致,跨越城市中部生态区是道路绿化的重点。
三是塑造城市景观。高标准开展与改善城市环境、塑造城市形象相关配套的城市境设计和重点地带的城市景观设计,尤其是城市重点轮廓线部分、城市中心地带和东西两区连接带。如对城区北部沿黄河岸边的绿地、湿地,包括大岭游园、黄河游园、桥头游园、陕州风景区、南关景区、鸡足岛景区、冯异古城景区、白天鹅湿地景区、干亩荷塘景区等,建设上突出滨水特色,以传统园林手法进行详细规划设计,建成集游览、休闲、观赏于一体的景观空间,沟通城市与水的亲和关系,使这一地区成为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成为观赏黄河风景、开展水上活动的重要地点。
四是宪誉城市基础发施,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先后投入20多亿元资金,改善城市水、电、路、桥、热、气、通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如道路方面,新建了投资3.2亿元、长16公里、双向八车道、连接城三区的快速通道,年底将竣工通车;对市区到三门峡大坝的三大公路进行了升级改造,完成了黄河路、上阳路、六蜂路、崤山路、金昌路、和平路、建设路等城市主干道的延伸、拓宽和改造。
实践证明,三门峡市委、市政府依托自然山水环境优势,将建设自然山水城市作为扩大城区规模、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切人点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相信经过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一个独具魅力、充满活力、富有竞争力的三门峡市必将崛起在中原大地,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城市之林的一颗熠熠明珠!
★ — 5 —
城镇体系建设是城市化之本
(2004年)
市是现代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是现代经济社会活动的聚集体。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城镇体系。同时,城市也为工业化、现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空间载体,区域内的经济布局、要素流动、信息传输等主要是依托或通过城镇体系而进行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两个密不可分的历史进程,工业化为城市化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城市化又反过来推动着工业化的深入发展;没有城镇体系的发育完善,工业化就失去了物质载体,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也无从谈起。
一、城镇体系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国内外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历史表明,现代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产物;经济发
展的阶段决定着城镇体系的发育水平和完善程度。
一是前工业阶段,社会经济结构中农业占绝对优势,区域的总体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生产和生活封闭性明显,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区域空间均质无序,其中有若干个地方中心存在,但是它们之间没有等级结构的区分。在这个阶段出现的城市,基本上是出于ZZ、军事或贸易的需要,数量少,规模小,发展缓慢,经济功能不居于重要地位,多数城市居民从事的是农业生产。
二是工业化初期阶段,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某个地方经过长期积累或外部刺激而获得发展的动力,经济快速增长,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成了区域经济的中心。这个中心的产生打破了区域空间结构的原始均衡状态。该中心以其经济发展的优势吸引外围地区的要素不断向它聚集,越来越强大,而远离城市的边缘地区仍处于极不发达状态,形成典型的二元结构。这一阶段城市经济结构比较简单,较低等级城镇变化不大,城镇之间的联系仍以不同等级的纵向联系为主,形成了极核城镇发展较快的非均衡城镇体系。如20世纪80年代初期陕西省的城镇体系,西安市人口达到200多万,而省内其他城市规模却都很小,西安市郊区还是连绵不断的农业区。
三是工业化和经济起飞阶段,在技术进步和社会变革的推动下,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的解放,区域经济进入明显的动态增长期。从产业发展看,以钢铁、机械、化工、电力、纺织为主的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均发展迅速,交通运输网络深入到区域的各个部分,经济活动范围不断扩展,在区域的其他地方产
— 6 — ★
生了新的经济增长极。这些新的增长极与原来的经济中心在发展上和空间上相互联系、组合,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交流日趋活跃,在这个过程中开始形成由中心城市向低等级城市(城镇)逐步扩散发展的城镇等级体系,边缘落后地区也因此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如21世纪初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体系,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数目众多的小城镇形成了较完善的城镇等级体系结构。
四是后工业化阶段,区域社会生产力因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而得到高度发展,现代交通运输和通讯网络形成,各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和就业、收入、消费水平及选择机会等方面的差异逐步消失。不同层次和规模的城镇与其外围地区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它们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在缩小,区域内的空间和资源得到更充分合理的利用,区域空间结构中的各组成部分完全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以一个综合性中心城市或数个职能分异、互补的中心城市为核心,大、中、小城镇交错联系的均衡网络。如目前美国纽约周围及五大湖沿岸,城市与郊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已经消失,形成连绵不断的都市区。
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着极为重要
的作用。
首先,中心城市是区域的经济增长中心。在工业化初期,绝大部分第二产业集中在中心城市;在经济起飞阶段,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群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在后工业化阶段,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决策中心、创新中心,是新技术、新思想、新观念、新人才的诞生之所。在整个工业化过程中,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增长所作出的贡献份额最大,也最重要。没有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增长就会停滞,甚至衰退;只有中心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才能带来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
