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浙江法治报/2024 年/4 月/7 日/第 028 版平安浙江建设二十周年 特刊
杭州市余杭区余杭街道:驰而不息,以“ 禹” 字精神续写平安
篇章
见习记者 刘君怡 通讯员 李林峰 王景冠
禹航,杭州余杭地名的由来。据清嘉庆《余杭县志》载: “ 禹航者,夏禹东去,舍舟登陆,因以为名。” 古代“ 航”“ 杭” 相通,后来“ 禹航” 便成了“ 余杭”。
现今,余杭街道依旧有一条路叫做“ 禹航路”,作为余杭街道的符号,仿佛诉说着千年前的治水故事。挖掘大禹文化、传承大禹精神依旧在余杭街道这片土地上焕发勃勃生机。
随着余杭街道经济社会发展逐渐驶入“ 快车道”,社会治理面临新的挑战。矛盾风险的交织点在基层,平安建设的重心也在基层。余杭街道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社会化水平,为全力构建余杭区“ 大平安” 格局添砖加瓦。
推进“ 三源治理”,构建基层治理“ 大格局”
“ 禹” 字精神,传承的是一份“ 挑好担子”、攻坚克难的责任。
今年 1—3 月,信访总量同比下降 18.76%,及时受理率、按期答复率均达 100%,群众满意率达 98.1%;联动处置警情同比上升 44.1%,闭环处置率达 95%以上,民转刑案件零发生。
这是今年以来余杭街道交出的“ 平安数据”,数据背后是街道秉持“ 防未病、治已病” 理念,以纠纷实质性化解为目标导向,深入推进警源、访源、诉源治理,切实推动矛盾纠纷高效实质化解。
警情数据是社会治安和基层治理的晴雨表。街道围绕“ 重复报警”“ 多人报警”“ 指向同一报警地” 等维度,定期梳理辖区各类警情,依托“ 警情矛盾纠纷一本账”,落实治保主任和联村(社)民警为第一责任人,制定责任体系“ 一张网”,推动力量下沉。针对风险隐患突出的纠纷案件,通过定人、定责、定岗机制,把打击防范和服务民生的端口前移,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化解工作。同时,强化跟踪回访,确保流转处置“ 全闭环”、案件“ 真化解”。
“ 三源共治” 的核心就是抓源头抓基层。为促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街道统筹推进三级阵地建设,打造集涉法涉诉、矛盾调解、信访调处、法律援助于一体的矛调中心,为群众提供优质法律服务;成立“ 禹合” 调解室,选聘调解功底扎实、社会威望较高、群众信赖有亲和力的“ 五老” 人员担任矛盾纠纷调解员,把司法服务延伸到村社治理最末端;建立矛盾纠纷网格排查机制,每周召开一次民情例会、开展一次矛盾纠纷大排查,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街道将“ 三源共治” 作为基层平安工作重要内容之一纳入 27 个村社的平安考核,每月召开工作会议,工作进度“ 每周一通报”,根据治理绩效对村社进行排名,倒逼基层治理取得实效。
完善“ 智能监测”,跑出为民服务“ 加速度”
“ 禹” 字精神,培养的是一份“ 枝叶关情”、为民奉献的情怀。
最近,“ 扫一扫”“ 填一填” 成为街道群众点对点提问题的热门方式。打开“ 民呼我为· 余安码” 掌上诉求平台,“ 我要咨询”“ 我要投诉”“ 我要协商”“ 我要调解” 四大应用场景一一呈现,实现了 24 小时智能解答和“ 一事一码” 信访事项全流程可视透明。
“ 南渠社区主干道有一排灌木,枝干树叶茂盛,严重影响车辆视线。”“ 城南路凤凰小学门口有凹陷井盖,凹陷较大,存在安全隐患⋯⋯” 街道办好民生实事的“ 责任清单” 上,一个个具体明确的清单事项背后是群众需要切实解决的实际困难。
简单明了的操作方式、灵活机动的处理机制,让居民事“ 码” 上办成为现实,就这样,这一
第 1 页 共 2 页
批“ 关键小事” 被提上日程、列为街道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