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德州日报/2024 年/4 月/10 日/第 A01 版
市科协坚持做好“ 融合” 文章,培强合作平台,搭建沟通桥梁——
汇聚科技力量 激发创新动能
本报记者 董建新 本报通讯员 侯林林 孙心茹
积极争创“ 科创中国” 试点城市,国家级学会接二连三与我市“ 联姻”;谋划在重点企业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今年以来,市科协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努力为德州导入高端创新资源,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锚定产业链
科技经济融合创新科
3 月 14 日,在山东军钛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各种设备开足马力运行,到处一派繁忙
景象。
“ 我们自主研发的 TC611 材料填补了国内空白,与国标牌号 TC4 相比,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在力学及冷热加工性能上表现更加优异。 ” 公司负责人介绍。在市科协沟通下,山东军钛金属与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开展低成本高性能钛合金研发项目合作,在原材料和工艺方面进行改进提升,生产成本降低近三成。
近年来,市科协聚焦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充分发挥组织网络优势,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紧紧围绕全市标志性产业链和重点企业需求,持续对接国家级学会,为我市导入人才、技术、项目等各类创新要素。
围绕争创“ 科创中国” 试点城市,市科协充分发挥科创项目的牵引带动作用,形成一批科技经济融合成果,目前已促成我市企业与 16 个国家级、省级学会和 140 余名高层次专家合作,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 44 个,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超 5000 万元。如格瑞德集团联合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山东硅酸盐学会在我市举办复合材料产业技术论坛,46 位专家出席,针对企业需求开展技术咨询超 50 项,达成 10 项合作协议,已签约 2 项,并由企业发起成立山东硅酸盐学会复合材料分会。
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需求,市科协积极组织各企业参加国家级高端会议,与中国电子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等建立密切联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超材料基地、中国农技协临邑玉米科技小院等多个国家级平台在我市先后落地,推动成立德州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研究院等协同创新平台。
聚焦平台建设
提升创新驱动力
在第二届中国· 德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期间,市科协与山东电子学会联合创建的创新驱动发展协同创新基地揭牌,山东有研半导体、齐鲁工大、山大微电子学院、山东电子学会等联合成立协同创新共同体,19 人获聘产业首席专家。专家团将聚集“ 政产学研金服用” 要素资源,围绕德州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重点企业,搭建国家、省、市三级协同创新发展平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依托省科协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工程和“ 科创金桥” 计划,市科协主动融入,借力发力,推进齐河智能装备制造、天衢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德州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入选省级协同创新基地,共组织开展会企对接、科技咨询、学术研讨等活动 30 余场,帮助企业导入紧缺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