其次,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核心增长极。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极化与扩散两种效应。极化效应是指中心城市的推动性产业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趋向中心城市,从而加快中心城市本身的成长。扩散效应是指中心城市向周围地区进行要素和经济活动输出,从而刺激和推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在中心城市发展过程中,其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方向发展,原有产业向外转移,就会在中心城市周围形成一系列新的增长极。新的增长极的形成则会改变区域原来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使之更为复杂。不同
★ — 7 —
规模等级的增长极相互连接,共同构成了区域经济的增长极体系。在整个区域的增长极体系中,中心城市始终是区域中最大、处于核心地位的增长极,它的经济扩张和产业升级,影响和带动着区域中低等级增长极的发展壮大,进而推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其三,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总是存在差异,经济学上将此称为“梯度”。梯度推移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是按梯度由高向低推进的,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依赖于区域所能提供的条件。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优劣,而产业结构优劣又取决于区域经济主导专业化部门在工业寿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由于创新活动(包括新产业部门、新产品、新技术、新的管理方法)都发源于高梯度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产业、新产品、新技术进入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必然要向低梯度地区转移,而经济要素的稀缺性,决定低梯度地区之间要为之展开竞争。这时决定转移去向的不是距离远近,而是接受创新能力的差距。只有处在第二梯度上的城市才有能力接受并消化发源于第一梯度上的创新产业或创新产品,并随着产业或产品的成熟与老化,逐渐向第三、第四梯度上的城市转移,直到乡镇、农村。
二、城镇体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依托
区域经济学理论认为:中心城市是其所对应的整个区域的核心经济增长极;次一级城市是区域内相应较大经济单元的增长极;小城镇是区域内最低一级经济单元的增长极。城镇体系的发育和完善,打破了工业化初期区域经济的二元结构,使区域中心城市向周围地区的创新扩散和产业转移得以顺利进行,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二、第三产业是现代区域经济的主体,它的发展要求有与之相适应和配套的供排水、电力、交通、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和金融、保险、咨询、教育培训等服务,现代制造业还要求有较好的经济技术协作条件和高素质的劳动力。显然乡村地区不具备这种基础,区域经济的发展只有依托城镇、以城镇为载体来进行。这样,以中心城市发展为龙头,带动区域城镇体系中各级城镇的发展;次中心城市、小城镇的经济发展,又可以带动所在经济单元的发展,从而将整个区域的经济活动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城镇体系构成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体系和空间结构的主体框架。
以河南西部三门峡市为例。该市总人口21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6万,占总
— 8 — ★
人口的30%;市域面积10496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含城镇)建成区面积115平方公里,仅占市域面积的1.1%,而在全市经济中,城市(城镇)却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
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7.6亿元,其中城市(含城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4.1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88.6%;当年全市新增国内生产总值15.9亿元,其中城市(含城镇)新增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4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超过90%。
从吸纳投资上讲,近几年来,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全部集中在中心城市、县城(县级市),全市现有农业龙头企业20强、乡镇企业50强,全部分布在县城(县级市)和乡镇政府所在地。
三、大力完善城镇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要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建立健全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镇体
系,搭建好区域经济发展的平台。
对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的地区,城镇体系建设上以培育壮大中心城市为主,集中力量提高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水平,尤其是满足城市经济主导产业的配套要求,增强主导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促进中心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经济总量的扩张,提高其规模效益和对区域经济的带动能力。同时,加快构建现代化的区域交通网络,为经济起飞阶段的到来做好准备。"对处于工业化和经济起飞阶段的地区,城镇体系建设上一手抓中心城市创新体系和现代化服务设施建设,增强中心城市承接高梯度区域转移产业的能力,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一手抓区域内主要交通走廊沿线、中心城市周边新的或次级经济增长极的培育,发展重点城镇,形成若干开发轴线,推动区域经济向纵深发展。仍以三门峡市为例,该市人均GDP达到1100美元,城市化率达到30%,第二产业比重为53%,经济发展刚刚进入起飞阶段,城市化相应转入快速发展阶段,其城市化战略主要突出两个重点,一是“扩大城区规模,提高城市品位”,努力把区域中心城市建成“一城三区”现代化自然山水城市;并以电力工业、铝及铝制品加工业、果汁工业、旅游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城市经济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二是着力推动义马-渑池城区、灵宝市、卢氏县城3个市域次中心城市建设,大力发展东西沿陇海铁路和310国道、南北沿209国道的“T”字型城镇带。这一战略的实施已取得明显成效,2003年前9个月,“T”字型城镇带上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同期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69%;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1亿元,占全
★ — 9 —
市同期GDP的74%,有力推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开发。
对处于工业化后期的地区,城镇体系建设上要加大中心城市创新能力建设和现代化信息、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努力形成明显的技术创新优势;积极调整优化中心城市用地结构,提高现代服务业在城市经济中的比重,软化中心城市产业结构;着力完善中心城市以外的城镇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加快向外围地区的产业扩散,缩小发展差距,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大城市经济圈。
