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湄洲日报/2024 年/4 月/19 日/第 B03 版湄洲岛观察
解锁海岛渔村蝶变密码
——湄洲镇下山村X建引领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
全媒体记者 郑已东 通讯员 黄冰青 许双萍 林春盛
湄洲镇下山村位于湄洲岛最南端,三面环海,辖北头、南头、宫兜和东至 4 个自然村,拥有鹅尾海蚀地质公园、麟山宫、三湾滩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渔业、海上养殖业和旅游业为主要产业。该村坚持X建引领,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持续优化人居环境,打好基层治理“组合拳” ,走出一条共富共美共治共享的海岛乡村振兴之路。
日前,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发布通知,公布第二批全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示范村
创建对象名单,湄洲镇下山村上榜。
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下山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湄洲岛的重要嘱托,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以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为契机,在主动融入湄洲岛全域旅游发展大局中,着力夯实产业之基、探寻善治之策、拓展共富之路,努力绘就村美民富产业旺的和美渔村新图景。
因地制宜,夯实产业基础
“你们坐几点的轮渡?我一会儿派电瓶车到码头接你们……”4 月 17 日下午,海之洲民宿负责人谢玉贵正忙着和订房的游客通电话,以便提前准备车辆接送。
拥有网红打卡点“飞戟洞”的鹅尾神石园、世界上最古老的妈祖分灵庙之一的麟山宫、被誉为天然氧吧的红树林……作为省首批金牌旅游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下山村,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从来不缺“流量”,但由于先前缺少配套设施,“留量”却一直上不去。如何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让“流量”变“留量” ,从而夯实产业基础?在当地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下山村聚力旅游服务,鼓励村民大力发展旅游民宿、探索发展庭院经济。
谢玉贵便是其中之一。原本在西安经商的他看准家乡旅游产业发展的潜力和政府大力发展民宿的契机,于去年返乡办起了海之洲民宿。“我们 8 间客房,去年暑期几乎天天爆满,供不应求。”谢玉贵告诉记者,今年“五一”假期前 3 天的客房也都订满了。 “因为距离度假景点近,而且服务贴心到位,游客零差评!”
据介绍,下山村目前已有旅游民宿 15 家,每户年收入均达 10 万元以上。目前,还有一批民宿正在按流程申办中。鼓励当地群众发展旅游民宿的同时,下山村还引进专业团队提升改造村落环境、入驻运营已有项目,鹅尾夕岸度假社区、石头会唱歌·湄洲岛两岸艺术民宿等便是代表。
走进鹅尾夕岸度假社区,新潮的妈祖形象 Logo 特色鲜明,咖啡厅、音乐剧场、海鲜餐厅、民宿等业态丰富,海边音乐会、烟花秀、文创展等不定期活动深受年轻人喜爱。不少来湄洲度假的游客专程到此消费、打卡,并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分享。在专业团队的带动下,下山村逐步补齐“食宿行游娱购”的短板,努力实现“快旅慢游”的目标。
“眼下,我们和后巷村共同推进的产业振兴项目下山—后巷旅游服务配套设施项目正在招商中,希望能将其打造成集镇市场,从而进一步丰富湄洲岛南部的旅游新业态、激发旅游新动能。 ”下山村X支部书记谢建明说道。
旅游产业动能澎湃,海上养殖科技赋能。下山村紧紧依靠海上养殖的优越条件和当地渔民丰富的养殖经验,投入资金发展生态养殖业,积极开展养殖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村内已建有 4 处大型养殖区域,海带养殖 7 户 165 亩,年产值 355 万元,提高了村财和村民的经济收入。投资 160
第 1 页 共 3 页
万元的 6 口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项目也已完成建设,正在招商中。占地 10 余亩的果蔬试验种植基地,也为下山村开辟了一条产业发展的新路。
与此同时, 下山村还聚焦乡村振兴光伏工程项目, 选取湄洲岛 4 所学校的屋顶建设光伏设施。光伏装机总容量约为 264.96 千瓦,采用全额上网的并网方式及“自发自用、余量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