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深圳特区报/2024 年/4 月/28 日/第 A03 版要闻
深圳市 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年 4 月 28 日
深圳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
2023 年是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深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X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省委十三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和“ 1310” 具体部署,落实市委七届六次、七次、八次全会精神和市政府工作安排,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全市经济持续恢复、回升向好,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形成,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深圳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综合
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 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 34606.40 亿元,比上年增长 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4.71 亿元,比上年增长 2.6%;第二产业增加值 13015.32 亿元,增长 6.5%;第三产业增加值 21566.38 亿元,增长 5.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 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37.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62.3%。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195230.17 元,比上年增长 5.6%。
第 1 页 共 13 页
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合计 14489.68 亿元,比上年增长 8.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41.9%。其中,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 5717.12 亿元,比上年增长 3.1%;数字与时尚产业增加值 4099.01 亿元,增长 18.3%;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 571.20 亿元,增长 6.2%;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 2213.58 亿元,增长 16.9%;新材料产业增加值 352.57 亿元,增长 15.2%;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增加值 752.99 亿元,下降 0.3%;海洋经济产业增加值 783.20 亿元,下降 0.2%。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 1779.01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12.83 万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 606.14 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 34.1%;常住非户籍人口 1172.87 万人,占比重 65.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0.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 0.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 0.2%。
第 2 页 共 13 页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4112.78 亿元, 比上年增长 2.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5012.07 亿元,
增长 0.3%。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 17.10 万亩,比上年下降 1.3%,其中,蔬菜播种面积 13.92 万亩,增长
第 3 页 共 13 页
4.4%。水果播种面积 5.45 万亩,下降 10.7%。全年蔬菜产量 16.68 万吨,比上年下降 3.0%;水果产量 4.10 万吨,增长 25.4%。主要畜产品产量见表 3。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 8.66 万吨,比上年增长 4.7%。其中,海产品 7.97 万吨,增长 5.7%;淡水产品 0.69 万吨,下降 4.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 11818.61 亿元,比上年增长 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6.2%。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 2.6%;重工业增加值增长 6.9%。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4.4%,制造业增长 5.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19.2%。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3.3%,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5.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 58.4%和 66.8%。
分行业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前十大行业依次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
第 4 页 共 13 页
加值比上年增长 2.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 7.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 5.0%;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 4.5%;汽车制造业增长 47.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14.7%;烟草制品业增长 33.8%;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 0.3%;金属制品业增长 23.2%;医药制造业增长 13.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增长 4.5%。工业产品销售率为 96.4%,与上年持平。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 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 2932.61 亿元,比上年下降 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 79.50 元,增加 0.03 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 6.05%,下降 0.31 个百分点。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39.25 万元/人,比上年增长 10.0%。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 1239.6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9%。全市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
建筑业总产值 7147.6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5%。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 2923.08 亿元,比上年增长 3.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79.84 亿元,增长 9.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 467.88 亿元,增长 9.4%;金融业增加值 5253.48亿元,增长 5.8%;房地产业增加值 2814.44 亿元,增长 2.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 4168.64 亿元,增长 10.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 1462.64 亿元,增长 8.3%。现代服
第 5 页 共 13 页
务业增加值16458.54 亿元, 比上年增长6.2%。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6.7%,利润总额增长 42.2%。
全年物流业增加值 3522.35 亿元,比上年增长 6.0%。全年货物运输总量 43261.29 万吨,比上年增长 5.5%,货物运输周转量 2451.66 亿吨公里,增长 9.6%。
全年旅客运输总量 20639.07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96.9%,旅客运输周转量 983.82 亿人公里,增长 133.0%。
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 28664.04 万吨,比上年增长 5.2%;集装箱吞吐量 2988.00 万标箱,下降
第 6 页 共 13 页
0.5%,其中,出口集装箱吞吐量 1477.08 万标箱,下降 0.1%。全市年末拥有港口泊位数 144 个,其中万吨级泊位 79 个。
全年机场旅客吞吐量 5273.49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144.6%。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 410.27 万辆,比上年增长 4.3%,其中,私人汽车 316.91 万辆,增长 4.9%。民用轿车保有量 198.38 万辆,增长 1.0%,其中,私人轿车 180.06 万辆,增长 1.3%。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1497.3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1%。其中,邮政业务量(按 2020 年不变价计算)1054.34 亿元,增长 17.1%。快递业务收入 668.41 亿元,增长 11.0%。电信业务量(按上年不变价计算) 442.96 亿元, 增长 13.7%。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 353 万户。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 2970万户。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 683 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 2733 万户。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 11.0%。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 10.6%;非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 11.2%。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 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 18465.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 43.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 3.7%。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 35.8%。工业投资增长 43.0%,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 23.6%,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 3.1%。基础设施投资下降 5.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20.9%。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486.19 亿元, 比上年增长 7.8%。 按消费类型分, 商品零售 9375.78亿元,增长 7.0%;餐饮收入 1110.42 亿元,增长 15.2%。
第 7 页 共 13 页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 粮油、 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 13.3%, 饮料类增长 1.4%,烟酒类增长 26.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 4.3%,化妆品类增长 10.5%,金银珠宝类增长5.5%,日用品类增长 5.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 13.6%,中西药品类下降 5.4%,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 15.5%,家具类增长 10.1%,通讯器材类增长 19.4%,石油及制品类下降 8.6%,汽车类增长 7.4%。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 26.1%,占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比重 42.0%。
七、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38710.70 亿元,比上年增长 5.9%。其中出口总额 24552.07 亿元,增长
12.5%;进口总额 14158.62 亿元,下降 4.0%。出口总额连续三十一年居内地大中城市首位。
第 8 页 共 13 页
第 9 页 共 13 页
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 8002 个,比上年增长 86.6%;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
626.2 亿元,下降 12.3%。
八、金融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