总之,城市化的核心是建立完善的城镇体系,为工业化提供良好的空间载体。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要采用不同的城市化战略;城市化的发展,始终要把推动工业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放在第一位,兼顾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10 — ★
关于驻马店平安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05年8月22日)
驻马店市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市,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保持社会稳定中加快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驻马店平安崛起,是摆在各级X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市委、市政府从驻马店的发展战略出发,在反复调研、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于去年5月作出了在全市开展项目建设、平安建设和作风建设“三项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以平安建设统揽稳定工作,全力打造平安驻马店,争创全省综治先进市的目标。市委、市政府对平安建设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真抓实干,强力推进。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以建设平安驻马店为抓手,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大力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各种专项活动,强力推进基层平安建设,着力加强乡镇综治大院建设,有效整合力量,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切实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政法部门主力军作用,组织动员各部门、全社会的力量,进一步形成全X动手、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全力以赴、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市没有发生影响重大的案事件,刑事案件发案与去年同比下降24.17%,其中可防性案件下降26.7%,新发命案下降11%,破案率为96%,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95%的信访问题在基层得到了及时化解,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为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建设平安驻马店是市委、市政府根据我市形势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加快我市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驻马店平安崛起的重要保证。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建设平安驻马店的决策完全符合我市的实际,是安民之道,为民之谋,利民之举,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切实抓出更大的成效。强力推进平安建设,全力打造平安驻马店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注重在创新思路、选准载体、突出重点、健全机制、求真务实上下功夫,尤其要正确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维护社会稳定和走在黄淮地区发展前列的关系,促进富民与
安民的同步协调发展
★ — 11 —
发展是第一要务,没有发展就没有出路。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各级财政压力较大,经济发展的环境仍不宽松,加快发展的任务更加紧迫繁重。同时,中央加快中西部发展的战略,我市连续7次全国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的成功举办,全市上下思发展、谋发展,真抓实干、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加快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是第一要务,是实现天中崛起的根本途径。只要我们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第一要务,坚定信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齐心协力谋发展,一门心思干事业,全力加快经济发展,使驻马店走在黄淮地区经济发展的前列,实现天中崛起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稳定是第一责任,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目前,我市社会大局总体上比较稳定,但稳定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刑事治安案件总量居高不下,各种不稳定因素持续增加,因人民内部矛盾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维护稳定的基础比较薄弱,工作机制还不完善。随着发展的加速、改革的深化及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我们正处于一个社会矛盾的“凸现期”,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艰巨而繁重。维护稳定在任何时候都是各级X委、政府义不容辞的ZZ责任。事实证明,我们只有继续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活动,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整合基层力量资源,调动社会各个方面为维护稳定工作担责任、尽力量、作贡献,才能维护和巩固社会稳定的大局。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发展是大局,稳定也是大局;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各级X委、政府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坚持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统筹推进,实现富民和安民的同步协调发展。
一要总揽全局,统筹推进。发展是目的、是核心,稳定是基础、是前提,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们在维护稳定中面临的矛盾问题,是改革发展中的必然现象,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的加速,必然涉及利益关系的调整,必然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而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根本上要依靠改革发展,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必须在改革和发展中解决。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就谈不上改革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我们要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以此来统揽全市工作的战略布局,实现二者的同步协调发展。
二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协调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 12 — ★
实现驻马店经济社会的稳步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效维护社会稳定,解决好发展的基础问题;必须注重经济社会全面推进,解决好社会导向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解决好发展的动力问题;必须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解决好发展的后劲问题;必须遵循市场规则,强化政府效能,解决好发展的机制问题。建设平安驻马店,实现驻马店平安崛起,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从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积极营造稳定、协调、宽松的良好发展环境,推动驻马店经济社会协调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协调兼顾各种利益关系。各级X委、政府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好、兼顾好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的利益关系,努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注重教育和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改革发展中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变化,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正确处理推进平安建设与实现长治久安的关系,促进创建活动与长效
机制建设的同步协调发展
强力推进平安建设是维护我市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战略举措。平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因此,开展平安建设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治标,又要治本;既要有阶段性目标,又要有长远目标。当前,全市正在全面开展的以平安进社区、平安进村户、平安进单位、平安进企业、平安进校园为主要内容的平安“五进”活动,是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的有效形式。没有一个个基层单位平安建设的扎实推进,就没有平安驻马店的整体实现。只有全面开展基层平安“五进”活动,不断扩大基层创建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才能积小安为大安,才能实现长治久安。在基
★ — 13 —
层平安“五进”活动中,要创新思路,选准载体,突出重点,健全机制,注重
实效,尤其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在创建主体上下功夫,着力解决谁去“进”的问题。平安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必须X政一把手亲自抓,充分发挥领导优势,工作才有力度,才能取得显著成效;必须依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实施,充分发挥综治部门在组织指导协调方面的优势,充分运用综治工作手段,才能取得真正成效;必须整合基层力量,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充分发挥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优势,才能形成平安建设的工作合力;必须广泛地动员发动群众,充分发挥群众优势,夯实群众基础,才能使平安建设活动真正在基层开花结果。
二是要在创新方法上下功夫,着力解决怎样“进”的问题。基层平安创建活动要紧密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创新思路,选准载体,积极探索具有各自特色的平安建设的新路子,推动平安建设深入扎实地开展下去。
三是要在创建内容上下功夫,着力解决“进”什么的问题。平安建设活动必须以维护群众利益、解决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和立足点,增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平安建设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是要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着力解决平安建设的效能问题。强力推进平安建设,实现社会长治久安,重在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要积极探索建设平安驻马店的长效机制,突出抓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机制、严打整治机制、矛盾化解机制、信访疏导机制、治安防控机制、基层创安机制、管理教育机制、工作责任机制和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构建实现长治久安的工作体系。要着力加强平安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和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推动平安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三、正确处理抓“大防控”与抓“大调解”的关系,促进维护治安稳定和
维护ZZ稳定的同步协调发展
大力加强治安防控机制建设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建设,努力构建“大防控”和“大调解”的工作格局,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两个重点,也是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大防控”的工作格局,就是要有效预防和减少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维护治安稳定;建立“大调解”的工作格局,就是要有效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预防和减少各种影响稳定的案(事)件的发生,维护ZZ稳定。建立“大防控”的工作格局,必须加强治安防控机制建设,构建城镇、
— 14 — ★
社会面、农村、边界、基层单位五大防控体系,实现治安防控的立体化;明确和规范X委、政府和专门机关、基层组织、人民群众、内部单位在治安防控中的责任,实现防控责任的明晰化;坚持人防、技防、物防、心防的有机结合,实现治安防控形式的多样化;多渠道筹措治安防控经费,实现防控经费的社会化;全面实行责任倒查、责任追究、责任处罚、责任赔偿、严格奖惩等各项措施,实现治安防控机制的规范化。建立“大调解”的工作格局,必须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建设,本着“整合资源,聚合力量,形成优势,强化基础”的原则,着力加强乡镇综治大院建设,全面实行村级综治协管员(综治协会、中心户长)制度,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秩序,完善运作机制,着力解决阵地建设、力量整合、经费保障三大问题,强化掌握情况、化解矛盾、落实措施、搞好服务四项职责,规范联合办公、归口办理、源头治理三项工作秩序,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处理、工作联动、超前预防三项工作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ZZ稳定。
四、正确处理城市平安创建和乡村平安创建的关系,促进城乡平安创建工
作的同步协调发展
平安创建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城市。要实现平安创建活动的整体推进,必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城乡并举,协调发展。在城市,要针对城市治安形势复杂、案(事)件多发、管理机制不健全、矛盾问题多、创建难度大的情况,积极探索城市平安创建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全面开展内部单位、居民社区、家(居)楼院、企业、学校、商贸市场、公共场所等不同层面的平安创建活动,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创建模式,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打击预防违法犯罪,加强建设管理,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扎实推进城市平安创建活动。在乡村,要针对农业税取消后经费困难、村委班子换届选举并村撤组后村级力量薄弱、外出务工人员多、力量难组织的情况,从转变职能入手,改进管理方式,注重引导服务,整合基层力量,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强化措施落实,推动平安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五、正确处理开展平安建设与加强政法综治队伍建设的关系,实现平安创
建活动与政法综治队伍建设的同步协调发展
平安创建活动是政法综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对政法综治工作的深入开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政法综治队伍是加强综治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力军,是平安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平安创建活动中负有重要职责。充分发挥政法
★ — 15 —
综治队伍在平安创建活动中的作用,必须大力加强政法综治队伍建设,通过加强队伍建设推动平安创建活动的有效开展,并在平安创建活动中提高政法综治队伍的整体素质。要把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以X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以“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为主要形式,结合开展“公正执法树形象”活动,加强对执法行为的整改和规范,加强对政法干警的教育培训,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执法主体,进一步提高政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充分发挥政法部门打击犯罪、调节经济关系、加强管理防范、服务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综治队伍是平安建设的骨干力量,担负着参谋助手、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的重要职责,要进一步强化职能,明确岗位职责,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尤其要加强综治队伍的教育培训,提高ZZ业务素质,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创出特色,推动平安创建活动上水平、上台阶。
— 16 — ★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驻马店平安崛起保驾护航
(2006年7月26日)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一步统一执法思想,切实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是X中央加强政法队伍思想ZZ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工作的重大任务。全市政法机关要充分认识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全面准备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坚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各项政法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驻马店平安崛起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一、提高认识,增强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紧迫感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加强和改进X对政法工作领导、确保政法
工作社会主义方向的客观需要。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强力推进“三项建设”、实现驻马店平安崛起的客观需要。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解决政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设高素质政法队伍的客
观需要。
二、把握本质,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
在新的形势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体现以下本质要求:一是必须反映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二是必须反映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三是必须反映和坚持X的领导。四是必须反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五是必须反映和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的原则要求。六是必须反映和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主要内容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
公平正义、服务大局、X的领导五个方面。
一是依法治国的理念。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在X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才能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才能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ZZ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二是执法为民的理念。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弄清为谁执法、靠谁执法、怎样执法这个根本问题,才能保证政法干警恪尽职守、勤勉工作,切
★ — 17 —
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是公平正义的理念。政法干警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必须坚持三条原则:一是合理合法原则,二是及时高效原则,三是程序公正原则。只有坚持公平正义,做到合法合理、平等对待、及时有效,才能实现公正执法,才能真正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四是服务大局的理念。政法干警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必须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即服务大局与立足本职的关系,服务大局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关系。作为我们驻马店,推进“三项建设”、尽快实现“平安崛起”,就是大局,我们的一切工作就是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
五是X的领导的理念。坚持X的领导是政法干警必须遵守的根本ZZ原则。政法干警要坚持正确的ZZ立场、经受住ZZ风浪的考验、严格履行X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关键是要增强坚持X的领导的意识,始终在思想上、ZZ上、行动上同X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永远忠于X、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
三、立足实际,把推动和促进驻马店平安崛起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6月份以来,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已分两批,对市、县区两级政法部门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县区政法委和市直政法各部门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对全体干警进行集中教育培训。从整个教育活动情况看,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在下一步的教育活动中,要切实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领导带头。X委政法委和政法部门主要领导要带头自觉学习,带头查找问题,带头制订整改措施,带头抓好落实。二是坚持学习与工作并重。要处理好具体工作与教育活动的关系,做到科学安排,统筹兼顾,既要保证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又要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三是坚持务求实效。各级政法部门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认真查摆本部门、本系统执法理念和执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教育规划。四是坚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不仅要确保取得阶段性成效,而且要在集中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作为必修课目,纳入政法干警教育培训计划,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把这项教育深入、持久、扎实地进行下去。五是在学习中坚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同巩固和扩大共产X员先进性教育成果结
— 18 — ★
合起来,同我们开展的“平安建设”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目的在于统一执法思想,推动执法实践,促进政法工作,加强队伍建设,确保人民安居乐业,企业安心经营,社会大局稳定,经济持续发展。根据我市实际,当前要以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动力,在抓好日常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进一步深化平安建设。最近,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平安河南建设纲要(2006~2010)》及配套性文件《关于强化平安建设工作责任制的意见》,为了贯彻落实好省里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市平安建设的深入开展,市委、市政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平安建设的实施意见》。各级X委、政府和政法各部门对此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省委、省政府的平安建设纲要,宣传市委、市政府的实施意见,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一定要按照省、市文件精神的要求,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明确责任,认真抓好平安建设的各项工作。
第二,全面开展政法系统思想作风整顿。根据市委要求,市委政法委决定从今年7月下旬到10月底用3个多月的时间,在全市政法系统开展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要内容、以执法为民为核心的思想作风整顿活动。全市政法机关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为契机,借鉴全省法院系统思想作风整顿的做法,按照执法为民的根本要求,紧密结合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建设现状,以解决广大政法干警和政法各部门在思想、组织、纪律、作风、廉政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以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为目的,不断增强广大政法干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能力。
第三,认真解决法院执行难问题。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解决“执行难”问题对于维护司法权威、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驻马店平安崛起的重大意义。一定要看到市委对于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态度是坚决的,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此是拥护和支持的。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各县区和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解决“执行难”问题,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及时排除执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
第四,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是中央和省、市作出的重要决策,也是全市各级X委、政府特别是政法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县区和政法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社
★ — 19 —
会意义、经济意义、ZZ意义的再认识。坚持突出重点,坚持依法办案,坚持
稳、准、狠,坚持打早打小、打苗头,坚持专群结合,坚持除恶务尽六条原则。
第五,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要深入开展“政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要坚持重心下移,努力做到精力向基层集中,力量向基层凝聚,政策向基层倾斜,强基固本,切实提高基层维护稳定的能力。要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建设,强化其在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建立健全乡村综治工作机制,完善群防群治工作措施,推动平安建设措施落实到基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大力加强基层政法部门基础建设,充实人员,完善设施,改善装备,提高战斗力,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 20 — ★
充分发挥政法机关职能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006年11月8日)
X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是X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应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而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和谐社会需要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作基础、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作保障,政法机关作为X执政的重要力量,必须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切实提高执法能力,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保证社会的安定有序,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一、切实更新观念,用和谐的理念统领政法工作实践
保障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政法机关必须深刻认识政法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坚持以和谐的理念为统领,以求和谐、促和谐为政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思想观念、执法理念、工作思路、工作布局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并按照新形势的要求不断作出调整。
(一)要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提升政法工作的理念。政法机关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专门机关,必须积极主动地把政法工作融入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自觉把各项工作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中去研究和谋划,以促进社会和谐指导政法工作,以能否实现社会和谐检验政法工作的成效,真正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理念贯穿于各项工作中,体现在政法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提升政法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要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拓展政法工作的视野。在思想认识上,要从过去单纯站在政法部门自身来谋划政法工作的局限,把工作的视野拓展到ZZ、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综合解决社会稳定问题。在工作职能上,要从过去主要强调专政、打击和管理等职能,转变到全面履行打击与保护、管理与服务、专政与民主等职能上来,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在工作格局上,要从主要依靠政法机关开展工作,转变到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新格局上来,不断扩大维护和谐稳定的基础。
(三)要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创新政法工作的思路。一是要坚持着眼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无论是依法调处矛盾纠纷、打击刑事犯罪,还是改进和加强社会管理等各项工作,都要以减少对抗、凝聚人心、共创和谐为重点,努力减
★ — 21 —
少消极因素,调动积极因素,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二是要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政法工作既要着力解决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更要注重研究治本之策,在解决问题产生的根源上狠下工夫,努力实现社会和谐稳定、长治久安。三是要坚持说服教育和依法管理相结合。
(四)要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规范政法机关的执法行为。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坚持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政法工作的重要原则,尊重和保障包括违法犯罪嫌疑人在内所有公民的人权,切实解决“重打击、轻保护”的问题。要着眼于和谐基础上的社会稳定,不仅要积极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更要加强事态平息后的善后工作和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着力解决“重处置、轻解决”的问题,真正把矛盾解决好,防止出现反复和激化。要着眼于社会治安的总体效果,不仅要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还要把教育挽救工作贯穿于侦查、批捕、起诉、审判等各个执法环节,着力解决“重打击惩治、轻教育转化”的问题,努力实现执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要着眼于经济、ZZ、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切实发挥好政法机关保障和服务改革发展的职能作用,切实解决“重刑事、轻民商”、“重处理、轻服务”、“重判决、轻调解”等问题,着力推进经济建设、ZZ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
二、着力提高“五种能力” ,保障和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着力提高“四个
本领”,落实到政法工作中,就是要大力加强“五种能力”建设。这是提高政法机关执法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充分发挥政法部门职能作用、保障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要大力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以保障社会的稳定。在总体工作要求上,要以预防为主,加强源头治理,切实建立起稳定工作长效机制,确保我市不发生具有轰动效应的赴省、进京上访和其他重大不稳定事件。在具体措施上,要在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建立稳定工作预警机制、强化领导包案等项工作的同时,注重抓好三方面的职能转换。一是由被动处置向源头治理转换。改变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稳定抓稳定的传统思路和“送、堵、拦”等被动措施。在行为规范上,各项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政策出台前,要通过相应的稳定风险及化解措施论证,以减少新矛盾的产生。在控访上,要把从源头解决各类突出信访问题作为息访稳定的重要前提,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息
— 22 — ★
访稳定。在落实责任上,要对涉法涉诉上访和领导包案问题深入开展集中专项整治,加大依法、依政策、按程序解决疑难案件的力度。二是由阶段性集中治理向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转换。要对现有维护稳定的工作机制进行调整和完善,进一步整合稳定工作资源,理顺工作头绪,并在日常预防和长效机制建设上寻求突破。三是由一般性工作部署向加大落实责任追究转换。重点是抓住典型问题,针对工作不负责任、推诿扯皮、玩忽职守导致重大不稳定问题发生的地区、部门和责任者,加大责任查究,深查其背后腐败问题的力度。
(二)要大力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以保障社会ZZ稳定。在总体工作要求上,要以消除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为目标,重点在发现、鉴别、打击能力上下工夫,决不允许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人形成组织,决不允许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活动形成气候,确保我市的ZZ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在具体措施上,要进一步强化侦查手段和斗争策略的运用,严厉打击敌对势力的间谍情报活动和非法组X活动。大力强化反恐怖斗争,健全反恐怖斗争组织建设,确保省、市重点目标和部位的绝对安全。
(三)要大力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以保障社会治安稳定。在总体工作要求上,要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打造“平安驻马店”为目标,以争创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为重点,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在具体措施上,一是要突出重点,坚持以打促防。重点打击黑恶势力等严重暴力犯罪和多发性犯罪,深入开展打黑除恶、打击“两抢一盗”等专项斗争,挤压犯罪分子的生存空间,下大力气集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二是要立足于建设“平安驻马店”,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整合基层力量,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平安建设的强大合力,大力实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建设。深入推进以平安杯竞赛活动为载体的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把平安建设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三是要以预防违法犯罪为根本,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在政策导向、工作部署、力量整合、方式调整等方面,朝着提高防控能力上下工夫。以人防为主体,以技防为手段,以物防为基础,以“心防”为补充,进一步完善治安防控机制。
(四)要大力提高严格公正执法的能力,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要以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思想作风整顿为基础,以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为重点,通过不断强化执法公开、加强执法监督、完善执法责任体系、切实解决执法随意性等问题,大力提高公正司法水平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 — 23 —
(五)要大力提高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以保障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在总体工作要求上,要紧紧围绕我市重大经济活动,严厉打击经济犯罪,依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在具体措施上,一是要严厉打击经济犯罪活动。重点打击事关我市经济安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社会稳定的严重经济犯罪。二是要加强民事行政司法工作。特别要审理好群体诉讼案件和涉及困难群众的案件,慎重处理涉农案件,加大对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案件的审理和执行力度。三是要拓展规范法律服务工作。加大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力度,特别是要为省市重大经济活动、重大发展建设项目和重点工程,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努力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投资环境。
三、大力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培养执法骨干力量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要干好工作先建好队伍”的思想。以ZZ建警、从严治警、科技强警、从优待警为原则,以全面增强素质、提高执法能力为目标,突出抓好思想ZZ教育、领导班子建设、队伍业务培训和监督管理等项工作,努力造就一支ZZ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政法队伍。
(一)要加强思想ZZ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始终坚持强化正面教育,通过抓好执法为民的宗旨教育、正面典型的引领教育和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进一步巩固政法系统思想作风整顿成果,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干警头脑中深深扎根,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选好配强政法部门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始终保证政法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既讲ZZ又懂法律的人手中。要不断加强X风廉政建设和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突出解决对“一把手”的监督问题。要强化领导班子率先垂范作用,切实提高抓班子、带队伍的能力。
(三)要加强业务培训。重点要创新教育培训机制,科学制定教育培训总体规划,进一步整合政法系统现有教育培训资源,加强各部门教育培训机构的合作。建立全市政法干警教育培训基地,开展集中式和分部门、分警种的培训活动,切实解决队伍中存在的不适应和不得力的问题。
(四)要加强监督管理。重点要抓好“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通过对重点执法岗位和重点执法环节逐个查找问题,确定规范标准,保障实体法和程序法的正确实施。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靠严格的制度
— 24 — ★
来约束队伍的执法行为,靠严明的纪律来整顿队伍的工作作风。重点要完善执法办案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切实解决责任追究中存在的无人追究、无法追究、无处追究的问题。要完善内部和外部监督系统,整合内部监督力量,强化监督效力,同时拓宽外部监督渠道,完善人大、政协、新闻舆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机制。要严格落实全市政法系统《六条禁令》,深入开展纠风整纪活动,切实解决队伍中存在的执法不文明、消极不作为、执法不公等问题,特别是对干警涉赌、违规违法行车、为非法经营充当保护伞等问题。要继续集中开展专项整治,以全面提高政法队伍的整体形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X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治安秩序、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是时代赋予政法工作的重要职责。我们一定要团结奋进、努力拼搏、开拓创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